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是什么美学原理作业最新答案
美学原理“美是什么”作业答案
选择题
1.人间词话是谁的名著(A)A. 王国维 B. 梁启超 C. 叶朗 D. 朱光潜
1.西方美学家通常将“象“称为(C)A. 物色 B. 景色 C. 形式 D. 种类
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C)A. 美好事物 B. 积极事物 C. 审美活动 D. 美丽景色
3.4.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A. 美是什么 B. 美的本质 C. 美的思维模式 D. 美的存在
4.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认为美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的问题(C)A. 现象学 B. 心理学 C. 认识论 D. 唯物论 判断题
1.学习美学的重要性只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否 2.高尔太承认美感的产生要有一定的对象
是 3.学习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
否 4.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是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体系,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是
第二篇:《美学原理》课后作业 第二节 “美”是什么
2.1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单选题】李泽厚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问题。
A、方法论 B、本体论 C、知识论 D、认识论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单选题】“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这一观点来自()。
A、高尔泰 B、吕荧 C、宗白华 D、李泽厚
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
【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审美主体。()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美的社会性不在审美主体,而在自然物本身。()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是: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2.2 美的本质的定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单选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
A、白居易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单选题】西方美学家通常将“象”称为()。 A、物色 B、景色 C、形式 D、种类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单选题】李泽厚认为,所谓社会性,就是社会发展的()。
A、本质和规律 B、规律和理想 C、本质和理想 D、本质、规律和理想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判断题】“物”的世界就是“象”的世界。()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美带有历史性。()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2.3 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已完成成绩: 100.0分
【单选题】审美活动的本质是()。
A、情景合一 B、情景分离 C、主客统一 D、主客分离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单选题】第一次正式提出“意象”的概念并将其纳入审美范畴的是()。
A、刘勰 B、严羽 C、庄子 D、王国维
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
【单选题】用来形容宋元花鸟画不恰当的是()。
A、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B、空灵的精神表现 C、不写实
D、花鸟中能表现无限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判断题】表象就是物的形象。()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2.4 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世界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单选题】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自我的无线超越 B、是对精神的超越 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
【单选题】下列关于“美”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脱离人二存在 B、美具有一定的形状 C、美是纯粹的 D、不存在实体化的美
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
【判断题】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赞成真善美三者的统一。()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中国美学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判断题】《易经》认为天地万物与人的生辰命运息息相关。()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第三篇:《美学原理》作业四
04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1.大众文化
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3.“生活艺术化”
“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梭罗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4.美育
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消解”和“复制”。答案要点:(1)对。(2分)(2)理由: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与过去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消解”和“复制”这两大特征。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衍生文化产品是审美文化现象之一种。答案要点:(1)对。(2分)(2)理由:审美生产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审美文化产品当中包括衍生文化产品。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答案要点:(1)对。(2分)(2)理由:孔子提倡诗教和乐教,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认为“诗”能够使人受到感动,引发伦理情感;“礼”能够使这种伦理情感转化为行为准则,树立人的思想道德准则;“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而且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优秀的人人。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离不开美育。
三、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案要点: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4分)第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4分)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4分)第四,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3分)2.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要点: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美育。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第二,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第三,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第四,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第五,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每个要点3分)
四、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5 分。)1.举例说明美育的特点
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9分)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9分)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9分)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完全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8分)
第四篇:美学原理第一章美是什么2
宗白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五 美在意象 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方士庶)“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恽南田)“意象”的概念: 源头:《易传》:“立象以尽意” 最一般的规定:“情景交融” 王夫之:情与景的关系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 “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朱光潜、宗白华:情与景的关系 “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朱光潜 :《诗论》)“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宗白华)“意象”作为美学概念
朱光潜:(“意象”、“物的形象”、“物乙”)“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论美》)“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论文学》)宗白华: “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意象”与中国艺术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中国人不是象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邱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他的画是讲求空灵的,但又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静气。一言以蔽之,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六、意象的分析: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 第一,审美意象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 第二,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第三,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第四,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一)灿烂的感性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林风眠:彩霞荷塘 月亮在不同的诗中,呈现的是不同的意象世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审美意象: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情景不能分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意象世界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广义的“美”。杜夫海纳: “美是感性的完善。” “审美对象所显示的价值,就是所揭示的世界的情感性质。”(《美学与哲学》)凡高《农鞋》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 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本源》 和“美”相对立的概念 广义的“美”(审美意象)优美(狭义的“美”)作为审美意象的“丑”(崇高、荒诞„„)“不美”(审美上的冷淡):遏止或消解审美意象的产生的事物或活动(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挑拨人的欲望的东西„„)“广义的美”的对立面 李斯托威尔: “审美的对立面和反面,也就是广义的美的对立面和反面,不是丑,而是审美上的冷淡,那种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它们不能在我们的身上唤醒沉睡着的艺术同情和形式欣赏的能力。” 王国维: “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知识者。若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则又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 “故眩惑之于美,如甘之于辛,火之于水,不相并立者也。”
(二)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是言!抑岂特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王国维:《人间词话》)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便无梅。(辛弃疾)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 在审美活动中,不存在那种没有“我”的世界:世界一旦显现,就已经有了我。“只是对我说来才有世界,然而我又并不是世界。” “就像一架天生的放映机,总在依据胶片上的实项内容(可比拟为胶片上的一张张相片)和意识行为(放映机的转动和投射出的光亮)而将活生生的意义和意向对象投射到意识的屏幕上。”(张祥龙:《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如何理解“心外无物”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传习录》)“例如在人未看深山中的花树时,花虽存在,但它与人‘同归于寂’,‘寂’就是遮蔽而无意义,谈不上什么颜色美丽。只是在人来看此花时,此花才被人揭示而使得‘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物与人相互隔绝的‘同归于寂’的抽象之物。”(张世英:《哲学导论》)“相值而相取” 王夫之: “天地之际,新故之迹,荣落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色,形于吾身以外者,化也;生于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一俯一仰之际,几与为通,而
第五篇:美学原理题目和答案
什么是美学?
1.“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伽达默尔
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3.大学生学习美学的原因:完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扩大知识视野
4.美学的作用:完善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提升艺术欣赏能力
5.“人类求知出于本性”————亚里士多德
6.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7.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8.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否)
9.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美是什么?
1.2.3.4.5.6.7.8.审美活动的核心是审美经验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意象 意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否)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美感不因时代阶级种族有差别(否)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
什么是美?
1.“自我并不是实体”————康德
2.王国维的作品包括:《宋元戏曲考》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B.美学是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C.京剧是一种写实的艺术 D.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4.关于中国美学说法正确对的是(C)A.意象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B.人和天地万物是和谐统一的 C.中国美学的体系是一个唯理的体系 D.中国美学认为真就是真实
5.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
6.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7.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1. 下面美感与生理快感的描述正确:生理的快感可以加强美感;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分不能绝对化;美感可以引起生理快感;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生理快感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所支配,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
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对主客二
分的超越 B.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C.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D.美感不是认识,是一种体验
3. 通感:从感知、表想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挪移、转化和渗透的现象
4. 自然物具有社会性,所以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否)
5.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龚自珍
自然美
1.“体验”说法正确: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迪尔泰予以概念化;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相关的经验;在德语中是“经历”的意思
2.“现量”的三种含义:现在;现成;显现真实
3.钱钟书的“如水口蜜、蜜中花.....”说的是审美中的理解
4.“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吉卜龄
5.“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一半美”————
(英)罗斯金
6.高峰体验是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7.“审美心胸”的理论发源于老子
8.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作家
9.“美是生活” 是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社会美
1.2.3.4.5.6.7.8.时尚的特点:渗透力和扩张力强;具有时间性;地域性 美的“表现形式”是美的属性的观念呈现,又称“美的范畴” 郑板桥是清代画家 社会美包括:民俗风情;人物美;休闲文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美在距离 人体美最终形态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德国的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四契机” 社会美往往能引发人命运的体悟
艺术美
1.《四分三十三秒》作者————约翰·凯奇
2.对于激浪派说法错误的是(D)A、1961年出现 B、主张取消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C、代表人物是乔治·马西欧斯 D.主张激浪艺术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娱乐
3、“诗言志”,但“志”不等于“诗”;“ 诗言志”最早出现早《左传》《尚书》;王夫子区分了“诗”和“志”的界限
4.北京八大庙会:大钟寺、护国寺、雍和宫(潭柘寺不是)
5、自由女神像是巴托尔迪的作品
6、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理性生命直接关联的生命的需要(否)
7、形式美的审美标准在各民族有明显的差异性
8、舞蹈是原始社会中最重要的艺术(否)
9.敦煌的壁画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场景
10.观念艺术家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的根本问题在于“意蕴的虚无”
《红楼梦》
1.对文化产业说法有误的是(C)A.文化产业和世界市场紧密联系 B.是在全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C.文化产业自古都有 D.推崇创新
2.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佘色摹神也”————张竹坡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闲暇时间的增多必将大大增加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的需求 B.未来学者认为21世纪会出现休闲时代的浪潮 C.休闲时代的经济重视快乐幸福的体验效用 D/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是一样的4.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5.诗的意蕴很难用概念来把握
6.《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
7.中国美学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中
8.文化产业和世界市场以及高新技术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新兴产业 艺术美
1.《四分三十三秒》作者————约翰·凯奇
2.对于激浪派说法错误的是(D)A、1961年出现 B、主张取消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C、代表人物是乔治·马西欧斯 D.主张激浪艺术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娱乐
3、“诗言志”,但“志”不等于“诗”;“ 诗言志”最早出现早《左传》《尚书》;王夫子区分了“诗”和“志”的界限
4.北京八大庙会:大钟寺、护国寺、雍和宫(潭柘寺不是)
5、自由女神像是巴托尔迪的作品
6、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理性生命直接关联的生命的需要(否)
7、形式美的审美标准在各民族有明显的差异性
8、舞蹈是原始社会中最重要的艺术(否)
9.敦煌的壁画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场景
10.观念艺术家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的根本问题在于“意蕴的虚无”
美育
1.普希金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
2.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 情 3.《葬花词》集中的反映了林黛玉的人生感
4.汤显祖认为唐朝是“有情之天下”
5.汤显祖美学思想的创新之处是追求人性的解放
6.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忧郁惆怅包含着对命运和存在的一种忧患
7.实用艺术往往也是非功利的(错)
8.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
9.以下属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蕴的是?(D)A.它说明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并有捉弄人的意味 B.人的“知识”造成人的“错误” C.故事中显示出主人公“自主”、“自决” 的品质 D.以上说法都对
人生境界 1.美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否)
2.一个人的气象是可以感知的3.美育的阶段有胎儿的美育、学龄前儿童的美育、青少年的美育、成年人的美育、老年人的美育
4.“现代社会是一种散文的世界,而不是诗意的世界”————是黑格尔说的5.“浑是一团和气”是用来描述程颢
6.“境界”的涵义包括学问、事业的阶段、审美意象、精神境界
7.关于希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他认为感性冲动就是审美活动 B.他认为人都具有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 C.他提出了游戏冲动的说法 D.他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是统一的8.“生态美”就是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美,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