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农业重点项目简介
张家畔镇重点农业项目简介
(解说词)
一、基本情况
张家畔镇位于县城所在地,是靖边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镇辖4个办事处,12个社区,16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总土地面积212.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0421亩,(其中水浇地29880亩),林地面积87567亩。
二、重点农业规模
在《张家畔镇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体两翼三驱动”的“腾飞”产业发展格局。“三驱动”中的“第一驱动”就是在海则畔村、四柏树村、胡伙场村、张伙场村、望夏村,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主要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
2012年,我镇紧紧围绕“菜、畜、薯、果、花、肉、蛋、奶”,做强做优城郊型特色农业。在张伙场、林家湾、胡伙场等村种植蔬菜19300亩(其中温室大棚1600座、900亩,拱棚600座、330亩,大田无公害蔬菜18070亩);全镇种植优质洋芋11000亩(其中地膜夏洋芋3100亩),在阳光村建成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3000亩;全镇种植玉米14000亩,其中鲜食玉米200亩、地膜玉米3400亩;年出栏肉猪、肉羊、肉牛各3万头、4万只、2000头;每天可向市场提供鲜鸡蛋2000公斤,鲜牛奶5000公斤。同时,温棚水果和花卉也形成了一定规模。预计农、牧业产值实现3.33亿元。
三、农业发展规划
今后三年,根据张家畔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势优势,我们将主动融入杨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靖边示范园区的大格局,多层次、多途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在我镇城外村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城郊型农业的转变,主要采取以下六大措施:
(1)立足“生态农业”,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休闲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构建生态平衡、节能环保、经济可行的农业生态系统。
(2)培育“特色农业”,大力实施“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大棚蔬菜、地膜夏洋芋等优势产业。
(3)实施“区域农业”,巩固一村一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郊型集中连片种植模式,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2015年争取建成“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以上。
(4)推进“科技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抓好科技示范,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5)扶持“加工农业”,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引进并培育农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6)打造“有机农业”,推广蔬菜、黑毛生猪等绿色、无公害农业项目,争取相关质量认证,打造口碑良好的品牌有机农业。
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和多年温、拱棚种植、养殖的经验,经过认真调研,从今年起,在张伙场村规划继续扩大温、拱棚种植、养殖规模,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水果经济带、林茂牧业繁殖带、油桃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白绒山羊繁殖基地的“一区、两带、三基地”,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二篇:重点项目简介
平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简介
全县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标准粮田2万亩。为推进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编制了《平昌“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该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2011-2015年),在全县19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即每年完成3.0万亩),建成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1个。按照每亩1500元计算,共需投资2266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22500万元,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建设投资160万元。现有项目可完成投资14750万元,资金缺口为7910万元,预计中央、省可新增项目投资3410万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250万元,其余部分由县级财政投入11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12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开展耕地平整、田型调整、田间渠道、集雨节灌、提灌设施和田间耕作道路建设,实施“田网”、“渠网”、“路网”等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二是增厚土层、秸秆还田等土壤地力建设工程;三是实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协调联动,集成推广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等科技支撑工程;四是耕地质量监测建设工程。
平昌县紧紧围绕全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再造一个成都平原”的决策部署,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强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
全县已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标准粮田2万亩。规划区水、田、林、路、山得到综合治理,规划区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直接带动种粮农民亩均增收
200元。平昌县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简介
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实现退耕农户粮食增产、收入增加,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及长远的生计问题,提高退耕还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基本实现区域粮食需求平衡的重要举措。
平昌县2008年-2015年在全县范围建设基本口粮田面积70100亩,总投资6309万元。改土培肥36350亩,配套建设蓄水池897口;新建沉沙池、山粪池1843口;整治小型提灌站9座;建设排湿(洪)渠、石灌渠、“U”型砼灌渠、拦山堰共计294.41公里;整治山坪塘662口,新建、整治石河堰69座。
2011-2013年,在元石、鹿鸣、邱家、泥龙、笔山等11个乡镇实施,建成27750亩基本口粮田,包括改土培肥、中低产田土改造、沟渠、山坪塘整治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户均可新增粮食266.6公斤/年,人均新增基本口粮60.6公斤,人均基本口粮可由现在的331.7kg提高到392.3kg;年户均可新增值373.2元,人均新增值84.9元。
平昌县5万亩优质绿色富硒茶基地建设简介
平昌县县位于米仓山南麓,沟壑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其森林覆盖率达45.2%,以浅丘、低山为主,土质肥沃,土壤PH值在4.5-6.5之间的宜茶土地面积达30余万亩,早在70年代,县内得胜、镇龙、望京、笔山、鹿鸣等乡镇,就栽种大量茶树,主要集中分布在16个乡(镇),40个村。规模较大的茶场有:镇龙肖家坡茶场、得胜大园山茶场、西兴皇山茶场。县境内知名的茶叶有“云登峰”“皇山雀舌”和“伯坚玉芽”“北山翠茗”、“伯坚香茗”等。其中“伯坚香茗”获第三届“甘露杯”金奖,“北山翠茗”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皇山香茗”获四川省第四届、第五届“甘露杯”优质名茶,韩国国际名茶“金奖”。
特色茶叶规划建设时间为2013-2015,新建茶园10万亩,新建茶叶加工厂2个,建立一个集良种示范繁育、现代标准化茶园、茶叶加工及茶旅结合的现代茶业科技示范园。
2013年,全县茶叶总面积达4.2万亩,年产茶叶82吨,年产值1600余万
项目实施后,按亩平年产名茶30斤,每斤售价300元,收入9000元,产优质茶100斤,每斤售价50元,收入5000元,产大宗茶100斤,每斤售价20元,收入2000元计算,亩平年收入达16000元。与种植粮食相比,亩平收入增加收入14000元以上。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得到提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就地解决当地农村富裕劳动力就地就业务工,茶农收入稳步增加,能带动项目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简介
“十二五”以来,平昌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蔬菜万亩示范区建设工作,建成驷马—双鹿、江口—坦溪、元山—灵山3个万亩绿色生态商品蔬菜示范区3.5万亩。
成都翼展、四川同利在元山中岭村、驷马元峰村等地租赁土地,推行“公司带动、专合组织、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运行机制,规模流转土地,科学规划布局,建设集现代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成都翼展公司在元山镇中岭村租赁土地3000亩,建成球形智能温室1栋,连栋大棚6个、4480平方米,单栋大棚103个、24720平方米,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带动元山、灵山等乡镇种植特色蔬菜2万亩。
四川同利集团目前完成高标准农田3240亩、新建整治山坪塘14口、田间渠系35公里、耕作道路12公里、现代农业设施15万平方米、露地蔬菜基地3000亩、生态果林基地700亩和300亩葡萄园。园区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430人;带动周边粉壁、五木、双鹿等5个乡镇,3.5万农户种植商品蔬菜2.4万亩。二期规划建设的库容1万吨果蔬冷藏气调库、年加工5万吨净菜加工生产线和农业科技培训中心 培育阳升、天和、全禾、伟凯等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村规模发展无公害商品蔬菜1万亩,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8个。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大户,示范带动2560户农户。示范区建成,提高当地群众科学种植的意识,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户人均增收350元以上。
平昌县沼气工程建设简介
农村沼气工程是国家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能源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清洁工程。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工作,大力推广“三沼”利用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极大的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实现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全县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我县组织和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建设、国家退耕还林户用沼气建设、省级户用沼气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截止目前,平昌县在驷马、鹿鸣、双鹿、粉壁、大寨、黑水、响滩17个乡镇共建户用沼气10.2万余户、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和联户沼气工程1处、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年处理人畜粪便约90万吨,年产沼气约4000万立方米、沼液沼渣约110万吨。有力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平昌县污水处理厂改造简介
平昌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于2002年经原省计委批复立项,2004年1月开工建设,2008年11月15日竣工并投入营运,总投资3000多万元,该公司采用BAF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实际日处理污水1.3万吨。
近年来,公司管网建设累计投资1500万元,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约10公里,支干污水管网36公里。
平昌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项目
根据各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特征,我县将43个乡镇饮用水源分为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其中
2005年以来,我县对全县4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划定,高立了保护区范围,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开展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保证了全县饮水安全。
全县43个乡镇中,设立保护区标志的有 乡镇近年来,我县组织对全县4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现新衣排查,对饮用水保护保护区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整治。
平昌县污水处理厂、德源食品有限公司重点污
染源在线监测
工业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项目主要是对全县重点企业的重点污染源建立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实行长效管理和总量控制。
县污水处理厂
2011年,德源食品有限公司投资 万元,对屠宰废水进行治理,采用 工艺。
为加快对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2012年,德源食品公司通过招标方式,安装山东省恒大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SHZ-1型CODcr水质在线分析仪,于2012年与省、市联网,目前运行良好。
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项目
建设污染源监控中心,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购置监察仪器设备,从而达到二级标准。项目投资1300万元,采用国家(省)级项目资金和县级自筹资金解决
建立联动机制
第三篇:汶上镇2010年农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汶上镇农业“三个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12月2日)
各位领导:
我们汶上镇13个社区,10个行政村,4.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镇农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下面,我就汶
一、“三个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业工作情况
2010年,我们以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引进临沂新超蔬菜有限公司,新发展牛蒡种植1000亩,形成了阙庄、周村、疃里牛蒡种植产业带,实现了我镇牛蒡生产的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发展阙庄大蒜种植600亩,东门大蒜种植150亩、芫荽种植130亩,闫村山药种植150亩,加快了土地流转,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增强对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发展树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林森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循环阳光有机农业技术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家。切实做好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新建镇级、村两级沼气服务站各1处,为搞好我镇农村沼气维修服务奠定了基础。积极搞好农村改厕工作,足额兑付项目资金,严格按照上级标准新建或改建卫生厕所300个,项目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2%,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素质,保障了人民身心健康。
(二)林业工作情况 上镇农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根据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成立了镇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镇林改办公室,购买了档案橱柜等办公用品;通过召开党员会、代表会等形式搞好宣传培训;严格按照“两个三分之二”原则通过了村级林改方案,并进行了公示;目前林权登记申请表已经填写完毕并上报到县林业局,正在申请林权登记,领取林权证。加大林业招商力度,引进济宁佛都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新发展绿化苗木基地2处,370亩。加强林木抚育管护,搞好林木补植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完善农田林网1000亩,增加“四旁”植树8000株。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延长林业产业链,新发展林下种植地瓜200亩。
(三)畜牧工作情况
积极做好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多种疫病的预防工作,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健全防控档案,突出防疫重点,全镇畜禽免疫率达100%,有效控制了疫情发生。严格落实生猪出栏大户补贴,兑现补贴额43.5万元。搞好动物防疫冷链建设,新上冰柜、解剖台、离心机、微机等防疫和信息传输设备,初步实现了防疫监测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和获取,着实提高了软硬件服务水平。大力培植养殖企业,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新引进汶上县永丰养殖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一处,面积52亩。
(四)农机工作情况
引进汶上县俊杰商贸有限公司,建设新型农机市场一处,全力打造我镇新型农机销售基地。积极引导农户购买新型农业耕作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今年全镇共获得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国家补贴农机具17台,兑现补
贴额28万元,大大提高了耕作水平。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今年全镇农机“三率”完成情况达到85%,名列全县第二名。
(五)水利工作情况
积极做好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完善和后续服务工作,编制了路街、周村、柳杭、草桥、阙庄5个供水站的应急预案和全镇饮水工程应急预案,并上报水利局批准实施,进一步保障了全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认真落实河道禁止采砂政策,加强对泉河、小汶河的巡逻监管,严厉打击河道采砂行为,今年没有发生一起河道采砂案件,有力维护了河道等各项防洪设施的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特色农业不多,品牌农业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不怕困难,敢于争先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推进专业组织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推动我镇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农业标准化重点项目任务书
台州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示范区项目名称: 示范区项目类别: 项目承担单位: 参与项目单位: 项目单位代码: 项目申报年月:
台州市农业标准化协调小组办公室
2011 年
月
填写说明
1、示范区项目名称用“台州市XXX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填写。
2、项目承担单位指具体组织实施农业标准推广示范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农业专业协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承担单位的须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申报。
3、示范区项目类别分别指农业、林业、渔业。
4、本项目任务书一式三份,字迹需工整清晰。
一、目前的工作情况和申请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结合示范农产品和所涉及重点标准的实际填写)
二、项目实施的区域及示范产品的现有规模(包括面积、农户数、加工规模、产量、产值、质量水平等)
三、项目实施预期目标:
1、示范基地:面积、基地种植、养殖户数和产量、产值、农民收入预期增加情况;
2、项目辐射区预期目标:面积、带动农户数、产量、产值、经济效益等
四、计划进度、阶段目标和预期考核验收时间
五、技术和组织措施(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地方农业规范或配套企业标准,监督检查、人员培训、组织实施的措施等)
六、经费来源及使用方向
1、示范基地自筹资金投入情况及用途
2、当地有关部门配套经费投入情况及用途
3、申请“以奖代补”资金数额及主要用途
七、项目承担单位
盖章 负 责 人
电 话
八、项目管理单位
盖章
年 月负 责 电 年 月 日
人
话
日
第五篇:重点项目办公室农业股年底工作总结
二00九年重点项目办公室
项目股年底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县重点项目办公室项目股在局机关及项目办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以工业强县为重点的四项建设发展思路,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根据中央和省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本职,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攻坚破难,扎实工作,与各兄弟股室团结协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掌握工作规律和方法
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使命。我们按照“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标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放在首位,坚持局周一例会学习制度、项目办周一例会集中学习和周五个人自学制度。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记写万字心得体会,定期举办学习专栏,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使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能力。按照我县“攻项兴城,强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思路,我们把《投资体制改革文件汇编》、《宏观经济研究》、《信息与决策研究》以及《陕西综合经济》等和工作密切相关的 1
杂志报刊列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并且加强学习项目建设前期的包装、策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申请报告等书写格式、审批事项等,通过业务知识学习,熟悉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
二、夯实基础,认真抓好农口各项项目建设
㈠、加快新增项目监督,加大项目资金管理。2009年,我们根据省、市发改委《关于加强新增农林水利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职责所能,在加大了对新增项目进度的督促力度的同时,为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的安全,我们还强化了项目的监控和管理,实施跟踪管理,加强检查和稽察,落实旬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资金管理使用安全有效。今年重点项目办公室在农林水利等涉农项目方面,四批共77个项目被列为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批复总投资8828.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179.1万元,省级配套339.3万元,县级配套241万元,其他1761万元。截止11月底,资金到位3719万元,中央资金到位2732.6万元,地方配套1182万元,已完成投资3522万元。77个项目中,57个项目已完工,20个项目12月底将陆续完工。
1、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6个,包括大荔县动物防疫体系
建设项目、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渭洛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项目以及“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项目。目前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已全部
完工。
2、第二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第二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4个,包括2009年第二批(新
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大中型沼气工程、2009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项目以及大荔县洛河东城南护岸工程项目。目前,洛河东城南护岸工程已完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计划投资任务的86%,预计12月初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009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项目进展缓慢,完成计划投资任务的42%。
3、第三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第三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3个,包括大荔县城区配水管网
扩建工程项目、2009年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新增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项目。由于计划下达较晚,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
4、第四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第四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3个,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项目、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项目以及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
㈡、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进度。
2009年,按照市发改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
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退耕还林现状,我们及时组织财政、农业、林业、水务等部门,编制完成了大荔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包括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和补植补造5部分,具体任务为新建退耕农民基本口粮田60259亩,包括改善提高2496亩,田间设施配套
203000亩,土壤改良培肥地力2327亩;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4936口、节柴灶616口、太阳灶912台;建设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30000亩,改造低效经济林50000亩;农民技能培训6855人;补植补造45300亩。项目规划从2008起实施,到2015年完成,规划期8年。其中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期为2008--2012年,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和补植补造等建设规划期为2008--2015年。规划总投资25558.65万元,其中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15444.4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540.35万元,群众投资投劳4573.87万元。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8年项目实施情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8年项目总投资4425.26万元,其中
中央投资2251.88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32.23万元,群众自筹1241.16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建设面积39640亩。包括新建基本口粮田9300亩,田间设施配套29500亩,其中新打机井257眼,渠道衬砌98.74公里,土壤改良培肥面积240亩,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00亩。项目总投资3525.8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62.9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81.47万元,群众自筹881.47万元;补植补造计划面积9300亩。总投资为89.95万元,国家专项资金46.5万元,投工投劳等折算43.45万元;农民技培训200人,总投资3.76万元,包括国家退耕还林专项资金3万元,地方配套资金0.76万元;农村能源建设1861口,包括沼气池1500口、节柴灶160口、太阳灶201台。总投资472.3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9.44万元,群众自筹232.94万元;后续产业红枣产业发展面积6671.5亩,包括新栽2489亩,低效林改造4182.5亩。项目总投资333.3万元,申请国家退耕还林巩固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83.3万元。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9年项目实施情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2009年项目总投资3502.2万元,其中国
家专项资金1318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 2184.2万元。其中基本口粮田建设各项任务20000亩,包括新建基本口粮田4000亩,改造提高口粮田500亩,田间设施配套15100亩,土壤改良培肥地力4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8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800万元;补植补造总面积8000亩,包括补植5000亩,补造30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55.2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6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9.2万元;农业类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1183万元,中央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983万元;农村能源建设项目3500口,包括户用沼气1200口,节柴灶800口,太阳灶1500口,项目计划投资664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72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392万元。
三、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
2009年,我们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宗旨,以“硬作风、优服务、高效能、佳形象”为目标,着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上报招投标实施方案4个,初步设计方案6个,可行性研究报告4个,项目备案10个,总投资164086万元;上报资金申请报告10个,申请国家投资7378万元。
四、2010年工作重点
1、积极争取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机遇,围绕全局工作目标,超前谋划,认真做好项目策划上报工作。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妥善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保持涉农项目投资较快增长。
2、严把政府投入项目立项关。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规范
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加快核准和备案进程,对未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无特殊原因原则上不予批准立项,不予新开工。
3、继续做好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工作。加
快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专项规划各项实施方案的项目进度和督查检查力度。做好2010年项目的建议计划及实施方案、可研报告的的编制工作。
4、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对涉农项目的管理制度,做到对各类项目心中有数、吃透吃清。结合工作实际,对2009年涉农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抓紧提出有关应对措施办法及设想,为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扶助早安排、早部署,争取工作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