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君山银针茶艺表演
君山银针茶艺表演
黄茶的性质接近于绿茶,所以可用绿茶茶艺的程序来冲泡黄茶。不过,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很有特色,且是我国名茶中的佼佼者,为了突出宣传该茶,笔者特为它专门设计了一套茶艺程序。
(一)器皿选择
水晶玻璃杯4只,酒精炉具一套,茶道具一套,青花茶荷一个,茶盘一个,茶池一个,香炉一个,香一支,茶巾一条。
(二)基本程序
1.焚香——焚香静气可通灵。
2.涤器——涤尽凡尘心自清。
3.鉴茶——蛾皇女英展仙姿。
4.投茶——帝子投湖千古情。
5.润茶——洞庭波涌连天雪。
6.冲水——碧涛再撼岳阳城。
7.闻香——楚云香染楚王梦。
8.赏茶——湘水浓溶湘女情。
9.品茶——人生三味一杯里。
第二篇:君山银针茶艺表演
君山银针茶艺表演
君山银针茶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君山银针茶在1956年参加德国莱比博览因芽头肥硕壮实,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而获金质奖章,享有“茶盖中华,价压天下”之盛誉。下面由我们为大家带来君山银针茶艺表演。第一道:备具侯用
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我们选用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不仅可以观赏到汤色,更可以欣赏君山银针所独有的“三起三落”之奇观。第二道:冰心去凡尘(洗杯)
茶,至清至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冲泡前为了提高杯温和清洁茶具,需用热水烫杯。第三道:鉴赏佳茗(赏茶)
君山银针采用茶树单个嫩芽,经过10道工序历时四天时间制作而成,外形匀直整齐,白毫披身,芽身金黄,素有“金镶玉”之美称。第四道:清宫迎佳人(投茶)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将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第五道:甘露润连心(润茶)
在开泡前往茶杯中注入少许热水可以起到润茶的作用。轻摇茶杯,树立与水面的茶芽有如湖风吹拂下的君山竹苑。第六道:凤凰三点头(泡茶)
冲泡君山银针,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水至七分满,留下三分表情谊。银针翻于水面,恰似随水涨落,时起时伏的君山岛。第七道:敬奉佳茗(奉茶)第八道:春波展旗枪(赏茶)
银针茶静卧于水面,又如宁静湖面上的小舟。稍过片刻茶芽吸水后慢慢竖立,呈现悬垂状态,有如一只只毛笔书向天空。第九道:自酌乐无穷(品茶)
“一杯银针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银针茶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品质上乘,香气清郁,滋味鲜爽,甘醇甜和,饮后口舌留甘,清香永驻。
第十道:收杯谢客
今天我的君山银针茶艺表演也就接近尾声了,感谢各位老师
第三篇:君山银针解说词
君山银针茶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君山银针茶在1956年参加德国莱比博览会,因芽头肥硕壮实,芽身黄似金,茸毫白如玉而获金质奖章,享有“茶盖中华,价压天下”之盛誉。君山银针茶艺不仅使人们领略到君山银针传奇品质的精髓,更展示了君山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忧乐情怀。下面由我们为大家带来君山银针茶艺表演。第一道:备具以侯用
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我们选用透明洁净的玻璃杯,不仅可以观赏到汤色,更可以欣赏君山银针所独有的“三起三落”之奇观。第二道:冰心去凡尘(洗杯)
茶,至清至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冲泡前为了提高杯温和清洁茶具,需用热水烫杯。当壶中的水凄凄声声落入杯中,您会再次感受到4000多年前舜帝的两位妃子在君山扶竹痛苦的一幕。第三道:鉴赏佳茗(赏茶)
君山银针采用茶树单个嫩芽,经过10道工序历时四天时间制作而成,外形匀直整齐,白毫披身,芽身金黄,素有“金镶玉”之美称。第四道:清宫迎佳人(投茶)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将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连心(润茶)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在开泡前往茶杯中注入少许热水可以起到润茶的作用。轻摇茶杯,树立与水面的茶芽有如湖风吹拂下的君山竹苑。伴着优雅的音乐,似清风拂面,更似当年两位爱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而落泪斑竹的轻声哭泣,即使是几千年来的风霜也历历在目。这便是湘妃竹的由来。第六道:凤凰三点头(泡茶)
冲泡君山银针,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守手法。冲水至七分满,留下三分表情谊。银针翻于水面,恰似随水涨落,时起时伏的君山岛。清代王文志写到:“茶倾涛声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岳阳楼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军山茶。”当水流声声入耳,您会仿佛置身于洞庭湖或君山岛上,侧耳倾听湖水拍岸之声。
第七道:观音捧玉瓶(奉茶)
佛教故事中传说观音菩萨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以消灾祛病。茶艺师把泡好的茶奉给给位嘉宾,意在祝福人们一生平安。
第八道:春波展旗枪(赏茶)
银针茶静卧于水面,又如宁静湖面上的小舟。稍过片刻茶芽吸水后慢慢竖立,呈现悬垂状态,有如一只只毛笔书向天空。第九道:自酌乐无穷(品茶)
“一杯银针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银针茶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品质上乘,香气清郁,滋味鲜爽,甘醇甜和,饮后口舌留甘,清香永驻。
第十道:收杯谢客
今天我们的君山银针茶艺表演也就接近尾声了,愿各位伴随着这袅袅茶香去感悟更多的人生哲理。
第四篇:茶艺表演文档
茶艺表演流程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们是八年三班茶艺表演组,站在茶台中央的是担任本次茶艺表演的主泡:林佳钰同学,我是助泡马伶辉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不同风格的茶艺文化。
今天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功夫茶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品茗赏艺,和我们共享茶艺的温馨和怡悦。
一、展示茶具
所谓工夫茶,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由于这种泡茶的形态极为讲究。操纵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功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我们今天使用的功夫茶茶具有:
1、茶船主泡小姐端起的底盘部分叫做茶船,是用来盛放茶具和方便接水的。茶船上的是一套精美别致的白玉瓷茶具。
2、茶杯:配置三个茶杯:潮汕话说:茶三酒四剃桃2,绝配也!还有茶则和茶夹
二、鉴赏佳茗
茶小姐用茶则从茶盒里取出干茶,置于赏茶盘中。有请茶艺小组以示各位来宾观赏干茶。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
龙茶、红茶六大茶类。今天茶艺表演所选用的茶叶是乌龙茶的一种——安溪铁观音。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匀整、色泽油亮,有沙绿带白霜的特征。还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在泡茶之前,我们的茶艺小姐要先净手,以示尊敬和圣洁之意。1烫壶温杯
冲泡乌龙茶水温需100℃高温,所以在泡茶前先用开水烫壶,提高壶温,洗杯。乌龙入宫
用茶则从茶盒中撮取干茶,用茶匙轻轻拨入茶壶内约1/2。3 乌龙初展
这是初泡也叫温润泡。用开水浸泡茶叶使茶叶舒展,并提高壶温,然后迅速将茶水倒入茶盅内,又叫洗茶。
4高山流水
用悬壶高冲法激荡茶叶,使茶叶上下翻滚,茶汤浓淡均匀,味道纯正。
5抽眉推泡
用壶盖将壶口泡沫推掉,雅称——春风拂面。
6重洗仙颜
用刚才的茶汤再次淋壶,既可以将茶渣茶沫冲掉又可以提高壶
温。
7清洁茶具
现在开始清洗杯子,要用茶夹来夹洗。清雅幽玄,是中国茶艺追求的意境美,茶人在人格上追求清高,在气质上追求含蓄,在茶艺上追求清幽,以清为美,表现为茶的清香、水的青纯、器的清洁、境的清雅、心的清闲。
8冲茶
功夫茶讲究:高冲、低洒,洒茶时要做到低、快、匀、尽,均匀巡回斟于各茶杯中,俗称“关公巡城。并将余汤依次滴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9敬奉香茗
请茶艺小姐为各位来宾奉茶。
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我国是“茶的祖国”,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名茶之多,堪称世界第一,是我们祖国的光荣,品茶也称为一门艺术。茶类不同,色泽不同,香气也不同,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香、桂花香、清香四溢,饮后让您雅趣盎然,超凡入圣,心旷神怡。中国茶中,大红袍和铁观音为青茶的佼佼者,大红袍是武夷山最富盛名的茶树,被称为“茶中之王”,具有抗衰老,抗辐射,降脂降压等功效
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是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10 中国的茶艺渊远流传,潮汕的茶道也是颇负盛名,我们作为
潮汕的子民,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这项艺术传承,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道文化遗产代代流传。我们的茶艺表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起身,谢礼)
第五篇:银针白毫茶茶艺解说词
银针白毫茶茶艺解说词
白毫银针,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其性寒凉,是清心涤性的最佳饮品。品饮白毫银针尤应摒弃功利之心,以闲适无为的情怀,按照程序,细细地去品味白毫银针的本色、真香、全味,同时应把品茶视为修身养性的途径,以心去体贴茶,让心灵与茶对话,努力使自己步入醍醐沁心的境界,品出茶中的物外高意。第一道程序“焚香”
我们称之为“天香生虚空”。这是唐代诗仙李白在《庐山东林寺夜怀》中的一句诗。一缕香烟,悠悠袅袅,它能把我们的心带到虚无空灵,霜清水白,湛然冥真心的境界,这是品茶的理想境界。第二道程序“鉴茶”
我们称之为“万有一何小”。这是南朝诗人江总在《游摄山栖霞寺并序》中的一句诗。“三空豁已悟,万有一何小。”这句诗充满了哲理禅机。所谓“三空”,乃佛家所说的言空、无相、无愿之三种解脱,因三者共明空理,所以称为三空。修习茶道也正是要豁悟三空。有了这种境界,那么世界的万事万物(万有)都可纳入须弥芥子之中。反过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从小中又可以见大,以这种心境鉴茶,看重的不是茶的色、香、味、形,而是重在探求茶中包含的大自然无限的信息。第三道程序“涤器”
我们称之为“空山新雨后”。这道程序依旧是小中见大。杯如空山,水如新雨,意味深远。第四道程序“投茶”
即用茶导把茶荷中的茶叶拨入茶杯,茶叶如花飘然而下,故日“花落知多少”。第五道程序“冲水”
我们称之“泉声满空谷”。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咏《蛤蟆碚》中的一句诗,在此借用来形容冲水时甘泉飞注,水声悦耳。
第六道程序“赏茶”
我们称之为“池塘生春草”。这是晋代大诗人谢灵运在其代表作《登池上楼》中的名句,这句诗语出自然,不加雕饰,看似脱口而出,但却生机盎然,恰恰可以借用来形容冲泡白毫银针时从玻璃杯中看到的趣景。在冲泡白毫银针时,开始茶芽浮于水面,在热水的浸润下,茶芽逐惭舒展开来,吸收了水分后沉入杯底,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一个个嫩芽娇绿可爱,在碧波中晃动如迎风漫舞,又像是要冲出水面去迎接阳光,这种趣景恰似“池塘生春草”,使人观之尘俗尽去,生机无限、意趣盎然。第七道程序“闻香”
我们称之为“谁解助茶香”。这是陆羽的好友、著名的诗僧皎然和尚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的一句话。一千多年来,万千茶人都爱闻茶香,但又有几个人能说得清、解得透茶那清郁隽永神秘的生命之香——大自然之香呢!第八道程序“品茶”
我们称之为“努力自研考”。这是唐代诗人王梵志在《若欲觅佛道》一诗中的结束语。品茶在于去探求茶道奥义,在于去品味人生,契悟自然,这正像王梵志欲觅佛道一样,应当“明识生死固,努力去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