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公害检查总结
2016年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检查总结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使用行为,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局于近日对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使用情况检查,现总结如下。
精心组织。我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检查工作小组,集中质监科等相关科室的力量,指导全区的检查工作。
严格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一是查看农产品“三品一标”原件,二是查看使用“三品一标”的产品标注标志是否规范,三是查看是否存在伪造、冒用标志(含超范围用标)等不规范用标行为,四是查看是否存在转让、买卖“三品一标”证书和标志的行为。连日来,共检查获证单位23家,涉及禽肉、猪肉、禽蛋、生鲜乳等产品。通过检查发现,我区使用“三品一标”的农产品企业都很规范,无违规现象发生。
存在问题。这次检查过程中,也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企业人员对于农业“三品一标”认知不足,缺乏鉴别真假的能力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其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知识。同时,经常性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标志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假冒品牌行为,探索建立保护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农产品标志的长期有效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无公害总结范文
临汾市尧都区畜牧兽医局 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工作总结
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和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根据晋农质安发【2010】16号《关于开展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检查的通知》精神,我局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现将我区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为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对无公害畜产品专项检查的统一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董世明为组长,副书记李小荣为副组长,执法大队为成员的“无公害畜产品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到点检查,迅速开展工作。
二、精心组织,明确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一)明确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全程监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依法查处,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明确工作目标
1、及时发现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公信力。
2、有效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3、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全面提升认证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
(三)明确检查的重点
1、认证管理有效性。
2、生产经营规范性。
3、产品质量安全性。
4、包装标识合法性。
三、抓落实,检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现有3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9个无公害农产品。我们在各县开展自查基础上,对重点对水城县东部产业办、六枝特区粮油加工厂、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3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和兴隆、恒源泰和2家农产品超市进行了检查。
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对产地和产品的申报工作都做到了相应的规范和统一,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各项申报工作。
2、生产经营管理 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做到了完善的产地环境质量适时监控,制定了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生产规程和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记录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农药化肥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3、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为了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严格的投入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有效的控制。坚持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禁止使用不合格或超标的农药、肥料,做好投入品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4、包装标识使用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水城县东开办在水城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推广使用了包装和标识,并按照农业部要求在水城县逐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计划”。在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统一标识,经过包装和加贴无公害标识的农产品投放市场。六枝特区粮油加工厂生产的滴水滩大米、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生产的雾峰苦荞麦都实施了产品规范化包装和统一标识后投放市场。经对兴隆、恒源泰和2家超市检查,销售的农产品都没有无公害农产品标识。
四、广泛宣传,营造检查工作舆论氛围
我市结合专项检查,利用“科技三下乡”、食品宣传周等形式和机会,做好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中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的有关知识和规定;发放有关无公害农产品宣传资料,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解答无公害农产品知识,努力营造检查工作的舆论氛围。
总的来说,我市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单位尽职,措施有力,宣传到位,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特别是包装标识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工作机构认证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需进一步规范。三是获证单位在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和生产记录不完备,不规范。下步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公信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00七年九月十八日
第三篇: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实施方案
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实施方案
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关于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拟于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行动,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程监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依法查处,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确保我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及时发现并消除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无公害农产品的公信力。
(二)有效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三)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全面提升认证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
三、检查内容
全面监控我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认证管理有效性。一方面全面检查各市(州)、县工作机构认证管理制度建立和运行现状,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情况,申报材料、复查换证材料等文件档案的管理情况,认证审查工作时限执行情况以及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建立情况等;另一方面应掌握检查员职责履行状况,考察检查员在材料受理、材料报送、文件审核以及现场检查过程中行为是否规范。
(二)生产经营规范性。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调查产地环境质量、区域范围及周围污染源受控情况,掌握重点区域的农业环境变化趋势;了解获证单位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生产操作行为;查阅获证单位是否建立生产记录并按规定对生产记录进行档案管理,查看生产记录内容是否完备,评估生产记录的真实性。
(三)产品质量安全性。狠抓原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检查,从源头上保障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获证单位是否使用禁(限)用农(兽)药;农(兽)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准则,采收、屠宰或捕捞是否符合农(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要求;原料及
投入品贮存是否有专人管理和适宜场所。同时,结合2007蔬菜和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抽检专项检查工作,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加工车间(仓库)的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据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四)包装标识合法性。检查获证单位是否已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对农产品包装标识的各项规定,重点检查必须包装的无公害农产品是否经包装后上市销售;产品或包装上是否标注标志和发证机构名称;标称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其证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在包装标识检查过程中,应针对当前假冒认证标志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市场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假冒无公害农产品行为,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公信力。
四、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2007年9月6日至9月15日,各市(州)有关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成立自查工作组,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无公害农产品的自查。自查工作总结应于2007年9月15日前报我中心,2007年9月20日前由我中心将全省的自查工作总结报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二)抽查阶段:2007年9月10日至9月15日,由我中心成立检查组,对自查情况进行检查;9月20日至9月30日由我中心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进行抽查。
(三)总结阶段:2007年10月15日前,完成全省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价,并将检查结果在全省农牧系统内予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整改。
五、工作实施
(一)检查组织方式:此次专项检查由我中心组织实施。成立3个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小组分赴14个市(州),采取实地检查、查阅资料、座谈质询等方式开展抽查工作。其中,实地检查是本次抽查的主要方式,在每个市(州)随机选择不少于3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和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超市)进行检查,被检获证单位包括企业、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申报类型。对于被检获证单位全面检查其无公害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主要环节,重点检查原料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对于被检市场(或超市)重点检查所销售的无公害农产品包装标识情况。
(二)检查程序:总体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召开座谈会,听取自查工作汇报,研究检查路线,确定检查地点;二是开展检查,对相关资料和生产经营实地进行全面检查;三是综合评价,检查小组根据检查结果,对被检地区各项指标整体情况进行打分,填写该地区《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 工作机构评价表》和《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 获证单位及产品评价表》;四是反馈结果,检查小组就检查中发现的好做法和亮点、存在问题和隐患、改进意
见和建议向当地农牧部门主要负责人反馈。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单位应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要站在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门力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迅速开展自查工作。同时,要主动向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通力合作。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迅速制定自查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积极配合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联合检查小组开展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清原因,依法予以处理或提交有关执法部门处理。要注意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做好宣传,注重引导。应结合专项检查的开展,做好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中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的规定。在新闻宣传和信息发布过程中,要积极与当地宣传部门沟通,立足于维护消费安全和促进产业发展,及时应对和处置不实信息。
第四篇: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畜牧业产品)申报目录
2005年11月9日
无公害农产品(畜牧业产品)认证申报材料目录
一、申请认证的鲜蛋类产品(包括鸡蛋、鲜鸭蛋、鹅蛋、鹌鹑蛋、鸵鸟蛋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等。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六)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复印件。
(七)产品检测报告。
二、申请认证的咸蛋类产品(包括咸鸭蛋、皮蛋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进出货记录、原料使用记录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六)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
(七)外购原料的需附购销合同(复印件)。
(八)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
(九)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十)产品检测报告。
三、申请认证的肉类产品(猪肉、猪肝、牛肉、毛肚、羊肉、驴肉、兔肉、鸡肉、鸡杂碎、鸭肉、鸭肝、鸭肠、鹅肉、鹅肝、鸽肉、火鸡肉、鹌鹑肉、鸵鸟肉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养殖场的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等。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卫生消毒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六)屠宰厂的有关资料。包括动物防疫机构驻厂检疫员证复印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定点屠宰许可证复印件(猪肉产品必须提供)。
(七)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其复印件。
(八)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
(九)产品检测报告。
(十)养殖基地为申请主体的申请人需提供屠宰加工协议书(复印件)。
四、申请认证的生鲜牛乳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等。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疫病监测记录(包括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六)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复印件。
(七)产品检测报告。
五、申请认证的其它奶类产品(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奶等)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奶牛场的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产品进出货记录、产品质量检测记录、疫病监测记录(包括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消毒记录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需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以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六)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复印件。
(七)外购原料需附购销合同(复印件)。
(八)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
(九)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十)产品检测报告。
六、申请认证的活畜禽类产品(包括生猪、肉牛、肉羊、肉兔、肉鸡、肉鸭、肉鹅、肉鸽、鸵鸟、火鸡、蛋鸡、蛋鸭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疫病防治措施,药物使用管理措施,饲料使用管理措施,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等。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免疫接种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以及公司对农户的管理措施。
(六)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复印件。
(七)产品检测报告。
七、申请认证的蜂类产品(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和蜂王浆干粉等)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
(四)生产过程记录档案复印件。包括兽药使用记录、卫生消毒记录等。
(五)“公司加农户”形式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以及公司对农户管理措施。
(六)如有营业执照、注册商标需提供复印件。
(七)外购原料需附购销合同(复印件)。
(八)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检验报告。
(九)初级产品加工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十)产品检测报告。
第五篇:垃圾无公害
垃圾无公害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意识也越来越明确,单如何处理庞大的城市垃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困扰。
一、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①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②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
③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
④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
⑤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二、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综上所述,单纯地依靠某种技术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都不是适合国情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电力上网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因此靠垃圾焚烧发电,工厂自用电以外剩余电力上网售电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垃圾热值低,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较小,发电成本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电价也没有竞争力。从经济性角度来讲,垃圾焚烧发电并不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出路。
垃圾是资源,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单纯地“处理”垃圾是不科学的,必须因地制宜,针对垃圾中组分的多样性,以资源、能源回收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用物资(废纸、金属、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高热值不易腐烂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4)灰渣的固化处理,实现灰渣的材料化。
目前国内已有单位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还不能利用垃圾自身的能量解决工艺过程的高能耗问题,系统运行成本高,技术含量低,不利于产业化推广。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应以系统能量自给为目标,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选取较小的发电装机容量还可以使系统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更适合国情,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将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应该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处理好垃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