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舍不了的依赖
舍不了的依赖,戒不掉的爱
高密市姜庄中学九年级三班:毛晓敏
忘不了她刚来时的大方,一双纤嫩而细白的手抚了抚我的背,却背叛的我用力地甩开了。我不喜欢她,因为要认一个陌生人当妈,我做不到。但毕竟母爱似水,就算是后妈,那也是水,是她,浇灭了我心里叛逆的火苗。
因为学校里要举行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带父母参加,碍于面子,我不得不请她(当时叫姨)去参加,当我们共坐在一个板凳上时,她就象是个孩子似的问我这儿问我那儿的,那时是我惟一一次感到与母亲交流的像跟朋友讲话,很自然。
广播里放着动人的旋律,演讲者动情地说着:“母爱,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当你吃好的时候,你可曾想过那个不断为我们操劳的人,她们吃了没有,她们吃的怎么样......”会场里一片啜泣声。当我和她四目相对时,我看见她满含泪水的眼睛,和那泪水肆横的脸颊,不知怎的,手自觉得抬了起来,为她拭去了满脸的泪水,她抱住了我,用几近颤抖的声音对我说:“我会做一个好妈妈的!”刹那,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任眼泪在脸颊横流肆虐。抱住她,就抱住了遗失的母爱......简单的一句话,打开了多年的心锁。我想我开始喜欢她了。渐渐的,笑声多了,冷淡少了,家庭气氛开始缓和了,我们开始谈论一些我们的事情,谈论她和我爸的爱情故事,每当讲到这里,她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味道,笑得合不拢嘴,一如三月的梨花......有一次,爸爸正跟我说着,突然问我:“你愿不愿意改口叫'妈'?”
突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感觉有点措手不及,便支支吾吾的说:“我......我......呃..什么时候?”
“这事吧,随便你,就是你姨昨晚上问我,说'晓敏什么时候能管我叫妈'?”
“哦。”我随口应付着,心里却似波涛汹涌着。每天早上天不亮就给我做饭的是她,陪我买衣服逛到腿软却没一句怨言的是她......原来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她过生日的那天,我喊出了一句“妈”,一句唯唯诺诺的“妈”,一句对着镜子练了还几个晚上的“妈”......她笑了,笑得那么灿烂,仿佛时间定格了。
现在啊,我是三句话不离“妈”,那个让我重温母爱,感受阔别了二年之久的母爱的人我又怎么能离了她呢?
爱,总是在平平淡淡中显露着,不争奇,不斗艳,只是默默地付出着。
回报,总是在一句又一句的“妈”中显露着,虽不华丽,但是很真实。
妈妈对我的付出,是我这一生舍不了的依赖,戒不掉的爱!指导教师:王秀莲
第二篇:[推荐] 舍不了,忘不了!
他和她结了婚八年.这一年,他抛弃了和他共枕八年的她和七岁的女儿.去干什么?当和尚去了.原因?
他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男人.他厌倦了繁忙的生活.他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因此,他决定放下这担子,过一些所谓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她伤心透了.可是她却没有去法院审诉.可以肯定,她还爱着他.开始的一两年,如他所愿的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可是接下来他开始思念他的妻子和女儿,想起了当年与妻子结婚的情形,想起了女儿第一次叫自己”爸爸”的情形.女儿慢慢地长大了,看着日益憔悴的母亲,她痛恨那个男人,而且恨得越来越深她把父亲的相片撕的粉碎.然而,她不知道母亲暗地里收藏了一张一家三口的照片.这天,母亲突然因车祸去世了.她是为了捡回那张照片,冲出马路被车撞倒的.女儿在母亲的墓前哭得不成样子,他恨透那个男人.她认为是那个男人抢走了母亲.八年了,他足足离开了那个家八年了.也许不幸的事总包围着这个家,女儿患了血癌,而且已是晚期了.她躺在床上,手中拿着那张照片,”爸爸!你为什么要抛弃我们?你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肯来见我一面,你是我世上唯一的亲人啊!”女儿对他的仇恨全都化为乌有了她只希望能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见一下自己最亲的人.“小晴!”窗外的他已哭成泪人,女儿露出了最后的微笑.他跪在妻子和女儿的墓前,.他辜负了两个最爱自己的人.后悔吧!悲伤吧!他还是舍不了那个关系,忘不了他心爱的人!
世上最美好的毕竟是亲情啊!
第三篇:最痛苦的是想舍舍不了的哲理故事
昨天看了一部电视剧,人人都关注女一号,说女一号美,我却同情女二号。
女二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二号啊。她喜欢男主角,从高中喜欢到大学,又喜欢到工作:她为他付出很多。
高中的时候去帮他打架,黏在他身后一遍又一遍地表白。她上了大学,男主角开始经商,她又去央求认识的人帮忙,他遇到一点困难,第一个跳出来的永远是她。毕业了,看着他为女主角撕心裂肺地疼,还是不肯放手,她怀了他的孩子却不敢告诉他,忍受他在订婚宴上的失踪,忍受他婚礼前夕的悔婚。
这个女孩子爱得真是用力,爱得真是让人心疼,她跟男主角说,我啊,觉得在你身边这么多年,就算你是块石头,也应该被我焐热了。
她的付出他都看得见,可是他偏偏不喜欢她怎么办,他对她只有感谢和感动。
她是个女二号,可是她又不是一个坏坏的女二号,她没有那么多处心积虑,也没有用什么手段去对付他喜欢的那个人。她在最有恨意的时候,也只是看着女主角大喊一句:“你比我好到哪里去!我是想得得不到,你是想舍舍不得!”
得不到和舍不了,哪个更痛苦呢?是过尽千帆他也没看见你这只小船,还是饱尝心酸怎么放也放不下呢?
后来女二号也想放弃了,舍得吗?不。所以她也变成了想舍舍不得。
大概得不到和舍不得之间,还是舍不得最难过。舍不得没被ta爱过,更舍不得被ta爱过。
一个女孩子跟我说,她喜欢一个人也好几年了,两个人分分合合,断断续续,就是谁也不让谁安心。两个人还保留着联系方式,她总是忍不住时不时地说几句话,刷一刷存在感,她怕他忘了她。
还有一个男孩子,微博私信我,说就是忘不掉前女友。可能不是不想忘掉,是舍不得忘掉。但是这种舍不得太难受了,这种舍不得,让她决定他一大部分的喜怒哀乐。他说她今天和他说话了,但是态度有点冷淡。可就是这样,还是小心翼翼地又难受又开心了。
所以,不管你们是分手了,你被劈腿了,还是你表白失败了,你照样可以没有自尊,犯贱讨好,热脸贴着冷屁股,其实不就是三个字吗?
舍不得。
而有的甚至两个人在一起根本都不快乐,互相争吵互相折磨,或者明知没有未来,不能携手白头,明知是错,内心备受煎熬想要放弃,翻来覆去也不肯断舍离。
能舍得的都是英雄,但是大部分人不能潇洒,是狗熊罢了。想得得不到的人,好歹还有希望,而想舍舍不得的人只能对自己感到失望。
曾经说能让你放手的都是痛苦。不是有一个人跑去问禅师,怎么样才能放弃一个人吗,禅师给他一个玻璃杯,倒入滚烫的热水,烫到这个年轻人一下子就放手了。禅师说,你看,痛了,自然就放下了。
痛了,也就自然舍得了。
可是有的人,就是宁愿痛死,也想用这种痛感来作为还能感受到对方的唯一联系。
如果你根本用不着舍不得,那你还真是幸运。
第四篇:告别依赖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反思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设置的。
课前,我从两方面把握这个内容。学生要自立,第一:学生必须先有自立的意识,第二:学生必须掌握自立的方法。我在讲授第一方面的知识时,以课本中的例子为切入点,认真和学生区别“自立”与“独自”后告知学生,她之所以被“冻醒”“饿醒”,是因为她在思想上没有准备好怎样经营自己的一天,乃至父母走后无所适从,“心理断乳”现象明显。“独自”的一天什么都没有做。所以,要自立必须先有自立的意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依赖思想的危害。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先意识后行动的主线,同时,让课堂和学生零距离。
怎样做到自立呢?这是学生想迫切知道的答案。我以多媒体课件中“赵敏”的故事和课本中大学生入聘著名企业的实例,让学生感知自立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易事——必须多实践,多锻炼,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最基本的要立足于眼前的学习、生活中事情,从小事做起;培养自立能力还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传授两方面知识的时候,我除了引用书中实例和多媒体课件中例子外,还不断穿插学生及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这些似乎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也更具说服力,从学生愤怒不平的有些过激的反应中略知一、二,也因此学生内化了所学,学生触摸到了课堂的真实性,知识的可用性。
那堂课,我有一个惊喜的发现:课还没有上完,有些课桌内凌乱不堪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整理自己的“宝地”,他们的脸上有些羞涩、有些喜悦。学生的举动已无需多言了——这节课收效甚好。
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贴近现实、走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学生喜闻乐见。
第五篇:依赖议论文
作文:依赖
精彩片段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的儿子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脚不离地,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能量才能获胜。而在这个秘密被敌人发现后,他就被骗到空中,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这个故事清晰地告诉我们:摆脱依赖,方能成功。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摆脱依赖,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后,仅仅依靠父母和别人的帮助生活,那么她能学会说话,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吗?如果曾经沦为乞丐的朱元璋这一生都依靠别人的救助和施舍度日,那么他能成为真正的“诸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吗?如果安泰不是依靠母亲的力量,而是跟母亲刻苦学习本领,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敌手扼死的命运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辉煌!
百度、搜狐的ceo(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耐克、安踏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他们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们在依靠自己,而那些所谓的“富二代”,虽然拥有一时的得意,但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他们始终是要被淘汰的。依赖不是骄傲的资本,不可能持久,自己争取得到的才会持久。
大仲马: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名著《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篇二:关于人们是否太依赖科技的英语议论文 people depend too much on technology is it true that people depend too much on technology? people’s opinions on this issue may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some people may think that people depend too much on technology while others hold the opposite opinion.personally, i agree with the opinion that people depend too much on technology for three reasons.firs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 we have widely applied technology to our daily life.obviously, it makes our life easier and more convenient.in other words, technology saves us much time and energy in many ways, such as clothing, food, transportation and so on.for instance, it takes us much less time to get our destinations.nevertheless, thinking of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we would rather take a bus than walk to somewhere within even ten minutes’ride.thirdly, as is known to us all, scientists are engaged in inventing new products to make our lives easi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from what have mentioned abov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people depend too much on technology.篇三:2014高考满分作文-授之以渔摆脱依赖风景是心的所在 2014年高考满分作文 2014年全国2卷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授之以渔摆脱依赖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登上顶峰。然而,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许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走过了崎岖艰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一路的美好,皆尽收眼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代的最终结局。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个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捷径易走,而代价如此惨重,不如自己动手,求一场丰衣足食的人生。与其将后辈护在身后,亲历亲为地为他们开辟前路,不如放手,远观他们披荆斩棘,并在山穷水尽时给予明示。与其守着父母的丰厚家产,不如自己另立门户。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早早就散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而儿女们无一垂涎这唾手可得的财富。都已经寻到了自己的路途。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前辈不留财富,因为授之以渔。他们不接受前辈的馈赠。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优秀作文赏析:风景是心的所在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写下“莫听穿 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青水秀之地。正如“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持,终将荒山换青峰。
苏轼评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而陶潜弃官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分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正因为风景是人心的栖居之所,所以纯净的心灵需要安放在纯净的环境中涵养。陶潜不愿心被混浊的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从而丧失了那一片绝美的风景,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渴望回归。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最终形与神都可能获得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十二年奴隶生涯,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便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都堆满琐碎不堪的欲念。心活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过的人流。
“你快乐而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曾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栖居之所,心怀辽阔,风景自然开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篇四:高二作文:告别依赖
高二作文:告别依赖
高二作文:告别依赖
每一个孩子在家中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我当然也不例外。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回家,在路上我高兴地对同学说:今天我家做饺子吃,我可以大饱口福一顿了!
就这样我高兴的回到了家,到家后我看见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家中又没有电话。于是我就坐在大厅里边看电视,边等待着爸爸妈妈回来给我做饺子。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爸爸妈妈还是没回来。我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再过十分钟我就要去学校了,怎么办呢?盼望着,盼望着,爸爸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我只好带着失望的表情去了学校。
来到学校后,那个同学跑过来问我:怎么样,你妈妈做的饺子好吃吗?你妈妈听着她的话,使我心里越来越气,于是我打断了她的问话说:别再说下去了,不要说饺子,我连一粒米也没有尝到,肚子现在都还在空着。朋友听了我说的话笑着说:我说你一来学校怎么不高兴呢!原来是没有吃饺子啊!那你为什么不吃饭呢?我说:爸爸妈妈都没有回来,我吃什么呢?朋友说:那你不知道自己煮饭吃吗?
我听了她的话,心里非常羞愧地回答说:我不想动手煮。朋友听了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说:你已经不小了,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不要依赖别人,等你长大了,你妈妈爸爸老了,还要你照顾他们,那你怎么办?要知道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你从小就不会去创造生活,你长大后该怎么办?
听了朋友的话后,我心里突然间觉得朋友很伟大。当放学回到家后,我立刻放下书包自己去做饭菜等待爸爸妈妈回来吃,爸爸妈妈回来后说:今天你怎么这么能干?我笑着回答说:不,我今后也一样会很能干,因为我懂得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我从今以后再也不依赖你们了,我要告别依赖,创造生活!篇五:作文议论文:独立使人成长
某自然保护区出台的严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规定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用心良苦。我想,此举旨在防止动物对“嗟来之食”过度依赖,意在培养动物独立觅食的能力。其实,在自然界,无论是被老鹰摔下悬崖才得以学会飞翔的雏鹰,还是只有挣扎后破茧而出才能够拥有美丽翅膀的蝴蝶,动物们无不都是在独立面对并解决困境后才得以成长从而更加强大。但反观人类社会,太多的孩子在亲人无微不至的“周到服务”下散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太多的学生在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中散失了独立思考的渴望。泰戈尔说:“我把花热烈地放在我的心上,结果花谢了。”老师与家长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正是这种过度的关爱将原本应在广阔天地中接受风雨洗礼的“花儿们”束缚在了温室。而一旦他们所依赖倚仗的条件不再存在,那些丧失独立能力的“祖国花朵”又该如何面对烈日骄阳,冰雪冷霜?恐怕,他们难逃凋谢的命运。
当你享受着亲人朋友的庇护不愿独立时,请不要忘了,世界是一片海,命运是风,所有的相遇与离别,不过是瞬间的波涛。那个供我们安逸的小舟总有一天会分崩离析,而我们最终只有也只能靠自己与命运的风浪搏击。正如海子所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尽管那段拒绝依赖,通往独立的旅途并不平坦,但唯有经历过我们才能收获成长,而这一路上的磅礴与宏伟,也定会渗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自此拥有在天地间傲然挺立的根基。用独立拥抱成长,我们需要如沈尹默所说的“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高考满分作文却并没有靠着的”魄力,亦需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追求,需要如罗蒙诺索夫一般14岁就一人步行几千俄里求学的执着,亦需要像平凡女孩孟佩杰一样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养母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勇敢地迈出独立的步伐,在艰难困苦中体味生命在砥砺自我中收获成长。沧溟先生在诗中写道:“你如不勇敢,谁替你坚强/你若不潜心,谁替你思想/你若不投入,谁替你幸福/你若不振翅,谁替你飞翔。”独立使人成长,独立让人坚强,让我们做自己的光芒,在这浩渺的天地间倔强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