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播种文明 传承美德

播种文明 传承美德



第一篇:播种文明 传承美德

播种文明 传承美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中学x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播种文明,传承美德》。在我们学校通道走廊上的黑板上常常会出现认领启事,认领的东西有衣服、餐卡、甚至钱物等等。这些同学家里大多不太宽裕,几十元钱对于一个农村里的孩子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他们对于这些“拾金”却能“不昧”。我校团支书莫老师常说:这些学生将来一定会很富有,不仅是在经济上,而且是在思想和精神上。

著名的词作家闫肃曾说:“一个人要想成功应该具备四分——天分、缘分、勤奋、本分。”这些学生的做法就是本分呀!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学生的表现就是厚德啊!

古谚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取之有量。”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这样的道德规范指引下,千百年来,我们的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并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生嬗变,逐步出现异议,而在“拾金不昧”这个问题上,更是争议不断。我们说,几十元是一道考题,来自贫困家庭的谭中学生用实际行动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一个贫困生用一颗金子般的心阐释了中华美德,一个本分善良的学生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最平常不过的举动却见证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灵魂!

“厚德载物”。的确是这样,厚德方可载物,国家要以人为本,所以,一个国家中人最重要。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优秀品质,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印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为什么呢?真正值得我们反思啊!老师们,同学们,以上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社会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社会,国家文明程度.古有孔融让梨,木兰代父从军;今有雷锋精神,舍己为人.这一切一切,都是文明行为标志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礼仪之邦,因为中华民族温文儒雅,落落大方!因为中国人民见义勇为,谦恭礼让!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世界迅速变化着,可美德的传承是不变的。我们希望古代贤人可以欣慰的看到,不只是社会科学在进步,人文素养也在提升。

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乱插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这些词汇似乎成了中国的代名词。然而,我们脚下的这片拥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礼仪发源之地,凭什么蒙受这样的耻辱。这种现状只能由我们自己用实际行动来改变。那我们又是如何去做的呢?

是的,我们不要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自己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的修养。看看校园内的垃圾,想想我们距离文明到底还有多远?听听周围同学的语言,想想我们距离文明到底还有多远?反思过后,我们该怎样呢?是的,我们该努力了,努力做一个文明之人,努力营造一个更加理想和谐的校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顺利学习的前提。但在我们一些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㯒不和谐的纸屑,尤其是星期

六、日,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挤挤,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只要我们重视日常小事,培养良好的品质,才会有文明的行为,从而创造出有序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每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吧!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要践踏草坪。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很近很近。我相信,文明之花一定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携手共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文明是一个人的品格,文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文明是一种人生发展的力量。愿文明之火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我们的每个人手中传递吧!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第二篇:播种文明,传承美德,做优秀中学生

播种文明,传承美德,做优秀中学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播种文明,传承美德,做优秀中学生》。

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印迹,40 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 60 万块口香糖残渣,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为什么呢?真正值得我们反思啊!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社会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社会,国家文明程度.古有孔融让梨,木兰代父从军;今有雷锋精神,舍己为人.这一切一切,都是文明行为标志。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礼仪之邦,因为中华民族温文儒雅,落落大方!因为中国人民见义勇为,谦恭礼让!但在我们一 些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不和谐的纸屑,尤其是下课饭间校园内食品袋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里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挤挤,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 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忽视了社会公德的 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

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每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习惯看作小事。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要践踏草坪。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它离我们很近很近。我相信,文明之花一定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携手共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文明是一个人的品格,文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文明是一种人生发展的力量。愿文明之火像奥运火炬一样,在我们的每个人手中传递吧!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 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第三篇:传承美德

传承美德,感恩母亲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做一个懂得感恩、心存感恩的人,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来之际,顺河小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感恩母亲活动。

四年级一班开展了“感恩母亲 我在行动”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上,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介绍下知道了母亲节的来历,了解了世界各地对母亲节的庆祝方式,回顾了中华民族尊重母亲的优良传统,从而激发了学生感恩母亲的美好情感。随后,在老师的号召下,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表达。有的孩子决定给母亲写一封感恩书信,有的孩子决定亲手做一张贺卡,有的孩子决定帮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

“妈妈,我想对你说„„” 的主题队会活动给六年级二班的大孩子们提供好了大展文笔的机会,他们深情款款地给妈妈写着信,信中饱含对妈妈的感激和爱,相信妈妈们读到孩子的肺腑之言,繁忙之中一定会多了许多感动。

孩子们在一点一滴中学会感恩,并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爱。温情五月天,和孩子们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顺河小学

马湘敏

第四篇:传承美德

新建中心学校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总结

为深入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组织开展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工作。我校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了本次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活动,我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下活动:

1、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通过讲述孟母断机杼、董仲舒勤学等经典故事,举行《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著集体诵读活动,组织《继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演讲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美德,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我校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动“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促进学生书法教育扎实开展,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开展“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向学生介绍颜、柳、欧、赵等书法名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书法的魅力和精彩,指导学生练习、临摹钢笔字帖、毛笔字贴,展示优秀作品,激励学生上进。

3、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我校通过:

1、讲述《抗日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英勇就义》等红色故。

2、观看《小小飞虎队》等红色电影。

3、寻访叶挺将军等红色足迹,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10

第五篇:传承美德

传承美德

“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我们深爱的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是啊,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永远的爱着自己的祖国,就就应该将祖国美好的传统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中国是一个美丽、发达的国家。不少外国游客来到中国都会对中国的山水赞叹不已。因为中国美,美得让他们无法不赞叹,而海南就是一个备受大陆人、外国人欢迎的宝岛。海南曾被誉为国际旅游岛。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不爱护自己生存的家园,随手乱扔垃圾,让这个宝岛变成一堆“废弃的垃圾场”。就拿海南来说吧,海南独特的海南话是每个海南人都应该会的一门语言。可你无论走到哪里,也很少见到用海南话与大人交流的孩子了,而土生土长的海南孩子,也只会一些皮毛,一些日常用语。还有海南的传统美食,海南粉、抱罗粉、清补凉等海南小吃也不常落入眼帘,就算有,也只是一些快要接近六旬的老人在卖。这早就充分说明了,海南的传统、早就不在我们这些年轻人中流传,甚至快要“彻底消失”了。

姑且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条算是人们要流传的中华美德说起吧。保护环境,就是让我们不要随手乱丢垃圾。可是,这条名言却被人类当耳边风来看,左耳进,右耳出,而我也见过一些人扔垃圾的例子。有一次去公园,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草地上,然后看见了一位迎面而来、穿着时髦的大哥哥,手里正拿着一些吃的。等那位大哥哥吃完后,明明离垃圾桶只有一小段的距离,但那位哥哥却当空气

似的,随手扔在后面的花丛中,过程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我看见了,很生气,真想上去和他理论一番。

保护环境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可现在很多人都是随手乱扔垃圾,把垃圾交给清洁工处理。可是,这么做不仅会污染环境,也会给那些来这里旅游的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么没有德行的事,我们是不应该做的。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名言,但他也在随时提醒人们不要破坏环境。我们长大了是要圆中国梦的,不传承好中华美德,怎能做中华民族的“接班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3909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