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坡教育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
Overview of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
Singapore is an excellent education hub both for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Singapore offers persified and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The country offers conducive and inspiring education.Singapore offer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public school system which features a unique and effective bilingual policy to world-class local universities.In the year 2006, more than 70,000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rived in Singapore.Singapore is also the home of 7000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more than 90,000 professional expatriates.You will embark on a pedagogical journey that combines the best of global knowledge with the wisdom of Asian insights.Here, you can immerse yourself in the widest range of educational offerings, and embrace a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is both inspiring and conducive.It is truly a place where you can enrich your mind and life.In the year 2003 Singapor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and promoted education on international platforms as a premier education hub and attracts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This initiative was promoted by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the Singapore Tourism Board, SPRING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Singapor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Council for Private Education.The STB works very closely with Singapore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education agents to reach out to potenti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rough a range of promotional platforms, including road shows, education fairs, education talks and PR and advertising.
第二篇:新加坡幼儿园教育
新加坡幼儿园教育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新加坡学前教育
1.在新加坡,年龄介于三至六岁的孩童可在幼稚园、幼儿托管理中心和国际学校里接受优质的教育。
2.新加坡的492间幼儿园属于私立学校,为三至六岁的孩童提供教育。
3.大部分幼稚园提供为期三年的系统的教育计划。除了国际学校外,所有幼稚园都采用双语教学,除了英文,也包括中文、马来文或淡米尔文的母语教学。
4.人民社行动党社区基金幼稚园的收费每个月介于60至140新元。
5.由商业机构开办的托儿中心共有745间,让两岁至六岁的孩童就读。
6.收费方面,全日制课程每月平均为650新元,半日课程则是465新元。不过,收费也可能差距甚大。例如:全日制课程每月的收费可以介于400至1,200新元之间。
7.此外,一些国际学校也提供幼稚园课程。
新加坡学前教育理念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希望幼儿能拥有以下的品质:能辨别是非对错;愿意与他人分享;能与他人沟通;具有好奇心及勇于探索;掌握听说的技能技巧;能与他人和睦共处;建立健康的生活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家人、朋友、师长和幼儿园;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加坡的教育十分强调必须从小进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完整、良好个性品质的公民。
教育部规定幼儿园每日课程活动包括语言、数概念、自然科学、社会交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理能力、音乐律动以及户外活动等。由于教育部规定幼儿园必须以英文和第二语文(母语――华语、马来语等)为媒介语,所以,许多幼儿园的实际课程内容包括英文、华文、马来文、数学、科学、音乐律动、美劳、游戏、户外活动、室内活动、电视观赏、故事分享、道德教育以及电脑课程等。
过去,新加坡的幼儿教育同中国幼儿园一样,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业成绩,如在幼儿园要学会写字等等。随着逐渐与国际接轨,新加坡人开始越来越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有关学前教育课程的六大指导纲领,强调孩童全面的身心发展;掌握综合学习、积极学习、互动学习、从游戏中学习的能力,更注重教师与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教育部还倡导推行主题教学、角落教学(相当于我国的区角活动)。许多幼儿园在实施新加坡学前幼儿教育中加入了更多的游戏元素,强调从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在互动和自主学习中,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新加坡学前幼儿教育中心由社区和私人机构开办,为三至六岁的孩童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分散于全岛的1,200多间幼稚园和托儿中心提供选择繁多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孩童的需求。这意味着家长在为孩子报读学前教育中心时,有更多的选择。
1.新加坡幼稚园介绍
在新加坡,幼稚园由私人机构,包括社区基金、宗教团体、社会与商业团体开办。幼稚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激发孩童的潜能。
所有幼稚园都必须向新加坡教育部注册,所提供的课程、场地和师资都是必须经过当局的鉴定。这些幼稚园一般每周提供五天课程,每天上下午班上课;每班上课时间介于二至四小时。
幼稚园提供三年系统的新加坡幼儿学前教育课程:包括托儿班(供四岁孩童)、幼稚园第一年(供五岁孩童),以及幼稚园第二年(供六岁孩童)。托儿班通常是亲舞蹈坡孩童的第一年教育。
新加坡的幼稚园全面照顾孩童的学习和发展,并通过游戏达致综合性互动式的学习目标。新加坡幼稚园扮演的另一角色是为孩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幼稚园早在每年的三月份便开始招收隔年的新生。欲了解更多入学详情,可直接同幼稚园中国处联系:新加坡教育联盟021-51383776
2.幼儿托管中心
新加坡幼儿托管理中心是为父母都有工作的幼儿而设的教育中心。
在新加坡,幼儿托管理中心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提供发展孩童体格、智力和身心等的课程。中心的活动集体游戏、探索和想象力为一体,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幼儿托管理中心受新加坡社区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监管,该部门为中心制定教学要求,以及为不同年龄层的孩童规定师生比例等,以此来确保新加坡幼儿托管中心的素质。
幼儿托管中心为两岁至六岁的孩童提供全日制与半日课程,一些中心也为两个月至18个月大的婴幼儿提供托儿服务。
每间幼儿托管理中心的报名日期各有不同,可直接同各中心联系以了解详情。
3.外国源流学校学前教育班
设在新加坡的一些外国源流学校为其侨民子女提供学前教育。这些学校一般采用本国的教材并以该国的语言授课,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很靠近外国所侨民的聚居地。
新加坡国际学校的收费比本地幼稚园和幼儿托管理中心的收费高昂。
新加坡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原则
新加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让幼儿能愉快地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世界。为了培养有思想的民族和终身的学习者,国家需要教育幼儿学会思考和在思考中学习。然而,幼儿的思考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但语言和思想的联系又是紧密相连的,在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时,最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新加坡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把语言技能作为坚固的基础。
新加坡的幼儿园课程框架在设计时还着重考虑影响幼儿个性与技能发展的因素,如: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调控身体的技能,积极的家庭观和社区观等。
政府幼稚园收费:
学费:600新币(月)包括早、午餐
幼稚园注册费:53.50新币
保险费:50新币(每年)
上课时间:7am—7pm(星期一至星期五)、7am—2pm(星期六)
所需资料:
1.留学申请表
2.学生照片8张
3.学生护照复印件(首页、后三张和所有盖章的页面)
4.出生公证(认证)
5.出生证明原件
6.打疫苗记录
7.在读公证(如有)
8.常年成绩(如有)
9.存款证明公证
10.父母工作证明
11.父母结婚证书公证(认证)
12.父母结婚证书原件
13.父亲护照复印件(如有)
14.父母身份证复印件
15.户口簿复印件
16.母亲照片4张
17.母亲护照复印件(首页、后三张和所有盖章的页面)
18.陪读申请表
19.确认书
20.签证申请表格(母亲和孩子)
第三篇:新加坡教育短
听关老师介绍了两个班的学生情况后,我马上准备接手上课。关老师怕我不知道,特别告诉我,每天上下班要刷卡,上课要准时进课室,对学生说话要轻言细语,少批评学生,以免家长投诉。不是,今天是听写日。有的学生回家忘了学,你在课堂上要给时间他们学,不然等家长看到听写本上错得太多,就会投诉你没让学生复习。”关老师举起一张印满听写词表的纸给我看。“这些听写的内容要在开学前准备好,每人发一份,并且告诉学生每个星期几听写,再在听写前一天告诉学生,提醒学生复习。学生的听写本要发给家长签名。”关老师的一番话让我重新认识了在新加坡听写的重要性。
新加坡在职教师的工作量平均是36-40节,还不包括课外活动辅导时间。老师们至少担任三门学科的教学,除华文老师外,其他的老师还要担任还要级任老师(国内的班主任)。每位老师一周都必须负责一次学生的静读活动(15分钟)。
每个老师担任的班级多,作业批改任务就重。(作业的种类很多,以华文来说每个年级至少有六种到七种。包括听写、造句、习字、补充作业、课堂作业、知识画报、作文等。
星期六本来是休息的时间,但因为请的专业辅导老师是外面的,学校就把很多的课外活动,像舞蹈、戏剧、武术、华乐等都安排在星期六训练,随班辅导的老师就要回到学校辅导学生,批改作业。
所有的华文老师都按照分工开始行动起来了。从设计游戏内容和比赛细则,他们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教学任务外,承担其他的活动都是必须的。每位老师担任活动的多少、完成的质量好坏还会影响老师们的工作总结和年终排名。后来再遇到各种节日,看到不同部门的不同老师策划、主持、组织活动,我也见怪不怪了。每到节日,负责这次活动的老师就主动开始筹备,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分工布置和安排,老师们也都各司其职,把份内的事做好,使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而这些额外的工作虽然没有额外的报酬和补助,但老师们都能认真地做好。
二“完善的教育体制造就多样性人才”——新加坡教育制度的优越
通过新加坡教育部官员的介绍和在新加坡的实际了解,我们发现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教育更具有灵活性与差异性。十二年的教育体制下,不论是在学术方面、课程辅助活动方面还是品格发展方面,都给予学校更大的自主权与更丰富的资源,让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强项。其中包括:更广泛的学校课程:专科自主学校-例如新加坡体育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以及艺术学校等。其次是教育更广泛、全面。学校及大专学府在招生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凭各自的标准直接录取学生。从2008年起,学校将颁发学校毕业证书(School Graduation Certificates),列明学生在学术及非学术方面的表现。
第三是少教多学。在不影响程度的情况下,教育部裁减了课程的内容。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挥创意的机会,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品德。教学将着重教导理解、提问及批判性思考的技能。教育部检讨了检测格式,减少了死记硬背、机械式的学习方法,鼓励独立学习及体验式学习。在支援教师方面,未来五年里,学校将会获得更多教师和全职辅导员、人力方面的预算将增加,在人力调动方面,也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教师将有更多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
“考试决定一切”——灵活而现实的学校教育
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教育分为四年基础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和两年分流阶段(从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基础教育阶段着重于教导基本读写和算术能力。百分之八十的课程时间被用来教授英语、母语(汉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和数学,除此以外也学习音乐、美术、手工、健康教育和好公民等课程,参加体育和其他课外活动。在小学四年级时所有学生要参加分流考试,根据他们英语、数学、母语和科学四科的成绩,学生被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
小学奠基阶段的小一小二课程包括英文、母语、数学、图工、公民与道德教育、音乐、体育及社会科学;小三小四课程除了所有小一小二的科目外还有科学。小一至小四的英文课程都包括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专题作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但不列为正式的考试科目。
定向阶段的小五小六课程包括英文、母语、数学、科学、图工、公民与道德教育、健康教育、音乐、体育及社会科学,英语、母语及数学的水平将依据学生的能力而设定。
小学离校考试(PSLE)科目分为主流科目:英文、母语、数学、科学和选择性科目:高级母语。EM3的科目包括奠基英语(Foundation English)、基础母语(Basic Mother Tongue)及奠基数学(Foundation Mathematics)。在新加坡,提倡“少教多学,在活动中学习。”基于这种理念,老师们非常注重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蕴含的潜力,通过点拨使每个学生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快乐地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006年是新加坡华文教学改革开始的第一年,教育部在全国选取了25所小学进行小
一、小二新教材的试教。从小
一、小二开始,更是把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整个教学流程就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的。因为教育部有专门的教材规划与发展司负责编写教材与教学参考,所以老师们很少花时间去备课,但是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活动、准备教具与游戏等。在课堂上老师们准备的活动越多,学生越容易接受。(新加坡的孩子不会像中国学生那样上课坐得规规矩矩,座位按小组式编排。学生上课很自由,可以随意喝水,随意上厕所。上课时学生学习不太主动,发言也不像国内的学生那样大胆、大方。)
虽然在学校里,学生上课比较随便,但是因为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都有快慢班之分,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进行编班,因此新加坡的学生考试压力很大,每年有两次统一考试,(包括口试、听力和试卷)成绩排名直接影响学生的分班。年终考试后学校还会举行盛大的颁奖礼,由校长给每班的前两名颁发学业成绩优秀奖。
与此对应的,各个学科的老师对成绩都很重视。平时的作业、练习都是围绕考试来设计的,考试后要写试卷分析,总结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达标情况,检讨成绩不足的原因,制定新的应对策略。各科考试结束后都要把成绩汇总交给校长签名后上传给教育部。当然负面的就是老师都不是追求把每节课上得有多么精彩,而是看今天需要灌给学生哪些知识(考试需要的),需要做哪些作业。同样的家长关心最多的也是今天有什么作业,星期几有听写。(新加坡一个星期固定时间听写一次,老师提前把要听写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复习后再听写。)从我们来说,教新加坡孩子的华文是没有乐趣的。
在学校里,从三年级开始,老师们都会每周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学生补课,(事前要发信件,书面通知家长。)以帮助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赶上学习进度。
为了提高成绩,老师还会想很多办法,出补充试卷给学生训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取在考试中考好。今年的小六会考题型上有变化,虽然教育部专门组织了关于考试题型变化及应试的分享会,但老师们的压力仍然很大,不停地补充相关模拟练习让学生做。新加坡对待考试很严肃,学生的考风也正。小学的四门主学科考试(英文、数学、母语、科学)从开始到结束历时两三周。从第一门考试开始,学校就是按统一的时间、统一的试卷、统一的监考要求、固定的监考老师来操作。(在课室里的考试全部把座位按学生编成单人单座进行;在礼堂进行的口试则按班次轮流进行,学生在三米线外等候。)都是考试结束后由部门主任制定阅卷要求后组织老师们进行流水式阅卷、登分,然后把试卷返还给科任老师登记成绩。
============================================ “迟到引发的事端”——规范的管理锤炼了教师素质 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因此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可以做到垂直管理。教育部有专门负责教育教育的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有专门负责考试与评估的考试司以及直接管理校长的学校司等。这些不同的部门按照自己分管的工作直接与学校联系,建立对应的系统,校群分配到片,责任落实到人。
正因为分工明确,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教育部相关的部门主管,因此学校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比如2006年是新加坡华文教育的第三次改革。从2004年末组成专班完成《白皮书》呈交给国会,得到批示后,华文教学改革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从编写教材、教学参考,培选教师,选定试教学校,落实试教情况,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忙碌了一年,很快于2006年在25所试教学校成功地完成了第一轮(小
一、小二)新教材的试教,2007年元月将在全国的小学开始施行。2008年将完成第二轮新教材的编写和试教。与教育部的同仁工作后,我们都有一个感慨:作为上级的主管部门,他们替学校想的多,为老师考虑的多,真正是把改革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大事在做。在指导学校教学时,不仅是从理论上给学校、老师以指导,更重要的是深入一线给以老师实践的帮助。教育部负责试教学校的老师隔一两个星期就要下到学校去了解试教进度,调查试教情况,以便及时对教材和教学参考进行修改。为了保证新教材的顺利实施,教育部分期分批对全国的小学教师进行了新教材培训,我们作为协导员全程参与了他们的培训,发现他们的培训无论是形式还是效果都是国内的培训所不能比拟的。
与教材改革同步进行的就是考试的改革。今年小六的会考科目华文题型有了很大的变化。教育部在出台改革方案的同时,就开始对学校的科主任和教师进行培训,用最短的时间让老师们了解变化的形式,从而采用适当的方法改进教学保证学生能顺利适应考试的变化。
教育部在统一的要求之下,给了校长很大的自主管理权限。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校长都可以有自己的考量。在新加坡校长的任期一般是六年,在任期内,校长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发展学校的特色,但是有时候也会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校长的置换。新加坡的每所小学里,只有一个校长、一个副校长,权利相对集中,利于管理。副校长下设部主任、科主任,实行层级管理。
学校的部门分工很细,几乎每一个方面就有一个主管(主任级别)。除了教学方面的英文部、数学部、母语部、公民道德部等,还有其他行政面的,比如纪律部门、活动部门、电脑部门、社会交流部门等。教学的主任负责检查教师的教学和作业批改,尤其是作业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志。
在学校里,制度更明细。从教师上班、下班、进课室、到班辅导、课外活动、集会、管理学生、批改作业、代课到请假等等,事无巨小,都有很明确的规定,必须遵守。比如上下班要刷卡,不能迟到或早退。(不过,这在新加坡是几乎看不到的,老师们都是过了下班时间以后才离开。)因为新加坡小学上下午都只各有半小时的茶点休息时间,其余时间都在上课。因此课节之间要衔接好,一个老师出教室,另一个老师就要马上进教室,中间不能出现空节。
学校对老师的管理很严格,无论是哪个方面遭到家长的投诉,(即使你没有多大的问题)校长都会找你谈话。因为学生来源于不同背景的家庭,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特别注意语言和动作的使用,比如不能在马来学生面前提到狗,夸奖学生不能摸学生的头等。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说话不能大声,否则会让学生误会你在骂人。(新加坡的孩子把老师批评一律叫骂。)对待每个学生要公正、公平,对学生的任何评选和奖励都要透明,否则就会遭到家长的投诉。有时候仅仅因为老师作业批改的一点小问题或者老师今天对孩子说话不当等就会被家长投诉,因此在新加坡老师们最害怕的就是遇到难缠、爱投诉的家长。
边走边看,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我对新加坡的了解越加深刻。在新加坡,只要你想当老师,无论以前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就可以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先进入一间学校试教一年,确定自己能适应学校教学后就正式与教育部签约,然后到教育学院进修一年相关的教育专业技能,毕业后即可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一样的待遇。我所在的学校就有以前是厨师和电脑工程师,现在加入教师队伍的。
在新加坡,有两种不同的教师资格。一种是新加坡公民成为教师,就是正式教师,从签约开始,即享受教育部制订的奖励和晋升制度。按照每年的工作表现和考核等级领取恩俸金和擢升。每个新加坡老师从成为正式老师开始,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和点滴表现都会被详细地记录下来,上呈给教育部存档,每年的年终奖励、教师节评奖、晋级、擢升等都会依据这个记录。另一种是非新加坡公民在新教师,虽然具有教师资格,但是只能和教育部签约成为临时教师(以中国老师居多)。虽然和本地老师做同样的工作,却不能享受升职、晋级和加薪的待遇。到和约期满,能否续签,也会根据你的工作表现和校长评语。
无论是正式老师还是和约教师,在每学年初都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制的表格,结合新学期自己的工作职责,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写出很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个学生段成绩提高率、合格率、优秀率等,还有自己参与的课外活动辅导计划、要达到的目标等。学期结束要对照计划总结自己完成的目标,没达到的要检讨原因。(第二学段结束后要上交一份半年的工作报告,年终时再交一份。)(这样的计划与总结都是教育部统一下发的规范的表格式,每个老师据实填写即可。)
教育部为每个正式老师制定了明确的擢升目标,有两条路可供老师们自由选择。想走行政路线,也就是想当官就从老师开始做起,边教学边主动要求承担学校的行政工作,同时对照相应级别的官利用业余时间进修相关必须的课程,然后从科主任→部主任→副校长→校长的级别一级级升。(当部主任至少要读研究生课程)走教师路线就是从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一级级从业务上加强修养,从而成为教学骨干。在教育部工作的老师,都是从教学一线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但他们在教育部的任职却不是永久的,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就要重新回到教学一线去。这种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往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的永久性,使之流动起来。既保证了人员的交流更替,防止了腐败,更重要的是让主管教师的人能与教学实际保持一致,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
每个老师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无论是想当官还是做特级教师,为了擢升,都会主动在学校的大型活动或校群分享会中承担责任,希望在年终总结中好好抒写一番。新加坡的这种晋升途径比国内灵活,让很多年轻老师一进入学校就积极地朝自己的目标奋斗。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只要肯努力,年纪轻轻当个校长或成为特级教师都不是梦想。
========================================== “这里也有末位淘汰”——从A到E的等级排序
第四学段开学没多久,就不停地听华文老师三三两两地在抱怨:“倒霉,今年最多只能拿个C了。”“我更惨,因为上次学生被打的事,我可能连都拿不到。”“对呀,今年华文部看有没有人能拿到B?”我关心地问“什么只能拿C啊?”她们七嘴八舌地为我揭开了谜底。新加坡的学校每年到年终的时候,会给每个老师排名。等级从A到E,年终的花红(校长发的红包)根据老师们的等级拿钱,最高等与最低等的差距可能有好几千新币。排名在最后的老师不光校长会找你谈话,还可能影响到第二年的续约。
因为在国内我做过管理工作,深知在学校里,对教师的管理与考核是最难做的。因此,我很好奇这里的等级和排序是怎样操作的。在我看来,每个老师的工作量是差不多的,也都很尽业,加上学校并不经常听老师的课,那么这个等级与评价是如何出来的呢?通过询问学校的科主任,我才明白实施的程序。教师们的考核一年一次,各部门的主任会对自己的科主任进行评价,科主任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老师撰写报告的形式,每年呈报两次。上级根据老师的报告再结合老师平时在活动中和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确定等级。报告从两大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一个是能力,第二个是潜能。每个方面按照评估细则对老师进行评估打分,按照五个等级进行评定,再排序。年末,学校就根据每个老师的等级排序发给奖励花红。“一般来说,一个学校能拿到A等的是凤毛麟角,能拿到B等就是工作相当出色的了。工作勤奋,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计划能拿到C等也不错了。拿到E等的就需要考虑明年的工作了。”“除了奖励花红外,教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到自己的业绩呢?”我对科主任提出新的疑问。“其实,在新加坡,教育部为老师设计了几种不同的道路,供老师们选择和发展。”科主任耐心地为我解释。“这就会与老师们的潜能评价有很大关系。有的老师想从事行政工作,就可以通过潜能测评后,在学校里逐步担任一些行政事务,进而走上行政岗位。有的老师只想教学生,就可以从学术上发展,争取当上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我明白了,新加坡教育部在制定教师的考核时就设定了双向轨道。一方面让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老师更深入地在教学上加以钻研,力争成为教育专家。另一方面也让有从政需求的老师及早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为成为管理专家而奋斗。相比之下,国内在用人的机制上颇有借鉴的必要。我们在从教师中选拔管理人员时,往往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师本人的意愿,只是本着从优秀的教师中擢升罢了。这样不仅仅是委屈了一批一心想从事教学的老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也阻止了那些有从事行政工作潜能的教师的晋升之路。
新加坡为成为亚太教育的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教育改革。他们在教育上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增加政府的投入,转变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那么中国的教育腾飞将指日可待。
第四篇:新加坡教育资讯中心(本站推荐)
新加坡教育资讯中心
中心简介
成为“亚洲的教育之都”,是新加坡政府发展教育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政府全力将新加坡卓越的教育品质和教育服务向全球各地推广,推出“新加坡教育”品牌,新加坡教育服务署(Singapore Education)承担着“新加坡教育”品牌的海外推广工作。
由新加坡教育城投资有限公司(SINGAPORE EDUHUB INVESTMENT PTE LTD)以及新加坡教育服务署携手合作,新加坡大使馆的支持下,新加坡教育资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 2005 年 8 月正式成立。中心作为在中国唯一的半官方专业推广新加坡教育的服务机构,积极配合新加坡教育服务署在中国地区推广“新加坡教育”品牌的工作。
中心的主要服务范围为:
在中国推动新加坡教育,为服务区域的中国学生提供权威的新加坡教育资讯,并为预备前往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免费咨询及申请。
促使并组织中国与新加坡学院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
策划及组织新加坡学生通过游学、考察与实习等交流活动认识中国文化及市场发展,为未来工作上的需要打好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上的基础。
与新加坡高等学府、新加坡教育服务署及其他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协助策划组织中国公务员在新加坡的一切考察、学习与交流活动
为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劳务技术人员提供新加坡雇主及市场需要的技能培训并取得新加坡人力部与雇主认可的相关资质。
为在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商务管理技能培训
中心主要合作伙伴
新加坡政府机关
新加坡教育服务署
新加坡教育部
新加坡大使馆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
新加坡高等学府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管理大学
新加坡理工学院
义安理工学院
淡马锡理工学院
新加坡工业技术学院
大部分私立院校
新加坡公立中小学
新加坡教育优势
新加坡自从1965年独立以来,一直都很重视发展国民教育。教育曾在促进新加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跨入21世纪后,新加坡作为一个以知识型经济为发展动力的国家,更把教育视为塑造
新加坡美好未来的关键。在新加坡,人们都能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充分发挥潜力,为社会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拥有充实的人生。
新加坡崇尚卓越的教育制度,在这个享有盛誉的教育体系里接受教育,您将能成为日新月异的环球化社会里的一名优秀人才。
卓越的教育中心--新加坡是一个环球校园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是从英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发展而来的,既推崇因才施教的教育方针,也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
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双语政策(英语/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所设立的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课程,是新加坡教育体制的有力后盾。双语政策和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体制使学生们能获得相关的技术和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立足,开创更灿烂的明天。
新加坡政府学校优异的教学水平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第三届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IMSS)结果显示,大多数新加坡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的平均成绩都超出了国际水平。新加坡的学生在国际竞赛中也有优异的表现。例如,在世界辩论赛(英语)和世界奥林匹克比赛(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中,新加坡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淘汰其他国家的参赛队伍,获得最高的奖项和荣誉。在大学教育方面,新加坡除了拥有3所国人引以为豪的本地大学外,还吸引了10所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世界级的高等教育学府在此设立卓越的教育和研究中心,其中有欧洲知名的INSEAD,享誉全球的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和美国重要的商校之--芝加哥大学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即使你自学校毕业,加入工作行列之后,仍有许多校外进修的良机。新加坡所提供的专业培训和基础技能培训项目受到广泛的认同。你还能参加由管理学界的专家如Michael Porter所主持的研讨会,也可出席由专家主持的演讲会。
为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加坡开发了先进的电子充值卡--“易通卡”,用户使用交通工具时,只需把“易通卡”在阅卡器前面闪动一下,就能自动扣除所需付的车费。
稳定的经济
新加坡是一个经济稳定而繁荣的国家。2002年,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达1,600亿新元。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只有400多万人口的海岛,但却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域贸易中心,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最佳的投资地点。同时,新加坡政治稳定,政府机构以透明,廉洁,高效率的办事方式享誉世界,并受到全世界的认同。
在世界银行组织发布的《2005经商报告》中,新加坡的经商便捷度在145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位。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WEF)也对新加坡所拥有的巨大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稳定的经济环境有良好的评论。不久前,在全球性的与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新加坡以当机立断的办事态度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赞赏。
完善的基础设施
新加坡四面环海,发达的航空业和电信业把新加坡和世界各地联系起来。蝉联世界最佳机场宝座多年的新加坡国际机场为超过60个国际航空公司提供优质服务,这里一共有飞往145个城市的国际航班。新加坡也可算得上是安装了最多电缆的亚洲国家,在本地约有42%的人使用互联网。新加坡政府也一直推行“居者有其屋”的计划。因此,大部分国民拥有自己的产业,约有85%的国民居住在政府兴建的组屋里。
新加坡陆路交通四通八达,高效率的交通系统把全岛各处联系起来。为了方便人民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新加坡政府不断采取新措施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例如,新加坡开发了先进的电子充值卡-- “易通卡”,用户使用交通工具时,只需把 “易通卡” 在阅卡器前面闪动一下,就能自动扣除所需付的车费。
一个生活安逸舒适多元文化国家
新加坡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遗产,各种族人民和睦相处。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种人等4大族群构成。各种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此外,有超过9万位海外专业人士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他们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和视野,使新加坡成为异彩纷呈、生气勃勃的国际大都会。
新加坡不但生活素质高,而且治安良好,学生们可以在此专心地求学。杂志《经济学家》(2003年3月)中的一份综合报告显示,如果把39个因素考虑在内,包括政治的稳定性,个人的自由度,环境污染程度,医疗,学校,餐馆和娱乐设施等等,新加坡的生活素质超越了纽约和伦敦。
朝气蓬勃的都市生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加坡虽然在世界地图上只不过是个小点,但这个小岛却充满活力与色彩。新加坡是著名的美食世界和购物天堂,品尝美食和购物逛街是本地人热衷的两大活动,不用说,这儿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佳肴,此外,市区和郊区的商店也在不断的激增。新加坡政府也不遗余力地促进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新落成的风格独特的滨海艺术中心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经常邀请世界级的艺人前来演出。具有民族风情的小印度,牛车水和马来村等地方使新加坡的人文景观更加别具一格。新加坡也定期举办许多有趣和精彩的活动,例如,新加坡大热卖、新加坡艺术节和节日亮灯等活动都使新加坡成为活力四射的动感之都。
新加坡地处亚洲的中心,同时也是联系东南亚各地区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第五篇: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精)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教育新名词解读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宋瑞龙
由昆山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组织的我市第一期教育事业管理(新加坡)培训班,从5月15日开始到5月23日结束,历时9天。培训班先后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听取关于新加坡国情、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6场专题报告,实地考察了4所学校,并与两国的教师、校长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交流。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出国培训和考察活动,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新加坡是一个花园城市,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谐共处的多元民族,干净整洁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交通状况,遍布全国的绿树鲜花以及普遍优秀的国民素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作为一个建国历史不长,地域面积不广,资源能源贫乏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和社会高度文明的国家。研究新加坡发展 1 的奥秘,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新加坡的快速发展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息息相关。
作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典范,新加坡独特的教育制度、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教育管理、大量的教育投入以及敏锐的改革意识,在聆听报告、实地参观、交流探讨及考察体验过程中,时时给我们以启发。新加坡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和借鉴的地方,而新加坡教育有许多新的名词吸引了我的眼球,引起了我的兴趣与注意,也激起了我的探究欲望。对这些名词作深入的解读,也许可以窥探到一些新加坡教育的成功元素,从而可以引发对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对学校管理改善的一些思考,并予以学习和借鉴。深广活动
名词出处:南洋女中是新加坡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成果。在南洋女中,我第一次听到了这样一个学校教育中的新名词----深广活动。名词描述:为了扩大学习范围,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每年11月间,南洋女中为所有的中三学生安排一系列的年终深广活动,学生可根据兴趣与能力,选择她们想要 参加的活动。中三年终深广活动包括以下项目:海外浸濡学习计划:学生可选择到中国、英国、澳洲和纽西兰的顶尖学府浸濡学习;社区服务计划:学生可选择留在国内做社区报务,也可选择到泰国清迈或海南岛去进行社区服务,如建鸡寮、教导乡下孩子基本卫生常识等等;工作实习计划:这个计划让学生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有机会尝试工作的滋味,体验和学校不一样的生活;其它活动包括企业课程、高级生命科学课程、环境科学课程等等,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职业和升学指导。
而在中
一、中二,也安排了日常的深广活动课程,包括中、英文口艺训练课程,中、英文戏剧训练课程,中华文化欣赏课程,跨学科专题作业舞蹈课程,青少年哲学,资讯科技课程,马来语和马来文化课程,思维训练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既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对学生而言又是一种选择的导向。
名词解读:新加坡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实施分流,这样的分流将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说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伴随着不断的分流,在考试及升学方面的压力是巨大的,这与我们国内目前的教育状况情形基本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 及。可透过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深广活动,我们却惊异地发现:新加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全方位的,绝非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他们重视的是学生除学业以外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公民意识的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而学生的素质及发展也是全面的,他们实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象是素质教育。这可以从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中得到印证。南洋女中的办学宗旨是:在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品尝兼优、堂堂正正的人。南中学生身心健康,有浓厚的艺术修养,掌握先进的资讯科技,富有创意,勇于创新,有团队精神,是卓越的领袖人才。南中学生好学不倦,志在四方,心系祖国,献身社会。
为何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及升学核压力,新加坡还能如此重视并大力开展这样的深广活动呢?深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从新加坡的国情看,“以人取胜”意识特别强,只有培养普遍优秀的人才才是国家迅速崛起并长盛不衰的关键。虽然新加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但绝不是培养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因认清了世界人才培养目标变化革新的趋势。因而他们能够正确妥善处理学业与活动的关系,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正是我们应该思索和借鉴的。我特别关注的是繁重的学业考试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甚至是十分对立的矛盾,能将两者较好地予以调和,我想是一种理念的作用,更是一种制度的制约。在南洋小学、南洋女中,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制度保障辅助课程、深广活动蓬勃开展的强大作用,使两者能够艰难地予以融合。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素质会更全面、公民意识会更强烈、社会责任感更强,将来能更加适应新的形势,成为优秀的国民。
深入、广泛的深广活动,令我们耳目一新,感触良多。看看目前我们的教育状况又是如何?与新加坡相同的是,我们一样十分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业,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我们空有口号,缺少的是一种强烈的意识,更缺少一种制度的保障,教育的真正转轨还有待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加倍努力。新加坡的教育选择既是一种民族化的选择,又是一种世界性的选择,还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普遍性选择,这种选择无疑能激起我们教育工作管理者的思考和创新。
专题作业
名词出处:赵静姣,一名在国内从事12年教学工作,原吉林长春市实验小学的教师,自1999年到新加坡定居以后,一直从事华文教学工作,教过很多中小学。在她所作的《新、中两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制度的比较》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专题作业”这一新名词。
名词描述:专题作业在中学及小学中均有,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的有关单位,学生搜集材料、制作海报、集中展出,专人讲解,老师点评。学生学习主要用电脑,兼以用纸。它已经成为新加坡中小学教学的主题,新加坡还经常举办全国性的学生“专题作业”的评比活动。名词解读:“专题作业”与国内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推崇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有相似之外。所不同的是,在新加坡每个学科都有专题作业,涉及的面很广泛,而且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主题。
联想到许多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早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甚至在小学阶段就有《试论二次大战》这样鸿篇巨作般的论文作业。新加坡十分注意吸纳西 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上世界教育的崭新潮流,以此来推进本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因此新加坡学校借鉴了西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注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新加坡学校的考试试题知识面广,涉及范围大,有时几乎不考教材内容,需要学生有较为宽广的阅读面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创意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专题作业”这一形式能够较好地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而目前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因为缺乏必要的纲要、教材、模式及评价等凭借和依据,只凭着一种全新的理念以及课程表上的课时安排,在包括师资、指导等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上阵,致使许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流于形式,有时甚至有名无实,到了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实在令人担忧。而学科教学中的综合性作业,也仅仅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更无从形成教学的主流。因此,新加坡学校“专题作业”的做法,应该值得我们深究及学习,否则,课程改革到头来只能走入理念与实践脱节的死胡同。学校优秀模式
schoolexcellencemodel 名词出处:在新加坡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陈瑞才校长的两场报告,其中他介绍的新加坡学校管理中的“学校优秀模式”(sem)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名词描述:“学校优秀模式”是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及新加坡的评估经验而整合出来的,可评估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亦可根据此对自己做内部的评估。sem是建立在七项基本的价值观及原则上的,这些价值观与原则考虑到学校成功的各种因素,把sem定义为“使学校获得持续进步并创新的工具”。
学校优秀模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评估领导者,着重评估三个方面,即人事管理,策略性计划,以及资源的管理;第二部分,评估学校改进过程,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着重听取学校的意见,员工的意见,社区的意见;第三部分评估学校主要成绩表现,表现在学校的德智体美群等几个方面。
名词解读:新加坡一向以严格的管理而著称,其学校的管理当然也有独特的一面,而现行的“学校优秀模式”则是 评估学校管理的有效手段。此模式有着其独到的价值观,它把整个学校管理可看成是“人+系统=组织优秀”,“人的”含义丰富,即以学生为第一,教师为钥匙,还包括有目标的领导;“系统”即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包括学校系统的支持,与伙伴的合作,理性的管理;“组织优秀”即是学校及其部门组织持续的改进与创新。以上七个中心价值观突出了至上的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教育过程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领导人的献身及对这七项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人”是新概念、进步及创新的来源,要达到持恒的好成绩就有赖于学校中的所有“人”。资源与动力系统使教育得到成果。学校的领导层如何管理这些资源,将决定学校取得教育成果的程度。
从这个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中,可以给我们以下几个印象深刻的启示:一是,新加坡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决非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从新加坡教育部的四个核心办学理念(双语政策与多元社会,强调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因材施教与分流,教育政策因时制宜)可以看出,教育的全部理念均归于“以人为本”。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其过程中,包括对学校的评估均能注意 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理念的提出,有制度的保障,有教育的过程,“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口号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报告中或者宣传牌上,只能成为教育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二是,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作用更加凸现,因为学校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取决于学校领导人即校长对模式中的价值观及原则的接受,还取决于校长的献身敬业精神。所以,新加坡的校长压力更大,承担着比我们国内校长更为沉重的负担。虽然他们不用像我们国内校长一样要化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办学经费的筹集,但他们面临的考试排名、学校管理、社会家长监督等方面的压力也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敬业精神更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三是,此模式既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上级对学校评估的依据,所以学校的管理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有效。这样的标准与我们国内现行的常规管理学校、省级实验小学及各类先进的评估标准有类似之处。但我们国内的各项评比类别太多,区别太大,每一类评估都要按照其标准和要求做一套资料,做一次准备,学校常常疲于应付。如果有一套比较统一与集中的评估标准,可以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物力与财力,做好学校应该做好的事情,而不是象现在一样,四处出 击,到处创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与时间,而真正的意义与效果却并不理想。sem,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更有着独到的见地,值得我们去学习、考察及探究,而本人因学习时间短,观察思考不够,缺乏敏锐的分析比较,因此上述见解实在是挂一漏万,甚至错误百出,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