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填空练习
1.How much ______(be)the CDs?
2.What about _____(go)_____(shop)this afternoon?
3.How nice the shoes are!Can I try _______(they)on?
4.Would you like _______(play)with ________(we)?
5.Mary’s mother ___________(write)now.6.My brother often ___________(watch)TV at home.7.We want some __________(knife).8.There ________(be)some water and milk on the table.9.This storybook is very ____________(interest).10.Look at the ____________(calf).Thay are very lovely.11.Mary and Mike like ____________(plant)trees.12.We will go on _________(a)art field trip.13.Look, they are ________(play)hockey.14.The goslings can ___________(swim).15.They are interested in _________(sing).16.I’m good at _________(dance).17.The hens ______yellow.The goat _____white.(be)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五年级下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姓名:____
1龙之所以备受中国人___,是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____、____、____的。中国的龙象征着________,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____。
2《神奇的书》没有_______,能像______把我们带到______;也没有______,能像______带我们领略______。即令你______,也没有______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______。多么_____的坐骑!可它却装载了__________。
3《大人们这样说》奶奶告诉我,龙是水里生出的神。___如蚕蚁,___能遮天;有时_______,有时_______;龙能有时_____,_____,___起四海云水,_____。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长江从三峡大坝上____而下,那是龙在____;列车在京九线上____,那是龙的____;西昌基地火箭____,那是龙在____。老师告诉我们,在_____有一条巨龙,它正在____。它要去____万里长空,它要去迎接____。在人类的新世纪里,全世界都将为它的______。
4《叶公好龙》叶公子高___,__以写龙,__以写龙,_____以写龙。于是天龙____,____于牖,_____。叶公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好夫_____也。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_____,作者是______。它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信任》一文是___来讲述的,采用的是第__人称。_____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了______。在那个地方,他们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___的姑娘。她___的身架,___的脸蛋,蚕眉下,一双__的眼睛,_____地__着手上的活儿。她那___了的手背,记录着经历的_____。我__不管她要多少钱,决不还价。
7《种子的梦》在一个_____的世纪,我藏身进____的土地,像一条_____的鱼,潜身在潜身在__的海底。鱼儿在大海里自由来去,我却憩睡
在母亲的怀里:让水分__着我的__,让梦儿__在我的__。梦儿伴着我__的__,根须帮助我__的__,为了冲破那土层的压力,我___地__着力气。我思念那__的阳光,我思念那__的大地,我想他们也同样思念着我,于是:降下了__的雨滴......我会长出两片___的叶子,去迎接春风__的__;我__地__腰肢,好慢慢地__冰雪的__。然后我要开出__的花朵,每一个花瓣都__而又__;蜜蜂会绕着我__地飞,说我比这世界上的一切都美丽。我愿意相信它的__,__于它__的__里,我把爱情____,把生活__成___的__。风将__我的果实,把它送到另一片土地。于是我__在母亲的怀抱里,并且相信:_____。
8.《幸福在哪里》智慧女儿告诉人们:幸福就在____________中。
9.《用目光倾听》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___,也用___倾听。都说__是__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____。__的目光胜似____,目光传递的是______。
10《凡卡》是__国作家___写的。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深刻反映了沙俄时期劳动人民的___和社会的___。老板__着我的头发,把我__到院子里,拿皮带__了我一顿。天空__了__地___的星星,天河显得很___,___为了过节,有人拿__把它___了似的。这篇课文运用了插叙的方法,这些插入的情节,对主要情节或主要人物起了_____作用,使___和____形成强烈的对比,把凡卡的___童年生动地展现出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
12.《走遍天下书为侣》你喜爱的书就像_____,就像____,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___。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___,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每逢读书时,你就开动了_____,这是世界上___的事。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_____地读那本书。13《囚歌》作者;__为人进出的门___着,为狗爬出的洞___着,一个声音__着:____,____!我渴望__,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__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____,将我连这___一齐烧掉,我应该在__与__中得到__!
14《为了他的尊严》课文中女主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__并__乞丐____.她使独臂乞丐明白了: __________.她送上的那条”雪白的毛巾”是对那位乞丐的__和__。
15少年旅行队在__的海洋__,在__的海洋__。《旅行者之歌》我愿意当一个__的__于生活的旅行者。我在大山和海洋之间行走,„„,找河流跟道路做朋友。大山它使我__、__,让我长得像一片__的树林。大海它使我____,____。所有的河流,使我____,____……我愿意__在这些地方行走,从它们那里去寻找这些东西,分送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所以我愿意当一个__的__于生活的旅行者。
16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告诉我们这个,又告诉我们那个。最重要的是先让我们看到许多___,然后才看到___。让我们经历许多___,而又让我们在___的时候,得到___!
17《灯光》广场上千万盏灯___地___着周围的___建筑,使人心头感到___,感到___。在天安门前___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___的战友来。这位年轻的战友___自己的___,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___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
18《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徐霞客是____的一位奇人,他有着走遍天下的____,他_____具有____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我国旅游写作的____,也是____、开创田野考察的____。他写成____这本千古奇书。19此后三十多年,他与____,____,行程九万里,历尽____,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__险峰,__危涧,晚上__再疲劳,_一定录下当日见闻。__荒野露宿,栖身洞穴,_要“____,____”。
20《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说了西门豹在邺____、____的故事,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明智官史。
21《活见鬼》__,复见一人,____,____,____,亦投其家。二人____,不觉大笑。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这个人类____,这个曾经把__带给人类、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么生活的____,如今却身缠铁链被__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___;冰雹___着他的面庞;___的大鹰在他耳边___,用___的利___他的肌体。普罗米修斯___了这一切苦痛而____,决不___宙斯___,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___的话。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填空练习
五年级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提纲
1、《窃读记》的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是《 》。课文的中心句是:我很(),也很()——这种窃读的滋味。
2、()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地读着,我很(),也很()-----这种()的滋味。我快乐是因为(),我惧怕是因为().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从这可以看出“我”对读书的()和对知识的()。
3、在“我爱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和()两项学习活动。
4、《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体是(),“大树”是指()老爷爷。季老先生告诉苗苗,读书要()贯通,()贯通,()贯通,想写好文章,只有(),用杜甫的话说就是()。
5、《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作者是()国作家()。课文中作者把一本书比作()、()和()。
6、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地读那本书。()我会(),故事中的人(),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我最()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我还会再读()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书中学到的东西()。(),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一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7、《我的“长生果”》作者是(),作者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作文,首先构思要(),其次,作文要写()。8.《泊船瓜洲》作者是()的()。诗中传颂千古的名句是(),(),此句表达了诗人)。9.《秋思》的作者是()朝的()。最能表达诗人矛盾心情的诗句是(),()。诗人抒情方法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10.《长相思》是一首(),()是词牌名。作者是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山一程,(),(),()。风一更,(),(),()。我还能默几句表达思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梅花魂》的作者是()。课文写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五件事:
1、教“我”读唐诗宋词。
2、();
3、无法回国而哭泣;
4、()
5、临别赠“我”手绢。12.《梅花魂》中魂的意思是()。旁的花,大抵是(),她却不一样,(),愈是(),花开的(),()。她是最有()、最有()、最有()的!他们不管经历(),不管受到怎样的(),从来都是(),不肯()。他们就像()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里,总要有梅花的()才好。13.“推敲”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和(),相关诗句是(),()。14.我们了解的四种说明方法是()、()、()、()。
15.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是(),目前仅存不到()头。鲸的生活习性包括鲸的进食、()、()、鲸的生长。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是:鲸用()呼吸,鲸是()生,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16.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主要吃();一类是(),有(),主要吃()。
17.《松鼠》的作者是()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松鼠是一种()的小动物,(),(),很讨人()。
18.《新型玻璃》为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吃音”玻璃。“时时勤拂拭,()。”
19.《森林报》不是(),而是()。它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的代表作。
20.《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与()的问题,()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和()。课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得意——()——()——无奈(依依不舍)。
21.当我一次次面临()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我的话:(),34年前那个()的夜晚,给我留下了()和()。
22.《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也是一样。()你发现这条路不能到达()的话,就可以走()。
23.《落花生》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笔名()。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种花生、()、()、()。其中()是重点描写。课文的中心句是:“那么,人要做()的人,不要做()的人。
24.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没过几个月,()收获了。花生它虽然(),可是(),所以人要做(),不要做()。25.《珍珠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课文的中心句是()。
26.成语故事“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现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7.“仓颉造字”只是一个(),古代()创造了汉字。文字产生以前,古人曾经采用()和()表达和交流。东汉的()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在此之前,人们在()片和()片上写字。“册”就像竹简的形状,因此它是()字,此外还有几种造字方法,如()、()、形声。
28.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隶书——()——草书——()。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朝光绪年间最高学府()的主管官员()。
29.甲骨文已经是比较完善的文字,盛行于()时期。30.中华汉字,()。(),盖世无双,(),()。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行书(),正楷(),狂草(),凤舞龙翔。()形式,汉字(),左右工整,(),即便(),又供()。
31.我知道著名的古代书法家有(),他的作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唐朝的()和颜真卿。
32.汉字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的变化,或(),或(),或(),或()。
33.《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国作家(),故事发生在()(地名)。父亲经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也是儿子在恐惧和黑暗中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34.这对()的父与子,无比()地紧紧()在一起。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35.《慈母情深》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课文中的“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 》。现代诗《纸船——寄母亲》的作者是()。3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
37.我有个()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我还有个()的父亲,他总是()说:“(。)”
38.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在我的耳际:(),()……它们像()不断地向我吹来。我()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的()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在()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39.《学会看病》作者是()。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的作者是()国的()。40.圆明园在(),是一座()的皇家园林。它由()、()和()组成,所以也叫()。41.园中有()的(),也有()的(),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中外(),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的境界里,园内不但(),还收藏着最()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建筑艺术的(),就这样化成了一片()。42.圆明园的毁灭是(),也是()。
《圆明园的毁灭》中,课文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如()的精美,()的宏伟,()的珍贵。这样写能激发读者对圆明园的无比(),更能激发对()、()、贪婪的()无比的()。学完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43.《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分别是班长()、副班长(),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用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受任务——()——()——跳下悬崖。44.《难忘的一课》中,三次出现的一句话是
()。
45.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着()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脸上露出()。()(),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
46.《最后一分钟》作者()倾述了()年()月()日()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时刻的思绪。47.《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写“水”的两句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是()年()月,行程()里,于()年()月到达陕北。
48.红军不怕(),()只等闲。五岭(),乌蒙()走泥丸。金沙水拍(),大渡桥横()。更喜()千里雪,三军过后()。49.《开国大典》:()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举行了开国典礼,伟大的()从此诞生了。
50.这(),这(),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
51.开国大典程序如下: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布典礼开始——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52.《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53.《毛主席在花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
1、()2、(()。
54.成语故事《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反义词的成语()()。)3、),我还能写两个含有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填空练习
三年级下册填空练习姓名
:
1、我()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穿行在大地,(),()。
2、北起(),南到(),京杭大运河()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是我们()。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她拥有难以计数的(),蕴藏着(),贮存了用之不竭的()。、远望(),翡翠和()合璧,蔚为()。俯看(),龙虾、燕鱼、()五彩缤纷,令人()。碧波浩渺的(),连()都是美的,每一个()都托起(),(),一簇簇,仿佛是()在()。可以肯定将来的()会是一个()的()。
5、()的庐山,有(),有(),有(),有溪流,那()的云雾,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
6、庐山的云雾()。那些()的云雾,就像是(); 那些()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它是()。
7、庐山的云雾()。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8、辽吉___蒙,冀晋陕___。___皖 ____浙,渝沪________。
9、啊,我为雪儿()!你看它()被春风高高地(),在蓝天中划出()弧线。
10、雪儿又(),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我把雪儿(),雪儿望望我,似乎在(),然后向蓝天飞去。、远处,(),水连着天,()。一只()正披着()余晖缓缓地飞翔,()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12、王勃(),突然回转身来,()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 这句时,竟()地():“奇才!真是奇才!”
13、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在这些()出来。有的()。有的(),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得马上要()。
14、一阵微风吹来,我就(),雪白的衣裳()。
15、风过了,我停止(),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16、保护环境,()。(),空气清新。绿了大地,()。(),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治山治水不栽树,()。植树造林镇风沙,()。
17、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似(),一片()。有的槐花(),远看像();有的槐花(),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嗡嗡嗡„„”()飞来了,采走了(),酿出了()。“啪啪啪„„”()跑来了,(),()。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醇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整个槐乡都浸在()。
18、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他呀,准会被(),槐乡孩子就会把他(),请他美美地吃上()。吃咸的,浇上()、()、陈醋;吃甜的,撒上()、拌上()。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外加一小罐()。
19、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了,她们的衣襟上(),发辫上(),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小小子呢,衣裤的(),()还是槐花。他们(),不时就朝嘴里(),()、(),可真有()呢。
20、《明日歌》:明日复明日,(),(),()。()若被明日累,(),朝看(),暮看(),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1、时间像一条小河,()。流过每个人的身边,一直流到()。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懒惰的人,只能捞起()。
22、《夏日田园杂兴》(),(),(),()。
23、《清明》(唐代:杜牧)(),(),(),()。
24、《望庐山瀑布》()代()(),()。(),()。
25、《绝句》()代()(),()。(),()。
26、《塞下曲》()代()(),()。(),()。
27、《滁州西涧(),()。(),()。
28、《剪枝的学问》这一课,启示我们:()
29、《争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30《揠苗助长》告诉我们:()《鹬蚌相争》告诉我们:()
31、《狼和鹿》这篇课文告诫人们:()
32、《“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教育我们:()
3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34、我还知道课文以外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35、我们这儿春节的习俗有()()()()
36、我们祖先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还创造了()()()等人间奇迹。
37、本学期通过学习我认识了()的朱德,()的王勃,()的(“ ”)李广,()的萧伯纳,()的娜塔莎,()的雪儿,()的摘花瓣的小姑娘,()的小骆驼,()的水上飞机,()的卫星,知道了()的长城,()的运河,()的南沙群岛,()的庐山云雾,()的日月潭,()的大海,()的海底世界,()的恐龙,()的荷花,()的槐乡。
课文内容填空(1)《长城和运河》这首诗是作者驾驶着飞机(),看到了两大人间奇迹()和()。并采用打比方的手法把长城比作(),突出长城的(),把运河比作(),突出运河的()诗中均以(?。)这一()句结尾,自然引出人间奇迹的创造者()。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等人间奇迹。(2)我()在祖国的蓝天,()出现在我的眼前:像绸带(),(),伸向天边。
北起(),南到(),京杭大运河()。
(3)长城东起,西到,像
在大地上,(1)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她是祖国巨大的,她也是个 的世界。课文介绍了南沙群岛
()和()
(2)茫茫南沙,汇入了();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他拥有()的珍贵的()蕴藏着(),贮存了()。课文就是从()()和()来写南沙的物产的丰富的。(1)庐山位于我国的 省九江市境内,这个省的简称是。庐山的云雾是 的,课文中就按()的顺序,写出了庐山不同方位的姿态,庐山的云雾也是 的。
(2)“庐山的景色十分()“漫步山道,常常会又一种()、()的感觉。”
(1)我国共有()省、市、自治区。有()个直辖市分别是()()()()并依次写出简称()、()、()、()。有()个自治区,请依次写出简称()、()、()、()、()。有()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我的家乡在(),它所在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是()。
(2)学习了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我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湘江”应在我国的()省,“滇池”应在我国的()省,“京沪铁路”指的是连接()和()两地之间的铁路。
(3)我知道描写夏日田园风光的诗()代()写的《
》全诗()
(1)终于有一天,(),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2)信鸽是不怕任何(),它能飞越(),忠实地为人们(),所以人们称它是()。
(3)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地方。”我把雪儿(),()雪儿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然后向蓝天飞去。
(1)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的孩子。作者也从中体会到要()。(1)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的 节,又称()这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诗人()的一首诗《 》,其中我记得这样的两句:(。。)我还知道他写的诗《
》,并默写:(。。)
(1)“菩萨兵”是藏民们称呼()带领的()战士,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2)全文按照()顺序,记叙了(),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赢得了藏族同胞的(),表达了军民之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德同志是一个()的好司令。(1)有一位诗人将李广射虎的经过写了一首诗,他就是()代()。试默写这首《塞下曲》()诗中“夜引弓”的将军是被人们称为(“
”)的李广。其中“没”的读音是(),意思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1)《 》的作者是()代(),其中名句是“()与孤鹜(),共长()。”请你用文中语言写一写它的意思:
我能用()、()、()等成语来形容王勃的才气。他与()、()、()被成为“初唐四杰”。我还知道他写的名句()。滕王阁与()、()、()并成为南方三大名楼(1)事后,萧伯纳()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永远()。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她是我的()。”其中“她”指的是()的小姑娘(),“我”指的是()的()。称她是我的老师是因为()。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萧伯纳是一个()的人。你能写一句表示谦虚的名言()。文中的小姑娘也十分()。1勤劳的人从(),懒惰的人()。你还能写一句表示珍惜时间的名言()。(1)课文《赶海》写了“我”童年赶海时()、()、()、()等趣事,表达了作者对(),对()的热爱。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歌词(),使全文()(1)白荷花在这些()冒出来。有的()。有的(),露出嫩黄色的()。有的还是(),看起来()。(2)《荷花》的作者是(),他以()的顺序写了(。)赞美了()以及()。荷花又名()。不禁令我想到描写荷花的诗句()。(3)风过了,我停止舞蹈()。(),()。(),()......请仿照后两句的结构,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句话().(1)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杜就是分别指的是《望庐山瀑布》的作者(),《绝句》的作者(),他们一个被称为(),另一个被成为()。还有“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2)《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的景色,《绝句》通过对()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心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等景物,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其中描写颜色的词有()()()()等。我知道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代()写的(),全诗如下:()。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诗()(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_ 》中的诗句,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的思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默写《滁州西涧》(。)(。)作者是()代的(),滁州就在现在的()简称(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练习.docx2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通过植树活动带来的巨变,表达了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的意识。
2、《暖流》主要是写的事,通过对江主席活动情况的叙写,说明了,表达。
3、为什么以“暖流”为题?
答
:
4、“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婵娟指这首诗的诗题是作者是
5、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七位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曾巩、欧阳修、王安石。
6、《滕王阁序》是写的,他与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是“”。
7、《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情态,表达了。
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
到春天呢?因为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因为冰心,原名。她的代表作她的主要作品还有:
8、《早》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通过写三味书屋,告诉我们争做。“三味”是把书比作的,本文的作者是写蜡梅的用意:最后一自然段中“清晨”“春天”是指,“东
风第一枝”是指,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家。等就是他的主要作品。对敌人、他;对人民,他。他的名言:
9、《游园不值》中最后两句描绘了。是代诗人的作品,“不值”是的意思。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春游访友不遇,表明诗人心情,后两句写诗人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联想到,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0、《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和点明此时是季节;和、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在这首诗中,作者抓住、、、、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作者是代诗人。表达了诗人。
11、,“神舟”5号飞船载着飞行员第一次飞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表现了。继“神舟”5号之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6号和“神舟”7号,航天员分别是和我国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的是上的航天员。、。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和。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前后可分为、、、四大部分。
12、《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是一篇科普文,作者运用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内容的方法,激发我们,培养我们。本文很多地方用了猜测,却又一次次注明。又在结尾留了一个悬念。这样写的好处是:
13、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一是。
①家常便饭是说,本文指②集体大逃亡在文中指
14、第1自然段以《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在开头的作用是、15、克隆的神奇表现在:①②③④⑤⑥
16、“制造”——“配件”——;“装配”——
17、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
18、《二泉映月》浓缩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的精神。《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作者是阿炳,原名,他所创作的曲子还有等。
19、课文重点介绍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和。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20、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流传着的故事。
2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轻于鸿毛” 指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名言司马迁姓“司马”,是复姓。如等都是复姓。
2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表现了司马迁、的精神。鲁迅称这部史书为:“”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来。
23、海伦·凯勒是一个生活在世界里的人,她的自传是。像这海伦这样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人还有很多,如等,我也会常用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与困难作斗争。
24、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完成了长篇巨著《史记》。
3.你觉得哪个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1.文中的“飞来横祸”指什么?用“——”画出。
2.“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