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用爱接纳每一位学生学习体会任平

用爱接纳每一位学生学习体会任平



第一篇:用爱接纳每一位学生学习体会任平

学习体会:

用爱接纳每一位学生

曾读过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士兵打完仗准备回国,从旧金山给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以你们帮我一个忙,我又把我的一位朋友带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

“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个胳膊和一条腿。我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听到这件事我很遗憾,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家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是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忘掉,我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他父母再也没有得到儿子的消息、然而几天后,他父母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结果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太平间里,毋庸置疑,他们惊愣的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读罢这个故事,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宝贝儿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宽容,缺少接纳别人的仁爱之心,才导致他们的儿子伤心欲绝,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静下心来细想,这位士兵的父母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但是要接纳一个身体健康、才能出众等各方面优秀的人容易,但是接纳一个给我们带来不便或不快的人却太难了。

这不由使我想到了我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教师在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的容易,但要在心里接纳一个调皮捣乱、不爱学习,或者有“恶习”的学生就相当难,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事实。无论是你怎样的想仁爱所有学生,不偏袒,无私心,哪怕你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佼佼者,也难免在我们的工作中有这样的不情愿的事实。要么对他们就是厉声厉色,要么恶语相加或者对进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恨不得“一棒子”把他们“打死”,究其因,我们的教育太刻意的追求“完美”了,所以不能容忍学生“缺陷”的存在,结果学生经常是一点小小的“缺陷”上,而忽略他们另一种美的存在。

作为教师,要里学生的心近些,要真正意义的做到面向全体同学,接纳所有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能否忽略学生身上小小的缺点,对同学来一点“偏爱”,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们一些赞赏的目光,少一些批评和指责,作为教师,千万别为“完美”遮掩了你赞赏的目光,要真正让赏识教育走进校园,走进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地成长。

小学数学组任平

第二篇:用爱感染每一名学生

用爱感染每一名学生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大兴镇小学刘伟

记得唱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赤胆忠心为人民,像一棵青松,像一盏灯,他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以前只知道焦裕禄是名好党员好干部,但从内心却不十分了解 他的一生,近来通过看电视剧《焦裕禄》,才真正从思想上了解焦裕禄同志确实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平易近人,作风廉洁,生活艰苦朴素,他的先进事迹使我很受感动和鼓舞,也深受教育。

焦裕禄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七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后因家乡遭遇灾荒,家庭贫困,被迫退学,跟随乡亲们去煤矿卖煤打工。他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煤窑做苦工,残酷折磨,这阶级仇、民族恨,给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他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立志救国救民的种子,一次次紧握拳头高歌“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後的吼声!起来,„„”

后来他找到了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是这样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不顾个人身患肝病的痛苦,他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

他常常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们多少党的干部和群众,更感染了我。

第三篇:用爱感化每一名学生

用爱感化每一名学生

2005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咱武安市的马家庄乡中学任教,毕业至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从2015年的68班班主任,到现在我担任的107班班主任,在班主任这个岗位,我一干就是11年。在这11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有辛酸,有喜悦,有成功,有失败,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我们107班的故事。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她叫马XX,她的入学成绩很好,她的妈妈在她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就离开了她和她的爸爸,家里只有XX和她的爸爸相依为命。因为没有妈妈,爸爸又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时常只有她一个人,所以,每次周一到学校后,她穿的衣服还是上周的衣服,身上有一股“怪味”,因此,学生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不愿意和她同桌,不愿意和他一个宿舍住宿,就餐站队时谁都不愿意和他挨着。为此,学生时常找我调座位,换宿舍,每次我都没有答应她们,而是耐心的教育她们,给她们讲,你们既然到了107班,那就是缘分,那就是兄弟姐妹,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共同帮助她,不是像你们现在这样,抛弃她。但是这样,治标治不了本,还是出问题了。

就在今年的国庆长假放假前夕,周四的晚上,我去一个本村的学生家家访,晚上回到学校后,女生宿舍的管理员找到我,对我说,你们班有一个女上在教室的课桌上趴着,不回来睡觉,她说在教室睡觉。那个时候,学校的熄灯铃已经响了,全学校静悄悄的,所有房间的灯已经熄了。我一个人走到了教学楼,来到了教室,我怕一下吓着她,我在教室外面先喊了她几声,听到她的答应后,我走进教室,打开了教室里的灯,我看见她一个坐在那里,满眼泪汪汪的看着我,当时,我有种想哭的冲动,我知道这都怨我,学生们还是歧视她。她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他们都不理我,还说我脏,不让我在宿舍住。小时候妈妈嫌家里穷,离开了我,长大了,爸爸一直上班,也不管我,现在上学了,同学们都嫌我脏,都看不起我。老师,我真的不愿意上学了。”我听她这样说,我的眼里也流下了泪,我对她说:“XX,是老师对不起你,没有管好她们,这次,老师向你保证,她们再也不会看不起你。”随后,她给我谈了好多关于她的家庭,她的爸爸,她还给我说,她的衣服都是她爸爸给她洗的,有时候一个星期换一次,有时候她爸爸上班两三个星期回来一次,那就两三个星期换一次,她平常就没洗过澡,都是快过年的时候,她爸爸领她到崔炉洗一次澡。我也对她说,学生都为什么看不起你,你知道原因吗?他们都说你身上有臭味,你知道吗?她说,我没有闻到啊,我对她说,你的身上真的有股怪味,我以前怕伤你的自尊,小女孩吗,都爱美,所以我没有给你说。因为,你不勤换衣服,不经常洗澡,身体上当然有股怪味了。你现在是初中生了,长大了,家里没有妈妈,不能一直让你爸爸照顾你,你要学会帮你爸爸干家务,学会自己洗衣服,自己洗澡,自己照顾自己。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好,自己不努力,不用功学习(她入学成绩还不错,因为学生的歧视,她的成绩已经下降了)。难道你就想这样贫困潦倒的过一辈子啊,难道你就想让你的爸爸老了以后,过你现在的生活吗?爸爸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你应该为你的爸爸和你以后的生活好好学习。学生都说你脏,你以后放假回家后,不要一直玩手机,把自己的脏衣服换下来洗洗,每周洗一次澡,学生肯定不会说你脏,只有这样,她们就不会歧视你了,你才能安心的学习。后来,我就把她送到宿舍。第二天。我给她们宿舍的全体人员开了一次会,说了XX家里的情况。说了XX身上为什么有股怪味的原因,其他人听了,有的女生哭了,她们当面和XX道了歉。现在,过礼拜的时候,有的同学还去平霞家一起帮她干家务,XX也帮助她们学习,XX现在也变了,变得比以前活泼了,成绩也提高了。

XX的爸爸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变了,他到家后,孩子会主动和他说学校老师怎么怎么样,班里的那个学生怎么怎么样,还会主动的帮助他洗衣服、做饭,孩子爱干净了。

我11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收货颇多,每年教师节和我过生日的时候,我曾经的学生都会我发红包,小到几毛,大到几块,带给了我我的工作不但赢得了学生、家长的肯定,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2007、2010、2012年我们班还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我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的称号。但我知道,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学生,我想这份爱会永远伴随着我,我也会为这份爱奋斗一生!

第四篇:用爱浇灌每一朵花

用爱浇灌每一朵花

——读李国斌《我的学生我的班》有感

我问你,给你一个班,你能做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 成都金堂中学李国斌老师《我的学生我的班》,讲述了他在六年中与一个班永远的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关爱温暖,充盈着思辨吟咏。读罢文章,你的心灵,是否因这凝固的文字震颤激荡,或因这凝聚的精神沉吟自省?是否浮躁与尘埃得以荡涤,烦恼与苦闷得以销蚀,低俗与自私得以净化?

轻轻地翻开书,我们不禁为一个教育者的良知与不懈的追求而感动——没有分数的执着,满眼充盈着爱的清泉。作为一个中学老师,追求分数是世人眼中的天经地义,否则就是不务正业。然而,映入眼帘、拨动心弦的却是心灵的关爱,精神的淬炼,心境的拓掘,信念的根植。林菲的故事,我们看见了将心换心的理解;毛文的故事,我们尽阅了苦口婆心的仁爱;文忠的故事,我们领略了鼓舞激励的美丽;曾晶的故事,我们体会了别出心裁的温情。病魔的肆虐,摧残了李老师无怨无悔奉献的躯体,却滋长了爱的枝叶的繁茂。

掩卷沉思,我不由得心生感慨。人格的塑造靠的是天生的特质,更有后天的环境刻画。不是锤的敲打让锋棱峻峭的岩石日臻完美,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浑圆天成。育人是潜移默化的滋润,育人是榜样感染的熏陶,来不得半点功利与浮躁。

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精神缺失功利至上的时代,在这个教育行政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普通的教师,你怎能期待做人的教育能战胜追分的教育?当我们将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把尺子下丈量长短时,我们是否还记得人是有个性的这一基本常识?追分的教育,是强势的教育,关注的是结果,忽略的是过程。没有过程的体验,哪来结果的完美?强势的教育,如同铁链缚住自由的身躯,仿若铁锤敲打天然的顽石;破坏的力量必定造就粉碎的结局,或遭遇极限的反弹,伤害的要么是教育者的自尊,要么是受教育者的心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即使是在很多人眼里是“白痴”“笨蛋”甚至是“没药可救”的孩子也不例外。聪明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分数高的孩子,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下,是幸运的,因为这意味着成功。而那些不幸的孩子,因为分数低,因为有个性,而被评价为“差生”的孩子,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呢?是嘲笑、鄙视、冷漠,还是关心、理解、抚慰?李老师的故事给了我们答案,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似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然而现实呢?

台湾作家王淑芬在《我是白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很努力地学着,嘴巴翘得很高,连口水也喷出来。老师仍然不满意,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白痴,怎么教都教不会!’我不知道该不该生气。下课时,我问‘跛脚’这个问题,他也烦恼地说:‘老师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这是没办法的事。”面对“我”的努力,“老师仍然不满意”,因为在她眼中只有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然而,我们是否尊重个体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内心呢?漂浮于常识之外,游离于学生内心之外,我们常常少了一丝理解,多了一份恼怒;少了一丝耐心,多了一份暴躁;少了一丝关爱,多了一份伤害。我们是否如“跛脚”所言具有“想怎样就怎样”的特权?或者说我们不仅高高在上,还滥用特权“想怎样就怎样”?李老师在书中说“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打击,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是振奋学生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树立学生的人生信心”。假如我们抓着“辫子”不放,只看到缺点和不足,不看到优点和长处,学生就永远抬不起头来,永远成为不了大写的人。对孩子,我们不能用自己冷漠的冰块,去冰封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而应该用爱的光亮,慢慢照亮他们在黑暗中渴求太久的眼睛。

我们不能改变什么,然而,谁能阻止我们做点什么呢? 芬兰诗人索德·格朗在《星星》这首诗中写道: 当黑夜降临,我站在台阶上倾听。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着脚在这草地上散步,我的花园里到处是星星的碎片。当你站在这花园里,是否能开心的倾听顽皮的星星欢声笑语?星星的笑声需要你用心倾听,正如李国斌老师的用心一样。让每一朵花都炫出自己的色彩,我们就要炫出教师的爱,炫出教师的个性。只有个性的园丁,充满爱的园丁,才能浇灌出色彩鲜艳的花朵。让我们用一颗爱心,去关注孩子生命的成长。

淡看分数,放弃名利;感化家长,用心育人。这样的生命,才是真实的生命,不是短浅狭隘的自我,而是天宽地阔的自然;不是儿女情长的怅然,而是宏达豪迈的快意;不是追名逐利的忙碌与愤愤不平的怨忿,而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与知足常乐的安详。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境由心生,面对黑暗,需要耐心;面对蒙昧,需要关心;面对孩子,需要爱心,永远不放弃希望——即使是微光闪闪的星星,也会在心中筑起一个最美的花园!

让我们用园丁的爱浇灌每一朵花!让每一朵花炫出自己的色彩!

2012年12月12日夜作于四川双流西航港蜀星花园

第五篇:用爱点亮每一颗星星

用爱点亮每一颗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他们在跳舞……那些字母在跳舞……”完全乱答(其实是不会答)的伊翔彻底地惹怒了老师,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被老师毫不顾忌其尊严的大吼地撵出了教室。这令一个旁观者的我心痛……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记得第一看时,正直大四的时候,只是觉得影片感人,很佩服尼库巴。今天参加学习由华东师大承办的班主任远程培训的我再次观看同样的影片,却有着更深的触动。

伊翔是个有异常的想象力,画得一手好画的聪明孩子,可上天却跟他开了个玩笑,在他眼里,课本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的,功课从来都是不及格甚至是零分,就是简单的字母和数字他都会写错,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处罚、同学的嘲笑、周围人的欺负,爸爸的不理解、妈妈的无奈,幼小的心怎能承受?其实伊翔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但作业本、试卷上还是满江红,伊桑很伤心,对生存的环境不再抱任何激情和兴趣,最后他绝望了,变得更沉默,甚至连他最喜爱的画画也停止了……

幼小的星星开始变得暗淡无光。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新美术老师——尼库巴,他注意到了伊翔,发现了伊翔是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于是,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开始主动帮助伊翔,开导他,鼓励他,使得伊翔摆脱了困境,不但学会了拼、读、算、数,更重要的是让他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继续画画,最终他的画得到大家共同的赞赏。

不幸的伊翔,幸运的伊翔。

暗淡无光的星星开始变得璀璨夺目。

很高兴,伊翔可以做回自己,放射自己的光芒。不禁想到,我们班的一个“特殊”孩子韩伟,两年来,每一位老师提起他总是摇头叹气。七年级刚来到班级时,上课发现他很聪明,语文课堂上想象力丰富,发言积极,英语老师也反馈他英语基础不错。可一段时间学习下来,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书写很有问题,英语单词写的像俄文,汉字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无法批改……所有的授课老师每天都会因为作业问题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面批”,甚至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常常对他发脾气,可是我们所谓的认真负责和汗水并没有换来韩伟的丝毫进步,他的作业比以前更差了,甚至开始逃学……通过家访我们得知,原来他从小患有脑瘫,能够存活下来就已经是万幸,但整个身体的右半侧的神经很难进行大脑控制,中学的科目的增多,作业的增加,他很难适应。看到孩子不适合这里,其实我跟家长也沟通过,建议他转学,可是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不愿意把孩子转到学习和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附近学校去,其实我心理清楚,到其他管理相对不是很严格的学校,对韩伟来说帮助又有多大呢?也许最适合他的是特殊学校,可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根本就没有;也许他最需要一个为了帮助弱势的学生重新面对生活,面对冷酷的生存环境而呕心沥血的尼库巴这样的老师,而不是像我们这样的整天只知道要成绩的教书匠。

幸运的韩伟,不幸的韩伟。

小星星收起它的光芒,越来越暗,越来越小。

写到这里,不禁泪流满面,是自私的泪,是悔恨的累。教师本来是让自己的星星们大放光彩,而我却……还好韩伟还没有离开我,我还有机会为我的言行向他道歉,还有机会不让自己一错再错下去,我想这也是导演阿米尔汗最想告诉我的。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更让我知道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真正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用爱点亮每一颗星星,让孩子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谨以此篇献给将为人师或者已为人师的青年教师。

合肥大地学校

刘冬

2013-7-27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63250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