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抒情政治散文
团结就是力量
─ 写在的党的九十华诞
六月的南国,细雨纷飞。站在雄伟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前,我们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了那些铿锵的字句,看着鲜红的镰刀斧头旗在风中飘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九十年的岁月,我们的民族一次次的面临考验;九十年的光阴,我们的国家一回回经受苦难。反动军阀的屠刀没有熄灭革命的火种,今天的神州仍是赤旗的世界;帝国主义的封锁没有压弯我们的脊梁,今天的中国更加骄傲地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面对敌人凶残的围剿,我们没有退缩;面对日寇的轰炸,我们没有消亡。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数十万儿女的鲜血,叫美利坚在朝鲜半岛投降。一个个五年计划,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次次建设高潮,我们的粮食翻番......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十年浩劫的阴霾一扫而光。新长征路上,捷报频传;阴谋的和平演变,友邦纷纷变色,而我们华夏依然是红光万丈。新千年,经济飞速地前进,新世纪,国力稳步地增强。
青川,北京,玉树,云南......我们有过苦痛,但我们有的更多的是璀璨:奥运,世博,嫦娥奔月,万里海疆,航母即将起航!
九十年的眼泪和欢笑,九十年的探索和成长,无论是隔壁滩上的一声巨响,还是汶川地震中的多难兴邦,一个真理已经颠扑不破,一个信仰势必继续坚强: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指明九州前进的方向!中国人民,正是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才能不断地战胜困难;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将十四万万同胞汇聚成一股力量,令昔日的东亚病夫,今朝让人刮目相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民族的复兴路上,障碍重重,但是只要衷心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时刻刻跟党的步调一致,我们万众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让我们高唱着战歌,跟着红旗的方向,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创造中华民族更大的辉煌吧!
第二篇:抒情写景散文节选
小编一直很喜欢秋天,总觉得再也没有哪个季节能和情绪如此亲近,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抒情写景散文节选,欢迎借鉴!
篇一抒情写景散文节选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阵秋雨过后,秋的气息便很浓了。
选一处秋日的郊野,顺着一条弯弯长长的小径拾级而上,一步一种美丽。
金桂的幽香穿过阳光,迎面而来。或许,过不了多久,满树的霜叶就会红了欲语还羞的脸,层次分明的在风中招摇。树下,间或有淡淡的紫色小花在掩面窃笑。。。太多读也读不完的色彩充盈着双目,这样的秋是欢欣的。
然而,在绚丽的背后却能捕捉到“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黯然与清冷,尽管无声无息。
那应该是一处古城墙的尽头,残垣断壁,蔓草丛生。还应该有低沉苍劲的埙声如影相伴,若有若无。可总觉得秋色与暮色的双重悲凉太过沧桑,我不大能承受。
我还是喜欢潮湿的空气里弥散的淡淡愁怨。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让人生出一点点的感慨来:有没有一种秋声可以和谁相互注释,有没有一种山色又可以和谁辗转印证呢?
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一个有阳光的傍晚,漫步于小城的林荫下。让风恬静地梳理扬起的丝丝缕缕,把甜蜜和哀伤清晰地分辨,又混合着挽起凝重的身影,在夕阳的描绘下和秋思一般委婉。一片落叶,打着旋儿作着最后的演出,飘向远方而终究归于平静。远方的天空下,是否也有落叶跳着蝴蝶的舞蹈?是否也会有谁于同一时分萦绕着相似的感怀呢?
这样的时候,最适合做着怀念故友的清梦了。
一只鸟儿,以一道优美的弧线穿过空空的暮色,没入视野,有半阕熟悉的陌生的诗词,纠缠上唇间。其实,我何尝懂什么诗词啊,只是独立于黄昏,给千丝万缕的意念找一个虚无的、聊以慰籍的枝柯罢了。
篇二抒情写景散文节选
秋意略浓,当生命之光抽走树叶的最后一丝灵魂时。它无悔,无悔于这一载短暂的旅途——它虚弱地向下飘去——这是一场葬礼,亦是临行的感恩。
——题记
已步入深秋,天气微凉,清晨,草叶上还残存着几点零星的露珠。那些渴望温暖与美丽的生命早已迁走,即使是长居于此的动物们也备足了粮食,为一个漫长的春暖花开的梦作准备——河畔静静的,只有河水泛着涟漪的呢喃。
我凝视着河岸的那棵树,那棵书写着沧桑的树,一刹那,我竟觉得时间已将它遗忘。
远征于此的风悄悄地掠过,几片泛黄的暮叶飘落,它们无声地舞蹈着——旋转跳跃。不知是否有人观察过,每一片叶子飘落的时候总会上下舞动,就好似它矛盾的心一般。它对这个大千世界持以深深的不舍。它决定了,缓缓向树根投去,毫无挂念。一片叶子从脱落至落地只需要7秒钟的时间。
它亲切地吻着树根,吻着它的母亲——养育它的母亲。
阳光射在它周边的沙土上,激起几抹尘埃,想为它进行一次简简单单的葬礼。“叶落终归根”这话想必是不错的。在它无悔落地的一瞬间,我感动了。
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使我感动。叶亦如此,那我们人呢?平日里有多少人曾有惠于我们,我们感觉到了吗?即使有所察觉,我们去加以行动了吗?
在生命走到了尽头时,落叶选择了用自己的身躯为生它养它的根系提供营养,为来年暖阳中的新生命做出贡献。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是有价值的。
那个落叶报根的场景久久在我的脑海里徘徊不去,那个令人感动的瞬间。
叶长叶落只是沿着大自然规定的轨道行事罢了,也学有的人会这么想——但是,造物者不会没有理由地造一样东西。在某个方面,我们是否不如落叶了呢?
篇三抒情写景散文节选
打开窗户,清新的芬芳随着泥土的飘香扑面而来,那意蕴仿佛诗歌般凝练优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份东坡的豪迈,三分陶潜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旷达,三分纳兰的心绪,凑成何等的惬意,再来倾听这自然的雨声。
春雨,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迈,绵绵潇潇,她像一位文静的倾诉者,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像是一辆奔腾着的汽车,他的豪爽令人赞叹,又像是一片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千古流芳。而秋雨,像是一个充满凄怨的小姑娘,令人爱怜,让人舍不得她的幽美。
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秋雨滴滴答答地从天空降落到人间,落到青石板上,顺着石块流淌谱出了一首神秘幽远的传世乐章,恬淡素雅,返璞归真,欢畅的音调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感叹。
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稻田上,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欢乐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谢了秋雨,他们春天满怀希望地将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个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浇灌,到了秋天,他终于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正如辛弃疾在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劳,她将自己的露水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
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样的喧闹,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篇四抒情写景散文节选
告别盛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缓缓步入了秋的纯静。那份凄凉,那份寂静,让我们休会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感慨。让我们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遐思。
告别盛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缓缓步入了秋的纯静。那份凄凉,那份寂静,让我们休会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感慨。让我们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遐思。当你坐在河边的石凳上或走在落满枯叶的小道上,你会真正感受到秋天的风景,原来如此美丽。
雾仙子悄悄地降下人间,织了一张柔曼的白纱,抛向空中。于是一切又变得朦胧而又含蓄。撩开这一层迷雾的面纱。你会惊奇的发现小草的黄色外套上又点缀着大大小小的白色的花,原来这是霜的功劳。虽然平凡,但朴实,令人神往。
弱水消瘦,水上几只浮萍,伶仃地漂来漂去。也许是迷失了方向寻不到它自己的家。横跨在河流上的石板桥在两岸古色古韵的房屋下显得格外的优雅与庄重。那石块上噙含着古老的泪水,偶尔传来几声南飞的雁鸣,伴着瑟瑟的清音,这悲凉的美就是秋天的灵魂!踩着苏散的落叶,轻轻地漫步在金黄的世界中。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耀眼。细细地听着脚下传来的声音,很柔软,很好听。就像婴儿那样给你嫩嫩的感觉。如果你想跑几步,那么你会看到两旁地树木快速的掠过,周围极其空旷,但落叶还是纷纷扬地洒落下来,心中是那么地坦然与轻松。那些快乐而等待采摘的果实是秋天的精灵。
皓月当空,冰冷的月光倾洒到人间,不知此时广寒宫中的凉气是否比这更重。那银白的月光像根根银线从空中直插下来。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走到窗边,窗台上像铺一层白纱,那么可爱,那么美丽。一切都渡上了一层银纱,美的冰凉!
河面上就像跳动着银鱼,活泼而漂渺。一阵风吹来,一切都随之晃动,朦朦胧胧。树叶在一片响声过后随即掉落地上那种轻轻轻的声音,不经意地,那种安祥。若你闭上双眼,梦,快到尽头了。广寒宫上的月光越来越寒了。
秋天如此美丽,秋天如此多的遐思,秋天如此多的感慨。秋的精灵,秋的灵魂迸发到了极致。一切的一切,寂静而凄凉。秋,如此的美丽。
第三篇:古风散文抒情
古风散文抒情
导语:却忆当年,同样的蓝月下,一袭青衫自万水千山之外打马而至,风尘起,竹帘卷,来不及抬眸的惊诧,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划出一波轻颤,水蓝点点飞溅,素白的裙摆上,芝兰渐次开放。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风散文抒情文章,仅供参考!
古风散文抒情篇一
古风优美散文: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烟雨深处,一枕蓝梦独自消瘦。
谁的画笔,蘸了月色,将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蓝,疏烟轻袅,笼住水畔小院,也笼住一汪染蓝的心事,云烟散去,又聚拢,那些深深浅浅的蓝,便浓了又淡,淡极反浓。
却忆当年,同样的蓝月下,一袭青衫自万水千山之外打马而至,风尘起,竹帘卷,来不及抬眸的惊诧,在水意幽然的弦上,划出一波轻颤,水蓝点点飞溅,素白的裙摆上,芝兰渐次开放。
月色叩窗而入,与烛影对舞。
菱花镜中眸光流转,羞红了一阕婉约,黛眉描罢却回首,笑问深浅入时无
桃木梳下,长发如瀑,皓腕轻举,绾绿鬓堆云,簪一支玉钗,款款间,摇落一地呢喃软语。
箫声自蒹葭深处踏露而来,清音绵长,绕着月色织出一方素笺,一笔一划,书尽心暖,吟遍清欢。
以为这就是一世了,却不知,月圆月缺几度,掌心的时光如沙漏尽,秋深时,青衫已杳。
当岁月一遍遍碾过宋词的韵脚,痛了的不仅仅是期盼。
淡蓝梦语在幽怨的侵蚀下,一天天褪色,每当新月初升时,哽咽琴音唤不回逝去的似水流年,忧伤凝成霜花,一寸寸爬上青丝,老了镜里眉弯。
月色轻寒,凉了书简里的离愁别绪,沉默的辞藻描不出一城荒芜。将锦书层层折叠,付与烟尘,只在青鸟眠去之后,用泪痕洗却旧年。
此去经年,当阳光和细雨将最后一丝微蓝抽离,纯白梦境安抚着时隐时现的钝痛。
有疏影斜逸入窗,映着闲置的书卷,在落寞的字里行间,圈出了点点暖意,细碎沾襟。
打开尘封已久的门扉,才明白,久违的晨曦把天际淬成了淡金。轻嘘一口气,睫毛噏动的时候,梦已经轻巧着陆,波澜不惊。
箫音再起,卷一树梨花飞雪,成冢,葬了月下的伤,和子夜的寒。
仰首,天的蓝;低眉,海的蓝。
剪一缕莹蓝在晨光中织梦,缀几瓣白云的宁馨和浪花的澄净,蓝底白花的梦帕上,无风也无月,无怨亦无嗔,从此写满尘世的安然。
古风散文抒情篇二
流年深处雨巷情
轻回首,流年深处,总有一些潜入心底的纪念。
尘烟过,韶华胜极,还有多少烟雨江南的惆怅----题记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是江南的外衣,而雨巷,是江南的女子,婉约,轻柔,若梦若画。
一圈圈轻柔的涟漪,晕开了江南深处的一船烟雨,还记得在那个时光斑驳的午后,我意外寻得了这一方水墨,便忘记了来时的路。几处人家,青砖黛瓦,漆门铜环,轻轻浅浅地,就勾起了心底那徜徉已久的江南梦、雨巷情。
我在一低头的瞬间,就勾勒出你的模样,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还藏着青苔调皮的小脚丫;古韵悠然的殿门檐角,依旧蜿蜒着倾世琉璃的姣好容颜;朱红淡褪的小巧阁楼上,一抹冷香嫣然于窗棂绽放。我勾起嘴角的弧度,偷偷凝望着你的一颦一笑,生怕打破了这尘世里一缕难得的静谧。远去的时光片段,淅淅沥沥,清滢、空灵,这一蓑雨,一潭碧水,在耳畔的吴侬软语中渐次清晰,女子们相互打闹的笑声还是那般清脆响亮。五年的光阴,被流水带走,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多少故事在文字里流淌,梦里几多回眸,我们都是否还是最初的模样
那一日,你着一袭青蓝色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该是东方女子独有的韵味吧,纤纤细步,恍若盈盈水间的波光粼漓。轻眸回转,你深邃澄澈的瞳孔,一不留意就将凡间的精灵跌落,素颜若水,却掩不住你素心如兰的优雅气质,一片雪花,就此跌落你的裙摆,在雨巷的尽头,浅诉秋心。微风伴着细雨,送来一丝丁香的愁怨,仿佛就瞧见了那淡紫色的小花,一朵朵,在雨中蹙眉,是如此多情,也许沾染了她独有的清香,飘散在这悠长的小巷,结着愁怨的你更平添了一缕幽静。
月光如菱纱般笼罩着古朴的小巷,一曲古筝曲飘然而至,悠长婉转的调子,望尽天涯,尽是相思,只影向谁去每一个音符,都飘向千里之外,不知,那个他,可曾听到这一曲用灵魂弹奏的地老天荒。问今夕何夕,你可知谁是她心上那朵荼蘼的花,一夜落红,惘然如梦,醉影掠过惊鸿一瞥,在这淡烟微雨的江南小巷,开到荼蘼花事了,终是散了,远了。一滴清泪,打乱琴弦,多年以后,只记得你白衣若雪,馥郁芬芳,似百年陈酿一般醉人,却始终模糊了你的容颜,只能成为一抹凄凉的叹息。
收拾起情绪,打捞着流年深处遗落的点点滴滴,轮回之间,回梦江南。雨巷深深深几许,我打江南走过,凝望你的眼,不问时光,不诉离殇。莫失莫忘,不离不弃。相约于流年深处,共话千年雨巷情。
[古风散文抒情]
第四篇: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欢迎阅读!
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1可能是天上的仙女还在眷顾着我所在的这寸土地,她悄然打开她的化妆盒,将一滴滴雨露洒向人间
——题记
打开窗户,清新的芬芳随着泥土的飘香扑面而来,那意蕴仿佛诗歌般凝练优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份东坡的豪迈,三分陶潜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旷达,三分纳兰的心绪,凑成何等的惬意,再来倾听这自然的雨声。
春雨,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迈,绵绵潇潇,她像一位文静的倾诉者,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像是一辆奔腾着的汽车,他的豪爽令人赞叹,又像是一片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千古流芳。而秋雨,像是一个充满凄怨的小姑娘,令人爱怜,让人舍不得她的幽美。
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秋雨滴滴答答地从天空降落到人间,落到青石板上,顺着石块流淌谱出了一首神秘幽远的传世乐章,恬淡素雅,返璞归真,欢畅的音调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感叹。
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稻田上,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欢乐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谢了秋雨,他们春天满怀希望地将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个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浇灌,到了秋天,他终于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正如辛弃疾在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劳,她将自己的露水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
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样的喧闹,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2有人爱雾,爱它的朦胧,爱它的缥缈;有人爱霜,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淡雅;也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我却爱那温柔无私的雨。
一早醒来,便看见窗外灰蒙蒙一片。仔细一看原来是牛毛似的细雨。就像朱自清在散文中所描绘的那样:春雨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推开窗户,一股湿润而又新鲜的空气侵袭着我整个面额。看着这轻柔、飘拂的雨丝,又让我想起了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着此情此景诗中的感受在眼前仿佛就能体会。
在这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美好。一座座高楼在雨中静默着;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着,追逐着,露出一张张充满生机的小脸。啊,雨中的人儿也是这样的美丽、可爱。刚刚绽露芬芳的花朵,刚刚露芽的绿叶上,全是清凉甘甜的细雨。噢,这哪是花儿、叶儿,分明是一个个彩色的梦幻。细细的雨滴飘落在河水中,泛起层层的涟漪,溅起朵朵的小水花,透过迷蒙的、一望无际的雨幕,我不禁浮想联翩:假若这水中再浮游几只洁白的鸟,那该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
望着这美丽的雨中即景,我不禁怦然心动,不由自主的漫步在细雨中,让缠绵的小雨打在脸上,洒在身上,感觉好像是孩子的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抚摸着我,柔柔的,凉凉的。雨落在地上,活蹦乱跳的,犹如一颗颗洁白无瑕的珍珠。霎时,我觉得雨那么可爱,那么纯真。
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简直妙不可言。在这雨中,你能忘掉一切烦心的事,如痴如醉,留恋忘返!心灵随着雨丝飞扬。我深深地被这幅画卷陶醉了,任凭雨丝洒落在脸上、身上,却舍不得离开半步。
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3乡间的夜晚月朗星稀、平静而和谐!
乡间的夜晚是美丽的。我来到我家的小院内,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星星仿佛是从月亮这个玉花瓶里倾洒出来的花朵,点缀着美丽的夜空。黑色的天空像一块黑板,上面画着美丽而又神秘的宇宙。远处,高高低低的楼房,坐落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显得十分和谐。
乡间的夜晚是悠闲的。瞧!老人们搬出椅子,坐在院内,欣赏月色,不是聊聊天,谈谈心,或是闭上眼睛,轻轻哼着小调,心里乐开了花,他们静静的感受这来之不易的一个休闲夜晚。他们没有烦恼的家事,没有心烦的心事,在院内畅所欲言!孩子们而是围着桌子做游戏,有的小女生坐在台阶上唱歌,周围的萤火虫,就像在给她们伴舞……微风轻拂我的脸,十分凉爽。听着歌,吹着风,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乡间的夜晚又是宁静的。当躺在舒适的床上时,我呼吸着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一天的疲劳一下子得到了缓解。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汽笛,没有机器的轰鸣声……简直是个“人间仙境”!除去孩子们的动听的歌声,周围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和谐和纯净,我好似走进了自己梦里一样美好的世界!抬头看着窗外的星星和圆月,他们好似在银河中遨游。慢慢的,我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伴随着孩子们悠扬的歌声舒适的进入梦乡,做着甜美的梦……
繁星与明月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月亮与星星就像天的眼睛,照耀着每个人的心灵。我爱迷人的夜空,我爱夜空中的繁星,我爱夜空中的明月,这一天,我虽然看的不是什么有趣的动画片,不是什么好看的电视剧,但我却很满足,因为这迷人的夜空给我带来宁静的心情,给我带来非同一般的感受!
我若是一只小鸟,会飞到这里,因为这里的生活令人向往,这里的一切井井有条,那么和谐。这里有着美丽、悠闲和宁静的夜晚。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一切!
啊!乡间的夜晚多么迷人啊!
第五篇:抒情写景散文
很多作家都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剖开文字,你会发现文字也会流泪和流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抒情写景散文摘抄,希望大家喜欢。
南京(1)
朱自清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象平台一样。踏在茸茸的草上,说不出的静。夏天白昼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象一根粗的圆柱子。城上可以望南京的每一角。这时候若有个熟悉历代形势的人,给你指点,隋兵是从这角进来的,湘军是从那角进来的,你可以想象异样装束的队伍,打着异样的旗帜,拿着异样的武器,汹汹涌涌地进来,远远仿佛还有哭喊之声。假如你记得一些金陵怀古的诗词,趁这时候暗诵几回,也可印证印证,许更能领略作者当日的情思。
从前可以从台城爬出去,到玄武湖边;若是月夜,两三个人,两三个零落的影子,歪歪斜斜地挪移下去,够多好。现在可不成了,得出寺,下山,绕着大弯儿出城。七八年前,湖里几乎长满了苇子,一味地荒寒,虽有好月光,也不大能照到水上;船又窄,又小,又漏,教人逛着愁着。这几年大不同了,一出城,看见湖,就有烟水苍茫之意;船也大多了,有藤椅子可以躺着。水中岸上都光光的;亏得湖里有五个洲子点缀着,不然便一览无余了。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若在微醺之后,迎着小风,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着船底汩汩的波响与不知何方来的箫声,真会教你忘却身在哪里。五个洲子似乎都局促无可看,但长堤宛转相通,却值得走走。湖上的樱桃最出名。据说樱桃熟时,游人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谈着笑着,多热闹的。
清凉山在一个角落里,似乎人迹不多。扫叶楼的安排与豁蒙楼相仿佛,但窗外的景象不同。这里是滴绿的山环抱着,山下一片滴绿的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若许我再用画来比,这怕象王石谷的手笔了。在豁蒙楼上不容易坐得久,你至少要上台城去看看。在扫叶楼上却不想走;窗外的光景好象满为这座楼而设,一上楼便什么都有了。夏天去确有一股“清凉”味。这里与豁蒙楼全有素面吃,又可口,又贱。
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罢;但脸子画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的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
秦淮河我已另有记。但那文里所说的情形,现在已大变了。从前读《桃花扇》、《板桥杂记》一类书,颇有沧桑之感;现在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身历的情形,怕也会有沧桑之感了。前年看见夫子庙前旧日的画舫,那样狼狈的样子,又在老万全酒栈看秦淮河水,差不多全黑了,加上巴掌大,透不出气的所谓秦淮小公园,简直有些厌恶,再别提做什么梦了。贡院原也在秦淮河上,现在早拆得只剩一点儿了。民国五年父亲带我去看过,已经荒凉不堪,号舍里草都长满了。父亲曾经办过江南闱差,熟悉考场的情形,说来头头是道。他说考生入场时,都有送场的,人很多,门口闹嚷嚷的。天不亮就点名,搜夹带。大家都归号。似乎直到晚上,头场题才出来,写在灯牌上,由号军扛着在各号里走。所谓“号”,就是一条狭长的胡同,两旁排列着号舍,口儿上写着什么天字号,地字号等等的。每一号舍之大,恰好容一个人坐着;从前人说是象轿子,真不错。几天里吃饭,睡觉,做文章,都在这轿子里;坐的伏的各有一块硬板,如是而已。官号稍好一些,是给达富贵人的子弟预备的,但得补褂朝珠地入场,那时是夏秋之交,天还热,也够受的。父亲又说,乡试时场外有兵巡逻,防备通关节。场内也竖起黑幡,叫鬼魂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我听到这里,有点毛骨悚然。现在贡院已变成碎石路;在路上走的人,怕很少想起这些事情的了罢?
明故宫只是一片瓦砾场,在斜阳里看,只感到李太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二语的妙。午门还残存着,遥遥直对洪武门的城楼,有万千气象。古物保存所便在这里,可惜规模太小,陈列得也无甚次序。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享殿并不巍峨,只陵下的隧道,阴森袭人,夏天在里面呆着,凉风沁人肌骨。这陵大概是开国时草创的规模,所以简朴得很;比起长陵,差得真太远了。然而简朴得好。
雨花台的石子,人人皆知;但现在怕也捡不着什么了。那地方毫无可看。记得刘后村的诗云:“昔日讲师何处在,高台犹以‘雨花’名。有时宝向泥寻得,一片山无草敢生。”我所感的至多也只如此。还有,前些年南京枪决囚人都在雨花台下,所以洋车夫遇见别的车夫和他争先时,常说:“忙什么!赶雨花台去!”这和从前北京车说“赶菜市口儿”一样。现在时移势异,这种话渐渐听不见了。
燕子矶在长江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但到了上边,逼窄污秽,毫无可以盘桓之处。燕山十二洞,去过三个。只三台洞层层折折,由幽入明,别有匠心,可是也年久失修了。
南京的新名胜,不用说,首推中山陵。中山陵全用青白两色,以象征青天白日,与帝王陵寝用红墙黄瓦的不同。假如红墙黄瓦有富贵气,那青琉璃瓦的享堂,青琉璃瓦的碑亭却有名贵气。从陵门上享堂,白石台阶不知多少级,但爬得够累的;然而你远看,决想不到会有这么多的台阶儿。这是设计的妙处。德国被慈达姆无愁宫前的石阶,也同此妙。享堂进去也不小;可是远处看,简直小得可以,和那白石的飞阶不相称,一点儿压不住,仿佛高个儿戴着小尖帽。近处山角里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粗粗的,矮矮的,正当着一个青青的小山峰,让两边儿的山紧紧抱着,静极,稳极。─—潭墓没去过,听说颇有点丘壑。中央运动场也在中山陵近处,全仿外洋的样子。全国运动会时,也不知有多少照相与描写登在报上;现在是时髦的游泳的地方。
若要看旧书,可以上江苏省立图书馆去。这在汉西门龙蟠里,也是一个角落里。这原是江南图书馆,以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为底子;词曲的书特别多。此外中央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也颇有不少书。中央大学是个散步的好地方。宽大,干净,有树木;黄昏时去兜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儿,最有意思。后面有个梅庵,是那会写字的清道人的遗迹。这里只是随宜的用树枝搭成的小小的屋子。庵前有一株六朝松,但据说实在是六朝桧;桧阴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尘。
南京茶馆里干丝很为人所称道。但这些人必没有到过镇江扬州,那儿的干丝比南京细得多,又从来不那么甜。我倒是觉得芝麻烧饼好,一种长圆的,刚出炉,既香,且酥,又白,大概各茶馆都有。咸板鸭才是南京的名产,要热吃,也是香得好;肉要肥要厚,才有咬嚼。但南京人都说盐水鸭更好,大约取其嫩,其鲜;那是冷吃的,我可不知怎样,老觉得不大得劲儿。
思念的城市(2)
刘钫
我从小生活在四川省甘孜州,那是一个著名的藏区,藏族文化的三大发源地之一。我所生长的小城,正如那首著名情歌所唱的那样,跑马溜溜的山下,一座溜溜的城哟。
那是一座极美的小城,座落在跑马山的脚下,宁静而隽秀。两条河,一名雅拉、一名折多,沿不同方向穿过城区,汇于一处,形成人字型。河水由山上的雪水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小城沿着河的两岸,顺着山坡修建。山间长满翠绿的落叶松,四季长青。
我最喜欢小城夏日的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阳光温润细致,有琉璃的质感,照在远处的雪山和房屋砖红色的屋顶上,一片明亮的金黄。高原上的天永远都湛蓝无比,甚至有一丝透明。小城的街道不宽,但是整洁、明净。走在街上不会感到一点燥热,因为有风,那种清爽的穿过高原的风。小城因为那首情歌而出名,但它还有一个别致的古地名,叫做打箭炉。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命郭达将军在此处打造弓箭。历史已无从考证,但是当地一座山名叫郭达山。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直插云宵的羽箭。
小城有水,于是就有桥。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桥。小小一座城就有七、八座桥。其中一座名叫公主桥。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就从此桥经过。小城的居民主要由汉藏两族组成,民风淳朴而粗犷。这里是联系藏汉文化经济的重要地区。如同藏族被汉化一样,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有许多藏族特色。酥油茶就是我们每日三餐必不可少的。我从小喝酥油茶长大,以至后来读大学父母还担心我不能习惯。也许我可以算是一个地道的康巴人吧。
其实我的父亲是万县人,母亲祖籍彭州。父母大学毕业支边分配在一个距离西藏最近的县。那里就是传说中与格萨尔王作战的魔岭国的地界。后来他们因工作调动来到小城。于是才有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然后到外地求学,大学毕业后分到内地的一个三线企业。父母退休后,在内地买房居住。故乡是离我越来越远。而我也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只有在梦中才有掠过高原的风、蔚蓝的天空、悠远的颂经声,还有酥油的飘香。
每一次疲惫而厌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座小城。思念会如潮水般涌起。如同优美的旋律在耳边飘响,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黄昏,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觉着你那遥远的忧伤,你的忧伤象我的思念那样悠长……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抒情写景散文摘抄,人与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是个有感情的动物,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