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习作一 学会观察生活

习作一 学会观察生活



第一篇:习作一 学会观察生活

习作一 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引来生活之水,就会激发我们的内心世界。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生活(所见)。

学会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文体活动,家庭趣事,社会见闻,乃至街谈巷议,日常交流,都为我们观察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二、感受生活(所感)。用心思考。

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所写)。

布置观察任务:观察秋天的校园

作文:秋色图

引入一段于漪老师的精彩导入:

现在我们生活在大好秋光之中,金凤送爽,百果飘香。不说别的,单是校园里的秋色就够美的了。我们天天接触秋,欣赏秋色,让我们学着用文笔来画一画秋色,看谁能抓的住秋天的特征,画的像,画的美。要精心选择描绘的对象,注意选择词语,不能总是用空空洞洞的形容词,也不能总翻来覆去那几句话。

请大家分别谈谈你眼中的秋天 秋天的天空 秋天的云彩 秋天的植物 秋天的色彩 秋天的果实 秋天的田野 收获者 „„ „„

请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秋天的练笔,200字左右。

优秀习作1

秋天的天空

初一四班

刘懿萱 随着一场场秋雨到来,神秘的秋天,来了。

城市的天空很少有像今年这样的湛蓝颜色。这种蓝色虽然不浓烈,但却蓝得十分显眼,醒目,令人心情愉快。这种蓝色似乎并不均匀,不是满眼的颜色,而如同一块淡雅、清丽的丝巾,轻轻地遮挡在你的头顶,那一缕缕温和的,流泻进来的阳光,似乎是透过天空漏进来的,暖暖地撒在身上。

秋日的阳光与其它三季不同,春天的阳光像个害羞的姑娘,若隐若现,躲躲藏藏的;夏天阳光像一个赌气的孩子,跑到外面发泄着他的怒气;冬天的阳光十分温暖,但如同一个身体虚弱的老人,让人感觉力不从心;秋天的阳光却是个大方开朗的少女,她很少会让云朵遮住自己的脸庞,如果她心情不好,就直接让天空布满云朵,一副沉着脸的样子。

秋天是一个神秘的季节,因着它湛蓝的天空,温和的阳光,累累的硕果。

优秀习作2

秋天的色彩

初一四班

谭沛洁

“黄色!”

在这还没有描述秋天之色时,却已经听见有人在回答这个问题了。没错,秋天确实是黄色的。但在我看来,秋天的黄色还是要分场合的哦!(必须这么说,要不然,我的练笔会没新意的。)

城市的秋天,是凄黄的。在大街小巷,在广场公园,哪里缺乏秋意?大叶小叶飞入大地的怀抱,落叶归根,宛如一段段往事回忆的标记,在岁月累积的冲刷下掉了色,枯了枝,年迈无力地随我们远去。再看那一盆盆,一蒂蒂的菊花,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而有的却已经落下一片片年华,只留下了淡淡的回忆。城市的秋天,秋天的城市,何曾不是黄中夹杂着一缕缕凄美之感!

田野的秋天,其颜色基本围绕金黄展开绘制,一片片玉米田把一亩亩的方塘渲染成了金黄,远眺而去,在阳光照耀下,好似金币一般诱人。一阵清风吹过,玉米田刹那间变成金色的波涛。玉米秆在秋风中享受着凉爽,在凉爽中享受着自由,又在自由中享受着愉快。脱下绿外套,披上金黄衣,玉米们品味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而树呢?她们好似中世纪的贵族,在富有与荣华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而如今,属于她们的光鲜年华已逝,岁月在她们的年轮上又画了一圈。服老的她们只得把头上的金饰一片又一片地摘了下来,开始享受各自的清福与晚年。入秋了,天变凉了,此时乡村里的小路也懂得为自己加层衣了。他们穿上了厚厚的金黄毛衣,这毛衣是用金钱一针一线细细地缝的,做工精致,价值昂贵,但很暖和(这是小路们自己说的)。而孩子们却认为这用金黄的“蝴蝶”铺成的地毯特别有意思,踩上去会清脆地响,这好似是为秋天量身订做的乐曲,唯美中不失童真,童真中亦不失风度,就叫它《金秋圆舞曲》吧!

在我看来,“金灿灿”一词何曾不是专门用来修饰秋季的?所以,不管是城市带有凄美的黄色,还是田野活泼似孩童的金黄,都十分富有诗意。

优秀习作3

倾听秋韵

初一(1)班 雅荣

淅淅沥沥的,窗外下起雨。

如果正是清晨,推开窗,清风伴着细雨就会轻轻拍打在你的脸颊、头发上,啪哒啪哒,这是秋天的声音。

秋天的雨声最好听。闭上眼,听窗外雨滴顺着屋檐滑落,叮咚,叮咚,顽皮的音符在窗台上打响交响乐。这时,睁开眼,向外望去,秋雨密密地斜织着,每滴之间的碰撞,都敲击出完美的乐章。这些小小的音乐家们落到伞上,绽开水花。随之而来的又有成千上万的雨珠,它们在草地上捉迷藏,在路边的水渠里唱歌,在孩子们柔软的掌心里旋转,跳舞„„

秋天的笑声最爽朗。这笑声传过满山遍野,渲染着,沸腾着。

瞧,这群调皮的小捣蛋落到果园里,苹果笑红了脸;落到花园里,菊花也绽开了笑容;落到田野里,高粱乐呵得笑弯了腰。这笑声也渲染到农民伯伯,大家齐声大笑起来。我想,这就是秋天特有的,丰收的喜悦。

雨后的秋天更动听。雨过天晴,乌云散尽,空气清新。此时穿上雨鞋,漫步在大街上,雨鞋踩在路上的水坑里,啪啪的,空中飞起彩色的水花。街道旁的树上的叶儿,随风飘落,像一只只纷飞的枯叶蝶,扑扇着翅膀,静谧而又美好。地上的落叶渐渐多了起来,踩在落叶上,松松软软的,沙沙地响起来。这是秋天的声音。

倾听秋韵,让我们同大自然合唱一支秋天的歌。

第二篇:学会观察

一、技法

写作材料有三个来源:观察、自身、课本,其中“观察”又是来源、又是手段。

先来看看一篇例文:

一片小小的枯叶

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一片被凉爽的秋风追得“满地跑”的小小枯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我轻轻的把它拣了起来,并用一张雪白的纸巾包住它,嘿,这看上去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呀!

我来到桌前,把纸巾打开,拿出枯叶细细的欣赏起来。

从正面看去,叶子上的茎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好似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又好似“哗哗”的小溪与奔腾的江河„„把它一“翻身”,茎脉更明显了,如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牙签,又好似被刷上棕色颜料的袖珍版小树枝„„粘上一点水,就好像给它包上了一层保鲜膜,晶莹剔透的。

我拿着这片棕中带红,有黑色斑点的火炬性枯树叶,紧紧的盯着,心中不由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片枯叶掉下来好久了吧,为什么就被我拣着了呢?我想着,思索着„„

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

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

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准确的说,是在“观看”,不是真正的“观察”,与写作有意义的“观察”应具有以下属性:

(一)、观察要有目的性。

学生总是要“踏青”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带上诸如“山上植物知多少”的目的去呢?学生总是要去书店的吧,为什么不布置他们去抄录“书名”,领略书名的魅力呢?学生总是要上街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记一记店名呢?“左岸”就总是令人遐想,想到巴黎,想到塞纳河,还有诗歌、哲学和文化。学生总是要看电视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专门看“广告”,那里面不仅有商品,还有语文和艺术。

“观察”,教学生“学会观察”,是我初中三年始终如一的“必修课”,在我的“综合性学习”的教案里诸如“街头去找错别字”(《街头错别字》)、“到菜市场打听品种价格”(《今日菜价》)、“新华书店抄书名”(《书名精粹》)的目的性活动不下30种。至于带上“一片枯叶”到学校后再写作文更是“现场化作文”的常规做法。

(二)、观察要用“五官”。

状物类的作文很容易空,写一片“枯叶”,除了形状、颜色、茎脉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其实,我们在观察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的功能作用:“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是嗅觉;“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则是味觉了。在生活中用“五官”去感受事物是很常见的:超市买菜,用眼睛看青菜是否新鲜;用耳朵听西瓜是否熟透;用手摸看看黄瓜是否刺手以判断它的新鲜度;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香味;用嘴尝一尝熟食的可口度。对于一种物品,如枯叶,调动“五官”去观察,则能更为真切、完善,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经常说观察要仔细,何谓“仔细”,调动“五官”是也。

(三)、观察要具有“破坏性”。

对于事物的观察,要想更深入,还可以去“破坏”它,以期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看大白菜是否新鲜,光看表面还不够,很多菜农在菜上洒水“保鲜”,掰开看看,容易看到最真实的一面;鸡蛋是否有假,摇一摇是也是不够的,敲开一看,就真相大白了;买西瓜,最保险的办法是探一个洞进去。或许你要说了,这与写作有什么关系,错了,既然写作是生活的艺术表达,这些“破坏性”动作不仅可以入文,还能增加更多的趣味甚至哲理:

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四)、观察要有重点。

写人、状物都要抓住其“特征”,“特征”是否明显来源于观察的仔细程度。具体说来,观察“人”时,要看其人外貌、语言、动作的独特之处,即最能体现人物性格之处;观察“植物”,要抓住其根、茎、叶、花、果、味等独特之处,苹果写成了李当然就不是苹果了。《一片小小的枯叶》就抓住了“枯叶”的茎脉来重点观察:“有粗有细”、“茎脉更明显了”、“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短短500来字,有5处写“茎脉”。

(五)、观察要借助联想。

什么是联想呢?联想是由一事物联系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观察的时候借助于联想,把“静止的”想成“运动的”,把“无声的”想成“有声的”,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把“不会讲话的”当作“会讲话的”„„合理的联想,能使观察的对象富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人。写进文中,文章则丰润、深刻。例文中联想共有七处,文章结尾的联想自然而又贴切,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

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

观察要有目的性、要借助五官、要进行破坏性观察、要有重点、要借助联想,这五种属性,从写作顺序的角度,具有非典型的先后关系,也合乎状物类文章的一般结构。

二、心法

五官感受很重要,眼耳鼻舌都用到。

身体感受与心理,合理想象不可少。

敢于表达敢于写,写出作文一定好,一定好。

三、荐文

202_年绍兴市中考满分作文——你我走过的日子

你爱茶,走到哪儿,都喜欢拎着茶杯,当你掀开茶盖时那淡淡的茶香氤氲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无意间发现你也如茶叶般枯瘦。不见了你矫健的身姿,不见了你健硕的皮肤,只是那弯曲的背,深深的皱纹,但你那犀利的眼神仍是那样的令人颤栗。

你我走过的日子是短短的童年是次次的误读与简单的包裹,是你无声的爱与我的无知彼此充实。爷爷,到了此刻我才懂得了你,原来你是爱我的。你冷峻古板,我却爱笑,你沉默寡言,而无知的我却把你无声的爱误读了,我对你心怀不满,你对我却满怀期待。

小时候,我参加了“书法社”,可是在社里我总觉得自己的字与我的同学相差甚远,这时你鼓励我说:“好好努力,正如茶那样即使原来多么平凡,但经过了杀青、晒干、炒制„„那原本翠绿的它变得柴瘦、干枯,但它冲泡时的清香令人心醉,这时它拥有了美丽的内涵,只要努力就会拥有美丽内涵。”我应了一下,然后就离开了。过了一个月,我参加了书法比赛得了三等奖,虽然有些遗憾,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原本以为当你看到这一切时会很高兴,但你只是看了看,扬起嘴微微一笑。我拿着奖状,心里有许多不甘,心情也直落谷底。

有时,看到爷爷那对我漠不关心的神情,总觉得自己是那么多余„„ 有一次,爷爷奶奶到我家过年。当我看到爷爷时,他对我扬起了笑脸,我的心被蛰了一下,总觉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笑。我有个坏习惯,睡觉总喜欢踢被子,这不这几天鼻涕横流,呵欠连连„„可是这几天当我起床时被子总盖得好好的,我以为是妈妈,顿时心里洋溢着浓浓的暖意。深夜了,因为感冒难受,我久久难以入睡,这时门缝忽然射进一道光,我赶紧闭上眼睛,他帮我盖好了被子,用手背抚摸我的额头,接着叹了口气便离开了,我缓缓睁开眼睛,那弯弯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之中„„这手的温度,手的粗糙难道是爷爷„„

你我走过的日子是种种误会缠绵的鸿沟,任性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只是让彼此的误会愈演愈深。在一次与奶奶的谈话中,她说:“你爷爷啊,真是个傻瓜,上一次你得奖时他不知道有多高兴,整天逢人就说我孙子啊字写得好„„可是他硬要装着不屑。”我此刻才明白原来爷爷的不屑是对我的鼓励,是要让我不要沉迷在一时的成功中。原来你我一起走过的日子里不是一次次彼此的误解,也有爱,也有幸福。

推荐理由:本文是写亲情的,讲了自己与爷爷一路波折,一路误解地走来。文章选取了爷爷与自己走过的日子里的两件事,一件是写作者书法获了奖,非常高兴,想得到长辈的表扬,但这位爷爷却把自己的喜悦收藏起来,并用耐人寻味的话来鼓励孙子更加努力。让人感到爷爷茶一样的清香人生,发人深省。另一件是写爷爷晚上起来给他盖被子,一位慈祥爱孙儿的长辈跃然纸上。正是由于与爷爷相处的点点滴滴,才让文章真实动人,结尾用奶奶的话来侧面反映爷爷与我走过的那段充满爱的日子,感人至深。

四、游戏

“神秘的礼物”

老师事先将礼物(果冻、玉米糖)藏在教室某个角落;A、B两组各派一名“侦探”查找,1分钟后,没有找到另派两名“助手”,又1分钟后还没找到,发动全班搜寻,直至找到„„再由找到的同学分发礼物,学生观察„„

五、练笔

命题作文《神秘的礼物》

指导:猜礼物--找礼物--尝礼物;注意详略;注意点题。

一、技法

考场作文的合理分段至少有这样四点好处:(1)有层次、有节奏、透风;(2)能表达重点;(3)易于表达感情;(4)凑字数。

为了让文章富有层次,并能紧紧围绕中心,王老师建议作文列一列提纲。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举例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2)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3)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4)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

二、心法

步骤过程分开写,先后顺序列出来。

动作细节要描述,层次结果写明白。

仔细观察用心写,精彩文章写出来,写出来。

三、荐文

202_年湖北省中考满分作文:一路走来一路歌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来,路幽静得吓人。树枝上偶尔一声猫头鹰的悲啼,或斑鸠的一翅“扑棱”,都会让人毛骨悚然。中午我和爸爸赌气没有吃饭,他那凶神恶煞的面孔让我对这个家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离家出走,气冲冲地离开了这个让人生厌的家。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没有目标。

远处投来一束灯光让我警觉起来,我想起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恶人抢劫,毕竟我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于是躲在路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起来。一个老大爷拖着一辆车慢慢地走来,前面一位老太婆用手电给他照路。我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他们是在前面的集镇上卖完烤红薯回家的。老太婆见只有我一个人,她攥紧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询问情况。我如实地回答了她的提问,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灶膛里拿出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辞不要,其实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里没有钱的一句托词而已。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饿了,这红薯是送给你的,不要钱!”老大爷温和地说。“谢谢了!”我话没说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们见我吃得“吧嗒吧嗒”作响一副馋相,老两口于是笑了起来。我一边舔着手指上沾着的薯泥,一边不停地道谢,这时老太婆发话了:“你吃了我一个红薯就千恩万谢,那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多年,你该吃了他们多少粮食,怎么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离家出走,你觉得这应该吗?”我愣住了,痴痴地望着老太婆,咀嚼着这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刚刚还愤愤不平的心霎时变得内疚起来,我无言以对,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头。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妈肯定会着急的,说不定他们在四处寻你。”老大爷劝慰我说。“我们同走一段吧,等会我们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太婆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帮老大爷推着车子往回走,寒风迎面吹来,也没有那么刺骨。猫头鹰偶尔的一声啼叫也不再那么悲凉,斑鸠的“扑棱”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给它的孩子遮挡风寒。我聆听着车轱辘的转动声,它和北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奏响了一首回家的进行曲。

“小翠!小翠——”(化名),前面传来了熟悉的呼喊声,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撕心裂肺呼唤。滚烫的泪水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我在这——”

“我在这——”我和老大爷、老太婆齐声回应。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丽的记忆,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长足迹!

推荐理由:这是一首对父母的理解之歌,也是一首人生的成长之歌。我们不少中学生对父母的苦心教育不甚理解,离家出走屡见不鲜。考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通过“老太婆”一句“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的教育,她终于醒悟了,长大了。文章极有真情实感。

行文线索明晰:“离家走在小路上——小路上的劝说与醒悟——回家走在小路上”,能让人一目了然。表达方式丰富,特别是在描写方面更为突出。语言描写或哲理深刻,或情感真切;心理描写细微传神;景物描写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人物的心情,开篇和结尾处能两相照应。结尾点题,结尾句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三篇: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新鲜事物的情趣。

2、写作技能: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能够把观察所得记叙、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板块一:读文说写

教学环节一:明确主题、导入教学

一、教学导入 故事引路

同学们知道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吗?想知道他小时候的故事吗? 播放《风中的少年》,思考回答:

1、故事里讲了牛顿小时候的什么事?

2、你认为小牛顿是怎样一个孩子?(喜欢观察周围事物)

3、你是个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孩子吗?你会观察吗?

二、明确主题

学会观察——说说写写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1、怎样去观察?

2、观察的对象什么?

3、怎样记录观察所得?

让我们练出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吧!

教学环节二:读文说写、技法点拨

一、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想一想,说一说

同学们学过观察事物的方法吗?你平时是怎样观察的?请说一说!

(二)观察的法宝和诀窍

1、六件法宝

观察法宝歌

我有六件宝,观察少不了。眼睛看得明,耳朵听得清;

鼻子闻气味,嘴巴尝滋味; 双手摸一摸,大脑细思考。用好六件宝,奥妙全知道!

2、四大诀窍

(1)观察要有顺序。

(2)观察要有重点(抓住特点)。(3)观察要有真情实感。(4)观察要展开想象。

(三)说写练习一——练兵场

1、读短文,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黑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1)这篇短文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2)这篇短文抓住松鼠的什么特点来观察的?(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观察松树时:想到„„ 观察小草时:想到„„ 观察老牛时:想到„„ 观察彩虹时:想到„„

二、观察的对象要广泛

我们可以用六件法宝观察什么呢? 人:引起你注意的人。事:任何地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 物:动物、植物、景物„„

(一)留心科学现象

1、科学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播放视频《十个有趣的科学现象》

2、想一想,说一说:

我有什么不明白——说说你想知道的奇妙现象 奇妙的科学现象等着你去观察、发现哦!

(二)留心新鲜事

读例文《古槐树下的“村议会”》,思考回答:(1)说一说,什么叫新鲜事?(2)小作者发现了什么新鲜事?(3)小作者从新鲜事里感受到了什么?

(三)说写练习二——根据提示写文段

1、原来是这样——我的科学小发现

生活中,我发现 的现象很奇怪,我决心一探究竟。于是„„(做了什么?)我明白了这个现象的道理原来是这样„„

2、这件事情真新鲜

最近,我发现了这样一件新鲜事„„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

三、观察记录要真实具体、精彩生动 读读品品《小池荷花》,思考回答:

1、短文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小池荷花的美丽景色?

2、小作者描写的景象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相同吗?

3、小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环节三:知识小结,写作实践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写作知识啊?这些知识,你都明白了吗?来念念写作知识歌诀吧——念念歌诀!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

教学环节四:课后体验

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认真观察 作好记录:

1、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科学现象?你怎样去研究的?这个科学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2、什么时间、地点?你观察到了什么有意义的新鲜事?你有什么感受?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哦!

板块二:读写拓展

教学环节一:知识回顾,明确主题

一、知识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主题的写作知识?

2、我们观察周围事物应该注意什么要点?

二、小小展示台

师生共同点评上周学生习作成果,进一步体会知识要点。

三、明确主题

学会观察——根据观察所得,写出一篇好作文。

1、叙事完整通顺。

2、描写生动具体。

3、感受深刻有理。

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来学习一下吧!

教学环节二:阅读拓展

一、认真读短文《蚂蚁怎样走路》,思考回答:

1、小作者和同学们想研究什么问题?

2、小作者他们是怎样开展研究的?他们找出答案了吗?

3、小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4、你怎样评价这篇作文?

二、阅读短文《真想不到》,完成下列练习。

1、看到这个题目“真想不到”,你想知道什么?这个题目起得好不好?说一说。

2、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了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再说两个抽签的场面。

3、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完全明白了,连佛像似乎也在叹气„„”的意思。教学环节三:写作拓展

一、说一说,议一议

1、请把你在这个星期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或是新鲜事简要、有条理、语句通顺的说一说。要说清你的感受是什么?

2、大家议一议,同学发言达到我们的主题要求了吗?

二、请把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成一篇作文,打好草稿,认真修改后,誊写到《成长文集》。

1、想好一个新颖的作文题目。例:„„现象真有趣,„„的新鲜事

2、叙事完整通顺。

3、描写生动具体。

4、感受深刻有理。

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并能记录下来!

1、读短文,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黑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1)这篇短文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2)这篇短文抓住松鼠的什么特点来观察的?(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观察松树时:想到„„ 观察小草时:想到„„ 观察老牛时:想到„„ 观察彩虹时:想到„„

二、观察的对象要广泛

我们可以用六件法宝观察什么呢? 人:引起你注意的人。事:任何地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 物:动物、植物、景物„„

(一)留心科学现象

1、科学现象就在我们身边 播放视频《十个有趣的科学现象》

2、想一想,说一说:

我有什么不明白——说说你想知道的奇妙现象 奇妙的科学现象等着你去观察、发现哦!

三、读读品品《小池荷花》,思考回答:

荷 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包胀的快要破裂似的。

白荷花有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比作一副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忽然我觉的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低下,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站在那,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从脚下游过告诉我昨晚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短文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小池荷花的美丽景色?

2、小作者描写的景象和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相同吗?

3、小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第四篇:习作一

习作一

习作内容: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写清楚设立这一节日的基本理由,想象自己和别人会怎样度过这一节日。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读懂例文,学习例文的内容和层次结构,体会作者的心情。

2、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教学重点:能把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交代具体。教具准备:例文一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节日,引出话题。

1、孩子们,今年是几月几日过春节?

2、说说看,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

3、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谁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设立春节这个节日呢?

4、除了春节,你还喜欢哪些节日?

(学生自由说)(当学生说到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时,可随机提问:你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

5、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的设立都有一定的由来,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与庆祝方式,每一个节日都表达了人们一定的心愿。我想问一问,大家心中有没有很想实现的愿望呀?(指明说)想不想有这样一些节日,使你的梦想成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新节日。

板书:设立新节日

6、告诉学生:新节日,指现实中没有的节日。

二、打开思路,指导习作。

1、请大家打开书21页,认真读一读习作1的内容,设立新节日,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

2、老师把大家的回答总结了以下,(出示课件)想一想,说一说

(1)你准备设立一个什么节日?

(2)你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或者说,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设立这个节日的?)(3)怎样度过这个节日?(也就是说,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你的心愿?)

3、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小伙伴共同商议,当然了,如果你想请我为你做个参谋,我也非常乐意。谁的节日想好了,就把它写在黑板上,有一点要注意,别人已经写过的节日,你就不要再写了。好,我们开始吧。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其中)(学生自由写出节日名称)

4、(指其中节日)“ 节”,谁设立的?你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你打算怎么过这个节?你准备把这个节日放在什么时间?(指两三名同学说)

5、我心里也有一个很想实现的愿望,也想设立一个新节日,大家想听一听吗? 我心中的节日——原谅节

我有个心愿,希望设个“原谅节”。

为什么呢?还要从16年前说起。“六一”节到了,全校学生准备节日游行。正在这时,王丹在队伍里捣乱,我十分生气,把他拉了出来,本意只是给他一点警告,谁知由于忙乱,正式游行的时候就把他忘记了。整整一个上午,全校学生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而他却一个人留在了空荡荡的校园。可以想象,他当时是多么伤心难过。游行回来后,我真是追悔莫及,虽然心里有说不出的歉意,但是碍于老师的面子,一直没有向他道歉。一个月后,他随父母转到了别的城市,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因此,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设个“原谅节”,希望在这一天能见到他,真诚地对他说一声:“孩子,对不起。”

对了,我想把这个节日定在每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这一天,大家彼此谅解,然后,就可以高高兴兴开始新的一年了。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1、现在,很多同学都想把自己设立的节日告诉大家,谁想说,请举手。这样吧,我们来把它下来。你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写。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也可以写想象种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写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不会的字拼音代替,尽量一气呵成。今天就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快。好,赶快提笔吧。(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掌握学情,及时个别辅导)

2、、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认真读一读,发现有错别字或者不通顺的句子,赶快改过来。(学生修改)

四、作业安排 把写作写完

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继续写作

1、复习:要写好习作要注意什么?

2、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①节日的名称、设立的原因、过节的情景、节日的意义 ②有条理的写,语句要通顺 ③写完要认真修改

二、师生品评,完善习作

1、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完了,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让我们大家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

2、把学生习作展示在大屏幕上,朗读习作,师生点评。

3、对学生习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述。

三、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来展示习作了。同学们,你设立的节日,想得到更多人的了解与支持吗?回去后,请你进一步修改、润色,并采用各种形式向人们宣传倡议,比如:在校园网上发布,征得全校师生的支持;向各种报刊投稿,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引起他们的关注。如果你这样做了,不久的将来,你设立的新节日很有可能会成为大家共同庆祝的节日!

五、作业

1、修改习作,认真誊写

2、同学之间互相阅读习作,比一比写得好的地方。

第五篇:学会观察 教案

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2、通过观察事物,了解何为观察,并掌握一定的科学观察方法。

3、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表达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利用观察力来解决问题。例如考试或作业中,审题也是观察力的表现)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跃跃欲试,脑力激荡

教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看谁完成的最棒:

今天是安安同学的生日,她邀请了莹莹,小风和贝贝来她家吃饭,四个人都来了,脚印清清楚楚的印在地上,请你当一回侦探,通过观察地上的脚印,弄清四个人到达安安家的先后顺序。

请回答正确的学生说出原因。

教师:这位同学看的很认真,很仔细,看的同时能认真的思考,我们就称这个过程为观察,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道德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可见,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无时不刻都要认真观察。出示课件:观察——让眼睛更明亮!

那怎样进行科学观察呢?今天我们就来训练一下我们的观察力吧!

二、观察力大比拼,学习观察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活动1:仔细观察这些面孔,你能发现其中一个是与众不同的吗?把它指出来。

获胜的小组发言,说出为什么又快又好,得出结论:观察要细致。活动2:教师呈现双歧图,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理:得出结论:观察要全面。

活动

3、火眼金睛找不同:得出结论: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活动4:灰太狼又没有抓到羊,又累又渴,特别想和水,但是,摆在他前面有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你能帮他区分一下吗?

(透明的杯子里装的分别是:雪碧、白醋、可乐、水)得出结论:观察过程中,要从看、听、嗅、尝等多个角度进行。

活动

5、珠宝行被盗,警察叔叔陆续追回了被盗的珠宝,但已经被人做了手脚,左边是被盗前的照片,右边是追回后的照片,请你认真观察图片,帮助警察叔叔区分: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

得出结论:观察过程中,要相互比较。

三、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总结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细致、全面。

2、观察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3、观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4、观察要学会相互比较。

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热爱观察,学会观察:大家一起来朗读下面的小诗: 我们爱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学习观察好处多,增长知识靠观察,科技知识靠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观察时时要注意,认认真真又细致,全全面面又概括,细心观察有顺序。

四、学会分享,学有所得:(每组发一个苹果)

教师:既然大家学会了观察的方法,那么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任务,观察一下你们小组的苹果,首先,谁来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观察呢?

学生发言:可以从看、摸、闻、尝等多个角度进行,切开观察苹果的内部,和其他小组的苹果做比较等等。

五、总结:同学们,观察真的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亮了!一只普普通通的苹果,在同学们的眼里却如此丰富多彩,这都是观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呀!那么,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老师希望大家也能认真观察研究,把课题做得更棒!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