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海尔成功案例分析 英语演讲

海尔成功案例分析 英语演讲



第一篇:海尔成功案例分析 英语演讲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oday I’m here to give a presentation about Haier’s success.Haier was founded in 1984 in Qingdao, China, but its actual history goes way back.Its roots can be traced to a small fridge factory which always shown a loss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But now, it turns into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white goods manufacturer who employs over 80 thousan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owns 64 trading companies, 29 manufacturing plants, 8 design centers and 16 industrial park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That’s really a big change, huh? Now, let’s think of it, it is what made a

unprofitable small factory today’s Haier, a rather successful larg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my findings, 3 reasons are attributed to Haier’s success.To begin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is closely attached to quality of its products.During the process of brand strategy from 1984 to 1991, Haier insisted on the high products’ standard which, profits little in short-term, but will gain it a pretty good

reputation in the long-term.In 1985,Haier learnt world pioneer technology from overseas, and soon formed the advantage of high quality and leading technology, which made it popular in market.At the same year, the CEO of Haier, ordered the destruction of some defective fridges.He even smashed a fridge with a hammer on his own.I know that sounds a little bit incredible, but it just happened and made quality a constant company theme ever since.Another point is the power of brand effect.Compared with other

manufacturers, Haier really spent more time and money on spreading its brand.Patronizing several Hope Primary Schools, Haier also donated huge amounts of money to people who are suffered from catastrophes.All these stem from their recognition that brand effect may somewhat mobilize their staffs, integrate factors of production, operate the capital, form good image of the company, and reopen the market.Haier also values its after-sale service a lot.“Sincere Forever”, the perception of Haier is well-known to thousands and hundreds of people, which may possibly make them perpetual consumers of Haier’s products.Accompany with the quantum leaps i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Haier also developed a brand-new values called” the shocked fish”.” the shocked fish” means that the body part of the fish is well-preserved while the fish is shocked.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metaphor of a phenomenon that a company with good hardware conditions can leap forward with renewed energy onc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put into practice.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several enterprises which had been operating in the red were merged by Haier, and it was “the shocked fish” that turn losses into gains.In these mergers, Haier is partial to their latent market and profits but not the existing assets.I hope I made myself understood, thanks.

第二篇: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铸造国际品牌运营商——11国际商务1班陈建11250603106 海尔,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0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品牌价值855亿元,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与此同时海尔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8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海尔近20年来的高速增长被国内外视为奇迹,被选入哈佛MBA案例库。它是如何保持长年的高速增长,一举成为国际品牌运营商的?以下对海尔的发展和竞争力方面做些分析:

1.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搭建国际化企业发展方向。早在2000年海尔就在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海尔商流推进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以国际品牌运营商为定位,构建了国际一流营销网络;海尔物流推进本部也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了全球采购。在国内,通过专卖店、加盟店和服务体系以及店中店、仓储式卖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零距离服务。在国外,其产品已进入大型国际连锁店,与国际名牌同台竞争。

2.企业按照国际化企业规范运作。海尔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中最早的一批企业,没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在成功走出国门之后,海尔为适应国际竞争,进行了三次管理创新。

业务流程再造使海尔从封闭的系统转变为开放,从传统企业的中向一体化转变为横向网络化,形成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相连接的结构,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与国际化企业进一步接轨。

为了激发员工活力和创造热情,在企业内部,实施市场链接机制,搞“负债经营”。企业内部各工序、各部门之间,都是市场关系,以合同方式来制约双方应提供的服务,并根据服务质量来索酬或索赔。

2000年,海尔率先在全国开展B2B定制营销,实现按单生产。

3.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品牌。在创本土化名牌的过程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使海尔在海外进一步确立了名牌的地位。

4.利利用海外成倍增长拉动国内市场的发展。海外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海尔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尔于2000年建成“三园一中心”。为海尔的全球战略培养了国际化人才,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取胜,成为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与其他中国企业相比下优势在于:

1.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上,在不同的阶段实施了不同的战略。(企业战略明确)

名牌化战略阶段,只生产冰箱一种产品,并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企业管理经验,为后来的国际化品牌打下了基础。

多元化战略阶段,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形成多元化,从白色家电开始进入黑色家电领域。

国际化战略阶段,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拥有足够的生产要素。海尔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搭建了自己的贸易、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这些网络使海尔有足够的能力批量生产产品。

3.产品覆盖面广,更易满足国内外需求。海尔的产品涉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领域。同时拥有自己的全球化贸易、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网络,可以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零距离服务。其拥有的设计网络,也可以紧跟国内外需要,研发出新产品给企业带来生机。

4.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海尔自己独有的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的企业文化。伴随着海尔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5.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海尔勇敢的走出去,从无到有,从中国走向世界。得益于他国际化的战略理念。建立了全球化的贸易、设计、制造、营销和服务网络。

综上,海尔近20年快速发展,铸造了其国际品牌运营商的形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第三篇: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团队:CREATE

队员:俞夏芹、储静、张晔、王妍、马彩霞

提到海尔,无疑是中华民族品牌的骄傲。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海尔让所有人惊叹它的崛起速度,也成为了众多企业效仿的榜样。

海尔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他把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带进了海尔。首先,从技术创新上来看,海尔从一开始就狠抓产品质量,并不断进行产品革新。其次,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海尔的一大亮点,海尔懂得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就是赢得自己的发展机遇。再者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海尔的在位监控制度,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海豚式升迁制度等等,都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管理效率也随之大幅提高。当然,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海尔以联合舰队的形式凝聚在一起,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自己的团队拥有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然而,自2005年开始,海尔的发展就停滞不前。其原因有四.其一,海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规模,从电冰箱到洗衣机再到几乎所有的家电,再到手机和个人电脑甚至到海尔药业与餐饮业,这样的规模扩张的确使海尔成长为一个跨越多种领域的综合性集团。但这同时也导致了海尔的发展停滞。盲目的扩张使海尔的核心技术研究力量不能集中,形成不了有力的技术竞争力,生产的产品甚至没有好的质量保证。以海尔的手机来说,没有有力的技术创新,反修率极高,很难和市场上专做手机的品牌进行竞争。其二,海尔引以为傲的人才管理制度现在看来也有它的弊端。工作人员的薪酬、升迁完全和指标挂钩,这样的奖惩制度形成了海尔的“短期文化”。各个部门为了完成指标只顾眼前利益,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另外,海尔倾向于对员工个人的考核,而非对于一个团队的评价。个人主义泛滥,每个人只注重自己的工作绩效,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其三,海尔的售后服务一直是海尔的一大亮点,但是好的策略执行起来往往并不如人意。海尔努力降低顾客的投诉率,因此工作人员就以不被投诉作为标准,而不是真正考虑顾客的的期望。因此海尔的服务只能说是做到了低投诉率,并未做到高满意率。其四,海尔作为一个为消费者所熟知的老品牌,并没有重视广告文化建设,卖点的炒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感情及高附加值的追求,反而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品牌审美疲劳,希望尝试新的口碑较好的品牌。

海尔迅速成长的传奇是不可否认的,而它现在也的确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时期,希望海尔能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打破瓶颈,为中华民族品牌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四篇:海尔文化案例分析范文

海尔文化案例分析

一、文化的概述及海尔文化

1、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

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2、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在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求完美地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二、海尔公司的背景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90年代以来,海尔的名字在企业界越来越响亮,16年前,一个只有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在一种神奇力量的支配下,竟然成为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销售收入162亿元、利润

4.3亿元、品牌价值265亿元的特大型企业。这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可能谁也说不清楚。但是,西方一位哲人说得好,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1995年7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洗衣机市场,同年12月,海尔又出资收购了武汉西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立了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海尔以收购兼并方式首次进行的跨地区经营。海尔的成长和发展从来是采取“企业文化先行”战略的。他们首先向新企业派主要领导,依靠注入海尔文化理念和OEC管理来给企业激发活力。张瑞敏认为,用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是文化先行,文化力先行,用文化力去盘活有形资产。这是海尔成长壮大的最根本的文化战略。

三、SWOT分析

S(优势)

★创新的思路确定企业正确的战略方向

(1)、名牌战略复件观念创新

(2)、多元化战略阶段的观念创新

(3)、国际化战略阶段的观念创新

(4)、进行了市场链的流程再造

★技术技能优势

(1)、截止到2008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795项,其中发明专利2261项;

2008年,集团申请专利912项,其中发明专利525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

(2)、高科技质量占据市场制高点

(3)、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坚持技术进步不停顿

★无形资产优势

(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

(2)、以无形盘有形,专吃“休克鱼”

(3)国际星级量一条龙服务

(4)、注入海尔的企业文化,以此来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无形

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

(5)、海尔产品获得多项国家性和国际性的荣誉,易提高信誉度

★竞争能力优势

★开发周期短,强大的经销商网络,与供应商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敏反应,★市场份额的领导地位产品

★组织体系优势

★高质量的控制体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忠诚的客户群,强大的融资能力

W(劣势)

★海尔固有的战略优势及营销思维,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便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难

★海尔的国际化仍然在路上,远没有到达目的地

O(机会)

★海尔彩电、手机、洗衣机、冰箱成为家电下乡项目中标产品,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

★新技术得到国家的支持

★在国际市场也占有优势

★与世界领先技术同步,与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0个知名企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客户群的扩大趋势或产品细分市场

★技能技术向新产品新业务转移,像更大客户群服务

★市场进入壁垒降低

★获得并购竞争对手的能力

T(威胁)

★家电企业不断兴起

★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竞争对手不断推进自身外部信息化水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传统家电主业正从高速发展阶段步入停滞阶段

★出现将进入市场的强大的竞争对手

★汇率和外汇政策的不利变动

四、结论和启示

1、企业要达到年复一年的持续增长,确立企业价值观是最根本的动力。这种价值观包括摆正人与物、个人与整体、企业与社会、生产与赢利、销售与服务等各种关系,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要达到年复一年的持续增长,还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海尔文化战略从企业经营战略上来看是一种决策伦理,在西方称为

DMEV(Decision Morals Education Value),即决策伦理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企业责任(责任的广度、运作权限、权衡角度);在个人和组织率的前提下伦理价值的中心;忽视企业伦理的危害及影响;融合伦理价值进行企业决策;衡量经济与非经济结果的企业策略与实施方案;尊重法律并了解其限制

4、高度重视“以仁为本”与“以人为本”的矛盾

5、文化管理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第五篇:案例分析海尔文化

海尔文化

一、背景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的500强之一。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彩电、计算机、微波炉等42个门类、86oo多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8年集团出口创汇达7665万美元,集团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就有11个。1999年1—5月份,集团销售收入82.3亿元,利税总额实现5亿元,创汇551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43%、127%。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4—1991年,即以质量为根本,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创名牌阶段;第二阶段为1991年12月一1998年12月,即实施资本营销,通过低成本进行兼并扩张战略阶段。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6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294企业文化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电冰箱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是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1999年起,集团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全面向500强冲刺。在被合并的18家企业中,海尔对红星电器公司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首次用自己的品牌、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使红星厂扭亏为盈,并且

成为海尔洗衣机住设本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并目的组成了国内家因为在这次兼在短时间内就中国家用洗衣机行业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95年总产量达到约950台全国35个主要城市家用洗衣机拥有率约89%,这是一个潜伏了巨大商机的市场。

二、问题

1、管理、人才

2、海尔成功的妙诀是企业文化的建造和更新。海尔文化可分为七个层次:a、表层海尔文化:海尔标志、海尔中心大楼、海尔广告、海尔的样品展室,海尔的园区绿化,可爱的海尔兄弟商标;

b、浅层海尔文化:海尔职工礼貌、素养、标准蓝色着装;迅速反应,马

上行动的作风„„;

c、中层海尔文化:产品:注重环保、用户至上的海尔产品,“大地瓜”、“小小神童”洗衣机、“宽带电压”、瘦长的“小王子”电冰箱等产品所体现的“乡情”及其文化、科技内涵; 服务:海尔的客户需求调查、海尔生产线现场参观、工业旅游专线的设计、售后服务“用户永远是对的”理念的建立和实施、无搬动服务及24小时安装到位的服务项目,„„。

d、深层海尔文化:OEC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和“三E卡”管理,定额淘汰,竞争上岗的组织平台,创自主管理班组做法„„。

e、里层海尔文化:管理理念,包括:“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适应中国国情的“吃休克鱼,用文化激活休克鱼”企业兼并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市场扩张理念;“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人才观;“用户永远是对的”和“把用户的烦恼降到零”的售后服务理念;“先难后易,先创名牌,后创汇”的国际市场战略;“要干就干最好的”科研开发理念;海尔的企业斜坡球体定律等。

f、内层海尔文化:海尔远景,也就是十年之内,进入世界500强的奋斗

目标。海尔文化内核:也就是海尔的哲学和价值观,那就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真诚到永远”。就像张瑞敏所说的:“我想无论哪个企业的目标应该都是一样的,都要追求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只是一个目标,并不是目的。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和社会融为一体,推动社会的进步。”

3、激活“休克鱼”

文化激活休克鱼原红星电器公司的状况: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19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19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20世纪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发展到第一代大容量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人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海尔对红

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的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

在1995年7月5日——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海

尔的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他们才能生存下去,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

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一,以市场为中心,卖信誉,一切工作都要围绕顾客需求和市场满意来做;二,降低成本,增加一个力能力,用最小投入的到最大产出;三,每天坐出计划,目标量化分解到人,抓紧抓死,要在两三年内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名品,最终在国际上创名牌。

“吃休克鱼”实际上就是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由“大鱼吃小鱼”到“快鱼吃慢鱼”,最后是“鲨鱼吃鲨鱼”。而海尔不同的是,它吃的是“休克鱼”,即要将新的管理思想,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改变导致被兼并企业停滞不前的、有问题的企业思想和观念。注重企业的潜在市场、潜在活力、和潜在效益。海尔从90年代初吃进经营弱势企业,靠的是管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以软伏硬,以柔克刚,最终以小钱控制大钱。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企业在划归后不久,通过引进海尔竞价模式,使每台海尔5公斤洗衣机的配套成本降低15.3元,按每年60万台产量计算,1年可降低成本近1000万元。在划归后的第三个月里,公司实现扭亏为盈:9月盈利2万元,10月盈利7.6万元,11月盈利10多万元,12月一个月盈利150多万元,企业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该公司洗衣机销量,已从1995年7月的全国第7位上升为1995年底的第5位;全国市场占有率增长3.7%。截止12月底,该公司1995年出口洗衣机

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之首。

4、海尔文化建设成功的原因。

a、加快培育和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海尔所以能够快速、创新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人、从大到强、走向世界,与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创立、员工普遍认同并主动参与的海尔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的定位是一个从创业开始高速发展并不断创新变革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敢争第一的)世界级企业与世界级名牌。海力在创新发展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凭借其特定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员工团队,显著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这是其纵横市场、百战百胜、高速发展的基础。b、更新观念,讲求管理之道

海尔奉信,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它们提醒员工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应对瞬息变化的外部环境。他们要求员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按照“三步法”采取分别“紧急措施、过渡措施、根治措施”。在资源运用上,他们强调“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在承担责任时,他们坚持“80/20原则”。

c、海尔的解决问题三步法,高度概括总结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处事原则,简单、明了、实用,抓住了解决问题的要害。即●紧急措施:将出现的问题迅速处理,制止事态扩大,紧急措施必须果断有效;

●过渡措施;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同类问题不再发生;

●根治措施:针对问题的根源拿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能够从体系上使问题得以根治,消除管理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外部环境。

d、海尔明信,管理就是借力,不在于企业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了多少资源。企业要想做大作强,必须注重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专业化生产资源(含人力资源),要抓住核心技术及基础技术研发、关重件生产和装配,除此之外,凡能实现社会专业化生产的,尽量外委协作,既能降低人工成本,又能提高效率。e、坚持80%/20%原则。这是一个科学的法则。海尔在管理中奉行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管理人员是少数,但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确实是从属地位。出现问题,领导应负80%的责任,员工负20%(即个人)责任。只有贯彻这个原则,才能在管理中抓住关键,减少问题。

f、坚持10%/10%原则。海尔认为在一个团队中,总会有10%的人工作业绩最优,10%的人工作效果最差;要用最优者的经验去帮促最差者,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整体素质。这是对毛主席“抓两头,带中间”及企业传统“一帮一,一对红”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延伸。

g、海尔十分注重自己的服务,他们灌输给员工的是“用户永远是对的”、“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 “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 “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等理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市场的难题就是我们创新的课题”,他们要求员工“创造感动” “紧盯市场创美誉” “绝不对市场说“不””。

h、在品牌营销方面,海尔的口号是“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以此来激励员工做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力。海尔坚持“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他们希望为客户提供的是物有所值的产品而不是单一依靠价格低廉来吸引顾客。

5、我们认为该种企业文化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国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所独有的文化,那怕是两个很接近的国家也是这样,比如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如此的接近,无论是地理还是语言,还是历史都很接近,但是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却是很大的,在名族性格上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海尔的文化史基于我们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家当中的,我们的市场经济可以说是不完善的,我们的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世界特有的,海尔的文化史建立在中国特有情况下的文化,他具有中国的特色。例如:普遍认同,就包含有儒家的大同思想在里面,但是敢问在没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的国家里面,大同思想是为大家所认同的么?不是,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个人主义才是主流,大同思想是没有多少人认同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