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我能为创建文明校园做些什么范文

我能为创建文明校园做些什么范文



第一篇:我能为创建文明校园做些什么范文

我能为创建文明校园做些什么?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我能为创建文明校园做些什么”。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做怎样的人呢,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诚挚关怀;是见到老师时的一声亲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中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加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谢谢大家!

第二篇:我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我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实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遵守这一民族团结政策,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平等互助,友好待人,友好合作,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内部也有各自的信仰,所以,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在新疆,基本上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不能因为与自己的信仰不同而产生排斥感,也不能强迫少数民族信仰自己的信仰。对于我们这些不信仰宗教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够歧视那些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因为无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一些穆斯林的地方,我们应该不说对于他们来说是禁忌的说,不吃对于他们来说是禁忌的食物,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少数民族的信仰。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处理好民族问题对于祖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自身价值,为祖国的和平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

北海小学四年2班陈浩

我觉得节约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要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开始做起的。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先从我们自己家做起。

我要节约每一滴水。有一次,我看到电视上的成龙伯伯说,他们成家武术班十几个人轮流用厕所,等最后一个上完厕所,才冲一次水。看了之后,我们也学习了这种方法,没想到一天能节约差不多两度的水呢。我们家还用洗过衣服的水,淘过米的水来冲厕所和浇花,洗过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用来冲厕所。

我也要节约每一张纸。我可以把用完的英语本上面写的东西擦干净,这样就可以把用英语本做数学草稿本,我还可以用废纸做一些小工艺品,如风筝,小灯笼,还有剪贴画呢!

我还要节约每一度电。电灯不用时要立刻关掉,睡觉前把所有的电器都关了,电冰箱不可以紧挨着墙,这样不但散热的速度慢,有浪费电,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短路呢!

我们家还有很多地方不节约,如果你们有什么建议的话,可以告诉我哦。

第四篇: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孩子,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眼中的一节好课

灌南县五队中心小学郦宝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一节好课既要体现工具性,又要体现人文性,这已成为所有教育同仁的共识。可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把二者完美统一却是很困难,经常出现偏颇现象,于是上出一节好课便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我原本以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的课才是一节好课。自从听了灌南县新知学校的几节语文课,让我对一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凝神静思,热热闹闹的课全是精华吗?平平淡淡的课都是糟粕吗?非也!思之多日,觉得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该看表面热不热闹,而是看课堂生成了什么,不是看教师如何教,而关键看学生如何学。一节好课,教师必须时刻考虑到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做些什么,现在要做些什么。

一、传授做人之道,塑造品德高尚之人。

课文不只是纯文化知识的载体,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需要通读全册教材,认真阅读教材的编写说明,准确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认真研读每篇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如教学《祁黄羊》一文,教师要理解本文是通过写祁黄羊让位荐贤,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事,表现了他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形象。把握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方能捕捉契机,渗透思想的熏陶。教师只有驾驭了文本,运用文本时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促成学生与文本情感的共振,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形成良好的品德。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切忌采用空洞地说教,做到言行一致,课内外相统一。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到尊重别人,关爱别人,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在校园中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相互关心,相互尊敬,团结友爱的氛围,让爱包围着每个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必将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正如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二、采取自主学习,培养自我发展之人。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我在平时的听课中发现,能真正得到落实的课并不多,教师还是“讲”字当头,绝不肯轻 1

易让出自己的“讲台” 甚至一些名师的课也只是“蜻蜓点水”。

大家都知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论提出了“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对个体来讲,当下学习最主要的不是去大容量的储存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习得知识的方法,当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后也就能及时给自己“充电”,实现终身学习。老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也强调了方法要比物质本身重要。学习方法的获取,要靠教师平时课堂中渗透学法指导,而如何指导则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难题。“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新知学校的课堂模式(自学+交流),我觉得是最好的诠释。他们是利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案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再进行集体备课,最后制定出符合学情的学案,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几大环节)。课堂伊始,教师只利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让学生学习学案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当学生明确任务以后,各自按照学案中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问题时,首先是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习小组间巡视、点拨。自主学习环节完成后,由各组推荐人选汇报学习情况,提出小组学习中的困惑,对难以理解和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则进行点拨引导,直至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当课堂进行到尾声之时,教师根据各学习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星级评定,评出先进学习小组。整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课堂秩序的控制者,学习成果的评判者,是促进学生与文本反应的媒介。

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依托。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这将成为学生一生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

三、创造表达机会,造就能说会道之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会越来越密切。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正确表达思想,表明自己的观点,做到大方、得体、准确、明了。表达将伴随着一个人的终生,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也就毋庸置疑的应该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如何切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首先,消灭话语霸权现象,还每一位学生表达机会。

教师的话语霸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霸权者——优等生。我在听课中发现,一节课往往是优等生在唱戏,而中下等生则成了忠实的听众,他们岂有表达的机会,还谈何表达能力的培养。我觉得杜郎口中学和灌南新知学校的课堂,在这一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大家不妨借鉴一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新知的课堂,利用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教师的退隐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更多的表达时间,他们在汇报阅读的感受、阅读后产生的想法,学习中的困惑„„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的训练的下去,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会指日可待!

其次,挖掘教材资源,还每个学生表达的话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训练学生的口才,总得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话题资源。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我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问学生假如你去烟台旅游,会选择什么季节,并说出理由;课后让学生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灌河。这样的设计不仅训练的学生的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还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再次,激励与指正相结合,还每个学生表达的方法。

激励的话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兴趣。当学生发言后,教师绝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不要忘记激励其他同学:你说得真好,还有谁敢跟他(她)比试比试,还有谁说得比他(她)更准确,还有谁的声音更洪亮,还有谁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一句及其简单、及其平常的话语,却能打动一颗童心,打开孩子尘封的世界,还孩子活泼、开朗的童年!

对孩子的表达,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表扬、迁就,而要委婉的指出表达中的不足和不当之处,让学生知道表达要注意礼貌、语气要委婉、用词要准确、条理要清楚、意思要具体等等,这样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会有忠实的听众,才能让别人接受。

学生想说了,有东西说了,会说了,这样才能使表达能力的训练落实在实处,绝不是纸上谈兵。

四、学会欣赏他人,成为胸襟广阔之人。

“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欣赏别人则是一种胸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成为胸襟广阔之人。学会欣赏别人要从身边的人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凸透镜去寻找别人的优点,用凹透镜去看别人的缺点。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欣赏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去嫉妒,打击、挖苦、甚至恶语中伤别人。当你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身边的小伙伴的歌声甜美,长相漂亮,思维敏捷,习作写得真棒、舞跳得真好„„总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的心情也就变得十分舒畅。同时在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为别人喝彩的同时,你也就赢得了别人的喜爱。

五、激发学习热情,培育乐于学习之人。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善于学习,还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个途径。

1、简介祖国语言文字的演变历史。

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可以简介语言文字的演变历史,古人造字的方法等内容,如:让他们知道古人根据“人倚在树上”造出了“休”;“田”上长“草”造出了“苗”„„这些有趣的造字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感受到祖先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发自内心地喜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把语文与生活相联系。

当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语文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教师把语文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向联系,学以致用。苏教版的小语教材,无论是课文还是单元练习,都满足了这一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模拟情境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利用教材中的范文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利用习作指导课让学生学写日记、留言条、请假条、书信等常见的应用文,并把学到的本领在生活中运用。在生病的时候给老师写张请假条;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写成日记;把自己学习上的进步、生活上的开心事写成书信与在外辛苦打工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他们切身感受到语文用途的广泛,就会与语文相拥!

3、徜徉于文本,领悟其中的奥妙。

汉字只是一种语言符号,但许多汉字的组合体却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达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揣摩感悟文本,品出滋味,那么想让学生说不爱语文真的成了件不容易的事。教师要针对文体的不同,文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把学生引向文章的纵深处,让他们自己含英咀华,不用要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是无论怎么精彩的讲解都不能触及的,只有靠自己去意会,俗话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有这样,当他们学完《走,我们去植树》,内心的深处才会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音律美、节奏美、意蕴美;学完《燕子》,才会感受到优美的文字的背后隐藏着一幅花香飘逸、莺歌燕舞、春光妩媚的动态景象,这是无法用相机定格的画面;学完了《海伦.凯勒》,才会为海伦的命运而伤心,为她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感动,为她所取得的成功而高呼。这些感受到获得,完全靠自己读进文本,徜徉于文字中,潜心会文,才能领悟文字的奥秘,才会为之动情!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堂,不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发展能力、塑造人格的平台。教师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扪心自问,孩子,我为你做了些什么,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只有着手于现在,着眼于未来,时刻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终生发展着想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联系电话: ***

联系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五队中心小学

邮编:222522

电子信箱:gnwdlibaohua2006@126.com

第五篇: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没有公告

——看《家园联系反馈表》有感

看时间飞逝,九月、十月的《家园联系反馈表》

已经收回来了,仔细看了家长的建议后我开始思索,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我非常渴望自己能进入到孩子的世界,而实际上我们任何一个成人都是做不到的。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尽可能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看问题,使得他们健康成长。

我在认真分析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1、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

每个家长都愿意自己家的孩子活泼、开朗、自理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许多好朋友等等。家长望子成龙的希望不错,可是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各种因素都不是相同的,这就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个性所在,正因如此才有了真实美丽的社会。

如果家长一味的看别人怎样教育孩子,然后自己跟其后,结果只能是千篇一律。教育方式有许多中,适合其他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定就能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在教育过程中会造成拔苗助长或者是使孩子错过最佳发展时期,会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希望会使孩子失去快乐和幸福的童年。有些东西失去了永远就不可能再得到,仔细想想!我认为:“爱孩子就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

2、正确认识孩子的自私倾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感情分为:大感情和小感情。他们谁也离不开水,相辅相成。之所以我们成人能正确处理事情,因为理性的原因。而幼儿认识事情更多的是感性认识。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如:独生子女的政策,使每个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是核心型的,以他为核心,全家人都疼他,爱她,怕他受到一点伤害,想不自私都很难。社会环境很难改变,可孩子最终会长大,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去适应大环境,不如我们家长和老师都放手,让孩子自由去飞。

在班里我们是这样做的:

(1)当幼儿有吃的食物或者是玩具时。

我就鼓励孩子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刚开始他们不愿意,我就和他们玩,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孩子们吃大家都很高兴,渐渐的他们喜欢这种相处方式。带来东西,有玩具会和小伙伴一起玩了。

(2)遇到冲突。

孩子心中没有恩怨。遇到这种事,我会先把孩子分开,然后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很多时候我们成人的观点和处世法则不符合孩子,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尊重孩子,支持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作为家长很简单,让孩子尊重别人,做事不能只想自己。孝敬老人,多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

3、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说到这里,肯定有家长有疑问:“不可能吧!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

比如:你在看书而孩子无缘无故的哭了?你的反应肯定是孩子饿了、渴了、还是身体不舒服。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你在做事,他没事做,想办法引起你的注意。遇到类似的事,请家长提前和孩子商量好,给他事做,过10分钟就看看他或者和

footer

-->孩子多说几句话,使他感到爸爸、妈妈就在他身边。

想了解孩子,很简单多抽时间和孩子游戏,陪他出去走走,多同她交流。

反馈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的关键是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让我们静下心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生活空间,让适当的爱陪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