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美国是怎样发展成为一个大国的英文300字以上

美国是怎样发展成为一个大国的英文300字以上



第一篇:美国是怎样发展成为一个大国的英文300字以上

Q: How did America develop from a British colony into a country with a vast land?

In 1771, George Washington successfully led the army with the support of France drove away most British colonists and founde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 later.At that time, American territory was about 800,000 square kilometer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Atlantic.In 1783, Britain recognized the independence of America, and had the most of the other land along the Atlantic to America.The territory area was up to 23,000,000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about 30% of the local area of America now.In 1789, the federal government established.The newly-established USA soon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territorial expansion.Despite war, money became the most common way to acquire territory.In 1800, French president Napoleon captured the Louisiana area from Spain.In 1802, the American president, Jefferson bought this large tract of land from napoleon.In 1808, Spain was occupied by Napoleon.Taking this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a large number of Americans moved to Florida.In 1819, American spent $500,000,000 getting the15 square kilometers of Florida.The expansion of Louisiana and Florida made America taste the sweetness, then, America successively got the Texas and Oregon areas from Mexico and British through counterespionage and threatening way, which made the territory extend to the Pacific coast from the Atlantic coast.At that point, California awoke its interest.In 1841, American immigrated to California in succession.After the request was refused that America attempted to buy California, America decided to meet the desire of getting this land by force.In May, 1846, America officially declared war on Mexico.Due to the lack of training and equipment, the Mexico army quickly defeated and California belonged to America naturally.In February 2, 1848, America got nearly 1,400,000 square kilometers of land including California and New Mexico area.In 1853, USA paid $ 1,000,000 for the U.S.-Mexico border of nearly 100,000 square kilometers of land.Originally, Alaska belonged to Russia.However, after the Crimea War in 1856, Russia was badly hurt, and decided to sell this land to America.In 1867, the United States purchased Alaska from Russia for $7.2million.At the end of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 got some Pacific islands such as Hawaii through war and many other ways.

第二篇: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即便如此,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在“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这个前提下而言的。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答案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2008年5月11日,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表示,越南将准许外国人参加南沙群岛旅游。此前,经过越南当局的谋划,越南海军附属的旅行社组织了包括40名特邀官员在内的130多名游客,首次到南沙群岛旅游。越南当局还表示今后将定期组织同类的旅行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4月16日指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越南的做法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越南这是蓄意在南沙搞“主权造势”,包藏着重要的政治企图,想通过把南沙群岛旅游开发成国际旅游线路,慢慢让国际社会认可这些岛屿为越南所有。

南沙群岛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因此,许多周边国家都垂涎三尺,均想分一杯羹。现在,南沙群岛形势十分危急。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有驻军外,越南竟然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领8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除此之外印尼和文莱也宣称对于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他们都想通过实际占领而达到合法化,进而进一步变为他们的合法领土。

与此同期,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5月9日将一艘中国渔船驶入距离钓鱼岛西北部20公里处海域的行为称为“非法进入日本水域”。两天前,中国的海洋调查船“奋斗7号”到钓鱼岛海域进行海洋调查,日方竟派出巡逻船警告,要“奋斗7号”离开“日本领海”;中国调查船未予理睬,日方的巡逻船就一直跟踪监视。当天,日本政府还就此向中国驻日使馆提出“抗议”。新闻报道;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最近又大放厥词说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并且和美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妄图通过美日安保条约把占领钓鱼岛合法化。

专家评论,钓鱼岛自古都是我国渔民避风、休渔的栖息地,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失去了钓鱼岛中国就像被点了穴位的人,将会处处受制。

因此中国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天经地义;“睦邻之道无它,首在自强”,中国要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加快提高综合国力,实现科技水平和军事现代化的突破,加快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的步伐。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十五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二00九》首发仪式。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周边海洋形势相对平稳,黄海形势稳中有忧,东海形势突破与挑战并存,南海形势复杂多变。在南海,目前南沙群岛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表面上看是岛礁之争,实质是资源之争。在东南亚地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中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观。中国维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严峻,任重道远。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处于相对和平的态势,但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各国之间力量的角逐日趋激烈。

如何处理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应对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事关我国诸多发展利益和重大安全的问题,我们不想称霸世界海洋,但绝不能不重视公约赋予我们的权益。面对我国周边严峻复杂的海洋形势,我们不仅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而且要从国家、军队层面研究对策,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军事行动变得肆无忌惮。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有关的海洋立法。

虽然我国制定了诸如《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法律法规,但与美日等海洋强国类似法律相比,这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表现为:没有明确具体实施部门,没有明确海上执法的主体力量,没有明确哪些具体活动是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也没有明确对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具体处罚措施等等。因此,对已经颁布实施的海洋法律法规必须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否则,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上安全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加强海洋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加强海洋意识,一是树立海洋安全观,二是树立海洋经济观。首先,一定要像保卫每一寸陆地国土那样保卫每一寸海洋国土。海洋也是国家安全的屏障,现在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主要来自海洋,最可能发生冲突的也是海洋。其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与海洋息息相关。海洋运输成本低,80%以上的对外贸易通过海路。如果海洋安全得不到保证,我们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也得不到保障。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问题,主要也依靠海洋。振兴海洋和振兴国家、振兴整个民族是连在一起的。三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竭泽而渔”,防止破坏性地开发海洋资源。另外要防止海洋污染,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同步。应该努力提高现有油田采收率和油气资源利用率,还有积极开发可燃冰、潮汐、温差、海流等新的海洋能源。四是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在海洋问题上,两岸有很多观点一致、利益一致的地方,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两岸也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可以互补。

海洋的开发和建设也需要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国海洋调查工作还远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和申请外大陆架的要求。我国东海的地质、底质情况至今不清楚,以目前的进展,我国在未来30年内对东海的考察才能达到日本的水平。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由相关部门抓紧进行全面的海洋调查,掌握全面的海洋学资料,为进行海洋划界在外交谈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时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

海洋资源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综合国力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矿藏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收益分配。当今海洋开发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

三、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

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说:“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开发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增加,外国船只进入我国管辖海域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而现代高科技探测手段的使用已经使得外国船舶从海上获取沿岸国的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海洋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因此,能够对活动在我国管辖海域的外国舰船实施有效监管,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卫国家海上安全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的海上执法力量还很薄弱,不能够对所管辖海域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管。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强调: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海军的地位重要,使命光荣。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海军担负着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的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加强海军建设,建设一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现代海上武装力量,提供远洋投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有关国家对中国海洋权益的挑战。

首先,要加强海军建设。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形态是非接触、非对称的,在1000公里乃至2000公里之外就能发起精确打击,因此,战场纵深比过去有了数量级的放大。现代国防观念里必须有“拒敌进入一定的海域”、“扩大海上方向的防御纵深”、“保护国家不断延伸的海外利益”等概念,同时作好相应的力量准备。作为海上军事力量的核心,海军的特征是可以利用海洋抵近别国,强国甚至可以在不进入别国的防御范围就攻击对方的沿海和纵深。几次远距离精确打击的高科技战争都是从海上发起的。这就必须提高中国海军的远洋防御能力。如果短期做不到,中国也必须有震慑对手的手段、办法和能力,发展我们的远距离打击力量,提高我们的远洋作战能力,充分利用谋略思想,以增加对手的战争风险,提高我国的安全系数。

其次,整合现有海上执法队伍,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调度使用。目前,我国有海监、渔政、港监、海警、海关等执法队伍,分属国家海洋局、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海关等不同部门。各执法队伍各执其法,致使海上行动难以协调。因此,强化政府部门的海洋综合管理和统一海上执法队伍,是适应新的海洋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海洋开发与保护的需要,是执行公约、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海上安全的需要。

四、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

应建立防空识别区,加强对沿海海域和空域的警戒和管控。防空识别区是一国基于空中防御的需要,在其领空以外划定的邻接其领空的特定空域。现行国际法不禁止各国在其领空附近的国际空域建立防空识别区。迄今为止,美国、日本、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已经是势在必行。

建立多边合作安全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交流是维护和稳定我国海上安全的重要举措,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一般来说,争端海域的共同开发是划界前的一种过渡安排,它不妨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和最后界限的划定,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放弃其权利或权利主张,也不得视为承认对方的权利主张。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加强维权巡航。二00八年,中国已建立全海域维权巡航制度,将三百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纳入定期维权巡航制度管理范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国海监各海区总队在我管辖海域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既保卫我国的海洋国土、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1、海洋权益与国家发展

第三篇:如何理解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如何理解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一班 陈灵欣 1040110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时刻承担着一个大国所应承担的责任。

一 从国际上看

首先,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我们一向信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一直按照规则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比如: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当然要履行常任理事国的责任,中国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的记录是好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们的责任会加大,我们的贡献也会增加。这就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基本表现。

其次,在促进国际和平发展中中国也负起了责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赞成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单方面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忠实维护者和执行者,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非洲需要中国,非洲人民喜欢中国”这是4月4日在加尼瓦市举行了中国援建加尼瓦医院奠基仪式,巴博总统对中方的高度评价:和中国合作我们感到轻松愉快,因为中国从来不干涉我们的内政,不过问我们的政治,不附带任何条件。而其他大国则不一样,给我们提供帮助时除了提出各种各样附带条件外,他们还问这问那,问得我们很没有面子。虽然我们非洲很穷,但非洲国家总统不喜欢丢面子,平等尊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点。国际媒体上经常说中国在搞非洲殖民化,我的回答是我们非洲需要中国,人民喜欢中国”。这就是中国在为促进和平方面尽自己责任的具体表现。再次,在环境问题中中国也尽到了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等,都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拿气候变化来说,这需要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讲到:中国意愿做出承诺,对于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国责任重大。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

动起来。近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瞩目。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二从中国国内实情来看

中国对国家的发展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首先,中国本着对社会发展的负责态度进行十二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经济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众所周知,2009年出现全球经济危机,我国也收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仍然保持增长。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时间的积累,让我国有了这个保持增长的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国民经济结构不断充实调整优化升级的60年,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我国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三,从中国的三农问题上来看,中国政府本着对农业、农村、农民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及重视三农问题。第一中国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第二扩大农民就业,解决收入问题,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第三,强化农村公众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健

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对农业、农村、农民高度负责。

第四,中国对受灾害地区人民负责,是老百姓的强大后盾。众所周知,近几年来中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较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受灾地区度过危机重建家园。例如: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8省市受到震撼,死亡人数八万七千五百余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在灾难面前政府坚强领导,国家对每一个生命都负起了责任,国家领导及政府要员都坚守在第一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红十字会等等都坚守在受灾地区救助生命。政府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到2010年9月,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综上所述,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外坚持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对内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第四篇:中国是服装大国

中国是服装大国,是世界快速增长的服装消费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塑造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但与国际服装品牌企业相比,我国服装品牌的经营仍处于落后状态,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时装品牌。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面对中国强大的购买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竞争对手竞相加入,大批的高端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不断搜取市场份额,侵占市场空间,使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服装市场更是硝烟再起、战火燎原。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服装企业如何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大服装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是摆在国内服装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论文绪论部分先交代了研究服装品牌营销策略的背景和意义,从品牌策略的基本理论出发,综述了中外著名学者关于服装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的理论文献,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式方法。论文正文部分从对服装品牌的定义及识别系统、服装营销的核心思想和条件、服装品牌传播的特征及文化因子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服装企业四种主要品牌营销模式,接着对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撒股份”)的营销策略进行实证研究,介绍了凯撒股份的概况及发展历程、主要产品,指出制定和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是凯撒股份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凯撒股份现有的品牌营销状况进行分析与诊断,指出凯撒股份现有的品牌策略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结合凯撒股份实际,提出以实施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质量、品牌传播等“四大方面十二项内容”的品牌营销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凯撒服装的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附加值,力求提升凯撒股份在中国服装行业竞争力,稳固其市场地位,并借助凯撒品牌的影响力,走出去,融入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中去,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篇:中国是农业大国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我利用寒假,在XX省XX市xx县xx镇文化服务中心做了为期一周(2010年2月14日——2010年2月21日)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这一周内,通过对XX省xx县xx镇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实行情况,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化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是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xx县隶属于XX省XX市,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xx县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xx县充分发挥县内各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在调查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XX市太和电脑为实行XX市普惠制培训而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脑知识普及,参观了计算机程序员考试的现场,看见原本只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也可以坐在电脑前,熟练的操作电脑,心里涌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农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有局限,与外界沟通少。xx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城乡一网、垂直管理、走产业化路子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作为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在xx农村已覆盖20个乡镇,其中13个乡镇与县城实现了光纤联网,共架设光缆干线800多公里,电缆干线2600多公里,151个行政村的6万多农户与城里人同享电视文化大餐,可以收看到有34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县广电局还完善了网络维修维护制度,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

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电视、电脑。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习期间,xx线的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道具车模展示会,展示了福特、现代等多款上个世纪流行的“老爷车”,这些车都是由东方明珠公司制造的道具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款房车,里面洗手间、卧室、吧台应有尽有,让看惯了卡车、货车的乡镇居民过足了“眼瘾”。

xx县是XX省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因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很多,其中,作为XX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xx天主教堂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仍焕发着新的活力。在调查期间,正巧赶上了天主教的礼拜日,清晨,有一些老年教众来到教堂,静静的等候礼拜的开始。庄严肃穆的教堂,饱受过义和团的焚毁和xx阻击战的炮击,在新时期的xx县仍为xx县的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xx县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05个,棚室面积203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0个,占地面积4450亩,进驻农户555户。在水果生产上,西北部乡镇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两梨”,今年新栽植果树近万亩。xx县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县“三品”生产档次和水平。每个乡、村都有“三品”生产基地,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生产,保证了“三品&rdq

引用信息(转载时请保留,谢谢!): 文章标题: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原文链接:http:// 信息出处:公文易文秘网 http://www.feisuxs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