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科学论文题目doc
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测试和评价 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探究课型探讨 小学科学课实施“以学评价”的操作策略研究 从情境中探究 在兴趣中发展
选择性学习在科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践行新课标 教研出成效
放手让孩子去水乡古镇学科学、做科学 科学记录本 让学生准备了吗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计划的再研究
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 科学教师应亲历小课题的探究过程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 实现有效猜想引领科学课堂 合理选材 有效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的策略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科学
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 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认知结构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案的研究 解读教材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
细节成就精彩——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细节的思考与实践 “乱”也是一种资源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评价 中美小学科学教育区别研究
科学假说及其在小学科学探究中的教学策略 在科学课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提高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质疑 科学课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略谈 追寻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的“含金量” 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研究 动手动脑做科学
对比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的研究 科学课管好你的小尾巴
导入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效率的关键 自主探究课堂中教师主导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探究贵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想说 敢说 会说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四年级学生科学分组实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少一份遗憾 多一份成功
小学科学课运用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 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调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中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课中生活化内容与规范化探究的教学探究 浅谈科学实验中合作探究的无效性及其规避 让错误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
小学科学课后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借家乡资源优势 促学生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探究过程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探寻科学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平衡点
让学生在科学环境中进行探究“玩”小车的教学启示 基于表现的探究型教学结构模式和策略研究 把火熄灭 让思想点燃 科学课,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小组长期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宝剑锋从磨砺出《摆的研究》一课教学记 开放的课堂 学习的乐园 让学生成为求证的主人 小学生科学专注精神的培养策略 台前与幕后
小学科学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摄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平视孩子的眼睛 读出正确的内心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轻松进“超市”快乐学科学
优化科学材料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对科学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的一些思考 让孩子们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浅谈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细节现象的探析
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大环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关注教学细节 发展儿童的实验记录能力 科学课的“综合”情节
于细节中成实效——例谈科学中的有效教学 从学科本体谈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在经历失败和体验成功中感悟真正的科学探究
第二篇:小学科学论文题目参考
优质文档
小学科学论文题目参考
论
文
题
目
小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测试和评价 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探究课型探讨
小学科学课实施“以学评价”的操作策略研究 从情境中探究
在兴趣中发展 选择性学习在科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索 践行新课标
教研出成效
放手让孩子去水乡古镇学科学、做科学 科学记录本
让学生准备了吗
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计划的再研究
引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科学 科学教师应亲历小课题的探究过程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促进自主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 实现有效猜想引领科学课堂 合理选材
有效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的策略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科学
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
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认知结构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案的研究 解读教材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课
细节成就精彩——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细节的思考与实践 “乱”也是一种资源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评价 中美小学科学教育区别研究
科学假说及其在小学科学探究中的教学策略 在科学课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谈提高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质疑 科学课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略谈 追寻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的“含金量” 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研究 动手动脑做科学
对比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的研究 科学课管好你的小尾巴
导入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效率的关键 自主探究课堂中教师主导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探究贵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想说
敢说
会说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四年级学生科学分组实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少一份遗憾
多一份成功
小学科学课运用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研究 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调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中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课中生活化内容与规范化探究的教学探究 浅谈科学实验中合作探究的无效性及其规避 让错误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
小学科学课后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研究
借家乡资源优势
促学生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探究过程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探寻科学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平衡点
让学生在科学环境中进行探究“玩”小车的教学启示 基于表现的探究型教学结构模式和策略研究 把火熄灭
让思想点燃 科学课,学生快乐成长的沃土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小组长期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宝剑锋从磨砺出《摆的研究》一课教学记 开放的课堂
学习的乐园 让学生成为求证的主人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小学生科学专注精神的培养策略 台前与幕后
小学科学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摄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平视孩子的眼睛
读出正确的内心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轻松进“超市”快乐学科学
优化科学材料
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对科学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的一些思考
让孩子们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浅谈科学教师的课堂角色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细节现象的探析
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大环节”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关注教学细节
发展儿童的实验记录能力 科学课的“综合”情节
于细节中成实效——例谈科学中的有效教学 从学科本体谈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在经历失败和体验成功中感悟真正的科学探究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相信能就一定能
第三篇:08地理科学论文题目
08地理科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郭志军:平顶山市矿产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中学素质教育与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河南省低碳发展模式与路径
李高伟:商丘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商丘市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商丘市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李国军:周口市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研究
韩军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交通对城市发展影响探究
郭林:林州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林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向猛:河南省城市化推进研究
近十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城市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郑州市为例
李帅旗新形势下商丘市经济发展条件与机遇分析
商丘市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研究
孙乾坤淮阳县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朱昌瑞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以开封为例
侯保中学生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平顶山煤炭产业基地分析
刘慧 我国煤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以焦作市为例
永城矿区地质特征及资源评价
余飞低碳理念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平顶山为例
平顶山市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
张凤霞平顶山煤炭区生态环境评价
平顶山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中原城市群生态宜居性评价
崔建洛平顶山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问题及对策研究
平顶山煤层分布及成煤条件客观分析
平顶山白龟山水库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调查及原因分析
段春兰探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为例
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点研究
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真真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研究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以平顶山为例
关于中国新城区规划的研究——以郑东新区为例
彭玄玄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黄淮流域为例
新农村建设规划及生态农业——以商丘为例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革新
李明静气象灾害研究
华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
中原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空间调控研究
陈青土壤中温室气体产生、排放与吸收的过程及机制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平顶山为例
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及其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马晓华绿色城市建设研究——以信阳为例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信阳为例
彭培白龟山水库湿地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
白龟山水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工湖泊的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以白龟山水库为例
洪丽怎样在地理教育中实施德育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生“主体观”
中学地理教师成长规律及其自主成长
李亚培中学地理教育手段现代化研究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李航煤炭城市大气的污染调查与控制机理研究——以平顶山为例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为例
舞钢市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结构
白亭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平顶山为例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平顶山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研究
刘彩云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对地理选修模块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技能研究
苏红莉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研究
浅谈大学生家教教育方法
浅谈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于博
1、基于气候带分异条件下的雨水综合利用原则及对平顶山(或学院)雨水资源化的指导
2、低山丘陵区域城市灾害地貌与减灾研究初探——以平顶山为例
刘欣
1、河南省低碳发展模式与路径——以平顶山为例
2、中原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情况——以漯河市为例
3、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研究---以平顶山为例
李鹏飞:
1、平顶山城市空间结构调查与分析
2、平顶山市城镇群体空间结构研究与分析
3、中原经济区城市等级结构划分
杨广宇
1、煤炭开采引起地质环境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以平顶山煤矿开采为例
2、嵩山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分析
常飞
1、生态墓对现都市的效益分析
2、九头崖风景区开发规划——妖怪主题文化风景区规划
刘龙辉
1、南街村保护与开发可行性调查报告
2、金牛山与紫云书院联合开发可行性调查报告
朱奎星
1、山区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以尧山地区为例
2、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可行性报告——以郏县临沣寨为例
于田田
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营造——以平顶山为例
城市慢行基础设施发展评价——以平顶山为例
城市商业区公共停车区域空间设计研究——以平顶山为例
李珊珊
基于ArcGIS的郑州市城市边缘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的空间分析
于风娜中学教师应对师生冲突行为特点的调查研究
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
陈霞基于DIS的河南省产业结构空间分析
李亚丽黄河中下游汛期水沙的尺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
王章涵 基于河相系数与流量的关系对黄河下游不同河型河道的水沙效应的研究
蔡文萍从高校环境卫生的现状透视校园垃圾桶数量的配置和大学生环境意识——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郑文敏尧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高校地理专业学生板图板画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申请跨专业资环专业指导老师李珊珊陈霞李亚丽王章涵
第四篇:科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陕西商南青山镇中心小学 尹座来 邮编726302 手机***
科学素养必须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在童年时形成的习惯和意识,往往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影响到他个人生活的好坏,而且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其重要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科学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扎实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科学课所特有的学科特点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各种自然观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大多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认识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有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1、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等三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如在观察方面,训练学生观察各种自然事物、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在思考方面,训练学生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先思后说”、“先想后做”等良好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方面,训练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简单的一起,学习初步的设计实验的方法,会做一些基本的分组实验,包括训 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2、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学生的“学”为重心组织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做”字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科学认识程序的训练。如面对某一具体的认识对象,采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如果用实验的方法,则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中找出有用的事实材料;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如何进行整理,又如何找出事实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等等。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自然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二、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生学习科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1、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易于直接或间接地被客观事物或其它自然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要蹲下来看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形象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如教学《蜡烛熄灭了》一课,上课时,先要求学生动手划火柴点燃蜡烛,接着让学生“想办法把蜡烛熄灭”,而且要求“尽可能使蜡烛慢慢地熄灭”,该怎么办?还有什么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这样,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次次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创设探究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换角 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3、增强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如对学生在探究的创新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另外,还允许学生的在探究活动中出现失败。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走的并不一定是别人走过的路,它往往有一定的风险,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
三、强化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渠道。
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学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学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之后,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去进行一些新的或较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知识的一个深化过程,一个知识有效迁移的过程,更是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表现。由此,科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拓宽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内容。
1、课外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和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兴趣小组阵地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等。这些课外活动都有效地开阔了学生在科学方面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无穷魅力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课外,学生接触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更广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如在家建一个 小小生物角,或观察蚂蚁搬家,或测量太阳高度,或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或设计一个小发明等等。有时,还可以按教师的布臵,在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作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一些规律。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要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立志早日成为国家的科技人才。
第五篇:科学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验”作源头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摘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只有实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把我们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途径,也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教师只要坚持让实验走进科学教学课堂,并合理调整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小组,善于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好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授学生于“渔”,不但节省教学时间,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让探究更有效。
【关键词】巧设悬念 遵循规律改进方法建立评价
【正文】
一、巧设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实验
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更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去试图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建立假设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收集有关证据用来检验假设,因此如何使学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有效的探究,是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由此可见,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举足轻重!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不可行也应赞许学生认真探索的精神。
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到光,但光的传播问题是很少思考的,我设计的悬念如下:假如在投影前放一块板,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的结果很多:学生1:屏幕上会有黑影。学生2:不论板移动到哪里,黑影就会移动到哪里。学生3:板前后移动,黑影就会随着移动变大变小,同时板放的越远,黑影也就越淡。学生带着这种种假设和疑问展开了一个个实验去验证。通过这样的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去实
验,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更强烈,兴趣也会更浓。又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我先放录音,请大家听一些有趣的声音,再提问:在生活中,你们还听过哪些声音,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提各种有关声音的问题。最后确定我们要研究的是“声音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学生对后面设计的一个个实验都明确了目的。
二、遵循规律,给予学生有效实验
让学生参与实验改进措施实验目标明确后,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和必要的指导,以便找到探索的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好扶放结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好扶放结合工作,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确保实验教学真实有效。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绿豆发芽”的实验设计,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四颗绿豆、一次性杯子、纸巾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绿豆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
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不稳定,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在《水的凝结》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带有盖的瓷茶杯和玻璃杯,并为学生提供玻璃片,学生选用了不同的材料。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片做盖的学生目睹了水珠渐变过程,用玻璃杯的同学看到了水蒸气蒸腾到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的全过程,现象反馈的差异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选材与别人选材的优劣。教师适时地对不拘泥于导入实验,创造性地选配实验材料,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材。另外,我还尝试将材料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三、改进方法,让学生亲近大自然
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科学大课堂,教师要激发孩子对生命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都在对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发出声声呼唤。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科学意识的种子,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植物的茎》时,我课外布置孩子选择小树的树枝来进行“筛管运输养料”的观察实验。于是孩子从选择实验对象到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把树皮割断,过
了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就膨大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瘤子一样的东西里面是养分。一次六年级的一位小女孩发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她主动走过去处理了一下,事后发现还在滴水。后来这个女孩在学校里做了大胆的猜想:若学校里的教学楼所有洗手间的水龙头都没有关紧,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经她调查研究,得出了一组惊人地数据。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中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的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求证的过程,懂得了方法,这是老师仅利用课堂无数次的讲解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生活才是教育第一课堂。
四、建立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的课程标准中,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我们知道,学生的答案也许与正确的有些差距,但我们应积极鼓励这种探索精神,更应帮助学生对各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必要时可以再观察、再实验。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学生在“我的探究足迹”和“我运用的科学方法”中十分看重小组的给予红花 和红星,希望得到同伴、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在足够的时间里,最终得出学生自己能够接受的结论。在这种实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实验的信心,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作铺垫。只有通过每一节课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潜在智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验证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实验中的探究活动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也是能力形成的桥梁。切实重视科学课堂演示实验,通过教师规范的操作,学生能否有所发展依赖于是否能充分探究,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者要抓住在实验教学中的“探究”这一主线,通过提供实验材料,大胆设计实验方案,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我想学生经历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科学素养及实验动手、动脑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实验”作源头》
东 庄 后 江 小 学
张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