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写高质量代码--Web前端开发修炼之道(小文档网推荐)
ajax是什么 ? ① ajax(asynchronouse javascript and xml)异步的javascript 和 xml ② 是7种技术的综合,它包含了七个技术(javascript xml xstl xhtml dom xmlhttprequest , css), ajax 是一个粘合剂, ③ ajax是一个与服务端语言无关的技术.即可以使用在(php/java ee/.net网站/ asp)④ ajax可以给客户端返回三种格式数据(文本格式,xml , json格式)⑤ 无刷新数据交换技术有以下: flash, java applet, 框架, iframe, ajax)
ajax 的运行原理分析
看一个需求:
ajax在什么地方用的多 动态加载数据,按需取得数据。【树形菜单、联动菜单.../省市联动】 2 改善用户体验。【输入内容前提示、带进度条文件上传...】 电子商务应用。【购物车、邮件订阅...】 访问第三方服务。【访问搜索服务、rss阅读器】 5.数据的布局刷新
经典的案例
使用ajax与服务器通信的的步骤 ① 创建一个XMLHttpRequest对象 ② 创建url,data,通过 xmlHttpRequest.send()③ 服务器端接收 ajax的请求,做相应处理(操作数据库),然后返回结果(echo 语句)④ 客户端通过xmlHttpRequest的属性 reponseText , responseXML 取的数据,然后就完成局部刷新当前页面任务
1.使用 ajax完成用户名的验证
register.php
//创建ajax引擎
function getXmlHttpObject(){
var xmlHttpRequest;
//不同的浏览器获取对象xmlhttprequest 对象方法不一样
if(window.ActiveXObject){
xmlHttpRequest=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else{
xmlHttpRequest=new XMLHttpRequest();
}
return xmlHttpRequest;
} var myXmlHttpRequest=“";
//验证用户名是否存在function checkName(){
myXmlHttpRequest=getXmlHttpObject();
//怎么判断创建ok
if(myXmlHttpRequest){
//通过myXmlHttpRequest对象发送请求到服务器的某个页面
//第一个参数表示请求的方式, ”get“ / ”post“
//第二个参数指定url,对哪个页面发出ajax请求(本质仍然是http请求)
//第三个参数表示 true表示使用异步机制,如果false表示不使用异步
var url=”/ajax/registerProcess.php?mytime=“+new Date()+”&username=“+$(”username“).value;
//打开请求.myXmlHttpRequest.open(”get“,url,true);
//指定回调函数.chuli是函数名
my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chuli;
//真的发送请求,如果是get请求则填入 null即可
//如果是post请求,则填入实际的数据
myXmlHttpRequest.send(null);
} }
//回调函数
function chuli(){
//window.alert(”处理函数被调回“+myXmlHttpRequest.readyState);
//我要取出从registerPro.php页面返回的数据
if(myXmlHttpRequest.readyState==4){
//取出值,根据返回信息的格式定.text
//window.alert(”服务器返回“+myXmlHttpRequest.responseText);
$('myres').value=myXmlHttpRequest.responseText;
} }
//这里我们写一个函数
function $(id){
retur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script>
第二篇:Web前端代码规范
龙图教育,全球游戏50强教育品牌
www.feisuxs
Web前端代码规范
此项目用于记录规范的、高可维护性的前端代码,这是通过分析 Github 众多前端代码库,总结出来的前端代码书写规范。
前端普适性规范 黄金定律
永远遵循同一套编码规范,可以是这里列出的,也可以是你自己总结的。如果你发现本
规范中有任何错误,敬请指正。
不管有多少人共同参与同一项目,一定要确保每一行代码都像是同一个人编写的。
项目命名
项目名全部采用小写方式,以中划线分隔,禁止驼峰式命名。比如:my-project-name 文件命名
文件命名参照上一条规则,多个单词组成时,采用中划线连接方式,比如说: error-report.html 有复数结构时,要采用复数命名法,比如说: scripts, styles, images, data-models
龙图教育,全球游戏50强教育品牌
www.feisuxs
文件名中只可由小写英文字母a~z、排序数字0~9或间隔符-组成,禁止包含特殊符号,比如空格、$等
为更好的表达语义,文件名使用英文名词命名,或英文简写。
不允许命名带有广告等英文的单词,例如ad,adv,adver,advertising,防止该模块被浏览器当成垃圾广告过滤掉。任何文件的命名均如此。
index.shtml 引导页&首页 main.shtml 首页
download.shtml 下载页面 act.html 活动列表页面 video.html 视频 cdkey.html CDKEY页面 base.css 基本样式 layout.css 框架布局 module.css 模块样式 global.css 全局样式 font.css 字体样式 index.css 首页样式 link.css 链接样式 print.css 打印样式
龙图教育,全球游戏50强教育品牌
www.feisuxs
HTML 规范
语法
使用四个空格的缩进,这是保证代码在各种环境下显示一致的唯一方式。
嵌套的节点应该缩进(四个空格)。
在属性上,使用双引号,不要使用单引号。
不要在自动闭合标签结尾处使用斜线-HTML5 规范 指出他们是可选的。
不要忽略可选的关闭标签(例如,和
第三篇:Web前端开发
Web前端开发_Tip 理论篇
WEB标准
WEB标准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网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对应的标准也分三方面:结构化标准语言主要包括XHTML和XML,表现标准语言主要包括CSS,行为标准主要包括对象模型(如W3C DOM)、ECMAScript等。这些标准大部分由W3C起草和发布,也有一些是其他标准组织制订的标准,比如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ECMAScript标准。
结构标准语言 XML XML是The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的简写。目前推荐遵循的是W3C于2000年10月6日发布的XML1.0,参考(一样,XML同样来源于SGML,但XML是一种能定义其他语言的语。XML最初设计的目的是弥补HTML的不足,以强大的扩展性满足网络信息发布的需要,后来逐渐用于网络数据的转换和描述。
XHTML XHTML是The 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超文本标识语言的缩写。目前推荐遵循的是W3C于2000年1月26日推荐XML1.0(参考http://1)。XML虽然数据转换能力强大,完全可以替代HTML,但面对成千上万已有的站点,直接采用XML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在HTML4.0的基础上,用XML的规则对其进行扩展,得到了XHTML。简单的说,建立XHTML的目的就是实现HTML向XML的过渡。
CSS CSS是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的缩写。目前推荐遵循的是W3C于1998年5月12日推荐CSS2(参考http://表格式布局、帧和其他表现的语言。纯CSS布局与结构式XHTML相结合能帮助设计师分离外观与结构,使站点的访问及维护更加容易。
DOM DOM是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的缩写。根据W3C DOM规范(http://代码的书写是否规范,css的属性是否都在CCS2的规范内。代码的标准化仅仅是第一步,不是说通过的校验,我的网页就标准化了。我们不是为了虚名,或者向别人炫耀:“看我的页面通过了校验”而去标准化,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网页设计工作更有效率,为了缩小网页尺寸,为了能够在任何浏览器和网络设备中正常浏览。
请大家沉下心来,仔细研究和理解web标准的内涵。网络上已经充满了不必要的浮躁和虚荣,请不要将这种风气带到web标准应用中来,这样做只会影响和损害web标准的推广。2.不要用传统的表格思维来套p “CSS布局就是将原来用table的地方用p来替代,原来是表格嵌套,现在是DIV嵌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请跳出原来表格布局的禁锢,抛弃一个td接一个td放置图片和内容的思维方式。我们上面说过web标准的目的是分离内容和表现,你可以这样思考,页面里有的仅仅是内容,没有修饰的情况下,它看上去就是一张白白的页面,上有一些文字和图片(这个图片是指内容中的图片,是有真实意义的图片)。这些文字图片仅仅是依次罗列下来,只有结构,没有任何样式。然后加入表现,将所有修饰的图片作为背景,用C SS来定义每一块内容的位置、字体、颜色等。
这样制作的页面才是内容与表现分离的,就是说,当你抽掉css文件,剩下的就是干净的内容。这样才能在文本浏览器中阅读,才能在手机、PDA中阅读,才能随时修改CSS实现改版。3.不必为每块内容都建立一个id 有网友抱怨css文件太大、太复杂。仔细看他们的代码,发现原因是他们对每块内容、甚至每句话都定义一个p,建立一个ID。这一方面是对样式表应用的不熟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web标准没有彻底理解。
我们知道内容都是有结构的(如果不明白,请阅读:[url=http://]理解表现和结构相分离),相同的结构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同一个样式来定义,比如相同级别的标题、正文、图片。对于多次引用的样式可以用class来定义,不需要每个都用id;另外也不是说一定要用,你完全可以用别的来代替,同样都是块级元素,一样有盒模型的七个参数,仅仅方便浮动。
至于仅仅为了行高、间距、一个修饰图片而增加额外的p,我想随着对CSS的应用和理解,你很快就可以省略掉这些。我们反对用DIV的嵌套取代table的嵌套,这没有任何意义,不能体现内容的结构化。希望大家多研究CSS,写出最简练,最有效的样式表。4.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
我想这是一个态度和处事方法问题,这不仅仅针对学习web标准。学习任何新知识,接受新概念,都有困难,特别是需要你改变原来已有的习惯和思维时。唯一的问题就是:你认为学习web标准是否值得?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否认可web标准带来的这些好处(简化代码、加速开发、压缩文件尺寸、提高下载速度、更好的易用性、获得更多用户、更易于维护、多平台兼容)?你是否觉得世界通用的XML离你还很远?你是否认为现在掌握的HTML知识就已经足够了?
自从99年以后,网页制作技术在国内就没有怎么进步和变革过(除了flash的兴起),而在国外前进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xhtml1.0、xhtml1.1、xml、xsl...,W3C和各大软件公司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推进web技术,使它更方便、更有效、更强大。web标准的应用和推广国外已经开展了八年多(以zeldman的web标准组织网站为起点),虽然困难重重,但正在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为什么我们依然陶醉在网站表面的“繁华”上,不去思考页面背后本质的东西。比较AS2.0和AS3.0在面向对象方面的异同 1.定义
ActionScript 2.0:实际上是as1.0的升级版,首次将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引入Flash,但并不是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只是在编译过程中支持OOP语法。
ActionScript 3.0:是一个完全基本OOP的标准化面向对象语言,最重要的就是as3.0不是as2.0的简单升级,而完全是两种思想的语言。可以说,as3.0全面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而as2.0则仍然停留在面向过程阶段,举个例子,就像VB和C#的感觉。在as3.0里,可以看到java和c#的影子,确实,这三种语言大部分思想都是一致的,只有一些小的区别,比如as3.0引入了命名空间的概念,但是不支持比如委托,在包封装及外部访问上也引入了一些新概念。
2.发展过程
一、ActionScript 1.0最简单、最灵活、比较容易理解。既可以用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创建影片、设置对象的事件处理函数,等等。
早期的flash 3中的ActionScript 1.0语法冗长,主要的应用是围绕着帧的导航和鼠标的交互.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flash 5。到flash 5版本时ActionScript已经很象JavaScript了。它提供了很强的功能和为变量的传输提供了点语法。ActionScript同时也变成了一种prototyped(原型)语言,允许类似于在javscript中的简单的oop功能。这些在随后的flash mx(6)版本中得到的增强。
二、ActionScript 2.0则相对比较规范,是1.0的升级版。首次将OOP引入FLASH。
Flash MX2004(7)引入了ActionScript 2.0,它带来了两大改进:变量的类型检测和新的class类语法。ActionScript 2.0的变量类型会在编译时执行强制类型检测。它意味着当你在发布或是编译你的影片时任何指定了类型的变量都会从众多的代码中剥离出来,检查是否与你现有的代码存在矛盾冲突。如果在编译过程中没有发现冲突,那么你的swf将会被创建,没有任何不可理解变量类型的代码将会运行。尽管这个功能对于flash player的回放来说没有什么好处,但对于flash创作人员来它是一个非常的好工具,可以帮助调试更大更复杂的程序。
在ActionScript 2.0中的新的class类语法用来在ActionSctipt 2.0中定义类。它类似于Java语言中的定义。尽管Flash仍不能超越它自身的原型来提供真正的class类,但新的语法提供了一种非常熟悉的风格来帮助用户从其它语言上迁移过来,提供了更多的方法来组织分离出来As文件和包。
三、ActionScript 3.0更加系统、规范。完全OOP。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flash CS3(9;在flash8中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ActionScript 3.这里我们不光有一个带有新的版本号的ActionScirpt 语言,还有一个全新的虚拟机即—Flash Player在回放时执行ActionScript的底层软件。ActionScript 1.0和ActionScript 2.0都使用是AVM1(ActionScript 虚拟机1),因此它们在需要回放时本质上是一样的,记得我们在ActionScript2上说过它增加了强制变量类型和新的类语法,它实际上在最终编译时变成了ActionScript 1,而ActionScript 3.0运行在AVM2上,一种新的专门针对ActionScirpt 3代码的虚拟机。基于上面的原因,ActionScript 3.0影片不能直接与ActionScript 1和ActionScript 2影片直接通讯(ActionScript 1和ActionScript 2的影片可以直接通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相同的虚拟机;如果要ActionScirpt 3影片与ActionScirpt 1.0和ActionScript 2.0的影片通讯,只能通过local connection),但是你会发现ActionScript 3.0的改变更深远更有意义。
3.flash as2.0 与as3.0的本质区别
一、虚拟机
在编译阶段,as2采用的是AVM1(actionScript vitual machine),而as3采用的是AVM2。新一代虚拟机采用了OOP思想,在执行速度上比起avm1也快了10倍。还提供了异常处理。以前我们在使用AS2时,一旦出错,AVM1选择的是静默失败,让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错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错,而AVM2与目前主流的编译器一样,会有异常处理,运行出错会输出错误提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果做个对比,我想说,AVM1就是大刀长矛,而AVM2就是手枪,大刀和长矛也能杀敌,但是只在面对弱智的敌人才能发挥作用,面对一个大型项目,不用点现代化工具是不行滴。
二、事件机制
这也是很多人拿起as3就不知所措的原因,初学者会发现连一个按钮点击的方法都写不出来。实际上as3的事件机制采用的是监听的方式,和as2的onClipEvent不同,as3里所有的事件都是需要触发器,监听器,执行器三种结构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这个语言非常的坚强,非常大标准化。不像as2,奇形怪状的代码漫天飞,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代码变得繁复难懂,可读性太差,执行效率也大大降低。要特别说明的是,as3的所有事件都直接继承event对象,而event是直接继承自BOSS类object,结构多么完美。所以在as3中,所有的事件都继承自相同的父亲,结构相同,提高了重用性。
三、封装性
这是as3与as2最大的不同,as3引入了封装的概念,使得程序安全性大大提高,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也通过封装,访问控制而得以确定,避免了不可靠的访问给程序带来的意外产生。
四、XML 我觉得这是最令人激动人心的改变,现在as3程序员可以很轻松也很自豪的说,我们是使用XML人群中最快乐的人。AS2时代对XML的存取仍然需要解析,而AS3则创新的将XML也视作一个对象,存取XML就像存取普通对象的属性一样方便,用点语法就可以,无疑大大提高了效率。
五、容器的概念
AS3.0采用了容器的思想,告别了as2.0一个MovieClip打天下的局面。对于as2程序员来说,可能不能理解,我mc用的好好的,干嘛不让我用啊。但是当你真正的了解as3.0的思想的时候,当你真主的体会到OOP的好处的时候,你会觉得as3.0的容器的思想的完全正确的。as2.0时代,我们做什么都用mc,而as2.0时代的mc也是直接继承自object,这给了mc极大的权限,极其多大方法属性,而有时我们只需要放一个背景图,这样做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说实在话as2.0和as3.0比起来就是浪费之神,所以as2.0编出的swf绝对比as3.0编译出来的swf要大上几倍。as3.0把所有你用到的显示对象都分开,mc的属性方法都被瓜分开来,举个例子,你去水果超市买水果,就肯定比直接去大型超市买要方便,更节约时间,时间就是金钱,那就是很大的节省。
4.AS3.0新特性
一、OOP方面的增强
通过类定义而生成的实例,在 AS3 中是属于 Sealed 类型,即其属性和方法无法在运行时修改。这部分属性在 AS2 中是通过类的 prototype 对象来存储,而在 AS3.0中则通过被称为 Trait 的概念对象存储管理,无法通过程序控制。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减少了通过 prototype 继承链查找属性方法所耗费的时间(所有父类的实现方法和属性都会被直接复制到对应的子类的 Trait 中),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内存占用量,因为不用动态的给每一个实例创建 hashtable 来存储变量。如果仍然希望使用 AS2 中类实例在运行时的动态特性,可以将类声明为 dynamic。
二、API方面的增强
新增 Display API,使 AS3 可以控制包括 Shape, Image, TextField, Sprite, MovieClip, Video, SimpleButton, Loader在内的大部分 DisplayList 渲染单位。这其中 Sprite 类可以简单理解为没有时间轴的 MovieClip,适合用来作为组件等不需要时间轴功能的子类的基础。而新版的 MovieClip 也比 AS2 多了对于 Scene(场景)和 Label(桢标签)的程序控制。另外,渲染单位的创建和销毁通过联合 new 操作符以及 addChild/removeChild 等方法实现,类似 attachMovie 的旧方法已被舍弃,同时以后也无须去处理深度值。
新增 DOM Event API,所有 在DisplayList 上的渲染单位都支持全新的三段式事件播放机制,以 Stage 为起点自上而下的播报事件到 target 对象(此过程称为 Capture Phase),然后播报事件给 target 对象(此过程称为 Target Phase),最后在自下而上的播报事件(此过程称为 Bubbling Phase)。
新增内置的 Regular Expressions(正则表达式)支持,使 AS3 能够高效地创建、比较和修改字符串,以及迅速地分析大量文本和数据以搜索、移除和替换文本模式。
新增 ECMAScript for XML(E4X)支持。E4X 是 AS3 中内置的 XML 处理语法。在 AS3 中 XML 成为内置类型,而之前的 AS2 版本 XML 的处理 api 转移到 flash.xml.*包中,以保持向下兼容。
新增 Socket类,允许读取和写入二进制数据,使通过 AS 来解析底层网络协议(比如 POP3, SMTP, IMAP, NNTP 等)成为可能,使 Flash Player 可以连接邮件服务器和新闻组。
新增 Proxy 类来替代在 AS2 中的 Object.__resolve 功能。新增对于 Reflect(反射)的支持,相关方法在 flash.util.* 包中。
5.总结
一、AS3.0和2.0的代码不能混用,且不能和装载的as2.0或1.0的swf相互通信
使用AS3.0可以加载AS2.0 或者 1.0的swf。但是AS3.0不可以访问加载swf中变量和函数。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想成两个虚拟机并行工作,但是不能通信。事实上,我猜实现机制可能就和这个差不多LocalConnection。
使用AS2.0或1.0编写的swf是不可以加载AS3.0的。换句话说Flash 8&Flex 1.5及之前所有工具生成的swf都不可以加载(load)AS 3.0 swf的。
如果想让AS2.0或1.0的swf与AS3.0 swf协同工作,那么AS2.0&1.0的文件必须进行移植。就是说转成3.0。
单个的swf文件中是不能混合使用AS3.0&AS2.0(或者1.0)的。不会像AS2.0&1.0那样混用了,毕竟是AS2.0&AS3.0是两个不相同的虚拟机。
一句话总结,就是AS3.0可以加载以前的所有版本的swf,但是只是简单加载,不能访问AS2.0(或1.0)的swf内部变量&函数,无法交互。
二、所采用的编程方式
as 3.0所采用的编程方式是与java C++非常类似的面向对象编程方式,不论在语法上还是在设计思路上。只要你有java C++基础,那学 AS是非常轻松的。不过AS3.0不能像java C++那样操作底层数据,如存储数据等,必须通过后台语言如php asp 等来实现,而且运行大规模数据时会慢一些。as 2.0以往是主要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也就是说想到哪就可以写到哪,但到3.0之后就不行了,你必须把每一块程序都写到一个类中,让类和类之间进行联系。凡事都是类的理念。
其实不同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也可以这么讲,AS3.0与AS2.0是一样的,只是语法不同了,编程思路不同了,但核心内容不变,也就是说,如果你精通AS2.0,那么,你离精通3.0就不远了。因为你在编程进对算法的掌握和思想都是相通了。
三、as2.0到as3.0的转换
在AS2项目往AS3转换/移植的过程中,不要想象这只是一个语法转换的过程,实际上,你不得不考虑AS3以及其类库中的一些新机制,所能带来的性能以及程序结构良好性的提升。因此,可能很多东西,你得重新设计,特别是可视元素和事件相关的,也就是用户交互方面的东西,我认为是必须得根据AS3的特点重新设计的,否则转换是无价值的,甚至会得到更差的程序。一些纯算法方面的代码,可能不需要重新设计,直接替换一些语言层面的东西即可。还有FlashPlayer的速度提升使代码执行速度提升10倍左右,可视元素运行/渲染速度平均提升2倍左右,位图渲染速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一些在AS2里面我们需要的东西,在AS3里面,我们不再需要了;一些用AS2做出来的东西,运行起来效率不够理想,用AS3做出来,运行得更快了;一些AS2里面不可能做到的东西,在AS3里面,我们可以做了。CSS盒子 前言
如果你想尝试一下不用表格来排版网页,而是用CSS来排版你的网页,也就是常听的用DIV来编排你的网页结构,又或者说你想学习网页标准设计,再或者说你的上司要你改变传统的表格排版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那么你一定要接触到的一个知识点就是CSS的盒子模式,这就是DIV排版的核心所在,传统的表格排版是通过大小不一的表格和表格嵌套来定位排版网页内容,改用CSS排版后,就是通过由CSS定义的大小不一的盒子和盒子嵌套来编排网页。因为用这种方式排版的网页代码简洁,更新方便,能兼容更多的浏览器,比如PDA设备也能正常浏览,所以放弃自己之前钟爱的表格排版也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CSS排版网页的优势远远不只这些,本人在这里就不多说,自己可以去查找相关信息。
理解CSS盒子模型
什么是CSS的盒子模式呢?为什么叫它是盒子?先说说我们在网页设计中常听的属性名:内容(content)、填充(padding)、边框(border)、边界(margin),CSS盒子模式都具备这些属性。
这些属性我们可以把它转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盒子(箱子)上来理解,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盒子也具有这些属性,所以叫它盒子模式。那么内容就是盒子里装的东西;而填充就是怕盒子里装的东西(贵重的)损坏而添加的泡沫或者其它抗震的辅料;边框就是盒子本身了;至于边界则说明盒子摆放的时候的不能全部堆在一起,要留一定空隙保持通风,同时也为了方便取出嘛。在网页设计上,内容常指文字、图片等元素,但是也可以是小盒子(DIV嵌套),与现实生活中盒子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东西一般不能大于盒子,否则盒子会被撑坏的,而CSS盒子具有弹性,里面的东西大过盒子本身最多把它撑大,但它不会损坏的。填充只有宽度属性,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盒子里的抗震辅料厚度,而边框有大小和颜色之分,我们又可以理解为生活中所见盒子的厚度以及这个盒子是用什么颜色材料做成的,边界就是该盒子与其它东西要保留多大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假设我们在一个广场上,把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盒子,以一定的间隙和顺序摆放好,最后从广场上空往下看,看到的图形和结构就类似我们要做的网页版面设计了,如下图。
现在对CSS盒子模式理解多少了,如果还不够透彻,继续往下看,我会在后面举例,并延用盒子的概念来解释它。
转变我们的思路
传统的前台网页设计是这样进行的:根据要求,先考虑好主色调,要用什么类型的图片,用什么字体、颜色等等,然后再用Photoshop这类软件自由的画出来,最后再切成小图,再不自由的通过设计HTML生成页面,改用CSS排版后,我们要转变这个思想,此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页面内容的语义和结构,因为一个强CSS控制的网页,等做好网页后,你还可以轻松的调你想要的网页风格,况且CSS排版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让代码易读,区块分明,强化代码重用,所以结构很重要。如果你想说我的网页设计的很复杂,到后来能不能实现那样的效果?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用CSS实现不了的效果,一般用表格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CSS的控制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顺便说一点的是用CSS排版有一个很实用的好处是,如果你是接单做网站的,如果你用了CSS排版网页,做到后来客户有什么不满意,特别是色调的话,那么改起来就相当容易,甚至你还可以定制几种风格的CSS文件供客户选择,又或者写一个程序实现动态调用,让网站具有动态改变风格的功能。
实现结构与表现分离
在真正开始布局实践之前,再来认识一件事——结构和表现相分离,这也用CSS布局的特色所在,结构与表现分离后,代码才简洁,更新才方便,这不正是我们学习CSS的目的所在吗?举个例来说P是结构化标签,有P标签的地方表示这是一个段落区块,margin是表现属性,我要让一个段落右缩进2字高,有些人会想到加空格,然后不断地加空格,但现在可以给P标签指定一个CSS样式:P {text-indent: 2em;},这样结果body内容部分就如下,这没有外加任何表现控制的标签:
加进思源社区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有时间写点东西,今天写了一篇有关CSS布局的文章,并力求通过一种通俗的语言来说明知识点,还配以实例和图片,相信对初学CSS布局的人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如果还要对这个段落加上字体、字号、背景、行距等修饰,直接把对应的CSS加进P样式里就行了,不用像这样来写了:
段落内容
这个是结构和表现混合一起写的,如果很多段落有统一结构和表现的话,再这样累加写下去代码就繁冗了。
再直接列一段代码加深理解结构和表现相分离:
用CSS排版
第四篇:WEB前端开发经验总结
ASP.NET前端开发经验总结
通过此次大作业的设计到完成,我负责的是web前端的开发,经过此次作业和结合W3C上的自学,我渐渐有了一些对前端开发的小小经验(仅为个人意见)。WEB标准是什么?
说是WEB标准,不过我这里主要是对HTML5 和 CSS3.0的一些经验总结。因为WEB含盖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WEB标准”是一系列标准的总称,包括HTML5.0、HTML4.0、XHTML1.1、CSS3.0、CSS2.1、XML1.0、RSS2.0、ECMAScript1.1、DOM1.0等等。所以这里要跟大家指出来一下,WEB标准不是我们所说的DIV+CSS。刚刚上面提到了――DIV+CSS,这里要说明下,这样说其实是不正确的。DIV+CSS准确的说法(个人的理解)应该是:采用W3C推荐的WEB标准中的HTML5结合CSS3.0样式表制作页面的方法,DIV应该指的是HTML标签,而CSS显示是指的CSS样式表了。
采用WEB标准开发的好处
那么W3C为什么会推荐这样的页面制作方法呢?下面我们就简单的看看采用WEB标准开发(个人理解的)相对以前TABLE布局的优势有哪些?
1、节约运营成本
看看我们的WEB标准制作方法是如何做到的?
采用WEB标准制作,我们可以做到表现很形式的分离,我们用XHTML来表现(数据),用CSS来控制(页面元素呈现的)形式。写的好的页面,XHTML代码中基本上都是用户要看的数据,还其他修饰性的东西,全部由我们的CSS来控制。这样一来我们的(XHTML)页面的体积就大大减小了,这样你在带宽上的费用就会大家降低了,这个怎么降低的,你可以想象一下,YAHOO的首页小1K,100W个人一起访问,那么带宽节约了多少?而且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带宽。
而我们的CSS控制了,所有的页面元素的样式,现在想改网站的整体风格,你只需要花几分钟修改一下一个CSS文件,就可以轻松搞定了。维护的成本也下来了,省了不少钱了吧?还有,你开这个页面的速度会快很多啊,一个让你等半分钟的页面,除非里面的信息对你很有用,不然我们大家基本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用来等待的。
2、对用户友好更友好,且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用户 现在来说说用户友好。首先我想把我们的用户来分下类。第一类:普通用户(每个访问我们网站的人); 第二类:搜索引擎;
采用WEB标准开发的页面,结构清晰,页面体积小,浏览器兼容性好。普通用户访问的时候,页面打开速度快,而且不管用户使用那种浏览器,都能够正常访问(显示)页面,且页面的结构清晰,要找的数据可以很方便的浏览到。
而对搜索引擎来说,一个好的采用WEB标准开发的页面,都是做过SEO优化的,它访问起来很友好,很容易理解你的页面中哪里是标题(H1~H6标签),哪里是段落(p标签),哪里是段落里要强调的内容(strong标签)等,它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来。而一个SEO好的站点,大家都知道,被搜索引擎收录的机会更多,这个也意味着您的网站会被更多的普通用户访问到,给你的站点带来更多的用户。
一个能帮我们省下大笔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能够提高页面浏览速度,对用户友好,甚至能够不花钱宣传,就能给你带来更多用户的技术。你说你会不会去使用它?这个也正式我们的W3C推荐使用WEB标准开放网站的原因啊。而这个技术也得到了我们广大用户的认可,所以现在需要学习WEB标准啊。合理的布局
前面我提到了一些知识点――“结构清晰、SEO优化、页面体积小、HTML代码中基本上都是用户要看的数据”。这些东西,都是我做了合理布局的结果。而且我个人觉得,我们采用WEB标准制作的一切都是从这个知识点开始的,所以我这里就先来说这个话题。
也许有人会问,怎样的一个页面,才算是合理的布局的呢?这个问题问题问得好,也是我们大家刚开始学用WEB标准的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我也曾经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这里就说说我对合理布局的一些理解。
在开始讲合理布局的页面要达到的要素前,我们还是用个实例来讲解会更直观些。先来看看这个图片:
不错,这个是一个文章详细页,没有左右两栏布局,不过这里我重点要讲的是合理的布局。
这是此次实验中customer(前端的一项)部分的完整代码:
<%@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Customer.aspx.cs” Inherits=“Customer” %> <%@ Register Src=“Controllers/Bottom.ascx” TagName=“Bottom” TagPrefix=“uc4” %> <%@ Register Src=“Controllers/Top.ascx” TagName=“Top” TagPrefix=“uc1” %> <%@ Register Src=“Controllers/Left.ascx” TagName=“Left” TagPrefix=“uc2” %>
” name=“description”/> ” name=“key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