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种特别的力量
那是一个风雨后的清晨。
住楼后边的树荫下,传来一声声凄厉的小鸟啼叫。一个被风雨刮落在草坪上的鸟巢里,一只麻雀雏鸟正伸长毛绒绒的细颈在叫唤。此时,不知从哪里蹿出一只肥猫,眼里燃着贪婪的火,正一步步逼近雏鸟。突然,唰啦啦一阵响,大树上掠下一只大雀,扑楞楞扇着翅膀拍打肥猫的头。肥猫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蒙了,掉转头逃之夭夭„„
显然,这是只母雀。肥猫之于它,可说是庞然大物。然而,为了保护雏鸟,它毅然迎向危险,以微小之躯击碎厄运。是什么力量使它战胜了强大之敌呢?看着那在雏鸟周遭来回焦灼飞跃的母雀,我不由得想起前些年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野旷风疾的藏北草原上,一个云游四方的老猎人。一天清早,他发现近处有一只肥壮的藏羚羊。就在他举起杈子枪瞄准的时候,忽然,藏羚羊朝他前腿“扑通”跪了下来,并流出了两行长泪。然而,藏羚羊还是被枪杀了。当开宰时,老猎人发现藏羚羊正孕着一只幼崽。此时,老猎人明白了:藏羚羊之所以下跪,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命呀。老猎人的心受到了重重一击。于是,他掩埋了藏羚羊,连同它未及出世的孩子,同时,也埋掉了他的杈子枪„„
一个打猎几十年的老人,从此改变了生活的信条。是什么力量,改写了老猎人的人生轨迹呢?是那只藏羚羊,是藏羚羊母爱的力量,重重震撼了老猎人的灵魂。同样的,是母爱的力量,使小小麻雀扑退了锐齿利爪的凶猫。
当“母爱”这个词,进入我眼帘的时候,我记起了一幅以《母爱》为题的新闻摄影作品。这幅作品摄取的是:在一次车祸后,一位失去丈夫、自己脾脏被切除、仍处于不清醒状态的妇女,在病床上哺乳受到惊吓、创伤、长哭不止的孩子的情景。
面对照片,我的视线久久被这一细节吸引:母亲在垂危之际,仍不忘抚育孩子,努力敞开左臂,把孩子揽入怀中。这一细节,把人世间危难时刻,母亲对孩子呵护的母爱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照片中趴在母亲胸前的婴儿带着恐惧、依恋着母亲的眼神,像一蓬火苗,燃旺了我血脉中汩汩奔腾的热流,一股充满深情、洋溢温馨的气浪,瞬间弥漫了我的胸臆„„
是的,舔犊情深,护雏意浓,这是世间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正是有了这种母爱,有了由此生发出来的力量,才使到物种得以代代繁衍、生生不息。而人类是万物之灵,有其他生物所无的意识、思维,因此,这种母爱,就表现得更为彰显而美好,更为伟大而神圣。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在生命濒危的时候,同样有深情绵远的母爱之歌,缭绕在断垣残壁之间。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许多母亲用血肉的脊背,顶着钢筋水泥的废墟,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自己去面对死亡,用生命庇护孩子。断梁重压下,有一位母亲,在生命即将逝去时,将自己的乳头噙在小孩子的口中,为的是竭尽所能,去延续孩子生的希望。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是,有位母亲背负着沉重的塌墙,保护襁褓中睡得正熟的婴儿。在生命的最后瞬间,她不愿闭上自己的眼睛,在手机上,留下最后的牵挂:“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得,妈妈舍不得你!妈妈爱你!”这是留给孩子的遗言,也将是伴随孩子一生岁月的深爱。谁能说,这是短短的几行字?不,这是绵绵无尽的母爱诗章啊!
打开浩瀚的史册,我们会赫然看到母爱的光辉闪耀在篇页间;穿透岁月的风尘,我们会深切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在引领人生的步履。我们不妨择摘一二:为了让子女受到良好教育,孟母三迁其居,从而造就了以学说传世、彪炳千古的亚圣;在国难当头之时,岳母在儿子背上刺字警诫,从而教养出驰骋疆场、拯救民族于危亡的一代英豪;而当抗日烽烟燃起,年逾古稀的马老太太,凛然面对凶悍敌人的胁逼,绝食身亡以激励儿子马本斋,奋勇杀敌,收复国土„„
这就是母爱的力量,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弹奏出来的震烁古今的乐章!
人间需要正道。显然我们需要的和赞美的是方向正确的母爱。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言行要受到社会法则的制约、伦理道德的规范。假若人的言行违背这种指向,则母爱的力量,应冲破血缘的羁绊,以维护人间正道。这样,母爱会更显现出崇高而圣洁的光彩。
前不久,看过一部电视剧叫《老娘泪》,我深受感动。电视剧讲一个堕入由人情、贪婪、欺诈构成的陷阱而良心未泯、亡命天涯的游子,在深明大义的老娘泪的声声呼唤下,终于自首归案的故事。在剧中,是那位生活在山村的老母亲,坚持不懈多方寻找,终于说服四处逃亡的儿子的回归。老母亲亲自送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走上囚车,这是一种什么力量?这就是母爱的力量!这种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大义,蕴含着巨大的道德感化力。这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诱惑,战胜邪念,足以让迷途的羔羊回归正道。
写到这里,一段历久弥新、引起无数人共鸣的韵律,已在我的心间回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呵,大海有边,母爱无涯。儿女不管离多久走多远,总离不开母亲的心窝,走不出母亲的视线。
第二篇:一种力量
一种力量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使他们深埋废墟底下却依旧高歌;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他们坚持了整整48个小时„„这样力量,叫做坚强,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挺过了4天的废墟生活。
当指针不偏不倚地定格在14时28分,教学楼便猛烈地摇晃起来,还没等学生全部逃走,大楼“轰”地一声,就像漏了气的气球顿时软了下来,一回头,已成了一片废墟。那一刻,自己的心猛地抓得很紧,揪心的痛。
废墟底下的生活毕竟是痛苦的,地面上的一个个笑脸,顿时变成了哭脸,一句句“坚持到底”真的唤起了同学们内心的坚强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废墟中却不见任何光亮。极度的干渴和麻木的四肢已将同学们大脑里的养分抽干;一次次的点名后,生命却一个个地逝去,死神一次次的敲打着同学们坚强而又脆弱的心。没有人知道自己究竟还可以支撑多久,严重的脱水和已动弹不得的双手、双脚,忍受这巨大痛苦的脆弱生命究竟还可以再抵挡住几次死神的骚扰。但他们却没有放弃,心中力量的源泉始终控制着他们的思想,他们热爱生活,憧憬未来,所以那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重新振奋起来。
而我们呢?这群生活在蜜罐里,不曾经历过挫折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当我们面对一点困难时,无论是否有希望,就只想着退缩,只想着怎样逃避残酷的现实。却从未想到过自己去克服,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如果,我们尝试着用主观的态度去面对,结果就截
然不同了:在努力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可以超越自我,可以收获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随时激起我们的信心,让我们走向成功。
但是我们已经生活在他人为我们创造的生活中太久太久了,已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忍耐与宽容。所以,我们才能大言不惭的我行我素。我们只生活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依赖和接受,我们不懂得坚持,不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
遇到困难,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准备放弃,要知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浑浑噩噩的一生是枯燥的,只有努力,才有结果,才会成功。古往今来,多少伟人,他们的成功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失败和努力中徘徊,他们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我们所不知道的辛勤劳动和坚持不懈的过程中。我们从没想过,因为,我们只注重那已不重要的结果。真正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成功并不是想要向世人证明什么,他们的成功是为了证明他们自己,证明他们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终于完成了自我的超越。这是一种多高尚的想法啊!但我们却扭曲了他们的思想,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到达了某种地步就成功了,这可谓是大错特错。神圣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是一个饱受命运折磨的音乐家,他所任何的痛苦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得到的,但他还是成功了,是坚强和努力,使他终于名垂青史„其实还有很多人,他们都在这样顽强的拼搏着。对比起来,我们实在太渺小了。
屏幕渐渐变黑,电影虽结束了,但片场却出奇地安静,或许每个
人的心里都在深深地为他们祝福吧!同学们,我们还年轻,还有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让我们用实际行为证明这一切吧!
第三篇:乐观一种力量
乐观一种力量
人要善于自我开导,自我激励,学会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同一件事情,切入角度不同,所持心态不同,形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就说遇到重大挫折吧,悲观的人只往坏处想,结果愈想愈沮丧、委屈和绝望,而乐观的人,则会以此不契机,认真地检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定目标,尽快迈出新的步伐。这两种人的人生之路大相径庭。
乐观,是人生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和能力。乐观,就能以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以轻轻一笑缓释痛苦,甚至以不幸中之万幸聊以自慰;乐观,能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走出阴影,铸就辉煌;乐观,能发挥特长,激励自己,挖掘生命的潜能;乐观,还能吸引和感染周围的人,争取理解、支持与帮助。这就是乐观的力量。
乐观是一种心态,一种素质,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杨埕水库管理处金文胜)
第四篇:求助也是一种力量
求助也是一种力量
陈亦权
那是在我六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海边的沙滩上野炊。
我们一起捡了许多被海浪冲到沙滩上来的小虾和贝壳后,父亲坐在有两块大石头的地方开始清洗那些小虾和贝壳,清洗完毕后就可以搭灶生火了。
搭灶最起码需要三块大石头,很明显这里的两块还不够,父亲朝离此十多米处的一块岩石指了指说:“去把它搬过来!”
我奉命前去,那块石头看上去不大,但是它近一半陷在沙子里,所以重量远远超出了从视觉上的估计。我用尽全力想搬动它,可是只能松动了一点点,然后因为力气不够而松开手,无奈地眼看着它重新陷回坑里。
我努力了很久,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父亲走到我身边问:“为什么不用尽全力?” 我说我已经用尽全力了,但是我依旧搬不动它。我边说边继续努力地尝试着想搬移那块石头,并以此证明给父亲看,他对我的怀疑是错误的!
“不,你没有尽全力!如果你尽全力了,你应该想到向我求助,我相信凭我们两个人的力量,足以将这块石头搬移过去!”父亲说完后就走了过来,和我一起把那块石头抬到了锅旁边。尽管父亲的双手捧在那块石头的中间,而且尽量弯下身躯,使我的双手也足以够上。放下石头后,父亲拍了拍手上的沙尘说:“你要记住,你的全力并不仅仅是指你自己一双手臂上的所有力量,它还指你的脑力,甚至是求助于别人!”父亲说。
“可是,别人的力量是从别人身上发出来的,又怎能算是我的力量呢?”我不解地问。“你说的很对!但是当你在面对一项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时,求助便也是一种属于你的力量!”父亲说。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的话至今清晰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中,并一直对我的人生之路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次,当我与别人分享父亲的这番话时,很多人都认为父亲是在提倡一种并不可取的、依赖他人的性格。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父亲那句话中最关键的一点:先尽自己的全部能力,只有在一己之力无法做到的时候,求助才算是一种真正属于我们的力量!
第五篇:微笑是一种力量
微笑是一种力量,快乐是一种美德
——读《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有感
何洋
当教师就要做一个快乐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快乐既是自身生命质量的提升,又是教师职业操守的诉求。但在千头万绪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承担着各种压力,我们又何尝不迷失过,困惑、苦恼纷踏而至,然教育最终目的是塑造学生美好人生的事业,唯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快乐的教育。
唐代慧宗禅师一生酷爱兰花,一次远游再三叮嘱弟子看护好兰花,弟子因一时疏乎,兰花被暴雨打得叶损蕊落。禅师回寺,弟子忐忑不安,禅师泰然道:“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禅师“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气度,确实令人钦佩。“有容”绝对就是一种智慧。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规格来要求他们,那就违背了造物主的原则。师者并非圣达,教育绝非万能。
故事还说:一位老太生两女,大女嫁给卖伞的,二女卖草帽,老太晴天为大女伞不好卖而叹息,雨天为二女草帽不好卖而衰愁。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总是不高兴。邻人谓老太:“下雨天你就想大女伞好卖,晴天你就想二女草帽生意好,这样不就天天高兴了吗?”如此,老太天天脸上都有了笑容。其实快乐是一种心态,为什么总要找对自己最不利的角度来跟自己过不去呢?
两个囚徒望铁窗外:一个看到泥土,一个看到的是星辰,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是一种态度,任何时候,任何困境中的人都有最后的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
最后以诗人一首诗与大家共勉同乐:“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聚合是一枚果;但他应当如星辰,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如有此诗一般的情怀,诗一般的态度,今生为人师,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