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阅读答案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阅读答案



第一篇: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阅读答案

阅读。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他的建议被大会组委会采纳。

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42千米195米。后来,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都采用这个长度。这就是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胜利——()

喜讯——()

采纳——()2.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________年在________举行;

第二十九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________年在________举行。3.1920年以后,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为________千米________米。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失败噩耗拒绝2.1896雅典 2008中国3.421954.大会组委会把他的建议采纳了。

第二篇: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每届会期十六天。这个今日希腊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古希腊时期就是重要竞技场所之一。

第三篇:第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I Olympiad),即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自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3年废除古代奥运会以来的首届奥运会。该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3]至4月15日[3]在希腊的雅典举行。

1894年在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导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创立,并确定希腊首都雅典承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希腊并没有太多的举办此类运动会的经验,且一度遇上财政困难,但组委会还是按时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尽管当时的运动员水平同今天的相比差很多,然而在当时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举办城市

今天的帕那辛纳克体育场,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2004年雅典奥运其间曾一度使用过该体育场。

19世纪时,欧洲几个国家曾各自举办过冠以各种名称的小型体育盛会。顾拜旦也有重兴奥运会的愿望,但他打算把现代奥运会变成拥有多项体育赛事的国际性运动会。1894年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今巴黎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奥委会会议上,他向参加会议的11个国家的体育界代表提出了这一想法。顾拜旦的建议曾一度被计划等到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时再做决定。但考虑到6年的等待会降低人们对奥运会的兴趣,最后奥委会决定在1896年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当时曾有几位奥委会成员暗示由伦敦担当举办城市,但经过和希腊奥委会成员的短暂商讨之后,和顾拜旦提议由希腊的雅典担当首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由于希腊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于是这一建议得到了奥委会成员们的一致认可,同时希腊人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也在此会议上当选为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认为真正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是马奇文洛克,一个位于英国什罗普郡的乡村集市。1850年由一个当地医生威廉·彭尼·布鲁克斯(William Penny Brooks)创办了文洛克奥林匹克运动会(Much Wenlock Olympic Games),人们在运动会上进行了板球,足球,掷圈环(一种掷环套柱游戏)等其它比赛。

[] 赛前组织

奥运会即将重回希腊的消息很快被希腊公众和各种媒体所接受。但当时希腊政府正处在财政危机,政治上也并不稳定,处理内政事务的首相一职更是频繁更换。希腊在1894年底成立了奥运组委会,负责人是艾蒂安·斯库劳蒂斯,他在一份报告上称举办奥运会的实际花费将会是顾拜旦事先估计的三倍,并断定奥运会不得不因此而取消,事后他递交了辞呈。

希腊王子康斯坦丁一世对于举办奥运会非常热心,他决定重建组委会,由他本人亲自出任主席。他对奥运会的热衷和努力使得希腊公众自发的进行了捐款活动,捐款数额达到 1

了330,000德拉克马(约合980欧元),加上发行纪念邮票的收入共有400,000德拉克马,另外还有200,000德拉克马的门票收入。在康斯坦丁王子的请求下,希腊富商乔治·阿维洛夫支付了修缮帕那辛纳克体育场的所有费用,共计920,000德拉克马。为了表彰他的慷慨解囊,人们在体育场外树立了一座他的雕像,并于1896年4月5日举行了揭幕仪式。

希腊组委会在奥运会筹办方面的经验有限,大部分的赛前准备工作诸如制定比赛规则和邀请运动员等工作都是由顾拜旦来负责的。有些运动员能够参加本届奥运会只是因为他们在比赛期间正在雅典度假或工作(例如,有几名来自英国的运动员是英国驻雅典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另外,真正意义上的奥运村是在1932年奥运会时才出现的,在这之前的奥运会参赛选手不得不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编辑] 参赛国家及地区

参赛国家及地区分布

尽管有许多文字资料都将1896年奥运会上的运动员成绩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排名,但实际上,国家队的概念在1928年之前还并未被奥委会所重视和接受。普遍存在的争议是究竟有多少个国家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数据显示是14个国家,但并没有列出各国的名称。以下是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各种数据统计得出的最有可能的14个“参赛国家”。也有一些资料显示是12个国家,不包括智利和保加利亚;另有说法是13国,只将意大利排除在外。埃及有时也被当作参赛国之一,因为一位名叫狄奥尼西沃斯·卡斯达格利斯(Dionysios Kasdaglis)的运动员是希腊籍埃及人,并住在埃及。

-澳大利亚在当时还是的领地,但田径选手(Teddy Flack)的比赛成绩则划归澳大利亚账下。奥地利智利奥委会声称在本届奥运会上有一位名叫Luis Subercaseaux的智利人参加了100,400和800米跑的比赛,但并无任何确切的官方记录证实此事。英国-历史上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成员国都分别拥有各自的体育组织。最主要的区别是当它做为一个国家实体参加奥运会时通常都使用“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作为代表团名称,而不用缩写后的“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希腊的比赛成绩包括了和(今属)籍运动员的成绩,埃及人卡斯达格利斯的比赛成绩有时也算归希腊。

o 塞浦路斯 – 有些统计数据也会将塞浦路斯人的比赛成绩单独计算,尽

 管只有一名叫阿纳斯塔西奥斯·安德鲁(Anastasios Andreou)的希腊籍塞浦路斯人代表希腊参加了比赛。另外,塞浦路斯在当时是英国的被保护国。o 士麦那 – 有两名来自士麦那的运动员代表希腊参赛,他们的成绩也被划归希腊。-匈牙利在当时是的一部分,但比赛成绩是单独计算。另外,有几名来自伏伊伏丁那(今属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地区运动员的成绩亦算在匈牙利账下。意大利报名参赛但中途退出的国家

有几名来自比利时和俄罗斯的运动员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但都中途退出。关于智利人是否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的问题则一直存在争议。有一些历史资料将意大利也算作中途退出的国家,因为有一名意大利马拉松选手卡洛·艾罗蒂(Carlo Airoldi)因被怀疑是职业运动员而退出了比赛。然而另一名意大利人里瓦贝拉(Rivabella)则完成了他在射击项目中的比赛。

[编辑] 开幕式

开幕仪式在希腊的帕那辛纳克体育场举行

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这一天是西方复活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也是希腊庆祝独立75周年的纪念日。开幕式当日帕那辛纳克体育场座无虚席,共有约80000名观众来到现场,其中包括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和他的妻子奥尔加以及他们的儿子。另外,维凯拉斯、顾拜旦等国际奥委会官员亦出席了开幕式。参赛的运动员们以国家为单位,组队排列在操场上。下午3时,在奥运组委会主席发表完讲演之后,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宣读了开幕词:

之后,现场150名歌手在乐队伴奏下演唱了一首圣歌,1958年国际奥委会将它定为奥林匹克圣歌,圣歌作曲者是希腊人萨马拉斯,词作者为诗人帕拉马斯。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形式都是以此为框架,由国家元首宣布奥运会开幕,随后演唱奥林匹克圣歌。后来,运动员入场式,奥运圣火和奥运宣誓陆续的加入到开幕仪式当中。

[编辑] 闭幕式

在4月12日星期天的早上,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官员和运动员们参加(虽然有些竞赛还没完结)。在其谈话之中,他表示应该让雅典成为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固定的举办城市。

官方正式的闭幕仪式因为星期二下雨而延期至次日星期三举行。皇室成员亦参加了闭幕典礼,体育场上奏起希腊国歌并演奏了由英国运动员及学者乔治·罗伯逊所作的一首颂词。接下来由希腊国王颁发奖牌给获胜者们。所不同的是,当时的冠军得到一枚银牌,而亚军得到一枚铜牌。某些优胜者亦会得到额外的奖励,如斯皮里顿·路易斯即得到由麦克·布莱尔额外赠送的一座奖杯。布莱尔是顾拜旦的朋友,他也是马拉松运动的发起人。当奥林匹克圣歌再次演奏时,路易斯带领着获奖运动员们绕场一周。随后希腊国王正式宣布奥运会闭幕:

同希腊国王的想法一样,许多支持者也都希望继续由雅典来举行第二届夏季奥运会。许多美国运动员以写联名信的方式向希腊王子表达了这一愿望。而顾拜旦则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奥运会举办权的轮流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之一。依照他的意愿,第二届奥运会将在巴黎举行,届时巴黎也将承举1900年的世博会。

[编辑] 其它报道 女性被禁止参加1896年夏季奥运会。作为抗议,一位名叫斯坦玛塔·拉维瑟的希腊女子在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的第二天沿相同的路线跑完了全程。

第四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渊源

古希腊奥运会394年被禁止,沉睡了1000多年之后,19世纪末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4~18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勘察,除发现大量史料外,还发掘了不少和古奥运会有关的珍贵文物和史料,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更加浓厚的兴趣。1883年,顾拜旦第一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去。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会议作出决定,将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人对这次大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出席开幕式的观众达8万人,这一数字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突破。从此,奥运会成为世界性体育盛会。

诞生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初创时期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

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

形成时期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发祥地

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希特勒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发展时期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彩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兴奋剂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这种善从1972年基拉宁担任主席后才有所改变。

改革时期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人们对

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主席、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

国均未出现赤字。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

现代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奥林匹克运动时,这一壮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而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1998年,著名的《生活》杂志刊载了历史学家精选的过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个事件和人物,1896年顾拜旦恢复奥运会的壮举也跻身其中,被誉为千年盛事之一。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大大扩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种沟通手段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概述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

会歌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古代不朽之神,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作为你荣耀的见证。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格言

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他曾经对此作出自己的理解,这或许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阐释:“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更快、更高、更强”为奥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 上首次使用。此后,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Citius,Altius,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各种出版物上。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人人平等,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圣火

奥运圣火首次出现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当时是顾拜旦提出了这一想法,但仅限于在体育场附近的一个喷泉盛水盘上点燃圣火。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古希腊人类自上天盗取火种的神话,在奥林匹亚宙斯(Zeus)神前,按宗教的仪式在祭坛上点燃火种,然后持火炬跑遍各城邦,传达奥运会即将开始的讯息,各城邦必须休战,忘掉仇恨与战争,积极准备参加奥运会的竞技比赛,因此火炬象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等意义。

发源地

奥运会圣火通常于奥运会开幕前几个月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采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然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没有人群围观。圣火点燃后,火种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盆中由首席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场内的祭坛,向等待在那里的人们展示圣火,点燃第一名火

炬手手中的火炬,随后。开始它前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行程。

比赛项目

夏季奥运会

田径、篮球、足球、摔跤、柔道、举重、射击、射箭、击剑、赛艇、马术、拳击、手球、网球、棒球、垒球、跆拳道、羽毛球、皮划艇乒乓球曲棍球、自行车 帆船帆板、体操(含艺术体操)、排球(含沙滩排球)、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铁人三项、现代五项。比赛项目

冬季奥运会

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雪撬、雪车、花样滑冰、冰壶、冰球、滑板滑雪。

基本条件

一个项目如果要设置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就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只有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国家开展的男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和至少在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才能被列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在至少三个洲25个以上国家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重要的要求

奥运会中运动小项是运动项目或分项中的一项比赛,在奥运会中需要产生名次,并颁发奖章和奖状以作为奖励。运动小项在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前,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开展这个项目的人数和地域,并且已经举行过至少两次洲际锦标赛。主要依赖机械动力推进的项目、分项和小项不能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除正式比赛项目外,国际奥委会还授权东道国,可将本国开展较为普及的非奥运会正式项目的1—3个列为当届奥运会的表演赛,其他国家亦可派队参加。作为非正式比赛,获胜者不发给奖牌。

第五篇:2010第一届新加坡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0第一届新加坡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一、2010第一届届青奥会的主题口号“开路先锋”(Blazing the trail)

二、开幕式:

青奥会开幕式在一座搭建于海面的巨大浮动舞台上举行,运动员入场式被简化为仅派旗手出场,运动员们则和观众一起坐上看台,欣赏开幕式全程。有7000余名新加坡青少年参与的开幕式表演极富创意与活力――与“怪兽”战斗代表青年人征服内心恐惧的过程;鱼跃龙门,逆流而上,与火共舞,是青年人摆脱习见,追求自我的象征……节目的最后,一朵莲花蓓蕾初绽,主创团队力图传递这样的信息:这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始。三、五大主题为: 1.奥林匹克运动

2.技能发展 3.健康生活 4.社会责任 5.表达能力 四、七种活动形式贯穿其中: 1.与冠军对话

2.发现之旅 3.世界文化村 4.走进社区 5.艺术和文化 6.探险之旅 7.岛屿冒险

五、闭幕式:

首届夏季青年奥运会为期13天。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600名运动员参加了26个项目的比赛和50项文化教育活动。首届青奥会凭借“将体育比赛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的全新办赛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奥委会希望青奥会能成为年轻运动员今后迈向奥运会的一个台阶,同时成为发挥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功能的平台。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上说,首届青奥会“极为令人满意”,比他期望的还要好。他称首届青奥会的竞技水平具有一流的世界水准,青奥会创设的文化教育活动受到了年轻运动员的喜爱。

在闭幕式接近尾声时,罗格亲手将五环旗交给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举办城市的代表、中国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