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官海瑞读后感
读《清官海瑞》有感彭鹏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许许多多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典范人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职位上鞠躬尽瘁,谱写了沁人肺腑的篇章。海瑞就是其中的一个。
海瑞,一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包公形象,他以七品芝麻官的卑微之身敢于同钦差大臣鄢懋卿(yanmaoqing)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地分钱;他甚至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因为他的自己的处世理念,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他说:官司爵是来用为民做事的,如果,以官谋利,以权谋私,不如去务农,去经商,去做工。本着“不怕死,不爱钱”的为政之道,他备术官死谏,直言嘉靖帝的六大过失,并说出“天下人早就认为陛下做皇帝不称职”这类可以被诛灭九族之类的话。海瑞骂皇帝,一夜知天下。就连毫无人性的嘉靖帝也把海瑞誉为商代的比干,并几次向大臣表示,“天政体希望新政久矣”自己应该退位当太上皇。
在现代生活中,海瑞廉政的“影子”很多,像我们的周总理,他的办公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一位身为国家的总理的人,难道要一个沙发,要几幅名画,是很苛刻的要求吗? 周总理不但生活简朴,而且工作十分认真,何其芳就在《一夜的工作》中写到:“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身为国家的总理的人,何必那么劳苦?还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他穿一双袜子,能穿三年,穿到袜面稀薄,经不起洗了。还舍不得扔掉。
虽然中华历史五千年还有许多像海瑞的清官,但是还是有一些“贪”“污”现象存在,如:和坤,这个臭名远扬的贪官。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2001年,曾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他也是十八世纪首富.,因此,不少皇帝十分痛恨贪官,像明朝皇帝朱元璋,他为了治理国家,发明了一种活剥人皮的刑法,不管你贪了多少,哪怕只有一点点,都要遭受刑法,尽管是这样,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使得朱元璋杀的官臣有60000多人,可见“贪”的危害有多大。
有同学会说,他们都是国家管理人,与我们无关,其实不然,廉政要从小做起,你想,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长大自然不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同学们,一起努力,一起营造廉洁社会,让“贪”“污”渐渐沉睡,让“廉”“洁”慢慢苏醒,唯有一起努力,社会才会进步!
第二篇:清官海瑞
看了《清官海瑞》一书令我感慨颇深。
从书中的介绍,我知道了,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的祖先从福建晋江垵边迁居海南琼山。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母亲非常重视海瑞的教育,初期,海瑞妈妈自己教他攻读诗书经传,后来,母亲教不了,吃饭都成问题的母亲送海瑞上名校。(人家说,咱们现在的择校热都是海瑞妈妈和孟母惹的祸。)
海瑞从小苦读书籍,博学多才,于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被派到福建南平任教渝,也就是现在称呼的校长,但是个从八品的芝麻小官。海校长进行教育改革,把南平学校办成了一个名校,名声远扬。于是就有了知县带着一班官员来视察之事。
海瑞得到“山笔架”的外号气得要辞职:
话说知县带着一班官员到海校长学校来视察,全体师生列队出迎时,大家都行跪拜之礼,唯独海瑞不跪。知县大人没说什么,可是知县大人的副手说:“哪来一个山笔架?!”结果“山笔架”之外号被传开了,海瑞对这个十分形象的“山笔架”外号大为老火,于是写了辞职报告,报告刚好落到人家知县副手的手上,立马就批复准予辞职。
此时,海瑞生平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辞职报告批准后,恰巧被知县看到,认为海校长是个人才,不应该让这样好的人才流失了,于是赶紧改为:不予辞职。海校长看到批复,开心极了!——原来他是不想辞职的!但就是递交了辞职报告。是不是很冲动啊?
由此可见,海瑞是个非常不畏惧权贵之人,他为人刚正不阿。这个性格造就了一代清官海瑞。
我非常敬佩如此正直清廉的海瑞,也时常用他的事迹督促自己。
但是,从我所受的教育来看,换个角度看,海瑞个性中应该说有过于冲动的一面,用现在的话语说:就是不善于控制情绪吧。我领会到了 “情商要高,首先必须学会控制情绪。”
在书中介绍,海瑞这种个性是他母亲严厉教育的结果。她的母亲不允许海瑞有任何放纵的时候。有一次,海瑞放学回家,将学校里听到的一个笑话讲给母亲听,他一边讲一边笑,可是,她的母亲非但没有笑,脸色是越来越沉,海瑞一看,害怕得不敢讲下去了。母亲非常严厉地教训了他一通,自此,海瑞再也不敢如此言笑了。自此,也造就了海瑞刚烈、正直、清廉、冲动的个性。
海瑞作为清官名垂历史。可是,我想,他的冲动有没有给他自己带来一些被动或遗憾呢?不知历史的我不得而知。
我很庆幸,尽管母亲对我很严厉,尤其是人格、品行、行为习惯等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母亲鼓励我大声说笑话、允许一定程度的戏耍;教育我做人要随和,听到别人给我取外号或出言不逊时,快乐面对。。。
第三篇:一代清官—海瑞
一代清官—海瑞
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电视剧《海瑞罢官》相信大家都看过。
正直一生:
延平府的督学官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海瑞和另外两名教官前去迎见。在当时的官场上,下级迎接上级,一般都是要跪拜的。因此,随行的两位教官都跪地相迎,可海瑞却站着,只行抱拳之礼,三人的姿势俨然一个笔架。这位督学官大为震怒,训斥海瑞不懂礼节。海瑞不卑不亢地说:“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学官,为人师表,对您不能行跪拜大礼。”这位督学官虽然怒发冲冠,却拿海瑞没办法。海瑞由此落下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过了几年,海瑞因为考核成绩优秀,被授予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淳安县经济比较落后,又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接待应酬,多如牛毛,百姓不堪其扰。海瑞上任后,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
“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
“不吐刚茹柔”,意思是不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它高度评价了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硬骨头精神
治学:
海瑞一生的治学,以刚为主,因而自号刚峰,天下称为刚峰先生。曾经说因此自从做县官直至巡抚,所到之处力行清丈,颁行一条鞭法。意图主张在于有利于老百姓,而行事不能没有偏差。海瑞祖居在海南省屯昌县新兴镇石峡村,东依海公山,地势顺山顺水。明嘉靖28年,海瑞回石峡村祭祖墓住了25天,耳闻目睹官军杀黎族同胞,非常愤慨,为他后来写《治黎策》、《平黎疏》提供了依据,海瑞的这两篇奏疏,阐明处理民族矛盾的意义及方法,为海南的有效平稳统治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是海瑞爱民思想的一个表现。海氏家族在当地向来行善施仁,后来出了一代忠臣海瑞,石峡村人民群众对海氏家族素怀敬意。历年来,每逢清明节期,人民带着香烛
纸钱,鱼肉鸡鸭等前往海氏家族进行拜祭,添土护墓。海瑞祖居遗迹是当地人民群众自动保护下才保存至今,不仅可供人们观赏,在历史研究上也有一定的价值。
历史评价:
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同样也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南京当吏部尚书时就被民众称赞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第四篇:清官海瑞除二张的故事
一天,海瑞正准备备轿出巡,忽然有人击鼓喊冤,就只好改变主意,立即升堂。
告状的是一位山村民女,十七八岁,长得非常漂亮,名叫黄珠珠。她衣衫褴褛,头发散乱,痛哭流涕,手脚还带有血迹。
原来,兵部尚书张鏊有两个侄子,名叫张魁和张豹,他们俩奉命从南京来到兴国筹买木料,欲图霸占黄珠珠。黄珠珠宁死不从,父母被话活打死,她趁混乱逃到县城鸣冤告状。
海瑞听了,非常气愤,当即安顿了黄珠珠,决定捉拿张魁、张豹。但这两个贼手下有很多家丁,怎么才能抓到呢?海瑞经过再三考虑,想出一条妙计。
第二天,海瑞带着几个衙役,抬着山珍海味来到张魁、张豹住的地方。一进门,海瑞就说:“二位辛苦,下官失迎了!今天特来慰劳。”张魁、张豹根本瞧不起海瑞,但一看这些山珍海味,便连声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说完,一同坐下攀谈起来。
海瑞擅长辞令,取得了张魁、张豹的信任,就邀请他们进城做客,并说:“城里有美女,二位如有雅兴,下官愿效劳。”
第二天,张魁、张豹早早来到县衙,果然见有两个浓装艳服的美女出来迎接。张魁、张豹的骨头都酥了,正要上前纠缠,忽听一声“拿下!”左右涌出两班衙役,将他两人捆了个结结实实。
海瑞立即升堂问罪,两人不肯招认,海瑞叫黄珠珠出堂作证,才无法抵赖。但两人自认为是兵部尚书的亲侄儿,海瑞不敢把他们怎样,竟哈哈大笑,斥问海瑞:“海大人,你知道我们是谁吗?”海瑞火冒三丈,大声回答:“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说完,吩咐左右将两人各打四十大板,送进死牢。
张家的家丁赶忙回家禀报张鏊。张鏊听后,心急火燎,连忙派人送来亲笔书信和白银千两,并以升官进爵相许,要海瑞立即放人。海瑞严辞拒绝,执行刑期一到,便斩了张魁、张豹。
不久,张鏊便勾通宰相严世藩,以“通匪”的罪名把海瑞抓了起来,打入监牢。直到严世藩死后,海瑞才被释放,重新被重用。
第五篇:《天下清官第一》读后感
星期一,上课时,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这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声:“老师,他想扫大街!”顿时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这一笑使我陷入了深思......
难道清洁工用自己的劳动把我们的家园变得美好,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不比那些腐官污吏,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换来的虚假的华丽外表更值得尊敬吗?
古往今来被人们传颂与被皇帝册封的清官很多,就如天下清官第一的王言,他为官几十年,家中依然是一贫如洗,当别人想贿赂王言时,王言不为钱财所动。以示清白,王言以石铭志。王言的故事确实能感动着我们,但是,腐官污吏更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其实清官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罢了。老百姓从来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要想杜绝这种现象,只有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
我们的教育,以前是教人们仁义道德,现在是教我们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却无力改变社会上对从事不同行业人的不同看法。只有做官或是有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从事体力劳动或下层工作者通常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官员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才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而平民百姓只有得到官员的赞美才是最高的生活追求,这正常吗?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才是美好的?除了能够获得必须的生活条件还需要尊严,只有人人平等才能做到有尊严的生活,才会把国家和集体当作自己的,才能自觉的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行监督抵制。官员是一种职业,科学家是一种职业,清洁工也是一种职业,职业都是神圣的,自食其力的人都是光荣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打破官员头上神秘的光环,这种职业才能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才能让他不危害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