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学生走进中小学英语报道
While the World Watching Us,Watchthe World
Man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to be a teacher in remote and poor areanowadays.However, it may not very common to se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volunteer to teach Chinese students in rural areas.Since the year 2010,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of Hust(SICA)has successfully held an activity whichhas sent over twent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o four different schools to teach the students in rural Wuhan, which was sang high praise.AndI am among those who absolutely approve of this activity,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for it to go to reach the acme of perfection.This activitybuttersbothsidesofone'sbread,benefiting both the involv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rural schools.To theforeigners, the activity opened a door of a kind of Chinese’ life condition that they had in no way experienced,which helped them form a more stereo and all-sided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people’s life.Meanwhile, teaching those relatively poor students could give them a sense of belonging, feeling they weredoing well in an unfamiliar country.As aEngland girl called Samputs it, “It’s wonderful!I love to be with those kids!They were so cute and warm-hearted.And I’ll join in the next activity if possible.”
The activity could do even more good to the students in rural areas.For most of them, foreigners are someone totally out of reach for them.They can only be seen on TV or through the Internet.After getting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or some time, they could gain a strong awareness of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ir desire to reaching it would be aroused.This desire can become the powered engine providing motivation for them to work hard.What’s more, if the desire is strong and everlasting enough, it might even push them to strive for a change of fate.On the other hand, contacts with foreigners would make contributions to broadening their horizons and mature their minds.Of course, nothing can be perfect.I’m not ignoring some problems left to be solved.As most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were pupil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d a low-level Chinese-speaking ability, there was a communication gap between them.To add up, some Chinese pupils were too naughty to be in control.Whereas, the impact caused by the activity might soon fade away, whichI’m concerned ofmost.Vital the problems are, they can be avoided if the activity isconducted properly.Considering the benefits listed above,this activity is well worth to hold as a regular project.
第二篇:走进孤儿院报道
共同关注 传递爱心 ——记思政部、关工委携学生志愿者走入盐城市儿童福利院
2011年9月28日下午,思政部及关工委的三名老同志带领大学生励志社的20余名志愿者走进盐城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与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幸福的下午。儿童福利院是个特殊的地方,这里收养的多数是被父母遗弃有缺陷的孩子,针对这群特殊群体的情况,思政部携手关工委从活动组织到安排都做了详尽的准备。下午15:00,大家准时到达盐城市福利院,在会议室里思政部袁主任与福利院洪院长交流了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长期帮扶的愿望,洪院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和真心的感谢并把福利院的详细情况作了介绍。学院关工委的名誉主任端木传华、常务副主任沈、副主任戴墩也分别代表学院关工委所有老同志表达了对这群特殊孩子的关爱之情以及对福利院工作人员工作的感谢。端木主任表示“正是有了福利院各位工作人员的无私付出,才有了这群特殊孩子的明天。”并表示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随后,大家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迅速的融入到福利院的孩子中间,尽管这些孩子有着各式各样的残疾,但在大家真心的拥抱和爱抚下,很快就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当小小的臂膀开始主动搂住大家时,很多同学不由得真心的表态,这里是让人心灵受洗礼、受震撼,让人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的地方,感谢已有的生活,回去后将更用心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时间流逝的很快,临别之际,思政部袁主任表示,“此次走进儿童福利院仅仅是传递爱心的开始,我们的学生志愿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今后将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方式,长期关注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配合福利院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工委的老干部们也再次表达了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绵薄之力,传递爱的接力棒,给残疾儿童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残疾群体更多的关注。
照片:
1、福利院院长介绍福利院情况
2、思政部袁金勇部长传达活动目的3、老干部代表表达对福利院的慰问和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希望
4、志愿者与福利院的孩子在一起
附:本次活动计划书
第三篇:走进留学生的圈子文化
众所周知,圈子文化在我国一直有很深厚的土壤。对于留学在外的同学来说,如何选择自己的圈子也是一个有些让人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90后UCLA留学生钱婕,看她是解读圈子文化的。
初到国外,中国留学生习惯“抱团”。而且人类的自然倾向是待在一个圈子里,这样感觉比较舒服。另外,少数对多数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群体规模较大,同族裔的学生就喜欢在一起。这些年随着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多,这个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记得刚到美国那会,我所在的学校就已经有中国学生成立的华人社团了,这也算是由自己人组成圈子吧。因为年龄比较相仿、而且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所以我身边不少新来的小伙伴都加入了这个社团。你猜怎么着,那还用说,我也加入了。不是说怕被大家孤立,可能有人会觉得加入中国人组成的圈子,不利于学习外国文化什么的,其实我是这样理解。对于国外留学生来说,“抱团”的利弊应该由个人当时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贴标签的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为加入自己人的圈子有一个明显的好处,身在异乡,听着乡音,吃着家乡菜,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能够获得一些实用的信息;而且有了不顺心的事,还可以向同学倾诉。况且刚到国外,不论从思维方式还是生活习惯上当地人都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总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重要的是,多数人的英语还没有那么熟练,总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才对。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学们既然选择了去美国留学,那就应该努力适应这种文化差异,即使你对美国的一些文化无法认可,但请你一定要尊重这种文化差异,这是最基本的。不能为了舒服,就一直待在中国人的圈子。毕竟出去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书本知识,总活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留学的价值也会缩水。
身边同学,包括我在内,初来乍到,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其实融入外国人的“圈子”也不难:在专业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外国学生多的专业,分组讨论中话说的多,投机了,就可以发展为朋友。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学生活动,特别是加入各类学生社团是融入当地社会的一条捷径。另外,要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也是了解当地文化和赢得当地人信任的好办法。还有选择专属导师服务--通过专属套餐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当然,规划课外活动,结交名校社交网络大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你要硬起头皮,和外国人对话。一切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既然到国外留学,要了解和学习异域的文化,那就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凡是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圈子,我觉得,不妨大胆一试,让自己都成为圈内人!
第四篇:留学生如何提高英语
留美生活中如何克服语言
拿到offer的要看,申请的同学也要看!
文章转自寄托天下(diy留学互助平台)
LZ 09年-11年在USC读的Communication Management,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生活。因为是communication专业,英文都说不利索,你communicate个啥?所以一直对英文极其重视,自己也花了很多心思,也算有所收获。在大家拿到offer,远赴重洋之前,把我的经验讲给大家,也算对寄托的回报了!
其实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人在美国,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你在美国过一个decent的生活,最最重要的就是英文一定要好!必须要好!必须要好!一定要好!
能最终被录取来到美国学习,也确实是通过自身努力(既然你在看本帖,说明你是靠自己努力,而不是拼爹拼娘)实现的童鞋们,我告诉你,无论智商还是情商,你都比你的美国学生peers(我就不说普通的美国人了,除了英文,他们的脑子能处理的事实在是minimum)更优秀!首先Admission committee对你和美国学生的录取标准是一致的,你一个外国人,能用他们的语言考试、申请,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你还在广大优秀的中国学生中脱颖而出,你必然比他们美国人优秀得多啊!所以首先给自己鼓掌!
但是,刚来到美国的,刚披荆斩棘完的,心高气傲的中国学生必然都会经历一个
心理落差。为什么?研究生阶段的课,大多是小班,美国教育的氛围是老师和学生是在交流,不像在中国老师讲,学生听。事实上美国老师鼓励学生多讲。一方面这是美国的文化,每一种声音(即使很shi)都会被尊重,而且老师认为多元甚至对立的观点可以帮他完善他的理论。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很自信啊,想到什么,不管好不好人家就说啊,前面说了嘛,即使很shi的观点也会被尊重啊。所以第一堂课,老师刚开始讲,你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呢,那边学生开腔了,老师得反应吧,两人聊上了。你也想说啊,心理琢磨我这个说法好不好,会不会被认为很shi,另外,我这个词组这个用法对不对啊。等你想完人家已经下一话题了。经历了几次,你憋屈不啊?而且这种情况不只在学校里,生活中也一样。你去买个菜,看别人都和Cashier聊个两句,至少能自然的打招呼,到你那,勉强听懂,也不会微笑说个have a nice day.你不笑,人家也不笑,你心理想凭什么啊?和房东提房子的要求,总觉得有些意思没有传达到,但好像要用一大堆英文才能把那意思说清楚,算了吧,就这样吧。你委屈不啊?
所以无论你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还是真心愿意融入美国文化,还是因为要在美国工作必须做到,你的英文都一定要好!那什么程度算“好”?就是你可以express yourself freely.这里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你说中文的时候不是能somehow(通过很多语调、语气、或一些特别的词)婉转表达你的语气或你暗含的一些意思吗?你说英文的时候也要能做到这样。不是只是抛个结论在那,而是把你提出这个concern背后的考量也要说出来。这就要求你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很多意思,一方面语速要快,另一方面,要熟悉掌握idioms,说出个idioms很多意思就都出来了。第二,不需要打草稿,边想边说。这个要在熟练的基础上
做到。熟练之后很多话就张口就来了。第三,配合一些手势、面部表情和语调。美国人讲话都很生动的,你也应该哦。
很多人不明白一些学校面试还有video essay的意图,其实就是在测试你是不是能Speak English confidently.大概从08,09年,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起,美国高校开始了对国际学生的扩招,而中国学生是主要生源。大量中国学生的涌入,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feel,尤其是在英文如此关键的传媒学院。一所学校的亚裔professor这样和我讲:中国学生“拉帮结伙”,在课堂上彼此small talk,讲的还是中文!他相信他们program的情况不是个案。而且这样的学生也难有什么建树,除了学费,对学校的贡献也极其有限。所以你在申请的时候就要表现出来你在跨文化沟通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到美国以后融入当地的学习与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实际中,如果你能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六成,你就一定会比你的peers优秀!
好,现在来说怎么能做到Express yourself freely.基本的原则就是一直说英文。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方法和资源。
1.Language Center
学校其实有很多给国际学生提高英文的资源,Language center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不同的学校可能叫不同的名字。像USC的language center我是无意中发
现的,它和Writing center在一起。每天下午都有tutor在,一般都是本科生。他可以和国际学生聊天,你也可以向他问各种问题。因为去的人很少,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对二,一对三的聊天了。这种机会最理想了,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讲,随便什么话题,不用担心出错,有不会的还可以问tutor.另外,常和老美聊天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学到很地道的用法,记下来你以后就知道怎么用了。
2.Writing Center
Writing Center是另一个学校提供给国际学生的资源,对于提高写作帮助太大了。学校的Paper作业我都会提前写好,然后拿到Writing center去改,那里的老师也大多是学习语言或者写作的研究生。而且USC的Writing center还会问你要不要发信给你的老师告诉他你来这改paper了,老师通常也会因为你的努力多给你个加油分。^–^ 我几乎每篇paper都会去那改个几次,有时候没有paper还自己写点东西然后让他们改。Paper是重要,但比paper更重要的是你写作的切实提高。从语意通顺到用词到连贯性,改过几次,你就渐渐知道自己的问题,而且也知道好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感觉的了。这都是免费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啊。
3.Language partner
很多学校会有学中文的Club.祖国的大好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而那
里你通常可以找到想学中文的partner.像我和我的partner每周见两次,每次一个小时,前半个小时我来讲英文,他来correct我;后半个小时,他讲中文,我来correct他。像我要去做presentation,我都会在他面前rehearsal, 让他帮我改进。
4.Bridges International
Bridges International是一个专门为留学生服务的基督教的fellowship(同Club的定义差不多,每周聚会一次),在美国不少高校都有。我喜欢那里的原因是,他们从不生硬的向你传教,而是通过很多活动向你介绍美国节假日,美国传统。有时候还去美国人家里过Easter, Thanksgiving。我就是从这里受益颇多,所以现在还在我生活的城市为那里的Bridges服务,还邀请国际学生到我家过节(嗨森啊)。我很多native speaker的朋友都是在这里交到的。因为这里都是国际学生,所以在这样的场合大家都讲英文,而大家也会对你的英文比较宽容,让你可以大胆的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还会有一些Bible study groups(大家在一起就一段Bible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多么好的练习英文的机会啊。我知道中国学生因为从小的教育对这些会比较排斥,但是,我们既然来到了美国,就要学学美国的精神,对多元文化包容一些,更不用说主流的宗教文化了,更何况这是绝佳的提高英文的机会。至于会不会接受宗教观点就看个人了,没有人会强迫你,这里讨论的是提高英文的问题。
5.On-campus jobs
校园工作是个很好的让你初步了解职场环境、学习如何与老板和同事打交道的实验场地。美国人的工作氛围是很轻松的,有事没事开个玩笑,聊个天,如果你还没有自信以英文来应对这些,你可以从校园工作做起。USC大部分的课是在晚上,我白天就给自己安排了各种事,让自己constantly speak English.我那时选择了一份在咖啡厅做cashier的工作,这样我既能学习食物的名称,还能和买东西的人interact一下。这工作除了付你工资还在工作当天给你午餐券,我就把学校各个吃自助的地方吃了个遍,有时候还攒起来,请我的朋友一起吃。这些地方的国际学生都比较少,自己吃可不舍得呢,也算是小小的开了眼界吧。其实美国食物是了解美国文化很重要的一步,我最开始看电视只看美食频道-Food network.学习各种食物的名称,烹调时用的各种动词。学英文真的不是一个多考验智商的事,其实就是知道人家在各种场合习惯怎么说,你就也那么说就好了,但是一定要用心。
下次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第五篇: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调查对象:
姓名:程昱年龄:8岁就读于开封市禹王台小学三年级一班 父母:开封制药厂工人
问题:1.你们每周安排了几节美术课?分别是周几?
2.你喜欢现在的美术课吗?为什么?
3.你想象中的美术课是什么样子的?
4.你现在的美术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老师?
5.你希望美术课堂变成什么样的?
回答:1.每周两节课,周一第四节,周五下午第二节。
2.还可以,不算太喜欢也没有不喜欢,上课没什么意思,就让画张画,但是也比语文数学课好一些吧。
3.想象中老师很年轻,很好玩,很温柔。
4.现在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老师,很温柔,长头发。还比较喜欢现在这个老师,因为他不厉害。
5.希望不要每节课都画画,做点别的事情,上课很没意思,老让我们画画。越来越觉得上课可没劲了。
调查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爱动,想象力最为丰富,大脑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具象思维所影响,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形式,不能太过于呆板与单一。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抓住他们的爱好,性格特征,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来讲,他们更喜欢女老师教课,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亲切,容易亲近,也可能是孩子从小受母亲影响较大,从而产生这种偏向。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技能训练,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文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新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又是完成美术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
一、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美术课程
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美术知识,基本的美术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美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美术的意识;体会美术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美术的价值,增进对美术的理解和学好美术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对新课程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应该正确、清晰地理解课程目标,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现象A:[案例1]《物体的形状》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玩中学,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分析:这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问题,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同时,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概念存在混淆的现象;从上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阐述的学段目标基本相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具操作性。现象B: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在环节目标中得到分项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是偏重与知识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比较简单肤浅。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教师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
标混为一谈。
2、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美术教师并未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应有的精力,照般教学参考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3、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不知道如何设计与陈述课堂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美术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及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和落实没有深入思考;对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在表述中是割裂的,由此出现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一维目标,忽视了目标的整体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这两个概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同时正确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准确设置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过程设计中得到贯彻落实。
二、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内涵的理解教学论研究中,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目标”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把这个词引入教育领域,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目的”一词通常是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与具体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对体现较抽象的目标的行为结构给予明确界定,引导教学的开展,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一个表述得恰当的目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
2、教学目标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
3、教学目标必须要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达到的教学结果。
三、对于教学目标功能的认识要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就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功能,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1、期望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总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策划教学活动时,要对预定达到的境地和标准进行规划,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而使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教学目标的期望功能。要使教学目标的这一功能得到发挥,笔者认为关键条件是必须使教师的主观性与实际的客观性相统一。
2、调控功能教学目标在教学过
程中的另一个功能是调控。它既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又可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进而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
3、激励功能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
调查对象:姓名:李铮年龄16岁就读于开封二十五中高一十二班 父母:经商
问题:1.你们一周安排几节美术课,美术课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的?
2.你们的美术来课老师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你希望美术课变成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学校对美术课重视么,你自己对美术课重视么?
5.你们班有人在校外学习美术么?
回答:1.一周就有一节美术课,也还不一定上不上呢。上美术课的时候大家会带着美术课本到另一栋楼固定的美术教室上课。
2.我们的美术课老师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女老师,不算太严厉,但有时候会点到,因为到美术教室上课的时候,会有人不来上课,老师会把不来上课的学生名单交给班主任。
3.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就给看图片,讲一讲时代背景什么的,几乎都是讲述,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在那讲,学生在下面听,听讲效率不高。偶尔他会提问,找学生回答问题。差不多,他的课堂就是这样的。
4.我感觉学校对美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我们只有高一的学生才会上美术课,高二会上音乐课,高三就没有这类的课程了,这类艺术课程很少。我自己也不重视,毕竟这门课不参加高考,学不学都没什么关系。
5.在校外学美术的人挺多的,我们学校的艺术生很多,都是希望通过特长生来参加高考的。
调查分析: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一大重要关卡,而美术并不是高考科目之一,所以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对美术课不够重视,我们不能说学校及教师的不负责任,这是中国应试教育造成的,如果有一天美术也成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话,我想就不会是今天这种局面了。学校应对美术课更加的重视,增加美术课堂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艺术是特殊的,艺术是多样的,但艺术教育应该是规范的。在当前大规模的美术学习热潮中,我们不能不考虑艺术教育的规范化问题。当然,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会很快兑现的,而教育的见效是长期的,是靠大家,甚至全社会来完成的。
美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美育理应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但现实并非如此,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存在升学的压力,美术课在有的学校未开设,或者被其他学科占领,只有艺考生才注重艺术方面的陶冶和
熏陶。摒弃传统美育观和传统的美术教学法,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已势在必行。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首先,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不足。如果让学生回答美术课讲授的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是回答素描、色彩、国画、手工艺等内容。乍看起来,美术教育不外乎讲授这些东西,但是,审美素质和绘画技法究竟哪一个是美术教育的重点?我认为是前者,一些美术教师却把重心放在了后者。担当着提高艺术素质和人格修养使命的美术课变成了干巴巴的技法课,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些美术教师往往不够重视这一点,原因有二:一是认为美术课本身是副课;二是课时有限。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求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余时间,更要上级领导从长远着眼,对美术课给予足够的认识和合理的安排。
其次,美术课的教学安排存在着弊端。目前,各中学只在初中阶段安排了美术课,初中三年级实际上基本不开美术课。一般的中学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少数学校有两位,每周每班的课时也只有两节。
我们知道,中学是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这里说的中学不仅仅指初中,也包括高中。我们甚至可以说高中的三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善恶美丑有更清楚的分析和认识,人生观、道德观在这个时期也逐步成型。在这时停止美术课等审美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再次,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弊端。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将美术挂图一挂或者实物摆放好就万事大吉了。有些负责任的老师边讲边画,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有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将美术课上成了自习课。
在教学内容上,美术老师往往重视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常拿自己的作品或课本上的范画,让同学们照抄照描。这样的教学不能发挥出学生的水平,也不能培养学生自己的风格。美术教育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全面考虑,把体、音、美教育放到和数理化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美术教育改革的措施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多媒体改善枯燥的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上,枯燥地从头到尾讲授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运用幻灯片、图片、影片等电教设备,就便于学生的理解。考虑到教学环境的整体性,美术课必须配备专用教室,用于审美理论的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绘画。
传统教学中哪个班的课在哪个班上是不科学的。电教设备的配备,是美术教改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教具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学校必须配备必要的美术作品幻灯片。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素材,准备一些高质量的临本或复制品。目前,大多数学校为学生准备了石膏像、画板等教具,这是美术教育可喜的进步。
第二,要精心策划实践写生。
美术教师应认真、细心观察校园及周围的一草一木,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或者校内写生。校园的某一个角落,教学楼的外观,这些地方都可以组织学生描画。老师每学期都应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捕捉美。总之,美术课应该不拘一格,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让美术教育在学生与自然融会的状况下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
第三,在教学安排上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教育。从教学内容来看,美术教育应突破传统的、统一的教学内容,实施个性化教育。
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有些学生喜欢动漫,有些学生喜欢手工制作,有些学生喜欢速写,有些学生喜欢雕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点,要突出时代特色。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个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应始终贯穿美术教育。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分三个部分:第一是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第二是绘画基本技法的教育,第三是绘画能力的提高。仅就整个中学阶段来看,初中阶段应以感性认识的教育为主,适当地贯穿美术史论。高中阶段应以绘画技法等理性认识的教育为主,突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适当地培养学生鉴赏名画的能力。在讲授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比例、结构、透视造型上。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要配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加进新的教学内容,如日用品造型艺术、工业造型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
要重点训练素描、色彩和速写。高中阶段的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描,二是色彩,三是速写。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艺术、美的种种表现等,提高学生识别美与丑的能力。
总之,在社会高速发展,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要从根本上着眼,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针对高中美术教育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实施相关的改革措施,促进高中美术教育工作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