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



第一篇: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及表现形式

对龟山景区内已控制的资源和山上现有的景点及其它建筑物、遗存的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整理取舍,分门别类进行整合。一切为今后的景区功能服务,一切为打造武汉一日游第一目的地的目标服务。

解决项目多而杂、小而乱的现象,寻找一条主线,提升景区的吸引力。

一、项目开发主旨

主旨——谋求颠覆龟山景区的文化品牌定位和产品基本形态 是人无我有,不是人有我新;是彻底颠覆,不是谋求改良。

1、文化品牌化繁为简

现在的龟山背负了太多的历史重担和文化包袱,这些文化单独看都不错,但都不足以支撑整个景区的内涵,所以要对现有的文化化繁为简。

——从多到少:对文化进行删减,理清文化脉络。——从散到精:对文化进行梳理,提炼文化精华。——从杂到专:对文化进行归类,打造文化核心。

2、产品形态化简为繁

一个成功的景点产品往往要有丰富的资源给与支撑,同时,景区的景点更需要文化作为基础。景点要突出“情、理、趣”的特征。景区要具有代表性,要有唯一性、排他性以及明显的文化区隔。

3、整合路径

景区资源重心下沉,改变原来杂乱无章,头重脚轻的资源现状;从山脚到山顶,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分层次,逐步提升景区产品的文化价值内涵。

4、表现手法

明暗相接,虚实结合。

——“明线”是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大禹文化); ——“暗线”是带有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的荆楚文化; ——“实”是体验,“虚”是感受。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6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5、全景效果

要让龟山景区成为长江半岛汇聚人气、财气、人流、信息流的集中之地; 成为长江半岛空间环境的最大亮点;

成为长江半岛以及汉阳地区景观地产的启动点。兴建长江中心半岛最豪华、最幽静、最经典的别墅群体。二、三大开发主题

1、天人和谐 风调雨顺 见证历史 传承文化

以改造禹王行宫为基础展现远古文明的精华,体现天人和谐、风调雨顺的主旨;以改造洗马长街为基础,导入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表现百业兴旺,蒸蒸日上的的繁荣景象。

2、吉人财运 遇难呈祥

以兴建关帝庙为契机,展现吉人财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美好愿望。现在需要做的是考察关羽遇难时间及而后的情况,编故事、做文章。把关帝文章做足,重在体验与参与。

3、城市绿心 武汉地标

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山体特征为基础,突出城市绿心,武汉地标的全新概念。让武汉三镇形成一个焦点;让汉阳的后发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三、四大核心区域——项目硬件

1、禹王行宫·(晴川阁)·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关帝庙

2、高山流水会所·半岛格调别墅群

3、天干地支·城市坐标·坦途

4、非攻兼爱——赤壁大战全景图·人类战争馆 四、四大核心区域之一

禹王行宫·晴川阁·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7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1、禹王行宫

现有的晴川阁最为主体建筑,气势较小,相对拥挤。作为一个景区缺乏规模和内涵,内容也相对单调,缺乏吸引力。应进行适当的扩充,向大桥方向延伸100米左右,改为“禹王行宫”。把现在的晴川阁变为“禹王行宫”的一个景点,重点突出观景的作用。在晴川阁上既可看见长江、汉江,又可远眺著名的黄鹤楼,把堪称对手的黄鹤楼也变成晴川阁的一个卖点。同时,又让游客在参观时体验远古荆楚文化的风韵。

在现有的晴川阁的位置上将后续的人为建筑拆除,并将区位朝江边伸出去3米至5米,把临洗马长街上的建筑物全部拆除,用于兴建行宫的围墙。其围墙仅一米五高,围而不墙,在墙体上表现荆楚远古文明及远古时代的生活场景及故事,重点表现大禹治水的故事,墙体书“禹王行宫”四个大字,大门以古朴色调用岩石叠起两柱而成,并向长江大桥方向延伸。

(1)探寻远古文明——表演台

在禹王行宫的内建立表演台,聚人气,表现的是大禹时期祭天的情景。用大红、大黑强烈的瑰丽色调来表现。可用远古巫术及图腾化的表演,还可在此处增加土家族等湖北特有的民族特色表演。

(2)鼓声震天,风调雨顺

大禹文化最终表现的是一种和谐文化。在禹王行宫内的路旁分别设立四面鼓,命名为“风”“调”“雨”“顺”,只要游客在每一面鼓上敲一下,就能风调雨顺,带来好运。表演台是聚人气,而此处就是游客体验参与动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参与的环节必须简单才便于批发,所以四面大鼓正好符合这样的原理。

(3)编钟编磬小型表演

编钟编磬是楚文化音乐的集中体现。建议在某一宫殿内设置编钟编磬表演,规模不要很大,但要是正宗、有影响力的表演,能留住人、吸引人。

(4)荆楚

在象形文字里,“荆”代表丛林,“楚”是人在森利里跑的意思。“荆楚”二字恰好完美地再现了蒙昧和文明之间的神秘文化。在“禹王行宫”立上刻有“荆楚”二字的碑,一来代表了楚文化的风格,二成为来到湖北楚文化的象征。碑上的“荆楚”二字采用象形文字,并配有相应的图腾,体现原始、古朴的风格。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8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禹王行宫向江边延伸的墙可做成壁,将无法在南岸咀完成的“和源壁”作为江滩改造项目,使两大主题项目连成一个整体,增加景区产品的吸引力。

2、铁门关

铁门关用于连接禹王行宫和龟山景区,同时作为龟山景区的大门入口,做相应的技术处理,使禹王行宫和铁门关形成整体。既可作为入口处,也可以为景区作适当的区隔。

3、停车场

现有景区的路段环境拥挤、喧闹,为了不破坏景区的整个环境氛围,以免造成混乱的局面,建议建成地下停车场,并以此形成卖点——全国第一的景区地下停车场。景区内地下停车场应充分考虑现有的地形,尽量建在洗马长街的西边靠大桥处。两大入口浑然天成的联在一起(一条进入360行民俗文化街,一条进入半山腰的别墅区域)。

4、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

洗马长街龟山脚下是龟山景区兴建的核心项目,也是能否完成龟山景区开发的龙头项目和利益所在。洗马长街360行民俗文化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景区的开发进度和力度。靠街360米长的街面最高建筑4层或五层楼,要求古典与现代有机结合。一楼、二楼作为商业铺面出售后返租,由公司统一经营。三楼、四楼建自助式江景产权式酒店,引入酒店管理机构,由酒店管理集团经营,并且在建设初期即引入。

从洗马长街往龟山景区内部延伸,建立两条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整个设计从外到内,从下到上,层层递进。从铁门关进入景区内部,共分三条小路。一条直接通往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绝技绝活表演场;一条通过铁门关往禹王行宫;一条通往山顶。在快到表演场尽头的时候开辟一条直接向上通往关公庙的小路。

在从铁门关往大桥方向200米至230米处,建两个牌坊,北边为中式、南边(靠桥)为西式,作为商业铺面的入口及景区的入口。西边为进入高尚社区的入口,同时建相连两个小广场。建筑物临街面一律以牌坊式古建筑风格为准。文化街内建筑为三层,一层、二层用于各种表演及展示,三楼为销售门面及百业历史展示的展厅。三层可打通,根据不同的行业需要提供展示面积。也可以全部打通,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9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成为民俗物品的大超市。区内街宽5米,街道呈“S”型展开,街上每隔10米一组雕塑(反映百业民俗鼻祖或神)。建筑物层高不低于3.5米,门面宽不低于4米,深不少于8米。两条街建2个至3个小型表演场(不少于50平方米)。

在有条件或增加投资的基础上,将街顶封闭,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天幕电影,以此来聚人气。

要求:小街小巷、古色古香。

用于区隔中西民俗的20米入口以阶梯状向上延伸,形成区内广场。四周用雕塑表现百业鼻祖。做区内中心广场(集表演休闲于一体),定期表演绝技绝活,并且与电视台等媒体合作,进行长期、定期演出之用。

(1)“半岛格调”休闲胜地

外围建立时尚休闲胜地。一共分为四层楼。第一、二层为咖啡厅、茶馆、餐厅等等。可以引进类似星巴克这样的品牌。特色就是武汉市没有与之类似的咖啡厅、茶馆和餐厅。第三、四层为自助式江景酒店式公寓。这里的客房为少量的,需要客人提前预订才能住进(网上定房项目)。可针对半岛民居豪华别墅的会员居民和高山流水会所的会员,也可留置一些供政府客人使用。

(2)三百六十行民俗文化街 现代都市与市井文化相结合; 实体店铺与街头雕塑相结合; 静态展示与动态穿流相结合; 商业形态与文明见证相结合。

在三百六十行街里可以体验十足的城市市井生活。这个景点共分为两条街,并列展开。分别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一条街、国内名优特点小吃一条街、江湖绝技绝活表演一条街。

街中可推出了打铁、圆木、剪纸、面塑、泥人、蔑竹、皮匠、草编、纺纱、织布等传统民俗手工艺表演,向游客展示了传统文化最为世俗化的部分,游客既可观赏又可亲临操作,体验劳动生活。文化街上还辟出了名优特点小吃,来自大江南北的各种佳肴都可以尝到。其中还安置酒作坊、豆腐坊、茶馆等展示原汁原味生活场景的参与性项目,再现了历史岁月中的活生生的生活状态,使游客忘却了大都市的喧哗和烦恼,仿佛恍然隔世,令人回到似曾相识的从前。更具特色的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10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还是绝技绝活,上刀山,下火海等听起来让人惊叹不已的技巧都在这里一一展示,惊险刺激,啧啧称奇。

5、关帝庙·藏马洞

关帝庙重点不在于庙,而是在于藏马洞,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为主题的文章和表现,重点让游客参与。

关帝庙、藏马洞可选择建在面朝龟北路的北面半山腰的山体,增加一个景点,重点让游客参与。体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样既丰富景区内容和容量,又增加景区游客的参与性。

(1)关帝庙

关公是唯一人化的神,而且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守护神和武财神。关羽一生传奇,身经百战,仁、义、礼、信、忠、勇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中是在龟山躲过了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夜。龟山连关帝都能护佑,确显其有神灵护佑。所以为关公建庙理所当然。虽然在各地的关公庙不计其数,但都没有做足文章。此处突出了人们向往“财”、“吉”的愿望,体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主题。

(2)藏马洞

如果说关公庙是前引的话,那么藏马洞就是主角了。藏马洞是关公和赤兔马躲避灾祸的地方。整个山洞要制造的惊险,给人神秘、毛骨悚然的气氛。还可配上灯光、音乐等渲染气氛。使游客已进入就有一种强大的引力将其吸引,虽然恐怖但又不得不进去探个究竟的心理。

藏马洞人工建造一条约30米深的洞道,进门口小而窄,并且用树干、树枝虚掩,洞内宽窄不齐,人为做些原始洞穴的景观,洞内灯光昏暗、高低不齐、体现阴森恐怖的主题,如突然串出一条蛇、几只蝙蝠及其它小动物,甚至狼之类的大动物,而当年这些动物只在洞内活动,并没有飞出、没有受惊,都在保佑关二爷。洞内具体摆设和设计可进一步讨论。总之,要给人劫后余生的感觉。五、四大核心区域之二

“高山流水”会所·半岛格调别墅群

1、高山流水会所

高山流水就是现在的计谋殿。考虑到龟山电视塔的现代感,如果旁边再出现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11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一个古典的计谋殿,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建议将现有的计谋殿部分拆除或整改,采用现代的建筑手法,通透的明亮玻璃屋顶,在屋顶上出现流动的水和畅游的鱼。从下往上看,还有快乐的金鱼在屋顶上又来游去。

把“高山流水”建成超一流的会员制商务俱乐部,使其成为武汉的商界政界等各界名流聚集之地。把此处打造成为武汉的钓鱼台、城市的社交平台。

高山流水,灵气的龟山、流动的神水(长江、汉江)、快乐的游鱼、谋事之地、名副其实。观景与龟山电视塔的高空观景形成呼应。

需要注意的是,高山流水会所与普通游客的线路应形成区隔。游客可以看见但可望而不可即。会员可从另外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山。

2、半岛格调别墅群

别墅群呈两个带状分布在“高山流水”会馆下方,部分别墅由现在的计谋殿附近的平房改造而成,别墅群倡导“半岛格调”,典藏版的设计使之与“高山流水”会馆浑然天成,成为一个主题。“高山流水”是别墅群这一商业地产的支撑,成为别墅区内的独立会所。别墅群可命名为“半岛客舍”或“半岛民居”,规划为不少30栋相对独立的典藏版别墅。

另外,用仿古建筑的方式,与360行民俗文化街风格一致的布局,在洗马长街的西段及半山腰,兴建豪华公寓,作为武汉人闹中取静休闲场所或相关机构在武汉的联络机构。

在龟山项目得到认可后,会所与别墅群即可单独运作,并能很快产生效益。六、四大核心区域之三

天干地支·城市坐标·坦途

主题:神龟背上有乾坤,天干地支定前程。

神龟隐世千年,天下混战不断;如今:神龟醒世,天地归和。

龟山这么多年来之所以没有火起,乃至逐渐被人们遗忘,风水不好是市民议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将神龟唤醒,将关帝请来,旨在压邪,改变风水。

古代,易经就是乌龟壳燃烧之后进行占卜。鉴于此,龟山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荆楚文化给了我们强大的文化支持。以前,武汉人觉得龟山像一座大坟,电视塔像一炷香,而远处的晴川饭店像一座墓碑。这种传播对于龟山景区的声名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12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非常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传闻,我们顺势而行。把龟山当作远古占卜的龟壳,形成天干和地支。神龟醒市,天地归和;天干地支走一程,坦坦荡荡奔前程。

将风水学引上龟山,旨在激活龟山,注入灵魂,打政策的擦边球,使游客来到武汉不得不上龟山;到龟山后,不得不到山顶看一看;上了山顶,不得不参与其中,抽支签,体验一下诡秘的文化。乘索道过一过天干,走一走地支坦途,愉悦心理,把龟山注入全新的文化。

(1)天干

从投资收益角度讲,现有的索道建设是一个错误,至今为止在国内还没有一家穿越城市上空的索道,并且事实上也证明索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们为索道注入新的内涵和文化,使其充满神秘,正好为其正名、为其扬名。之所以要把索道建在此处是由于风水大师占卜定的天干的位置。不能建在别的地方,只能建在城市上空,人在空中,看尽人间冷暖。再配上相关的公关活动足以激活现有索道,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盈利项目。

让人在天干上走一程,坦坦荡荡奔前程。让沉淀的索道变得鲜活,成为国内外唯一富有神秘文化背景的索道。

(2)地支

地支就是现在三国城的道路。建议搬掉所有的三国英雄雕塑,一是因为这些雕塑粗糙、没有动感,二是三国城在龟山上根本做不大,也做不起来,没有环境的氛围。把这条路称为“坦途”,通往和谐的道路就是坦途。与我们的和谐文化相对应。并且在这条路也可以做类似于好莱坞明星大道创意,将1700多米的山顶路,划成999块地碑,直接出售或做其它文章。

(3)人和

天干和地支的交汇处就是人和,即中原地标。因为这里是天干地支的交汇点,是一阴一阳的交汇点,是一清一浊(汉江与长江)的交汇点。把这里作为中原的地标是最恰当不过的。现在在龟山上没有一处建筑物可以显出地标的气势。建议采用十三亿年前的异石作为地标的象征,在历史上、在文化上征服游客。游客不到此处就没有来到中原的地标。只要摸一下这块石头就可以站在整个中原的中心。这也是一个强大的卖点。同时,也是一个原创性、独特而唯一的卖点,运作得当,仅这一个卖点(景点)即可激活龟山。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13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在通往索道和坦途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将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刻在地上,或者立一个小碑,引入卜挂等项目(摊位出租),游客可以自己寻找的生辰八字坐标,也可抽签算命。还可建一些小的图腾供游人拍照。

(4)休憩

在游客上山的路上可适当放置一些石凳、竹椅工人休息。也可撑出一块空地做成“盼归亭”和“望鹤亭”供游客观景和休息。七、四大核心区域之四

非攻兼爱——赤壁大战全景图·人类战争馆

1、赤壁大战全景图

现在的赤壁全景图给人的震撼力很强,但是参观人数寥寥实在可惜。建议颠覆现有三国城中渲染的英雄主义情节,以战争的“不和”来展现现代社会所需的“和”,顺势而为。现有的音响效果过于嘈杂,可重新做一下配音,重新进行文字及解说词编写。再添加一些字幕,效果更好一些。

参观赤壁大战图,让人们知道,战争带给人类的只有死亡、混乱,尸横遍野,哀鸿满天。人类最需要的是“和”。

2、人类战争馆

一楼建议做成远古到现代的著名战争展览馆。可把这些战争做成图画,配上说明供人观赏。还可在其中的一两处展现出当时的战争情景,体现血腥、哀鸿遍野的气氛。

一、二层在整体上通过战争这一“卜和”来表达 “非攻兼爱”的和谐主题。

八、景区项目目标

2005年景区策划、规划、做好开发前期准备。总体目标三步走:

2006年 重塑龟山景区品牌形象,纳入武汉一日游精品线路

2008年 具有区域市场影响力和全国品牌影响力的4A级旅游景区;武汉旅游第一目的地;武汉休闲第一胜地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14

龟山景区项目全案策划精装本

2010年 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集旅游、渡假、休闲、购物、商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5A级半岛型生态景区

九、景区项目效果

以四大核心景区建设完成开始营业起三年三步走,以10万游客为起点,每年翻一番。

一年内——接待15万本地游客 二年内——接待30万本地游客 三年内——接待60万省内外游客

第二部分 景区内项目规划与整合、市场定位景区项目建设表现形式及开发流程 15

第二篇:景区规划

A卷1.旅游景区具有:()、()、()等特征

2.中国与()和()并称世界园林的三大发源地

3.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板块、()、()、规划中心板块等四大板块。

4.根据旅游活动性质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

B卷 1.(娱乐活动、休闲要素、服务接待设施)2.(价值评价、开发条件评价)3.(8)

二、名词解释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成的没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旅游景区:有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客观光、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具有明确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3 虚拟现实技术:它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从而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双周期模型:是指旅游地在在两种不同的命周期类型,即长周期和短周期三三六评价法:是指“三大价值 三大效益 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是指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是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是指地理位置及交通、景观地域组合、景区旅游容量、市场客源

条件、投资条件、施工条件八度评价法:是指对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包括规模度、古悠度、珍稀度、奇特度、保

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旅游主题:是指在景区的建设和旅游者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强调的一种理念或价值

观念。旅游景区形象:是指景区的各种资源、设施、服务、管理、环境以及景区内社会、经济、文化等在旅游者及公众心目中的基本印象和总体评价。

9康乐型景区项目:是景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项目类型,气质要为旅游者提供运动休闲的场

地和服务,让旅游者在康体活动中获得身心的放松。社区—吸引物式布局:实在旅游区中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

引物综合体,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

第三篇:旅游景区规划需要做好项目和策划

旅游景区规划需要做好项目和策划

在景观设计计划根底剖析中,加强关于全县工业系统的剖析,不只评估工业结构,还要对当时主导工业以及往后工业开展方向做出剖析评估,找出旅行业与其切入点和交融点,从县域资源、环境、社会特征等动身证明开展旅行业的远景和可行性;

加强园林设计项目策划和项目落地,对计划中提出的项目要从商场、资源、土地、资金、社会、方针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证明,防止项目堆砌,做好项目结合,从投资商的视点,从可盈余的视点去策划、包装旅行项目,杰出精品,杰出重点,不用八面玲珑和过于繁琐,最终使项目变成支撑旅行工业系统树立和晋升其它工业的起爆点及经济、社会效益的载体;

旅行计划编制要坚持以旅行商场为导向,以旅行资源为根底,以旅行商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开展的指导方针。注重区域协同,着重空间一体化开展,防止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造,加强对旅行资源的维护,削减对旅行资源的糟蹋。

.cn/

第四篇:旅游景区规划(定稿)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

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是致力于有效地组织各种资源为旅游者创造某种特殊的体验。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目标是为游客塑造美好的体验,为开发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在旅游规划中创立学派,从而出现了所谓“资源派”、“市场派”、“政府派”的分野,旅游景区规划既不是资源评价,也不是市场分析,更不是一味的做政府领导的秘书。而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的情况下,让旅游者、当地社区、开发商的价值得到满足。旅游景区规划目的

旅游区规划是指景区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景区规划的种类

按照开发的过程细分可分为开发规划、提升规划、整合规划、专项规划等。按照规划的目标不同可分为总体规划、概念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以上旅游规划通等相关条文里则都由详细叙述在此就不多说了。旅游景区要素规划分为旅游项目规划,旅游设施配置,娱乐活动安排。

(一)旅游项目规划

旅游景区项目的配置往往要根据旅游景区的资源来决定,一般来说,参与型项目要与观赏型项目相结合。近来极限运动与休闲运动项目颇受青睐。

(二)旅游设施配置

旅游设施包括两大类:上层设施及基础设施。上层设施主要用于解决游客住宿、娱乐所必需的设施;而基础设施则是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保健及排水系统等设施。

(三)娱乐活动安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必备的娱乐活动有高尔夫球、网球、游泳、射箭、赛马、健美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还有不同的娱乐活动,如海滨型度假区则有滑水、帆板、冲浪、潜水、垂钓、高台跳水等,一般旅游景区应配备的体育设施是游泳池、网球馆、健身房,在海滨旅游景区则配备滑水、帆船、垂钓、冲浪等。娱乐设施方面一般配备电影院、夜总会、舞厅、赌场。

旅游景区规划一般流程

旅游景区规划流程是一个循环系统,每个循环中包括8个阶段:准备;确立目标;可行性分析;制定方案;方案的评价与比较选择;实施;监控反馈;调整策略。

(一)准备

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召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协作团体,共同解决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建筑、工程与规划问题,这个协作团体的参与者包括:市场与财务分析家、建筑师、饭店经营者、管理顾问、工程师及招标承包商、土地规划者、地理学家与环境专家、律师、社会学家等。在准备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初步确定旅游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景区的类型、规模及初步的景点区位选择。但其内容随着规划的深入将进一步详细、修正、甚至改变。

(二)确定开发目标

旅游景区开发的目标包括社会、经济与环境目标。某专家在分析北美旅游业的规划时,提出3个目标分别为:第一,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第二,为产权拥有者及开发者提供风险酬赏;第三,保护环境资源。

(三)可行性分析

这一阶段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详细地调查分析与综合。从而发现自己的目标市场。对竞争性旅游景区进行竞争分析,以便找到旅游景区的市场增长点。从而进一步决定旅游景区的类型、主题与最优规模。对上述材料进行综合之后要确定旅游景区发展的主要机会、问题与约束条件,建立旅游景区发展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承载力。

(四)制订方案

一个旅游规划的方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政策与操作规程。政策方面包括经济政策、立法、环保政策、投资政策等,操作规程方面包括土地规划、市场营销计划、人力资源配置等。在政策制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旅游景区的类型与规模

2.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永续利用

3.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分工

4.开发的阶段

在旅游景区规划的操作规程部分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部分: 1.产品与服务的设计

2.土地需求与土地利用规划 3.人力与财力的配置 4.市场营销计划 5.机会与约束 6.实施计划

(五)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对于方案的评价往往采用本益分析、目标实现矩阵和规划平衡表方法,这里介绍一种简洁的矩阵评估法。选择一系列评估因子,并对各因子按其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请各领域的专家对方案按各评估因子打分,最后对各方案的评分进行加总,分值高者方案为优。评估因子包括实现旅游开发总体目标的能力;与区域开发政策的一致性;成本效益比;创造就业机会数量;创汇能力;社会文化与环境效益;对相关产业的联带作用;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等。方案评价与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平衡区域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照顾地方居民、企业与政府的目标和利益。

(六)实施

各开发主体按规划所设计的政策及角色分工对方案进行实施,进行实质性开发工作,一般开发分四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经营、扩张与调整。

(七)监控与反馈

监控反馈程序包括三种工作:投入一产出统计,偏差评价与原因分析。产出统计是对旅游开发经济产出,社会指标的就业、基础设施改善、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目标等进行统计。投入统计主要是对成本的实际情况、资金分配结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统计。投入一产出统计之后便进行偏差评价,即将投入一产出统计结果与财政预算、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哪些目标已实现,哪些目标未能实现,找出计划与实施的偏差。然后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外生因素如政局、市场、价格等因素,还有内生因素如人力组织,政策失误,规划不可行等。

(八)调整策略

对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调整目标或调整实施方案,使规划更趋合理,对规划的修改乃至重建。旅游景区规划的发展趋势

现代旅游规划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分野实质上是现代旅游──绿色旅游与传统旅游──大众旅游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规划与现代规划的差异

传统的旅游发展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进行开发,现代旅游发展要求先规划后开发。传统的规划是项目导向的,注重社会一级的规划,采用分散的,遍地开花的开发方式,现代规划是整体导向的,强调区域的整合,采用集中的,只在合适的区域,有现存设施的区域开发的方式。传统的开发强调在原有居民区外另建新的旅游设施,建造新的高层建筑,提供新的居住设施,现代开发方式在现有居住区内开发新设施,对现存的设施进行改造从而更好地利用原有的设施。

过去的规划是一种精英规划方式,即规划者都是一些旅游专家,建筑规划师,财务分析家等。近年规划的经验告诉我们精英规划往往是片面的,比较容易出现中看不中用的“白象”规划,缺乏可操作性。现代的规划注重多方参与。现代的规划师更多的是一个集大成者,而非创意者。

(二)可持续旅游规划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的一个新概念,是环境主义思想的结果,近年旅游者变得对环境十分敏感,对环境友好了。旅游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要素:

1.建立生态极限和公正的标准

2.重新配置经济活动与资源

3.控制人口

4.保护基本资源

5.更公正地利用资源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6.在承载力范围内开发,保持持续的发展

7.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8.偏好动物植物种类的多元化

9.消极影响最小化

10.社区控制

11.广泛的国家与国际协作政策

12.经济有活力

13.环境质量

14.环境审计。

(三)旅游景区规划的生态设计伦理

目前人们还提出旅游景区规划的生态设计伦理的几条基本原则:

1.旅游景区设计要和背景融合一体,而非主宰自然,所有的垃圾,废物都应认真处理,不能污染空气、水或土壤;

2.旅游设施的位置应与重要的自然及文化资源隔离,任何资源的使用都应控制在其承载力之内,不要造成环境危害;

3.水线附近的开发不要仅用一条小路来隔离水域和开发带,要使水域与开发带有一定的距离;

4.要划出特定的区域作为公园与保护区,同时划分出适合商业经营的开发区域;

5.所有项目设计都要能为附近社区所接受;

6.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吸引物开发要设计眺望点,临时通道,小路,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植物种群;

7.文化吸引物的开发,要体现其真实性,给游客丰富的体验,而且不会损害其文化价值;

8.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不应开发在基础设施缺乏的边远地区;

9.重大文化或自然吸引物附近区域的开发要注意开发的设施与吸引物相协调,不要损害游客的体验质量;

10.所有沿海岸的开发,如海浴码头,饭店,商店等要考虑波浪,风暴和洪水的影响,因此应布局在距水线足够距离的地方,以免遭受损害;

11.主要的土地利用项目,如高尔夫球场等不要布局在原始自然区,而应布局在对环境影响比较小的区域;

12.在有古树,特色植物,自然景观的地区造建筑时要尽可能保护这些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最大的享受。

第五篇: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引导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近期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效果图或模型。

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提出。人们首先根据传统理论研究治理方法和技术,同时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仅靠科技手段,用工业文明方式作为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打着工业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观念,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以其崭新的价值观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国际社会议程。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都以此作为重要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同时,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

①恢复经济增长;

②改善增长质量;

③满足人类基本需求;

④确保稳定的人口水平;

(二)区位理论⑤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⑥改善技术方向;⑦在决策中协调经济与生态关系。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人们从事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产品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会随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不会考虑生产地点的选择问题。从这个简单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区位理论并不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如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加深的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区位理论中有一个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如果地理现象之间是互相作用的,那么其作用力与距离成反比关系,即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就遵循着距离衰减原理。旅游距离衰减原理总体上表现为景区对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相应的客源数量分布也呈现出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梯度减少的规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游者到景区需要支付费用、时间、精力等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随着景区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景区的吸引力也会随着距离的加大而相应地减少;其次,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小幅度的距离变化会引起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大幅度变化。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区位理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理论认为,区域内各经济实体聚集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大于各经济实体单独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来源于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环境。集聚效应对于景区来说,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可以使各企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降低开发成本,共用旅游设施,提升总体旅游形象,增强吸引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旅游者来说,集聚效应可以方便旅游者选择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景区,从而减少旅游者的费用、时间等成本。

(四)系统论

用系统论指导景区规划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景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景区规划应采用系统分析和整体考察的方法进行。它既包括对相互关联的系统要素的规划,也包括景区与整个地区的总体开发的外部系统规划;其次,景区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调节、不断提升的系统。因此,在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始终保持系统化眼光,用系统论指导具体的实践运作。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旅游景区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9.10

2.↑ 郑耀星.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教育出版

社,2010.05

3.↑ 孙诗靓.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理论·案例·实

务.青岛出版社,2008.8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