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礼仪小故事教案
课题:文明礼仪小故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小故事张良拜师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内容的含义.2、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真正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式导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具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古时候就有许许多多的文明典范为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关张良的小故事.二、引入小故事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 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 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 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 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 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三、学生讨论
1、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感受及今后我们应怎么做?
2、汇报交流。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故事,让我们感触很深,也希望同学们能够象张良一样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小使者。
第二篇:文明礼仪小故事教案
课题:文明礼仪小故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小故事让学生体会讲究文明利益的重要性。
2、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真正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式导入:当今社会发展非常快,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就需要我们每个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让我们真正成为一名
文明的小使者。
二、引入小故事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 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 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 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 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 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 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 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
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
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 他学习。
三、学生讨论
1、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感受及今后我们应怎么做?
2、汇报交流。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故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文明小使者,让我们共同的家园——美丽焉耆成为令人自豪的人间新天堂!
第三篇:文明礼仪小故事教案(范文)
课题:文明礼仪小故事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小故事张良拜师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内容的含义.2、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真正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式导入:从古到今,文明礼仪一直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古今中外有许多小故事,至今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听<<傲慢的小老鼠>>
二、引入小故事
傲慢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三、学生讨论
1、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感受及今后我们应怎么做?
2、汇报交流。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小故事和我们相比,你还有哪些差距,在以后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第四篇:文明礼仪小故事教案
课题:文明礼仪小故事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都是不文明惹的祸》,感受文明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真正成为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式导入:文明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但是要坚持下来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坚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做到礼貌待
人,就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二、引入小故事
都是不文明惹的祸
在一座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们有着一双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爱。而在森林的另一头,住着他们的敌人,它生得丑陋,名为丑八怪。他专抓不讲文明的小精灵,上帝规定,只要小精灵有不礼貌的,就任凭丑八怪处置。这下可美了丑八怪,每隔几天,就会有小精灵被它抓进金鸟笼里。
小精灵们再也受不了这种日子了。决心要改变这种命运。它们坚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可总有懒惰的,懒懒是一个非常懒的小精灵,他懒得去做这些。每天还是呼呼睡大觉。见了长辈不礼貌,这可惹了大祸,丑八怪在魔球里发现了这个小东西,欣喜若狂,立刻派手下去抓它回来。懒懒这时还在苔藓上睡觉呢,丑八怪的手下轻而易举的就将懒懒抓走了。
当懒懒睡醒时,先是伸了个懒腰,然后长舒一口气,刚要起来就撞倒了,丑八怪尖笑着:“啊哈,小东西,我可真幸运,我已经好久没抓到过小精灵了,一会儿,我要把你做成点心,填饱我这肚子。”懒懒吓得又哭又叫,他可真后悔当初自己太懒,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叫“懒懒”,就在这时,同伴来救它了,咪咪和精精用魔法将丑八怪困住,偷出钥匙打开了笼门,又使用瞬间飞移回到了精灵城堡。懒懒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精灵长老安慰它说:“孩子,不必担心,只要你以后礼貌待人,就会幸福快乐的。”懒懒听后发誓,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小精灵。
三、学生讨论
1、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感受及今后我们应怎么做?
2、汇报交流。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听了刚才的故事,老师相信大家会有很多的想法。是的只有坚持做文明的小事,你 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快乐文明的小
精灵。
第五篇:文明礼仪小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这只是古代的 还有很多现代的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中国是礼仪之邦,父母老师教育我们从小就应该去学习文明礼仪,争做四有新人。此次,在学校的组织下,有幸让我看到了《文明礼仪教育读本》这本书。以前,我一直是一个不懂事的小男孩,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在书的海洋里汲取了很多营养,更是让我坚定了信念,让我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奋斗的目标。首先,我要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甚至是路边的花花草草。在家里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要牢记孟子的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次,我要尊敬师长。这不仅仅表现在向老师敬个礼,问声“早安”上。而是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不做小动作,不开小差。课后更是要认真、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争取做到又快又好。正确对待每一次测验,珍惜老师每一次的劳动果实,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老师。再次,同学相处时,我要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争取共同进步。最后,我要讲卫生讲道德。不论是个人卫生,还是集体环境,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