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着明亮那方 《根鸟》读后感
向着明亮那方
——读《根鸟》有感
“当山风将根鸟吹醒时,他看到那些白色的鹰仍在空中飞翔着。他让整个身体伏在地上,将脸埋在百合花丛中,号啕大哭……”
真正的震撼,不需要什么煽情的话语,便能叩击你的心扉。
读完《根鸟》,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只有泪水悄然滑落,咸湿我的心。思绪随着根鸟,来到了那一个我从未触及的纯真的世界,那里有梦的希望,有梦的力量,还有那方如天堂般美好的遥远的明亮的梦境„„
心有梦想
根鸟是一个有梦想的孩子,因为在梦里见到了那个长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他便开始了他的人生之路。为了梦想,他启程了。他的旅程无比坎坷:他走过米溪,被骗往鬼谷,他的父亲去世,他独自穿越沙漠„„但这一切都不曾让根鸟遗忘自己的梦。
我也是一个有梦想的女孩,我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知书达理学有所长的女孩,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从幼儿园开始,我的作息表便排得满满的:写毛笔字,弹钢琴,学跳舞,下围棋„„当别的孩子无拘无束地在院子里嬉戏时,我静静地学着琴棋书画,时间便从我的指尖溜走,从黑白相间的键盘上跳走„„但这一切也都不曾让我迷失自己的梦。
寻有放弃
根鸟逃出鬼谷后,又回到了菊坡坡,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又向西走去。途中他遇到了秋蔓,于是根鸟与她一起到了米溪,并在那里生活下来。渐渐地,大峡谷,紫烟在根鸟心中蒙上一层雾。
天哪,这不就是后来的我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负担也越来越大,我的时间似乎已不够支配了。我开始动摇,向往那自由自在的日子,没有补习,没有练习。于是乎,我和妈妈间的争吵越来越多,于是乎,写字、弹琴,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
梦有惊醒
直到放暑假前的一个星期,钢琴老师的一句话激起了我心中那个隐藏多年的梦:“还记得幼儿园时的你那么爱弹琴,一下车就坐进钢琴教室,那时你逢人便说:将来你要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要是坚持到现在,你都能考8级啦!”
钢琴老师的一番话令我如梦初醒,是啊,回想幼时,那个信誓旦旦的我浮现眼前,那个美好的音乐梦萦绕耳边,那种美美的满足幸福感重新向我袭来„„
为了梦想不懈追求的我去哪了?
哦,根鸟,你的梦呢?记得那个夜晚,梦又奇妙的出现在根鸟的脑海里,醒来时根鸟的耳边回荡着父亲的责怪:你怎么还在这里?于是,根鸟又开始前行。
是的,在追梦的旅程中,或许会忘记了当初许下的诺言,没有关系,快快觉醒,一切都还来得及,只是付出的会比别人更多。在寻梦的过程中,有时会失去方向,那是因为你在放纵自己,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行有坚持
于是乎,暑假成了我整装待发的好时期,我为自己的梦想许下军令状:重拾钢琴,跳两级,向全国五级进军!
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一年多没有触碰钢琴,我的识谱能力很弱,我的手指非常不灵活,我的基础很不扎实。不过,既然选择了我就得坚持!——我这样鼓励自己。
一大早,屋子就像闷了一晚的炉子般热。我打开所有的窗,只有一丝风吹拂着我的头发。我坐上琴凳,开始练习。时间过得飞快,一会儿2个小时过去了,但是练琴进展却很慢。怎么办?还有好多条练习呢?我匆匆上了厕所继续练。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从屋外吹来的风都是滚烫的,我拉上床帘,把电扇移到我的身边,又开始了新的练习。倍重音的练习让我的手指越来越烫,每次用力地敲击键盘时,手指就钻心地痛,仿佛指尖已经要燃起来般火辣辣。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每天我在琴凳上一坐,就是3个多小时,手指磨出了老茧,屁股坐出了痱子,但是我都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直到临考前的第3天,我来到老师家里走台。听着一起学琴的其他学员弹奏得流畅而有感情,我焦急万分,心慌意乱。于是本来弹得好好的十六分音符却跟我作对似的乱套了。不行,再弹一遍。可是手指却不听使唤,快得根本停不下来,而我的无名指却丝毫用不上力。这下节奏全乱了。“停,你留下来待会儿弹!”老师一声喝令,我低着头回到了座位。大家都走了,只剩下我。回家的路上,我终于控制不住嚎啕大哭,为什么大家都弹得那么好,只有我却„„?为什么那么多日子的刻苦练习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只有3天的时间怎么办,我的考级肯定不能通过了!„„
“别着急,回家我们慢慢练习。”妈妈安慰我道。一回家,我强打着精神开始练琴,从最开始的慢节奏练习,慢慢地加快节奏,终于我又稳定了。“那就像考级那样从头到尾练习一次吧。”没想到在节骨眼上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我的心像是被掏空一样,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我的努力全废了,既然这样还不如不弹,我再也不想弹了„„我一跃而起,任泪水打湿衣襟。
我如灵魂出窍般移到了楼下,毫无目的地逛了一圈,最终在沙发边坐了下来。《根鸟》赫然放在书桌上,根鸟„„他会怎么做?思绪慢慢回到那个遭到了无数冷嘲热讽的根鸟上。哦,记得那时的根鸟在米溪小镇懒惰成性后,最终是以自己的意志战胜了欲望和贪念,才继续前行。此刻的我难道也在“米溪”?是的,梦似乎遥遥无期,但我要毅然走下去,只要过了这个坎就一定能到彼岸!想到这里,我一下子斗志昂扬,一步并作两步上了楼,风扇还在呼呼地为我加着劲,钢琴卯足了劲地歌唱着,似乎连皮凳也冷静了下来„„
根鸟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那个梦境,那个天堂般的峡谷,百合花静静地开放着,几只白鹰在峡谷里盘旋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在银杏树下„„
而我也是幸运的,我找到了那个梦想,那个我为之奋斗过、放弃过、追求过、绝望过,可依然紧紧守护的梦„„
它让我更坚定:
向着信念守候的地方,向着梦想飞翔的方向,向着云雾之后灿烂的阳光!永远向着明亮那方!
503班 杨怿轩
第二篇:《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作者:李康如
笔名:李子
《向着明亮那方》是一本童谣书,里面有许多金子般闪闪发光的童谣。你读了,会有一种神秘的、舒适的感觉。《向着明亮那方》的作者是金子美铃,1903年出生,1930去世。她是一位活跃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正如题目所说,她写的诗,都是向着明亮那方的,让人读了,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
我读了这本书,每首诗有每首诗的感觉,每句话有每句话的感觉。就如‚奇怪的事‛,第一句是:‚我奇怪得不得了‛,就这么短短的一句,便可以把你带进书中,不知为什么,你会跟着一起感到奇怪、神秘。‚乌云里落下的雨,却闪着银色的光‛是第二句。这时,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幅画:窗外,乌云密布,但是那一颗颗小雨滴,闪着亮眼的光芒,把你的屋子照得多亮。那时,你的心情会很舒畅,仿佛就在欣赏雨景一样。
第三句还是‚我奇怪得不得了‛,但第二次读,也不会比第一次枯燥,她会再一次地,把你带到幻想之中。‚吃了绿色的桑树叶,却长出白色的蚕宝宝‛,是第四句。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想到:那么小,一点点大的白色蚕宝宝正在那枝头上慢慢蠕动,绿油油的桑树叶,是她们美味的午餐。你甚至可以想到,那边的枝头上,趴着一只小不丁点大的绿色蚕宝宝呢!
第五句也不例外,还是那一句‚我奇怪得不得了‛。可是,当你再一次读她时,又有一种新奇感、期待感,你会想着下一句又是一个怎样奇怪、好玩的问题,你甚至可以自己想到一些。‚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一个人‘啪’地就开了花‛。那‚啪‛字,会不由自主地在你心中响一遍又一遍,好像是过新年大家的爆竹声一样,响亮、清脆。
第七句,无疑,仍是那一句‚我奇怪得不得了‛。但你一定怎么也不想错过,认认真真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问谁谁都会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这就是最后一句。读了这句,你会感到心里乐滋滋的,想像到了你问爸爸:‚为什么你的胃口那么大?‛爸爸笑眯眯地说:‚那是当然的啦!‛
嗯,这首诗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读了她,我真想笑,却不知道自己在开心点什么。
这本书,是我想像的天地。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它的!
写于2015年1月27日
第三篇: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晨诵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朗读整首诗歌。
2、读出节奏,有韵味,在读的过程当中有自己的理解。
3、读中感悟,感受追求“明亮”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开启诗《早安,小松鼠》。
二、新授诗《向着明亮那方》。
(一)初读诗歌,感受“明亮”
1.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金子美铃的诗,出示诗歌题目《向着明亮那方》,让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读课题。(读课题)
2.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首诗,现在你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去自由读读吧。(自由读)
3.抽个别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朗读,帮助更正有困难的地方。(指名读小节)
4.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集体读)
5.读着读着,哪个词留在你脑海中特别闪耀?(明亮)
6.来!让我们用自己的力量追求这“明亮”吧!(充满力量的朗读)(合作读)
三、细读诗歌,感受“艰难” 1.细读第一节,理解“小草”
(1)同学们,你们平时注意过生长在哪里的小草?那你们见过灌木丛中小草吗?小草啊,你为什么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2)在繁茂的森林里,透过茂密的树叶,照射到地面时只剩一丝阳光了,你还愿意拥有这一丁点的明亮吗?(愿意)
(3)请读出你心中的渴望。——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4)它们虽然没有花朵那般娇艳,没有大树那么挺拔,但是即使它们身处逆境,也要向着明亮那方,让我们把千言万语汇成对小草的敬佩读这一小节:女读第一行,男读第二行,男女齐读三四行,老师读第五行。
(6)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再次将心中的渴望读出来。(7)总结学习方法
2、按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朗读第二节。
3、理解“孩子们”
(1)除了小草和飞虫,还有谁也渴望向着明亮那方?(孩子)(2)你心中“分寸的宽敞”是什么样的?在这分寸的宽敞里孩子们在干什么?
(3)在山村,有无数这样的孩子,他们渴望知识,他们朝着知识的殿堂前进,什么都不能阻挡,他们对知识的向往。让我们把朗读送给他们。
(2)朗读练习: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3)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很响亮很悦耳,你们的朗读能带给他们一份欣慰与希望,让我们在晨光中再次朗诵这首诗。
四、深化诗歌、升华情感
1、谈话:同学们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人要有理想,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相信你们永远向着明亮那方前进,你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2、老师把这首诗送给你们:
五、引导仿写。
诗人在这首诗中赞美了小草、飞虫向往光明,孩子们追求理想。联系生活实际,你有没有要赞美的事物?
引导孩子们进行仿写。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扭曲自己的身体,也要朝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勇敢坚强的向日葵啊
第四篇: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丁家小学
余瑞华
3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了苏州市著名教师薛法根和无锡市著名教师诸向阳两位老师的语文课堂,并在课后聆听了两位教师的讲座。
活动虽已结束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为两位教师课堂上的精彩展示而激动不已,更为两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所折服。我很惊讶,也很欣喜,原来在看似平淡,看似枯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其实还有如此丰富,如此引人入胜的教研世界,还有这样一群孜孜不倦,勤于探索,勇于发现的人,他们好像一只只向着阳光飞翔的苍鹰,自由从容地伸展着双翅,引领我们飞向更加美丽的地方。
3月23日上午,我首先观摩的是薛法根老师所上的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这是林清玄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薛老师以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与学生谈论赛跑,慢慢引入新课,随后,他让孩子们当堂听写了“忧伤、哀痛,着急、悲伤,高兴、快乐”这三组与心情有关的词语,听写完毕,薛老师不仅引导孩子们深刻理解和记忆了这些词语,而且还让孩子们以这三组词语为依托,分析和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通过这样几个步骤,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个有难度的任务一下子变得轻松容易。接下来,进入对文章两个部分的精读训练,一是外祖母去世后父亲对我说的一段话,二是我听了父亲说的话之后产生的变化及我和时间赛跑。这两段在文中学生们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很难理解得深刻透彻。读,说,辨析,联系自身思索,名言警句记忆,薛老师领着孩子们一层一层地往深里走去,把孩子们领进一个又一个敞亮的地方,不断拓宽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虽然这节课上了一小时之久,但是因为薛老师组织得当,教法轻松,语言幽默,教态从容,所以一节课下来,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
课后,薛老师作了题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制策略》的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薛老师不仅对之前的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环节进行了一定的注解,而且还清楚详尽地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
薛老师的教研团队所做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帮助每日工作繁重,劳碌而辛勤的语文教师,解决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是为了帮助语文教师解放自己。
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分为经典诗文、读写例文、百科例文三个类别,其中经典诗文具有文化传承、精神培养、话语认同的价值取向,读写例文具有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读写能力、读写姿态的价值取向,百科例文则具有应用能力、读写习惯、人文素养培养等价值取向。类别不同,教学要求和教学手法、从中汲取的知识点也相应不同。另外,他们还将语文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包括字词材料、语法材料、修辞知识、文法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识法、书法、读法、写法,这些知识,有些是存在与课内的,有些则存在于课外,但都需要在教学中逐渐让学生掌握。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关键能力有5种,即识记力、理解力、感受力、鉴赏力、应用力。薛老师还谈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取舍,做到三不教,即学生已经懂的不教,能自己读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懂的不教。
正是有了以上这样一些技术分析,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薛老师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了重新构建,把传统的导课、初读课文、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构建成5个教学板块,分别是:语料识记板块、语意理解板块、语境感受板块、语言鉴赏板块和语言应用板块。薛老师所上的《和时间赛跑》就是这一教学活动板块构建的生动展现。他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教学活动板块构建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下午,我观摩了诸向阳老师的微课程教学《微课程:晨诵与绘本》。所谓微课程,在诸老师随后的讲座里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我的理解是由教师开发的相对微小,但却能形成一个小系列的一些课程内容,一般都源于课外,我随后再详赘。
首先来说一下诸老师的观摩课教学,这是将两节微课程合并在一起来上的一节加长版的微课程展示,前半部分是晨诵课,所授内容是一首儿童诗,日本天才女诗人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
诸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课题,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向着明亮那方”这个醒目的标题,利用自我介绍,一方面活跃氛围,启发学生思考,一方面导入课程。随后展示《向着明亮那一方》这首诗,以 “老师为什么会喜欢”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诸老师朗诵了全诗。紧接着,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由于这首诗的语义简明,意境优美,所以五年级的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也能朗诵出一定的情感。所以,在对学生们的齐读进行简单点评之后,诸老师就让学生单独来读。经过这样几读之后,诸老师再来跟学生介绍作家作品,不断地加深孩子们对这首诗的印象,也为接下去的这组微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一定基础,因为这节课正好是《金子美玲课程》系列微课程的第一节。
接下来,诸老师安排了一个仿写的环节,虽然看似有很大难度,但是在短短几分钟内,有不少同学都能写出十分优美而贴切的诗句,有的同学甚至写出了一首完整的小诗。这一环节的展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微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领会,而不是去肢解作品这一的特点。
在整体感知和仿写训练之后,诸老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齐声朗诵了全诗,并配上了唯美的同名曲音乐作为背景,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他们的朗诵也自然打动了在场的老师们。
随后,诸老师又将课程巧妙地过渡到绘本课程的教学中去。诸老师给同学们选的绘本故事图文并茂,题为《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一共有两组图片系列,第一组是毛毛虫一星期多的生活情况,第一天啃穿了一只苹果,但还是觉得很饿,第二天啃穿两只梨子,第三天啃穿三只草莓,第四天啃穿两只梨子和两只苹果,第五天啃穿三只草莓和两只苹果,第六天啃穿四只草莓和两只苹果,不管吃多少,毛毛虫都觉得饿,毛毛虫在故事里被表现成一个非常能吃的动物。第七天,它啃穿了五片树叶,然后它觉得饱了,于是就躺着一动不动,给自己结了一个大大的茧子。第二个图片系列,毛毛虫身边出现了一个质朴的孩子,他啃食的东西不是苹果,而是对应地成为一本一本不一样的童书,由少到多。看完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书中的寓意,就是在教育人们要多读书。诸老师于是就抓住这其中的寓意来向孩子们发问,谈谈他们从中获得的启发。孩子们的发言非常精彩,我觉得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是公开课,他们是比较优秀的孩子,而是因为诸老师的课程设置精彩,一下子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接下来,诸老师又引入了斯蒂文森的一首诗《点灯的人》,给课堂做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小结。
在之后的专题讲座《语文教师如何研发微课程》中,诸老师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制作微课程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并且还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微课程成果。诸老师与他的团队已经开发了四、五、六年级的微课程系列,每学期一个主题一个系列,大约十五个课时,这些微课程既相互衔接,又有自己的独立性,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课外知识的拓展上,是现行教材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诸老师着重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开学课程》、《整本书共读》、《如何促进后进生》、《梅花三弄课程》、《毕业课程》等微课程系列,让在场的老师进一步感受到了微课程的特点和魅力。
观摩了两位教师的课堂并听了他们的讲座之后,我对两位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他们身上具有不凡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研工作的热爱,更是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我。
“向着明亮那方”,金子美玲的这句诗,用在我们的工作上,用在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上,其实也是十分恰当的。
教师身披太多华丽的光环,然而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甚至有时候是枯燥的,是让人哀叹乃至灰心丧气的,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既然选择了站在讲台,我们就没有理由让自己去抱怨,更不能让自己迷失,无论如何,无论何时何事,我们都要能够向着明亮那方,努力找到自己,努力去探寻,去追求,去希冀,去付出。
人生不过匆匆几十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而普通的,我们注定不会成为伟大的人物,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还是要不断去充实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满。
很荣幸学校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去参加学习,来到丁家小学以后,我一直在努力追赶着各位同事们的步伐,向各位领导、同事学习。虽然近一年来,经过我的努力,我也有了些许进步,但我知道,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更远的路,也让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还能做得更好!
第五篇:《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篇一: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假期里老师推介我们好书,其中就有向着明亮那方,我把他从书柜里拿了出来。一本崭新的书,书本上有一朵可爱的蒲公英,有一朵带着种子的绒毛开始飞了。似乎是这样,和书名一样,是向着明亮的那方飞去了。我看着看着心也向着明亮的那方飞去。
整本书作者都用孩子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展现一个孩子的纯真。金子美铃的诗虽出自成人之手,却宛若孩童的呓语——那些花园里的孩子们,有的一边奔跑一边放声大笑,有的蹲在地上边玩着泥巴边嘟囔些什么,还有的对着枝头的花儿出神,忽然被不知从哪来的蝴蝶弄得好奇起来,“咦呀呀”地瞪大了眼睛。靠近他们,细听,都是些奇怪的话语:小鲸鱼在大海里唱歌,风儿在摇摆的门外踌躇,火车经过了梦之国,在铁路尽头的塔顶上有一个白得发亮的星星……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在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吧!
【篇二: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
喜欢金玲美子,喜欢她写的《向着明亮那方》,喜欢它的明快简洁,喜欢它的清纯透亮,喜欢它柔弱中透露出的那份执着与顽强。
几天前知道,今年我教三年级。三年级……和我女儿一样活泼可爱天真的年龄,开着粉色花朵的美丽浪漫的年龄,稚气未脱说话娇嗔的年龄。
三年级共有十个班。我会教哪个班呢?我将和哪四十几个小精灵一起走过秋天和冬天,再一起走向春天和夏天呢?他们会喜欢我吗?他们爱学习吗?他们在看书的时候会像我女儿一样“咯咯咯”地笑吗?他们会缠着我让我给他们讲故事吗?在我的课堂上,他们能毫无拘束地表达吗,哪怕他们说话的声音很轻,哪怕他们说的并不很好?下课时,他们会自由地玩耍并相互友好吗?……也许明天,我就能知道班级了。也许明天,我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完美的名字了。
所以今天,现在,在这明亮的灯光下,我要好好想一想,我要先在这里为他们建一个“家”,一个温馨的快乐的“家”。以后,我、我的孩子们、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将一起走到这里来,添砖的添砖,加瓦的加瓦,粉刷的粉刷,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这个美好的家园。
【篇三: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作文】
一说“希望”我们就想到阳光,想到未来,就会想到那句诗:向着明亮那方……在我看来,向着明亮那方,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每天站在那里的地方。我们这些教师,就像农民在田里种地、工人在工厂做工一样,我们的生命就在明亮的那方里,行走我们的人生:和孩子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
假期中,为了寻找班级孩子们下学期的课外阅读书,找寻了很多,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从三年级起就带领我们班的孩子诵读儿童诗,仿写儿童诗,书写儿童诗……和诗歌结下了“友谊”。读着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又让我沉浸在诗歌、童谣的旋律中,是那么美,那么幸福……
金子美铃的诗虽出自成人之手,却宛若孩童的呓语——那些花园里的孩子们,有的一边奔跑一边放声大笑,有的蹲在地上边玩着泥巴边嘟囔些什么,还有的对着枝头的花儿出神,忽然被不知从哪来的蝴蝶弄得好奇起来,“咦呀呀”地瞪大了眼睛。靠近他们,细听,都是些奇怪的话语:小鲸鱼在大海里唱歌,风儿在摇摆的门外踌躇,火车经过了梦之国,在铁路尽头的塔顶上有一个白得发亮的星星……日本评论家说;“金子小姐有作为童谣作家最可贵的素质——想象力之飞跃。这一点是别人难于模仿的。”飞跃,这算是一种赞美吧!
她的诗中藏着魔法,就像在画蜡笔画的时候,随心地拿起一支笔涂抹,于是草变成了蓝色,榛果变成了白色,天空绿油油的,浪花把头发染成了黄色……每一种被我们看惯的东西,好像都变了模样。使我们错愕的那些独特面孔,分明就是从睡梦中醒来后告诉人们,有种生命的气息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让它们会笑,会悲伤,会挤在一起嘻嘻哈哈地看闹剧,也会独自在暗处冥想生命的离去。这一首首童谣,是关乎自然的歌,是蚕宝宝在桑叶上摩挲时的琴声,是螳螂敲打树木时的鼓点儿,是纺织娘在管笛里吹奏出的旋律。
《向着明亮那方》,简约,敏感,而又恬淡清新,童趣十足,正如有人评说的那样:“(金子美铃的)童谣正是以清澈的意趣飞越几十年的光阴,刚好映衬出我们当下生活的模糊与乏味,你我有多久不曾从这些简短字句中收获感动?”再随便翻翻,蓝天、碧海、青草、野花随处可见,而纯美、善良的情怀更是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