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读书卡伴我成长

读书卡伴我成长



第一篇:读书卡伴我成长

读书卡伴我成长

一、活动名称:制作读书卡活动

二、活动目的:

班级管理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看,班级管理的是否科学,还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接触到的事物有限,课余生活十分贫乏,不是看电视,就是在外面瞎跑、胡闹。所以,为了寻找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促进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在本班开展了制作读书卡的活动。

三、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应初步了解读书卡的制作方法,并对制作读书卡产生兴趣。所以,可以采取“课内拓展法”和“格式引导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制卡的兴趣。所谓“课内拓展法”就是从学生最喜欢的课文入手,寻找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格式引导法”就是把读书卡的基本格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按照格式去制作。

活动开始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课文《我们的军长》入手,学完课文后,我又选取了三篇与陈毅有关的短文,通过在课上进行阅读,为学生创设进行课外阅读的氛围。短文阅读完后,让学生画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告诉学生怎样制作读书卡,让学生在课上完成读书卡的制作。由于读书卡小巧、制作方便,而且可以进行画面的装饰,给学生一个设计的空间,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制作。学生刘某制作完读书卡后高兴的对我说:“老师,制作读书卡真有意思。”李某也举着读书卡兴致勃勃的问我做的怎样。类似这样的活动,我又开展了两次,学习完《松鼠》这一课后,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书中选取描写小动物的片段,制成读书卡,语文课前读一读自己摘抄的内容。学习完《寓言二则》后,让学生找一些寓言故事讲一讲。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丰富了读书卡的内容,也使学生知道了课余时间该干些什么。三节课之后,全班已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喜欢上了制作读书卡。

(二)普及阶段:

读书卡的制作不能只局限于一部分同学,为了普及读书卡的制作,此时我采取了“典型示范法”和“量化管理法”。“典型示范法”就是拿出班内制作出的优秀读书卡进行展示,为其他同学做示范。“量化管理法”就是对读书卡的制作进行评比、打分。

走进我班,你一眼就能看见贴在墙上的“博采园”专栏,这一专栏里所展示的都是优秀的读书卡。有了一部分学生的带动后,我把读书卡的制作纳入了班级的日常评比中,谁的读书卡做的好,就给谁在每周的评价中加分。而且多做也会根据读书卡的质量多加分,因为评价牵扯到每组同学的实际利益,所以,组内比较懒的同学为了给本组争得荣誉,也开始认真制作了。每周的制卡活动课上,他们表现的很主动,成绩也不错。课后,为了多做一些读书卡,使本组的成绩提高,有些学生牺牲了休息的时间,经常到书架上翻看书籍。这也促进了班级的管理,使集体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行了量化管理法后,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100%。班上有一名弱智学生,他也十分喜欢制作读书卡,而且制作的很精致。一个学期的制卡活动,给了他成功的感觉,使他对数学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后来这名学生还参加了全国龙人杯书法绘画大赛,荣获铜奖。

(三)提高阶段:

制作了一个学年后,为了提高读书卡的质量,我采取了“目标激励法”,每次制作完读书卡后,都选择最好的,给同学们展示,并且分析为什么好,这样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也为下次制作读书卡提出了目标。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看,他们都喜欢表现自己,尤其是对于表扬更能促进他们的进步。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能提高学生们制卡的积极性。学生张某说:“看人家马莹制作的读书卡真好,我也要努力了。”陈某看完后,虽然没说什么,可下一次交上来的读书卡就大不一样了。在竞争中,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提高了读书卡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书写的工整、布局的巧妙、画面的美观上。正因为有了一次次的锻炼,我班的宣传委员也提高了板报水平,六年级时所出的每期板报都是既有新意又别致、实用。

(四)收获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采取了“总结提高法”和“成果展示法”。六年级即将毕业的这一学期,我把班内三年的成果展示出来,并组织学生召开了以“读书卡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班会,班会上,学生述说了自己制卡的经验和感受,深切的表达了他们对读书卡的喜爱。班会总结时,我提示学生读书卡是可延续制作的,以后在初中的学习中,仍旧可以采取制卡的方法积累知识。并把我自己制作的读书卡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进一步知道了读书卡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还要实用。这样,使学生对制卡这一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四、活动效果:

在这三年的制卡中,学生不但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也使集体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诚实、爱学习的班风。课余时间,常会看到学生来到书架前,认真翻阅图书,为下一张读书卡寻找材料。班内还有7名同学到朝阳区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满足了课外阅读的需要。

在良好学习氛围的促进下,班内有十几名同学都考上了区级重点学校,其中有一名学生考上了市重点八十中学。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班共制作读书卡1543张,每张读书卡至少50字,最多的可达230字。累积起来全班在这三年里共读书567本,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达到了大纲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我还组织家长进行了座谈,孔某的家长兴奋的说:“制作读书卡的好处真不少,以前我的孩子做事总是毛毛燥燥,写作业也是写一会就动动别的东西。后来,我发现孩子变了,他能踏下心来做事了。”王某的家长侃侃而谈:“我的孩子以前特别不爱看书,虽然知道看书的好处多,可就是看不进去。她开始制作读书卡后,逐渐能认真看书了,现在我也在朝阳区图书馆为她办了借书证,她总是催我还书、再借。”

真正的教育是没有痕迹的,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良好的品德得到培养。读书卡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陪伴着他们成长。

五、结论与讨论:

1、三年来,我班开展的这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促进了班级管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更主要的是它对学生进行了自育,苏霍母林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育。小小一张读书卡,它的作用可真大。

2、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读书卡不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了吗?“非典”时期,学生们改变了学习方式,在家自主学习。班内的王某为了研究一道数学题,经常在书桌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她以理想的成绩考入了区重点中学。所以,我觉得科学的管理能够推动学生进步,促进班级管理,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开展读书制卡活动就成为了班级管理的一个抓手。

六、参考文献:

1、《学习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崇德著

2、《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林崇德著

3、小学语文新大纲

活动案例研究

读书卡伴我成长

姚家园小学 司怡苹

职务:班主任

联系电话:85755759

主题词:读书卡 伴我 成长

主要内容:班级管理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由于地处农村地区,课余生活贫乏。为了寻找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促进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在本班开展了制作读书卡的活动。此活动历时三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动的几个阶段和采取的方法如下:

(一)起步阶段:“格式引导法”和“课内拓展法”。

(二)普及阶段:“典型示范法”和“量化管理法”。

(三)提高阶段:“目标激励法”。

(四)收获阶段:“总结提高法”和“成果展示法”。

第二篇: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卡

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卡

读者:许靖悦班级:

三、3班书名:《一百条裙子》第一章

书的主要内容:

星期一,旺达·佩特罗斯基没来上课。没有人注意到她没来上学,就连恶作剧的挑头人佩琪和玛蒂埃也忽略了这一点。第二天,星期二,旺达还没来上课。除了老师和大个儿比尔·拜伦,其他人依然没有注意到她的缺席。星期三,佩琪和玛蒂埃在路上等了等旺达,想捉弄一下旺达,可是她就是没来,她们只好去上课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

我最喜欢佩琪,因为她很美丽。

摘录让我心动的一段话:

她们路上等了等,想捉弄一下旺达,可她就是没来,而她俩却一直都觉得她马上会出现。

读了书后我最想说:

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为什么佩琪和玛蒂埃喜欢捉弄旺达呢?

亲子共写:

旺达是一个不被同学注意的小角色,只有当别人想去捉弄她时,才想起她的缺席。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正是有了像佩琪和玛蒂埃这样的人存在,才会造成和旺达一样处境的人吧,女儿,你可不能像佩琪和玛蒂埃一样啊!即使她们再漂亮,也抵不上有一颗善良的心啊!

老师共写:

谢谢家长的参与,非常感谢!旺达是一个普通甚至卑微的小女孩,即使是被歧视着,我想,她的心里让然留存着许多美好的愿望,作为朋友的我们,应该理解她,尊重她才是啊!

第三篇:读书卡

读 书 卡

书名:《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英 丹尼尔·笛福

内容简介:鲁滨孙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大自然抗争,最终把荒岛建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拯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一起离开了荒岛。

感悟:我们应该学习鲁滨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下倒,要勇敢地面临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六年级四班戎书增

第四篇:读书卡材料

《资治通鉴》是当司马光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时就开始写了,他写啊写,直到他已是满头白发,才将这部凝聚了他十九年心血编成的 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我爱《资治通鉴》,因为它囊括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大部分历史;我爱《资治通鉴》,因为他是司马光历经十九年撰写的史书;我爱《资治通鉴》,因为它本身的流传就是一段历史;我爱《资治通鉴》,因为,它包含了司马光对帝王的一片忠心!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1]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五篇:读书卡

读书卡,让阅读更丰盈 安徽安庆石化一小 王治国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学生”的学校。最优秀的学校就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学生。

每年石化一小读书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个不断赋予学校生命活力的过程,也是学校找回其存在意义的过程。在为学生捧上的这一场场精神盛宴中,广泛阅读,精心制作读书卡的活动如甘露佳酿,快意了学生的读书生活。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众多读书笔记的形式当中,我们选择了最易小学生接受的读书卡。读书卡是指读完一本书后,把一本书的名字,主要人物,和此书中读者喜欢的词句片段和感悟记在一张卡片上,这个卡片就叫读书卡。版式、风格,不设限,全由个人喜好自行设计。

中外名人都有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我国的著名学者、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每读一书,都做好笔记,摘出精华,指出谬误,写下心得。《管锥编》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学术宏著,主要资料来源就是他写下的五大麻袋读书笔记。

孩提时代的大江健三郎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喜欢的文字抄写在纸上,然后毫发不爽地背下来。

蒙台梭利说过,童年是一个秘密。大江健三郎是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我们渴望从他成长的岁月中窥见某种关于阅读的秘密,毫无疑问,那就是阅读离不开抄写摘录。在今天,我们的孩子还会有这样的抄写吗?在电脑打字、绘图比手写更便捷的年代,谁还会拿起笔虔诚地抄写、涂抹,谁的生命就多了一份厚实、安稳。

相信,你在这一张张散发着童趣的读书卡里能找到背后那一个个丰盈的灵魂。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59215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