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雅思大作文穷人富人孩子应对问题
The majority of people confirm that children born in the low and middle-income families are dept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when they grow into an adult, because they get less support from their parents than children raised in an affluent environment.However, it is a stereotype for kids brought up by affluent parents.In my opinion, the early economic condition is not the only yardstick for measuring capacities in addressing problems in the children’s adulthood.To start with, an impoverished condition definitely can encourage people to be independent, while it also can destroy a person by limiting his financial means and cause some crime.For instance, a research stick out by sociologist among these two kinds of people, the result come out that although approximate 70 percent of the poor kids are independence and hospitable, but the high risk of committing a crime is also shown in this handout.That means a child’s quality has no relevance with their families’ fortune status, it, for the considerable part, depends on the education they accept.By contrary, a well-off surrounding can be supportive to children’s future.There is an old saying that ‘living in a wealthy family can destroy a kid.’, but the correctness for it is doubtful.For example, compared with the kids stayed in the poor, kids who live in a well-to-do circumstance will access a better education as well as job opportunities.Though there are some issues suggest that a rich kid would have some undesirable behaviors.Affluent kids can enlarge their views by travelling around, in this way they would have an insight in coping with troubles or something else.Granted, people grown up in poor family can be more independent than live in a wealthy life, but a wealthy surrounding can offer not only an advanced education, but also a chance to further themselves.We should realize these occasions and believe in it.
第二篇:《穷人与富人》改写
《穷人与富人》改写
有一个穷人,他有一个妻子、四个孩子。虽然他很穷、生活也很艰苦,但却每天都很快乐。他每天早晨吃完早饭就跟妻儿们吻别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晚上回来,总与孩子们大闹一番,才一起吃晚餐,很是满足。“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活了,虽然有点拮据”他常常这样想。就在他家隔壁,那是一幢富人的房子,粉色的外墙、漆红的烟囱与他那间矮小的土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富人对他每天那么快乐而感到奇怪。“他那么穷,有什么可值得开心的呢(⊙o⊙?)不懂,要是他像我一样富有,还不疯了。”于是,富人便请了穷人到他家里做客。
富人一见到穷人便说:“日安,噢,我亲爱的邻居,近来可好?”
“日安,邻居,是的,托您的福,一切安好。”
“亲爱的朋友,我可以问你每天都很快乐的原因吗?”
“当然,正如您所知道的,朋友,我有一个温婉的妻子和四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我们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虽然没有富余的现钱。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怎么会不开心呢?”
“嘿,我亲爱的朋友,你想得太简单了吧!我只有一个儿子,我的妻子早逝,虽然我很富有,但仍为他的婚事而感到苦恼,那种压力,你懂吗?”
“嗯„„可我的孩子还那么小,谈婚的事还早呢。”
“还早?不早了,你得建好一幢房子给他们住,让他们不必挤在一个房间里;你还得给他们准备好迎亲的礼金。更何况,你可有四个孩子呢,而你又不像我这样富有。”
“这„„”
„„
从富人家里出来后,穷人就开始沉默不语了。回到家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缠着他们的爸爸闹,可穷人不与理睬,穷人的妻子见自己的丈夫这样,以为他病了,便用围裙擦干了手,放在他的额头上问道
“亲爱的,你生病了吗?还是遇着什么事了?”
“噢,亲爱的,我没事,只是„„”
穷人拿下妻子放在他额头上的手,握住,便跟妻子说了他与富人之间的谈话。妻子听了只是惆怅的皱了皱眉,随即又展开了。她弯下腰吻了他的额头说道
“亲爱的,孩子们都还小呢,慢慢来吧!”
呆在一旁的大儿子插话道
“爸,您不用担心,面包会有的。我们会长大,自己也会照顾自己的。”
他像穷人经常用“不用担心,面包会有的。”来安慰他们一样,安慰穷人。
“哈哈哈„„”
大家都笑了。穷人的眉也展开了,他想通了:未来那么遥远,还指不定呢。活在当下,就应该快乐的活。是呀!面包会有的,不是吗?是的······
第二天,穷人又像往常一样快乐的出发,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路上,他遇到了富人,他很开心的向富人问好
“日安,亲爱的朋友。”
“噢,日安,亲爱的朋友。”
“亲爱的朋友,你昨天不是很苦恼的吗?怎么又与往常一样了?”富人疑惑不解。
于是穷人便把他所想通的告知了富人,谁知富人却说
“你真是个愚笨的人。”便走了。
“谁愚笨还不知道呢?”穷人看着富人远去的背影喃喃说道„„
八年后,穷人更开心了。他的四个孩子都长大了,各有各的本事,大儿子是律师、二儿子是猎枪手、三儿子是商人、小儿子是医生。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家庭,还合力把穷人所住的那间土房改成了一幢高大的红砖房,比富人的还漂亮,屋顶似乎也比富人的高出一截。
穷人的妻子正在和儿媳妇们聊天,大儿子扶着穷人坐在藤椅上„„
“爸爸,我说对了吧!面包会有的。”
“是呀!会有的。”
穷人应和道,接着又像叹息一般说道
“要是当年我想不通,还会有现在的生活吗?让那所谓的压力缠着我,不懂释怀,恐怕也会像她一样吧!”
他又想起了,上个月被儿子送去疯人院的那个曾对他说过愚笨的富人,好像是因为每天都高度紧张的缘故而疯了呢,可怜的人。
压力要适当对待,轻度的压力会使人努力,但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压力。有压力虽好,但不可过大。切记~
第三篇:富人与穷人论文
穷人与富人
汉语1201 120103101 陈琳
我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那么要给人进行分类就要抓住一类人的一个或一些共同点,由此出发又可以分为很多类,从性别来分可以分为男人,女人,现在还有了第三性别:人妖;从个人品质来分可以分为好人和坏人;从生活质量来说又可以分为穷人和富人。
我生长在我国还算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可以说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见证了东南沿海由稍发达走向发达的历史。我小时候并不是生活在城市的,我在一个江南小乡村长大,经历了住房由小平房向小别墅改变,饮食从粗茶淡饭到大鱼大肉,出行由走路到汽车代步的种种变化,深刻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也见证了很多身边的不同人不同事,也深刻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相信每个国家都有贫富差距这种现象的存在,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这点的表现就尤其明显。我身边有可以一掷千金追逐国际大牌的富人,也有紧紧巴巴过日子的穷人,而我算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吧。我认识的富人,出去买东西从来不带现金,因为要买的都是挺贵的东西带现金的话要带很多很麻烦所以钱包里永远带的都是一堆卡,很少见到现金。买起东西来几百块的东西都是很便宜的,几千块的东西算一般,几万块及以上才是他们生活的主流,衣橱里随便一样东西都是大牌,包包那都是国际品牌啊,几万块一个,还总是嫌不够,还要一直一直买,很让我费解。而穷人呢,出去逛街也不带多少现金,卡更是想都别想,只为了杜绝自己想买东西的心,衣服都是几十块能买到的,偶尔买件一百多的衣服那得心疼死,三百以上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侈品了。当然这些还反映在学习成绩上,一般富人家的小孩成绩都不如穷人家的孩子好。我家呢,算是小康家庭吧,不会出现那种奢侈品,一千以上的衣服也会觉得,会望而却步,几十块的衣服呢又看不太上,所以就是沉浸在几百块的衣服里。不像富人出国旅游,不像穷人呆在家里,一年大概会出去旅游一两次,但仅限国内;也不像富二代可以出国念书,穷人每天粗茶淡饭,但可以顿顿大鱼大肉;又不像富二代可以出国读书,也不像穷二代在国内普通甚至很差的学校就读,我可以在国内找一些相对好点的学校就读。。。说到我对这两者的态度,我想我对两者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各过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别人是无法完全理解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就好,不需要管别人。
如果我有五百万,我想我会大概会花两百万给父母买套小房子,买辆好车,让他们过得轻松一点,然后再把两百万以父母的名义存起来,在银行吃利息,也可以每个月打一点到父母账上用作生活费。剩下的一百万就可以自己用了,首先我想出国念一阵子书,可以边读书边打工,然后一百万中的一部分用来委托投资。等学业有成,要是有好的机会的话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自主创业,为将来做打算,绝对不会坐吃山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 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随着产生,人民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首先,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心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影响人心所向,容易生成社会不稳定的心理温床,从而引发社会心理失衡和不稳定。其次,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秩序,特别是会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恶化社会治安形势。再次,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结构,容易导致社会结构失衡甚至畸形化发展,激化阶层矛盾,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社会对立与冲突动荡。最后,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制度的公正和权威,削弱国家的凝聚力,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
所以我们需要针对这一现象才去一些有效措施: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第四篇:穷人与富人教案
《穷人与富人》教学设计
——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曹小芸
教学目标:
1、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激发聋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兴趣。
2、复述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手语能力。
3、理解故事中告诉我们分析穷人和富人对人和处事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反映出穷人和富人对人和处事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2、使学生懂得对人对事要平和,要仁慈,不要看什么人说不同的话,不贪心,不贪财。平平和和做人,平平和和做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生进行交流、讨论。PPT出示课题:穷人与富人
师:你们知道穷人与富人有什么不同? 师:今天曹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生观看故事,在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猜故事内容。师出示PPT绘本图片
(1)上帝是个怎样的人?在地球上做什么?
(2)请学生理解词语:打交道(dǎ jiāodào)与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3)一栋大而漂亮,是谁的?另一栋小而破旧,是谁的?
(4)上帝应该选哪个房子借宿?怎么想?(请学生装作上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5)财主听到了上帝说的话,然后做什么?有没有热情接待他?不欢迎他,他怎么做? 被财主赶走了,然后决定去穷人那家,穷人怎么做?有没有热情欢迎他?(6)穷人做了清淡的菜,上帝有没有嫌菜很少?怎么做?
(7)穷人夫妻将自己的床给了上帝睡,他怎么做?心情怎么样?
(8)在穷人家过程中让他最感动的事,感动的事是什么?有没有回报他们的?(9)上帝实现了穷人的三个愿望,然后财主得知后,怎么做?(10)财主让上帝允许他许三个愿望,许了愿望,后果怎么样?(11)穷人的生活和富人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三、生复述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1)交待故事内容清楚。
(2)讲故事时要富有感情。
2、生讲故事。
1、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与师互动讨论。
3、评故事。
四、揭示故事道理
同学们,你们觉得穷人和富人哪个做得好?为什么?
教学后感
《穷人和富人》是在《格林童话》中的一则童话故事,本故事讲述了一天上帝装成乞丐来到富人家,被赶了出来,穷人却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之后上帝让穷人许了三个愿望,穷人于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富人知道后,很后悔,就去追上帝,让他下次要到自己家来,同时也向上帝要了三个愿望,结果一无所获。
第五篇:穷人的话和富人的话故事
富人是很少说话的,可穷人一说就是一天。
可以找出这样一条规律:一个人如果说话很多,那就证明他是赤贫。如果他两周或者三周寡言少语,如果他能用庄严的笑声“哈哈!”来代表说话,那么,这就证明他伟大而富有。这一条规律是通过对穷人状况的20年的实际考察得出来的,同时也是通过对富人状况的20年的理论研究得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安静的社区是贵族区,最嘈杂熙攘的区域是大众贫民的区域。在那里,呼喊声、吵闹声日夜不绝于耳。
穷人喋喋不休的原因是:债务、危机、忧虑、需求、物价飞涨、疲劳。穷人发现自己被迫去学习修辞学、论辩术,因为他们就是靠说话解决一切问题。
穷人应该口舌锋利,意志坚强,耐力要久,当然,是说话的耐力,因为说服债主和延缓的责任就是应该由说话来承担。
说话应该是有影响的,强有力的,能深入人心。我们站在一个残酷的法庭面前,它的律师是债务人,它的法官和军士则是一个——债权人。债务人——他孤单单的一个,应该面对多样的、完整的、非人道的制度。债务人应该用具有影响力的言语让他打赢这场官司。最好的语言是穷人们滔滔不绝的语言。
贫穷的债务人应该努力让富有的债权人明白:钱是有的,它们正在通向他的道路上。在这令人宽慰的一点阐述之后,债务人开始说服债权人相信花钱的美妙甜蜜,给予的动作是美的,高高兴兴地给予者是主所喜欢的。你应该高高兴兴地给予,最好高高兴兴地推迟还债期。高兴就会舒心开怀,强壮心肺,有益肝脏。一个人高高兴兴地给予,高高兴兴地等着还债。高高兴兴地等待还债,多美好呀!
债权人决不信服你的拙劣的思想,你继续抗辩,努力摆出理由和证据,说啊,说啊,说啊!直到债权人厌倦了你的声音,把你从他面前赶走。
穷人们就是这样学习着说话。至于富人们,则不需要学习说话,他们的词典里只有一个词——“拿来!”这就足够了。
“拿来!”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词了,至于对它的回答,则是一件可以使其变长直到无限的事物。
你说得多呢还是说得少呢?从回答中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个穷人还是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