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不知道从何时起
不明白谁能让我如此痴迷 看不清只拥有你的背影 在远方看着你的发髻 走下去只有一个目的 想知道你的微笑在哪里 装作不经意
追求却刻意
在我的梦里你是唯一清楚地记忆 我明了在这个不清不楚的雨季 我在孤独的等你 也许
在下一个雨季
你会出现在不只是梦里 我说一声对不起 只是对不起自己 在今生欠你一个拥抱 我的需要
你没有考虑到
也许是一厢情愿
也许没料到
你我的人生充满了迟到
我欠你一个拥抱
不知道今生是不是没有你我保持寂寥 爱到
深处却不知道你的名字
你的相貌
我再说
真的想给你一个拥抱
我在追
你好像在逃
自己
不明了
到最后只能对自己告白
欠你一个拥抱
第二篇: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情感美文
最后一次见你,我非常的不情愿,我知道那张卡是我们联系最后的原因。从这以后我们不会行同佰路,那是因为从这以后我们根本不会相见。那些天我一直在感受着你的焦急带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不愿意这样做。可每每接到你催我的信息,我还是会很苦涩的高兴。直到你说出了我最最不愿意听到的话“你不愿意来就别来了,我再想别的办法”。
在去见你的路上,想了很多从前的事,第一次一起吃饭,第一次送你去上班,第一次收到你的信息,第一次去店里看你……很多很多的第一次,很多美好的回忆。想了见到你时应该说些什么,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想洒脱一点的结束我们这最后的“约会”。
见到你的那一刻,所有提前设计好的话都无法说出口。那刻我才知道原来我是这样的想见你,那怕是远远的看你一眼。我的眼睛湿了,所有思念在这一刻得到了解脱。从远到近一直在看着你,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心跳。
“走吧”
到你身边,说出这两个字,我再也说不出话。快步向前走去,我不想让你看到我的眼泪。进了大厅,我真的不想和你说话,不敢理你。我怕,我怕以后的路上会更想你,我怕会让自己陷得更深。
“你的头发长了,有时间去剪剪吧。”
听到这句话,有些感动,但带给我更多的还是那无尽的痛。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你催我去剪头的,以后再也不会了。直到现在我依然能清晰的记起你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借着用手弄头发的机会,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这些天没时间,……”
赶紧找了个别的话题。有你坐在身边的感觉真好。我对自己说“去感受这片刻的温馨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不知道我们都聊了些什么。只知道这温馨过后的苦涩。
办完事后,我想多留你一会,那怕只是一小会也好。只要一小会就好了。
“还没吃饭吧,一起去吃饭吧?”
“我只请了半天假,下午还要上班,回去再吃。”
接下来是沉默,两个人默默的走在路边,手却没有牵在一起。这是多少电影里恋人分手的情节,以前时常会被他们感动,为他们的命运耽心,给他们设想以后的命运。现在真的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
时间,多希望它能停住,虽然没有牵着你的手,至少你还在我身边,我可以一直这样看着你。
路,多希望它能长一点,虽然结局已经注定,至少我还在你身边,我多希望能一直在你身边。
不管我怎样的祈祷,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路程不会为任何人延伸。
终于到了十字路口,终于还是要分别了。
“我走了,你回去吧。我……”我还是打破了沉默。
“你回去了?”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明显的感到你松了口气。
“恩。”我无奈的笑笑。“走了。”
转身,我走出了第一步;走出了我们的最后一步;走出了你的生活;走出了最后的“约会”的结局;走出了……我没有回头,任泪水肆意的流,任心刀切的疼,任你随愿的离开。
我还是走了,没有回头,一直走了好远。当我再回头看时,只剩下川流的人群,再没见到你的影子。
你走了,也许看了我好久,可你还是走了。把我丢出了你的生活。带着我的心,带着我对你的爱,带着一段曾以为美好却让你失望的爱情走了。
最后的相见,最后的分别,最后的温馨,最后的回忆。
最后还是最后,是故事的最后,却不是故事的结局。虽然结局已经注定。
最后我想告诉你。在我打破沉默时我想说的是“我走了,你回去吧。我……能再抱你一下吗?”
如果来生你还是我的你,如果来生我还是你的我,如果来生我还能看着你,如果来生你还能抱着我,我愿意用我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去换取。
如果也只是如果。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来生,如果真的有来生,给我个用一生去偿还的机会好吗?
今天是我们分开的第14个月,我恨我自己,恨我自己让你离开,恨我自己让你心疼,恨我自己连最后拥抱你的机会都没去争取,我恨我自己还没有办法把你忘记,我恨我自己,好恨,好恨!
分开的第20个月。祝福你,幸福,快乐。
贝,好想你。
第三篇: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思想元素
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思想元素
在2009年8月25日,国庆60周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即将到来之际,央视黄金档开播的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故事讲述了驻藏军人吴大龙和大学毕业生林晓敏之间的感人爱情故事。5年的笔友情结,365封寄自雪山的信件,林晓敏坐上了进藏的列车,主人公吴大龙在经过与女友365封雪山飞信后终于要见面了,他满心欢喜地去见女友,希望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然而吴大龙却在帮助藏民救火时被高压电严重击伤,双臂截肢,后半生无法站立,留下还是离开晓敏陷进艰难的抉择,终极,晓敏决定留下照顾大龙,尽管这期间有吴家的抱怨、亲人的怀疑、朋友的误会、经济上的窘迫,这些都没有压垮晓敏的意志,反而更让她坚定信念。五年的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使大龙无论从心理还是身体都得到了恢复,他们的付出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
这是一部“主旋律”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但它从小处着眼,用小人物的生活经历说事。在这部电视剧里,既让我们领略到军人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向我们透视了一个军人平凡的感情与生活中的艰辛与甜蜜;在这部电视剧里,观众看到的不是夸张与煽情,而是真挚与感动。这既是一个军人的故事,也是一个自强而又善良的女人的故事,或者更应该说,是他们共同的故事。这部电视剧的关键词有三:军旅,爱情,生活。在近年来出品的众多电视剧里,同时包含这三个元素的剧目并不少见,但这样一部取材于真实故事,以紧凑丰满的叙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深思的意蕴取胜的电视剧,在同类电视剧中当是凤毛麟角。
军 旅
近年来,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大受追捧,《亮剑》《士兵突击》等一批优秀电视剧作品丰富了荧屏,丰富了百姓生活。也为军旅题材剧开拓了新思路。这些电视剧注重人物塑造,性格刻画,没有“高,大,全”的完美,却让人倍感真实,人性魅力极具感染力。不错,我们需要钢铁般的战士,可另一方面,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会带给我们更多的震撼。我们不能忽视“榜样”的作用,但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这个榜样作为一个什么形象出现。军人,除去职业,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家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渴望爱情。
剧中主人公吴大龙是一名驻藏军人,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他朴实善良,有责任感,是部队里优秀的士兵。他与女主人公林晓敏是五年的笔友,约定见面的那一天,就在他去接晓敏的路上,遇见了当地的火灾,因为军人的责任感,他帮助藏民救火,结果不幸受伤并失去双臂,腿也残疾了。如果吴大龙不是一个兵,他可以不管不顾,或许可以少受良心的谴责,但是没有如果,他是一个兵,这样的突发事件恰好与他相遇,以他善良负责的品性,来不及思考英雄的名字就已沿着英雄的行径往前冲。很多年前,作家魏巍就将解放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今天来看,这种称谓依旧高尚,并永不退色。作为军人,他比普通人多了许些责任,多了许多负重,对外,他们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对内,他们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高大威猛的形象让人敬畏,可是,当他们受伤,当伤到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一样会脆弱,会丧气,会对人生充满忧虑。
剧中的吴大龙就不幸地遭遇了人生的灾难,一个健壮开朗的小伙子也无法接受残疾的现实,他开始觉得自己像一个累赘,他变得暴躁,变得冷漠。他身体所受的伤害是为了救人,是值得社会认可和赞扬的。但他终究是一个人,适应这一切变故需要一个过程,他的身后有父母,年迈的奶奶,还有爱情。作为一个儿子,他不能力所能及的奉养父母反而需要父母照顾;作为一名士兵,他再也不能身体力行的执行任务了;作为晓敏的男友,他永远欠晓敏一个拥抱,他排斥爱情,排斥晓敏,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的状况,在吞噬着一个男人的尊严。那种“觉得自己没用”的心理开始出现,他也有抱怨。
这个社会仍旧需要英雄,还可以包容一个脆弱的英雄。英雄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除了展示钢铁战士的英勇,还可以展现他们平凡的生活与感情。
爱 情
这部电视剧里最核心最感人的部分还是大龙与晓敏不离不弃的爱情。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美丽的感情。几乎所有的电视剧,都少不了爱情这个元素。但是当今的电视荧屏上,偶像剧中的爱情太虚幻,韩剧中的爱情遵循特定的模式,想看到一个不落俗套的故事是多么的困难,更何况一个真实的故事。许多书里都提醒青少年,告诉他们现实生活有多么艰辛与残酷,电视剧里的爱情故事就是白日做梦。这部电视剧里的爱情故事的开端同样让人觉得浪漫与虚幻,笔友的联系纽带,未曾见过一面,仅靠365封信为见证。这样的故事在偶像剧里很常见,当看到这样的故事时,观众的反应想必也是那么的不屑吧。但不同的是,他们的爱情故事是有原型的,在现实中真真切切的存在。
该剧取材于驻躲军人的一段真实经历,1997年在西藏某军区服役的王俊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高压电流击倒,四肢被严重烧伤。得知此事,王俊景的笔友、已在郑州参加工作的安阳县籍大学毕业生吴新芬,义无反顾地只身一人来到王俊景身边并竭尽全力悉心照料,吴新芬为他端屎、端尿、念书、读报,王俊景渐渐康复。2002年,吴新芬又瞒着亲人与之结为夫妻。吴新芬九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料,使王俊景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现在王俊景能开关电视,能用嘴写字,能编发短信。同时吴新芬用爱支撑了王俊景家一个行将破碎的家庭,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正如电视剧中的情景一样,林晓敏所经历的如被截肢的大龙对她的冷漠,大龙父母的抱怨,朋友的误解,更重要的是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大学生,要承受这一切的心灵压力都是现实中的军嫂吴新芬亲身经历的。电视剧还原了真实,导演用这样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去打动观众,观众感受到的是真诚。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无私纯洁的真爱宛如一种奢侈品。在这个房价高得让我们无限仰视的社会,爱情更多的与房,与车挂钩,很少有人甘于贫穷的物质匮乏的爱情。剧中大龙与晓敏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晓敏出息地考上了大学并且有一份体面收入好的工作,人漂亮又能干,找到一个有充裕生活保障的伴侣并不难,当大龙残疾,她脑子里也曾显现过离开的念头,大龙以及大龙的亲人也曾劝她离开。在现实中,发生意外状况而导致情侣分手的例子多如牛毛,女性中的许多人被冠上了“势利”的头衔。可是,晓敏的选择最终是“不抛弃,不放弃”,她要和大龙在一起,尽管她知道她的一生将在操劳中度过。林晓敏的选择确实给现代爱情男女一股冲击,原来,还有人有勇气去追求简单而又纯洁的爱情,人性还可以这样无私与善良。
当然,这样的选择,过程一定是艰辛的。这部剧的不浮夸之处也在于,没有将苦难简单化,而是详细展现苦情之处。这样一个爱情的童话,包含着无数的辛酸与血泪。在展示这个过程的艰辛上,情节的安排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两个主人公相互扶持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不断的。第一,为了照顾大龙,晓敏没有赶上回家见爷爷最后一面,让她内疚不已;第二,在租来的小院里,邻居对二人放弃不对待遇不解,冷嘲热讽,邻里关系紧张;第三,为了治好大龙的腿,晓敏多次求助于“神医”,多次吃闭门羹,最后晕倒在大雨中;第四,二人经济拮据,晓敏捡垃圾,只为大龙能喝上骨头汤;第五,林父知道二人结婚,砸了嫁妆,愤怒不接受二人的结合。存在于现实中的爱情,必须为生计奔波,需要面对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两人的乌托邦是虚无的,真正的爱情也必然要去经受磨难。当剧尾二人终于得到家人理解,终成眷属时,观众想必也松了一口气。
此外,剧中加入了大量西藏特色,虔诚的朝拜,转经筒,蓝天白云,带有浓郁藏文化气息的街市风俗,无不展现出一种宁静与纯美的氛围。这种环境恰与男女主人公之间无私纯洁的真爱相得益彰,情景交融。
当大龙为不能给晓敏一个拥抱而愧疚时,晓敏说“你不能抱我,我可以抱你啊”,让所有人为之动容。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就用我所有的爱来还你一个拥抱吧。
生 活
生活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拿到哪颗。
充满了变数的生活,是对人类最大的考验。有的人,在历经灾难后,依然可以保持美好无私的人性,比如晓敏,比如大龙。
在追求质量更好的生活上,两人是一致的。农民家庭出身,一个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通过参军开始与父辈不一样的生活。如果没有意外,他们一个是前途无量的军官,一个是能干的公司出纳,他们的爱情基础会是丰富的,他们的生活品味,社会地位都将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的爱情与婚姻也会像偶像剧里演的一样富丽堂皇。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意外毫不留情地落在了他们头上,连一个拥抱也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奢望。开始,他们痛苦,彷徨,失望,任生活的变故折磨自己;好在,他们并没有消沉很久,勇敢的做了决定,接受它。接受了,却又要面多新的挑战,经济上的拮据,心灵的创伤,他们的生活揉进了血和泪,却也包含了笑语,欢声。好事多磨吧,最终,他们终于收获爱情的甘美,得到周围人的谅解,开始新一轮的生活。剧终了,可是生活还在继续,晓敏和大龙的故事告一段落了,而现实中王俊景和吴新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还年轻,他们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生活,给他们的下一颗巧克力会是怎样的呢。
无论是怎样的,要继续下去就需要接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
这是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四篇:孩子,妈妈欠你一个拥抱
这是很多年前的一片日记,记不得是哪一年春节,也记不清孩子那时是几岁,突然翻到这篇日子,看完,泪流满面,时间过去那么多年,可每一次和孩子分别的场景历历在目,我的孩子是万千留守儿童里面的一份子、、、、、-------------孩子,妈妈欠你一个拥抱
时间入梭,转眼假期到了,我必须赶回深圳上班。。正月12,又要面对分离的痛苦了,每次回家和亲人短暂的相距,最难忘最害怕的就是离别。正月11的黄昏,由于是过年,家里一般晚饭比较早,吃完晚饭,天色还早,带着孩子去乡间的小路上走走,不知道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孩子和父母,还是没有休息足够,特别的依恋家里的一草一木,黄昏,轻轻的风拂过我的脸,我的长发因为风而飞舞,今年春天来得特早,满山遍野绿色昂然,各种果树的花都陆续赞放了,深深的呼吸,风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和花的芬芳将一切浸泡,我深深呼吸,将这份狭意吞进我的身体。。
夜里,由于偏远,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夜是那么寂静,静得出奇,除了后山上遍坡松树因为风而奏出的松涛声,就是孩子均匀的呼吸声了,孩子们都熟睡了,我看着他们酣睡的样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孩子,妈妈明天就又要离开你们远行了,要等到明年的今天,我们才能团聚了”。我久久不能入睡。。。
因为离别,夜变得那么短暂,还没入睡黎明却又早早来临。
家,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的交通不便,要到可以搭车的地方还必须走上半小时的山路,正月12凌晨5点我就起床了,因为要赶车,我必须早起,看着身边一左一右的孩子还在熟睡,我轻轻的抽出我的身体,起床了。怕惊醒他们,我想就这样悄悄的离开,因为我怕看到孩子们哭泣。准备好一切,外面还是一遍黑色,看不见任何东西,本应该可以出发了,可我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就是不想走出那个大门,我坐在床边,俯身看着我的两个孩子,我要把他们的样子牢牢记在心里,这一别将又是漫长的一年,我想看个够。看着孩子,我内心在挣扎,我该叫醒孩子吗?这一走又是一年,如果我悄悄就这样不辞而别,孩子醒来,没和我道别,没有在离别前再叫一声妈妈,他们会不会更难过,可叫醒他们,我又怕看到孩子那难舍难分的表情,那会让所有人都揪心的表情。。女儿醒了,“去上厕所是吗?”我问,“恩。。”她睡意蒙蒙的回答。回到床上女儿问:“妈妈,你怎么不睡了?”“你睡吧,妈妈不想睡了,今天要上学,等下你起来外婆做面条给你吃了上学。。。”,“那你呢?”女儿问。“。。”,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把脸别瞥向一边,避开孩子,我怕她看到我的脸。我声音硬噎,说不出话来,我不敢回答孩子的问话,因为我的不回答,女儿清醒了,她翻身起来,迅速的穿好衣服,我看着她,我看到了她的眼泪,也看到了她的坚持,她一定要为我送行(这也是我希望的,我虽然怕看到孩子为我送行的痛苦场面,可我更想再多和孩子说几句话,多看看孩子的小脸。。),女儿一边穿鞋一边不停的在的抽泣,我强忍住泪水,我努力把语气放得很缓和,我想尽量让今天的离别气氛变轻松点:“来,妈妈给你梳
头发”,我想再多为女儿亲手梳一次头,让我能再多尽点做妈妈的责任,让孩子能多感觉点母爱。。。。
时间 到了,必须得该出门了,提起行李,转到房间再看了看还在熟睡的儿子,替他牵扯了下被子为他盖上,深深亲了他胖呼呼的小脸,转身离开,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外面还没亮,还黑黑的一片寂静,我让女儿带了把手电筒,我怕她看不见路,女儿一句话也没说,找到手电筒,和我出了门。
父亲要送我到城里搭长途客车,我母亲和女儿只能送我到村口,因为天太黑,从家门到村口的路上,我和女儿都一句话没说,默默的走着,我因为眼泪充的我发不出声,我也不想让女儿知道我在哭,那样她会哭得更厉害,我知道她也在哭,她和我一样,也不想让我知道她在哭,她走在我的前面,反手将电筒照着我的路,她自己摸黑走着,她怕我走不惯山路,母子连心,我想让她把灯照着她的路,可我不敢说话,就这样默默的走到了村口,路太短了。。。送人千里,终需一别,女儿和妈妈只能送到村口了。我继续往山下走去,我的泪水不停的往外涌,就这样走了?我问自己,要一年以后才能看到孩子了,我想转身再次拥抱孩子,我想让她感觉下我怀抱的温暖,可我始终没有勇气回头去抱她,因为黑夜,我们彼此都看不到对方的眼泪,所以,我们都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声音,用眼泪宣泄离别的伤感。孩子,我欠你一个拥抱。孩子太懂事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点也没错。我的孩子因为环境似乎别同龄孩子懂事很多,小小年纪知道怎样为别人去着想。希望她靠着她的本质能走好她的人生路吧,因为她们缺少我们做父母的关爱和父母对她的人声导向,一切只能靠她自己,这样对孩子是很残忍的,可我没有任何选择来改变这一切,因为我们家庭的特殊,也因为我的能力有限,只能亏欠孩子的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能多赚点钱来为孩子的成长之路做铺垫。。。。
山路崎岖,天还没亮,看不见路,一脚高一脚低的往山下走,回头好几次,我想看见女儿站在村口守望我的灯光,可因为山路的弯道,我没看见,但我知道她一定还和我妈妈站在那里,因为看不见路,我的脚被扭痛了,庆幸没扭伤,山路快走完了,最后一道弯到口我就下山了,如果是白天,我回头就可以看见女儿站着的地方,过了这里就算是送行的人该回去了,因为过了这里,都看不到对方了,虽然是黑夜,我回头无法看见为我送行的妈妈和女儿,但我还是回头向黑夜深处望去,因为,我能看到那点若隐弱现的光,那是我女儿手里电筒的光,因为是初出冬季,夜里有雾,所以我无法很明显看到那个亮光,我回头,看到了那缕因为我而守侯在村口黑夜里的光,是那么持久坚持,要为我送到直到白天看不见背影的最后一站,我的泪水象山泉般汹涌而出,孩子,妈妈也舍不得这样和你们长期分离,可是,现实无奈。我狠狠摸了一把眼泪,快步向山下走去。。
我有千万个不舍和不忍心,但现实总得面对,孩子的爸爸放下我们母子三人不管不顾,你们的妈妈身兼父职,我必须去赚钱,才能尽可能有机会改变现状,孩子,原谅妈妈的狠心离去、你们失去的是母爱,妈妈失去的是不能拥有你们天真无邪的美丽童年,只为了让你们未来的路走得更好,妈妈必须肩负起你们爸爸不愿负起的责任。
第五篇:母亲,今生欠你一束康乃馨
母亲,今生欠你一束康乃馨
认识和熟悉康乃馨还是在十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红色康乃馨》开始,从整体来讲,这是一部反应正义,亲情的剧集。
故事讲述的是特种兵出身的阿琪提供的光碟揭开了大华集团侵吞国有资产的惊人内幕--在企业收购过程中,那个所谓的竞争对手---国外的A集团,竟然是罪犯侵吞国有资产的一个伏笔,以此制造虚假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将收购价“名正言顺”地推向最高后,与出卖方达成秘密协商,将超出部分的巨额资金转移到海外。可每到案件扑朔迷离的时候,都有一束神秘的红色的康乃馨出现,才使案情有了转机;在这群高智商的犯罪团伙中,最大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阿琪的养母蓝思红,当检察官出现在蓝思红面前时,她殷勤伺候十一年的“植物人”丈夫被“神秘人”---阿琪用催醒素激醒,生离死别的情景,让人唏嘘不已。专案组的稽查报告分析了养母蓝思红从一个积极投身改革,并敬夫育孤光鲜亮丽人物而最终蜕变成罪犯的过程,蓝思红被判死刑,临刑前,作为养女的阿琪在正义和邪恶面前,没有忘却养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去监狱给养母蓝思红送了一束红色的康乃馨。
该故事的看点就是一束红色的康乃馨,把法律、正义、亲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从这个时候我开始了解康乃馨。康乃馨又称“母亲花”,关于“母亲花”的由来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九零六年五月九日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来说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日子,但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女孩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悲痛的日子;这一天,她深爱的母亲与世长辞了。自从母亲去世后,她每天以泪洗面,终日沉沁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之中。第二年在母亲去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她倡议大家每人佩带白色的康乃馨鲜花,以此来纪念她的母亲,并向美国国会提议,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
于是她给许多有影响的人写信,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她的奔走呼吁下,一九零八年五月十日,在她的家乡率先组织、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大作家马克•吐温亲自给她写信,赞扬她这项伟大的创举:“这将在人类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大作家表示自己也将带上白色的康乃馨鲜花,来悼念逝去的母亲。经过安娜与大家的不懈努力,美国国会终于在五年以后的五月七日通过决议:把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全国“母亲节”,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一个伟大的节日----“母亲节”正式诞生。
从此康乃馨的花语里就有了慈祥、不求代价的母爱、宽容、母亲之花、浓郁的亲情、对亲情的思念等等深刻的含义。
写到这里,一种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十年前,母亲因病英年早逝,当时,那种失去母亲的痛苦,只能在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用哭声来表达,尽管母亲去世二十年了,但每年的清明节这一天我们兄妹四人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任凭如泉的泪水和思念的痛苦挂满脸庞。
母亲去世的时候正是我们家的生活刚刚好转的时候,母亲生前没过一天幸福的日子,终日起早贪黑操持全家六口人的衣食住行,正当生活刚刚好起来的时候母亲却无福享受,匆匆的离我们而去。
二十年了,失去母亲的痛苦始终无法释怀,萦绕在心间。我不知道我们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母亲节”,但是现在,“母亲节”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在这天,儿女们或干家务,让操劳一生的母亲好好休息一下;或陪母亲外出郊游;或送给母亲礼物,但无论采取什么样地庆祝形式,都离不开美丽的康乃馨。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我和全世界的儿女一样都在感恩母亲的气氛中走过,但是现在我却无法陪母亲外出郊游,也无法赠送母亲喜爱的礼物,更无法亲自为母亲做一顿丰盛的饭菜,也许我认识和熟悉康乃馨的日子是在母亲去世以后,也许对母亲的思念只注重于跪在母亲坟前泪流绵绵,思念萦怀。但是这束代表“母爱亲情”的美丽之花我却始终没有送到母亲的面前,我只能把美丽的康乃馨放在母亲的遗像前,让她的美丽和芬芳捎去我对母亲的思念,尽管如此,这也将是我一生最为内疚、愧对母亲的事情。我只好在百年以后了结这个心愿了!
母亲,今生欠你一束康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