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走遍中国解说词之霸王别姬(推荐阅读)

走遍中国解说词之霸王别姬(推荐阅读)



第一篇:走遍中国解说词之霸王别姬

第三集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但几乎没人能说清霸王是在哪里别姬的?项羽又是怎么别姬的?项羽亲手杀死了虞姬,你信吗?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众说纷纭,到底哪个说法更为准确?请收看《走遍中国之霸王别姬》。

在中国的战争史上,没有哪场战争能像楚汉战争那样,糅合了那么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楚汉河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拔山盖世”、“霸王别姬”、“红颜薄命”等成语,都与这场战争有关。但正是这场战争,也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未解之谜,霸王别姬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出。

这是在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京剧版《霸王别姬》,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为了能让项羽冲出汉王刘邦的包围圈,毅然自刎,留下了一出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尽人皆知,但几乎没人能说清霸王是在哪里别姬的?项羽又是怎么别姬的?霸王别姬也由此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我们眼前这座美丽的城市叫宿州,位于安徽省的北部。当年,楚汉之争的最后决战——垓下之战,就是在这片热土上展开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2006年的初秋,我们《走遍中国》摄制组走进了宿州,试图去解开霸王别姬这个千古之谜。

这是宿州市泗县传统的纳凉晚会,泗州戏《霸王别姬》是必演的节目。泗州戏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为安徽四大剧种之一,素有“拉魂腔”之称。泗州戏《霸王别姬》与京剧一样,在泗州戏中,虞姬也是在项羽的主帅营帐中拔剑自刎的。如果虞姬确实是在项羽的主帅营帐中拔剑自刎,那么霸王别姬就应该发生在楚汉之争最后一次决战的主战场——垓下。因为正是这场战争,演绎了这出旷古的悲剧。

在今天宿州市灵璧县城东南60华里的沱河北岸,当地人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那次重大的改朝换代的战争——垓下之战的古战场,就掩埋在我们眼前这片葱郁的庄稼地里。

徜徉在垓下古战场,一种“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的感觉格外强烈。但专家告诉我们,垓下之战,楚汉双方集结了四五十万的兵力。垓下战场的范围,远不止眼前的这片开阔地,而应该是以垓下村为中心的,灵璧、泗县、固镇、五河四县交界地区,约百余平方公里之间。眼前的垓下,只是最后一仗的决战地。

霸王项羽不可能在这里别姬。

要找霸王别姬这出旷古悲剧的发生地,必须先找到项羽的屯兵处,才能找到项羽的主帅营。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由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老百姓把当年项羽屯兵的地方叫做霸王城。

没费多大周折,在灵璧县的尹集镇,我们就找到了霸王城。但当年的霸王城,历经沧桑岁月,已沦落为淮北平原上一个寻常的村庄,但它仍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霸王村。难道霸王别姬这出旷古悲剧就发生在这里?

为了给我们证明当年项羽曾在此屯兵,霸王村的村民们纷纷拿出了家中收藏的宝物。

两位村里热心的老人要带我们去看看当年的城墙

今天的城墙旧址上,排列着一个个老百姓的坟墓。就在这段城墙的旧址上,我们还能随处捡到汉瓦的碎片。

寻访陷入了僵局。这时村民们告诉我们,在泗县也有一个霸王城。

霸王别姬会在泗县的霸王城吗?《史记》中没有记载虞姬的结局,虞姬自杀是后人添上去的,是谁给虞姬添上自刎的结局?请继续收看《走遍中国——霸王别姬》

泗县与灵璧县相邻,我们马上驱车来到了泗县,在距县城25公里的墩集镇,找到了已改名为任集村的霸王城。

霸王城紧挨着古石梁河,城墙轮廓清晰,保存完好,许多地方仍有三四米高。由于该霸王城连当地的县志上都没有记载,新的发现,使文物专家马上对城墙的遗址进行了现场挖掘考证,从而确认了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城,汉代时进行过加筑。村民们告诉我们,在村边还有一条项沟,也是当年项羽挖的。

但专家判定,即使项羽在这里屯过兵,这里仍是外围战场,项羽的主帅营帐不会驻扎在这里,也就不可能在这里“别姬”。

在随后的寻访中,我们在固镇的濠城又发现了一座当年项羽屯兵的霸王城。在当地居民的家里,见到了众多出土的汉砖和箭簇等兵器。就在我们为寻找霸王别姬的项羽屯兵处而四处奔波时,一个意外的信息打乱了我们的寻访计划。在灵璧县,有一个叫霸离铺的村子,当地村民们说,虞姬不是在主帅营中自杀,而是从垓下突围时在马背上自刎的。霸王别姬的地点就在霸离铺。

霸离铺离垓下决战的核心区垓下村只有30多公里,当年项羽兵败后就是往这方向逃跑的。而虞姬墓也恰恰就在霸离铺附近。对于当时还没有完全冲出重围的项羽来说,虞姬自刎后,项羽只能选择就地埋葬。就在霸王别姬地点渐渐浮出水面时,有研究学者发现,虞姬自刎的结局是后人添上去的。

他叫鄢化志,是安徽宿州学院的教授,多年来他潜心于《史记》和楚汉战争的研究。的确,在最早记录楚汉战争的《史记》中,司马迁确无任何一点笔触涉及虞姬自杀。既然《史记》中没有写明虞姬的结局,那么到底是谁给虞姬添上自刎的结局呢?

冯梦龙的说法影响巨大,由于各种地方戏曲、各种文学作品都沿用了这个题材。到了近代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统一的说法:虞姬是拔剑自刎的,而且是在项羽的主帅营帐中自刎。

但是,在泗县的上马铺,我们听到了一个更为意外的霸王别姬版本。随着寻访的深入,我们发现,霸王别姬的迷雾反而越来越浓。虞姬难道真的是被项羽杀死的?据《史记》记载,项羽和虞姬的感情非常好。项羽除了生命之外有三样最爱:天下江山、美人虞姬和骏马。项羽有什么理由要杀死虞姬呢?

这是灵璧县一年一度的中国象棋大赛,楚汉之战在中国的民间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得以传承。在这片浸透着历史和传奇的土地上,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不断的演绎和注释着那场旷古的战争。

那么霸王到底是怎么别姬的?虞姬是自杀还是他杀?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到底哪个说法更为准确呢

在宿州的民间,有关霸王别姬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虞姬自刎身亡后,悲痛万分的项羽把虞姬的头颅割了下来,藏在甲胄内随身带走了,而把虞姬的身体就地草草掩埋,这就是今天的虞姬墓。

我们眼前这个村子就是泗县上马铺。据说,当时项羽埋葬了虞姬的身体后,抱着虞姬的头哭哭啼啼地走了八九里路还不肯上马。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虞姬的头最后被项羽葬到了枯河头。枯河头又叫哭活头,就在泗县境内,距离上马铺30公里。霸离铺——虞姬墓——上马铺——枯河(哭活)头,我们发现,这正是当年项羽突围逃跑的线路。

如果民间传说属实,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虞姬墓中,埋葬的只是虞姬的身子。如果能确认,霸王别姬应该就在虞姬墓附近,千古之谜也将彻底水落石出。据说,上世纪60年代,虞姬墓曾被扒开过。通过多方努力,我们找到了当年的见证人董玉喜老人。

就在虞姬墓又成为一个谜团时,一直跟随摄制组寻访的,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副研究员冀和,对霸王别姬的地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出千古流传的英雄与美人的爱情悲剧发生地,就在今天灵璧县城的凤凰山。他带我们爬上了凤凰山。

凤凰山到霸离铺只有7公里,这与当地村民传说的霸王别姬的地点不谋而合。

别姬后的霸王项羽最后逃到了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也拔剑自刎。历史再次洗牌,弱者被淘汰出局。中国再次经历了一个从乱到治,从暴到仁,从散到聚的大轮回。在这个轮回中,刘邦顺应了潮流。中华民族又一次实现了自秦朝以来第二次的民族大统一,大汉王朝427年的稳定的伟大基业从此奠定。历史风云就这样无情的漫卷而过,只留下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歌——霸王别姬。

第二篇::《霸王别姬》之张国荣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一部野心极大的作品,所以最初是邀请尊龙出演程蝶衣。第一,他是当时好莱坞最出名的华裔演员,这对要让《霸》走向国际的陈凯歌有着极大诱惑。第二,他有京剧基础,本是京剧武生出身。而当时的张国荣,他虽是“天皇巨星”,但国际影响力终究有限。他没有接触过京剧,最多不过是喜欢几出粤剧。他不会讲普通话,而戛纳规定配音角色不能参加奖项角逐。而且他和黄百鸣签约六年,期间是不能为别的影业拍片的。但是小说的作者李碧华希望他能出演,黄百鸣也鼓励他争取机会,认为这将会成为他的代表作。于是张国荣专门拍了一组《双龙会》青衣造型的照片寄给陈凯歌,陈导“心动”了。

程蝶衣的塑造难度可想而知。首先,京剧是作为程蝶衣的一部分存在的,他需要登台唱“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牡丹亭-游园”三出戏。他们三个性格、经历都不同,如果把握不好,蝶衣的美就会失去说服力。说穿了就是一人分饰四角。其次,蝶衣本身就是“人生如戏”,情感激烈却个性内敛。他的复杂和矛盾需要演员眉目唇齿,举手投足间流露。

我们先看他戏台上的表现。

“《贵妃醉酒》一折,因为做工极其繁重,一般都是由具备武功底子的刀马旦应工,学戏多年的普通旦角,都不一定拿得下来,而影片中那一个'舒广袖'的旋舞卧鱼动作,却是由张国荣本人一气呵成演下来的,并没有经过后期剪辑拼接。

这出戏中高力士的扮演者,是一位京剧名家,号称'梨园第一名丑',据说为人非常骄傲。拍戏那天他与张国荣搭戏,拍完之后悄悄问工作人员:'这个人学了几年戏了?'工作人员回答:'没学过戏,香港明星来着。'老先生大吃一惊,立即上前与张国荣结交,赞不绝口,并且约他有机会共演一出折子戏。张国荣高兴地答应了。不过老先生恐怕还不知道,《贵妃醉酒》那段演出张国荣只学了十五分钟就拍成了。”

“而他在日本军阀堂会上演绎的那一折《牡丹亭·游园》,也颇为引人注目。这是一出昆曲,昆曲讲究一个“静”字,身段造手看似简单,实则要比京剧难演得多。而戏台上的张国荣,穿的是青布长衫,脸上半点脂粉未施,完全是清水素面。可是神气之间,活脱脱已是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杜丽娘,为后花园的春色所染,喜不自胜,笑意盈盈于一双妙目,却又为大家闺秀的身份所拘,不让它满溢出来。”

为了演好这几段戏中戏,影片开拍前,张国荣先行赶赴北京拜师学习京剧表演。梅派京剧因为难,向来是看的多学的少,但为求美,陈导还是选择了梅派京剧,给张国荣配唱的是如今硕果仅存的梅派男旦温如华。于是,张国荣不仅仔细看过梅宅布置,还买下《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认真研究,对京剧表演的程式术语,也细加钻研。在学戏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北影厂练四个小时,回酒店还接着练。就连大家一起吃饭,他都在想着动作。甚至发烧发到三十八度九,还在坚持压腿。他说:“一切一切,都只为演好戏中人,戏中情。”

很多与他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是个天才,就是靠了这份勤奋和天赋,张国荣出色的完成了那几段戏中戏的表演。毋庸置疑,对于一个并非自幼受训的演员来说,出演京昆名段,总有力不能及之处,而张的可贵正在于,他用一个专业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微妙的面部表情、精到的眼神传达,弥补了戏台上的不足,同时,也使得他对于剧中京昆人物的诠释,并不止于程式化的模仿。他的虞姬刚烈执着中多了一份沧桑,他的贵妃高贵流丽中多了一份落寞。再看戏台下的表现。

袁四爷送蝶衣匾额:“风华绝代”。

袁四爷说:“有那么一二刻,袁某人也恍惚起来,疑为虞姬转世再现了。”

袁四爷说;“尘世中,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急两者之精于一身,欢喜无量啊。”

袁四爷还说:“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看完影片无意记住不少袁四爷的台词,并非钟爱袁四爷,只因这几句话是说到人心坎儿里了,引起了共鸣。这共鸣源于蝶衣的美,而这美是蝶衣赋予他的,说明他的美得到了认可,没有言过其实。

记得一个关于张国荣逝世七周年纪念的节目上,主持人随口说出“他很帅”的字眼,两个评论家立刻纠正她:“我们一般不用„帅‟这个字来形容张国荣,而用„美‟。”夸一个男人

很美,夸者不会觉得失礼,听着不会觉得别扭,反而都觉得很正常甚至带着骄傲,我想及其罕见吧。

不知什么原因,女子反串男角比男子反串女角要容易接受得多,关键是这个尺度要把握好。不到位就会不够味儿,会影响情感的表达,不要说达到美的程度,不空洞就已是造化。这让我想起了黎明演的梅兰芳。以前觉得苏有朋在《风声》中白小年演的还好点,但这种故作姿态,“风华绝代”是谈不上了,“娘娘腔”倒可能背定了。说到他们,不妨看看戏台上的表现,苏的被导演完全删掉了,黎明的保留下来了,不过采的全是远景。我只是想证明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不是拿他们来和张国荣的表演比较,因为好的东西需要比较才能做出判断,但完美的东西是不需要的。张的表演我们只能用几近完美、惊为天人来形容,柔而不媚,娇而不俗,洗尽铅华却风华绝代,似仙而非妖。就连长相也似乎无可挑剔,唇红齿白,纤纤素手,一双含情目更是不知道出多少辛酸和哀怨。

或许张的表演不能打一百分,毕竟众口难调。但陈凯歌给他打的决不止这个分,陈凯歌说张的表现已经超出了他想要的。还说:“没有张国荣,就没有《霸王别姬》。”所

以很多人追问,是张国荣成就了《霸王别姬》,还是《霸王别姬》成就了张国荣? 都说张国荣演活了程蝶衣,而我觉得还不止。其实,我们细细想来,程蝶衣是畸形的,他性位错乱,并非完全是对京剧的痴迷,还有那个变态的时代的挤压。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我想,对于书中的程蝶衣,我或许会同情他,怜悯他,但绝不会迷上他。而张国荣让我们迷上程蝶衣,却又丝毫没有减弱对丑的痛恨,这就让《霸王别姬》不仅仅表现丑对美的毁灭,而升华为美对丑的超越。一直以来,我认为审丑比审美更有艺术,因为我觉得丑比美更震慑人心,直到看了《霸王别姬》,我才真正体会到美的冲击力。如果张国荣不死,梅兰芳也许会再生。这是我们的遗憾,更是陈凯歌的遗憾。仅仅是2小时45分钟,就让我们对蝶衣念念不忘。一年的拍摄时间对陈凯歌来说又该是怎样的历历在目。在拍《梅兰芳》的日子里,不知道他有多少次想起蝶衣的一颦一笑。其实《霸王别姬》这么好绝不只因张国荣一人,片中巩俐,张丰毅,葛优,英达,吕齐都有很好表现,只是张演的太过传神,竟使人们都来不及对他们评说。然而,如此口碑却没有为张国荣换来该有的奖杯。

平心而论,就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华彩的表演,受封戛纳影帝是实至名归的事情,但他还是以一票之差输给了英国演员大卫·休里斯(凭借《赤裸裸》获奖)。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这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其一是《霸王别姬》作为金棕榈大奖的得主,评委会希望把其他重要奖项颁给另外的优秀电影,毕竟每一部影片能够进入戛纳都是说明了这部影片的艺术含量,评委会希望更多的影片能够让观众记住而不被埋没,很多记者为此纷纷不平,认为是因为评委终究是欧美人居多,他们不习惯让中国电影横扫千军;其二就是一个很乌龙很有个性也很广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评委会中一位名叫克劳迪亚·卡迪娜尔的意大利评委,这位颇具艺术个性的评委故意给张国荣投了一票最佳女演员奖,她觉得张国荣在片中的表演胜过了当届戛纳入围的其他女演员,所以她固执地投出了错误的一票,就这样,张国荣在《霸王别姬》凭借惊为天人的表演,结果还是输给了英国演员大卫·休里斯,而且还就是这一票之差,对此连评委会都对他表示抱歉。担任那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的影星盖瑞欧曼一见到他就抢过来握手,盖瑞一直夸张国荣实在演得太精彩了,“你没有输”盖瑞很诚恳地说,“大家都肯定你的表演,但是大会也建议评审不要把所有的奖都给了同一部电影。”路易马卢见到张国荣时,也一直用“Wonderful!”来赞美他,而当年被提名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演员们第一反应都是询问张国荣有无提名,说如果有他,自己就不抱指望了。但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霸王别姬》没有参加包括金马奖在内的华语影展,影帝也就无从评起。这样的遗憾不止一次在他身上发生。他17次被提名影帝,却只获得了一次金像影帝,和一次日本影评协会,一次香港影评协会影帝。人们总是大赞他的演技,却因为他长得太好看了,也太红了,而忽略了他的努力。人们常说锦上添花易,在他身上却不是。然而,这张好看的脸在他不红时也没帮过什么忙,他是一步一步靠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段路他走得着实漫长,艰难。就连他身边的人说起他也总是一脸心疼。这张好看的脸,红与不红都是拖累,在他身上是个怪圈。人们说他身上有种没落的贵族气质是别人没有的。所以他塑造的很多形象,比如《胭脂扣》中的十二少,《夜半歌声》中的宋丹平,《阿飞正传》中的阿飞,通常用“非他莫属”形容。或许,正如像《梅兰芳》中说梅兰芳的艺术源于他内心的孤独,张国荣恰恰是这份如影随形的遗憾让他与众不同。

时间的残忍在于它会带走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荣耀。当年的巨星有的早已陨落,有的挂在看似重要却不耀眼的尴尬位置。可是张国荣的荣耀却因程蝶衣的不朽而留存,在《霸王别姬》之后,他完成了由巨星向艺术家的蝶变。

第三篇:霸王别姬之程蝶衣

观《霸王别姬》有感

艺术家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敏感细腻,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完美的执着。程蝶衣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一个“疯子”。

化水为骨,化蝶为衣。一段昆曲《思凡》,将我带入了程蝶衣那如梦似幻的人生。台上的他,举手投足尽显千娇百媚,芳华绝代,那经过粉饰的雌雄莫辩的面孔,那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妖娆,一如虞姬再现;台下的他,为段小楼描眉画目,舔舐伤口,依旧柔情似水,娇弱妩媚。

常人不理解,连段小楼都说他不疯魔不成活,其实,他一生都在追求他眼中的完美。他是天真的,以为可以演一辈子虞姬,以为段小楼是他的霸王;他是诚实的,他忠诚于自己的一切情绪,不会伪装,不会掩饰。正因如此,他的偏执,他的妒心,他的悲伤,他的泪,他的一切一切,都宛若最原始最精纯的璞玉,于尘世中而不染。他很美,美得纯粹,美得极致,美得真实,美得可以叫人不自觉模糊了他的性别。

在戏里他一直秉承着传统戏曲所要求的并努力将它做到极致,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即使在重重压力下他也毫不让步。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坚持。他希望京戏有更多的人欣赏,他希望把京戏发扬光大,所以他给日本人唱戏。即使上了法庭,他依旧诚实,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因此他会高兴地对师兄说:“那个青木,他是懂戏的。”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责任。

在戏外的他仍在追求完美。“生母的妓女身份和男扮女装的舞台生涯,使程蝶衣对两性关系压根儿就无好感。他的雌雄同在,人戏不分,是一种孩子般的天真状态。”陈凯歌这样说。尘世间,男子阳污,女子阴秽,独观世音集两者之精于一身。或许当初是因为生活的重压才使他妥协,但再后来他雌雄同在的生活状态是他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平衡点。在感情上,他敬佩于虞姬的从一而终、至死不渝,因此他想成为虞姬,就像儿时的我们想成为这样那样的杰出人物一样。可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放弃了,而程蝶衣却始终在坚持。从一而终,便是一辈子。他说:“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他就是这样的执着、坚持,不论在戏里还是戏外。

因为自己的执着,蝶衣这一生都活得很累。最终他选择在他所热爱的舞台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师傅说:“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终于,舞台成了他最终的归宿。一抹微笑在嘴边绽开,凄美而又决绝。他做到了从一而终,自己成全了自己,为他凄美哀婉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第四篇:走遍中国读后感

《走遍中国》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的电视节目——《走遍中国》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美丽富饶的文明古国。它有优美的云南,资源丰富的海南,历经沧桑的北京,幽静美丽的澳门……《走遍中国》这个电视节目,让我更了解了祖国。顾名思义,它向人们介绍的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介绍起,从它的历史文化介绍起,从它的文化名人介绍起,让观众全方位地了解这个城市,全方位地了解中国。

今天这一期来到无锡—《二泉映月》的故乡浙江—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发源地,我们感受到了音乐源泉的优美温柔,之后是寄畅园、北海公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园林的美丽,真是巧夺天工;乘着它的翅膀,我们来到九寨沟,来到了张家界,我们感受到了那份自然天成的清新畅快;与它相邀,我们来到要遥远的香格里拉,来到神秘的古丝绸之路,我们更寻觅到了那份幽深的文化源泉;而当我们祖国的宝岛——海南岛,感受到的是祖国山水的奔放与激情……一个个童话般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往……《走遍中国》这个节目引领我们进入了梦的境界!

它使我更了解祖国,更多地领略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它使我惊叹,惊叹中国的旅游文化事业如此发达;它使我佩服,佩服那些千古流芳的文化名人,它使我赞扬,赞扬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如此壮丽的河山;它使我陶醉,陶醉在那一

幅幅美丽的图景中。透过它我看到了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透过它我看到了祖国的文化,如此精彩;透过它我看到了祖国的历史如此惊心动魄!

观看了这一期《走遍中国》我了解了中国的美丽。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出去走走来看看我们这个美丽的中国。

第五篇: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自刎,从一而终。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 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虞姬在项羽生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以色事人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心智头脑的助手。虞姬对于国家大事是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和远见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刘邦与孤旧友,你不如随了他去,也免得孤此去悬心。”虞姬却说:“大王啊!自古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王欲图大事岂可顾一妇人?也罢!愿乞君王,三尺宝剑,自刎君前,喂呀!以报深恩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