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空杯心态》读书心得
《空杯心态》读书心得
林语堂先生曾写到:“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此乃“空杯心态”的最完美体现。显然,在这本书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 “空杯心态”不单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修身哲学。
每一个人都要有“空杯心态”。“空杯心态”就是将自己的心中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在意的,所重视的,以及辉煌的历史,从心态上彻底清空,就如: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再接纳新的东西,只有将杯子倒空了,才有空间去填满新鲜的水,做到真正的不计较与放的下,才能拥有更大成功与辉煌。
拥有空杯心态,要敢于“归零”。每一天都是一个新起点,每一次工作都应从零开始,每个任务都应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并完成,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
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就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得到永久的掌声,就必须放弃眼前的虚荣。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有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第二篇: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努力向前
——对照罗文找差距反省书
第一次拜读《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是在大学三年级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学校的图书管里找到了这样的一本小册子,那时就曾经被罗文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那时我就想,我也可以和他做的一样好,这并不是难事,只怕不用心罢了。
毕业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了,三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短也长,毕竟青春年华的三年很是珍贵,说长也短,毕竟它仅仅是人生中百分之三的时间罢了。三年了,到**也快三年了,从毕业的信心满满,激情满怀,懵懂无知,青青涩涩的大学实习生,到成为**集团的一个中层管理干部。这三年我成长了,我成熟了,我曾经艰辛过,动摇过。迷茫过,正当我为自己的成绩感到沾沾自喜,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对照罗文找差距的24条如当头一棒警醒了我。
看着这24条我一遍遍的问自己。
我在做什么?我在想什么?因为领导对自己曾经工作努力的肯定了,认可了,就放松了?就开始不踏实了,开始浮躁,开始自满了?一点点小的肯定是因为领导肯定了我曾经对工作的付出,但这就是我该沾沾自喜的资本么?
我为公司做了什么?我有什么贡献了?我没有。
现在的我是否能对得起公司三年来对我的培养,给我的机会么?似乎并不尽人意。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在做什么?要不是领导、同时的鼓励我是不是已经是个逃兵了呢?
我开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感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浮躁,自己的不踏实是多么的可悲,多么的可怜,是多么的可怕。感觉自己甚至对不起那些看好自己的领导、同事。她们看好的这个人竟然没有一点自控的能力,没有自己抗打击的能力。这种可怕的思想如果不被及时警醒最大的受害者将是我自己。
想想那些曾经的激情,那些自信满满的认为我也可以和他做的一样好的自己,认为不是难事的自己。现在的我觉得已经偏离了轨迹。
怀着这种心情我又重读《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本书,书里写到了大量的一个人对工作的心态问题,例如积极性,要敬业,要忠于职守。看完这本书我心情更加沉重了。是的,我的身边有很多同学,朋友,都是大学生。她们自满,却对社会没有责任心,经常的不厌其烦的更换工作,她们抱怨着自己不能得到好的发展平台,抱怨着自己的才华不能得到认可。抱怨自己工资太低,她们曾经比我优秀,她们曾经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但现在有的仍然游逛于各个公司之间,未能安稳。
曾经和那些后来到这个集团的大学师妹们聊过天,在她们想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她们的抱怨着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待遇,工作的强度。回想起来我还曾经对她们说过,你要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总是要有一个量变才会积累促成一个质的飞跃。今天我要更多的反思自己。空杯心态,我想是我必须做到的。否则只有自食恶果。其实细细想来每一份工作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就应该本着“努力、努力、再努力,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因为干一项事业,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难入佳境,难出成绩。而且,往往事业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没有使命之感,没有敬业之心,就没有锐意进取的勇气,知识就只是摆设,终不能转化为能力和成绩,要干就要干好,我想以后我一定会经常有这句话勉励自己。正如《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所讲:“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或许会迷失方向,在困难的面前,我们或许会动摇自己的决心,这就需要不断调整、挑战、战胜自己,要有罗文送信勇往直前的精神。
臵空自己的杯子,重新上路,保持激情、毅力。勤奋向前!我仍然相信,只要用心,我一定可以做“罗文”一样的人。
第三篇:空杯心态
读《空杯心态》有感
熙熙攘攘的人群,纷繁复杂的世界。一张张形色各异的面孔,演绎着种种不同的人生故事。故事中有欢歌笑语,有悲怆凄凉,有成功,有失败,有顺境,有逆境,有人走的很欢,有人走的很伤。
最近读了吴凡霖先生的《空杯心态》,颇有感触,让我又一次陷入对人生深深的思考。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不乏成功与挫折。面对成功有的人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有些人不断超越,积极进取;面对挫折,有些人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有些人敢于面对,勇于挑战。成功的淡定,挫折的冷静,使得他们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辉煌,不断产生奇迹。当面对人生不同的境遇时该如何面对?
吴先生的《空杯心态》给予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吴先生所说的“空杯心态”就是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一起倒掉。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发展尤其想在职场发展的所必须拥有的心态,也是最需要的心态之一,然而,拥有这样的一种空杯心态,对于我们人生何尝不是积极地呢?人生是一场盛宴,绝对不只是一道好菜,只有不断“空杯”,倒空过去,打破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才能不断提升事业和人生的境界。
人的一生中不外乎遇到顺境和逆境,面对顺境时,有人敢于倒空,没有沉浸在过去成功的光环中,而是选择不断超越,迎接下一次,巅峰的到来。吴先生在他的著作中给予了我的很多鲜活的例子和启示,然而诸如此类的成功者何止这些?
邓亚萍是世界著名兵兵球运动员,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18个世界冠军,这是一个无人可比的成绩。邓亚萍可以说无愧于一生了,可是她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陶醉不起。她要向世人证明,她不仅是打兵兵球的世界冠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在另一个领域她也能创造出另一个辉煌,于是她又开始了一个更新的人生追求,既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求学之路。初上清华,她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水平,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她并没有退怯,而是以她的坚强,坚持,取得了同样令人喝彩的成绩,读完清华,留学英国,又取得了硕士,博士等学位。吴凡霖先生讲主动“空杯”的人必然会取得最大最快的发展,我想邓亚萍就是这样一个人吧。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之父”生前在回忆他被苹果所雇的那段历史时说:“被苹果所雇是我所经历过得最棒的遭遇,成功的沉重感被再度从零开始的轻松感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在那么确定,它释放了我,让我进入我人生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从零开始,让自己从前的成就归零,这难道不是“空杯”吗?正因为有了这种“空杯心态”,乔布斯才能轻装上阵,从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假想一下,如果乔布斯没有这种空杯心态,没有这种从零开始的勇气,不断超越的坚持,他很有可能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从此会像一个落魄的艺术家一样客居欧洲。
可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停留在过去的成功中,以过去的成功自傲,停滞不前,在遇到挫折时,总是依赖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应对新的事物,处理新的情况,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不能从挫折中去深刻检讨自己,从而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让自己陷入瓶颈,吴先生在书中写道:“不光是要我们空掉优秀,空掉骄傲,更要我们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插上加速器,我很赞同一句话那就是“不经历挫折的成功不是真的成功”。
人之一生,不尽相同;有些人的人生充满太多的坎坷与艰辛,他们从开始就饱受艰辛和痛苦,有人向命运屈服,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终其一生,还不无感慨命中注定。可是,却有着另外一种人,对于痛苦他们会淡然的挥去,不断空杯,每次“空杯”以后就会觉得其实痛苦也不过如此,并不值得我们如此刻骨铭心。阴霾并不总笼罩着你,前面也有晴朗的天空,广阔的天地。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美国学者詹姆斯曾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含潜能的十分之一,而“空杯”的好处恰恰是让自己能经受生命的巨大震动,逼自己反思和成长,去创新和改造。最后激发自己都无法想到的生命潜能,创造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生命奇迹。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以她的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然而他的成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可以说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母亲不幸早逝,童年充满着艰苦和劳累。在成功之前经历数不清的挫折和打击。挫折和打击只会让弱者低头叹息。然而对于勇于挑战的人,挫折和打击只不过是浮云,不断挥去。夏洛蒂·勃朗特就是一个勇于挑战,且不断“空杯”得人,经过不断努力,她终于创作出长篇小说《简·爱》,受到世人瞩目。
人生其实就是在一条人行道上漫步,那个很深的洞,则象征人生路上上暗藏的各种挫折,风险和难题。这是吴凡霖先生在《空杯心态》中引用著名的《西藏生死书》中一首“人生五章”的诗发出的感慨“从一条街”到“另一条街”。这是一种超越,同时又是一种“空杯”只有懂得舍弃,才会从“同一条街”到达“另一条街”。“同一条街”上可能会有深洞,也可能会有鲜花,掌声,荣誉和成功。但如果你总是停留在这“同一条街”上那你怎会知道还有“另一条街”呢?只有我们不断舍弃,不断空杯,那样我们会发现还有“另一条街”,另一层境界。当我们真正懂得了“空杯”,具有了空杯心态,那“另一条街”还远吗?
第四篇:空杯心态
从前有一位有名的禅师名叫南隐,有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参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不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地看着茶水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把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向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呢,说的就是空杯心态,它的最直接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要将心理的“杯子”倒空,就要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洁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才能拥有整个世界。人,往往都是如此。自己的想法充斥着整个大脑,又怎么能够听进别人的语言和忠告呢。不论对方说的对与否,都应该先将自己的杯子清空,听听对方的想法,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
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基本地取决于他的心态。心态的不同,能够导致处理事情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怀着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并且乐意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心态。那么他就能面对问题从容不迫、面对困难可以坚持不懈。相反,当一个人怀着膨胀的心态处理问题时,他就会骄傲自大,一意孤行,最后将错误重蹈覆辙。其实导致心理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曾经的高学历,渊博的学识,丰富的人生经历,工作上丰富的经验等等。都会导致人心里上的膨胀。
如何能够割舍这些心理因素,达到空杯的境界呢。真的是很不容易做到,那就需要我们放下,放下前面自己优秀的过去。用心去聆听别人的观点,别人的建议。取长补短,才能融合更多的优势于一身。
空杯心态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员工也许有着很高的学历。但当他刚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时,一切都是陌生的。如果他不抱着一种空杯心态去工作学习,只想着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自己的成绩多么优秀,曾经的种种辉煌可能都会成为他心态上的阻碍。这就造成了眼高手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但还不虚心学习等错误,也会成为他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初来工作的人需要空杯心态。
当一个人在企业中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并且表现良好,被上级批准晋升到更高的职级时,他依然需要空杯心态去面对他的未来的挑战。任何对之前工作的自负心态都会影响他日后地发展。他更应该抱着空杯心态去学习进步。因为任何时候都是有“为”,才有 “位”。
当一个人达到某个领域的最高境界时,空杯心态也必须伴随着他,因为站的越高,摔得越恨,人在高处不胜寒。
当这个人年过境迁,从这个领域退休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空杯心态就会感到倍加的失落,无法面对这生活的落差。其实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批一批优秀的人才,谁也不会永远在最高点上,此时此刻更要以一种空杯的心态去面对、去生活。
空杯心态的真谛就是放下,外在的放下来自于内心的割舍。只有从心态上割舍过去我们才能拥有更没有的未来,才能更清楚地看清周遭的事物,才能生活得更美好!
第五篇:空杯心态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鞠躬)
我是来自XXXXX公司XXX的新科员XXX,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予至此锻炼自我的机会,能站在这里我与各位领导、同事一起交流、相互学习,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高兴。首先,请允许我向工作这三个多月来所有关心、帮助和教育我不断成长的领导、同事致以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鞠躬)
围绕着空杯心态的主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释放过去·成就未来》,与大家共勉。
对于空杯心态,我想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吧。犹记得一位名人(林语堂)有过这样精辟的高论:“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个人认为这是对“空杯心态”的最完美的体现。同时通过学习空杯心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品味到唐朝布袋和尚的一首《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那究竟什么是空杯心态呢?最浅显的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用三个杯子现场示范:道理很简单,一只杯子只能装250毫升水,由于不断地清空,它的一生可以装1万升水。)。在我看来所谓空杯心态就是随时清空自己曾经拥有的成就、荣誉或者曾经遇到的困难、挫折等,将过去全部释放,勇于面对现实挑战与机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成就美好的未来!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在全球化、网络化、竞争白热化的21世纪,新思想层出不穷,新事物不断出现,任何沉醉于过去的成功和荣誉之中、企图复制过去成功经验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淘汰或遭到失败。那我们如何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才能成功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空杯心态,要拥有空杯心态,而且要主动空杯。首先是要通过空杯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也应该每日审视自己工作中的思想观念是否先进、掌握的知识是否适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否成为新工作、新任务的绊脚石、为人处事是否做到了谦和等。其次要运用主动空杯,倒掉那些曾经的优秀和光环,倒掉过时的思想观念、经验和工作方法,倒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给自己的身心一个空间去学习和吸纳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工作做好。释放过去,一切从零开始,成就美好的未来!
或者:(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满腹金轮,应该可以把工作做好,可是到工作才知道,有那么多的东西都不知道。比如在我审核苗木时不知道在什么位置测量树的胸径,也不知道具体的树名,面对陌生的园林景观工程,我一筹莫展。后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我才得以顺利开展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是很缺乏实践和业务能力的,我们需要空杯心态,更应该主动空杯,释放过去。要时刻做到手勤、口勤、脚勤,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针对自己工作中的知识,要系统重点学,结合实际学,针对盲点学,突出难点学,带着问题学,学出真知,学出意义,学出境界;要多实践、多总结、多创新,用真知丰富自我,增强业务能力,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使用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更多的效益。)
或者:(在公司工作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领导经常教导我们新来的大学生要主动学习,主动沟通,这正是在教我们要主动空杯;还经常对我们说昨天正确的东西,今天不见得正确,上一次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可能会成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这也是在教我们要懂得释放过去,拥有空杯心态;还经常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时刻警惕、警醒,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不失信心,这也是在教我们要学会空杯。是啊,作为一名员工,我们需要空杯心态而且要主动空杯的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挑战,去学习、去进步,去锻炼能力,去积累经验,去成长,方能成就未来!)
对于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们,从学校来到职场,开始了职场征程。站在公司的立场,我们就是一张白纸,面对新的环境,需要我们释放过去,学会适应新环境,学会主动空杯、主动付出。对于初入职场的我们,一切都是陌生的。如果我们不肯忘却过去,不学会抱着一种空杯心态去工作学习,只想着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自己的曾经是多么优秀,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但还不虚心学习等错误,也会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所以作为新科员的我们需要学会、拥有并运用空杯心态,主动空杯,释放过去。我们要学会利用空杯心态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去倾听领导、同事的正确的教导,去学习他们做事的方式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激情,才能提升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境界,才能拥有成功和辉煌!
“境由心生,事在人为。”人生短暂,需要及时释放过去,从零开始,需要接受新的生活。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拥有空杯心态,主动空杯,释放过去,全身心地投入新知世界,用心去感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将点点滴滴刻在心里、融在血液中,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卓越的XXXXXXXXX,同公司一起发展,一起成就美好的未来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