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移动通信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代晓慧:移动通信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http:// 2009-04-28 通信产业网
【通信产业网讯】随着3G牌照的发放和电信重组的基本完成,为移动通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表示,2009年1-3月份,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2910.2万户,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7亿户,其中3月份新增1055.1万户,为我国开通移动通信服务以来单月新增移动用户最高记录。
代晓慧同时指出,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整个电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另外电信业已经经过了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进入了行业周期性调整期。因此,代晓慧表示,通信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以启动3G为契机,价钱刚落基础设施,加快技术业务创新,刺激消费需求,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最初贡献。代晓慧表示,通信业内要认清形势,服从大局,努力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包括进一步加大通信投资力度,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带动国内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把握国家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契机,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助理传统产业降本增效、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把握信息通信移动化、宽带化发展方向,加强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创新,为扩大内需发挥作用;还要高度重视农村通信市场,充分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服务“三农”。
代晓慧还指出,随着3G牌照的正式发放,3G持续健康发展的紧迫问题是业务应用,移动通信业界要充分认识到应用的重要性,把握电信技术业务发展趋势,抓紧开发推广优质高效的3G服务。同时,还要加强自主创新,促进TD-SCDMA快速发展。代晓慧表示,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委发布了支持TD发展的十五项政策措施,这些措施正在积极落实。
第二篇:浅论如何发挥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定稿]
商标是商品的标识,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人所认识,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运用商标战略,实施品牌工程,已成为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名牌商标,特别是农副产品注册为绿色商标、著名商标后,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就如何发挥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永吉县是农业大县,国家商品粮基地,以盛产大米而闻名。在永吉县的国民生产增加值中,农副产品的增加值占28%。在农副产品的增加值中,运用商标战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是通过运用商标战略,拉长了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1997年以来,永吉县先后注册了12个大米品牌的注册商标,将传统的水稻生产与直接销售变为水稻加工成大米再销售,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值。“永星牌”珍珠米和“万昌牌”绿色大米通过几年的商标品牌运作,先后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吉林省名牌商标,并获得了“吉林省名牌产品”、“中国放心米”和绿色食品等称号,销售量由注册前的每年不足1万吨增至2005年的10万吨,销售量翻了10倍。据测算,仅这两个品牌,年可增加价值约为1亿元。
二是通过运用商标战略扩大了农副产品销售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截止到目前,永吉县共注册农副产品商标13个,通过几年的努力,永吉的大米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直销网点,而且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北大湖镇盛产123苹果,没使用商标前,一直为产品销售犯难。1999年注册商标后,通过宣传,逐步打开了销路。去年,该镇生产的2万吨123苹果分别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得到了浙江、广西、上海等地人民群众的认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目前,农民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积极投入生产,争取今年获得更好的收入。
三是通过运用商标战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吉县人口约为40万,仅岔路河开发区、万昌所产大米增加值一项,就可使全县人均收入增加250元左右,产区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大、更明显。现在,产区农民早已告别了老式的农村土房时代,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90的农民做到了在家有电话,出门有手机,部分农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产区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副产品商标直接为农民创造了更高的经济价值。实践证明,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后,其产品的经济价值也普遍得到了提升。经过综合分析永吉县农副产品商标的发展情况看,无论从商标的数量、商标的质量,还是商标的区域、品种看,发展还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运用农副产品商标战略意义的认识。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利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的观念理解不深,对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够。永吉县水稻种植面积大,稻米产量高、质量好,历史上曾是皇粮贡米。由于缺乏对商标战略的认识,虽然注册了一部分商标,但因宣传的力度不够,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近的舒兰大米,远的盘锦大米、黑龙江大米都比永吉大米出名,他们大米的质量不一定比永吉的大米质量好,可是他们注重品牌战略、商标战略,社会知名度就高。可见,提高对运用商标战略、品牌战略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农副产品商标注册率低,品种单一,使用效率不高。农副产品是永吉县的经济命脉,是农民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但到目前,全县百余种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只有13个,涉及的品种只有大米和123苹果,商标注册率仅占10%多一点。而且除“永星牌”和“万昌牌”等品牌外,其余产品都没有创出牌子,或者说牌子不响,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主要原因是农民还处在“小农经济”的思维中,产品只注重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年种年收年用,没有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商标注册率、正确规范使用商标拿到日程。农副产品只要有名就行,没有在商标使用上下功夫,导致名牌少,商标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商标的价值较低。
三是农副产品商标的科技含量不高,基本上处于粗放经营,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不长。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目光短浅,一些季节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出来后,对产品的原始形状、品种不加改变地便投放市场,只顾眼前利益,打快拳,没有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应用到农副产品深加工上,对改变农副产品的外包装、上升到品牌缺乏理性认识。农副产品注册商标量极少,注册率低,没有自己的品牌,经济效益
第三篇:古建筑应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承作用
古建筑应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承作用
当前,人们愈来愈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各地出现了一些蕴含历史文化的精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很多“保护中破坏,建设中丢失”的现象,使古建保护工作不尽如人意。这里除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管理机制等因素外,也与古建设计、施工水平有关。
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引领,古建筑保护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目前还有许多值得社会关注和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既有保护、传承问题,也有合理利用、优化创新问题。尤其是古建行业,机构力量分散,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管道不畅,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14年工作重点”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重点提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建是传承文化的核心。古建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文化灵魂的栖息地,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铭刻历史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是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社区的文化模式的反映,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改善。
我们以前也作了很多的古建和仿古建项目,在今天来看,很有必要加以改进和提升,把我们的产品、产业和城市化发展融合起来,使之成为今后城市的亮点,而不是包袱。这次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可以使我们能够很好地融合进去,值得我们在思想上、方式上加以研究和探索。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传统建筑文化持续发展的文明古国,中国有多项世界一流的不同时代的古建筑,这些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中国城乡建筑事业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在当代中国城乡建设中,没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并搞清楚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首先,什么叫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简单来说它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体成就。传统民族建筑在中华大地上渊远流长,无处不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建筑之一。就中华传统民族建筑的规模和影响,大型的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等伟大建筑工程,小的则有中国贵州苗家吊脚楼,侗家风雨桥和布依人家的石板房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正确观念得以树立。在新旧世纪之交,开展对中华古建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回到了正常的社会生态生活中。
其次,把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传统技术、工艺和现代建筑科学、现代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工艺和现代国民社会生活要求结合起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技术与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回顾、总结与交流,对提升当代中国城乡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建筑水平决定着我们城镇化水平,在城镇化建设中我们要重视民族建筑本身传承的关系。一是传承与弘扬的关系要发展,怎样使民族建筑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二是民族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一定要与我们的古建保护与施工紧密结合起来。
第四篇: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
1、移动通信的概念
2、移动通信的特点(4点)
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4、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5、移动通信中编号北京
6、移动通信中发射信号的处理
7、数字信号调制
8、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
9、移动通信的组网制式
10、小区制的特点
11、小区的形状选择
12、信道的分类
13、信道的概念
14、频谱分配的基本原则
15、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
16、同频费用
17、多信道公用
18、话务量
19、
第五篇:移动通信技术
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EDGE---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的缩写,即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
UMTS---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HSPA---High-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数据信息包接入/存取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全称应为3GPP 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一般翻译为3GPP长期演进技术,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射频接收技术,以及2×2和4×4 MIMO的分集技术规格。同时支援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