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局长悼词
悼词
***年**月**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白纱垂首,大地呜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一位备受尊敬的老领导,一位忠诚不移的老党员,一位肝胆相照的益友,***同志。
***同志****年参加工作,入党,***年到农业银行工作,***年在县财贸办任科员;***年到县政府办任秘书、副主任;*** ****年任县商业局党委书记、局长。一生尽付于**大地,甘洒青春热血,勤奋努力,鞠躬尽瘁,为**发展做出卓越功绩。***同志是党的好干部、是单位的好领导。为人忠厚,襟怀坦诚;团结同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处事公道,做事公正;为官廉正,为人清白;言行相随,堪称典范,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尊重。
***同志是一位好父亲、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尊老爱幼,齐家严谨,对老人“孝”字为先,对妻子呵护备至,对子女严慈相济,对亲朋下属关爱有加,是母之孝子、妻之良夫、子之慈父、友之良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大地作纸,**河水为墨,道不尽**老的高风亮节,载物厚德,诉不完我们无穷的哀思。哀**老早逝,伏地泣血。哀思情切,愁肠欲断,肝胆俱裂,悲痛欲绝,昊天昏暗,亲朋怆然。斯人已去,长歌当哭,生死永别,伏惟尚飨。
***同志,您一路走好!
第二篇:建设局老局长悼词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老局长——××*同志。××*同志是××市建设局离休干部,他离休不离岗,因长年忘我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多种疾病,于2006年7月29日12时10分病逝,享年73岁。××*同志的去世,是××市城建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城建事业失去了一位老专家,一位为××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领导。
××*同志1933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县。少年时代,由于家贫,父母去世早,他只读过四年小学,自幼经历磨难,东奔西走,饱尝生活艰辛。
××*同志参加革命工作早,1947年4月—同年7月在陕北警备第一旅政治部当勤务员,1947年7月—1955年4月在炮兵第10师文工团工作,1955年5月—1958年3月在炮兵第10师政治部工作,1958年5月—1959年4月在××*国营农牧场管理局工作,1959年4月—1962年7月在××报社当编辑,1962年7月调××镇工作,先后任党委秘书、办公室主任、镇委常委、宣传委员等职,1980年任镇政府副镇长,1984年3月,任××*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党委书记、局长,至1988年4月退居二线,1994年离休。
××*同志在部队工作期间,于1948年在瓦子街战役中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1954年两年间获嘉奖4次,1955年4月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8月荣获解放奖章。××*同志于1956年2月入党。1980年—198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模范党员,即使在退居二线后的1989年仍被评为优秀党员。××*同志对××市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长期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为我市城建事业的发展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同志一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译东思想,在1990年还曾重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由于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就钻研什么,因此,××*同志学识渊博,修养深厚,品格高尚,襟怀坦荡,为政清廉,德高望重。
××*同志爱好广泛,摄影、美术、书法无所不精,书法方面尤其是隶书,非常老到而别具一格。同时,爱好诗歌,常常出口成章,在他一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以抒发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
××*同志离休不离岗,一直坚持工作在他最热爱、也是城市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他的理想就是要把××市建设成为“绿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花园中”的美丽城市。××*同志不仅是建设绿色城市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建设绿色城市的努力实践者。由于他的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市建成了一批花园式单位和小区:环卫处、自来水公司水厂、公共汽车公司、污水处理厂、城建住宅小区等,无不凝结着他的汗水;他参与规划建设的滨河公园、大桥文化广场、天拜山广场等都成为精品项目;他亲手设计的建设局办公楼一直是我市少有的标志性建筑。在他逝世前20天还在为污水处理厂绿化、美化操劳,在他逝世前一星期,还写信给主管城市建设的市领导,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言献策。可以说,××*同志是为城市建设操劳而累倒的。他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热爱人民,甘心奉献的高尚品质和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志走了,走得这样匆忙,走得这样突然,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叹、太多的回忆。他走后,建设局少了一位热心城建事业的老专家,同事们当中少了一位关心他人的师长,家庭中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整个规划、建设系统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同志,您安息吧!今天,我们来为您送行,建设系统职工将铭记您的事迹,牢记您的嘱咐,继续您的未尽事业,以告慰九泉之下您的英灵,××*同志精神永存,××*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三篇:建设局老局长悼词
建设局老局长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的老局长——××*同志。××*同志是××市建设局离休干部,他离休不离岗,因长年忘我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多种疾病,于XX年7月29日12时10分病逝,享年73岁。××*同志的去世,是××市城建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城建事业失去了一位老专家,一位为××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领导。
××*同志1933年12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县。少年时代,由于家贫,父母去世早,他只读过四年小学,自幼经历磨难,东奔西走,饱尝生活艰辛。
××*同志参加革命工作早,1947年4月—同年7月在陕北警备第一旅政治部当勤务员,1947年7月—1955年4月在炮兵第10师文工团工作,1955年5月—1958年3月在炮兵第10师政治部工作,1958年5月—1959年4月在××*国营农牧场管理局工作,1959年4月—1962年7月在××报社当编辑,1962年7月调××镇工作,先后任党委秘书、办公室主任、镇委常委、宣传委员等职,1980年任镇政府副镇长,1984年3月,任××*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党委书记、局长,至1988年4月退居二线,1994年离休。
××*同志在部队工作期间,于1948年在瓦子街战役中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1954年两年间获嘉奖4次,1955年4月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8月荣获解放奖章。××*同志于1956年2月入党。1980年—198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模范党员,即使在退居二线后的1989年仍被评为优秀党员。××*同志对××市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长期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为我市城建事业的发展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同志一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译东思想,在1990年还曾重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由于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就钻研什么,因此,××*同志学识渊博,修养深厚,品格高尚,襟怀坦荡,为政清廉,德高望重。
××*同志爱好广泛,摄影、美术、书法无所不精,书法方面尤其是隶书,非常老到而别具一格。同时,爱好诗歌,常常出口成章,在他一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以抒发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
××*同志离休不离岗,一直坚持工作在他最热爱、也是城市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他的理想就是要把××市建设成为“绿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花园中”的美丽城市。××*同志不仅是建设绿色城市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建设绿色城市的努力实践者。由于他的精心规划设计和建设,××市建成了一批花园式单位和小区:环卫处、自来水公司水厂、公共汽车公司、污水处理厂、城建住宅小区等,无不凝结着他的汗水;他参与规划建设的滨河公园、大桥文化广场、天拜山广场等都成为精品项目;他亲手设计的建设局办公楼一直是我市少有的标志性建筑。在他逝世前20天还在为污水处理厂绿化、美化操劳,在他逝世前一星期,还写信给主管城市建设的市领导,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言献策。可以说,××*同志是为城市建设操劳而累倒的。他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热爱人民,甘心奉献的高尚品质和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志走了,走得这样匆忙,走得这样突然,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叹、太多的回忆。他走后,建设局少了一位热心城建事业的老专家,同事们当中少了一位关心他人的师长,家庭中少了一位慈祥的老人,整个规划、建设系统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同志,您安息吧!今天,我们来为您送行,建设系统职工将铭记您的事迹,牢记您的嘱咐,继续您的未尽事业,以告慰九泉之下您的英灵,××*同志精神永存,××*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四篇:老校长悼词
老校长悼词
老校长悼词
(一)各位领导、各位亲属、各位杨爱远老校长的同事、生前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德高望重、深受新密各界人士好评的教育界前辈杨爱远老校长。**年1月23日晨5时许,杨爱远校长因病逝世,享年74岁。噩耗传来,晴天霹雳,高山低首,草木含悲。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深切哀悼这位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新密教育界老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人民的好公仆。我们悲伤,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敬重的老校长,我们心痛,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慈爱的长者,我们难舍,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
友……
杨爱远校长于1940年7月9日出生于新密来集镇赵沟村一个贫困家庭,他幼年资质聪颖,勤奋好学,1958年因学业优秀被留校安排在密县一中执教,从此,勤劳善良,性情忠直的他,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任密县三中团总支书记、学校革委会常委副主任。1978年密县二中重建,他主抓教导处工作,1980年密县二中高考有4人考上清华、北大,一举成为开封地区重点高中。他因业绩突出,1979年被调往一中主持教导处工作,1980年担任业务副校长。1984年被任命为一中校长,为振兴一中,杨校长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责任心,首次在新密一中实施教师招聘、高中分级段管理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高考成绩走在了郑州市前列。1995年杨爱远出任实验高中校长,他提出了“办一流学校,创一流质量”的宏大目标,深化改革,强力推进,争创中原名校,自1996年高考“一炮打
响,一鸣惊人”,上线人数突破114人,一名学生夺得了河南省理科状元,自此,实验高中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1997杨校长以他博大的教育情怀,勇立教育改革的潮头,做出了创设“京密联谊学校”的构想,他用一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爱新密的赤诚之心和一股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寻求八方支援,创立了“京密联谊学校”,为国家输送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
在5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杨校长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师、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他用他的卓越成就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1989年他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同年获得了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被新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名校长”,同年11月,被评为“中华大地之光”优秀主人公,杨爱远以“优秀主人公”身份在人民
大会堂参加了“中华大地之光”颁奖会并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杨爱远是一位热爱教育、倾心教育、忠诚教育的教育专家,他以多姿多彩的教育历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2008年,杨爱远从教50年,新密市委、市政府为表彰他,专门召开了杨爱远从教50周年庆祝会暨杨爱远教育思想做谈会,这是新密有史以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专门为个人召开庆祝会的首例,由此可以看出杨爱远在各级领导和人民心中的地位。
为了新密教育的振兴,杨校长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他关爱的教育热土,他心中装着的始终是学校,手头忙碌的始终是工作。他是新密普通高中教育之魂,新密年年攀升的高考教学成绩,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人才,都有他勤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的智慧结晶,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他是一个好校长,爱校如家;他是一个好老师,爱生如子;他是一个大好人,正直善良。他以干事创业的胆识、担当大任的睿智、无坚不摧的勇气把新密教育领航到郑州前列。
敬爱的杨校长,您虽然走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您毕生努力所形成的平民教育的思想、精细管理的教育策略,留给了我们极为宝贵的、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您带领我们改变了新密普通高中教育的面貌,您是我们心中不朽的教育丰碑。敬爱的杨校长,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秉承您的优良传统,牢记您的谆谆教诲,继承您的崇高事业,为新密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杨校长,您安息吧!
老校长悼词
(二)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一位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人民的好教师、倍受尊重的老同志、和蔼可亲的长辈——宋健民老师。宋老师因病于**年10月20日凌晨1点与世
长辞,享年98岁。前来吊唁的有:县直各部门领导以及宋氏家族的亲朋好友。在此,我代表宋氏家族表示衷心的谢意!
宋老师生于1912年1月,1930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望奎县一中教导主任、望奎县教师进修学校主任、望奎县第三中学教导主任。
宋老师的一生是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他带着满腔热情,教书育人,用真诚的心和严谨的学风把一批批学生培养成才;他用朴实的言语和殷切的希望教育学生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在望奎县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宋老师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宋氏家族是四世同堂、和睦的大家族,在宋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教诲下,家族的成员都很有建树,对宋老师也是孝顺有佳。在家人眼里,宋老师是有责任心的丈夫、是严爱的父亲、是可亲可敬的祖父、是慈祥的曾祖父。宋老师在儿孙的细心照料下,度过了愉快、幸福的晚年,并且安详、满足地离开了我们。
宋老师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少年时他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轻时他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同时肩负着家庭的重任;退休后他仍从事着神圣的教育事业,战斗在教育前线。宋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还一直坚持学习日语、关心家事、关注国家大事,永做一位与时代同步的老人。
宋老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前辈,我们深感悲痛。您的儿孙将永远铭记您的恩德与教诲,不辜负您的期望。
祝您一路走好!您的音容笑貌和高尚品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宋老师安息吧!
老校长悼词
(三)各位领导、各位亲属、各位何鑑唐老校长的同事、生前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德高望重、深受永泰各界人士好评的教育界前辈——何鑑唐老校长。此时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情
沉重,悲痛万分。我们悲伤,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敬重的老校长;我们心痛,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慈爱的长者;我们难舍,因为我们就此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何鑑唐老校长1929年3月出生于永泰县大洋镇,1950年1月毕业于福建学院经济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1年—52年在嵩口小学任教员;52年—63年在福清一中任教务处副主任;63年—77年,在永泰一中任教务处主任、曾一度主持学校日常工作;77年—81年,在同安中学、大洋中学任校长;81年9月起任永泰一中校长兼校党支部副书记;84年退居二线,担任永泰一中调研员;89年9月退休后担任永泰县教育局督导员、局关工委副主任兼德育报告团名誉团长。**年4月1日10 时 20分因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在永泰县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2岁。
作为教师,他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通,教学成绩突出。五十年代就
提出了抓“五个环节”的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八十年代提出教改“七字法”(育、学、导、精、实、力、创),并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了5篇相关的教学教改论文,有力地促进了永泰山区教育的发展。
作为教导主任,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兼任高中年级的教学,与教师同学习,同教研,同备课,同教学。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切磋改进教学。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使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作为校长,他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学文立德并举。他是一位执着的践行者,用他的学识修养、思想行为影响着每一位员工、每一名学生。他坚持教育的公平性,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努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坚持教育的人文性,满足每一位家长的殷切期盼;他坚持教育的高效性,多次创造了永泰一中令人叹服的
高考佳绩。
作为局关工委副主任,他退而不休,心系教育,心系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局关工委撰写德育报告稿28篇,达16多万字。不顾自己年老体衰,退休至今共为中小学、职专、建专等学校做德育报告1075场,听讲受教育者达56万多人次。本周一,他还为一中北区学生做了一场德育报告。
何鑑唐老校长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永泰的教育事业,他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真正实践着教书育人的诺言,从教39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58年—62年,连续5年获县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85年再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团结同志,廉洁奉公,厉行节约,始终保持了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以他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优秀共产党员的壮丽诗篇。82年、84年分别获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1年获福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他的一生,是无止境关爱祖国下一代的一生。退出一线领导岗位后,他仍然关心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用人生的余热照亮了千万朵祖国花朵的心灵。95年,被省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国家关工委授予“中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他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他用自己整个生命为永泰教育留下了一座师魂的丰碑。
联奎塔肃然垂首,大樟溪低沉呜咽,杜鹃泣血,百灵哀鸣。何鑑唐老校长的离去,使我们痛失一位难得的前辈、良师和益友。这是永泰一中、也是永泰教育界的巨大损失!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何鑑唐老校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
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工作,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告慰何鑑唐老校长的在天之灵。
安息吧,我们敬爱的何鑑唐老校长!
永泰一中
第五篇:老夫人悼词
同志们,朋友们:
平湖含怨,百鸟啼哀,草木拭泪,夔龙伤怀。向培英老夫人——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 年 7月15日9时许与世长辞,享年80岁。向老夫人溘然离世,子女遭遇失恃之惨,亲友蒙受永诀之悲,也让我们大家的生活空间痛失一份温暖与慈祥。现在,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向老夫人,追忆生平事迹,缅怀高风亮节,寄托深切的哀思,表达崇高的敬意。向老夫人1933年农历2月 24日出生于本县归州镇百果园村萧家垭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身处困苦的环境,她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她经历了逆境的磨练,接受了家规的训导,明处事为人之理,习茶饭针黹之巧,为推磨舂米之务,受稼穑饲养之劳,成就了淳朴的情感、敦厚的性格、坚韧的意志和耕耘持家的能力。当嫁之年,她与本乡干部熊作虞先生喜结连理。在半个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夫妻恩爱,互敬如宾,相濡以沫,携手并进,分担寒潮、雷霆和风雨,共享阳光、云霞和虹霓,经营了真挚的爱情,创造了和谐的家园,赡养了父母双亲,哺育了儿女后辈。老夫人大半生在农村从事劳动,1997年,迁至县城居住,直至寿终内寝。
向老夫人的生命自然平凡,因为她一辈子耕耘劳作,相夫教子,活在平凡的空间,做着琐碎的事情,而正是这平凡与琐碎,更能彰显一个普通劳动妇女朴实勤劳的本色和贤淑高尚的品质。向老夫人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勤劳俭朴的一生。向老夫人在农村长大,在农民的家庭里长大,继承和保持了中国农民奋斗的秉性、勤劳的习惯和俭朴的作风。老夫人年幼的时候就担当起一份支撑家庭的责任,她扫地抹灰,洗衣做饭,养鸡喂猪,为父母减轻生产生活的重负。年岁稍长,她便走向广种薄收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饱尝了山区农民劳动的艰辛。成家以后,丈夫在机关工作,老夫人在家独自支撑门户,她带孩子,忙家务,耕地锄草,收获播种,夙兴夜寐,沐雨栉风,吃尽了席不暇暖独桨划船的苦涩。老夫人不仅热爱劳动,也崇尚节俭,一辈子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年轻的时候,她所穿的衣裳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即使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之后,她仍然衣不求华贵,食不求精美,也从不浪费铺张,暴殄天物,自始至终坚守着中国农民最原始的美德。
向老夫人的一生是乐观坚强、百折不挠的一生。老夫人年幼的时候生活在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家庭,衣不中身,食不果腹,但她总是像顽强的小草,把目光投向蔚蓝的天空,在生活的夹缝里顽强生长。她童音未解就握上锄把,在贫瘠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根据,萧家垭的山前岭后,险壑峭壁,到处都有他瘦小的足迹和咸涩的汗滴。早年的萧家垭是大山深处的穷乡僻壤,自然灾害和人为之祸,使居民的生活艰难竭蹶。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中,白日没有鸡啄米,夜晚没有鼠耗粮,老夫人在这种恶劣环境和艰难岁月中饱受煎熬。但是他总是坚信自己,放眼未来,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毅力。集体劳动的间隙,天光灰暗的晨暮,她采野菜,挖山货,跋前踬后,劳碌奔波,用微薄的收获维持着一个大家庭的生计。大山农民的人生旅途,总在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老夫人一生遭遇许多磨难和坎坷,但她一贯藐视困难,战胜困难,为家庭的逐步发展和兴旺鞠躬尽瘁。
向老夫人的一生是胸怀宽广、慷慨奉献的一生。在夫人的意念里,作为家庭主妇,奉献是她的立人之本,也是她人生中最神圣的使命。老夫人是一位孝顺的女媳,在生活极其艰苦的年代,她把粮食让给父婆,把野菜留给自己;把温暖让给公婆,把寒冷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公婆,把困难
留给自己。老夫人是个普通的农民,乌鸦反哺的古训她说不出多少,感天动地的典故她记不得多少,但是,她用她最朴实的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儿女们做出了最真实最生动的表率。夫人也是最优秀的妻子和母亲。身为人妻,老夫人知道,“贤惠”二字最为可贵。丈夫奔波在外,身心疲惫,每当丈夫回到家中,老夫人总是让丈夫感受到家的温暖,周详照顾,举案齐眉。为了不妨害丈夫的工作热情,老夫人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背负多大的压力,蒙受多大的委屈,在丈夫面前总是不动声色,守口如瓶。她爱着丈夫,尊重丈夫,理解丈夫,无怨无悔地支持丈夫从事公务。为了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她用她辛勤的劳动撑起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用她柔韧的肩膀扛起山一般的重负。夫人一生养育了熊海、熊仁凤、熊俊、熊琼、熊晓琴等五个儿女。她把所有的儿女都当作掌上明珠,当作不可重复的孤本。在儿女成长的过程中,他用真挚的情怀关心儿女,用朴实的语言教育儿女,用严谨的家风规范儿女,用美好的德行影响儿女,用毕生的力量支持儿女。有夫人的精心培育和鼎力支持,儿女们知书明理,健康成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成为优秀的丈夫、妻子和称职的父亲、母亲。儿女们登高眺远,母亲是他们的第一级台阶;儿女们艰苦奋斗,母亲是他们永不衰竭的动力。
向老夫人的一生是忠厚淳朴、正直善良的一生。老夫人是一位忠厚的公民。她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崇尚公德,严守法纪;她光明磊落,正直无私,诚恳待人,乐善好施。老夫人性情直率,与人相处,讲究友谊和诚信,一贯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构建了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受到乡亲和朋友的衷心赞美。
向老夫人就是这样,一辈子勤劳俭朴,一辈子乐观坚强,一辈子无私奉献,一辈子正直善良。虽然她生活在最平凡的空间,头顶没有耀眼的光环,甚至连名字也鲜为人知,但是,她以沉稳的脚步走完人生道路,走出一段健康充实的生命历程;她用一颗诚挚的爱心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强化了生命的亮度。
向老夫人一生艰苦奋斗,辛勤付出,她的奋斗和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夫人的儿女们络绎问世,平安成长,男婚女嫁,安家立业。独子熊海大学毕业,投身秭归教育,成为宜昌名师,颇多建树,名噪桑梓。儿媳刘红梅美丽温柔,为熊氏家族平添风景。夫人的女婿刘志学、屈定礼、卢耀清和聂家勇,皆为勤谨丈夫,可靠良人,夫人的四位女儿都成为幸福家庭的贤妻良母。更有孙辈熊棋、刘永进、刘永晶、刘小萍、屈鹏、卢希、聂一洲等,聪慧伶俐,知书识礼。老夫人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老夫人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是功德圆满的人生。
黄金虽贵,难买健康二字,扁鹊纵高,不治大限之人。向老夫人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爱她敬她的子孙,离开了她无比眷恋的世界,但她留给我们和后世子孙的精神遗产弥足珍贵。我们悼念向老夫人,就是要铭记向老夫人,铭记她正直善良的人品、坚忍不拔的意志,铭记她勤劳务实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悼念向老夫人,就是要以向老夫人的精神为人格的坐标,勉励自己在各自的人生舞台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把我们的路走稳走正,把我们所从事的光辉事业进行到底!
向老夫人安息!篇二:悼词
主 持 词
西塬村村委会主任 张金安
(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四日 农历九月十七)各位来宾、各位亲朋:
今天数以千计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为我们痛失一位德高望重、贤惠善良、抚育有道、治家有方的老人家送别; 我宣布张老夫人悼念仪式现在开始!第一项:奏哀乐;
第二项:所有孝子、亲朋面对张老夫人遗像默哀!第三项:请西塬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法同志致悼词!第四项:来宾致哀:首先请韩城市工会主席谢桂云同志致
悼;
请陕西燎原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建仓同志代表
来宾悼念。
第五项:由次子张万林代表家庭沉痛悼念母亲大人并答谢。
最后奏响一曲“别亦难”愿张老夫人含笑九泉、一路走好!悼 词
西塬村党支部书记 张军法
(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四日 农历九月十七)各位亲朋、各位村民: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张老夫人仙逝。她的故去,不仅仅是她的儿女及家人的不幸,也是西塬村和我们这些后生的遗憾;在此我代表西塬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对张老夫人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并向张老夫人的子女及亲属表示最诚挚的安慰!
张老夫人姓程名便阁,生于一九三五年农历三月初二。因病长期卧床,虽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二零一零年农历九月十一日五时三十分去世。为她苦生苦长,艰难跋涉了七十六个春秋的人生划上了圆满句号。她所谱写的“艰辛而自豪、平凡而伟大“的壮丽诗篇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
张老夫人生在旧社会,饱尝了缺衣少穿,万般疾苦;她嫁到张家后,以聪慧顽强的个性和丰富的道德修养同丈夫一道长年累月,战三暑、斗严寒,欲思奋战,为家庭为儿女永不等闲;她年复一年,勤不言苦、累不言倦,不求索取,只讲奉献,为儿女吃:她宁肯忍饥受饿;为儿女穿:她甘愿破衣烂衫;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子女,培养和成就了子女的事业。因为母爱:家庭儿孙满堂、志在四方;因为母爱:子女事业有成、如日中天。在集体化时期,她一心为集体,从不谋私利,以农技能手全心全意为集体创造财富,兢兢业业,辛劳在田埂之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敬仰。她一生平易近人、贤惠善良、和睦邻里、乐于好事。她的一生证明了什么叫“平凡而伟大“也再一次证明了:只要勤奋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的真理。
张老夫人:您的功绩美德,您的高风亮节永远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楷模。也一定会在今后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张老夫人安息吧!一路走好!
西塬村党支部
西塬村村委会
前来吊唁的领导和嘉宾有:
1、韩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可欣
2、韩城市政协主席 郑铁成
3、中共韩城市委副书记
4、中共韩城市委常委龙门工业园主任
5、中共韩城市委常委副市长
6、中共韩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7、渭南市公安局副局长
8、渭南市国税局副局长
9、韩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0、韩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1、韩城市政协副主席
12、韩城市总工会主席
13、韩城市矿务局局长
14、韩城市矿务局地测处处长
15、澄城县公安局局长
16、西安市长安区信用联社理事长 张建华 姬皆武 樊益民 李兰坤 张 鑫 郑伟生 王云年 文养法 赵耀武 谢桂云 徐冉忠 钱建锋 张存年 常新元 送来花圈的单位有:
1、西塬村党支部、村委会、西塬村老年协会
2、西塬村第一村民小组
3、韩城市国税局、地税局、煤炭局、环保局、安全局、经发局、工商局、广电局、农工部、民政局、市人民医院、计生局、残联、国土资源局、房管局、、档案局 大唐二电厂、象山煤矿、下峪口煤矿、山西阳光集团、韩城火车站
4、工商银行、长安银行、浦发村镇银行、信用联社、临渭区信用联社、建设银行、汇通贷款公司
5、乡镇:
龙门镇党委 政府
昝村镇党委 政府
薛峰乡党委 政府
桑树坪党委 政府
西庄镇党委 政府
6、村组:
桑树坪镇杨家岭党支部、村委会
昝村镇吴村党支部、村委会
河津市柴家山党支部、村委会
龙门镇马庄村党支部、村委会
西庄镇西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篇三:追悼词
追悼词
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青山不语, 苍天含泪.”在这“生者云集思亲思故,逝者西去渐行渐远”的悲痛时刻,我谨代表龙井老年朋友向卢凤牡,老太君的不幸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卢老太君的亲人致以诚挚的安慰!卢老太君,出生于庚申年十一月十九曰, 于乙未年五月三十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4岁.卢老太君的不幸去世,使她的亲人失去了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奶奶.青年时代的卢老夫人,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受了苦难和贫困生活的煎熬.然而,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磨砺,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和忍辱负重的品格,使她老人家善良朴实、温德贤淑、外柔内刚的性格。卢老夫人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用辛勤的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家庭创造幸福生活。在家庭中,她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子女们遵纪守法,本分做人。时值今日,在老人家的辛勤劳动和操持下,其家业兴旺,儿孙们家家生活幸福安康, 老夫人一生勤劳。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把子女养大成人,总是起早贪黑,勤俭持家。特别是其丈夫去世后,她就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上有老,下有小,干完农活干家务,白天干了晚上干,养猪养鸡,做饭洗
衣,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在等着她.但她豪無半怨言,对儿女,她饱含深情,寸草春晖,相敬如宾,舔犊真情.任劳任怨,从来都是为自已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卢老夫人在处理邻里,及亲友等各种人际关系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无论和什么人打交道都谦让随和,以诚相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豁达豪放,胸襟开阔。,她能和邻睦里。宽宏大量,是远近有名的女强人,她是朴实无华的一生,是任劳任怨的一生,是通情达理的一生,是乐善好施的一生。她的人格力量和优秀品德,将永远激励后世子孙。她的音容宛在,精神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