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丁字工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
丁字工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
中共丁字镇委员会
丁字镇人民政府
2008年5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丁字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丁字现场办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丁字工业园建设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丁字镇地处湘江东岸,全境91.2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京广复线、省道长湘公路南北贯通,规划的四环线东西穿越,新港深水码头、长沙货运火车新站紧临,开福区新港大道已修至我镇边陲。镇域历史悠久人文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陶瓷釉下彩发源地长沙窑遗址、著名书法家欧阳父子留下墨宝余香的书堂山等旅游资源。境内盛产麻石,矿产探明储量达37亿立方米,素有“麻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深入实施“融城强镇,产业兴镇”战略,切实加大 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商住发展平台,全力主攻项目建设,致力于产业发展,实现全镇域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特别是丁字工业园区建设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更是成效显著,为下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丁字工业园由丁字工业小区、双桥小区、何桥工业小区组成,总面积规划控制32.37平方公里,并已全部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中,丁字工业小区规划控制面积12.97平方公里,园内纵横两条主干道园区路、桃园路已完成第一期建设,落户的项目有旭霞建材、长沙重型机械厂、大光明路灯灯饰有限公司、京阳物流、中油安达、兴龙玻璃厂、长通鼓风机分厂等16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为主的产业体系;双桥小区主要是依托开福区青竹湖外商城和长沙货运火车新站而规划建设的,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和高档房产两大产业,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目前落户项目有湖南西沃建设有限公司、省供销储运公司、皓宇物流等3家企业;何桥工业小区主要依托长沙电厂专用铁路何桥工业站规划建设,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和化工交易市场,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目前落户的项目有长沙化工原料总公司仓储及交易市场、铭伦实业、科视达新能源、中石油储备库、鸿胜仓储等5家企业。随着三个小区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丁字工业园区已经打造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来势十分看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长沙城市建设不断向我镇推进以及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特别是几个大型物流项目和外贸职业学院的落户,丁字工业园现有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明显与项目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今年,镇党委、政府计划抓好以下几项实事工程,全面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
(一)今年10月1日以前,全面完成投资7600万元的桃园路东接线建设工程,实现与开福区太阳山路的对接;认真做好投资近4000
万元的新港大道至丁字工业园的连接线和园区专用码头、电厂专用铁路何桥我镇交通区位优势。
(二)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内的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招商引资项目生产、发展的需要。一是投资2300万元,从金霞变电站引五条万伏线路(21.9公里),分别架设至丁字新镇、老镇(4.8公里),丁字工业园(6.3公里),对外贸易职业学院(1.2公里),何桥工业小区(5.4公里)和双桥小区(4.2公里),从而彻底解决园区用电问题;二是投资7300万元按城市二级干道标准,完成丁字工业园内纵横两条主干道园区路(长4.8公里、宽36米)和桃园路(长1.5公里、宽48米)的拓宽改造工程;三是投资600万元,完善工业园内一、二级给排水管网的铺设工程。
(三)举全镇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产业的大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请求县委、县政府给予落户丁字工业园的项目享受经开区同等优惠政策,同时,在园区企业税收和项目报建费用返还等政策上也享受经开区同等待遇,并将丁字工业园土地开发收入列收列支,全额返还我镇,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请求同意丁字储备商住用地800亩,并将土地招拍挂所得收益全部返还我镇,用于桃园路和园区大道拓改工程建设。
3、请求支持尽快启动金霞变电站直供丁字5条万伏线路的建设工程。
4、请求同意我镇以县城建投的名义,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低息贷款4000万元,用于新港大道连接线建设。同时请求县委、县政府给予我镇工业园区一定的贷款贴息支持。
5、请求县委、县政府在用地指标上向丁字工业园适当倾斜,同时,支持我镇充分发挥省国土厅对口联系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
6、请求同意我镇成立丁字工业园区管委会,实现职能相对独立,发展体制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
第二篇:关于XX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汇报
关于XX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汇报
为落实好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按照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认真谋划工业园区发展思路,重新修订了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园区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前来咨询报名,其中化工有限公司、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和日本客商恭三先生先后明确了到园区投资建厂的意向,初步选定了厂址,并要求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开工建设。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完善,鉴于企业进驻园区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领导,建立组织。重新调整“XX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建议成立以县委书记XXX同志为政委、政府代县长XXX同志为指挥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建设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同时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管理、协调、实施工作。(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附后)
二、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并完善园区建设议事制度,对园区建设的每一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指挥部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涉
及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负总责,亲自抓,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指挥部交办的各项工作要在限定工作日内完成,确保园区各项建设工作快速、高效推进。在办理各项手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原则上一律免除,必须收费的(要说明收费理由),要按最低标准收取,严禁部门搭车收费。
三、广泛发动,统一思想。利用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研讨会、参观考察、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发动强大的舆论攻势,使全党、全社会充分了解建设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形成共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园区建设中来,坚定发展经济、建设园区的信心和决心,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在电视台表态发言,承诺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为园区建设搞好服务。
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采取政府部门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吸引各方面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直接影响到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进行,在积极推进园区道路建设进度的同时,城建、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按照“谁主管、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尽快实施园区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的建设工作,争取5月底前实现园区“六通一平”,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对工业园区实行“扎口”管理的办法》和《关于鼓励到工业园区投资的暂行规定》,切实把地出让、税费征管、投资服务、园区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企业创造了宽松优越的投资软环境,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提高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积极性。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实施办法》,加大对各乡镇、各部门项目跑办工作的督促力度,严肃落实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增投入、上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确保县委、政府制定的园区建设目标落实到位。
六、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保障工作。目前村班子基本陷入瘫痪状态,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一些不稳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园区建设的正常开展。为确保园区管委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上来,应进一步理顺园区管委会同村的关系,园区管委会不再与村发生直接关系,而是直接对应镇政府,确保区建设征地、补偿等一切事宜均由管委会同镇政府洽谈签署协议,镇政府负责落实到村。同时要认真做好堤村班子建设和矛盾化解工作,缓解群众不满情绪,确保社会稳定。政法部门要切实做好园区建设外围保障工作,严厉打击“村霸”、“街霸”等扰乱园区建设的不法行为,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保障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篇:工业园区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尤集镇新型乡村工业园筹建于2010年10月,园区位于尤集镇解圩村以北、灵房路西侧,项目建设用地涉及解圩、杨庄两个村。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功能区规划用地1000余亩,一期工程300亩。为使我镇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镇政府成立了新型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副镇长姬在杰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琳同志任副组长,同时陈琳同志兼任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园区的土地征租工作。
目前灵璧县尤集镇飞翔乡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姬在杰同志为法人代表,任公司经理。园区建设已完成园区一期土地征租250余亩,园区1公里长、10米宽的主干道道路及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年内可完工并入园1至2家企业(盛康食品和念平家俱)。企业投产后年全部销售收入可达上亿元,吸纳2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人均年工资2.5万元。
园区建设工作也遇到一些困难。在土地征租工作中,极少数群众对园区建设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顾大局,有的对土地租金漫天要价,有的签订协议后自行毁约耕种土地;另一方面,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镇政府财力有限,资金短缺。这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园区的建设进度。
第四篇:汇报材料(工业园区)1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在座的市中小企业局领导一直以来对XXXXX项目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我在这里代表XXXXX集团也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XXX视察、指导工作。现将园区的情况向各位领导进行一下简单汇报。
一、园区概况(XXXXXXX)
20XX年X月X日,XXXXX集团与泾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合作建设XXXXXX项目的合同书》,自此XXXXX正式落地。该项目是省、市、县重点支持的大型项目,地处XXXX的核心区XXXXXXX,是一个以家居建材高度聚合的产业集群为支撑,集家居、建材业生产、销售、商贸、物流、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兴的产业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达2万多亩。
目前,“XXXXXX”园区的雏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XXXXXXX运营为标志的产业运作业已正常,并正在逐渐走向规范化和体系化。
二、园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始终坚持走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高质、高效的跨越式发展。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自2010年以来,园区年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经济总量、效益同步增长,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累计上交各类税金3亿元左右。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先进制造业信息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园区已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以及各类办公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其中应用主要包括向企业服务、公众服务、招商、商贸、物流、工业化信息交流等10余个专用业务系统以及办公室的电子办文、邮件等OA系统。
3.协调发展成效突出
集约发展成效显著,园区内每亩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200万元,工业产值预计超过35亿元,投入产出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为彻底打造园区高品质、高档次环境氛围,斥资近300万元对项目区进行绿化打造,利用国内名品珍贵植物广玉兰、紫玉兰、金叶女贞等树木进行了项目区主干道路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园区开发建设成功的主要原因:
是政府各级领导及园区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
五个坚持
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施,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2.坚持全国定位,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3.坚持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团去和谐建设。
5.坚持学习借鉴,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营造竞争新优势。
谢谢!
第五篇:桂阳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及2009年工作思路的汇报
桂阳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及2009年工作思路的汇报
湖南桂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2008年,县工业园以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突出基础工作,筑强招商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园区工作获得上级领导及项目业主的好评,被评为全省、全市先进工业园区,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园区”。一是大视野谋划,科学布局“一园六区”。我们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要求,站在全县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特别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布局工作中,我们从桂阳的实际出发,注重与县城总体规划衔接,高起点、科学编制了以现有省级工业园区为中心,整合了长富、共和、宝山、芙蓉、燕山、舂陵等六个项目区的“一园六区”22平方公里的大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并根据各项目区特点,完成了产业布局,有效推进了产业集聚发展。二是大投入建设,构筑园区交通网络。我们打破常规,创新模式,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及国家重视移民工作的大好时机,把移民资金使用与园区道路建设相结合,先后启动了8条10个标段21.1公里的园区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近4000万元。其中子龙区道路已完工,沙金路已完成路面硬化,子曾路、青兰-大坝-桥市、工业路南延段三条路已铺好碎石垫层,茶红路也接近完成路基,园区道路建设真正做到了时间短、建设快、效果好、花钱少。这几条连接道的接通,将各项目区有效
地连接了起来,构建成大工业园区骨架。三是大力度招商,着力推进引企入园。我们抢抓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机遇,建议县委政府出台了《桂阳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暂行规定》,建设标准厂房15000平方米,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争取县委政府支持,全面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工作班子、一抓服务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通过优质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2008年成功引进桂达电子,利合化工、瑞丰饲料、耀鑫钢构、昌泰珠宝、得华矿业、金银花饮料、亿成耐磨等8个项目。年底实施的园区11大工业项目,其中投资过50亿元的一个,过亿元的4个,过2000万元的4个,总投资概算72亿元,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创产值200亿元,创税收15亿元以上。目前,11大项目启动面达到100%,已有8个项目开工,3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项目入园工作方兴未艾,继11大项目,又成功引进新加坡投资2000万元、年产2万吨硝酸锰项目,并于2月14日开工,9万平方米厂房建设项目于2月13日开工。四是小机关大服务,切实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工业园管委会自2008年6月正式成立后,我们从头做起,迅速进入角色,工作上未出现空档,出台了《湖南桂阳工业园区内部管理汇编》,建立了政务公开、挂牌上岗与发达地区接轨的运行机制,全体工作人员假日不休息,一心扑在工地和引项目上,感到很忙但都很充实,树立了工业园的良好形象。工作中,同志们凝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被群众誉为是一个团结、高效的队伍。
二、存在的问题
㈠建设资金不足。2009年,启动的8条道路建设工程、厂房建设、征用土地及引进工业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达1.5亿元以上,目前,急需资金陆仟万元。
㈡县直有关单位分支机构设置。由于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及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工业园区骨架形成,但园区规划范围内盲目开发、违规违法建设等现象逐日增多,极大地浪费了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发展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园区工业项目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设置国土及规划的分支机构。
㈢工业园区扩规。湖南桂阳工业园区批准规划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在引进项目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含量较低,导致精深加工度低、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市场效益差。同时,由于园区规划面积小,导致产业布局混乱,缺乏协作,没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工业布局混乱,一、二、三类工业相互交织,各企业缺乏协作,资源不能共享,干扰严重,影响土地利用,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园区健康发展。
三、2009年工作思路
围绕县委“二四三”发展战略构想,按照“基础完善、布局合理、服务高效、跨越发展”工作思路,着力实施“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活动,坚持园区兴工、工业强县,在引进大项目、建设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乘势而上,再下苦功,实现园区工作上新台阶。
㈠重点推进工业园区规划落实。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湖南桂阳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2008-2030年)的批复>》(桂政函〔2008〕152号),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工业园扩规申报工作。四月份
以前联系并落实区域环评、可行性研究、矿产资源压覆、地质灾害评估、土地利用节约集约评估等工作,组织相关资料,上报省市有关部门。二是充分利用概念性规划成果做好长富项目区、共和项目区、宝山项目区、芙蓉项目区及燕山项目区的控制性详规。三是严格执行规划。项目落户必须按照产业布局对号入座,同时安排专门力量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查处规划范围内违法用地,整治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
㈡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一是继续抓好现有在建未完工的园区道路建设,同时启动子曾路B标段延伸段、芙蓉项目区茶红路延伸段、燕山项目区黎家洞路、工业路往北连接珍珠大道延伸段修建工作。二是在已完成园区道路的项目区,逐步做好水、电、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到位工作。三是重点启动长富项目区柏树区域已储备土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平整土地200亩以上。四是储备、控制土地1000亩以上,主要抓好长富、共和、芙蓉等三个项目区的土地储备工作。
㈢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活动,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件大事。一是认真抓好工业园区十一大工业项目的落户工作。按照《关于工业园区十一大工业项目的安排意见》(桂办发〔2008〕23号)的要求,狠抓项目的洽谈、跟踪、调度和服务。宝山20万吨电解铜、黄沙坪多金属矿、凯迪生物质发电等3个项目争取上半年落地,年内开工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争取引进已开工的2万吨硫酸锰等投资过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确保年内新落户的工业项目达到20个以上,完成市里下
达的外资3000万美元任务,重点突破轻工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型工业。三是积极宣传“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活动。园区专门开设项目推进年活动《简报》、工业园网站、利用《今日桂阳》和电视栏目等传媒推介园区优势,报道项目进度,扩大园区影响,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㈣重点推进产业转移基地建设。充分把握我县已列为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县机遇,着力抓好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已完工标准厂房的招商工作,引进产业转移项目。二是抓好园区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工作。三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购地、园区村组农用地转用入股等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厂房。
㈤重点推进园区企业优质服务。抢抓全县开展“经济环境优化年”活动机遇,促使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是突出抓好新上工业项目的“亲商”服务工作,按照项目代理服务模式,搞清县委、政府下发的文件,安排专门人员为项目落户全程代办手续。二是突出抓好已落户企业的“安商”服务工作。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的服务理念,定期召开企业主座谈会,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力树桂阳形象,同时园区工作人员对重点基础设施、新引进项目、规模企业进行全面安排联系服务。创新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服务方式,将企业服务与企业党建、工建结合起来,开展全方位服务。
㈥重点推进园区管理体制创新。2009年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争取县委重视,将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理顺管理。
二是抓准县委政府调整行政区划的机遇,将项目区行政区域由工业园管理。三是按照县委2008年1号文件精神建立财税分成机制,增强工业园区造血功能,提高园区自我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