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University as I see it(大学之我见)
University as I see it
University is a strange place.A university provide good changes for those who are eager to learn more knowledge.As far as I concerned, universityis to me what soil is to tree.University as I see it, just like a treasury, it wait people who was equipped with courage,confidence and patience to explore and draw it resource.What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if you want knowledge,you must toil for it.However,the university students seems more and more utility nowadays.They just know how to gain the credit and what to try hard to please teacher rather than really in order to empower ourselves with knowledge so that can make ourselves become a useful person.What I want to stress here is that university should be a freedom of thought academic, each of the students can let themselves to find a soul belongs and explore the value oftheir own light in so that make ourselves better than better.Besides,we should not neglect that something attempted,something done,it’s useless to dream.In the university,only if slow and steady can we win the race,just like a old saying goes “Faith moves mountains.”
第二篇:大学之我见
大学之我见
大学是我们从小向往的美好象牙塔,我们一步步向它走来。
随着时光的缓缓流过,我们从懵懂少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大学,也不再是心中那个遥远的幻境,经过高考近乎残酷的选拔,我们在周围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羡慕与祝福中,我们背起行囊踏向远离家乡的地方,带着理想与追求走向曾经的幻境……
大学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隆隆的火车声慢慢的的停了下来,我们随着人流挤出了火车,站在北戴河车站的月台上,感受着秦皇岛怡人的气候,看着蔚蓝的天空……心情特别舒畅,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更是是乐不可支,不停的念叨着:“这地方真好,要能一直呆在这儿多好啊……”看着头发有些斑白的母亲,我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心,大学四年一定要好好的充实自己,将来把母亲接来,好好感受下海风拂面、海涛在耳的幸福……
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军训虽说短暂,一晃就过去了。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相互谈论嬉闹着;还有军区来的教官,给我们讲述绿色军营的传奇……随之而来的,却让我有些不适应,不固定的教室、不一样的授课方式了、不同的学习方法等等,在这种变化中,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现在,一学期的生活已接近尾声,让我们整理下收获,制定好来年的目标,继续前进……
大学四年,所长不长,说短不短,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珍惜!
第三篇:大学爱情之我见
大学爱情之我见
大学四年,或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在这四年里,我们摆脱了沉重的课业,也逃离了父母的监控,我们已经成为了独立的自由人。那这四年应该干什么呢?首先还得说说我的自身经历,我每次回家,咱妈总会问一句,儿啊,在学校有没有喜欢的人啊?每次听到这问题,我总不禁虎躯一震菊花一紧啊。然后十分惭愧地回答说:妈,咱对不起你啊,没有啊。然后我妈就语重心长对我说:儿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说完拂袖而去……于是我明白了,大学应该谈个恋爱。
当然,大学之所以应该谈恋爱,不仅仅为了遵从爸妈的意愿,更需要的是遵从我们自己内心的意愿。我们已然成年,我们不再像初中高中时那般懵懂,也没有大叔阿姨那么沧桑。我们不会考虑太多世俗的因素,也不会因为年幼无知而错失种种美好。有人说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完整的,需要找到另一半才算拥有完整的生命,而此时的我们正拥有最为饱满而纯粹的灵魂,那不正是与另一个纯洁灵魂结合的最佳时期,所以大学期间干嘛不谈恋爱?
当然你会说,不是我不想谈啊,我怕被拒绝,我也怕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啊,那我必须告诉你,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论爱情。现实中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然而,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念,厌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这又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说到底,爱情是超越于成败的。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你能说你做了一个成功的梦或失败的梦吗?所以不要害怕,爱,真的需要勇气!
下面我们说说应该怎么谈恋爱。难道说是应该天天腻歪在一起,每时每刻永不分离,没事再拍两张甜蜜照往网上一晒,然后注明XXX我爱你!么么么!!我了个去,每次在网上看到这种秀恩爱的,我都觉得这爱情实在太过耀眼,亮爆我的24K钛合金狗眼啊,我真是有一种想一拳打爆电脑屏幕的冲动啊,但是想到是我自己的电脑,我又无可奈何地克制了下来。真正优质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着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这样的爱情,有弹性,彼此既不是僵硬地占有,也不是软弱地依附。它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迟早会窒息。
所以说,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绝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最后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真正的爱情!谢谢大家!
第四篇:大学服装之我见
大学服装之我见
转眼间,我们走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在这期间,服装和我们的关系尤为密切,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服装。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和服装有关的一些定义
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最广义的衣物除了躯干与四肢的遮蔽物之外,还包含了手部(手套)、脚部(鞋子、凉鞋、靴子)与头部(帽子)的遮蔽物。①
“衣”即衣服,又称服装,是指在人身上,遮盖人体和四肢物品的总称。②在我看来,现在的服装更有了进一步的延伸,譬如饰品等。
对于我们大学生自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忘情四季校园装
大学校园里竞相绽放的花朵,四季常青的树木,日日生长的藤萝本来就有模糊季节的作用,它给人营造的就是“一年四季总是春”的感觉。而时刻体会着这种感觉学习和生活的男孩女孩,在着装上体现出的文化气息和青春活力,无疑是对校园春天的映证和补充。青春就是最好的装扮,无须在服饰上刻意雕琢。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装扮上属于随意型,他们对着装持随意不关心的态度,这类大学生人数很多,他们认为穿在他们身上的服装只要干净整洁,得体就是最美的,不管是不是流行的款式,也不问是不是高档的面料,他们不注重时尚、前卫的服装,最喜欢的是休闲装。有一项调查,在大学生中喜欢休闲装的占63%,半休闲占30%,追求流行占3%,非常时尚比较前卫也占3%,随意型的这类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最注重的是款式——休闲,穿着舒适,便于活动。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不受成见约束,我行我素的心理时期,他们急切地要在着装上表现与众不同,要体现出反判性和反常规性,刻上青春的烙印。他们对“美”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说明,他们可以无视流行而自创“流行”。T恤、牛仔是大学生中最普通最流行的衣装,可最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当代大学生,在服饰上体现出的创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他们会用一种特别的笔,把T恤当作“调色板”随情绪的波动而创作,每件T恤上的画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以此来宣泄情绪,T恤上写“烦着呢,别理我”。有的更是充分地在服装上展示他们的才华,用白胚布进行蜡染和扎染,有个性的男女生染上怪异的图
案,然后再做成裙子、短裤、T恤,旁若无人地、傲视群雄地穿梭在校园里。试问,把这一份“创意”穿在身上,又怎能不让人“忘情四季”呢。
这类随意型的大学生还有个观点:大学校园是一个可以“随便穿”、“随便打扮”的地方。只要你有勇气,真是没什么不可以穿。年青——就是穿几块钱的一件T恤也一样有味道,只要你有勇气,即使一件宽宽松松的大毛衣,随便搭配点牛仔裤,运动鞋之类的,你从春天穿到冬天都没人会对此提出异议。
青春正年少,偶尔张扬也没什么不可以。你用领口、门襟带有貂毛的厚毛衣配夏天时穿的薄裙子,走在凉风习习的飒爽秋色中,虽不可思议,但却让人忘了季节的存在,又不失浪漫。在“厚做里衫,薄做外套”的流行潮流影响下,时空的观念
更是被打破了,初冬的季节,也可着T恤、薄毛衣、大大的西装短裤,外披一件与短裤同料的短外衣装束,只是从胸前坠着的羊毛绒围巾和厚厚的袜子、高高的靴子上,才能感觉到一点初冬的气息。
年轻就是不一样,在个性飞扬的时代,你又怎能单单从他们另类的服装上获知季节的信息呢,在他们激情燃烧的心中永远都只有一个季节——春天。
2纯情浪漫校园装
根据调查,有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大方、简洁、舒适、便于运动”的服饰就很
好了,但还有10%左右的属于时尚浪漫型和追随型的大学生,他们主张打扮要体现自我,表现浪漫情怀。他们对服装的流行性、重要性、心理依赖性、自信感、身份象征性和显示性都极为重视,他们是追求个性化的流行时尚的追求者。这一类型人虽然不多,但他们对流行时尚特别敏感,有较强流行意识,对服饰打扮态度积极、充满自信,是大学生中的流行先驱者。其中很大部分大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宽裕,少部分是天生有浪漫情结。
浪漫的女大学生,喜欢采用印花或提花的绸缎,镂空花边、缎带和绢花等装饰,突出宽肩、细腰和丰臀,再加上各种清淡柔和色调的运用。她们也同样喜欢抛袖、花边、滚边、镶绣刺绣、花卉图案等。他们认为“现代服饰要增添一些浪漫气息”,如在无领、无袖、直造型的连身长裙的侧面,补上几朵别致的玫瑰花,让长长的朗万式的缎带在胸前飘出一个迷人的境界,以及长及脚踝的喇叭状的裙摆等无不在述说着“浪漫”二字。让她们成为校园中最令人心动的女孩。
在浪漫之美的感染下,男生们也产生了适合于时代审美特征的变奏:宽肩皮甲克内飘逸着一条柔软艳丽的丝巾,端庄大方的外套被染成了浅艳的媚色;整洁鲜亮的衬衫被薄如蝉翼的面料、金线绣银线缝的花T恤代替。男生们用温柔的款式刻画他们细腻丰富的感情形象,用浪漫的花色图案写意小男士复杂而辽阔的内心世界。更深一层的浪漫情怀,不仅要体现在服装上,而且更要体现在氛围上、在气质上,要在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良好的教养和浪漫的气质来。在“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夕阳下,校园的湖边小径上一位穿着碎花软缎中式上衣,黑色百褶裙、扎着两条辫子的女生分花拂柳地走来,软缎暗花的裙幅飘过,刹那间仿佛时光倒流,让人不知是何时空,仿佛回到了那个思想丰富、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新旧交替的“五四”年代。这种带有传统的娴静平和,又有新生的热情和智慧,是非常美丽的象征。
这恐怕就是当代大学生追求的浪漫最高境界吧。
3永恒经典的牛仔装
当LEVI’S造出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它就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在牛仔装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出现过革命,更多还是时代的缩影,从天下第一条拉链牛仔裤到把女性裤子拉链改良与男性相同,从喇叭裤到体现颓废的街头裤装,牛仔装一
直都是先行者和革新者。它以简练的线条,充分显露人体美,满足了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欲望。
根据调查,在大学的校园里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牛仔情结,甚至很多大学生一年四季都着牛仔装。是什么魅力使牛仔装受到大学生如此钟爱,又是什么魔力使大学生们纷纷背离传统,走向“离经判通”。牛仔装到底蕴涵着什么样的精神内涵,使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得到一个精神意义的统一。首先牛仔装体现平等,蕴涵了心理舒适性。大学生中虽没有明确的等级区别,但因为生活背景、家庭经济的差异也多少有点贫富之分。但牛仔装就不同了,几百元的牛仔名牌,与二三十元的牛仔装相比也差不了什么。穿几年的牛仔装与新买的经过褪色水洗的牛仔装谁又能说哪个更旧呢?更别说经过残洞处理的牛仔装了。所以那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某一种驱同心态上更倾情于不分贵贱的牛仔装。其次牛仔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意识。牛仔装从它产生的第一天就体现出人本思想的内涵。牛仔裤经济实惠的价格与坚固耐用的材料,这种无与伦比的实用性能,不仅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同时更体现了服装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内涵。虽然校园内人人都穿之,却没有任何人当成工作服似地雷同穿着。大学生甚至可以在买来的新装上修饰,配画新图案、剪成破洞等来体现不同人性魅力。再次牛仔装超越了性别的束缚。在服饰的发展过程中,男女服饰都有严格的界定。而社会发展到今天,男女的社会地位逐渐趋于平衡。这种角色的成功扮演体现在于内心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形象表现,服饰无疑是最好的外在形象表现。而牛仔装悖于传统,超越性别的服饰概念,这正是当代大大学生所倡导追求的。女大学生如果想
体现女人的柔美,可以用女性化的装饰:如丝巾、手套、手链等与之配,还可以用女性特有的装饰图案花草等印在牛仔服上;男同学想表现刚健,也可以在牛仔面料上大做文章:如画上苍鹰、机器人等。最后,牛仔装也是改革并吸收最先进的科技元素的先锋。牛仔装自从设计以来,一直也以发掘切合人体活动需要的舒适设计为宗旨。在踏进二十一世纪以后,更突破性地发展出一系列以合体结构为重心立体裁剪技法,将这种前沿人体测量、数据分析、服装构成及裁剪技术真正应用于牛仔装的生产,它利用三维人体扫描系统为顾客定制牛仔裤,利用新的技术对牛仔装的面料进行的改造,如石磨、水洗、褪色、炒雪花、喷马硫、打破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令牛仔裤始终成为视觉焦点。牛仔装体现如此先进的现代化科技,又怎能不让正在追求科技的大学生爱不释手。
牛仔装作为一种精神代表了自由、独立、勇敢、自信、乐观和民主。牛仔精神不只属于男性,也属于女性,牛仔精神是男性的刚强与帅气,也是女性的充满活力的象征。4品尝白领职业装
喜欢这类白领职业装的人也仅限于大
三、大四,研三的大学生。并不是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而是强迫自己去尝试一下,毕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谋取职位了。到了大
三、大四,随着年龄增长,又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他们开始偷偷关注并尝试职业装——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几乎每位大
四、研三的学子都有一两套去会老板、奔招聘会穿的套装。穿上质地上好、款式老气、颜色深沉的外套,僵硬领子的雪白衬衫,系上一条花里胡哨的领带,再板起一副嫩稚的脸,完全一副孩子偷穿大人衣装的感觉,挺滑稽的。这是一种特定时期的大学生着装,是一种稚嫩、尝试、不成熟的着装。但大学生,不管是休闲族还是浪漫族终究会有一天从校内走到校外,从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这个转型时期的衣着打扮值得研究,所幸已有服装领域涉足。而今在服装界提出一个新的名词——商务休闲服装,我认为快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可以尝试选此种服装。它处在休闲装与正统装之间,可以穿着出席商务会谈,不会让人感觉气氛太压抑,也不会让人感觉太不重视,没有品味。商务休闲装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心境。它是那种很有品味有点内涵的成功男士的首选。因为它的服装款式为正式中带点休闲,面料多采用自然材料,颜色也偏向浅粉,且有的款式还带点小小的装饰,比如在领子、袖口处用点显目色点缀一下,在口袋上做点小小装饰,在门襟上用同种色绣上浅浅花纹,这些刻意的小小装饰,不经意间就流露出穿着者有品味的生活方式,健康年青的心态。我认为大
四、研三的学生可以在这类服装中精心挑选一些适合自己个性的服装,在应聘时既可表现你的品味,对求职的认真态度,又不失你年青、健康、充满活力的形象。
5结束语
因为这群人有点特殊的经历,又有点文化底蕴吧,他们总想随随便便,又要找点文化源流、知识背景,想要随心所欲,又限于条件,所以常常就痛并快乐着吧。
当代大学生,穿什么,怎么穿,虽众说纷纭,但相信你自有自己的一套,还是那句话,自然美才是真正美,青春比怎样装饰都美,不要刻意追求,用你的青春和热情来作为你最经典的装饰吧。
①摘自百度百科“服装”
②摘自《服装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包昌法主编。
第五篇:大学辅导员之我见
大学辅导员之我见
大学辅导员其实就是类似于我们中学时的班主任,除了不上我们的课,几乎什么都管,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生活老师。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当个好的大学辅导员真的很累,看看我们身边的辅导员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我今年大三了,带我们班的共有三个辅导员,前段时间才换了新辅导员,我们都还不怎么了解她。之前的两位辅导员分别是张春田老师和王辉老师,张老师带了我们一年(大一),王老师则带了两年(大二和大三)。班上的学生对这两位辅导员的评价各式各样,好的差的都有。但不管怎样,在我们大多数同学心里,两位老师真的很好,是很好的辅导员老师。虽然两位老师都是刚毕业就来接手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太多的经验,但平心而论,他们做得其实很好,很负责任。两位老师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应该很忙,却能抽出时间经常走访学生宿舍;寝室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们也是耐心的指正和教导;学习上更是上心,一有关于学习方面的新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不像有些班级,我们早就知道的事情,而他们却都不知道,而老师通知的方式不光是群邮件就完事了,不仅通过飞信和群里通知,还让相关班干部逐间寝室通知,确保每人都能知道通知的内容;两位老师很年轻并且很乐意和我们交朋友,和我们也谈得来,给大家很亲近的感觉,而不是高高在上,不近人情;最重要的一点,两位老师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他们所带四个班的没个学生的名字,可想而知他们的用心良苦。两位老师对我们的好一言难尽,我只知道,自己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两位这么好的辅导员老师。
透过两位老师给我们的好就可以想象他们背地里的工作量是如何的大,如果不是很用心很细心并且够有毅力,怎会轻易就能当个好辅导员。虽然他们当得好,我们也很舍不得他们走,但为了前程,他们依然要离开,毕竟大学辅导员不是他们的目标,也因大学辅导员这个职位本身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也是为什么当今很多年轻人只是把当辅导员作为自己升职拿学位的一个跳板的原因。所以我们的两位辅导员都相继离我们而奔赴他们的前程去了。就如同别人所说的那样,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工作,不可能希望有人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去经营。
辅导员这个职位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反而使之恶化,势必导致严重的后果。
很多辅导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少目标定位,缺少计划性、制度性。有些辅导员为了转岗而想方设法上专业课,为了考研对工作应付了事,不能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人包括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有些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可有可无。人们对辅导员工作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并不奇怪。事实上,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从这样或那样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辅导员工作亦是如此。
当前大学管理,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的问题,辅导员职责的不确定导致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无法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绩效形成奖惩体系。因此,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成就
感。大家还形成了一个观念,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几乎一古脑地都推到辅导员身上,总认为是辅导员的责任。
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些辅导员为了设计更好的人生方向,拿出大部分时间准备考研,这种工作状态,怎么能有好的辅导员水平呢?高校应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给他们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从而使他们产生事业的归属感。
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待遇偏低的情况。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能从国家、单位、市场三方面获得收入。但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的规定与要求,辅导员既无科研项目,又不能从事第二职业或外校带课,只能获得国家和单位的分配,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工资待遇明显偏低。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经常会面临一些突发事件,在车费、误餐费、电话费等方面的经济损失长期得不到重视与补偿。同时,由于在分房、补助等福利待遇方面缺乏相关政策的倾斜,使没有职称、实际工作支出又大的辅导员们明显处于弱势。
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体制不清,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工作方方面面,许多辅导员搞不清谁才是自己真正的直接领导者,多头领导,导致工作关系的混乱,致使多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辅导员的领导,这在客观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和工作的盲目性。其次是制度不健全,各高校辅导员职能职责分工的机制与条例不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认识不足,相关的选拔、任用及管理制度滞后导致辅导员队伍在操作、评价、审核等多方面环节中无章可依,形成了混乱的管理局面。
正是因为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才导致如今的辅导员队伍“流动化”,也就是经常换人,就像是跳板一样,很多人需要借助它到达一个更好的平台,然而大多时候都是跳过就过了,事后无人问津。比如我们09级英语1234班,现在都换了三个辅导员了,弄得我们心情都很郁闷,总是换辅导员。真的很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相关领导人和部门的重视,现今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问题学生也很多,这就要求大学辅导员更具专业化才能承担这一重任,辅导员的工作只有被重视了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大学生也才能更好的发展,这也将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