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共青团基层组织数据采集系统操作说明介绍

共青团基层组织数据采集系统操作说明介绍



第一篇:共青团基层组织数据采集系统操作说明介绍

共青团基层组织数据采集系统操作说明

一、程序安装

注意:尽量不要修改文件路径

(一)、安装“2安装程序(基层组织).exe”

(二)、安装“3升级程序(基层组织)100531.exe”

二、程序使用

(一)、程序登录

点击桌面程序图标进入

是否为乡镇(街道)团委(团工委):选否

输入团组织代码及简称,具体参考《基层团组织数据采集系统团组织代码》,登陆密码建议统一设置成:123456

(二)、主界面及基层团组织信息填写

这就是进入后的界面,作为团支部,首先点击修改团组织信息。

点击修改团组织信息按钮后,进入此界面,三亚运行基地作为团支部,因此在组织类别一栏选择“团支部”,单位所属类别选择国有经济控制企业,然后表格变成下图。(如是团总支,就在组织类别一栏选择“团总支”)

关于在【团员数据】信息一栏,团员数是指目前该支部(总支)团员人数。年度发展团员数是指本年度该团支部(团总支)所属部门由非团员发展为团员的人数。【年度团籍注册数】是指本年底该团支部(团总支)新增团员数。剩下的空格,有则填,无则不管。如果最基本的资料例如团员数、团籍注册人数这些没填,是无法正常保存的。

(三)、团干部信息填写

完成团组织基层填写后,点击右上角团干部管理,进入下页。

在这个界面中,作为以“三亚运行基地团支部”为例,他的团干部就仅限于该团支部的支部书记、副书记及委员。点击上方“上方”新增按钮,填写团干资料(如果是团总支填写,团干部就仅限于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

进入该界面后,就将该团支部团干部信息如实填写,输入姓名后,姓名简拼自动生成,输入身份证号后,出生年月自动生成。最后点保存。

(四)、团员信息填写(这部分主要由支部书记负责收录,团总支负责汇总)

点击右上角团员管理,进入团员信息录入。

点击上方新增按钮

根据信息要求,详尽填写相关信息,最后保存。

(五)、团员信息数据交换

在团支书收录完支部所有团员信息后,需将该支部数据导出后发送给团总支汇总。

点击首页右上角的数据交换

点击左上角生成上报文件

上报年度选择2015,包含下级单位的信息打钩,保存上报文件到桌面打钩,然后确定。

最后在桌面上生成.cyl后缀的信息文件,各团支部将文件发送到团总支汇总。

团总支在接收到下级团支部发送的团员信息.cyl文件后,进入数据交换页面,点击接收下级上报文件。

点击,打开下级发送的cyl后缀的文件

点击打开

点击确定后,下级上传的文件就已经导入到团总支的电脑中。各团总支在收集完所有支部信息后,按照以上方法,再将该团总支信息导出后,发送给公司团委汇总。

第二篇:全站仪数据采集操作步骤

NTS--665全站仪操作步骤

一、控制点的坐标测定可采用常规测量模式或程序模式

(常规测量模式:)

1)对中整平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选择[测量]模式

设站:选用[测量]---[坐标]---P1翻页---[设站](输入测站信息)---按[ENT]---选择[设置]---输入仪器高、镜高---按

[ENT]

定向:瞄准后视点后选择[角度]---[置盘]输入方向值(方位角)---按[ENT]

前视点测量:瞄准前视点后选择[坐标]测量----显示坐标值---记录前视点坐标数据

若需距离和角度值,可按[平距]

3)搬下一站,重复上面工作。

若是闭合导线测回到已知点,再看坐标闭合差是否合格。

(程序测量模式)

1)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设置]---建立作业----[ENT]

3)返回到[记录]---选择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信息---[ENT]

4)返回[记录]---选择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点信息---瞄准后视点后按[设置]使水平角=方位角---按[ENT]

5)返回[记录]---选择前视测量---输入点号镜高---瞄准前视点棱镜----按[ENT]

6)搬下一站,重复1)---5)。

若是闭合导线测回到已知点,再看坐标闭合差是否合格。

二、碎部测量(测图):

1)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设置]---新建作业---[-ENT](注:每小组只建一次作业,如导线测量也是同一仪器,则打开原来的作业即可)

3)返回到[记录]---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信息—[-ENT]

4)返回[记录]---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点信息---并瞄准后视点后---按[使水平角=方位角---按[ENT]

5)返回[记录]---选择侧视测量(碎部测量)---输入点号1及棱镜高,瞄准1号点棱镜,按[ENT].瞄准下一点棱镜,按[ENT],继续。。。边测边绘草图,草图的点号应与仪器记录的点号一致。直至本站碎部点测完,则搬下一站,重复1)-----5)(注意选择同一作业名)。

三、点放样步骤(平面位置)

1)在测站点对中整平,安置仪器;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程序—放样—设置测站点;

3)设置后视点并瞄准定向(按设置);

4)选择点放样—输入放样点坐标;

5)转动照准部使旋转角为0,固定照准部—指挥立镜,定方向;

6)在视线方向上立镜、测量平距,—直到距离偏差为0,则在地面打木桩,将镜立于木桩,精确定点位。

屏幕代号说明:HD---水平距SD---斜距HR---水平角V----竖直角N---北坐标(X)

E---东坐标(Y)Z---指高程(H)VD---指望远镜旋转中心到棱镜中心的高差

第三篇:共青团基本信息采集录入说明

共青团基本信息采集模板录入说明

【团员数据信息】指本级团组织及以下的各级团组织的团员有关数据信息。其中“申请入党团员数”指截止2010年底已经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数量;“团员入党数”指2010发展入党的团员数量;“经推优入党团员数”指2010发展入党的团员中,经由团组织按照一定程序向党组织推荐的数量;“保留团籍的党员数”指已经成为党员,但仍保留团籍的团员数量;“超龄离团团员数”指2010内因超过28周岁而离团的团员数量;“流出团员数”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团组织活动的团员数量(正常毕业的团员不统计在内);“流入团员数”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未将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就业或居住地团组织,但参加就业或居住地团组织活动的团员数量(新招生团员不统计在内)。

一、团干部信息录入维护标准

【姓名】录入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在使用的团干部姓名全称,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姓名简拼】该团干部姓名拼音的首字母,录入姓名后自动生成。【身份证号】录入该团干部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身份证号码。(18位数、15位数的皆可,以现用身份证为准)

【性别】选择该团干部的性别,录入身份证号后可自动生成。【民族】选择该团干部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

【出生日期】录入该团干部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在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并经组织、干部、人事部门确认的出生年月日,按公历录入,采用“年月日”格式,8位数字连写,如“19811120”,表示1981年11月20日,录入身份证号后可自动生成。【年龄】填表时该团干部的年龄,按周岁计算,录入身份证号后可自动生成。

【是否专职团干部】(基层组织版)选择该团干部是否专职团干部。专职团干部指该干部所占编制为本级团组织编制,且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事团的工作。

【政治面貌】选择该团干部的政治面貌,包括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年龄超过28周岁且不是党员的团干部选择共青团员。

【是否同级党委(支部)成员】选择该团干部是否担任同级党委(支部)的党委(支部)委员、候补委员。

【团内现任职务】选择该团干部在同级团的委员会内的现任职务。【任现职年月】录入由具有法定管理权限的机关签发的文件确定的该团干部任现职日期或由会议决定该团干部任现职的日期,按公历录入,采用“年月”格式,6位数字连写,如“200611”,表示2006年11月。

【任现职方式】选择该团干部任现职的方式,包括选举产生和组织任命。其中“选举产生”指通过团员大会、团员代表大会或团员代表会议投票,经多数通过后确定干部任职的方式;“组织任命”指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规定,通过委任、考任、聘任等形式确定干部任职的方式。

【全日制学历】选择该团干部在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接受全日制正式教育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学习经历名称,以已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凭证填写,正在攻读的学历不填写。

【全日制学校】选择为该团干部颁发全日制教育学历证书的教育机构名称。

【在职教育学历】选择该团干部在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接受在职教育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学习经历名称,以已取得的学历证 书为凭证填写,正在攻读的学历不填写。

【在职教育学校】选择该团干部获得在职教育学历的教育机构名称。

【固定电话】录入该团干部的固定电话,不多于40位半角字符。【移动电话】录入该团干部的移动电话,不多于32位半角数字。(有电话的必填)

【电子邮箱】录入该团干部的电子邮箱,按电子邮箱标准格式填写。

二、团员信息录入维护标准

【姓名】录入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正在使用的团员姓名全称,用字要固定,不能用同音字代替。

【姓名简拼】该团员姓名拼音的首字母,录入姓名后自动生成。【身份证号】录入该团员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身份证号码。

【性别】选择该团员的性别,录入身份证号后可自动生成。【民族】选择该团员归属的、国家认可的、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族。

【出生日期】录入该团员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出生年月日,按公历录入,采用“年月日”格式,8位数字连写,如“19840101”,表示1984年1月1日,录入身份证号后可自动生成。

【年龄】填表时该团员的年龄,按周岁计算,录入身份证号后可自动生成。

【政治面貌】选择该团员的政治面貌,包括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已经入党的团员选择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入党年月】录入按党章规定该团员入党的日期,按公历录入,采用“年月”格式,6位数字连写,如“200611”,表示2006年11月。

【入团年月】录入按团章规定该团员入团的日期(支部大会通过 之日起),按公历录入,采用“年月”格式,6位数字连写,如“200611”,表示2006年11月。

【全日制学历】选择该团员在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接受全日制正式教育并取得学历证书的学习经历名称,以已取得的学历证书为凭证填写,正在攻读的学历不填写。

【团员所在领域】选择该团员主要从业领域,学生团员选择“学校”,无业人员或从业领域不在候选范围之内的选择“其他”。

【是否在本县区从业】选择该团员是否主要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团组织所处县区范围内从业。(选择“是”)

【固定电话】录入该团员的固定电话,不多于40位半角字符。【移动电话】录入该团员的移动电话,限32位半角数字。【电子邮箱】录入该团员的电子邮箱,按电子邮箱标准格式填写。

注:每个支部做一份EXCEl表格,文件名称改成支部名称。由各学院团委收集后打包发送至465854269@qq.com。

第四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工作操作说明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采集工作操作说明

教职工个人用户

7.教职工个人取得【第6步】学校级用户分发的登录账号、密码; 8.从“教师自助子系统”入口登录(初次登录要求修改密码);

9.填写教职工本人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信息、岗位聘任信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教师资格信息、师德信息、教育教学信息、国内培训信息等必填信息,并点“保存”(注意:教职工个人只能“保存”,无法对编辑的信息进行“报送”);

第五篇:电能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目录

前言..................................................................................................................................................2 正文..................................................................................................................................................2

一、关键技术...........................................................................................................................2

1、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2

2、多线程技术.................................................................................................................2

3、无线数传电台技术.....................................................................................................3

4、CRC校验技术;..........................................................................................................3

5、防止电平触发方式下发生不必要的中断.................................................................3

二、系统设计...........................................................................................................................3

1、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4

2、数据采集部分解决方案;.........................................................................................4

3、存储与传输部分解决方案.........................................................................................4

4、无线传输解决方案.....................................................................................................4

三、系统实现...........................................................................................................................5

1、采集与存储部分.................................................................................................................5

2、用户接口部分.............................................................................................................5

3、数据传输部分.............................................................................................................6

4、测试分析.....................................................................................................................6

总结..................................................................................................................................................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1

前言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和个人的电能表现场数据的获得还是依靠人工现场抄数,这种方式工作强度大,获得数据的时效性差,管理成本高,在边远地区、无人值守的地方非常不方便,在高压计量点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基于此,自动化的远程数据采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种自动化量测与控制应用系统中,经常要实现对远距离的现场中各种参数的监测,根据结果掌握研究对象或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分析与控制。在这种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现场参数的远程采集技术,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工作过程安全、有效且具有智能化,并且能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正文

一、关键技术

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部分、存储和传输部分、远程控制站组成。系统设计以基于FPGA的逻辑控制模块作为数据采集部分,嵌入式系统板单片机作为存储和传输部分、PC机作为远程控制站。嵌入式系统板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在该板上使用Linux作为系统软件。

1、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

在基于实时嵌入式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系统中,嵌入式软件必须从传感器上接收输入数据,数据采集的过程也影响嵌入式软件的设计以及执行时间。传统数据采集的方法是使用入路输入开关从不同传感器上传输数据。而多路开关通道的选择、控制信号的生产和数据读取都是由嵌入式软件来实现。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的应用,可将某些软件功能由硬件来实现,从而从逻辑上可以大大简化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在可靠性方面,FPGA有很强的优势,与处理器顺序执行的方式相比,用VHDL设计的硬件,如果设计得当,将不会存在类似于MCU的复位不可靠和PC可能跑飞等问题。

2、多线程技术

进程(Process)与线程(Thread)是现代操作系统进行多任务处理的核心内容。UNIX操作系统通常以进程作为计算机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这些资源包括处理器、物理及虚拟内存、文件I/O缓冲、通信端口等。为了适应多处理器环境下日益增长的细粒度并行运算的需要,现代操作系统提供了线程支持。线程是进程中执行运算的最小单位,它也是处理器调度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把线程看成是进程中指令的不同执行线路。一个线程同所属进程中其他线程共享该进程占有的资源。线程有时被称为轻权进程。

在数据采集系统这类问题中,采集与存储一般由两个不同的线程来实现。另外同时采集不同性质的数据,可以采集部分也要由多个线程来实现。比如本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来源除了AD采集板外,还有方位仪的数据。这样实现时需要三个线程。

相比进程而言,使用线程有着自身的优点。首先,可以简化编程模型,它将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2

处理多个异步事件的编程模型转化为多个线程来实现,使得每个线程处理同步事件的编程模型。其次,线程在共享资源时更加方便,比如文件的共享,内存的共享等等。另外,使用线程模型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最后,交互式的程序利用线程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无线数传电台技术

在本数据采集系统中需要进行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或借用GSM、CDMA等公网信息平台两种方式来实现。相比较,用无线电台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比其它方式具有投资少、开通快、维护简单、适应性强、扩展性好等优点。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无线数传电台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在油田、水处理、电力、铁路、煤气、地震、气象、环保、GPS等行业开始普及应用。

4、CRC校验技术;

CRC检错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将要发送的数据比特序列当作一个多项式K(X)的系数,在发送端用收发双方预先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x)去除,求得一个余数多项式R(x)。将余数多项式加到数据多项式之后发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去除接收到的数据多项式,如果除得尽,表明无差错;如果除不尽,表明有差错;余数将指明出错位所在的位置。CRC是一种线性分组码,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并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前k位为信息码元,后r位为校验码元,他除了具有线性分组码的封闭性之外,还具有循环性。其编码和绎码电路很容易用移位寄存器实现,因而在FEC(前向纠错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5、防止电平触发方式下发生不必要的中断

系统在设计时,一般采集板的数据缓冲区满后,要通知系统板来取走数据,这种握手过程用中断来实现最为有效。在硬中断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当中断源申请一次中断在CPU已响应此次中断请求后如何撤消中断请求。如果在CPU执行完此次中断服务程序并在返回原程序断点处之前尚未撤消中断请求,则会引起在CPU返回原程序后再次产生中断(由此类推,还可能引起更多中断),而再次产生的这些中断是不希望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必须防止其发生。当采用边沿触发方式时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而采用电平触发方式时却很有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由CPU控制撤消请求。假定CUP的中断请求INTR采用高电平触发方式,触发器的R复位端和S置位端均为上跳沿起作用。当中断源申请中断时,由产生的上跳变使触发器的Q端输出高电平以向CPU申请中断,而CPU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利用输出指令通过输出接口使触发器R端产生上跳变,使Q端复位,从而撤消了向CPU的中断请求,保证“申请一次,中断一次”。此方式既避免了上通用性差的缺点,又避免上使CPU效率降低的弊端,因此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系统设计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3

1、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理论上,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用于切换输入通道的多路复用器;为不同输入范围提供增益和偏移电压调节的信号调理电路;模拟数据转换器和电压基准,以及处理器、存储器,通讯接口等部分。

根据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要求,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部分、存储和传输部分、远程控制站。高速的数据采集由FPGA来实现,存储和传输则由ARM9嵌入式系统板来实现,远程控制站为PC机。FPGA在数据缓冲区填满时向嵌入式系统板发中断信号来通知其取走数据。在ARM9嵌入式系统板使用DMA技术将数据写入磁盘,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在从FPGA获取采样数据的同时,系统周期性的通过RS232串口从罗磁盘设备和GPS设备获取方位信息和时间值,这些值和采样数据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格式打包,然后写入数据文件。数据文件通过Internet网络传送到远程控制站,在条件不具备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发送数据,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

2、数据采集部分解决方案;

在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中,通常采用单片机或DSP作为CPU,控制ADC(模数转换器)、存储器和其外围电路和工作。但基于单片机和DSP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足。单片机的时钟频率较低,各种功能都要靠软件的运行来实现,软件运行时间在整个采样时间是占很大的比例,效率低,难以适应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DSP的运算速度快,擅长处理密集的乘加运算,但很难完成外围的复杂硬件逻辑控制。

在高速数据采集方面,FPGA有单片机和DSP无法比拟的优势。FPGA时钟频率高,内部时沿小,全部控制逻辑由硬件完成,速度快,组成形式灵活,可以集成外围控制、译码和接口电路;最主要的是FPGA可以采用IP内核技术,通过继承、共享或购买所需的知识产权内核提高开发进度。利用EDA工具进行设计、综合和验证,加速了设计过程,降低了开发风险,缩短了开发周期,效率高而且更能适应市场。FPGA的IP端口多,且可以自由编程支配、定义其功能,再配以Verilog语言进行软件设计;FPGA的最大优点是可在线编程,基于FPGA设计的数据采集器可以方便地进行远程功能扩展,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

3、存储与传输部分解决方案

存储和传输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该系统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4、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ISM频段主要是开放给工业、科学、医学三个主要医学使用,该频段是依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所定义出来,属于Free License,并没有所谓使用授权的限制,所以使用时不可申请许可证。工作于ISM频段的短距离射频通信技术主要有802.11标准,以及近几年来逐渐成熟的无线数传电台技术。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4

IEEE802.11标准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无线节点与网络中各种接入点间相互通信的接口和协议,IEEE802.11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物理介质:红外线、跳频扩谱方式以及直扩方式。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的用户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入。IEEE802.11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IEEE802.11在速率上的不足,已不能满足数据相应的需求;因此,IEEE又相继推出了IEEE802.11b和IEEE802.11a两个新的标准。三者之间技术差别主要在媒介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

无线数传电台技术: 通过采用RF收发IC设计的无线数传电台技术近几年逐渐成熟。无线数传模块(电台)往往发射、接收、PILL合成、FSK调制以及高速率和低功耗等功能。其工作频率主要集中在433M-1OOOMHZ属于ISM频段。一般具有透明的数据传输: 提供透明的数据接F31能适应任何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议。

三、系统实现

1、采集与存储部分

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由A/D采集板,系统板,单片机和PC上位机构成。A/D采集板是面向数据采集对象的,负责原始数据的采集。系统板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负责将A/D采集板采集的数据写入磁盘,接收PC上位机的设置命令并设置A/D采集板以及设备的对时等都在此平台上实现。单片机用来提供工作模式的选择、显示系统工作状态,控制系统板的电源,以及处理无线传输命令。PC上位机是面向数据采集系统的管理员的,是系统与人的一个交互界面。管理员可以通过其来设置系统的参数。

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由五大模块组成:系统0——远程控制软件,系统1——单片机,系统2——系统板,系统3——上位机,系统4——A/D采集板。在设置模式时,“系统3:上位机”通过RJ-45网络接口和“系统2:系统板”相连,完成参数预置、GPS授时、网络传输、时钟比较等功能。在运行模式时,“系统2:系统板”读取硬盘上的配置文件后开始工作。工作过程中,“系统0:远程控制软件”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对“系统2:系统板”进行控制,包括获取少量采样数据、修改参数设置、开启/关闭系统板电源。

2、用户接口部分

单片机在系统中有三个作用:一是提供用户操作输入接口及系统状态指示灯等信息;二是当嵌入式CPU板在高速采集和存储时,可以异步的接收来自控制站的无线命令,并对命令进行分析和处理;三是对嵌入式CPU板进行电源控制,在不需要采样时可以将嵌入式CPU板的电源断开。

安全关机指示灯指示当前是否可以安全关机。系统工作时不亮,按下安全关机按钮后变红,关机准备好后变绿。系统1和系统2工作指示灯为绿色表示系统1或系统2正在工作。无线指示灯为绿色表示正在进行无线传输。硬盘指示灯为绿色表示硬盘正常上电工作。模式切换有效指示灯绿色表示当前可以进行模式切换,否则系统暂不会响应。设置模式指示灯在当系统2工作在设置模式时变绿。系统2工作在运行模 29 式时运行模式指示灯变绿。看门狗定时器溢出指示灯指示系统2的看门狗状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5 态。系统产生故障无法恢复时故障指示灯变红。

3、数据传输部分

该部分由基于TCP/IP的网络传输部分和无线传输部分组成。这里主要关注后者。

整个数据采集系统里大量使用到了串口,有必要对串口通信的协议作专门的设计和说明。串口的通讯速度比较慢,一般传输当中均会有误码产生。传输的误码率与传输线路质量和采用的屏蔽措施有很大关系。串口传输当中误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识别误码,并重传这些误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如果出现一个错误就放弃整个文件,可能会造成永远传不成功,如果对错误不理,则会造成传输的文件与原文件内容不同,造成文件错误[42]。针对这种问题我们研究出一种将文件或命令分成长度可变的多个包,分包传送,如果某一包传输错误只重传出错的包的方法。通信涉及远程控制软件,单片机和系统板,我们将它们分别记为系统0,系统1,系统2。下面的讨论以此为准。

首先,通过串口传输的内容要有地址信息。从系统框图上可以看出,系统0与系统1通过串口通信;系统1与系统2也通过串口通信;系统0与系统2不能直接通过串口来通信,而只能由系统1来中转。这样,系统1在从串口收到数据后首先要弄清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果是,则自己处理,否则就转发。于是,在发送数据时要添加发送源和发送目的信息,以便于处理。

其次,串口传输的数据单位大小不固定。根据工作流程的描述,串口传输内容包括命令,状态信息,数据文件,配置文件等,根据传输内容的不同,每次传输内容的长短不一。对于命令或状态,几个字节,比较短,一次就可传完;而文件传输过程中,数据文件可以达到几百兆,一般要分成若干个小数据包来分批传送。

另外,串口通信速度比较慢,一般传输过程中均会有误码产生。如何识别误码并重传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文件传输过程中,如果某个地方出错而重传整个文件,可能造成永远都传不成功。

最后,文件传输可能花费较长时间,在传输过程中,考虑到用户可能会中止传输过程,通信协议要考虑到这种需求。针对以上这些特点,设计出以“长度可变的包”为基本传输单位的串口通信协议。一个包由同步字段,控制字段和若干个信息字段组成。

4、测试分析

EP9312(ARM9)嵌入式系统板,连接有一块用于存储采集数据的小硬盘,对应于前面讨论的系统2;一块在设计之中的基于FPGA的采集板。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测试目的和范围、测试平台的搭建、测试过程、参数预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回放。

总结

本文针对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项目,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整套满足项目的需求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具体来说,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介绍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中所用到的关键技术,包括现场可编程阵列技术、多线程技术、循环缓冲区技术、CRC校验技术、DMA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和理论论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6 同时对下面两部分进行了技术探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设计以基于FPGA的逻辑控制模块作为数据采集部分、EP9312(ARM9)嵌入式系统板和单片机作为存储和传输部分、PC机作为远程控制站。系统采用无线数传电台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EP9312嵌入式系统板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在该板上使用Linux作为系统软件。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整体的测试。包括测试平台的搭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系统的参数设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回放)。

致谢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指导老师高锋老师!导师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可敬的学者风范和高昂的工作热情,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此,向导师所给予的所有热切关心和巨大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在两年的求学生涯中,给我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给我创造了就业后续学历的机会!

感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营销部的电能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负责人,提供了专业的知识及相关资料!

感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宁波供电营业厅的班长,在工作的同时开展学习与探讨,给予很大的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给予本人关心、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参考文献

(1)纪越峰.现代通信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2)肖忠祥.数据采集系统原理.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3)沈兰荪.数据采集技术.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1(4)李江,常葆林.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计算机工程,2000,26(6):80-90(5)罗海天,雷晓平.基于FPGA的嵌入式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0:52-54(6)姚七栋,张春玉.CRC校验及其软件实现.现代电子技术,2006,13:67-69(7)李峰,张志杰.无线数传电台实现数据可靠传输技术的探讨.机械管理与开发,2006,1:107(8)米根锁.防止电平触发方式下发生不必要中断的方法.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214-215(9)徐海军,叶卫东.FPGA在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2006,25(1):40-43(10)姚占东,游大海.一种基于串口通讯的大文件传输方法.微计算机信息,2004,20(1):99-100

宜顺论文网www.feisuxs7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1211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