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西游记》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西游记》



第一篇:阅读指导课说课稿《西游记》

四年级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东马营镇田宜屯小学 贯丹

大家好,根据“引领快乐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这一阅读指导宗旨。我校采取的基本做法是: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

二、保证课外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三、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图书室资源,转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办手抄报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自愿地“读”。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阅读指导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指导的是四年级图书阅读指导课。主题是“以好书为伴,与经典同行”。我选的图书是四大名著中的经典代表作《西游记》。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西游记》艺术宫殿。

二、学生情况

根据哈佛大学凯瑟琳·斯诺的研究成果,3-4年级是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期。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是:(1)孩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面更加开阔。(2)仰慕英雄,渴望友谊。小学中年级儿童已经能逐渐把自己与他人加以区分,克服自我中心,并形成左右的空间概念。随着朋友增多,伙伴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推荐图书时,我们可以选择中篇的童话或者儿童小说、难度大一点的神话、寓言故事、短小的人物励志故事等题材,内容富有一定内涵的图书。这个时候一般会加上一些科学实验类的图书,让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2、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2、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

2、通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白龙马》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我用一首孩子都很熟悉的歌曲来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

1、我首先向学生提问: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以此来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相机总结通过封面、前言、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接着过渡: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之后根据图片猜故事。你喜欢哪个故事 ?让学生简单介绍故事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书中的内容,还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由这一环节引出孙悟空这一角色,让学生们说一说:同学们喜欢他吗?为什么?让学生踊跃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回忆关于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书里的内容,学生不由自主地去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突出的强调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适当的引用书里面的小故事情节来加强说服力,然后过渡: 同学们,你们只看到了他强大厉害的一面,你知道吗?孙悟空为什么这样神通广大,他是怎么学到这样高强的本领的吗?孙悟空不远万里,辗转十年,学艺的路上被人耻笑,学本领的时候耐心向师傅请教,终于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到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般变化和一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今天我们就好好读一读这一节,看一看他是怎么学得一身好本领的!

从而引出了下一环节。

(三)细品精彩

1、我们看书时会用到哪些方法呢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想画面、勤思考、抓词语)设计意图:再次回顾总结读书方法,巩固加深。

2、生读文,适当的告诉学生可以边读边做批注。

3、出示重点句子,学生反复阅读,期间,通过出示问题:读悟空学艺这个片段,我认识到孙悟空()的好品质,从()句话可以看出来。

这样对重点句子的反复阅读理解,让学生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并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然后设计一个小悬念,老师出示的只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书里还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这是个小秘密,同学们课后去书中寻找吧!

(四)拓展总结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西游记》一样优秀的作品,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很多名著,都值得大家好好阅读,当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边读边想,希望同学们从小:以好书为伴

与经典同行

最后我准备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利用今天的读书方法,去感悟《西游记》里的其他人物。这样,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模版]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1分钟)

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根据《西游记》改编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2、指导阅读方法读书汇报。(14分钟)

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30位同学读完了《西游记》,真不简单,这本书有八十万字呢!请读完这部书的同学起立,为自己欢呼!也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还没读完的同学可要加油哦!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玄明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师: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说明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那么,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谁能起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好的读书方法呢?

1、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大家说得真好,说明你们都是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同学。

二 学生阅读实践

1、大家介绍了很多通读《西游记》的方法,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能运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方法读懂这片断,如果还不懂的可请教同学、老师,然后再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具体说一说。

出示原文。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宵宫尽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2、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也可以同组表演。

3、指生汇报

4、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老师追问:你是怎样读懂这故事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

5、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充了故事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和演员六小龄童也和大家刚才一样,认真读懂原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也拍成了大家喜闻乐看的《西游记》,下面我们来欣赏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断,经历导演与演员想象的过程。

6、刚才大家所讲的片断和导演所拍的电视片断,多么详尽,多么精彩,然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却仅仅用了239个字,多么的精炼呀!下面请再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7、传神的描写,精炼的语言,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怪不得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对《西游记》作了这样的评价:(齐读)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三畅谈收获体会

1、同学们,通过运用我们所学的阅读方法读《西游记》,你有怎样的阅读体验呢?(可以谈阅读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在阅读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指生交流。比如:

(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2、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3总结

《西游记》是一首充满欢乐的歌,是一首充满斗争的歌,更是一首充满智慧的歌。他的魅力在岁月的磨练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魅力西游,让我们快乐阅读!教学后记

第三篇: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阅 读 指 导 课

说 课 稿

毕艳萍北安市和平小学

阅读指导课说课稿

北安市和平小学 毕艳萍

一、教材分析

我指导的是五年级图书阅读指导课。主题是“快乐阅读,品味亲情”。我选的图书是《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系列丛书。书中一个个故事发人深省,令人感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技能目标: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旨在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五、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半数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还有个别学生朗读时缺少情感。

情感方面:学生喜欢阅读。对新课充满热情。

个性心理:本班学生活泼大胆,善于表达。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积极性强。

方法和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一读二品

三悟,复述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教法

以情感诱发为主,通过筛选文中具体的信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配合多媒体教学,直观有效。

七、学法

自主学习法。教师少说,多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这节阅读指导课,充分体现了自主阅读的思想理念。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首先通过名人名言导入新课。“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和学生讨论读书的好处,以此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接着我引导学生回顾上册学过的亲情故事。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从这些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深深的父爱和母爱)这节课我们再读一本描写父母情深的书——《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板书主题:快乐阅读,品味亲情)

然后师生共同回忆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一读二品三悟。(板书)(二)导读

导读《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使学生感受深深的父母之爱,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

师: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读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请同学们认真听。(课件展示,学生边看边听)

师: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师:一个好的故事总能打动人的心弦,文中使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是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发言。)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三)同读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师:刚才我们运用“一读二品三悟”的方法共同阅读了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感动小学生的父爱(母爱)故事》。请同学们拿出这本书。这本书中有很多这样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明亮的眼睛》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拿出阅读卡,补充完整。

生:读文章,完善阅读卡。

师: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是哪一段?指名读一读。(课件展示)

师生共同品味:“母亲在上面写着:感谢上天。我的儿子,将重见光明。当母亲得知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儿子。当她想到自己的离去可以为儿子换来光明时,那时的她,竟有了欣慰和快乐!”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

指名读一读自己填写的阅读卡。评一评谁写得最好。

小结怎样填写阅读卡:好词佳句写一写,文章内容能理解,中心思想会概括,读书心得要深刻。

师:书中的父母令我们感动。我们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父爱重如山,母爱深似海。(板书)

(四)学生自主阅读。

1、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了《明亮的眼睛》,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生自读,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

2、汇报交流,学生结合所做的阅读卡汇报读书心得。

(五)总结

1、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我们学会了怎样填写阅读卡;我们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和母爱;我们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平时还要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而不深入

思考,就会迷惑;但是只空想而不学习,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我们图书室里的书种类很多,只要你认真阅读,深入思考,都会有所收获。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阅读。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勤思考,从书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让好书伴我们一起成长。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首古诗:(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劝 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九、板书设计

阅 读 方 法: 一读,二品,三悟。快 乐 阅 读,品 味 亲 情

父 爱 重 如 山 母 爱 深 似

第四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感情。

2、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指导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西游记》电视剧第一集片段。

指名朗读“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师: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二、汇报交流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吴承恩(1500-1582),汉族。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

2、创作背景

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典故,在其书房中创作成章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好玩故事有趣,那么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你读书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你解决没有?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观看前言后序、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浏览书目、通读、跳读,把握文章大意)。

好的做法:

1、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联系上下文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者同学。

2、读到精彩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到读书笔记上,要善于积累。

3、经典的句子要多读甚至背诵。

四、引导读经典内容。

1、运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方法读懂下面片断,如果还不懂的可请教同学、老师,然后再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具体说一说。

出示原文。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2、四人小组讨论。

3、谁来说一说?

4、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老师追问:你是怎样读懂这故事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

5、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借扇,这真是一条妙计。这一小节就详细描写了孙悟空是如何去智借芭蕉扇的。

小说主要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如“故意捶胸”“笑”“大喜过望”“连忙”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如“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等,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铁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自终贯穿着一个“智”,使借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6、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充了故事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下面我们来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片断,经历导演与演员想象的过程。

7、刚才大家所讲的片断和导演所拍的电视片断,多么详尽,多么精彩,然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却仅仅用了三百个字,多么的精炼呀!下面请再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五、总结拓展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老师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名著。

六、板书设计: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经典片断——细读:理解,想象,反复品味

第五篇:西游记 阅读指导课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

二、读书汇报。

据老师课前调查,我们班有42位同学读完了《西游记》,真不简单,这本书有八十万字呢!请读完这部书的同学起立,扬起手中的《西游记》通读证书,为自己欢呼!也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还没读完的同学可要加油哦!无论是读完的还是没读完的,相信同学们对《西游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一)选择题:

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B、玄明C、唐三藏

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

3、《西游记》一书共有—— A、八十回B、九十回C、一百回

4、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

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

5、《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

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 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

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

7、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

8、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

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 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

(二)我来考考你

刚才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来出题?

(三)趣人妙事我来说。

1、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播放精彩片段)

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3、学生代表发言。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故事有趣,同学们讲得更精彩,老师也佩服大家。要把这么厚的小说看完,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文言版的呢?读的时候顺利吗?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你解决没有?你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还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推荐给大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控,分层提问)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③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④遇到不懂的打个问号,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也可以请教别人。

四、引导读经典内容的方法。

1、大家介绍了很多通读《西游记》的方法,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能运用刚才提到的一些方法读懂这片断,如果还不懂的可请教同学、老师,然后再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具体说一说。出示原文。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宵宫尽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2、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3、谁来说一说?

4、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老师追问:你是怎样读懂这故事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经典片断----细读:解疑,想象,理解品味

5、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扩充了故事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和演员六小龄童也和大家刚才一样,认真读懂原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也拍成了大家喜闻乐看的《西游记》,下面我们来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断,经历导演与演员想象的过程。

6、刚才大家所讲的片断和导演所拍的电视片断,多么详尽,多么精彩,然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却仅仅用了239个字,多么的精炼呀!下面请再回到原文中,好好品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7、传神的描写,精炼的语言,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怪不得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对《西游记》作了这样的评价:(齐读)

《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五、总结拓展

1、是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获得通读证书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名著,走进我们下一个系列——走进《三国演义》!

2、同学们在阅读《西游记》的同时,还收集了和《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把它制成了精美的书签。我想,这个学期结束后,同学们就要升上中学了,那时,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为了我们的友谊,也为了让书香伴随同学们成长,我们就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送给好朋友吧。(唱响《西游记》主题歌——《猴哥》)

六、板书设计:

整本原著——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 经典片断----细读:理解,想象,反复品味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