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下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基础(29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 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
② 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 《春望》中表现诗人对时事伤感,惊心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杜甫《春望》中的“。”则写出了国家衰败的景象。
2、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憩息(qì)粼粼(líng)犀利(xī)皎洁(jiāo)
B、蜿蜒(wǎn)绮丽(qí)慷慨(kǎi)恫吓(dòng)
C、纤维(xiān)脉搏(mài)堕落(duò)孤僻(pì)
D、腼腆(diǎn)瀚海(hàn)坟墓(mò)洗涤(d í)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
B、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
C、球迷们强烈抗议比赛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课。(下课:被免职或主动辞职)
D、沉溺网络、迷恋韩日漫画,已成为影响部分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杀手”。(心理杀手:指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4.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2分)
A.范晔,东汉历史学家、文学家。所撰《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东汉史。
B.《列子》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书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非常丰富,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
C.“李杜”,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号称“诗
圣”。
D.《古诗十九首》,东汉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萧统收入《文选》。
5.下列四句诗中,填入语段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2分)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B.映日荷花别样红
C.百般红紫斗芳菲D.梅雪争春未肯降
6.如果看到一位同学因为家庭矛盾与家长发生争执,你好言相劝,得体的说法应该是:()(2分)
A.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B.你还是肚量放大些吧!
C.你怎么敢跟父母吵架?太目无尊长了!。
D.冷静一点,体谅一下父母
7.下面是一首小诗,请仿照已有的诗句,补写出另外两句的内容。(4分)四季是什么?
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
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
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春节和无私。
第二篇:2014年七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沥林中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基础知识(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3),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4)朔气传金柝,;将军百战死。(《木兰诗》)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5分)
(1)但我知道路径yánmián()。
(2)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chì tîng()。
(3)他并不jí dù()他们。他怎能梦想有他们那样美丽呢?
(4)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5)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wū huì()和耻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惠州西湖的春天实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关键在于你自己努力学习。
C.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都应该提高安全意识。
D.那一次谈话以后,他那激动不安的心情总在我的脑海浮现。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是()(3分)
A.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校园之星”是 当之无愧的。
B.执着是锲而不舍,是持之以恒,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C.眼前这绚丽缤纷的美好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D.西方一些媒体对昆明事件的报道与事实真相迥乎不同,严重脱离了新闻媒介的基本道德,真是令人遗憾。
5.学校近期在开展“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试模仿下面一段诗的内容和形式,再仿写一节诗句。(没写完整不得分,4分)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会落在浑浊的小河里,让她清澈见底,然后,我和鱼儿一起嬉戏。
二、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即书诗四句 /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又七年,还自扬州D.其诗以养父母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8.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岁时有过人的天资,如“即书诗四句”“”、“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大不如前,表现在“,” ;第三阶段,成年后完全变成了平庸之人,文中””一句可说明。(用文中原句填空)(3分)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叙仲永之奇特,后写仲永之退化,先详后略,先抑后扬,对比鲜明。
B.当父亲拉着仲永去求“利”的时候,也把仲永“拉”进了“众人”的行列。
C.本文以“余”所“闻”“见”为素材组织文章,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本文通过写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
1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13.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2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4.选文从、、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分)
15.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分)
16.“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小弗朗士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最后一课的意义。只是对老师的离开感到难过。
C、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是因为他即将失去工作。
D、《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⑴人生烦恼无数。⑵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到“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⑶幸福总是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的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⑷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的命中的劫数。
⑸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⑹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⑺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⑻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⑼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⑽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⑾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⑿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 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⒀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⒁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的眼里。
18.从本文看,作者认为人生的烦恼是如何形成的?(请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19.第⑵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从全文看,作者怎样理解“幸福”和“烦恼”?(3分)
21.作者用“活得糊涂”和“活得清醒”来阐述对幸福和烦恼的认识,并说“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对这些话,你怎样理解?(3分)
22.选文结尾说: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试简述你对“幸福”的见解。(4分)
三、作文(50分)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猜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详细得当,中心明确;
(2)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3)不得使用自己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 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 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以上文段选自____国家著名作家____的小说《____》。请你写出作者其他两部自传体小说《》《》。(5分)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3分)
第三篇:2011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5、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马街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学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2分)
炽()热的情感,世世代代燃烧着奔向它的渴望,从 “嫦娥奔月”的神话到“神舟七号”的升空,中国人以凛然之姿,向茫茫星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给加点的字注音。炽【】热(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深suì【】
2、按要求填空:(5分)(1)写出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中书写自己报效国家、御敌立功的豪迈诗句:
名(2)李清照《武陵春》中以生动的形象描写来表达愁苦的句子:,姓(3)《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的句子:,(4)《出师表》中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意思一致的两句话:。
级年(5)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开展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留言栏】(1)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故事会】(2)小芳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 ”的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4分)
学
4、在平时课外名著阅读中,你最喜欢读哪本书?谈谈喜欢这本书的理由。(2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11题。
(一)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2分)(1)由是先主遂诣.亮()(2)遂用猖獗(...).(3)先帝不以臣卑鄙..()(4)遂许先帝以驱驰(...).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甲文中“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原因是诸葛亮(2分)
10、甲文中先主“凡三往,乃见”以及他向诸葛亮说的一席话,表明先主是怎样一个人?(2分)
11、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2分)
三、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2——22题。
(一)别踩疼了雪(16分)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见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反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12、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2分)
13、第(7)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4、揣摩第(9)段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3分)
15、第(16)段的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6、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二)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15分)
(1)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2)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的绝境。
(3)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4)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5)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6)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朽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7)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8)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9)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10)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选文有改动)
17、(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2分)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
19、(3分)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0、(2分)从文章第(8)段来看,成功者和失败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1、(3分)文中说“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还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敢于为自己创设绝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创造了辉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参见【相关链接】)
对于这种自断后路故设绝境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你的观点和理由:
【相关链接】
(1)背水一战:韩信攻赵,让士兵背水列阵,置己方于前有强敌、后无退路的绝境,结果士兵
个个奋勇向前,大败赵军。取胜后,有将士问背水列阵的缘故,韩信说:“大敌当前,只有后无退路,才能坚定战士拼死求胜的决心。”(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2)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作战,领兵过河后,下令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弄沉,使士兵们陷于缺粮、无船、没有退路的绝境,以示不胜利不再回来的决心,最终大败秦军。(据《史记•项羽本纪》)
四、作文(40分)
23、认真观察生活,体会其中的意义和乐趣,这就是“品味”。生活中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书一文,都会使你有所领悟,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细心去品味,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件事的深刻意义;就会发现自然景物也蕴涵着人生道理,一书一文都会使你获得享受或启迪。请你以“品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第四篇:初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初二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一)D
(二)B
(三)A
(四)1、天街小雨润如酥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名人传罗曼.罗兰
(六)例句: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请不要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去一抹新绿。
二、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1、(1)伐:砍伐。取:开辟。(2)可:大约。许:来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鱼儿)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三、现代文阅读
(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答案
(1)、说明胡杨林在靠近罗布泊一带大面积死亡,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2)、举例子,列数字“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3)、罗布泊变成了戈壁滩
(4)、表明了作者对大量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痛心。
(二)《年的召唤》答案:
1.熟悉 熟透 熟识(3分,每空1分)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写出游子归家心切,归心似箭,对回家过年的渴盼。(2分)
3.对故乡.亲人的爱落寞(忧愁,孤单等)温暖(快乐.安逸等)(3分,每空1分)
4.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等。(1分,答到要点即可)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考试成绩结果
四年级一班共有32人,本次考试参考32人,及格28人,不及格4人,最高分93分,最低分只有10分。人均72.7分,及格率87.5%,优秀率34.4%。
二、本次试卷的特点:
本次试卷命题不是很难,既考察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各种句型,课内阅读比较简单,课外阅读既考察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词语的能力,作文是课文第八单元的作文,层次也是参差不齐。
三、试卷试题分析及学生做答的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月考的试卷共有四个大题,第一大题是基础小天地。包括六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考察拼音,后进生掌握不到位。第二小题是看拼音写词语,全部是听写过的,但是由于隔得时间较长,没有及时复习,所以大部分遗忘了。第三小题是形近字填空,个别学生不能区分“竟”和“竞”。第四小题是词语补充,问题不大。第五小题是在古诗中找地名,其中第三句诗学生没学过,所以做的不是很好。第六小题是按要求完成句子。部分学生对缩句和修改病句掌握不是很好,这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二大题是课本回顾。题目简单,还是因为学过时间过长,没有及时的回头复习,导致学生把记住的都忘记了。再一个就是错别字太多,导致失分。第三大题是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月光曲》要求背诵的段落,学生大体答题都很好,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把题目意思没审清楚,把题做错了。课外阅读考察内容比较多,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错得比较多,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提高。再就是没有用心读短文,应该在短文里找到答案的,却没有找到并写出来,说明学生对待学习还是比较慌张。第四大题是作文。通过观察,发现阅卷老师给的作文分数很高。有些确实是写得好,有些则不然。写作一直是难点,攻克下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四,改进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大纲,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平时把一些类型的题目训练贯穿在课堂中。2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卷面的情况看,学生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学生在卷面上出现的错别字较多。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利用学后班时间练习写字。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6作文教学改进作文方法的指导,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减少作文的错别字,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还有加强优等生的培养,学困生的指导,提高优等生人。
五、期末努力方向
人均:80分。及格率:94% 优秀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