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谦让



第一篇:谈谦让

谈谦让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当你走进热闹非凡的游乐场时,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游乐车在有限的空间内碰来碰去。有的人甚至被碰得不自觉地从座位上跳起来,但他们既没有吵,也没有骂,只是彼此向对方投去友好的微笑。通过微笑化解了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不也正需要这种友好的微笑吗?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而社会本身是一个矛盾体。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种种矛盾,关键是如何去处理,如果处理恰当,矛盾就会顺利解决,如果处理不当,矛盾就有可能激化。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谦让,后来廉颇知道自己错了,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来,两人成了挚友,共保赵国天下。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以谦让去待廉颇,而是与廉颇对立相争,那就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也是赵国的损失了!

是的,古代的将相能有如此的气度,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该有这样的气度,不是吗?早晨,公路上车辆络绎不绝,就在这时,一位骑着自行车的男青年不慎将一位骑自行车的女青年碰倒,自己也倒了,女青年脱口一句:“眼睛瞎了吗?啥德兴!” “不是德兴,而是惯性。”女青年也被这意外友好的话逗笑了。眼看一场唇枪舌战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如果那位青年不以谦让的态度,而是火上加油,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互相谦让尤为重要。早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就实行了“和亲”政策,使西汉的民族矛盾得到和解。“昭君出塞”就是个很著名的事例。唐太宗时,为了建立同藏族的关系,文成公主进藏,为汉藏之间建立了友好的桥梁。

如今,改革开放了,党和政府不失原则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祖国不也正在用这种谦让在召唤者宝岛——台湾,使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总而言之,谦让是发展和谐社会的良策;是解决国家大事的上策;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调和剂;是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桥梁之柱。

第二篇:谦让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会谦让,尝试谦让,在谦让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那么,你会慢慢领略到:其实,谦让也是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在什么时候谦让,怎样谦让,这是一门艺术!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今天,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宣扬的那种“谦让”的传统道德,那种“牺牲”的精神,遇到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竞争、交换等价值观念的挑战。在今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试想: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是谦让还是勇敢面对?这的确是对每一个人的灵魂的考验。

我们说,在今天,道德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来对人进行各种各样的约束,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应该成为每一个自主的人发展的内在需要。换句话说,道德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约束,更在在于促进自主的人的发展。如果我们把那些传统的道德,仅仅看作为一种约束,一种对自己的自我发展的约束。那么,我们可以说,宁愿不要那样的约束。

再来看看需要不需要“谦让”“牺牲”之类的道德规范吧。

我们只能说,一些传统的东西,在今天虽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我们不是在完完全全,原样原样的状态下来保持和发扬的。如果我们今天仍然一味得拘泥于孔融让梨式的 “ 谦让 ” 与 “ 牺牲 ”,那我们就恐怕会被它所束缚,我们的手脚就会被它所捆住,我们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比如,今天的大中专毕业生,在面对有限的各种岗位时,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当几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时候,如果仍然象孔融当年那样,把岗位让给他人,自己再去另外的地方寻找,那你恐怕永远也会处在岗位的寻找之中。以这种保守的态度去“谦让”,去“牺牲”,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迂腐的行为。

从自己本人来说,那无疑可能会失去了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的“谦让”,这样的“牺牲”是不值得的。相反,如果勇敢面对,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了对手,顺利地拿到了 “ 入场券 ”,那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道德和素质。

而在另一些场合,在另一些领域,“谦让”与“牺牲”,则会赢来他人赞许的目光。这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的领域。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他人交往,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时候,“谦让”与“牺牲”就是一种美德。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病人,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美德。在家庭生活中,小孩如果眼睛里只有自己,把什么东西都占为己有,往往会被大人所诟病,所指责。

所以,在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语中,孔融让梨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所需要提醒孩子的是,不要过分的拘泥于这些传统的道德,心目中应该既有自己,也有他人。一味的“孔融让梨”,那是只有他人而惟独没有自己的体现,就会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机遇,对自己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一味的以自己为中心,什么时候都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目中无人,“拔一毫利天下而不为”,那是自私的表现。这应该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地局限于“孔融让梨”式的道德教育,主张“谦让”,提倡“牺牲”,倡导“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结果,我们却培养了一批道德上的“两面人”:在老师面前,在家长面前,可能规规矩矩,一旦走出了校门、家门,可能就是另一副面孔了。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个个都是虎狼之心,只懂得竞争,那对社会也是一种危害。

所以,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就是应该教育孩子:该“谦让”时才“谦让”,学会谦让的艺术!

第三篇:谦让

“谦让、友善朋友多”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会谦让、友善才能有很多朋友的道理。

2、懂得如何做到谦让、友善。

二、设计思路

本活动从即兴表演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朋友之间失去谦让、友善的感受,在最后一个场景中,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会朋友之间谦让会使交往中的一些小矛盾化解,也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接着通过对两种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思考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人讨人喜欢,哪种人是大家不喜欢的。再接着树立一个谦让、友善的正面典型,让学生明白,要做到谦让、友善是需要努力的。然后,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自我反思。接着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引申出谦让、友善不仅校内生活需要,校外的家庭生活、邻里之间也需要谦让、友善。最后,让学生马上付诸行动,试着练习以谦让、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和朋友,互赠友善卡,在行动中学会谦让、友善的好品质。

三、活动时间:2014年4月18

四、活动准备

歌曲《孔融让梨》、《找朋友》,课件等。

五、活动过程

(一)、暖身操

导语:孩子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好朋友,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样呢?且看以下的情景。

1、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2、一个组长发书,把一本脏书破书发给同学,大家互不理解,争吵起来时。

3、同学与你约好,却没有赴约时。

(学生上台表演3个情景剧)其中第三个情景剧演员表演到一半被老师定格住 师:老师看到这个的时候,想到,朋友之间发生摩擦的时候,要是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或许大家会看到不一样的结局„„(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师:第三次的表演被老师稍微打断了一下,但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的画面,虽然朋友之间起了争执,可是在最后能化解矛盾,他们之间的相互体谅,谦让真是让人感动(学生为三组孩子评分,评分标准就是举手最多的那组)

宣讲员启示:对朋友谦让的人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想想我们和身边的朋友是不是有做到互相谦让呢?谦让是相互的,当我们与人交往时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2组画面,你会喜欢和谁交朋友呢?

(二)观看传统道德典范视频: 《孔融让梨》

通过观看这个经典视频故事,让学生明了凡事都要懂得谦让。

(三)共读道德经典: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四)共享道德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五)案例解析、心理感受 这样两个人,你喜欢谁?

小丁:爱斤斤计较,动不动就为一些小事生气、烦恼,整天闷闷不乐的。小可:很随和,对人友善从不与人计较一些小事情,整天乐呵呵的。师:大家看看这2位,你会选择谁做你的朋友呢?

1、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

2、请学生汇报你的选择,并说说你的想法。小结:看来大家都非常愿意和小可交朋友,她不会斤斤计较,不会为了小事而生气。与快乐的朋友在一起,你也会变得快乐起来。小可的友善让我们都愿意和她交朋友了,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拥有更多的朋友啊? 生:(友善、善良、随和)

师:谦让、友善的人会赢得朋友的真心,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老师就认识这么一位好孩子,让我们来通过本周校园心理频道告诉我们这个感人的心理故事,看看故事的主人公如何让大家都愿意和她交朋友呢?

(六)、小故事大道理

凡事应懂得谦让,这是道德常理。我们应将道德内容融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道德讲堂给予大家很多启迪,学员们积极畅谈心中感想,道德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让我们带着一颗纯真的心感受身边的善和美,也会用自己的言行去演绎自己的精彩。

第四篇: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去打羽毛球。突然,一阵打骂声音响起。我情不自禁的跑去看。我顾不得人群的拥挤,看见一位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男子互相对峙着,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没到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抄起一个苹果对青年男子砸去。他用手一挡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去打羽毛球。突然,一阵打骂声音响起。我情不自禁的跑去看。我顾不得人群的拥挤,看见一位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男子互相对峙着,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没到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抄起一个苹果对青年男子砸去。他用手一挡,然后向前往中年妇女冲去。

人群中,几位孩子害怕的捂住了眼睛;老人们消失在人群中;几位中学生看不下去了把头往后转过去;突然,人群里冲出两个男人,黑色的皮肤显出凶狠的光芒,手中拿着一个棍子对着中年妇女就是一打,中年妇女拼命反抗。另一个人就在砸东西。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青年男子到中年妇女哪儿买五斤苹果,结果回去一称,发现少了一斤。就去和中年妇女理论,中年妇女不听,就打起来了。

为了一斤苹果而大打出手,见刀见血,值吗?如果青年男子和中年妇女能互相谦让会这样吗?

如果大家能够互相谦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第五篇:学会谦让

学会谦让

放暑假了,朵朵一家准备去野外度假。在度假前一天晚上,她们一家都在忙着准备生活用品。文具们就从书包里探出头来,爬上书桌聊起天来。

“朵朵最喜欢那个穿着粉色婚纱、梳着两个马尾辫的洋娃娃,这次度假也带着她,她们两个真是形影不离呀!”橡皮说。

“朵朵最喜欢的应该是戴在她脖子上的那条项链,那是在她七岁生日时,姑姑送给她的。朵朵只要一戴上它,就不会把它摘下来。”铅笔不甘示弱地说。练习本抢着说道:“朵朵最珍惜我们了,比如说我,当她每次写作业时,都把字写得端端正正,从不在我身上乱涂乱画。”

听练习本这么一说,文具们都叽叽喳喳地吵成一片,像热闹的菜市场一般。听着这番吵声,练习本大声喊道:“你们先别吵,先别吵!现在你们排成一队,我点到谁,你们就依次上来说一说朵朵最珍惜谁。”

听了练习本这番话,文具们顿时安静下来。它们有的推,有的挤,快速地排成一队,等待练习本报到自己的名字。

“刨笔卷你先上来吧。”

“我觉得朵朵应该最珍惜我,每次把笔刨尖之后,都会把我肚子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刨笔卷是个大嗓门,一说话就把身旁的练习本吵得不耐烦。

“自动铅笔你上来说。”

“我觉得朵朵最珍惜我,每次用我写完作业之后,都会把里面的短笔芯取出来,使我的身体从不会堵塞。”

„„

突然,朵朵推开房门走进来说:“刚才的一切,我都听到了。你们中的每一位我都非常珍惜,你们应该学会谦让。”

二年级:郑嘉琪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26468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