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关于《道德讲堂》观后感

关于《道德讲堂》观后感



第一篇:关于《道德讲堂》观后感

关于《道德讲堂》观后感

唐莹

道德,是我们的立足点。道德,是我们的生命支柱。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辉煌。

道德,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可以在任何场合做到。美国总统林肯地位显赫,但他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林肯十分温和的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当他做到这一步时,他已经成功了。做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完全可以不动声色的处理掉对他不利的人,但他没有,反而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是他的宽容,是道德的光辉。

何玥,女,十二岁。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人。二零一二年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九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十一月十七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正是花样年华,她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最后的时刻,她身上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她在生命的尽头,照亮了三个人的一生,同时温暖了我们十三亿炎黄子孙的心。在我们的心里,她从未离去,她在一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着我们,这是道德的闪耀。

三字经,是我国几千年来让孩子们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行的经

典。其中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等,都教育孩子们从小有道德修养,端端正正做人。这是道德的魅力。

做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做一个从小有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的好少年。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让道德之花处处绽放!

第二篇:道德讲堂观后感

道德讲堂《观后感》

五年级杨珺

上个礼拜星期五,我们有一节道德讲堂,讲得内容是“雷锋与我同行,上了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得平静下来。

雷锋是我们全世界心中的好榜样,他扶老奶奶过马路,他背大娘过河,他上车让坐等等事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爱国,他乐于助人得精神更加值得让我们学习,是因为我也经历过这样得一件事:我有一天,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去散步,正准备回来时,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小弟弟摔到地上,脚流了许多许多鲜红的血,我实在不忍心在这样看下去,我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可是前面有一辆大卡车,我急忙把他扶起来,可他的脚很痛,再不起来我很着急,一时半会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我只好背他了,我和他差一点被车撞,我和妈妈背着他到医院,擦完药他觉得好多了,我们就扶到他家门口。虽然我和他很陌生,但能帮助到他,我已觉得无比但快乐。

帮助他人时一种美德,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人,创造出更多但美德,让世界不再缺少文明的美德,这世界变的更加辉映美丽。雷锋叔叔就是我们的学习好榜样,让我们共同欢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第三篇:《道德讲堂》观后感

《道德讲堂》观后感

学校在中午为我们播放了《道德讲堂》,他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好人,这些好人往往就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好人,许许多多的好事,一个个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令我感动不已。

常州市民周莉芳是一位母亲,她有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但当父亲病危,她却毫不犹豫将自己的肾脏捐给了父亲,从而保住了父亲的生命。“您已经有了家庭,做了妈妈是什么让你将自己的肾脏捐给病危的父亲?”面对观众的提问,她微笑着说:“我只有一个爸爸,我不能丢下他不管。”她还告诉观众,她的妹妹说,如果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什么影响,她会将自己的肾脏捐给她!这时,周莉芳的父亲走上了舞台,说:“为了这件事,莉芳劝了我很多次。可是哪个当爹的愿意让女儿冒险?后来她发动了所有亲友全来劝我。现在我身体里跳动着的是女儿的心脏,是女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看到这,我顿时百感交集,从那跳动着的肾脏中,从那朴实平常的话语中,从那感天动地的事例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坚韧、伟大,也看到亲人们之间的博大无私、情深似海、骨肉相连的亲情,更看到了“孝”,孝敬父母是中国的古训,也是所有人所必须做到的,它是中国古训中最重要的一点。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这贯穿了岁月的磨练和考验的孝道。

一位位好人,一件件好事,让我知道也明白了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爱,是我们忽视了它。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只有学会感恩、发现爱,才

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道德讲堂观后感

道德讲堂观后感

我们开展了道德讲堂的活动。

在开始我们奏唱了国歌,进行了中国公民宣誓,之后观看了习近平和彭丽媛访问英国的视频,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间、彭丽媛穿的衣服是什么款式的、一共奏了几次国歌、英国女王的名字叫什么、府邸叫什么等问题。后我们学唱了《长城谣》,听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母爱的,另一个是关于父爱的。最后我们欣赏了彭丽媛的经典歌曲。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大同”的社会,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此说来“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对全天下的父母。这时,“孝”便成了一种责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责任。唯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条道德准则。可见,在那时的中国,人们就将“孝”作为“忠”的前提,正所谓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给予一个国家,一位君主时,孝,便是忠;而当一个人为百姓祈福,为苍生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难道其父母还要受穷苦不成?故这便又是孝。就是这样,“忠孝”一词就被流传下来。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其实,当忠孝一词流传开来的时候,我们就已说不清什么是纯粹的“忠”,纯粹的“孝”。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所以在关爱父母的不仅物质上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抚慰。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要学会忠诚,懂得对国家、对人民、对朋友,包括对自己忠诚。对朋友不忠诚之人,必然孤独一生,终身凄凉,对自己不忠诚之人,为名利做违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忠诚对我们每个人都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立足于职场的一张王牌,它还是一种做人的美德,是一条通向荣誉之路。

第五篇:道德讲堂观后感

仁爱之心

——道德讲堂观后感 仁爱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别看仁这个字只有四画,单立人一个二,叫二人成仁。仁爱是什么?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今天上午9点30分,我校举行了道德讲堂,参加完,我感受颇深。近年来,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拜金主义、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等落后观念对社会成员产生冲击,一些领域出现失德败德现象。举办道德讲堂,让更多的人学习身边好人的事迹,效仿他们的行为,起到了典型示范、弘扬道德主旋律的目的。

看完贾大夫的视频,我深受教育和触动。听完我区的道德模范贾立群的事迹,不禁感叹他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从而感动着别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能够学习凡是替他人着想,相信我们的传统美德就会发扬光大。西城区十佳好人模范的老师也在百忙之中来到我校讲座,讲到最后老师的眼泪突然夺眶而出,她对于奉献一词的理解是感恩。她对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每当她播放班集体中的照片时,她的嘴角都会微微上扬,奉献之余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他们的言行无不体现出仁爱之心。通过此次的道德讲堂学习活动,我的心中涌出一股暖流,我十分感动于模范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感动于他们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感动于他们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忘我精神,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尤其是读到几位“包头好人”的先进事迹,才感受到榜样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那样默默无闻,又是那样另人敬佩!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也要努力向那些模范们学习,首先要认真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做一名值得家长、学生信赖的师德高尚的教师,做一名业务精湛,教学水平一流的教师,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要努力创新,乐于奉献。在生活中要真诚善良,懂得关心他人,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

有人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是呀,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只要我们有一颗仁爱的心,就能结出仁爱的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