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脊灰强化工作总结doc
史家寨2011年脊灰强化服苗
工作总结
按照县卫生局《2011年度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对2月龄—4周岁的儿童在2011年9月15日和2011年10月15日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化服苗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保证了服苗质量和接种率,现将两轮脊灰强化服苗情况总结如下:
一、脊灰疫苗强化服苗宣传发动及摸底调查情况: 在脊灰疫苗强化服苗前,我镇于2011年9月10日召开村医“2月龄—4周岁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培训会。本次强化要求村医按照要求对适龄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并在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显著位置出黑板报,张贴宣传单,使群众对强化免疫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了强化免疫接种率。
二、两轮脊灰疫苗强化服苗接种率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每轮强化免疫活动后,我们对强化免疫的村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化服苗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服苗的儿童进行统计,及时查漏补种,保证每名儿童都能得到一次强化免疫。
据统计,第一轮强化应种人831人,实种人数为831人,强化免疫率为100%,其中零剂次儿童应服17人,实服17人,服苗率100%;流动儿童应服35人,实服35人,服苗率100%;常驻儿童应服796人,实服796人,服苗率100%;第二轮强化应服人为831人,实服人数为831人,强化免疫率为100%,其中零剂次儿童应服0人,实服0人,服苗率100%,流动儿童应服35人,实服35人,服苗率100%,常驻儿童应服796人,实服796人,服苗率100%。从统计情况看,我镇强化免疫服苗率符合上级要求。
史家寨卫生院
2011年10月19日
第二篇:脊灰强化第一轮工作总结
土桥卫生院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工作总结
在本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狠抓落实,做到扎实,高效开展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我们土桥卫生院成立了以王民京院长为组长,刘敏营为副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任宗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组。并及时召开乡医会,培训后及时开展疫苗强化工作,并由王民京院长和刘敏营副院长带队成立督导组到各村乡医处巡回督导服苗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前,各村都抽出乡村医生分头入村入户搜索适龄对象,通知接种疫苗,发放宣传资料。各村按照卫生院计免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置,通过出版墙报或者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使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家喻户晓,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意识,从而积极自觉参与到免疫规范工作中。
三、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到位,本次强化活动,全乡共设立了6个服苗点,各村按各卫生室管理原则,分片包干,各负其责。每个点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挨家挨户上门发放糖丸相结合,对外出未归儿童第三天再进行一次搜索补漏,这样减少漏服,全面提高了强化免疫活动的服苗率。
四、人员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卫生院在医务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能够抽调医务人员3人充实到村各服苗点督导,并协助乡村医生发放糖丸。保证了强化免疫活动高质量完成。,五、这次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做到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在时间上抓得比较紧,各乡村医生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积极负责。对未能到点服苗的儿童,工作人员能够亲自到家发放糖丸;乡村医生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搜索适龄儿童,发放糖丸。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乡的糖丸强化免疫工作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服苗情况详见统计表。
土桥卫生院
二0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三篇:2011脊灰强化工作计划
2011/2012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工作计划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进一步巩固常规免疫效果,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构筑长期稳定的人群免疫屏障,巩固我市无脊灰阶段性成果,防止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传播。根据辽宁省卫生厅《2011/2012辽宁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方案》,我抚顺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开展适龄儿童脊髓灰质苗 强化免疫工作,现做出如下计划: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本次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经院务讨论成立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娄晓春
副组长:金
凤
田跃红
成员:王海燕
王莹莹
申旭荣
项丽红
二、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要做好所辖地区目标儿童的摸底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的摸底工作。填写“辽宁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和接种登记表”(表1),根据摸底登记的数量,合理安排接种人员、接种时间和接种的疫苗及接种场所,并及时按要求上报摸底情况。
(一)、散居接种对象的调查。
对各下属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卫生服务站相关人员行业务培训,要求把辖区内接种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相关人员资料造册登记,登记表格内容完整准确。
(二)学校托幼机构接种对象的调查。
以田跃红为领导的摸底调查小组,12月26日前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目标儿童,进行统计登记核实接种对象和人数,相关人员资料造册登记,登记表格内容完整准确。接种对象为2月龄~4周岁儿童(2007年1月11日至2011年11月10日出生儿童),无论以往免疫接种史如何,不论其居住地与出生地,一律接种两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两次接种间隔时间为一个月。
摸底调查完成后认真填报摸底调查表,于12月28前上报区疾控中心。
三、组织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2011/2012辽宁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方案》,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对所有参与强化免疫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此次强化免疫活动的目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技术、禁忌症、安全注射、异常反应处理、督导评估、资料统计等内容进行培训,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加强宣传动员
加强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栏)、宣传画(单)、标语、滚动屏等方式,在市场、车站等人口流入、流出地和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活动。
五、做好疫苗发放与管理工作
脊髓灰质炎疫苗应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运输和分发,做到苗不离冰。做好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监测工作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管理工作,确保疫苗冷链运转,杜绝疫苗浪费。
六、做好现场接种工作
(一)接种方式及要求
本次脊灰强化工作在常规免疫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工作人员要严格
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对不属于本次脊灰强化的受种者,应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接种前向家长告知包括补种目的、疫苗作用、接种禁忌症、可能发生的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家长同意接种,须在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接种后填写表1的相关接种信息,同时将儿童的接种记录登记到其接种证和接种卡上并明确标注“强化免疫”。若与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时间相遇,要同时填写。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应对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对缓种者,应告知补种的地点和时间。发现摸底调查工作中未登记的目标儿童,要同时纳入实际接种儿童数和应种儿童数进行登记、统计和汇总。对登记在册而未接种者,需要追踪原因,并及时安排补种。
接种点设置的注意事项:
1.接种点要宽敞、明亮、卫生、整洁。
2.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张贴查漏补种宣传画和横幅;
3.接种点内要准备好工作台以及接待儿童、家长用的桌凳等物品;
4.接种现场要保证疫苗的保存温度要求;
5.临时接种点标识清楚便于儿童家长寻找并及时通知儿童家长 ;
6.接种点抢救药品及器械等要备齐,并做好环境卫生的消毒工作。
七、安全接种
必须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切实保证安全注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由经过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操作实施。在接种中要求凉开水服苗,看服到口,严禁捎带疫苗。使用不同的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时,应间隔至少1个月以上。
八、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各接种单位要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要及时上报并组织人员调查、处理,采取控制措施,严防群体性癔病发生。
九、具体时间安排
第一轮:2012年1月10日
散居儿童
2012年1月11日小百灵幼儿园
城堡幼儿园
双 语幼儿园
少年宫幼儿园 第二轮:2012年2月10日
散居儿童 2012年2月11日小百灵幼儿园
城
堡幼儿园
双 语幼儿园
少年宫幼儿园
第四篇: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为了巩固无脊灰工作成果,贯彻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确保维持无脊灰状态各项措施落实,卫生部决定继续在全国重点省份和地区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卫生部《2009年扩大免疫规划管理方案》要求,我省决定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在甘南州、临夏州、陇南市、天水市四市所辖32个县开展对0—3岁儿童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09年12月7—10日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一室郝利新主任、樊春祥医生一行2人对我省2009/2010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督导。
在省卫生厅疾控处伏旭东副调研员、省疾控中心李慧副主任和免疫规划科科长高丽等的陪同下,专家组一行分别对天水市疾控中心、天水市人民医院、秦州区疾控中心、秦州区平南镇、太京乡等单位的强化免疫活动组织实施、强化免疫宣传动员、培训、督导及接种情况、AFP病例监测、常规免疫监测、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评估等内容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与省、市、县疾控中心有关人员就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讨论。
督导组在完成现场调查工作后,反馈了督导结果。督导组专家认为:我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级领导重视,并进行了有效和及时的安排部署,下发方案,认真开展宣传动员、培训和服苗工作。在现场督导过程中也发现如在重点人群的接种、宣传形式、常规工作报表填写、报告等方面基层单位存在一些问题。督导组专家提出虽然多年来我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但周边国家仍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病例,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在重点地区和特殊人群进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形成免疫屏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好常规免疫工作和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巩固和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成果。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需考虑今后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如何持续有效地开展。(中心免疫规划科)
平邑县2010年麻疹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督导检查通报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2010年麻疹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根据《平邑县2010年麻疹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督导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9月11日,县卫生局组织专业人员成立4个督导检查组,分别由县卫生局副局长康华、杨建坤、张庆伟、孙维国带领,对全县16个乡镇的强化免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现将督导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各乡镇能够充分认识到麻疹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能较好地按照要求认真落实接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各乡镇均成立了强化免疫工作领导小组、疑似异常反应处置专家组、技术指导组等专业队伍,制定了本辖区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方案;二是摸底调查工作质量较高,登记表格项目填写完整、准确;三是技术培训工作到位。各乡镇均举办了专题技术培训班,对预防接种人员、乡村医生、学校(托幼机构)教师、村(居委会)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为强化免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各单位接种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各接种单位都能认真进行接种前查体、登记,准确把握疫苗接种禁忌症,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本次督导检查,发现了以下强化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乡镇强化免疫工作安排相对滞后,接种工作进度缓慢;二是流动人口强化免疫接种难度较大;三是本次强化免疫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接种量大,现场需要接种人员较多,组织协调难度较大;四是部分乡镇宣传发动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氛围不够浓厚,仍有少数儿童家长认识程度依然不够,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不理解,拒绝接种强化免疫疫苗;五是个别单位医疗废弃物管理欠规范,存在注射器未毁形、针帽回套现象;六是个别单位冷链运输过程欠规范,麻疹疫苗稀释液未冷藏;七是个别接种工作人员麻疹疫苗皮下注射操作技术欠规范;八是接种工作经费紧张,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以强化免疫为工作中心,在宣传发动、疫苗管理、人员培训、现场接种、接种反应调查处置等方面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政府目前投入的经费不能完全满足接种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工作,特别是要对拒绝接种儿童的家长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力争达到“人不漏苗”的目标。
二是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建设工地、工矿企业等地区的目标儿童登记和搜索,及时对漏种儿童、缓种儿童的追访和查漏补种工作、确保目标儿童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三是加强对强化免疫工作的全程督导检查,督促被动乡镇加快工作进程,切实提高全县的强化免疫接种率。
四是切实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全县预防接种情况,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及时报告,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组对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地做出诊断处理。
五是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组织全县教育、宣传、公安、居委会、村委会等部门,做好后期的查漏补种工作,以确保每位适龄儿童都能接种到疫苗。
六是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范》要求认真进行疫苗接种,严格掌握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规范疫苗储存运输,麻疹疫苗稀释液用前必须要冷藏降温,以免影响疫苗效价;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进行毁型处理。
七是严格按《平邑县2010年麻疹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督导方案》的要求,对各乡镇麻疹和脊灰疫苗接种评估,迎接国家、省、市评估检查。
八是严格实行接种工作日报告制度,按时、准确上报日报表,接种工作完成后及时上报总结、统计表等相关资料。
西安市卫生局关于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
2006-11-24 10:09:00 各区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或婴儿瘫)是一种不能有效治疗,但完全可以用疫苗进行预防的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实现“到2000年,全球消除脊髓灰质炎;我国于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我市从199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每年两轮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其接种率多年来维持在较高水平,也未发现脊髓灰质炎报告病例。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人员流动性日益频繁,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致使我市的部分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中仍存在着未服或未全程服脊灰疫苗的现象。这些人群是脊髓灰质炎的易感者,一旦有野病毒传入本市,势必会造成这些儿童感染,影响到我市已取得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果。为此,我局决定今冬明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脊灰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一、查漏补种范围
综合我市计划免疫现状,根据常规免疫监测,及流动人口分布等,确定在十三个区(县)同时进行脊灰疫苗查漏补种,重点地区为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和边远山区、城 中村、城乡接合部、各类市场和出租户集中地区。
二、查漏补种原则
根据《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执行国家新的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剂量的通知》(陕疾控计免发[2005]116号)文件要求,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 进行补种。
1.14岁以下未服脊灰疫苗的“零剂次”儿童应按照基础免疫程序全程补服; 2.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应补服完3剂次; 3.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应补服完4剂次。
三、服苗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服苗方法:可嚼服或碾碎用凉水送服,切勿用热水送服。为保证接种效果,做到“发苗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
2、注意事项:
(1)服苗前后一小时内不得喂奶和热水。
(2)服苗后若出现呕吐的儿童应补服一粒。
(3)疫苗应在-20℃条件下贮存,8℃以下运输。
(4)对有免疫缺陷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应禁用或缓用,对发热、活动性肺结核、严重佝偻病、体质异常虚弱者禁服。
四、查漏补种时间
2006年12月5日~2007年1月5日实施查漏补种。
五、查漏补种工作实施及组织领导
(一)制定行动计划
各区(县)要制定切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的查漏补种活动实施细则,做好查漏补种的宣传、疫苗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检查、收集汇总接种情况统计上报、接种情况评估调查等工作。
(二)宣传动员和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单及面对面宣传等方式,宣传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的预防及查漏补种工作。在查漏补种开展前,各区(县)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要完成对各级接种人员有关查漏补种工作的培训。
(三)接种形式
各区(县)疾控中心(防疫站)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用定点接种和入户接种等形式,认真做好这次脊灰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要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选择适宜的时间为目标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四)接种登记
各接种点都要按要求对接受查漏补种的儿童进行登记,各接种点;乡卫生院要保存本次查漏补种儿童的花名册和原始记录。
六、接种率评估
各区(县)疾控中心(防疫站)应在本次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结束后,对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进行接种率快速评估。
七、资料收集与报告
查漏补种结束后,各级要严格按照所附统计表要求填写,将查漏补种数据资料逐级上报。
各区(县)应在2007年1月30日前将本次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儿童数表2-1,表2-2及本次查漏补种活动总结报送西安市疾控中心计免科。
镇200*/200*脊灰强化服苗总结
按照奉节县卫生局转发《关于印发重庆市200*/200*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对0—4周岁的儿童在200*年12月5-6日和200*年1月5-6日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及流脑查漏补种,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化服苗中存在的问题,较好地保证了服苗质量和接种率,现将两轮脊灰强化服苗情况总结如下:
一、脊灰疫苗强化服苗宣传发动及摸底调查情况: 在脊灰疫苗强化服苗前,吐祥镇公共卫生科于200X年12月2日-6日召开村医“0—4周岁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例会,并发放宣传单2500份进行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宣传,同时我们接种门诊按照要求对适龄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并下发接种通知书,在卫生院大厅及村卫生室显著位置更换黑板报,张贴宣传单,使群众对强化免疫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了强化免疫接种率。
二、两轮脊灰疫苗强化服苗接种率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每轮强化免疫活动后,我们对强化免疫的村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强化服苗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服苗的儿童进行统计,及时查漏补种,保证每名儿童都能得到一次强化免疫。
据统计,第一轮强化应服人为**人,实服人数为**人,强化免疫率为**%,其中零剂次儿童应服**人,实服**人,服苗率**%;流动儿童应服**人,实服**人,服苗率**%;常驻儿童应服**人,实服**人,服苗率**%;第二轮强化应服人为**人,实服人数为**人,强化免疫率为**%,其中零剂次儿童应服**人,实服**人,服苗率**%,流动儿童应服**人,实服**人,服苗率**%,常驻儿童应服**人,实服**人,服苗率**%。从统计情况看,我镇强化免疫服苗率符合(或不符合)上级要求。
三、存在问题:
通过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情况统计,我镇在这次强化免疫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不足;摸底调查不彻底;对没有按时来接种的儿童没有及时督促另行安排接种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加强责任心,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把强化免疫工作做好,防止发生疾病流行。
二○○*年*月*日
2009年白碱滩区 “脊灰”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2009年2月20日,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0-4岁儿童“脊灰”强化免疫工作的会议精神要求,白碱滩区政府召开了由卫生、工商、教育、街道办、客运站、市场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参加的“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动员大会,会议对整个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实施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划拨专项经费3万元,提供政府车辆5辆,为保障强化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和后勤保障。
一、区卫生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了《2009年白碱滩区“脊灰”强化免疫工作实施方案》;联系新闻媒体,以短信群发、悬挂横幅、居委会上门通知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扩大知晓面;设置咨询专线,给有需求的人员解答疑问;设立巡回督导组,对各接种点进行多次督导,提出意见并随时保障物资供应,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利用下班时间抽调人力对外来人口等管理薄弱环节进行了搜索,排查漏服漏报儿童。
二、区疾控中心及时领取疫苗,将疫苗、各种接种用品及摸底调查表及接种登记表等及时下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前检查了各接种点冷链设备,召开培训会议,对接种人员及临时人员共计81人进行技术培训。
三、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对片区内所有应种儿童挨家挨户核查、摸底登记、发放及张贴接种通知单。做到常住适龄儿童不漏一人,流动适龄儿童一个也不放过。对片区居民进行了宣传和动员。
四、工商部门对市场进行了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通知工作,在农贸市场设立了临时接种地点。
五、宣传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知晓程度。
六、教育部门对辖区托幼机构适龄儿童进行了宣传、通知和组织工作,保证不漏一人,没有通知的备明原因,做到底数清,去向明。
七、交通部门安排人力在客运站对来往人员进行宣传,协调设立临时接种地点。
强化免疫活动期间,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钻井、三坪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了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各部门通力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一轮强化免疫,全区共接种目标儿童2200人,超出摸底儿童数的0.5%。验收抽检接种率97.78%。
第二轮强化免疫,全区共接种目标儿童2316人,超出摸底儿童数的2.66%。验收抽查接种率98.89%。经过第一轮的工作,区卫生局大力改进,第二轮强化免疫无论从准备情况和实施情况都比第一轮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通过不断的总结,相信我们的工作经验会越来越成熟,以后的工作将越作越好。
白碱滩区疾控中心
二○○九年四月十日
湖南省疾控中心对全省 2006/2007 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进行督导
根据省卫生厅文件精神,于 2006 年 12 月 25 前、2007 年 1 月 25 日前在全省 13 个市州共 46 个县(市、区)进行 2 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于 2006 年 12 月- 2007 年 1 月先后对长沙、娄底、邵阳、郴州、益阳、自治州、衡阳、永州、张家界等 10 市州的 16 个县(市、区)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进行督导。
一、活动开展情况:、各有关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均召开了专门会议对工作进行布置,使本次强化免疫工作顺利进行。各市州疾控机构均派人对辖区目标县(市、区)指导或督导。其中,永州市冷水滩区还动员了乡镇政府,各乡镇都发出通知,要求所有目标儿童进行强化免疫。、开展了一定的宣传活动。有关县(市、区)疾控中心及部分乡镇预防保健机构在当地电视台开展了强化免疫宣传,不少接种单位采用了横幅、通知的形式进行了宣传发动工作。3、督导中抽取 7 个县(市、区)集贸市场共 81 名儿童调查,发现接种率在 50 %~ 100 %,平均为 74.1 %;在 16 个县(市、区)的非集贸市场共调查 160 名儿童,接种率为 98.8 %。所抽查的 7 个集贸市场除桂阳县的外(位于流峰镇,是一个大型的皮货市场),其余的均位于县城。、本次督导没有发现任何接种单位收取儿童家长的任何费用。
(二)存在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大。由于本次强化免疫局限在部分 县(市、区)进行,各级缺乏统一的宣传,有些接种单位仅挂 1、2 条横幅或出个通告算作宣传。同样由于宣传发动不够,导致部分目标儿童家长的不知情,影响到接种率。2、部分地区城区接种率低。由于目前还有一定地区的城区预防接种单位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区,责、权、利不清,在同一地区有数个接种单位,遇到自己有利事情(如)接种二类苗,争着干,而强化免疫这类无经济效益的事都推诿。、工作经费缺乏。本次强化免疫虽然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给每个 县(市、区)5000 元工作经费,但各地召开防疫专干会议、宣传广告、乡村医师(或村组干部)劳务费等的费用远超过 5000。在祁东县督导中了解,23 个乡镇的防疫专干培训、布置工作花费 3500,10 个晚上的县级电视台广告费 3000 元,县级疾控中心的总花费在 1 万以上,而各乡镇还要在当地的电视台宣传需要费用(不少乡镇收视不到县电视台),还不算乡镇防疫人员、村医的报酬。而据我们督导的结果,没有任何一级地方政府另有经费的投入。据不少地区乡镇防疫专干反映,由于本次活动没有工作经费支持,而目前村医的报酬又没有落实,严重影响到工作积极性,甚至对强化免疫活动反感。、由于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预防接种,这种接种服务形式对提高效率与接种质量有好处,但偏远地区儿童接种很不方便,有些地区儿童家长带儿童去接种点接种需 2 ~ 3 小时,影响到偏远地区儿童接种率。
(三)建议 : 1、在以后的类似强化免疫活动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视。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尤其是强化免疫这样大型的行动,工作量大、牵涉面广,任务十分繁重,如果没有政府牵头与各部门配合,其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建议强化免疫等大型接种活动应该有必要的经费保障,要明确由哪级政府承担活动开展的必要经费。县疾控中心、乡防保机构具体实施,政府需确保组织、宣传、接种补助经费的到位。、督促市州和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落实《湖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 < 湖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定 > 的通知》(湘卫疾控发【 2006 】 8 号),本次强化免疫督导的结果证实,未按要求规范设置接种单位的地方,城区接种率偏低。
第五篇:脊灰强化总结
脊灰疫苗强化工作总结
为加强脊灰防治工作,保护易感人群,根据《2011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我院于2011年9月11日至2011年9月20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脊灰疫苗强化工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宣传、摸底阶段:自接到县疾控中心下发的《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横山镇2011年脊灰疫苗强化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防疫专干为成员的脊灰疫苗强化工作领导小组。另成立了脊灰疫苗强化工作组及不良反应应急处理小组,小组成员由防疫专干及15个村级接种点的法人代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镇脊灰疫苗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接种小组负责辖区内目标儿童的接种工作。总共摸底目标儿童6218人。
2、接种工作情况: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展开接种工作,各村由乡村医生负责,对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15日出生的儿童展开接种,由县疾控中心分配,我镇同时负责县城各个社区所在的在校儿童及流动儿童进行接种,我们共成立了6个固定接
种点,每个接种点由至少三名以上的专业人员组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接种4936人次。
3、接种过程中,我们安排周密,排查仔细,均严格进行安全注射,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石湾镇卫生院 2011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