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初一下册英语课外背诵

初一下册英语课外背诵



第一篇:初一下册英语课外背诵

(一)Li Fei is my new pen pal.She is from Singapore.Singapore is a small but beautiful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It is clean and has green plants everywhere,so people also call it “Garden City”in the world.Li Fei is a 13-year-old girl.She is a student in NO.6 Middle School in Singapore.She speaks English well.And she can also speak a little Chinese.Her favorite subject at school is history.She thinks it is very interesting.Li Fei likes animals very much.She wants to have a dog as a pet,but she can't,because her parents don't like animals.She is very sad about this.Li Fei likes China very much.She hopes to visit China one day.(二)

My father is a famous doctor.He works in a big hospital.It is far away from our home.So every day,my father gets up at six thirty in the morning.After breakfast,he takes a bus to work,At about eight,he gets to his office.My father is a good doctor.He works very hard.He meets and helps lots of patients every day.He is kind and friendly to them.All of them like him and thank him a lot.My father is busy all day.And sometimes he has no time for lunch or dinner.In the evening,he usually gets home very late.My father is very tired every day,but he loves his job.he says he is also very happy when his patients are happy.Isn't my father a good doctor?T love him very much.(三)

Hi,my name is Yang Li.I am a Chinese girl.I live in Gulangyu with my parents.Where is Gulangyu?Do you know?It is in Xiamen.It is near the sea.Gulangyu is very small place,but it is very beautiful and clean.There are no cars,buses or bikes here.People only walk.So it is a very quiet place.My house is in the middle of Gulangyan.Behind my house you can see a big old tree.My grandmother tells me that the tree is 100 years old.And we can see many birds in the tree,so we call it“bird tree”.In summer,I often sit under it and listen to my grandmother's interesting stories.My house is near the sea.The sea is very big and blue.There are a lot of fish in the sea.After school,I often go there and catch fish with my friends.It is very interesting.I like my hometown and I like living here.(四)

It is Sunday today,and it is sunny.My friends and I are on Golden Beach now.The beach is near the West Sea.It is a good place to have fun in our city.Now many people are on the beach.Some of them are playing beach volleyball happily.It is really an exciting spot for them.What is the boy doing over there?Oh,he is listening to music.Three girls are next to him.They are talking happily with each other.In the cool water,some people are swimming.Looking there!What are those young people doing?Oh,they are having a beach party.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They look very happy.I really want to join them!

第二篇:初一背诵英语短文

1.My Friend(我的朋友)

I have a good friend.Her name is May.She is 12 years old.Her telephone number is 87634966 Her birthday is March 5th.She is good at English and Chinese.She often plays the piano.She likes reading books and listening to the music.Her hobbies are read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She is a nice girl.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are good friends.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名字叫梅。她12岁。她的电话号码是87634966。她的生日是3月5日。她擅长英语和汉语。她经常弹钢琴。她喜欢看书和听音乐。她的爱好是读书和听音乐。她是一个好女孩。我们经常互相帮助。我们是好朋友。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的朋友JIM所拥有的体育器材和他喜欢的体育运动。Jim has a great sports collection.He has 10 basketballs, 4 footballs,2 ping-pong balls, 15volleyballs and 9 baseballs.He doesn’t have a ping-pong bat, but he has 8 tennis rackets.Of all the sports, He likes tennis best.He likes sports very much, because he thinks sports are good for health.He often plays tennis and basketball with his friends after school.吉姆拥有一个大的体育用品收藏。他有10个篮球,4个足球,2乒乓球,15个排球和9个棒球。他没有一个乒乓球球拍,但他有8个网球拍。在所有的运动中,他最喜欢打网球。他很喜欢运动,因为他认为运动是对健康有益的。他经常在放学后和他的朋友们打网球和篮球。

3自我介绍

My name is Wang Ming.My birthday is June 5th.I am Chinese.I am a student.I study very hard.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I like it because it is interesting.I can play the piano and the trumpet, but not very well.I love swimming and I am good at it.Of all kinds of movies, I like comedies best.I think they're interesting.I’m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my class.My teachers all say I am a good student.They all like me and I like them, too.我的名字是王明.我的生日是6月5日。我是中国人。我是一个学生.我学习很努力.我的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我喜欢它,因为它很有趣。我可以弹钢琴和吹喇叭,但不是很好。我喜欢游泳并且我很擅长.在所有种类的电影中,我最喜欢喜剧片。我想他们很有趣。我是我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我的老师都说我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他们都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

第三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音明义,突破重点难点,熟练背诵,并训练一定的评论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诗中名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杨炯《从军行》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牙璋:指兵符;凤阙:泛指皇宫

暗:天色暗 凋:凋零暗淡无光 主题:弃文从军,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语言特点: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

写作方法:有声有色,以声色描写表现战斗的激烈悲壮。

4、背诵

二、学习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邈”:高远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月将影:月亮和影子;及:趁着 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主题:政治失意的孤独寂寞而又旷达的情怀

特点:浪漫、奇特丰富的想象,以乐写忧,以闹写静

4、背诵

三、小结

四、作业 背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学习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三)》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榼”(kē)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兵戈:战争 愧:惭愧,这里是”感谢“之意 主题:表达对父老乡亲盛情的深挚谢意和对动荡时局,百姓生活艰难的悲叹 找出对应表现力的句子 语言特点:朴实,深沉

4、背诵

二、学习杜甫的《登楼》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北极:指北极星,西山盗寇:指吐蕃,后主:指刘禅 怜:叹

聊:暂且

主题:对国家遭受深重灾难的悲伤,对昏庸的唐朝统治者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感伤 找出表现主题之意的句子

特点:自然景物与国家灾难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语境壮阔(天地之阔,古今之长)写作特点:用典

4、背诵

三、学习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檄”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旋:立即;草:起草

名句: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主题:通过描写西征战斗环境的恶劣与战斗的激烈,表现报效国家的英勇与豪气。

4、背诵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三首诗

第三课时

一、学习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瘴”(zhàng)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封:指谏书;九重天:指皇帝;肯:哪能,将:因为;拥:阻塞 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主题:报国无门被贬蛮荒之地的悲愤之情 特点: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景阔情悲

4、背诵

二、学习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羁(jī)寥(liáo)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羁旅:漂泊他乡;寥落:稀少荒废;吊:感伤 名句: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主题:感伤国事及骨肉相思之情

特点:语言质朴,近乎白描,比喻贴切

4、背诵

三、小结

四、作业 背诵两首诗

第四课时

一、学习李贺《雁门太守行》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燕脂:即胭脂;玉龙:指剑

名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主题:表现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 特点:夸张手法

4、背诵

二、学习王观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横:横流;聚:聚拢,蹙(cù)起 主题:表现诗人惜春和惜别的美好情怀

名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千万和春住 写法特点:形象生动的比喻,人景交融,情景交融

4、背诵

三、学习夏完淳的诗《别云间》

1、独立阅读,疏通字词障碍

2、集体朗读

3、合作探究

字词:南冠:代被俘,取自楚人钟仪被俘典故;毅魄:英魂,出自《九歌》“魂魄毅兮为鬼雄” 灵旗:招魂的旗子又叫魂幡

主题: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特点:语言质朴,直抒胸臆

4、背诵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三首诗词

第四篇:课外古诗背诵

《古文二则:四知和私心》备课资料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沙白似雪,映白了回乐城旁边的烽火台,月色如霜,笼罩受降城。后两句抒情。不知何处响起芦笛声,引起征人的悲伤,整夜地盼望归家。本诗真切地再现了征人凄楚痛苦之情,感人至深。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骘(zhì):安排;定。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②透彻。如:精辟。③驳斥或排除。如:辟谣。2.(bì)①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涿(zhuō):地名。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3.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2.(jí)①践踏;侮辱。②盛多;杂乱。

二、词语识记 辟:征召。

当:当„„时候。举:推举,选拔。之:往,到。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从前。遗:赠送。或:有人。厚:优厚。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方:比作,比拟。虽:虽然。用:任用。竟:整。

选举:选贤任能。

三、预习效果反馈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的理解。2.用现代汉语表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①举茂才: ②不受私谒:

③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④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5.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作者,史学家,字。②《私心》,选自于,主人公是,是复姓。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范晔,字,南朝宋时著名,主要作品。

2.《后汉书》以 为体例,与、相同。它分、、,合为百篇。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二)段落层次 《四知》

1.开头到“密愧而出”:。

2.“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私心》

1.开头到“亦以此见轻”:。2.“或问伦曰”到结尾:。

(三)写作特点 《四知》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3.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私心》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三、古文今译

四 知

(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私 心

(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四、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本句中“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为“秀才”。译文是“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本句为后文王密夜访作了铺垫。

2.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本句中“虽”表示转折,是“虽然”的意思。“竟”是“整、从头到尾”的意思。译文为“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本句用第五伦的人之常情来突出他的真无私。

(二)对《私心》的诠释

本文首先用两件事来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然后作者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Ⅳ.当堂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

(1)闻其贤而辟之(2)辄叱遣之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 85分)

一、基础题(8分)

1.解释加粗词语。(8分)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2)君不知故人

(3)吏人奏记及便宜者(4)然少蕴藉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何谓无知?

(2)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3)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4)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二、整体感悟(6分)

1.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

2.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2分)

3.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2分)

三、课文阅读题(21分)

阅读课文《私心》,完成下列问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1)吏人奏记及便宜者()(2)然少蕴藉()(3)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2.解释每组中加粗的词语。(8分)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4分)(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2)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

5.你有私心吗?请你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字把它表述出来。(3分)

四、类文阅读题(11分)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1)解狐可()(2)国无尉()2.解释加粗的词语。(3分)

(1)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2)解狐非子之仇邪?(3)外举不避仇。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2分)(1)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2)午非子之子邪?

4.试评述祁黄羊、杨震、第五伦三人的共同之处。(4分)

赏析:《去私》和《古文二则》都是讲古代清官的故事。这三个人物有共同特点,就是没有私心。在对人物的刻画方面,祁黄羊主要是通过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两件事,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他的无私;《四知》通过写杨震拒收贿赂和不为子孙开产业突出他的没有私心;《私心》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突出第五伦的无私。这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对中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五、中考题(9分)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亦,□□□□”。(3分)

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3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

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这些清官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以“无私”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事实确凿,语言流畅,有说服力,文体不限。

Ⅵ.合作探究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2分)(1)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2分)(1)婴儿非与戏也(2)子而不信其母

3.你同意曾子的教育方法吗?简析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4.你的父母对你的许诺都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做父母的,你会怎么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3分)

参考答案

Ⅱ.三、1.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

4.①推举,选拔。②拜见。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拟。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原文中理解。

5.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Ⅲ.一、1.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2.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二、(二)《四知》1.杨震拒收下属贿赂 2.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 《私心》1.正面描写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2.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 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1.(1)征召(2)就

2.(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Ⅴ.一、1.(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1)biàn(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1)就 当即(2)比拟,比作 方圆(3)虽然 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 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四、1.(1)xiè(2)wèi 点拨:多音字应根据不同语境确定读音,“解”字作姓时读“xiè”。

2.(1)做。(2)仇人。(3)举荐。

3.(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4.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五、1.B 点拨:“与善人居”中的“居”意的“居住”;“居五日”的“居”意为“停”。

2.近墨者黑。

3.符合题意即可。点拨:答案不统一,但观点必须明确。

六、作文思路:以“无私”为主要内容,列举古今中外公正无私者的事迹,加以评论,最后启发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无私的人;或是分析、评价古人的无私,是真无私还是沽名钓誉;或联系当代无私者的实例,启迪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养成美好的品德。

例文: “无私”之我见

常听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果真这样吗?试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什么状况?(点评:问句发人深省。)

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少公正无私的仁人志士啊。杨震拒金,“四知”传美名;第五伦自省,无私令人赞;为了法律的公正,包拯忍痛铡了自己的亲侄子,才会有《赤桑镇》的历演不衰,海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敢当殿骂昏庸的皇帝。他们在正义面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俱往矣,这些人物都已作古,在今天,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走上富裕路,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时刻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任长霞,这个河南登封市的女公安局长,她坚决拒绝了黑社会头子的重大贿赂,毅然把他们绳之以法„„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点评:引用学过的课文作论据,说服力强。古今事例结合。今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总评:本文事实确凿,包容量大,说服力强。不足之处是结尾力度不够。

Ⅵ.1.(1)到,往。(2)同“汝”你。点拨:“之”字在句子中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是文中没有其他可以做动词的词语时。

2.(1)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2)孩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了。点拨:要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略 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

ext style=“LAYOUT-GRID-MODE: char;TEXT-INDENT: 21pt;LINE-HEIGHT: 150%”>(1)曾子之妻之市。(2)为女杀彘。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2分)(1)婴儿非与戏也(2)子而不信其母

3.你同意曾子的教育方法吗?简析理由,不少于50个字。(3分)

4.你的父母对你的许诺都实现了吗?假如你是做父母的,你会怎么对待自己对孩子的许诺?(3分)

参考答案

Ⅱ.三、1.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2.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

4.①推举,选拔。②拜见。③指对国家有利的事。④比拟。点拨:词语解释要放在原文中理解。

5.①《后汉书·杨震列传》 范晔 南朝宋 蔚宗 ②《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 第五 点拨:注意“晔”的写法。

Ⅲ.一、1.蔚宗 史学家 《后汉书》

2.纪传 《史记》 《汉书》 十纪 十志 八十列传 点拨:不要写错别字,如“纪传”中“纪”。

二、(二)《四知》1.杨震拒收下属贿赂 2.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 《私心》1.正面描写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2.以第五伦自己认为有“私心”衬托他的无私 点拨:层次划分以主要事件为依据。Ⅳ.1.(1)征召(2)就

2.(1)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2)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点拨:不要写错别字,译文时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

Ⅴ.一、1.(1)晋升或调动官职。(2)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3)指对国家有利的事。(4)宽和,宽容。点拨:词语解释要准确无误,不要写错别字。

2.(1)怎么说没人知道呢?(2)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3)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4)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点拨:译文时,要把握准确文言实词的语义。

二、1.同意。因为留给子孙好的名声比丰厚的遗产更有价值。点拨:要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青天 包拯 董宣(符合要求的答案都可)点拨:你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公正无私的官吏。

3.略 点拨:可从我国的现状、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1)biàn(2)jiè(3)xǐng 点拨: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句中的读音

2.(1)就 当即(2)比拟,比作 方圆(3)虽然 即使(4)长,这里指身高 整饬 点拨: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语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3.(1)第五伦奉公守法尽守节操,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2)像这样,难道能说没有私心吗? 点拨:注意“依违”和“若是”的意思,“岂”字开头的为反问句。

4.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有说服力、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点拨:根据文章主旨考虑。

5.略 点拨:可以表现自己的私心,用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刻画;也可以仿照课文写,符合题意即可。

四、1.(1)xiè(2)wèi 点拨:多音字应根据不同语境确定读音,“解”字作姓时读“xiè”。

2.(1)做。(2)仇人。(3)举荐。

3.(1)你是问谁可以当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2)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点拨:词语解释要据上下文思考,译文中重点词语要翻译出来。4.要点:公正无私,不受贿赂,为国家大事考虑,不作个人打算。点拨:找三个人“无私”的共同之处。

五、1.B 点拨:“与善人居”中的“居”意的“居住”;“居五日”的“居”意为“停”。

2.近墨者黑。

3.符合题意即可。点拨:答案不统一,但观点必须明确。

六、作文思路:以“无私”为主要内容,列举古今中外公正无私者的事迹,加以评论,最后启发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无私的人;或是分析、评价古人的无私,是真无私还是沽名钓誉;或联系当代无私者的实例,启迪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养成美好的品德。

例文: “无私”之我见

常听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果真这样吗?试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什么状况?(点评:问句发人深省。)

纵观中国历史,曾出现了多少公正无私的仁人志士啊。杨震拒金,“四知”传美名;第五伦自省,无私令人赞;为了法律的公正,包拯忍痛铡了自己的亲侄子,才会有《赤桑镇》的历演不衰,海瑞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敢当殿骂昏庸的皇帝。他们在正义面前,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利益,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俱往矣,这些人物都已作古,在今天,焦裕禄为了兰考人民走上富裕路,不顾自己身患绝症,时刻为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忘我工作;任长霞,这个河南登封市的女公安局长,她坚决拒绝了黑社会头子的重大贿赂,毅然把他们绳之以法„„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无私无畏者。(点评:引用学过的课文作论据,说服力强。古今事例结合。今天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总评:本文事实确凿,包容量大,说服力强。不足之处是结尾力度不够。

Ⅵ.1.(1)到,往。(2)同“汝”你。点拨:“之”字在句子中做动词用的时候,必须是文中没有其他可以做动词的词语时。

2.(1)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2)孩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了。点拨:要准确解释重点词语。

3.略 点拨:理由可从要信守承诺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4.如假如我做父母,我会信守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并去实现诺言,从小让孩子养成言必行的好品质。点拨:符合题意即可。

第五篇: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第五册古诗词背诵篇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山水之间”古诗词背诵篇目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徒”,理解诗歌大意,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庭湖景象”。2.反复诵读,感受律诗整齐的节奏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学重难点】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解把握。【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板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对“洞庭湖“具体描写的诗句,并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诗句,那么题目中“赠张丞相”表明什么?诗中有没有写到张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够认识到“垂钓者”暗指进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张丞相,“舟楫”隐喻仕途引见的途径。突破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到底是“羡鱼”还是“羡钓鱼”(1)有两种意见,分别给自己的观点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况下两派意见争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此时教师给出“孟浩然”的作者简介,提示学生思考方向。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于吴越。张九龄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被李林甫排挤,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荆州任上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3)得出结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5、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作业: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自荐”。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样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勇敢地说:我能行!。

现在,我们班班委改选,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很能干、聪明,所以请大家以“我选我,我能行……”作为开头,勇敢地亮出你自己的优势,说明你自己的能力何在,夸一夸自己,哪怕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

《黄鹤楼》崔 颢

1、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2、诗词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3、《黄鹤楼》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抒情。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文玮也登仙驾鹤于此。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飘渺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归思难禁的愁绪。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到的芳草绿树并在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乡之情作结,使诗间意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难怪李白登黄鹤楼,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送友人

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4.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秋 词

刘禹锡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王 琰 王云兰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点及难点:

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6: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四、背诵活动:

1、集体背诵本诗

2、接龙”背诵本诗

五、作业:

1、外背诵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秋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学习《浣溪沙》

1、指名朗读

2、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嘉佑进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浣溪沙》上阙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4、下阙转入抒怀,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

6、齐读并背诵这首词。学习《赤壁》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战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地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现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人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似乎又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齐读、背诵

四、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对对子

出:白 对:黑出:来 对:去出:美 对:丑出:是 对:非出:蓝天 对:白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气,青年时科举考试时因才华过人而导致被权臣除名的挫败,中年时,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的凄凉寂寞,都会带着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的烙印,一齐向心头袭来。

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陆游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情与豪情?

边长啸,也许曾梦到过卫青在最前线厮杀,可能还梦到过霍去病在敌区的纵深处驰骋,这些令匈奴丧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是他追寻的榜样。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留名千古,亦无憾。

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

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诗歌史上写下了积极厚重的一笔,也以豪迈和悲壮的风格为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并以其永恒的魅力永远影响着后人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