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第六届结构设计大赛个人总结

第六届结构设计大赛个人总结



第一篇:第六届结构设计大赛个人总结

第6届结构大赛个人总结

一、设计说明

根据竞赛规则要求,从材料的抗压特性,抗拉特性和单项简斜动荷载和静荷载大小要求出发,设计出梁柱体系结构。节点采用粘胶

二、结构形状

根据竖向荷载和水平简斜动荷载,我们选择了整体构造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柱子刚度大,使结构整体性较好,可以承受较大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考虑到梁的自重和受力特性,采用鱼腹梁。柱子和梁之间采用楔子插入式,使梁柱的整体性大大提高。底座增加了粘接构件防止柱子整体拔出。

三、设计目的:

1)熟悉结构抗震创新的定义。2)了解结构抗震创新的意义。3)根据学过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4)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5)提高同学们的团队精神。6)提高同学们的创新精神。

四、设计依据

本题目为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构造设计,计算设计。其中概念设计最重要。

五、设计题目:《金刚》

实物图

六、制作过程

(1)底座

在设置柱子间距(也就是楼层面积)时,楼层面积做成200mm*210mm,目的是增大其中较弱方向的惯性矩,以增强模型在那一方

底座

向的抗弯能力。

2(2)柱子:

设计柱子高度时应考虑:楼层净高,模型总高,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将柱子设计成550mm高,同时考虑了插入底板和最上层深处的长度。同时考虑了柱子的承载力要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为此用三根木条拼在一起,增大了柱子的刚度。

柱子用三层木板,总截面面积为20mm*9mm,示意图如下:

(3)鱼腹梁

结构采用鱼腹梁中间截面大,逐步向梁的两端减小,其目的是增大抗弯强度、节约材料。

(4)底座

考虑到构件的本身刚度大,受到地震波后惯性大,把构件从底座拔起,特加固了底座

(5)固定铁块构件

根据铁块的尺寸,每层分别制作了悬臂式构件粘贴在梁上。

(6)侧向支撑

目的:挡住铁块,防止铁块飞出。

七、结构分析

本次比赛加载规则,竖向静荷载,水平动荷载。考虑到结构尺寸承受荷载能力对结构受力分析。1静力分析

根据荷载分布和动荷载加载,找出结构最大处位移和最大处应力

柱的剪力图

梁的计算简图

平结力构体系与受水

各杆件剪力 结构轴 力

结构弯矩

件结位构移各杆 以上几个内力图也不知道分析的对不对,对结构力学求解器运用的还不是太专业,不过知道自己的不足后,同时也了解到了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对自己的启发很大,我会努力的

八、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我们的模型在实验中止步1.0g 分析:

1、实验中挡板粘接不牢,掉落,导致铁块脱落。

2、模型刚度太大,柔性不足。

3、细部构件粘贴不牢固。

九、改进

看了别的小组设计的作品,同时也看了比赛、同学们的分析和老师的讲解,感觉自己还有好多知识要学,对构件的受力不够熟悉,制作的作品大多按照构造设计,概念设计很少,对结构力学求解器、SAP2000等软件没有好好的利用,还应加强课本抗震知识的理解

十、我的小组工作

参加讨论了模型的外形及其具体部件的设计;参加了各部件的制作;参加了部件的组装。

十一、个人总结

1感觉自己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还是不够透彻。我们的构件刚度太大了,整体性好,但受到地震力大,设计时大部分根据构造设计,感觉自己对概念的掌握还不够好。

2感觉自己对一些绘图软件不够了解,得加强练习。3从同学的思想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4设计侧向支撑时对称结构,当下侧受压,上侧收拉时会发生整体受扭。

十二、建议

希望老师继续下去,这个设计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能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第二篇:结构设计大赛总结2014

“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我省传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很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既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也是引导和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月7日,我校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首次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共同主办,大连交通大学承办的2014年“中兴通”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由于是首次参赛结构类设计竞赛,我校师生主要以向其它院校学习的心态进行参赛,虽然我们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但确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参加正式比赛之前我校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提前在网站在进行宣传(见图1),参赛作品选拔赛及最终参赛作品(见图2),此次共2个队伍参加全省比赛,具体见表1。

表1 获奖队伍基本情况

序号 1

该项赛事由前期宣传、选拔赛组织、网上申报等工作均有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总体负责,执行负责完成,涉及花销情况见表2。

表2 经费使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合计

名称 住宿费

火车票 材料、制作费 图书资料费

出租车费(含沈抚快客)

数量 5(折合日)10(5人往返)2 22(张)

单价 —— —— —— —— ——

总价 1758 1013 693 42.5 412 3918.5 作品名称 挑战者

指导教师

参赛学生

获奖级别 优秀奖

图1 竞赛快讯

图2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现场及最终参赛模型

第三篇:结构设计大赛总结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活动总结

一、活动情况介绍

土木工程系结构设计大赛自201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首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桥梁设计为主要内容,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以框架设计为主要内容。该项活动旨在提高土木工程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竞赛水平,活动有序开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实施情况

1、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梁设计大赛

2010年 4月下旬,我系以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为契机,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竞赛内容,针对我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首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桥梁设计大赛。比赛要求参赛者按照规定使用的硬纸、胶水、棉线自我制作桥梁模型,以自重轻、承重大、结构科学美观为评分标准。活动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呼吁与支持,大家踊跃报名,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在我系选拔出两支队伍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两支队伍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通过此次大赛,我院师生积累了比赛经验,交流了学习心得,增长了专业知识,大赛收获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暨框架设计大赛

2011年5月,我系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拉开落幕。本次比赛结合首届结构设计大赛的活动经验,开展框架设计大赛。活动积极响应

国家节能减排、利废环保的号召,进行节能建筑设计,以推动轻质节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再次赢得了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同学的踊跃参与。在评选方面,从众多参赛队伍中选拔出40个优秀的作品参加初赛,经过层层筛选,有34支队伍通过动静载加载实验,其中有10支队伍脱颖而出,最终产生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胜奖若干。其中,一等奖获得者同时代表我院参加青岛理工大学结构设计大赛总决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活动汇报总结

两届结构设计大赛不仅赢得了学院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而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踊跃参与,活动效果十分显著。活动结构设计大赛的举办,成功的检验了广大学生的知识领会效果,更有效的培养了大家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当前日趋紧迫的就业形势下,社会更需要一批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的专业人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育模式愈发重要。因此,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示下,该类活动应该继续开展。

两届大赛的活动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利因素,今后的活动进行更应该以此为借鉴,进一步改进加强,力争使活动传统化与创新化并进,越办越出色。

第四篇:结构设计大赛之个人总结报告

结构设计大赛之个人总结报告

——罗剑霞对于比赛结果(优秀奖),大家都有点遗憾,但同时又觉得兴奋。之所以遗憾主要是在比赛的时候才真正注意到问题的所在,而我们本却可以早点意识到而对其进行改正。然而我们同样感到兴奋,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东西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大家在实践过程中能否学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新知识。

一开始我们小组就相对地占了一点优势。因为我们组的五位成员在去年的结构大赛中都已经参加过一次,相对来说,多了点经验。我们组是四男一女,而且其他四位去年就是同一组的,对于他们的结构,他们已经很清楚,因而他们针对去年参赛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番细致的讨论,而我在里面担任的角色应该可以说是由配角到平等。对于我们组员有一点真的很值得欣赏。那就是大家对于这次结构设计大赛均表现了极度高的热情。比赛前我们对结构进行了一次次的分析,并且针对每一处问题,大家也都进行了一次次的改进,例如说如何使小车在加载过程中不发生外偏移、如何节省材料、如何让小车的自重减少到最轻而功能又保持到最好。而这每一个过程,都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去学会怎么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知识只有用于实践了才能显示出其自身价值。有一句谚语不是说:Hero is nothing but a product of his time。英雄如果没有出现在正确的时代,碰到最佳的机遇,他跟我们其实都一样,普普通通的一个人而已。那天我在采访一位老师时(主要是针对国外发展模式),老师特意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国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确实比我们国人强,这并不是在说我们差,而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不比人家强,然而这却又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并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知识只有学到手了才能说你真正会了。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在慢慢往那方面提升。CDIO教学模式的推进,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去实践,去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我想每个人都有很多感触,并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我。这次比赛不仅体现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组员,也让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甘与苦,并在无形中锻炼了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组完完整整地做了两次模型,并且相隔时间很短,第一个模型做好是在比赛前一周,当时大家课程都比较多,很少能够有时间全部聚在一起,除了周末有点空闲外。当时做好之后,大家发现结构不够完善,中间受力和轨道部分存在很大危害性,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所以回去,大家并没有因为模型做好了而感到轻松,大家还是继续在想如何去改善或避免那些存在的问题。第二天,有组员想出改进措施,二话不说就决定当天下午开始进行第二次模型制作,由于那时我有点事耽搁了,我去的比较晚,大概是晚上十点多,等我们全部完善是晚上十一点的事情了,等到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大家都还没有洗澡没有吃饭,每个人肚子都饿得呱呱叫了,可他们却一直忍着,这让我当时真的觉得有点惭愧。特别是比赛当天,大家紧张的要命,因为在学业考核组里面我们是倒数第二,前面那些组的表现给了我们无形的压力,之前的自信在当时真的是被击得一无是处。特别是轮到我们小组的时候,由于试载整个过程也都是由我们自己完成,一开始我们都表现的很紧张,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顺利的拉完后大家好像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因为前面两次的加载都特别顺畅,然而老天就是那么爱捉弄人,在第三次的时候小车滑出去了,这个我们一直担忧的问题到底还是出现了。下去之后大家都觉得遗憾,就在那讨论怎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后面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一个就是拉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即拉的过程中用力可能不对,不小心拉出去了;另一个就是我们在轨道旁边加的护栏的强度还是不够,不足以抵挡小车外滑的力。在整个过程中,我确实学了不少东西,一开始慢慢地融入这个团队,再后来一起讨论一起实践一起探究,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东西终于派上用场了,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都相处的很愉快,这在平时,是很难做到的。对于比赛结果,我并不是很难过,但如果再拥有一次机会,我想我们应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我们在轨道护栏方面进行改善,我们可以不在轨道旁边加护栏,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桥面,那样很多地方都可能由几何可变结构转变成几何不变结构,同时在桥面的中间部位,做一些小桁杆,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小车沿着轨道走,而不滑向轨道外缘。

第五篇:第六届焊工大赛总结

第六届焊工大赛总结

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和电子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综合运用和动手能力。电子协会于2016年11月25日在综合楼广场举办了第六届电子焊工大赛。

本次比赛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比赛当天广树建处长、罗诚处长、赵小林老师、唐巍书记以及电子协会指导老师刘大龙、陆兴华、周展怀老师等亲临现场,罗诚处长也发言强调本次比赛是一个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平台,并预祝此次大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比赛面向对象为全院学生,定于25日下午3:30-6:00举行。而焊工大赛也是电子协会的王牌活动,所以干事们早早就为活动的顺利举行做出详细的计划,在比赛前也就是22号协会成员对全院各系各班进行宣传,而23号协会则在摆摊报名,一天过后,万众瞩目的焊工大赛即将来临。当天早晨,协会成员积极主动,干劲十足,一下课就到电协实验室和综合楼广场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借物资申请教室,随后大家将物资齐聚于综合楼广场,经过半个小时的布置,空旷的广场终于摆满了实验设施。伴随着领导和师兄的精彩演讲,比赛正式开始。比赛题目由基础题和附加题两道题组成。当拿到题目后,参赛选手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发挥团结一致的精神,一些同学拿起笔埋下头设计电路图,另一些对电子元件进行分类、标记,准备工作完成后,大家开始拿起电烙铁,焊接电路板。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的进程顺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一路磕磕碰碰,用焦虑、烦躁的情绪继续进行着。在冬天的傍晚,天空渐渐暗了下来。选手们在灯光的照射下依然奋力直前。比赛接近尾声时,大多数选手已经完成了所有题,并上交了给裁判审核。随着夜晚的降临,精彩激烈的比赛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更加惊心动魄的成绩公布环节。伴随着大家的鼓掌声,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小组也用汗水换来了奖品。随后,协会全体成员收拾场地,很快综合楼广场恢复了该有的宁静。

这次比赛,有许多成功的地方,比如:活动流程基本流畅,比赛精彩,竞争激烈,参赛选手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是在比赛中体会到了细心严谨、处事不惊的重要性。但是,此次比赛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宣传时间较晚,不能很好地给大家考虑准备的时间;傍晚时候的照明工具不足; 还有比赛结束后,一些工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前期宣传做好,并提前一个星期;比赛前对各种设备工具进行严谨的排查;比赛前作好相关知识的传授工作,比如,开展动员大会,网上发布有关知识等。

总的来说,此次焊工大赛很顺利的落下帷幕,也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希望协会和选手能在本次比赛活动中学到知识以及经验,为下一年的焊工大赛做好准备,我也衷心祝愿焊工大赛能越办越好,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能让更多人了解以及爱上电子科技。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电子协会

2016年11月26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