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区第六次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维文)
لىيىگىۊئ ينىذ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قىيَىتېق-6 لىيتەٍلاىۋ
يىبٍرىتبٍ ىرىىسىئ-عىئ ڭىْطىخەغ
بضوٍ ًەسىْىۊگ صىخەغ لىيىّۈٍەّ ينىذ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ىرىزبب ىذىوبٍوت ەَىھبّ ربٍبغ
اذىطىرغوت
شرۈم شۈطخەٍ.ُبغىۈغۈت اذٍبئ-5 ييىٍ-1973،رۈغٍوئ،هبٍبئ بضوٍ ًەسىْىۊگ
ًۈقربق ىرىزبب ىذىوبٍوت ەَىھبّ ربٍبغ ڭبجْىغ.ەگىئ ەگىطَىۋەض تەَْىدەٍ)رىدۈٍ هبٍبئ(ُبقھېد پۈىوب ِىذىتىّەم
ەَىھبّ.ِىقېٍ بغ3000 يضۈپۈّ ڭىْىتّەم ًۈقربق قۈيغۇرۈت بضوٍ ًەسىْىۊگ ُبٍۈب ِىدرلايىٍ پۆم.تىّەم ربغيىئ ينيىذ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لىيىجىرەد تىّەم پاذغوق يْ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ەيىب يتىمرەھ ٌىىەٍەئ بضۈٍ ًەسىْىۊگ رەيتەييىٍ ،پۈتۈت ڭىچ يْػىْىگۆئ اذىتضبئ يػىيىوق ەۋ يػىيمەتىٍ ڭىْىتىتٍوم
يْقىيَىقۈٍ،پىتىّروئ يتىۋىضبّۈٍ قىىربنٍەھ،پەيتىمەت يْ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يْىتىضبَىض ِىد رەيتەييىٍ ڭىّەَىتربپ پۉرۊض يْتبَىققەرەت،پلاٍوئ ىرىيػىئ ظەىرىگيىئ ڭىْ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پۉرۊتغەييىٍەئ كۊىزۊٍَۈٍۈئ
.يتغوق ەپھۆت پىتمبئ ُۊچۊئ
ييٍەٍ.ىشىشىرېئ ەگىسىچنەشىئ ڭىنقىلەخ پىلىق صىئ يىلەمەئ
تىقاۋ رەھ بضوٍ ًەسىْىۊگ ُۈطىوب بتغۈٍرۈت يمبٍ تەٍسىخ ،عىْىگۆئ بْغوخ ُەيىب يچ ۋبچ ڭاۋ پلاغبب ِىذىيىٍ-1982 ۈئ.ۇذىىۆب هۊڭۆم بغرلاىقغبب ُبٍۈب ِىذّۇزۈئ.ىدرەب تەَىَھەئ ەذىھلابئ بغ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ۈئ.ُبغرۈتىوئ
اربئ-زۆئ پىْىگۆئ اربئ-زۆئ پىػىيٍەدربٍ وىچسىئ ُەيىب يچ ۋبچ ڭاۋ ۈئ رىب.ىدرۇذٍبٍ تبّبق ۈَىخېت يْىضەَىذىئ قىيضبَيىرٍبئ ِىتچۊئ پىػىيٍەدربٍ ًبب پىْىٍبت ەگّەپ ٌىيىئ كۊيچۊم ۈَىىوت اذڭىّۈئ ُەيىب يتىپۊض ظۈىۈب ُبقھېد 1
ەگىيڭۆم يْػىتىٍ ەگەَىۋەض قىيىبھ پۈىوب ًبب.ربب يضەَىذىئ ظۈىۈب بنىْخېت.ىذىبئ ەگىرىتۆم يْىنىّربپ تبتمۆم-ًەض يننىئ ۈئ ييىٍ-2009.ىذٍوق ۋبچ ڭاۋ يطىْغوق ُەيىب لىىرەتٍەم ُەيىب ڭىّۈغ ؟كەرېم عىيىق قاذّبق بطىَىوب قىيّبچرىۋەض يچ ۋبچ ڭاۋ.ىذّەگۆئ يْىطىنىْخېت عىرېت تبتمۆم ًەض ِىذىچ ٌىرىم هوٍ بغڭىّۈئ ينىّربپ تبتمۆم ًەض.ىدرەب پەىزۆض پۉرۉذّەغۊچ ُەيىب ەۋ يغۊىۊب هۊڭۆم ڭىّرەيىػىم ينىذىپارتەئ ەگرىب ُەيىب ڭىّۈغ،ىذىەم پىيېئ يْىنىّربپ تبتمۆم ًەض پىيېئ كەّرۆئ يّۈئ ۈَىرىيغاذترۈٍ.يتػىرېئ بغىػىروض ۈئ.ىذىوب يچۊگرۉذّەغۊچ ُەيىب ڭىّۈغ بضوٍ ًەسىْىۊگ.ىذىيغبب يْػىيېئ ەرىتۆم
صېھ يْىتبَىپٍەم كەتغۈىۈب ًبب پىْىٍبت بغىنىْخېت ُەپ ۈَڭىْىرىيغادرۈٍ ىرىيَىيىب بنىْخېت ُەپ ەۋVCD ەذّەگىَىەرۉذّەغۊچ ىزۆئ.ىذيىق ييٍەٍ.ىذٍوق ييىگرۆم ەذىٍۆئ ڭىْىزۆئ يْىرىيغاذترۈٍ پىيېئ يْىطىنْىتضلاىپ
ٌىم ييٍەٍ،ۇذىّۈض يْىىوق ًەدربٍ ۈئ ُۈطقۈىۈٍ بققىيىچْىَىق ظاذىوٍ يطٍبق ُۈتۈپ.ۇذىربب پلاقوٍ پاروض يْىىاۋھەئ هبھ ۈئ ُۈطىبق پىتېٍ بتطىْىبب پىرغبئ تىَېھ ازور،تىَېھ ُببرۈق، يَىرٍبب ربھبب ييىٍ رەھ.ۇذيىق ًەدربٍ ُەيىب يچۊم بتغۈٍرۈت ينىتتەدبئ.ۇذىرىم پلاقوٍ ەگىٍۆئ ڭىّرلاىْغوق ۈئ ادرلاٍارٍبب قىىربتبق ِىتقازۈئ پىرىب ًەدربٍ اربئ زۆئ، پىْىغۊچ اربئ زۆئ ُەيىب يقىەخ تەييىٍ رەھ ۈئ
قۈيتىضود،رەۋاربب،قبپىتتىئ ەذىطىيىئبئ ڭوچ يطىسېٍ ًۈقربق يقّبٍۈب
.يتتبّروئ يْىتىۋىضبّۈٍ
ەَىتربپ اسېٍ ەۋ ًونىتربپ قىىرازبب.شلاىتخۇپ ىنىزۆئ پىنىگۆئ ىنەيرىزەن رەھ ڭىْىطىنَىچبٍ ەَىتربپ بضوٍ ًەسىْىۊگ ەذىتضبئ ينىىرەبھەر ڭىْىطىنَىچبٍ تىّەم«،»يٍبٍْاسىّ ەَىتربپ «پىػىْتبق ُەيىب قىيپىتمبئ ەگىرىيتەَىىبئبپ وىخ يْىضەٍرىزەّ ەۋ يتىضبَىض ِىد رەيتەييىٍ ڭىّەَىتربپ،يّ»ىرىيٍۉزۊت ەذىئبق
پىرىتۆم ىرىقۈٍ وىچسىئ يْىغۈّۈت ەَىذىئ ڭىْىزۆئ پىْىگۆئ وىذىٍبتضەئ يقىقەھ ُەيىب ىرىيتەٍسىخ ىسىمرەٍ ڭىْتەٍۊمۆھ ەۋ ەَىتربپ يْىضەَىذىئ، ەۋ يقىيَىقۈٍ تەَىٍەج ڭىْىتّەم ًۈقربق ىرىزبب ىذىوبٍوت پۉرۊتغەىرىب قۈىۈت يْىتىٍرۈبجەٍ لىيػىگىت ەنغەتۆئ ڭىْىزۆئ بغىتبَىققەرەت ىدبطىتقىئ
.ىذىتۆئ
رىب ،يتضود ڭىْىرىيىْغوخ بضوٍ ًەسىْىۊگ ُەيىب يتىپۊض ظۈىۈب ُبقھېد رىب يضازەئ ٌىھۈٍ ڭىْىطىنَىچبٍ ەَىتربپ ۈئ يتىپۊض ظۈىۈب يضازەئ ەَىتربپ ُبقھېد
ڭبئ وىچسىئ ۈئ بتغۈٍرۈت ٌىىەٍەئ،يػىذبەض ينىتغاذغوق يْقىيَىقۈٍ ەۋ پىيىق تەٍسىخ ٌىھۈٍ يْػىتٍەچۊم يّەَىبرەت تبقىۋغەت ينىذىطىَىتطېض
پىيىق ًەدربٍ ەگرەىرۊَضۆئ ظبٍ ڭەم ۈَپۈىۈب يطىٍَبئ رىدبم ڭەم
ُبٍۈب ِىذّبٍاز يقْىقېٍ پۈتۈّۈت قۈىۈت يْىطىّەئّەئ ەۋ يخىربت ڭىّسىَىتىييىٍ ُبغربب پىيېئ پەيمەتىٍ يْىٍَبئ ەَىتربپ ەۋ يْىرىيتەپبئ رىغېئ ڭىّسىَىتىييىٍ
ڭىّۈگڭوج قىيَىسىىبَىطىتوض پۉرۉذّەغۊچ پەىرىنچىئ يْىرىيغەرۆم رەيتەييىٍ پىْىغۊچ رۈقڭوچ يْىضۊگىەم قلاربپ ەۋ يػىىرىگيىئ يخىربت يّرەىرۊَضۆئ.يتتٍەچۊم وىچسىئ يْىضۈغٍۈت لىىرىخەپ ەۋ يطىچّەػىئ،ىروروغ
ُەيىب ىرىيقىيغبب ەيىئبئ،يچۈغۈقۈئ ،يچۈقتۈقوئ ٌىئاد ۈئ ەتتەھەج ظەيَىبرەت
قىيىقربئ هۈضۈئ وىخ پۆم پىػىيىقلابئ ُەيىب قىىربنضۈببەغەت
ەنپەتمەٍ ڭىْتەَىىبئبپ يْىد وىخ رەھ پۈٍۈق بغىوٍ يْغەيَىبرەت يّرلاىچۈغۈقوئ ٌىْىد ەتتەھەج تەَىىبئبپ ِىد تەييىٍ ڭىْتىّەم ۈغۈٍ پەيمەچ يْىػىرىم ُەتەبطىّ بغىاۋھەئ كەتغۈىۈب پۆم بٍَبئ ُبغىذّۈقۈچ بغْىد،پۆم يّۇروض تەَىىبئبپ يْىد پەيمەتىٍ بقغۈىۈب يطىگىۊئ ڭىْ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يّرلاتاز يْىد ۈئ
تبّبق يْتەَىزلاۈٍ قىيىذٍبپ ەۋ قىيٍلاوق ەگرەيىػىم وىخ رەھ يّرلاتاز
ەۋ پاذغوق يْىػىيىرېب پىيېئ هبٍروّ ڭىْتەَىىبئبپ ٌىْىد پەيمەتىٍ بقغۇرۇذٍبٍ
.ىذيىق لىيتەىبپبم
رەيتەييىٍ.ىتقىچ نىدىتىجاھ ڭىنرلاۇئ پىرىب مەدراي اغرلاتارمان عىئ يػخبٍ ،ٌىىەٍەئ بضوٍ ًەسىْىۊگ ُۊچۊئ ظۉرۊض ىرىگيىئ يْ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ييىٍ-2002.يتػىرېئ بغىػىتخبٍ ەۋ ەگىتىٍرۆھ ڭىْىرىيغاذترۈٍ پىيىق رىغېئ هبٍبئ رىب پىرىغ ُبغّبغبٍ ۇسّەخ رىب ەتتىّەم اذىذىبئ ڭىْتىَېھ ُببرۈق ِىَىم ِىذّبققۈئ يْىاۋھەئ ۈئ.ىذىبق پۈىۈب ٌىزلا هۈپ بغىػىْىىاۋاد پۈىۈب هەطېم ُەۊٍ1000 ُبغىىربٍَەت ُۊچۊئ عىيېئ كەرېم ەضرەّ قىيتىَىھ ِىتضەَّەيىننىئ
ًەٍرۉذىۇزۊئ بغڭىّۈئ ِىذىقىيّبغّلاّبجبٍبھ ًبٍوٍ ۈئ.ىدرەب بغٍبٍوٍ ۈب يْىۈپ پۈىوب هەطېم يچۈقتۈقوئ رىب ينىذىپىتمەٍ چۈغّلاغبب تىّەم.يتتىَېئ تەَخەر ۇسّەخ.ىذيىق ەّبئىئ ُەۊٍ300 اذّبغىبق پۈىوب ٌىزلا هۈپ ىدذىج پىيىق
ىدبطىتقىئ ڭىْىطىيىئبئ ەذّەنتۆئ ەنپەتمەٍ ٌىىبئ يطىىبب ڭىْىطىْغوخ ِىتضەَّەيىننىئ ۈئ.ىذىَىارۈػپبت يْىىۈپ ظۈقۈئ ِىذىقىيّبغىوب يقىيىچْىَىق ڭىْىىبب «ەّەٍ.ىدرەب پۇرۈػپبت بغىىوق ڭىْىطىْغوخ پىيېئ ُەۊٍ2000 ِىذىٍۆئ
لابب هبٍبئ ۇسّەخ رىب ەتتىّەم.ىذىد» ۇذٍبَىوب كەطتەۋىرۊض يْىغۈقۈئ ەنپەتمەٍ بّبئ ًەَػىتىٍ قۈيقۇزۈئ ييٍەپۊت قىيىچْىَىق ىدبطىتقىئ ڭىْىطىيىئبئ اذّبقغۈت زۆئ يّۊم رەھ ِىَىم ِىذّبقپبت رەۋەخ ِىذىاۋھەئ ۈئ.ىذىبق پبتخوت لارۇذىبب يتۊض پۉزۊنتەٍ ەچىگرۉذىۊڭۊت يْىطىىبب بغىبٍبئ ۈب سىطقەھ يْىتۈض ُبقغبض ِىذىطىىبم
.ىدرەبيمبت
بتتىقاۋ رىب ُەيىب عىترەگزۆئ يّبَّۇد پىتنىبوئ تىقاۋ رەھ بضوٍ ًەسىْىۊگ ەَىتربپ اذٍبج رەھ.ىذىَتۈّۈئ يْػىترەگزۆئ يْىضبَّۇد پىتنىبوض ڭىْىزۆئ ەۋ قلاخەئ ڭىْىزۆئ پۈٍوق پەىەت قىتتبق ەگىزۆئ ەچىٍوب يَىچىۆئ ڭىْىرىىازەئ
ُەيىب يتىيطىخ ڭىْىزۆئ پىػىرىت ەنػىرىتۆم ىرىقۈٍ يْىضبپبض تەَْىدەٍ
.ىذىيمەتىٍ يّرلاىقغبب پىتىضرۆم رىضەت ەگرەيىػىم
ًەدبئ يضەَىبرەت ي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ڭىْتىّەم ًۈقربق ەذّەگىەم ەگّۊگۊب پىػىيتەٍرۆھ اربئ-زۆئ،پۊتۊئ قبْىئ يقىەخ تەييىٍ رەھ پبّروئ رۈقڭوچ ەگىيڭۆم ًەدبئ ەٍَەھ،پىيىق عىئ ٌىىەٍەئ، پىْىگۆئ اربئ-زۆئ،پىرىب ًەدربٍ اربئ-زۆئ، رەھ.ىذيىچېئ اذٍبج رەھ ىرىيىۊگ ڭىْ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پىػىيقبپىتتىئ
.ىذىۉرۊض بغىبئ رەيتەٍسىخ وىخ
رەيتەييىٍ ِىتضەَىۉزۊئ قاذّۈغۈٍ ۈئ قارىب، ُبقھېد رىب بضۈٍ ًەسىْىۊگ پۇزۈغرۈت يْىرھىٍ ي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پۈغۈق چۊم بغىقىيقبپىتتىئ ي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پىتىيمۆم ۊگڭەٍ يْىرھىٍ يقىيقبپىتتىئ رەيتەييىٍ
.ىدرۈتغلاراذڭەر ۈَىخېت ەتتىّەم ُبٍروئ يْىىۊگ
第二篇: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5篇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第一篇
口中含玉为国,一砖一瓦为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兴国兴,有国才有家。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如此简短的回答,却突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个人离不开集体而生存,只有在团结协助的集体中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就算有再大的力量,也终会枯竭。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这一桩英雄事迹中,始终体现着一种不变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可否认,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迹。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下还乡……它们虽然发生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但流传至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贯彻实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各有特点,但也隐藏着许多相似之处,民族团结的心是一致的,并没有因民族、语言、习俗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不交流,相反,有困难互相帮助,互相诉说心里话,用真情浇灌一朵朵民族之花,用行动让民族之花开得火一样绚烂。
曾记得这样一件事:一位白皮肤的妇女带着她的儿子去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是个黑皮肤的男人,小孩便揪着妇女的衣角问:“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这么黑呀?他是不是很久没有洗澡了?”男孩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妈妈听了后弯下腰,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眼睛像月牙一样弯弯的,她柔声说道:“小调皮,这世间万物都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那些不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地想要去了解,促使我们更好地相亲相爱。”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听了妇女的话,便朝这对母子会心一笑。
是啊,不同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相亲相爱。那红红的中国结,红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那奇异的服饰,装点了多彩的中国,那不同的语言,使我们更加惊喜,在这偌大的世界上,各民族手牵手,心连心,依然温暖相拥。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水泥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民族一家亲!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祖国大地上,愿中华民族永远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第二篇
每当我想起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时,我脑海里会想起我身边的一些民族团结的事。
我们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3个民族。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精心培育民族团结的沃土,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政治上的平等,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上的尊重,心灵上的融合,使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以前我听说过咱们临夏州一个关于民族大团结的动人故事一位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无偿照顾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20多年,在东乡族自治县董岭乡周家塬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杜英桂经常买蔬菜、瓜果和牛羊肉到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的家里给她做饭洗衣服。20年如一日,天天忙里忙外地收拾屋子、洗衣做饭,给老人擦洗身子。与裴明彪夫妇非亲非故的80多岁的韩奶奶,就是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中,度过了22个幸福岁月。
这,只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乐章中一个动人的音符。
临夏县刁祁乡友好村,是个回汉杂居的地方。在那里,不管是回族还是汉族,谁家有了难事,大家都会去帮忙;谁家有了喜事,大家都会去祝贺。而前些年,那里却是友好村里不友好,打架斗殴、偷盗赌博的事经常发生。村里马黑旦老人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你争我斗,别别扭扭,啥事也干不成。此刻团结了,人们的心气儿顺了,都鼓着劲发展经济,村民的日子一家比一家过得红火。在建立活动中,友好村成了全州学习的榜样。
2005年11月26日,冬天里阴冷的一天。
入冬的临夏天寒地冷,刘家峡水库的广阔水面上雾气蒙蒙。临夏县莲花码头上一辆准备上渡船的中型客运车因刹车失灵滑入深水中,一齐特大路外交通事故发生了。
包括司乘人员在内的33人刹那间与客车一同冲进了冰冷的莲花码头渡口水中,此时,陆上寒风凛冽,气温零下十几度,水中更是刺骨透心寒冷。就在这33条生命经历生死考验之时,岸上以邵继顺、何德英、谢宗菊、马海比布为首的各族干部群众自发地组成了抢险队伍,在最宝贵的十几分钟内,成功地救出了33名落水者,其中26人生还,7人因溺水时刻过长而不幸罹难。
出事的那一刻,不论是汉族大娘还是少数民族老人,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没有人召唤,没有人命令,没有悬赏,没有承诺,没有任何世俗的想法,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的救人。
那一刻,各族人民团结如钢,产生了强大的力量。
那一刻,素不相识的人们,将涓涓爱心汇成爱心的海洋。
那一刻,无处不在的感动,冲淡了灾难的分量;
那一刻,是感动天地的一刻。
诸如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我只记录了一小部分,透过种种事情,体现了我们各族同胞的团结友爱之情,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舍己救人,无私奉献,关爱民族团结的精神,我们还要好好学习,将来抱报效祖国,为社会多做贡献。
巍然屹立的太子山,证明着唐蕃古道民族团结进步的悠久历史;缓缓流淌的大夏河,诉说着河州古地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故事;奔腾东去的黄河水,弹奏着彩陶之乡民族团结进步的动听旋律。
在这片美丽的蕴藏着巨大潜力的热土上,近200万临夏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共同营造着团结、稳定、繁荣的完美家园
只要各民族团结一心,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因此我期望各族人民都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帮忙,发奋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大家庭,让我们在这样的民族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第三篇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
中国有句老话“弱国无外交”,意思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弱势的国家,即使这个国家地大物博,但外国也不会跟这个国家交朋友。
比如说印度,种姓规章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它为其他国家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是一个不断被其他国家征服的国家。
我国的新疆不团结,在7月5日的时候,乌鲁木齐市自人民广场的聚集事件变成了打砸抢烧事件,数千名暴_徒分散在市区多处打砸抢烧。还有,西藏达_赖喇嘛各国游说企图分裂中国,阻碍和平进程的发展,影响国家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学会团结,怎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责任。
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好的祖国吧!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第四篇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事迹第五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新疆还是多个民族居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兄弟姐妹都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家里成员团结才能成为美好的家庭,班级团结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富强必须要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可见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啊!我身旁就有一些团结的小故事。
曾若溪和妥雯雯是一对好闺蜜,曾若溪是汉族,妥雯雯是回族,虽然民族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两个建立友谊。
曾若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还是我们班的学霸,学习、文艺,样样精通。妥雯雯是一位有自信、可爱的女孩,她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敏捷,还会武术呢。很多女孩认为武术枯燥,乏味,很苦,很累,可是我从来没有听到她叫苦一声,每次武术队训练结束后她总是开开心心的,还经常给我们讲武术队里发生的故事。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游戏中、还是在生活中,总是互帮互助,互相关心。课间十分钟,她们俩交流学到的知识,妥雯雯有什么不会的题,曾若溪就会主动给她讲解,直到妥雯雯学会为止。有一次,一堂数学课后妥雯雯来找曾若溪,问她:“这次解方程你学会了吗?”“我当然学会了!”曾若溪自信满满地说,“那你学会了吗?”“嗯……没有。”妥雯雯沮丧地说。
“我教你吧。”曾若溪说着便拿起一支笔找出一张纸,在上面列了一道方程。“来试试,让我看看你哪里还不懂。”曾若溪一副老师模样。“嗯……”妥雯雯抓起笔,边写边嘟囔,“解:9x等于36除以9。嗯……下面就不会了。”“嗯……是这样,你看好了,6x等于36除以6嘛,那你就算出36除以6的商是几?”“6!”“那接下来再算6除以6……”曾若溪在一旁认真地指导着。这些一点一滴,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身边的团结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团结有爱,互帮互助。
第三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事迹推荐材料
温宿县阿热勒镇中心小学
2014年7月2日
民 族 团 结 进 步 模 范 个 人
—程玉泰
程玉泰是我校一名普通的汉族教师,男,汉族,甘肃庄浪县人。现年26岁,中国共产党员,2013年7月入党。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大专学历,小学三级教师。2007年9月-2010年7月就读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任教于新疆新和县第二小学、2011年3月-2013年7月任教于温宿县托万克麦盖提村小学、2013年9月至今任教于温宿县阿热勒镇中心小学。基层大队任教服务两年,现从事双语教学和管理工作。
自从他2010年7月毕业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援教新疆。他深知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的保障,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他与我校的古丽努尔·托乎提等几名老师“手拉手、结对子”,他的四(1)班和我镇汉族学校四年级结成“手拉手、结对子”班,经常举行联谊交流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曾获得“优秀教师”、“县级优秀特岗教师”“阿克苏地区首届小学汉语教学研讨会模式一组二等奖”荣誉称号。工作积极上进,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与好评。作为一名民校的汉族教师,他不但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更是树立起一面旗帜。
一、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到了“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汉族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他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2011年3月刚上班时,由于基层大队双语教师紧缺,学校问他是否愿意下大队服务基层,他二话没说拿着铺盖去了托万克麦盖提村小学。到学校后,破烂的教室、艰苦的生活、苦涩的压井水······但是同学们的渴望知识的眼神、民族教师的关心、维吾尔村民的热情,使他坚定地留下来,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渐渐的能沟通了,慢慢的,学生会说汉语了。从一年级开始当班主任起,一干就是四年。对于新疆发生多起暴力恐怖事件,他每次都在揭批大会上率先表态发言,立场坚定,态度不暧昧,敢于发声亮剑。同时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党悟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觉悟。这样广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进一步巩固,形势意识,任务意识进一步明确,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认识进一步加深。
二、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做到“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
程玉泰同志严于律己。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他的课,全校双语班中最数他的四(1)班汉语水平高,下课操场上总能看到他和学生一起玩的情形。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双语教师,他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在教学上和学生语言交流上有困难,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几年来,他积极学习维吾尔语,每天把听到的写在本子或手上,日积月累,他已经可以用维吾尔语和民族同胞进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曾获得2012“优秀教师”、2013“县级优秀特岗教师”
荣誉称号,2014年在阿克苏地区首届小学汉语教学研讨会模式一组中获得二等奖”。
三、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力争做到“团结互助,共创和谐校园”
程玉泰同志作为一名民校的汉族教师,他深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他特别注重个人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民族教师。引导教育学生加强各名族学生之间团结,汉族同学要尊重少数民族同学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同学要与汉族同学友好相处。在大队基层学校任教的两年中,他经常家访,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间长了,许多民族同胞和他成为好朋友。他认真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尊重这里的传统习俗,努力将自己融入维吾尔族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民族同胞的的认可和赞许。学校汉族老师与民族老师举行“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汉语言的相互学习。今年的5月是第32个民族团结月,他与民族老师共同演出了 “阿热勒麦西来普”,赢得了县领导的一致好评。他积极为学校组织的对贫困家庭救助捐款和学校教师重病住院捐款,学校民族教师的婚丧嫁娶意识他都去参加,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民族团结。
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的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民校这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他自觉做到:不利于名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他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同时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在他的的感染下,更多的汉族教师去学习维吾尔语;在他的坚持下,大队上的学生有机会来镇上参加更多的比赛;在他的努力下,托万克麦盖提村小学用上了自来水。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2013年9月他被调至镇中心小学,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他并没有因为工作的调动而高兴,而是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基层。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程玉泰同志,虽然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头顶上没有灿烂的荣誉光环,但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认真的践行自己的“中国梦”,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中,他是一个优秀典范,是一名值得大家学习的模范。
第四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
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事迹推荐材料
温宿县阿热勒镇中心小学
2014年7月2日
民 族 团 结 进 步 模 范 个 人
—程玉泰
程玉泰是我校一名普通的汉族教师,男,汉族,甘肃庄浪县人。现年26岁,中国共产党员,2013年7月入党。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大专学历,小学三级教师。2007年9月-2010年7月就读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任教于新疆新和县第二小学、2011年3月-2013年7月任教于温宿县托万克麦盖提村小学、2013年9月至今任教于温宿县阿热勒镇中心小学。基层大队任教服务两年,现从事双语教学和管理工作。
自从他2010年7月毕业后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援教新疆。他深知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的保障,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他与我校的古丽努尔·托乎提等几名老师“手拉手、结对子”,他的四(1)班和我镇汉族学校四年级结成“手拉手、结对子”班,经常举行联谊交流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曾获得“优秀教师”、“县级优秀特岗教师”“阿克苏地区首届小学汉语教学研讨会模式一组二等奖”荣誉称号。工作积极上进,得到了校领导的认可与好评。作为一名民校的汉族教师,他不但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更是树立起一面旗帜。
一、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到了“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汉族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一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平时他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2011年3月刚上班时,由于基层大队双语教师紧缺,学校问他是否愿意下大队服务基层,他二话没说拿着铺盖去了托万克麦盖提村小学。到学校后,破烂的教室、艰苦的生活、苦涩的压井水······但是同学们的渴望知识的眼神、民族教师的关心、维吾尔村民的热情,使他坚定地留下来,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维吾尔语,渐渐的能沟通了,慢慢的,学生会说汉语了。从一年级开始当班主任起,一干就是四年。对于新疆发生多起暴力恐怖事件,他每次都在揭批大会上率先表态发言,立场坚定,态度不暧昧,敢于发声亮剑。同时加强对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党悟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觉悟。这样广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进一步巩固,形势意识,任务意识进一步明确,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认识进一步加深。
二、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做到“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
程玉泰同志严于律己。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他的课,全校双语班中最数他的四(1)班汉语水平高,下课操场上总能看到他和学生一起玩的情形。
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双语教师,他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在教学上和学生语言交流上有困难,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几年来,他积极学习维吾尔语,每天把听到的写在本子或手上,日积月累,他已经可以用维吾尔语和民族同胞进行交流。在教育教学中,曾获得2012“优秀教师”、2013“县级优秀特岗教师” 荣誉称号,2014年在阿克苏地区首届小学汉语教学研讨会模式一组中获得二等奖”。
三、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力争做到“团结互助,共创和谐校园”
程玉泰同志作为一名民校的汉族教师,他深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他特别注重个人品德修养,遵纪守法、讲原则、讲团结、讲稳定,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民族教师。引导教育学生加强各名族学生之间团结,汉族同学要尊重少数民族同学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同学要与汉族同学友好相处。在大队基层学校任教的两年中,他经常家访,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时间长了,许多民族同胞和他成为好朋友。他认真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尊重这里的传统习俗,努力将自己融入维吾尔族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民族同胞的的认可和赞许。学校汉族老师与民族老师举行“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汉语言的相互学习。今年的5月是第32个民族团结月,他与民族老师共同演出了 “阿热勒麦西来普”,赢得了县领导的一致好评。他积极为学校组织的对贫困家庭救助捐款和学校教师重病住院捐款,学校民族教师的婚丧嫁娶意识他都去参加,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少数
民族的文化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民族团结。
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自觉的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民校这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他自觉做到:不利于名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他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同时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在他的的感染下,更多的汉族教师去学习维吾尔语;在他的坚持下,大队上的学生有机会来镇上参加更多的比赛;在他的努力下,托万克麦盖提村小学用上了自来水。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2013年9月他被调至镇中心小学,走的时候,孩子们都哭了,他并没有因为工作的调动而高兴,而是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基层。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程玉泰同志,虽然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头顶上没有灿烂的荣誉光环,但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认真的践行自己的“中国梦”,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中,他是一个优秀典范,是一名值得大家学习的模范。
第五篇:某某单位民族团结模范事迹
举团结大旗 树和谐新风
——若羌县政府办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先进事迹材料
若羌县政府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就是由两个民族组成的战斗集体。近年来,若羌县政府办公室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把名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蓬勃发展。
按照“若羌率先发展年”要求,围绕“一个定位”,纵深推进“四大战略”,努力实现“四大目标”,建设“六大基地”,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坚决按照自治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原则,依托楼兰文化、昆仑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自治区、自治州“十二五”期间对若羌县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若羌交通区位、产业发展、辐射带动等优势,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富有活力、平安和谐的副中心城市。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若羌县政府办公室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对全体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坚持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职工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的浓厚风气。
若羌县政府办公室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单位实际,集中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和经常性的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以月促年,促进了我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坚决贯彻党的方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不动摇
高举民族团结进步这面伟大旗帜,是人民事业兴旺的根本保证。若羌县政府办自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关心、帮助的结果,是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局各族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的结果,是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高举民族团结这面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抓民族团结工作的结果。若羌县环保局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高度聚居的边疆地区,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政治警觉,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关于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我办始终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贯穿到干部教育的各个时期,确保干部从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应对复杂形势而制定的重大决策和措施上来,统一到自治区、自治州长和若羌县委关于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牢固树立“稳定促进和谐”的思想,坚持“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强化学习教育,增强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正确指导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绳,是武装各族干部群众,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办始终坚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把加强干部职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做为打牢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每年5月,结合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全疆民族团结教育月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根据县委的要求,制定环保局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意见,开展切实可行的宣传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
合起来,同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再教育结合起来,同实施“两大战略、三大开发”、提高服务本领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积极参加了县上举办的民族团结教育板报宣传活动,悬挂了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横幅,召开民族团结座谈会。集中开展了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大力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四个认同”和“三爱的思想,教育全体各族干部群众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始终高举反对民族分裂旗帜
反对民族分裂是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前提。长期以来,国内外破坏分子一直没有停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活动,并给反分裂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若羌县政府办公室结合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分裂活动主题,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上级领导有关讲话精神,通报了自治区意识形态领域分裂活动的现状及自治区党委采取的对策,要求全局干部提高警觉性和政治敏锐性,做好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不给分裂分子可乘之机。积极订购了《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并深入学习,增强了各族干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7〃5”事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突破了社会道德极限,践踏了国家法律秩序。若羌县政府办公室按照县上要求,及时给干部职工讲清了事实真相,并要求每个干部不传谣、不造谣,积极将事实真相宣传给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并深入胜利社区帮助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每天汇总上报调查掌握的情况。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扎民族法制建设学习,强
化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旗帜鲜明地与“三股势力”作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单位安保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织的护院队,定期巡护单位及周边安全,同时加强单位值班工作,严格做到领导带班、双人双岗24小时值班制度。在单位入口处设立检查处,每个进出人员都要经过值班人员的检查,确保单位人员和生命财产安全。
四、脚踏实地,民族团结工作从点滴做起
寓民族团结教育于“扶贫帮困,助人为乐”活动之中。大力实施扶贫帮扶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若羌县政府办公室在每年的春耕生产、夏季施肥、重要传统节日期间深入到铁干里克乡铁干里克村包联户中开展帮扶工作,从解决生产资料(肥料、红枣苗等)和生活用品(米、面、油等)做起,解决贫困户一些具体的困难,同时还组织干部帮助贫困户开展种树、施肥、除草,赢得了包联群众的赞誉。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这样重大的节日,我办领导都要组织人员带上慰问品去走访慰问包联村的离退休干部、“三老”人员、贫困户。
在单位内部主动关心离退休干部生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近年来,我办先后开展捐款捐物等助人活动20余次,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更是积极献出爱心,帮助灾民共渡难关。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若羌县政府办将高举民族团结大旗,用自己的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用环保局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努力促进若羌率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