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可持续发展分析

可持续发展分析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分析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ustainable producing

B.Sustainable finance

C.Sustainable government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Financial sustainainable development)

Definition:

In case of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is the measure of an economy to surv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ow to become financial sustainable

 Hedgement/insurance

 Avoid sharp change in supply and demand, especially sharp drop.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ld be either hedged or connected with other stable economy.Government sustainability

How to become government sustainable

 Social insurance

 Social welfare, the provision of a minimal level of well-being and social support for all citizens.Boost sustainable producing could let society LESS DEPENDENT on sustainable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government, but the VICE VERSA IS NOT TRUE.

第二篇:迭部县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迭部县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摘要:县域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的初级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迭部县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对其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迭部县;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1迭部县概况

迭部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秦岭西延岷、迭山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川交界处。北靠卓尼,东连舟曲,东北与宕昌哈达铺毗邻,西南分别和四川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东径102°55′—104°05′,北纬33°39′—42°20′之间。海拔高度1600米—4920米之间。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为5108.3km2。全县辖12个乡52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3万人,县城位于县境西部白龙江北岸电尕镇,是1962年建县后垦荒拓建的山区新城。现已建成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等设施齐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林区重镇,成为迭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工商、交通中心。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SWOT分析方法概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point to the needs of both meet modern which does not damage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demand.In other words, is refers to, economy, societ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hey are a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ystem, not only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protect human survival of the atmosphere, fresh water, sea, land and forest and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so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c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研究对象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面临的机会

(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在此基础上全面组合形成SO、WO、ST、wT战略并加以甄别和选择,从而制定研究对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对策.

3迭部县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3.1优势(Strengths)分析

3.1.1资源优势

迭部县境内重峦叠嶂,群山连绵,森林广袤,河流纵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矿产、森林、旅游、山野珍品等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58%,活立木蓄积量4700万立方米,是甘肃省重点林业生产区; 白龙江横贯全境110公里,落差700米,大小支流30多条,水能蕴藏量80.74万千瓦,水电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已探明铀、白云岩、铁以及金、铜、锑等矿17种;生栖着大熊猫、金钱豹、梅花鹿等国保三类以上动物27种,有蕨菜、羊肚菌等山珍野味,有贝母、秦艽等药用植物近千种。全县旅游资源可分为3个游览区7个景区35个景点。有绿色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峡谷溪涧旅游、藏文化旅游四大特色,这里更有举世闻名的天险腊子口和俄界会议革命遗址。迭部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浓,无论从环境质量、资源优势还是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1.2区位优势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秦岭西部岷迭山系之间,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转化增值,是迭部县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迭部县地处甘南州西南面,四周与四川若尔盖、卓尼、舟曲、岷县等县域接壤,交通四通八达,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和气候特点,造就了丰富的动物资源,使农畜产品的种养和加工半径较大,便利的交通为旅游业和对外贸易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2劣势(Weaknesses)分析

3.2.1自然条件严酷,生态建设工作严峻.迭部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重要,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率高,扶贫攻坚难度大;高原草甸草场退化,载畜能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山区山高坡陡,耕地稀少且质量不高;交通闭塞,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欠缺。草原牧区重点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加强基本草场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山区重点加强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开展乡村道路和桥梁工程建设,加快保土、保田和保村庄安全的河道堤防工程建设。

3.2.2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比重高,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劣势明显。迭部县农业基础薄弱,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非农产业比重非常低。工业产业竞争力不强。与劳动力过剩、高素质人才和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现状相适应,工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构成落后。传统工业生产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布局集

中于县城,专业化协作程度低,区域互补功能较差。没有融入国内国际市场,外贸出口规模小,创汇成本高,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标准低,出口竞争力较弱。

第三产业以金融业、商业饮食业、公共事业、运输邮电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于农村从事农业活动,而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最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3.2.3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村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仍然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3.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3.1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Opportunities)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世纪迭部县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重要的机遇。国家将加大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积极扶持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而旅游业是国家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迭部县可以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争取到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壮大旅游业的经济实力。同样,旅游业的兴起也可以带动当地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当地人民收入,发展当地经济,加大当地的开放程度和文明程度,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西部经济开发注入活力。

3.3.2“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机遇(Opportunities)

“十二五”是甘南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迭部县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下一个五年,迭部县要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迭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扩张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3.3.3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带来的机遇(Opportunities)

迭部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实施了天保工程、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义务造林、公益林建设、退牧还草、长治工程、野生动物保护等一批生态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水电、沼气、小杂粮、药材种植、林果及山野珍品产业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迭部县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了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3.4威胁(Threats)分析

3.4.1生态威胁(Threats)

迭部县属于山区,山地坡高且陡,自然环境脆弱。干旱、洪涝、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更加加剧了其自然环境的恶化;再加上水利工程的大力开发又致使白龙江河道的治理面临严峻的挑战。过度放牧、乱砍乱伐导致草场退化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诸多现象致使生态环境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不断降低。

3.4.2竞争激烈带来的威胁(Threats)

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各行业必当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就旅游资源来说,迭部县与西藏、青海、四川部分地州的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都属于藏族居住区,以藏族文化、高原风光和草原为主要旅游吸引物,这种资源的雷同现象,使资源的被替代性较大,易引起各景区对客源市场的争夺分割。而资源雷同导致的激烈竞争同样体现在迭部县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上。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通过对迭部县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本着优势和机会最大化、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初步初步得出迭部县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4.1SO组合战略———增长型战略

SO组合战略为增长型战略,即立足优势,抓住机遇,使优势更加突出。迭部县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又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带来的机遇,迭部县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抓住发展的机遇,通过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不断提高旅游整体竞争力。

4.2WO组合战略———扭转型战略

WO组合战略为扭转型战略,即通过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发展劣势,最终改变发展的不利局面。迭部县发展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层次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根据机遇和劣势的组合情况分析,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积极实施“环境建设与其他建设同步进行的战略”、“形象品牌提升战略”等战略。

4.3ST组合战略———互补型战略

ST组合战略为互补型战略,即通过强化优势,规避威胁来实现较好的发展。迭部县发展的ST组合条件为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外竞争激烈等挑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实施“区域发展协作战略”。

4.4WT组合战略———防御型战略

WT组合战略为防御型战略,是弱化劣势,规避挑战的战略,迭部县发展的WT组合条件表现为自然环境严峻、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劣势,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区内外竞争激烈等挑战。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以及工业产业发展带来的世界环境的变化越加明显。尤其是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开发,例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气候灾难的出现以及能源枯竭等问题,使得世界人民逐渐增加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此,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新能源,支持节能环保”作为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应运而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上很多企业也开始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以海尔集团和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企业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尝试,给国内外的企业以借鉴。但不得不说的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我国企业案例——中国海尔集团案例描述

海尔空调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并成功推出了自己的无氟变频空调产品。如今海尔又推出整套绿色家电,并形成了模块化的基地生产线,以新成立的低碳产业链和无氟变频空调推广联盟引领着家电行业的低碳经济潮流。

目前,海尔无氟变频空调不仅实现了绿色环保,还彻底解决了行业内空调制冷制热慢、效率低的问题。现如今,海尔无氟变频空调能够2分钟速热、1分钟速冷、-20℃超低温启动,能效比更是高达6.91,运行24小时比普通变频空调省电5.2度,相当于94支11瓦节能灯5小时照明量,也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排放4公斤的二氧化碳。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到2007年,海尔节能冰箱又提前达到最新能效标准。新的1级能效标准比过去的1级能效标准平均节能还要低25%,比普通冰箱节能50%。

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Euromonitor(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2009年底最新发布的全球家用电器市场调查结果:海尔品牌在大型白色家用电器市场占有率为5.1%,居全球第1;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排名第1.由于在低碳领域节能环保方面的贡献,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的上海世博上,海尔更是成为世博会无氟变频空调唯一指定产品。目前在欧洲市场,海尔无氟变频空调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份额第l的位置。在欧洲,获得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多国政府100欧元的补贴;与此同时,海尔节能冰箱还获得澳洲、新加坡、韩国等最高五星级能效标准。海尔以“环保、绿色”为发展理念,为消费者创造绿色、低碳生活,加深消费者的环保理念,提高生活质量。案例解释

海尔空调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为社会及消费者实施低碳并全面开发无氟变频环保产品,迎合了宏观社会环境,真正做到了用低碳的方式做企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间,海尔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

(1)供应链管理。据了解,海尔联合8家供应商加盟,包括三菱、霍尼韦尔、金龙、三花、菱电、松下、台达、瑞萨等,共同组建了全球首条“无氟变频空调低碳产业链”。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海尔从源头做起,整合供应链,选择高效益、低耗能的供应商,通过与其共同协作,确立共同目标,确保本企业原材料成本最优、质量最好、耗能最低的同时电保证了供应商的有利可赚,进而使双方效益达到均衡,实现了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海尔在加工制造环节紧扣“环保、节能”这一目标,实行“即供即需”模式,即订单生产的又一种创新管理模式。海尔公司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进行组织生产,降低存货水平。在电器生产制造阶段,海尔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力度,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绿色家电核心技术,成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销售方面,海尔以“绿色推广”为销售理念,迎合政府政策,以低碳、环保为出发点,创造绿色消费。采取“即供即需”模式,使海尔随时掌握市场需求;采取订单生产,同时降低了库存成本,更重要的是为消费者创造出与自身相适应的产品,从而迎合了广大需求,迅速占领电器市场。海尔通过推出“海尔低碳家电购物节活动”,海尔整套低碳家电凭借全球领先的低碳节能技术在市内各大家电卖场销售火爆,4天销售额突破了2500万。促销活动不仅加大了绿色环保的宣传,而且为消费者带来适合的产品,进而树立了企业自身的绿色品牌形象,加深消费者对环境、低碳家电的认识,将海尔的低碳理念传输给每一个消费者,使消费者在低碳生活、低碳家电中找到了乐趣,扩大了海尔绿色环保的影响力。

海尔处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技术与销售。从而可以看出,海尔在电器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为本企业长期的发展夯实了市场与技术基础。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海尔将企业文化进行了细分,充分证明海尔在以下几方面的自我约束与肯定。

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有生于无,表明海尔鼓励大胆创新,大力支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方法、生产理念与营销观念,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市场同步发展。

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略观。海尔为长期的发展考虑,首先打响品牌知名度,明确目标市场,确定消费群体,迎合政府政策,整合供应链条,加快企业的发展。

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场——海尔的市场链。海尔以市场为导向,提出“即需即供”的销售模式,充分掌握市场消费者信息,随时进行适应化生产,既降生产低成本,也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一海尔的品牌营销。海尔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以及对政府政策的了解,采取“绿色推广”的营销观念,在市场上为海尔树立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企业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广大认同,增加了海尔品牌价值的同时,扩大了品牌忠诚度。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海尔处在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也成为中国家电实行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典范。通过国际化经营,海尔拓宽了销售渠道,赢得了更广泛的顾客群,增加了产品的知名度。

(3)资源循环。近几年来,国内家电行业为应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开展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工程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废旧家电回收是个很大的话题,海尔在2005年还没有实行以旧换新政策的时候,就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废旧家电基地。海尔提前做这个工作,使得其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上都获得了商机,获得了中标。海尔通过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仅赢得了广大消费群,而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了贡献。

海尔是可持续发展企业中非常成功的典型案例。海尔集团目标明确,通过大力整合供应链,不断更新和树立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更好的长期发展目标做准备。“低排放、低耗能、低污染”能够清晰表现出海尔对环境的贡献,海尔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履行低碳企业的承诺,在引领全球家电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更有利的发展。09机电1

20090606104

万鹏飞

第四篇: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是

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滨海旅游是新兴的一种新兴的现代旅游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滨海休闲旅游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滨海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制约我国滨海旅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我国滨海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指出了我国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和相关意见。

【关键词】:滨海旅游;市场定位;可持续快速发展;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所以我国滨海旅游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滨海旅游开发将成为未来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部门对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很多地区和部门对滨海旅游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部门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致使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程度低,这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

2、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裘村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滨海地区交通状况差,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信心,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几乎全是四级公路,甚至是沙石路,交通可进入性差,不利于大规模发展滨海旅游业。

3、重产值、轻视环保。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旅游旅游从业人员聚散过频,人才匮乏,经营分散,质量控制缺乏保障。由于滨海度假旅游业是新兴产业,起步又晚,滨海旅游业的人才短缺和无序开发,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二、滨海旅游业的市场定位(以深圳市为例)

1、创建国际化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海滨旅游的国际化是一个全新的奋斗目标,必定能

冲进滨海旅游业实现更大的跨越。深圳特区成立20多年来,建成了一必有国际水准的旅游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国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0多家在深圳投资创业,2003年深圳接待外国游客达107w次,位居世界前列。

2、突出滨海特色。早在2004年初,深圳市就确立了滨海旅游的新目标:滨海特色。为此,深圳针对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评估后做出了新的目标定位,符合深圳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方向,突出深圳市的特色和内涵。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资源观为规划的基本远侧,启动旅游与国土部门已形成的联络沟通机制,协调安排滨海旅游诚实用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旅游开发带动和生态城市建设原则

保护好海岛风貌,突出由专门旅游休闲岛、特色海产、标志性环岛工程、标志性海岛建筑、标志性滨海广场、标志性海上宾馆和滨海高档别墅群组成的“海之韵”城市特色,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形成以生态农业(渔业)、生态工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实施从“生态园区”建设到“生态岛”建设的“海上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三、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海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发展滨海旅游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新路子,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大胆探索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其他有关部门要强化旅游意识,主动支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共同培育滨海旅游产业。

2、加强环境保护,走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滨海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美的滨海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滨海旅游的不合理开发和发展会给环境带来破坏,而环境的破坏又会导致滨海旅游的衰退,这是恶性循环。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滨海旅游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资源开发必须以经济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作为基础,坚持适度的原则、合理规划。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考虑到旅游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可盲目上滨海旅游项目,否则既浪费了投资,又破坏了资源。做好景区内部规划,尽量采用低密度开发,保持景点原貌。对开发出来的滨海旅游产品要强化管理,通过经济、法律、科技、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要做好邻近区域的工业的规划,避免工业污染。

四、其他加快滨海旅游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渠道,打造精品旅游区。加大滨海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是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裘村镇的滨海旅游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开发建设阶段,招商引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关键之关键”。在滨海旅游业发展中,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是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政策,从土地取得、资金投入等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扶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投资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滨海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内外资,扩大筹资渠道,包装开发项目,积极向海内外招商引资。三是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有效解决资金筹措,努力促进“大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探索滨海旅游产业新的融资方式,促进滨海旅游经济繁荣发展。

2、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加强对滨海旅游整体形象设计、策划和宣传。旅游的形象已成为影响人们外出旅游选择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鲜明的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良好的旅游形象张扬了城市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塑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办好旅游文化节,每次推出新的旅游主题,使办节逐步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和运作。积极申办、组织有影响的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开成良好的旅游效应。真正使节庆会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3、加快培养滨海旅游专业人才。滨海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进行指导、支持、帮助。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市场与国际接轨,以及旅游者的滨海旅游活动向高层次发展,这种需求就更加明显。滨海旅游专业人才包括管理者、营销者、导游、解说员、救护员、环保人员、海滩养护人员、海上运动教练等。要快滨海旅游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蓬勃发展的滨海旅游市场需求。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人才培养方案必将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是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传统的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促使大量的劳动者从没落的生产领域转移到新兴的生产领域,因而吸收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队从业人员的客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无论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都要朝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突破了原来狭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在时间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为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在空间上,强调利用各种场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和培训。正是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值得教育界深刻反思的。技能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的比重如何安排?较多高职院校忽视基础理论,与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分。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世界职业教育已经提出宽基础的概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社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发展关键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英、美、德、加拿大等国都相继提出要把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际上,关键能力也被称为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在职教领域,关键能力是指对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关键能力,就容易适应职业变动和劳动变换,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纵观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诚信品质、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融合程度、创新精神。这些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可以使劳动者适应以下三方面的变化:首先是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其次是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最后是适应未来预见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解决劳动力特别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随着技术的进步,固定的工资形式的就业岗位呈现减少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在我国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它成为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校企合作将向深层次发展,企业将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物质与智力资源的共享,融合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职业教育的新平台,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完成了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教育部门、产业部门、就业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已成为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