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毛泽东的交友之道(推荐阅读)

毛泽东的交友之道(推荐阅读)



第一篇:毛泽东的交友之道

毛泽东待人接物很有人情味,并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老人家一席话,反映出他在做人与处世中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至诚、至信、至义。交友至诚至诚相交,倾之肺腑,这是毛泽东私交的出发点。在交友过程中,毛泽东从不以领袖自居,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与人平等相处。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例,这个1936年就冲破重重阻力,冒着生命危险,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与毛泽东初识后,便对毛泽东广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简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憋了一肚子的好奇要问,于是分组列出了一大串问题请毛泽东回答,但很快又为自己“爱追根究底又感到很不好意思”。毛泽东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爽快地说:“如果我索性撇开你的问题,而是把我的生平的梗概告诉你,你看怎么样?”斯诺求之不得,于是,他们一谈就是十几个晚上。正因为毛泽东的坦诚相交,才使斯诺对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才有了轰动世界的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全世界的影响。处友至信处友交友,以信为本,这是毛泽东私交的支撑点。在交友的过程中,毛泽东特别重信义讲信用,不失信于友。他说:“力不可用于私人之交谊,用于私人之交谊则绝对无效。”毛泽东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爱看书法书。有一次,听说老朋友黄炎培那里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便借来研读,说好期限一个月。大约是真迹太珍贵,黄炎培很不放心,借出一个星期便频频打电话询问值班室:主席看完没有?什么时候还?如此几次下来,毛泽东有些生气了,将手中的烟嘴往桌上一摔:“怎么也学会逼债了?不是讲好一个月吗?我给他数着呢!”毛泽东喝了一口茶:“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们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可是,后来黄炎培憋不住又来电话,电话一直打到毛泽东那里,先谈一些别的事,末了还是问那真迹。毛泽东问:“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为此,毛泽东笑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一个月的期限到了,毛泽东将王羲之的真迹用木板小心翼翼地夹好,交待卫士零点前必须送到。卫士尹荆山说:“黄老那边已经说过,主席只要还在看,尽管多看几天没关系。”毛泽东摆摆手:“送去吧,讲好一个月就是一个月,朋友交往要重信义。”待友至义重情重义,有恩必报,这是毛泽东私交的又一大难能可贵的特点。在交友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讲义气,并不因时间、地点、身份、环境的变化而冲淡友情。朋友有了困难,总要尽力给予帮助。以章士钊为例。毛泽东与之交往可以追溯到20年代乃至更早。当年,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就曾受到章的帮助。特别是1920年春,毛泽东为筹集建党经费及送部分同志赴法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额较大的费用,便到上海向章士钊求救。章士钊一口答应,随即向工商界名流募集了二万银元全数交给毛泽东,确实帮了大忙。毛泽东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于是,从1963年开始,每年旧历正月初二,毛泽东便派一位秘书送上两千元钱到章士钊家里,一直送到1972年满二万元。1973年,毛泽东说,这个钱不能停,还要还“利息”呢。于是又派秘书送去两千元,直至章老谢世。毛泽东不仅从经济上报答章士钊,更从精神上给予宽慰,学术上与之交流,书信往来不断。章士钊开始写传世之作《柳文指要》,就受到毛泽东的支持,为此书二人多次切磋,毛泽东不仅读稿,还逐字逐句研究,提出看法和修改意见。有趣的是,毛泽东最初在收到章士钊的书稿后给章老送去桃子、李子各5斤,并附言:“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今奉上桃、李各5斤,哂纳为盼。”来源:学生大

第二篇: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

教学目的 疏通课文,积累有关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二)

2准确理解课文涉及的交友之道,评析其中“恭”“敬”“兄弟”等概念(练习一)3 继续训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的能力(练习三 练习四)一、导入

不管处于什么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对每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句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可以与我们一起进步一起克服困难,损友会把我们推向深渊。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在与朋友的交往当中我们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孔子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二 朗读课文,疏通解读课文

(一)朗读(《学而八》)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而八》)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那么就不能树立威信(形作动),学习知识就不牢固。以忠心诚实为根本。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这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应该理解为要有选择地交往,善于发现朋友的长处)。有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问题

1、孔子在这里谈论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往,什么样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备什么品德,还要遵循什么交往原则?

1、君子必须庄重,要讲求忠信。

2、要有选择地交往,善于发现朋友的长处。

3、犯了错要不怕改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注重文化素质精神境界,而不是富贵。)

(二)、朗读(《颜渊》五)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日:“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五)译文: 司马牛难过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省略句)”子夏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死生听从命运,富贵全由天安排。君子对工作严肃认真不出差错(递进),对待别人谦恭有礼,那么,四海之内(天下普通的人)就都是你的兄弟了(判断句)——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呢?”

问题

2、子夏在劝慰司马牛,说有道德的人是不怕没有兄弟的。子夏提出了交朋友的哪两条重要原则?

1、敬而无失:自己做事要严肃认真,不出差错

2、与人恭而有礼:对人要谦虚平和,恭敬符合礼仪。

子夏告勉司马牛,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可以走遍天下,到处为家。这无疑是把对兄弟的敬爱之心,推及每一个人。这句话蕴含了博大的人类之爱,展现了宽宏包容的胸怀。因而为后人所认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三)朗读(《季氏》四)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四)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信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好处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朋友,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都是有害的。

孔子教导学生应当有选择地结交朋友,并说明了益友、损友对自己的影响。和益友交往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知识学问得到增长。和损友交往自己也会滋长这些坏的品质。希望学生能够鉴别,择善而交。

(四)朗读(《季氏》五)原文:

孔子日:“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季氏》五)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乐趣,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乐趣。(有益的朋友)以有节制的礼乐为快乐,以说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有很多有贤能的朋友为乐。这是有好处的。(有害的朋友)以骄傲放纵为乐,以放纵游荡为乐,以安逸声色为乐,这是有害的。”

这里孔子讲了对个人爱好的选择,个人的爱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情趣和修养,要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爱好。

问题

3、孔子认为对人有益的爱好有哪些?

1、要有节制。

2、喜欢讲别人的好处和优点

3、喜欢和贤人在一起

问题

4、孔子认为对人有害的爱好有哪些?

1、喜欢骄傲放纵。(这会使人形成傲慢无礼,狂妄乖戾的性格)

2、喜欢游荡闲逛(这种爱好会使人游手好闲,虚度生命)

3、安逸声色。(会使人沉沦其中,追求享受,致使道德沦丧)

(五)朗读(《子张》三)原文: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日:‘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张》三)译文: 子夏的门客向子张问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怎么说呢?”

门人回答说:“子夏说,跟可以交往的人在一起,拒绝不可交往的人。” 子张说:“和我听说的不一样(倒装句),君子尊重贤德的人包容普通的人,(并列)赞美好人而同情平庸的人。我非常好吗?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我如果不贤德,别人也将拒绝我,我又怎么去拒绝其他人呢?”

问题5:子夏与子张两人他们是同学关系,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那么,子夏与子张交友的原则有什么不同,又与他们的老师孔子的有何异同?

子夏的交友原则在此文中表达是不明确的,他说的“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什么是“可”什么是“不可”没有明确的说明,不过从交友考察对象上,他与孔子一样,都是看重对方的(就如孔子说的“见不善如探汤”,“无友不如己者”)因此,他主张谨慎地选择朋友,对不可以交往的人要坚决拒绝他。而子张搞政治,必须结交不同的人。所以他把要求自己作为重点,认为自己道德修养境界才是交友的最高原则,这在内容上又与孔子相同,都把仁义道德作为原则。(遵循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的观念,)主张广交朋友,包容他人。

虽然都遵循孔子的原则,但是不同的是孔子有个对交友还有一个“如己”(要比自己好)的条件,而子张却没有,在这点上,他似乎比老师还更宽容,境界更高。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三、朗读全文,熟读,课后题。

第三篇: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教案

思考·探究一 学习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的交友之道有道理吗?请说说他给你的启发。

答:孔子的交友有原则和标准,一个基本原则就算要有道德修养(仁义),三个标准:是否正直,坦诚与否,有无知识。如果把这些标准原则抽象出来,自然是有道理。我们交友要以精神满足为基本原则,不应该以物质功利为目的,还有要诚恳,做诤友。值得指出的是,友情固然是一种精神,我们以友情为重,但是这种精神的呈现还必须有表现的物质形式做载体,既不能一这个载体的物质价值来衡量情谊的轻重,有不能“虚无主义”地以为,反正我心里有对方就行,吝啬得连句问候语都没有。“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根据这个句子辨析“恭”与“敬”的异同,并说说怎样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答:“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慢,彬彬有礼。不同在于“恭”侧重内心,多指做事严肃认真,“敬”侧重外在表现,多指与人交往的谦恭态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子夏劝慰司马牛的话,按照原文本义来理解,就是子夏希望司马牛别为失去兄弟难过,认为只要自己注意个人的道德修养,就能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可是这句后来被广泛地引用,更多地表达着中国人的一种交友的理想,也演绎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少桃园结义的故事。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这种宗法式社会因为缺乏结合力,只能靠血缘维系人的关系,可是在现实社会里,弑君杀兄每每成了争权夺利的基本形式,所以,这样故事恰恰是生活在稀缺兄弟之情的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我们传统社会不屑“利益”,还企图克制人的利己性,从来也没有思考过怎样划定各自的利益边界;另一方面,我们又高唱着“仁义”道德之歌,企图用这样“德”来治理社会,却不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因此,许多“伪君子”应运而生社会诚信大量流失,让人生活在“孤独”中,不敢“与陌生人说话”,使人们交往的成本成倍加大,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今天当我们理直气壮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更应该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清理,批判地吸收。

思考·探究二 文言文基础知识 翻译下列各句,然后判断其句式

① 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翻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疑问)

②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翻译: 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判断句)③ 异乎吾所闻。

翻译:和我听说的不一样。(倒装句)

④ 人皆有兄弟,我独忘

翻译: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没有。(省略句)

⑤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翻译:办丧事不能不努力,不被酒所困扰。(被动)辨别下列各句中虚词的用法

(1)者

仁者,其言也讱。

翻译:仁义的人,他说话很谨慎。

能使枉者直。

翻译: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翻译:那求名声的,表面追求仁义行为上却总违背。

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是富贵而喜好礼仪的人。

士卒亡者过半矣。

翻译:逃跑的士卒超过了一半。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翻译:君子所重视的道义有三个方面

(2)则

君子不重,则不威。翻译:君子如果不庄重严肃,那么就不能树立威信

子行三军,则谁与?

翻译: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和谁在一起共事呢。

然则师愈与?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谁能与子张比呢?

今则无。

翻译:现在却没有了。

德则不兢,寻盟何为?

翻译:仁德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么结盟又有什么用呢?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翻译: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产业,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心。

思考·探究三 把《颜渊 五》 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第四篇: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读《论语 交友篇》心得

在《论语》中,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第五篇:交友之道心得体会

《交友之道》心得体会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坏之分。良友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恶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所以说,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朋友对于你的人生是有益处的.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结交到有道德的人做朋友。

企划部

陈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