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外贸人必看!!国际商务礼仪——印度篇(5篇)

外贸人必看!!国际商务礼仪——印度篇(5篇)



第一篇:外贸人必看!!国际商务礼仪——印度篇

外贸人必看!国际商务礼仪——印度篇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在上期商务礼仪推送中讲了一些关于与印度人接触时所注意的一些礼节礼仪等,那么在印度商务礼仪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交往

• 在印度的孟买,60% 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必须确认对方的习俗,是否是素食主义者。

• 容易引人误会的是,印度人平常表示同意或肯定的动作是摇摇头,或先把头稍微歪到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Yes ”、“知道了”、“好的”,与我们点头表示差别很大,易使人误会。

• 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在印度如摸小孩的头,对方一定翻脸。

习俗

• 在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 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千万注意,吃饭时,只准用右手递接食物,另别用左手。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

因为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吃饭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饭用手抓,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

在印度,除上洗手间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他们会把你用左手递的东西砸烂,盛怒之下,还可能臭驾你一通。

喜好

•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

• 印度人喜爱3、7、9 数字。他们认为红色责示生命、活力、朝气和热烈,蓝色表示真诚。阳光似的黄色表示光辉壮丽。绿色责示和平、希望。紫色表示心境宁静。

• 印度人在生活和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黑、白色和灰色,被视为消极的不受欢迎的颜色。

• 不喜欢玫瑰花,在办公室和商业机关,写字台喜欢放在东北角或西南角。

商务谈判注意事项

• 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政府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

• 计程车免小费。旅馆、餐厅在帐单中己加小费10%.其他服务每次付2 或3 个ROUPEE即可。

• 印度商人善于钻营,急功近利,图方便,喜欢凭样交易,洽谈中应多出示样品,广为介绍经济实惠的品种。商务谈判他们往往细细研究,费时较久。

• 在谈判时,切忌在印度人面前谈论印度的赤贫、庞大的军费及外援。

在孟买入海关者,宜在海关申请饮酒许可,因为孟买市面无酒可购。印度人往往带你到私人俱乐部内饮酒。

• 商务活动访新德里选择每年10月至6 月,访问孟买选择9 月至10月,以免酷热或梅雨

节日假期

印度全国性大节日有1 月1 日元旦、12月26日国庆节、3 ~4 月份有一个“酒红节”(也叫泼水节)、8 ~9 月间有一个兄妹节、9 ~10月有个烧纸人节、8 月15日独立日、10月2 日国父甘地涎辰纪念日、10~11月有个灯节(庆祝3 夭)、12月26日为圣诞节。

而印度教人、锡克族人、回教徒、巴希族人、蹬米尔人等各有不同假日,各港口也有单独假日,届时绝不进行交易,因此,访问印度,务必先了解好对方的假期。

海关规定

印度海关规定,入关可携带香烟200 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250 克。酒1 夸特。外币不限,先报数额,出关可携回。

第二篇:印度商务礼仪报告

印度商务礼仪

目录

(一)基本概述

(二)(三)

(四)(五)

(六)见面礼仪

餐饮礼仪 服饰礼仪 印度的忌讳 印度节日

(一)基本概况

印度的正式国名是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总面积为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现为9.38亿,由印度斯坦族、旁遮普族等10大民族和其他几个小民族组成,主体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46%,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印度共有179种语言,印地语为该国国语,英语则为官方语言。首都是新德里,源自“德里”,意为 “山岗”、“高地”等多种含意,为纪念公元前100年重建该城的古印度王公拉贾·德里命名。

印度国名,源自“信度”河。古印度“信度”表示河流,、现则泛指整个南亚次大陆。

印度国庆日是1月26日。

1950年4月1日,印度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见面礼仪

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现在社交场合上的印度男人们,也开始运用握手礼节了,但印度妇女除在重大外交场合外,一般与不与男人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公共场所露面。)迎接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

图2.1 印度人合掌问候礼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图2.2 印度人摸脚礼

(三)餐饮礼仪

1.印度人的饮食由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南北差异很大。北方受伊斯林文化影响,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有许多肉、谷物和面包。南方多素食,特点是米饭和辛辣咖喱。所有印度菜肴中,唯一共同点是喜欢辣味。烹调方式有炒、煮、烩三种,喜加入各种香料,尤其是辛辣类香料。且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低者才乐于吃肉食。由于印度南部气候炎热,当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对就轻多了。印度人几乎天天吃洋葱。

图3.1 印度咖喱饭 2.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市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跟据教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耆那教徒则既忌杀生,又忌肉食。因此,印度人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3.在印度的孟买(Bombay),60%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必须确认对方的习俗,是否是素食主义者。

4.客人到印度人家后,要向主人和家人问好。客人可以给主人带些水果、糖作为礼品,也可以给主人的孩子带些礼物。在饭前和饭后到盥洗室洗一下是主人所欢迎的。在印度人家中作客,吃饭前要漱口和洗手。

5.在传统的印度人家庭和农村,客人通常与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妇女则在客人用膳后再吃。不同性别的人同时进餐,不能同异性谈话。

6.印度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饭、家常饼、佐料和两三碟小菜用来蘸面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干青酸辣菜和香菜叶。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时送来,不是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都有辅佐食物,最普通的是色拉和酸奶。正餐之后的甜食通常是冰激凌、布丁和鲜水果等。印度人一般不喝酒,但喜欢饮茶,其饮茶方式别具一格,一般把茶斟入盘中,用舌头舔饮。

图3.2 独具特色的印度美食

7.在印度人的餐桌上,主人一般会殷勤地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同时,客人不能拒绝给你的食物和饮料,食品被认为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拒绝它是对上帝的忘恩负义。吃不了盘中的食品,不要布给别人,一旦你接触到那种食品,它就变为污染物。许多印度人在就餐前还要弄清他们的食物是否被异教徒或非本社会等级的人碰过。

8.印度人喜欢吃中餐,喜欢分餐制,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千万注意,吃饭时,用右手抓着吃(抓饭时大多只用3个手指,那就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印度人认为吃饭中很多快感来自触觉,更重要的是,用手抓饭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温度。且只准用右手递接食物,别用左手。与印度人接触时,切忌用左手递东西给他。因为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吃饭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饭用手抓,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在印度,除上洗手间外均不使用左手。伸左手就是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他们会把你用左手递的东西砸烂,盛怒之下,还可能臭驾你一通。

图3.3 印度人右手抓食物吃

图3.4 印度人手抓饭习俗 9.当快吃完的时候,主人往往会给每人端上一小碗温水,上面还漂着一块柠檬,这水可千万不能喝,它是用来洗手的。饭后,还会端上一盘绿色麦粒状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异味。

10.作为客人,餐后要向主人表示敬意,但应当赞扬食品很好吃,表示很喜欢。一般不要说“谢谢你”等致谢的话,以免被认为是见外。

(四)服饰礼仪

1.印度人着装朴素、清洁,但各民族各异。印度斯坦族男子一般着装:上身 “吉尔达”,即宽松圆领长衫,下身穿“陀地”,即以一块白布缠绕在下身、垂至脚面的围裤。在正式活动中,则在“吉尔达”之外再加外套。妇女着纱丽。由一大块丝制长巾披在内衣之外。印度教徒戴白色船形帽,伊斯兰教徒戴伊斯兰小帽,锡克教徒包裹头巾。

图4.1 印度妇女穿着纱丽

图4.2 印度妇女穿着纱丽2 2.在印度初次访问公司商号或政府机关,宜穿西服,并事先订约。3.印度人在服装色彩方面喜欢红、黄、蓝、绿、橙色及其他鲜艳的颜色。4.许多印度妇女在她们额部靠近两眉中间涂饰一个彩色的圆点,印度人称之为“贡姆贡姆”,我国称之为“吉祥点”。在印度教里,吉祥点表示女子的婚嫁状况,现在已成了印度妇女美容化妆的组成部分,其颜色以红色居多,但亦有黄、绿、紫等色,视衣着和肤色而定。其颜色的不同,形状的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5.首饰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即使是家境清贫的妇女,也要佩戴一些不值钱的金属或塑料首饰。自古以来,印度人就认为,向女子赠送首饰是男子应尽的义务,女子也应充分利用首饰来打扮自己。

6.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着头巾。

7.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允许穿袜子)。有时能够在大殿旁租用套鞋,穿上即可入殿。进入锡克庙时,头上必须罩一块洁净的布,如手绢等。

图4.3 印度人在寺庙脱鞋

(五)印度的忌讳

1.在施舍的时候,却要单数。例如,可以给101卢比,或1001卢比,或5005卢比,但是不能给整数;另外还有一些忌讳,如在办公室和商来机构里,写字台只能放在东北或西南角,否则要遭到敌人的长期折磨。同样,水井也是挖在东北角或西南角。晚上睡觉从未没有人头朝北,脚朝南的,他们认为这是死神行动的方向,因为阎罗王是住在南方的。

2.太阳落山后,不能理发,剪指甲,给洗衣工脏衣服;不能给别人针、监以及其它白色的东西;不能提理发工和蛇的名字;不能给别人火种或火柴,另外还有一些忌讳,如在办公室和商来机构里,写字台只能放在东北或西南角,否则要遭到敌人的长期折磨。

3.水井也是挖在东北角或西南角。晚上睡觉从未没有人头朝北,脚朝南的,他们认为这是死神行动的方向,因为阎罗王是住在南方的。

4.太阳落山后,不能理发,剪指甲,给洗衣工脏衣服;不能给别人针、监以及其它白色的东西;不能提理发工和蛇的名字;不能给别人火种或火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5.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

6.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7.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8.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他们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隐蔽的地方。

9.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10.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11.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12.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13.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14.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15.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16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六)印度节日

1.印度教中的除十节

除十节 公历5、6月间,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

除十节黎明时分,无数教徒涌到河边,男人光着上身,女子额点朱痣身裹纱丽,缓步拾级而下,立于河中,双手合十,迎着朝阳,虔诚低诵神名,然后先捧水泼身,再按印度教规浸入水中沐浴三次。浴毕,人们要双手合十向恒河神的金像或银像礼拜,或面向东方膜拜太阳。黄昏时,人们要去寺庙祈祷,并将鲜花、牛奶以及面粉做成的鱼食撒进恒河中。妇女们则纷纷将小油灯点燃,固定在树叶做成的花坛上,放进水中,让河灯漂流而下。河面上顿时灯火万点,时隐时现,充满着神秘的气氛。

2.过年风俗: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4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一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这真可谓天下奇事,但他们的人生哲理,使人听起来也颇有感触。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3.元旦

公历1月1日。这是世界性节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户都要喜庆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点本国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时,要在亲朋好友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点,以示吉祥。

4.国庆节

公历1月26日。1929年,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国大党在其年会上通过决定,规定1930年1月26日为独立节。此后,这一节日每年都过。1947年8月15日,印度正式宣布独立后,1月26 日被正式定为国庆节。1950年1月26日,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1月26日具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每年1月26日,印度政府都要在总统府前的广场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图5.1 印度国庆节

5.甘地纪念日

公历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伟大领袖、当代印度国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人们参拜甘地陵墓、纪念他伟大人格的日子。

6.萨拉斯瓦蒂节

一般在公历1月到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在此期间,印度教徒要纪念知识女神萨拉斯瓦蒂。

7.洒红节

公历2、3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的大节日。此节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节日期间,大家互相投掷彩色粉末、喷洒彩色水,以示庆祝冬天的结束,预示着来年春回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

图5.2 洒红节

8.开斋节

公历2月前后,是穆斯林节日。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穆斯林开斋节没什么两样,开斋节前,穆斯林要封斋一月,白天不得进食,到了开斋节,穆斯林们到清真寺礼拜,尔后宰牲摆宴,欢欣庆祝。

9.丰收节

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盛行于南印度。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要打扫清除,人们要穿戴一新,烧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阳神,尔后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团聚。人们还要举行敬牛仪式,给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牵牛游行或举办赛牛会等。

10.复活节

公历3月2重日至4月25日间,是基督教节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礼拜,庆祝耶稣复活。

大雄诞辰 公历3、4月间,是耆那教节日。耆那教徒要举行集会,到耆那教庙敬香,祭拜大雄。

11.佛陀日

也叫“吠舍节”,在公历4、5月间的月·圆日,是佛教节日。南传佛教认为,佛陀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盘都在这一日,因而定为佛陀日。这一天,佛教信徒要举行法会,到佛庙敬香拜佛。12.宰牲节

公历4月左右,是伊斯兰教节日。这一天,穆斯林要沐浴盛装,到清真寺做礼拜,互相拜会,宰杀牛羊。

13.除十节

公历5、6月间,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源于古代对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认为,节日期间到恒河等圣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种罪恶。

14.扎格纳特乘车节

公历6、7月间,是印度教节日。扎格纳特意为“世界主宰”,即克里希纳神,是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化身。节日期间,印度各地凡有扎格纳特庙宇的地方都要举行沐浴节。沐浴节后15天,将扎格纳特等神像安放在礼车之上,放上供品,送到附近的寺庙中去,信徒们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格外热闹。

15.克里希纳神诞辰

公历8、9月,是印度教节日。这天,印度教教徒会斋戒、沐浴,唱颂诗,祭拜克里希纳神。

16.佩镯节

也叫“拉克夏·本坦”节,一般在公历7、8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二相传在古代,因陀罗神在决战之前,其妻在他的手腕上系了一个绸带做的护符,叫“拉克夏”。因陀罗神戴着它最后大获全胜。所以,每逢过节,姐妹要给兄弟戴上“拉克夏”,以求天神保佑他们一生平安。不过,这种“拉克夏”现在变成了绸带、红线或是手镯。做兄弟的当然也不能只受惠,不出力,他们也会向姐妹们保证,他们将终生保护她们。

独立节 公历8月15日。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布国家独立。

17.十胜节

公历9、10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全国性大节日。该节源于史诗《罗摩衍那》,是为了纪念罗摩大战魔王罗波那,最后取得胜利。细节另述。杜尔迦节 与十胜节同时,是印度教节日。该节是印度东部孟加拉地区的最大节日。当地人民主要庆祝恒河女神杜尔迦下凡。节日期间,信徒会塑立杜尔迦女神像,大念杜尔迦经,举行庙会,·到第十天,人们开始举行盛大的,赛神会并游行,最后把神像抛人河中。

图5.3 印度十胜节

18.灯节

公历11、12月间,是印度教节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节日。排灯节(Diwali Festival)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为了迎接排灯节,印度的家家户户都会点亮蜡烛或油灯,因为它们象征着光明、繁荣和幸福[1]。

在每年印度旧历的最后一天(相当于公历10月前后的某一天),烟火和各种节日的灯会照亮黑暗的夜晚,这是全世界约10亿印度教信徒在庆祝排灯节——一个灯的节日。这是世界上最广泛庆祝的节日之一,在印度、斐济、尼泊尔和特立尼达岛,它甚至是全国性的节日。

那纳克诞辰 公历11月的第一个满月,是锡克教节日。这一日,锡克教徒会到金庙中念经祈祷并吃甜粥。

图5.4 印度灯节 在众多节日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灯节、洒红节和十胜节。这三大节日实际上是印度教的节日,但印度其他宗教的信徒也照过不误。印度不同教派之间,屡屡发生争斗,可在节日上却少有不同的意见,因为一旦被政府定为国家性节日,上班族就可休息。在老百姓看来,管它什么节日,只要能够休息,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国际商务礼仪

卓越女性课程上,来自瑞士,拥有30年经验的酒店管理专家AndyMannhart主讲了“国际商务礼仪”课。一堂课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内容多到记不下来”。原来,如何请客吃饭,如何握手,如何打招呼……这些商务活动都大有讲究!商务宴请应先问客人喜欢哪家餐厅,口味有何偏好。客人到达之前,主人应先到场,并把最好的座位留给客人。客人不能独自用餐。如果对食物不满意,应由主人提出投诉,切记:无论如何不要提高嗓门。用餐过程中一般不能离开和打手机。实在有需要,应在两道菜之间离开。女士一般坐在男士的右手边,左面的人应该照顾右面的人。握手原则女士主动将手伸向男士,年长者主动将手伸向年轻者,上司主动将手伸向下属。别人主动伸手时,不应拒绝。握手时,正视对方的眼睛。问候原则男士主动向女士问候,年轻人主动向年长者问候,下属主动向上司问候。介绍和称呼原则和客户谈判时,如果老板正好来了,应先向老板介绍客户———最重要的人总是最先被介绍。自我介绍时,如你有头衔,不要主动提及。如某人自称芭芭拉,则称呼她为芭芭拉。如果自称为“芭芭拉·布什”,则要称她布什夫人。谁该主动告诉别人如何称呼自己?女士告诉男士,年长者告诉年轻人,上司告诉下属。来源:网易

第四篇:国际商务礼仪

智慧365-企业管理在线学习领导者

什么是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比如索取名片:索取名片一是要能取过来,二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索取名片有四种常规方法

1、交易法。先欲取之,必先予之

2、激将法。

3、谦恭法。以后如何向你请教,谦恭要讲究对象,比如面对一位小姐

4、平等法。以后如何跟你联系,通信工具的使用艺术:

商务交往是讲究规则的,即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移动电话的使用,在商业交往中讲究:不响、不听,不出去接听。与人交往时寒暄之后要把手机关掉,以免让人感到你是三心二意,在与人交往中你在那狂打、框响。我们要与民工打电话区别开来。

商务礼仪使用的目的有三:第一、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第二、方便我们的个人交往应酬。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我们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讲一个座次的例子:商务礼仪中的座次。我们都知道来了客人要让座,但不知道哪是上座,一般情况下可能无所谓,但在外事活动和商务谈判中就必须要讲究了。另外与对方说话也要讲究,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你知道吗?我知道,我告诉你,(如何委婉地告诉别人酒的价钱,让主人高兴而不尴尬)所以交往中必须讲究艺术。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往要么不是神,要么是兽,言外之意不是人。下面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商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商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

业务能力只是基本能力,没有业务能力是做不好工作的,但是只有业务能力也不一定做好工作。从公共关系领域和传播领域里来讲,还要具有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交际能力不是搞一些庸俗关系,而是处理、规范、管理好人际关系。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被称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上个世纪,管理界有一个学派叫“梅奥学派”也称为“行为管理学派”。(他与泰勒学派不同,泰勒只强调物而不重视人)。梅奥学派强调管理三要素。

一是企业要发展要获得必要的资金、原料和技术。

二是形成规模效益。

三是组织生产,他也尤为重视这一点,即重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注意与企业内部和外部搞好关系,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以下讲商务礼仪的三个基本理念.商务礼仪的基本理念:

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一——尊重为本。

比如在就餐或开会时点名尊重别人的方式是手心向上“一位、二位、三位·····”不能手心向下或用手指指点,手心向下是傲慢之意,用手指点有训斥之意。

比如我们招呼人手心向下或手心向上也都不对,向下是招呼动物,向上练练。与人交往中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比如说对你的爱人你就不能告诉他在认识她之前与谁好过。另外就是不能在女人面前夸别的女人漂亮。女人善于在同性之间比较,你说别的女人漂亮,就等于说她不漂亮。讲一个事,在家里如果你与你老婆看电视时发生矛盾时,他愿意看肥皂剧你没有办法时,叫你一招,你就夸电视里的明星。

赠送礼品。

你先要知道对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什么不容易把握,但不喜欢什么比较容易把握,这一点主要是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文化修养来定。在商务交往中我们还要讲究二个侧面。

一是自尊。

自尊是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来体现的,你自己不自尊自爱,别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比如说一个最基本的,女士在商务交往中的首饰佩戴,原则是“符合身份,以少为佳”不能比顾客戴的多,不能喧宾夺主。比如我问一个问题,在商务交往中有哪些首饰是不能戴的。一种是展示财力的珠宝首饰不戴,上班族要展示的是爱岗敬业;二是展示性别魅力的首饰不能带。胸针不能戴,脚琏不能戴。这在礼仪的层面叫做有所不为。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形式美当然需要一种展示,那么我们戴二件或二种以上的首饰,比较专业的戴法是怎样的?专业戴法是“同质同色”。不能形成远看向圣诞树,近看向杂货铺。再举一例,女士穿职业裙装需注意什么.需注意五不准:

一、黑色皮群,在正是场合绝对不能穿,这是国际惯例,给人们的感觉是不正经;

二、正式的高级的场合不能光腿,为什么?不好看,脚上再有一点毛病;

三、不能出现残破。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

四、鞋袜不配套,穿套裙不能穿便鞋,与袜子更要配套,穿凉鞋不穿袜子,穿正装时可以穿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的凉鞋。

五、三节腿。

第五篇:国际商务礼仪

国际商务礼仪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不知礼,无以立

学生姓名:郑明秋学号:20123290学院:理学院专业:化工专业202_级2班

202_年3月

人无礼,无以立.两千多年前,荀子发出如斯感叹.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这确实把礼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那么,何为礼,礼又与我们的人生有着多大的关联呢?更近一点说,与我们大学生活又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文明礼貌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1.礼2.礼节 3.礼貌 4.礼宾 5.礼俗 6.礼制。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

学习商务礼仪,我们是从人的着装开始的.老师分得很细,将着装分成了两科,女士着装和男士着装,话说我以前都对衣服什么的没有多大的概念,可是我没概念也不代表人家也和我一样没有概念,细细学来真是让我感觉到衣服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先来说说我们女士的商务着装.得体的职业装扮,不仅可以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衣着是商界人士的“形象工程”。因此,着装仪表可谓是第二张个人名片,恰当的着装对于踏入职场的女性来说是商务礼仪的必修入门课。越来越多女性充满智慧与魅力的身影开始活跃在这个舞台上,成为这个充分展现个人才华的大舞台的“半边天”,并以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作为职场女性,拥有充实的内涵修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外在的打理。相对于五颜六色,款式多样的商务女性着装,男士的商务着装显然比较单一,都是偏重于单调稳重.但广大男士也不要掉以轻心哦。职业男士需要成功,需要成功的商务交往,而整洁、高雅的着装会增添男士的翩翩风度,给人以信任感。如今,律师、外资公司、金融业、新闻业和广告业已成为热门行业,这些行业中的男士比其它行业更注重穿着,更引人注目。因为热门职业的竞争更激烈,更需具备自信心和神采奕奕的外表。正是因为男装的款式单一,在细节方面反而繁琐的令人咋舌.领带,袖口,皮带,袜子甚至于细而又细的鞋带,都有着约定俗成的打扮方式。

收拾好了着装,我们就要开始学习待人接物啦。如果说着装体现了人的外在风貌,那么待人接物则是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教养素质。待人接物是指跟别人往来接触,与人相处。以我的理解,待人接物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他人。尊重人,是一切礼仪规则的核心。你如果希望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学会尊重人。其次就是对他人大方热情。你是喜欢接触整天沉着脸、闷闷不乐的人呢,还是喜欢接触快乐而热情的人呢?我想人人都喜欢充满热情的人,那么你自己也该成为热情的人。热情是来源于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心态的,它会洋溢在你的眼睛里、你的谈话中。你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对同事的热爱,会通过你的一言一行流露出来,不仅使自己精神振奋,还会感染别人、鼓舞别人,让人愿意和你在一起。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真诚的心。选择朋友,最重要的标准是真诚。真诚的友谊是无价的。真诚的人,实实在在,不虚伪,说到做到,不说空话。真诚的人,真心地欣赏和感激别人,不指责和抱怨生活和他人。真诚的人,有话当面讲,不在背后说人家的闲话。虚伪的人就算我们在一开始对他们有良好的印象,但还是不会与他们建立友情的吧。

着装建立了我们与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待人接物则让我们的接触进一步加深,接着,我们难免就要在餐桌上进一步的沟通了。当然,对于传统的中国人,餐桌礼仪无非是和餐桌上的行为表现挂钩的。但是在外国,我们可能就会面对着一大堆餐具发愁。虽然以前早就对外国繁琐的餐桌礼仪有所耳闻,但是真正学习的时候,我还是无法理解外国人弄那么多刀刀叉叉干嘛。面对餐桌,第一步: 辨认餐桌刀叉。一份正宗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第二步: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该注意要将其对折,并将折痕靠近自己。中途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用刀压着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绝对不要将其挂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第三步:如果实在记不清刀叉用途,就只记住使用刀叉次序一定是由外至内。还有在使用刀叉时一定不要动用“蛮力”,要以前臂的力气切食物,使刀叉基本呈90度角的状态,如中途离席,刀叉应呈“八”字放置,叉背向上放,这表示“我还没吃完呢”。叉背向下表示用餐完毕,侍应生会过来收走盘子,已经吃饱的话,应该把刀叉并排放在盘子右面,叉背向下,刀在叉子的右侧。。。还有许多细节,真的是让人想起一个词:繁文缛节。

最后一课,与我们大学生最紧密相关的一课:工作面试。无论我们是考研还是接着攻读,我们总会面对工作面试这一关。面试,首先是要有一个完美的简历,未见其人,就先有个很好的感觉。除了制作一份完美优秀的个人简历外,我们还要注意简历所列出的内容是否符合职位要求,并且根据职位要求,大胆猜测面试会遇到的问题,把自己想好的答案演练一遍。再根据自己的相关情况,罗列一些重要的可以表现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面试前一天到面试地点查探,避免面试当天迷路,迟到。晚上回去之后了解公司情况和自己的个人简历,匹配两者之间的信息吻合度。在自己的简历中突出自己的技能。并且把自己的纸笔,化妆品放好,第二天面试时就不会手忙脚乱的。面试当天,提前十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观察四周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平和的心态很重要。整理衣装,给人留下一个大方得体的印象。目光接触、身体姿势、习惯动作、说话嗓音等无关个人真正专业水平的细节也要注意。面试结束时,不论是否如你所料,被顺利录取,得到梦寐以久的工作机会,或者只是得到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我们都不能不注意礼貌相待,用平常心对待用人单位,告别时可以主动与考官们握手,但要注意一般握手的基本礼节。一般来说,握手告别要讲究先后的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是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条件来确定的,其基本原则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握手通常以三五秒钟为宜,并且要注意把握好力度,要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不可目光四顾,心不在焉,同时应配以适当的敬语,如“再见”、“再会”、“谢谢”等。面试后寄上一封感谢信。信中再次感谢对方抽出时间来接待你,并对该

单位表示一番敬意,重申自己对所谈的工作很感兴趣,并简要地陈述自己能够胜任该项工作。学习国际商务礼仪让我认识到我的身份不仅仅只是个大学生,更是一个将要面对社会各方面压力的生力军。在我以后要走的道路上,我会更加认真的学习和应用礼仪的知识,为了我自己的将来,也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和认识礼仪的重要性,不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尤其在于学学习礼仪。因为人无礼,无以立。

参考文献:

拜读文库:

1.礼仪

2.待人接物

3.餐桌礼仪

4.浅谈工作面试

百度百科百度文库 道课吧吧 百度文库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