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王乐村苹果示范园简介(2016.6.1)

王乐村苹果示范园简介(2016.6.1)



第一篇:王乐村苹果示范园简介(2016.6.1)

王乐村苹果示范园简介

今年以来,我们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苹果产业,在县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从苹果建园、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栽植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确保做到规范建园、科学管理、优质高效,全力加快苹果示范园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王乐、李家、去家、恩家等4个标准化示范园,全镇苹果总面积发展为8800亩。其中,2014年,春季栽植苹果1240亩。

王乐村位于镇政府东北部1公里处,距县城12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264户1036人,耕地面积2570亩,人均耕地2.1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40元。王乐苹果示范园按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提高效益”的要求,以“建设精品园、高效园、致富园”为目标,高标准栽植,去年今春新建苹果园468亩,严格按照县级示范园建设标准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品种、统一管理,采取竹杆扶直的方法,提高建园质量。在品种搭配上以优质红富士为主,在栽植密度上采取3米乘2米的株行距,全部选用优质矮化苗木。

虽然我镇苹果建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领导要求和兄弟镇相比还有许多差距。一是基础还很薄弱,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二是苹果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三是

农民对苹果园建设的认识还不够。

今后,我镇将继续加大苹果新园建设力度。一是充分挖掘沟坡潜力,开发利用撂荒地;二是积极引导群众实施土地合理流转,由有能力的大户投资经营;三是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县上苹果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供给苗木,补贴管护费,提供技术指导;四是加强对建园工作的领导,镇村干部划片包干,落实责任,确保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据摸底调查,全镇秋季可栽植苹果1600亩,其中武家、惠家、李家洼等村集中连片可分别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我们将加大王乐示范园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作物,规范管理,将王乐村苹果示范园打造成为生态、绿色、观光、现代高效的苹果园区。

第二篇:司川村示范点苹果种植简介材料

鸡川镇司川村千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简介

鸡川镇司川村千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涉及司川、许堡、上马3村12社168户,总规划面积1000亩,完成栽植面积1100亩,株行距为3*4,亩栽植果树50-55棵,栽植品种为长富2号。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増果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和镇上“一园两养三种四抓”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全镇新栽植苹果8000亩,核桃500亩,涉及全镇15个村112个社2800余户。至目前,全镇果园面积达到1400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4800余亩;栽植品种主要以富士系列为主,盛果期平均亩产4000-6000公斤,产值在3-3.5万元之间;产品主要销往江西、广东、河南、内蒙等省市。一是提早宣传抓规划。去冬今春就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议等形式就县上、镇上打造万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要求群众提早谋划,合理安排耕作,留足地块,留足面积。二是加强培训抓提升。积极邀请甘肃省农科院专家、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多次来我镇就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进行专题培训,通过理论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了果农生产管理水平。同时,镇上成立了3支由镇林业站干部、技术能人、科技特派员等10余人组成的科技培训小分队,采取定区域、定任务、定考核的办法,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广大果农的技术水准。三是科学种植抓间作。全面落实营养坑开挖、树上顶杆、套袋,树下浇水、覆膜,合理施肥等标准化管理措施,确保苗木成活率。对丰产园管理方面,落实果树整形修剪、拉枝6000余亩,除草5000余亩,病虫害防治3000余亩。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动员群众合理间作套种,主要种植洋芋、蔬菜、豆类、党参等低杆植物,提高种植效益,保证树体健康成长。四是完善措施抓落实。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林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副镇长带队,从全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专门负责林果基地建设工作;投入打孔机2台,以社为单位组建苹果栽植互助组13个,开展巡回作业,镇上筹措资金,对种植大户和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的劳务用工补贴;与镇供销社联系设立化肥供应点1处,发放地膜20余吨,组织人力集中开展大会战,保质保量完成栽植任务。

第三篇:王城村蔬菜大棚简介

王城村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简介

一、基本情况

王城村共583户2831人,耕地2820亩。1992年开始规模化发展蔬菜大棚,现已发展春提前、秋延后大棚118个,总面积达121亩,并幅射带动周围 6个村发展蔬菜产业,农业产业化调整初见成效,形成了初步规模的黄瓜、蕃茄、等果品集散地。大棚亩均毛收入1.8万元,纯收入1.3万元,全村棚室蔬菜收入180万元。

二、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是通过大力宣传,组织参观的办法,进一步解放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创新引领广大群众调产致富的工作思路。二是建立蔬菜大棚建设镇村组三级干部领导责任制,为大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积极筹措资金近100余万元,加大对菜农的资金扶持力度。四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路、水、电、等便利条件。五是加大技术指导力度,聘请县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菜农对广大菜农采取现场指导、适时授课、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

为了进一步使该村优势产业发挥作用,使群众增收,镇政府对王城村蔬菜大棚进行完善维修。在包镇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对原有大棚进行改良和砖墙保护,拆除旧管护房,新建统一标准的管护房、铺设棚内道路、粉刷内墙、增设反光壁。极大地促进王城村专业蔬菜基地的发展。

第四篇: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简介

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简介

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座落在罗山县西城开发区西外环西侧,建设项目由香港昊昌实业有限公司和罗山县金土地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园区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核心园区征地200亩,租赁流转耕地1800亩,建设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1000万元。

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经营理念:农业新产品新品种植示范种植、设施农业种植示范与推广、名优特新农产品采摘观光与销售、优质农产品冷冻保险仓储与配送、生态景观林建设等。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成钢架大棚、连体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达80000平方米,营造生态景观林20万平方米,建设多功能办公交易区、冷库及生态景点建设3000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园区基本可以进行现代农业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与推广,项目可以带动周边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生产,建设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基地、创品牌、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罗山县金土地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第五篇:亿利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简介

亿利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简介

亿利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位于凉州区丰乐镇红林村林场,处在武威、金昌两市中段,东接武威金太阳工业园区,西联金昌工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示范园占地1400亩,计划投资500万元,按照以畜养林、以林养畜、绿色环保、休闲娱乐、多种经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坚持超前设计、合理布局、着眼长远、综合配套、注重环保、提升品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以“倡导绿色餐饮、打造品质生活”为经营理念,走“粪—沼—林”循环发展,餐饮、娱乐、住宿一条龙服务的路子,利用两年时间(2011—2012年),建成集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栽培、休闲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园。其中:修建养殖暖棚20幢,12000平方米;栽培以黄冠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500亩;修建休闲娱乐健身餐饮活动中心3000平方米;修建年产300万块免烧砖砖厂一个。目前,已完成投资250万元,建成了以黄冠梨栽培为主的特色经济林500亩,新建养殖暖棚20幢,12000平方米,已整修沙砾道路6 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3公里,完成园区绿化600亩。

该示范园秉承以科技促进产业发展,以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建园宗旨,通过科技示范、科普教育、高新技术开发、新型产业展示,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农业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转变,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坚持“种、养、加、乐(娱乐)”多元化发展的理念,采取“企农联动”的方式,大力发展观赏型、参观型、森林旅游型、劳作体验型、采摘型等观光旅游农业,搭配建设绿地花园,逐步形成吊桥流水、绿树成荫、花香草绿、层林尽染、葡萄美酒、果实累累的观光环境,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娱乐设施齐全,服务功能一流,示范带动明显,产业分布科学,绿色环保认证,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新型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产业示范园区,实现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农民发展促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使该示范园区真正成为金武一体化发展、金武经济共融的一颗璀璨明珠。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210852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