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自画像》反思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这次的习作要求是:(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为了设计好这一篇习作教学设计,我从《课程标准》入手,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全副武装自己,从根本性任务出发,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例如开课前,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曹华恩小朋友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构建层次化的学习方式,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介绍的内容多样化是本课一个难点,多次试教曾走向过两个极端,一是提供填充的的模版,学生介绍内容统的过死,虽学习效率较高,却导致介绍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给自己写一份自画像,却又遇上化时过多质量打折的困境。
不足之处:
一、时间分配上尤显不足。课始情境引入应突出重点,情节需要简化;对学情估计不足,前面环节用时多,导致学生当堂写作环节用时少,看不到学生的当堂展示。
二、教师提前给出的词语太过死板,不能让学生充分想象还有其他可以描述外貌的词汇,限定了孩子的思维。三、三年级初写作文主要是以仿写为主,老师应该提前准备一些好句式让学生学习模仿,把好词代入句型当中,从而学习掌握一个好的句型和词汇。
四、我的自画像重点应放在外貌描写上,着重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形容词描写外形,但上课期间中心没有抓好,反而显得有些杂乱,外貌和性格描写都只是浅浅一谈,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在后面的习作教学中还需慢慢加强。
五、孩子们的语言词汇运用你能力较差,想象力也不丰富,课外知识面了解太少,日后还需加强。
第二篇:自画像反思
课后反思
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早上我所上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3课《自画像》。
一、教材分析
一个社会人免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而向外界推介自己又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从小就该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本课的学习设计围绕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了三个相关学习活动:1.画自画像,用绘画的形式,抓住自己的外貌外貌特征大胆表现。2.生肖剪纸,剪出自己的属相。
3、做个人信息卡,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属相、爱好、兴趣等在以往的命题画中孩子接触过人物画,但大都是概念化的表现。如何让此年龄段的孩子生动的画好不同形象特点的人物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活动一的学习内容为观察性绘画,通过有趣的观察活动——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再画下自己的头像,以达到帮助孩子克服概念化的表现的目的。教材中提供了范画,大胆生动地为孩子抓住了人物的面部特征,并且均为孩子的课堂作业,使孩子观后觉得我也能画出来。这一活动的设计既独立又启发了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制作出了外形简洁、独具个性、精美的信息卡。
二、教学环节分析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对比赏析——观察了解——大胆表现——欣赏评述。
首先让孩子一起欣赏生活中常见的人物漫画像,接着为孩子提供教材中的同学漫画像,接着是教师引导孩子对着镜子找找自己的形象特征,着重对脸型、五官及发型的特征进行仔细的观察,接着采用谈话交流法,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尽可能让更多孩子讲出自己的形象特征,还可以请同学讲讲自己眼里的某个同学的形象特征。在绘画过程中讲解了孩子绘画要点,对他们提出要求,最后是绘画制作,师生一起欣赏、评述自画像。
此次我作为一个外行来教学美术课,得到了美术组教师的许多指导和帮助,尤其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小学教师就是要多才多艺,这样多才多艺的老师才会赢得孩子的喜欢家长的认可。在这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指导过我的老师,今天我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谅解,给予批评和指正,我会虚心虔诚的接受。
2009年11月16日
第三篇:《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经过第一次的试上之后,我们采用的第二小组的《我的自画像》作为定稿教案。28号下午我们第三大组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确定了最终定稿教案,每个人回到各自学校进行试教,反思如下:
1、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还是很有兴趣的,上课伊始,我用光头强的动画导入,学生的兴趣立刻激发起来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说,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说不出最关键的特点来,这跟学生平时词语的积累有很大关系。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性格,学生对性格这个词不太理解,通过引导他们抓住例文中“我很活泼”来启发他们理解什么叫“性格”,但不少学生还是说不出来。
2、理解了例文按照“外貌、性格、爱好”来写,学生思路清晰了,知道要写什么,但部分学生写出的习作还是模仿的痕迹太重,完全按照例文的模式去写,写不出自己的特点来,这和老师在指导说的时候引导不够,没有有效的拓展。
第四篇:我的自画像 教学反思
2018年中小学暑期校本研训活动----教学反思
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丽丽
在上“我的自画像”这课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对“用一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不到位,他们写着:性格:开朗,兴趣:画画。我又叫停进行解释。当我看到:性格:女,性格:男,性格:中,我真的很晕,三年级的同学不明白什么是性格?我再次叫停,进行解释,让他们明白男女是指性别区分。
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在上第二个班的时候,当进行到明确规则这个环节时,我特意进行强调:“用一段话介绍自己”,我又问同学们:“什么是性格?”大家七嘴八舌,说到性格是开朗呀,活泼呀,这些!听到孩子们明白“性格”意思了,我才让他们开始动手。当然关于性格的准确定义我也说不清,今天特意百度一下,大家共同学习: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经历的这些情况,我觉得无论上什么课,掌握学情非常重要,走进学生当中参与学生活动,会让我们有意外的收获,更能帮助我们及时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活动。
第五篇:《我的自画像》教学反思
本周我上了一节作文课,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图文结合自画像的训练。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由于学生刚学习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维陷于混乱,不会组织语言。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重点。
首先,我在课前让学生回家照着镜子自己画自画像,并告诉学生第二天会让同学们猜猜是谁,请同学们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画,这样,大家才能猜出是谁。
第二天,我上课时就把学生的自画像在屏幕中展出,让学生猜,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积极性很高。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通过创设这一教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杜小虎,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然后带领学生从介绍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介绍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下面我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要求他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最后,我让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我觉得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有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于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都毫无用处—因此,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还有一点就是在设计板书时,我让学生从“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这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这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简略,学生不易从板书了解写作方法,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帮助不大,应该将板书再细化一些。
以上是我在刚刚教学完作文课后的一些想法,可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