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子



第一篇:语文卷子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冶金工程系14级学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班级姓名

一、选择(10x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巡.察(xún)出阁.(gé)敷.

衍(fū)B.夹.竹桃(jià)撮.土(cuō)刮痧(shā)C.绞脸(jiǎo)私塾(shū)书籍(jì)D.逆子(nì)就寝(qǐn)凄惨(qǐ)

2、选词填空()

可是,她挣扎这,咬着嘴唇,手的走去。······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的街市回到的家中。母亲笑了。

A.倚徐徐拥挤不堪冷清凄凉 B.扶慢慢拥挤不堪清炉冷灶 C.扶徐徐拥挤不堪清炉冷灶 D.倚慢慢拥挤不堪清冷凄凉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市()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和管理。B.我认为谁也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有一些消极影响。

C.全党同志要认真领会“十六大”精神,这会使大家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D.只要你坚持体育锻炼,你的身体就会逐渐好起来,因为体育锻炼能增进人们的健康。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疑惑崭新便当燠热 B.灌溉当家笨拙油溺 C.厌恶沉陌摊贩奖券 D.庞蕴温暖退避坚困

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小心地把奖卷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B.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这无关要紧的奖券。C.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D.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情况所淹没。

6、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后来我才知道,是谁买奖卷,他会努力地把奖卷装进红套子里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的等待,看他把装进红封套,四处流动着。

A.不管总慢慢心情温暖 B.不论都渐渐祝福温情 C.无论都慢慢祝福温暖 D.无论总渐渐心情温情

(1)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是强制的,强制要以人们的自觉为前提,同时又是加强全民族语言文字的、动力之一。

(2)汉子的简化和规范也是符合汉字演变规律的。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文,从篆文到隶,从隶到楷,文字数量的、形体笔画的等变化从没有停止过。A.标准化规范化增减繁简B.标准化规范化繁简增减C.规范化标准化增减繁简D.标准化规范化繁简增减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中不快,嘟哝这说:“我还要上学呢?”

B.“你今天让你娘丢了脸!”母亲还说,两行泪就挂在了腮上。C.“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D.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他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

样子!”

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和管理。B.全党同志要认真领会“十六大”精神,这会使大家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C.只要你坚持体育锻炼,你的身体就会逐渐好起来,因为体育锻炼能增进人们的健康。D.我认为谁也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有一些消极影响。

10、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小姐,令尊既然不同意把财产分开,就放弃登记吧!B.今天是家母八十大寿,欢迎各位光临。

C.我家令媛这次绘画获奖,多蒙您的指点,真的好好感谢您。D.小姐,您得在这张书上签个字,表示您对继承权放弃。

二、指出下类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5×1分)(1)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2)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不祥的消息。()(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4)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5)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三、判断(5×2分)、在《好雪片片》一文中,“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2、《我的母亲》是莫言回忆母亲的散文,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因为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

3、“我怕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句中“失了根的花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在《卖白菜》一文的结尾处,母亲伤心地哭了,是因为想卖白菜却没能卖出去。()

5、写留言条时,要把它装进信封,这样显得有礼貌。()

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1分)扫兴.()虔.诚()瘫痪..()()侥.幸()够呛.()针灸.()兆.头()侍.弄()路窄.()

五、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5×1分)

(1)山尖全白了,(老舍《济南的冬天》)(2)(曹操《观沧海》)(3)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5)(韩愈《马说》)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题。

阅读

(一)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五代南唐国主(人名)。(1分)

2、如何理解“无言独上西楼”一句中“无言”的含义?(2分)

答:

3、请从修辞手法、字句锤炼、画面等意境等任一角度对本词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阅读

(二)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都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应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 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 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 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 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 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 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 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着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 过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的空中楼阁》这个题目的含义。为什么作者觉得“呼吸的都是香”?为什么说“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业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分析“我出外,需爱我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

有不好资源的路呢?”的含义。

5“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一一名叫自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语文卷子

小学五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因为李涛生病在家感到jì mò(),星期天,沈老师pài qiǎn()我们几个班干部到他家去安慰一下。和他交谈气氛很róng qià(),我们感觉他好像受到kù xíng()一样,非常xián qì()不能到校上课的生活。

二、用“

”画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4分)

金壁辉煌()

一蹋糊涂()惊涛害浪()

温文而雅()

三、选词填空(每词限选一次)。(3分)飘逸

飘溢

春天,公园里草色青青,鲜花盛开,空气中()着阵阵清香,河边的柳条随风摇曳,像姑娘们()的长发。

收看

俯视

仰望

眺望

瞻仰 去年暑假,我到淮安()周恩来故居,登上镇淮楼()远处的景色,夜晚我()星空,星星好像也()着我,我感觉心情特好。

四、根据情境完成练习。(4分)

1.县电视台准备为我校拍一部宣传片,计划从“环境卫生”“课堂发言”“教师仪表”“课外阅览”“师生成果”等角度各拍一些镜头。请你参考已经定好的镜头标题,从其他几个镜头中选择两个,用成语写出标题。例:“环境卫生”:窗明几净

”:

”:

2.选择正确的词填入括号里。

收银

买单

网民

网虫

包涵

借光

留步

赐教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如坐出租车叫打的,吃完饭结帐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用户叫()。

②你家的客人要告辞了,你把他们送到门口说:“招待不周,请多()。”客人说:“多谢盛情,请()。”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分)1.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小溪哗啦啦地流着。

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太阳照着大地,花儿开了。

2.用分号把下列两个小句子连成一个大句子,再接着仿写一句。一颗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次很大的灾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可以承担。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春光,竟会这样地

,这样地

!它把一冬天

的、,都尽情地

出来了!”这段话写出了春光的,它选自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是把一生创作奉献给儿童的。

2.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得到了许多启示。《二泉映月》中阿炳的坎坷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谈礼貌》让我们懂得。

3.“词抒情”,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今日,?”抒发了他乐观而积极的壮志豪情;“诗言志”,《七律•长征》中“,”显示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人生志向。叶绍翁的一句“

,”告诉我们任何新生的事物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像这样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我还知道“,”。

4.诗词读来真让人感觉心情舒畅!其实,一些优秀的现代作品,同样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很美。你瞧,灰椋鸟飞来了:树林内外,,似

,如

。月亮出来了,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

七、走近名人名著。(9分)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惊叹不()

化险为()

扶老()幼

读了这三个成语,我想起了明朝

(谁)七下西洋的故事,打开林汉达爷爷编著的《

》,像这样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很多,如《

》、《

》、《

》,等等。

2.我读书,我快乐。这学期,在课本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刘鹗的《

》中描写祖国山水的优美片段;翻开海伦•凯勒的《

》我们的心灵之光被点燃……这学期你课外重点阅读了哪本书?请结合阅读情况完成右边的读书卡。

八、综合改错。(共6处)(3分)

“六一”庆祝会上,宣读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特别发扬了沈睿的先进事迹。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纷纷向他庆祝,沈睿十分激动极了,他表明自己的决心:今后一定要再接再励,刻苦钻研,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九、走进生活。(1分+2分)

1.我们宝应有许多特产,如泾河大糕、望直港荷藕、宝应湖的螃蟹等,又是名人何仙姑、孟姜女的故乡。作为骄傲的宝应人,如果让你用广告的形式宣传家乡的特产和旅游业,你设计的广告词是:

2.我漫步在校园里,看到校园的景色真美呀!这时我发现一棵小树苗被风倒了。一向顽皮的我忙蹲下来把手伸向小树苗。值日老师批评我把小树苗弄倒了,不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我忙解释道:

。老师听了我的解释向我表示了歉意。

十、短文阅读。(10分+11分=21分)

(一)爱如茉莉(节选)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这句话可缩为: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

4.用“

”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二)多年前的一天,有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里面传来一个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看看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立即明白过来。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那就是自己的学生呢?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大声训斥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脸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话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缴了28元的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这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细心地为她洗净了脸,什么都没有问。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今后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阿姨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疑惑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

不知不觉中,好多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她打开房门,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手里捧着一束鲜花。

“你找谁?”她疑惑地问道,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

她恍然发现,原来陌生女孩就是当年自己从书店领回的那个小女孩。多年之后,她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不明白,当时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助了我,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你一声妈妈。” 1.阅读全文,给文章加个题目。(1分)

2.老师接到电话后“犹豫”了片刻,她犹豫什么?(2分)

3.老师把小女孩领回家后,为什么“什么都没有问”呢?(2分)

4.“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她会说些什么?(2分)

5.那位老师为什么愿意充当“偷书”女孩的妈妈?(2分)

6.本文依次写了

→帮助女孩→,赞美了老师

。(2分)

十一、习作。(30分)题目:爱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爱,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有同学之间的爱……请以“爱”为题,用一件事写出你所感受到的爱。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得涉及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十二、写字。(4分)

1、写字端正、整洁、间架结构匀称得4分。

2、写字端正、整洁、间架结构不够匀称得3分。

3、写字比较端正、整洁得2分。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语文卷子2[最终版]

冶金工程系14级学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班级姓名

一、选择(10x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巡.察(xún)出阁.(gé)敷.

衍(fū)B.夹.竹桃(jià)撮.

土(cuō)刮痧(shā)C.绞脸(jiǎo)私塾(shū)书籍(jì)

D.逆子(nì)就寝(qǐn)凄惨(qǐ)

2、选词填空()

可是,她挣扎这,咬着嘴唇,手着门框,看花轿的走去。······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的街市回到的家中。母亲笑了。

A.倚徐徐拥挤不堪冷清凄凉

B.扶慢慢拥挤不堪清炉冷灶

C.扶徐徐拥挤不堪清炉冷灶

D.倚慢慢拥挤不堪清冷凄凉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B.我认为谁也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有一些消极影响。

C.全党同志要认真领会“十六大”精神,这会使大家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D.只要你坚持体育锻炼,你的身体就会逐渐好起来,因为体育锻炼能增进人们的健康。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疑惑崭新便当燠热

B.灌溉当家笨拙油溺

C.厌恶沉陌摊贩奖券

D.庞蕴温暖退避坚困

5、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人小心地把奖卷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

艰难。

B.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这无

关要紧的奖券。

C.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D.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情况所淹没。

6、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后来我才知道,是谁买奖卷,他会努力地把奖卷装进红套子里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

耐心的等待,看他把装进红封套,四处流动着。

A.不管总慢慢心情温暖

B.不论都渐渐祝福温情 C.无论都慢慢祝福温暖 D.无论总渐渐心情温情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是强制的,强制要以人们的自觉为前提,同时又是加强民

族语言文字的、动力之一。

(2)汉子的简化和规范也是符合汉字演变规律的。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文,从篆文到隶,从隶到楷,文字数量的、形体笔画的等变化从没有

停止过。

A.标准化规范化增减繁简

B.标准化规范化繁简增减

C.规范化标准化增减繁简

D.标准化规范化繁简增减

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中不快,嘟哝这说:“我还要上学呢?”

B.“你今天让你娘丢了脸!”母亲还说,两行泪就挂在了腮上。

C.“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D.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他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9、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的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定责,也收获最多。

A、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B、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虽然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D、让在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10、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A.小姐,令尊既然不同意把财产分开,就放弃登记吧!

B.今天是家母八十大寿,欢迎各位光临。

C.我家令媛这次绘画获奖,多蒙您的指点,真的好好感谢您。

D.小姐,您得在这张书上签个字,表示您对继承权放弃。

二、指出下类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5×1分)

(1)她是我家中的阎王。()

(2)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不祥的消息。()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4)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

(5)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三、判断(5×2分)

1、在《好雪片片》一文中,“好雪、明净之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2、《我的母亲》是莫言回忆母亲的散文,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因为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

3、“我怕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句中“失了根的花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在《卖白菜》一文的结尾处,母亲伤心地哭了,是因为想卖白菜却没能卖出去。2 为什么作者觉得“呼吸的都是香”?(2分)为什么说“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业富于浪漫的文学性”?(2分)()

5、写留言条时,要把它装进信封,这样显得有礼貌。()

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1分)扫兴.()虔.诚()瘫痪..()()侥.幸()够呛.()针灸.()兆.头()侍.弄()路窄.

()

五、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4×1分)(1)(曹操《观沧海》)(2)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学而不思则罔,(《论语》)(4)(韩愈《马说》)

六、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1~3题。(10分)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都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应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环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着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的空中楼阁》这个题目的含义。(2分)分析“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的含义。(2分)

5“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一一名叫自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七、作文(34分)

亲情是暴风雨中的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亲情是黑暗里的一盏灯;为我们找到前进的道路……你认为亲情是什么呢?拿起你的笔,让我们来共同分享你的亲情故事吧!

要求:中心要明确,能恰当使用各种修辞,使得文章语言优美流畅。感情要真挚,要用你的真情感动每一个心灵!600字左右。答题卡:1、2、3、4、5、

第四篇:卷子三

期末复习卷子三

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帮”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2.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B.拨乱反正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5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7.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8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9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复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10.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组建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2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13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 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16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17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D.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地基本任务

19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海峡两岸在“三通”等问题上初步达成协议,这表明()

①台湾经济发展的惟一途径是与大陆实现“三通”②“三通”对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往来有重大意义

③“三通”的实现说明台湾全体民众都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④实现“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祖国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双赢 C.希望两岸实现三通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22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23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

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4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5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④新时期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27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28 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义不包括A.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B.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

C.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D.标志着公正团结的国际秩序的形成 29 亚非会议上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达成平等互惠的协议D.会议确定了联合反对殖民主义的目标 30 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一边倒”?? ②不结盟? ③ “另起炉灶”??④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以下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中国政府首先提出的B.是由印度尼西亚、印度两国政府共同提出

C.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D.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2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为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③ 3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34 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三世界的合作D.求同存异方针

1971年,中国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史实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①第三世界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③联合国不再是美国操纵的工具④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正在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开一面D.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7.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B.中美双方有共同利益的要求 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局势将长期缓和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B.作为不结盟国家成员之一,我国将长期推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继续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关系,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往来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39.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做了大量努力,最突出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日关系正常化

C.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D.注重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第五篇:卷子1

二、填上正确的象声词。

小羊____泉水____小溪____炮声____鸟鸣____ 鼓声____

磨刀____雷声____书声____雨声____风声____小狗____青蛙___

小牛____小鸭____小鸡___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展()坚持()()软弱

稳定()召开()维持()()脆弱

肯定()举办()保持()()薄弱

决定()举行()支持()()虚弱

坚定()

四、选词填空。

A.明智

B.精密

C.聪明

D.深刻

读吏使人(),读诗使人(),演算使人(),哲理使人(),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

经过

自从

()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以后,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一直很高。()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

由于

为了

()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我班运动员一直坚持刻苦训练。

()学校对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多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故。

揭示

揭开

这一奇观是个谜。()这个谜的是两位旅行者。

“滴水穿石”的现象向人们()了一个道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标。”

改正

改进

改善

改良

同学们()了学习方法,成绩明显提高了。我们要努力()缺点,争取更大进步。近年来,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地()。

必须

必需

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品。

反映

反应

小华睡得真沉,我推他一下,他一点儿()都没有。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向张老师()。

印象

形象 读了《海伦·凯勒》,海伦的()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

五、按要求写词语,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1、用“正”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错误

()态度

()缺点

()位置

2、用“保”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财产

()祖国

()性命

()秘密

3、用“严”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的要求()的态度()的考验()的纪律

二、填上正确的象声词。

小羊咩咩_泉水汩汩_小溪淙淙_炮声隆隆_鸟鸣喳喳_ 鼓声咚咚_

磨刀霍霍_雷声轰轰_书声琅琅_雨声淅沥_风声飒飒_小狗汪汪_青蛙呱呱_

小牛哞哞_小鸭嘎嘎_小鸡唧唧_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展(运动)坚持(方针)(性格)软弱

稳定(市场)召开(会议)维持(稳定)(心灵)脆弱

肯定(观点)举办(派对)保持(性质)(环节)薄弱

决定(放弃)举行(婚礼)支持(决定)(身体)虚弱

坚定(信念)

四、选词填空。

A.明智

B.精密

C.聪明

D.深刻

读吏使人(A),读诗使人(C),演算使人(B),哲理使人(D),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

经过

自从

(自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以后,同学们的读书积极性一直很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

由于

为了

(为了)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我班运动员一直坚持刻苦训练。

(由于)学校对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多年来,我校没有发生一起意外事故。

揭示

揭开

这一奇观是个谜。(揭开)这个谜的是两位旅行者。

“滴水穿石”的现象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目标。”

改正

改进

改善

改良

同学们(改进)了学习方法,成绩明显提高了。我们要努力(改正)缺点,争取更大进步。近年来,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不断地(改善)。

必须

必需

上课(必须)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反映

反应

小华睡得真沉,我推他一下,他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向张老师(反应)。

印象

形象 读了《海伦·凯勒》,海伦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按要求写词语,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1、用“正”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正视)错误

(端正)态度

(改正)缺点

(摆正)位置

2、用“保”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保护)财产

(保卫)祖国

(保全)性命

(保守)秘密

3、用“严”字组词并与括号后面的词语搭配。

(严格)的要求(严肃)的态度(严厉)的考验(严明)的纪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