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领导干部当垂范

领导干部当垂范



第一篇:领导干部当垂范

领导干部当垂范

2010-10-12 10:4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打印本页 关闭

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创先争优才能蔚然成风。

领导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系一个群体,影响一方发展,责任重大。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争先锋、作表率,时时、事事、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需作思想的先导,带头学习提高。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不解放思想,就打不开思路,就找不到出路,就不能解决时代课题,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而解放思想又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提高,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不断提高能力,提高境界,为干好工作、服务群众打下坚实基础。需作行动的先导,带头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先”和“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以实干做基础,才能杜绝创先争优走形式,确保取得成效。而实干,就是要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养成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坚持说实话、鼓实劲,安下心来抓实事、干实事,以自身的行动带领和影响他人创先争优。

第二篇:“为人师表,垂范师德”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

古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今有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践行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爱为师之先,德为师之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品德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教育无小事,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为师先为人,做善良友爱的人,做真诚正直的人。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同事面前,教师都应注重自身完美形象的树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教师应始终用行动践行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与奉献。

在职业学校当班主任期间,我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也很团结同学,但自制力很差,几乎和所有任课教师都发生过冲突。第一次被任课老师带到我这里时,我是很生气的,劈头盖脸对学生说了一大堆关于教养,关于尊重,关于纪律,关于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社会一类的话,我自认为自己教育的很好,学生也低着头没有言语,我以为教育成功了,但他离开办公室时那无所谓的表情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通过与家长联系,通过其他学生侧面了解,得知他以前是一个学习不是很好,但表现非常不错的孩子。然后,我开始观察他的行为,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这个学生,试着和他聊天,慢慢走进他的内心。

/ 3

一次历史课上,他再次被老师带到了我这里,我不再像上次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教他,而是让他坐在我身边,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课上借文具,致使自己周围的三个人有些乱,老师便将矛头指向了他,进而批评了他,给他惩罚,他不接受,便到了我这里。我问,“你向老师解释了吗”,他说,“懒得解释,反正解释了也没有人相信”,“你没有解释,怎么知道老师不会相信呢?”,“初中时,老师只是关心学习好的同学,我向老师请教问题时,他们总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课下去问某某某;每次班上被扣分,老师在班上批评时眼神总会看向我,有一次我向他解释,他竟然都不相信。后来,我也不再问问题,他批评就批评吧,我也懒得解释了,反正解释了也不相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然后,我和他聊了很多,试着让他明白信任是相互的,若想让别人相信自己,首先就要先去信任别人。我说,“很多事情你其实可以做的很好,你做出的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很多时候也都是你的无心之举,上次没听你解释便批评了你,老师向你道歉,保证以后都会先听你的解释,但你也要试着去改变自己,减少错误,我可以帮助你,你信我吗?”他点头了。然后,对于那天课上的事情,我和他一起制定了解决方案,从历史老师给我的反馈中,我知道,我的教育见效了。第二学期,我让他担任班里的组织委员,有一份责任在肩头,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现在,我很欣慰,因为这名曾经班上的调皮大王,虽然成绩还没有特别突出,但在其他方面,俨然已成为班上其他学生学习的楷模。

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班级的隐性文化更为重要,教师若能以德立身,真正关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以德施教,我想,他们的成长会更加快乐更加健康的。

/ 3

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常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远胜于口头说教,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枯燥乏味的德育知识灌输,学生只会越听越烦,只有将德育知识融进教师自身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并合理利用奖惩机制,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对于总是迟到的学生,不要总强调惩罚,教师以身作则,试试和学生“赛跑”吧;对于教室的垃圾,不要总是批评,教师做出表率,试着带头捡起吧;要求学生课上手机不能出声音,就请先将自己的手机关掉吧。作为教师,我们要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不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反被学生教育,更不要以教师或长辈的口吻一味地对学生说教,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以德施教,育德于行,因材施教。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作为教师应捧着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真心,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于无声处,真诚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奉献学生。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严以律己,为人师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3

第三篇:廉洁从政,党员领导干部当言传身教

廉洁从政——党员领导干部当言传身教当前,人们只要聚集在一块,议论最多的就是中共中央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可以说新《廉政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们的党自身建设的又一大提高,其规范的主体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行为是从政行为的廉洁性。那么,什么是廉洁从政?从怎样的政才是廉洁的?这就是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查阅词典,“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从政”解释为:参与政事,指做官,从政,也应该就是从事国家事务的处理,即公务员公务行为。

关于“廉洁”,有学生曾请教于老师,老师答曰:“廉洁就是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财物,不比吃穿、不乱花钱,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或交公,比如古时候的包拯,包青天,他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说到廉洁,印象首席想到的是政府官员,或者我狭隘的认为只有当官者才可以有资本谈廉洁。试想,一个老百姓,你有资格贪污受贿吗?你有条件贪污受贿吗?谁给你机会让你贪污受贿呢?没有贪污受贿的机会,何来的廉洁?因此廉洁也就主要针对于从政之人而言,尤对官员、领导言之。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猩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古有“羊续悬鱼”、“ 包拯《诫廉家训》”,近有“马寅初拒贿”、“ 周恩来不舍旧衣”的廉洁故事告诫我们清官

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

从政这一概念,在古老中国的含义就等于做官,一个人只有做了官,才算从了政。所以我认为,从政广义的说就是从事政府部门工作,狭义的说就是从事掌握一定政权的工作。在我国,从政者就是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是执行国家权力的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就代表了国家权威和政府行为。当然,从政也是个人报效国家、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许多人向往的一项光荣的职业,但是,政治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为什么要从政?从什么样的政?我们党的“八字”宗旨早就告诉了大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没有公仆意识,就很难做到廉洁,因而,我们的党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

农有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再如“上行下效”此种言语不难理解,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带好队伍,做好榜样。要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这些已不用多说。我认为讲廉洁从政,首先要克服的是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是搞概念炒作、刮风、搞“形象工程”、热闹一阵子,造影响搞声势者比比皆是,谁都知道廉洁从政不只是嘴上说说、会上提提、纸上写写,也不是开个大会、发个文件、写个体会、作个报告,更不是挂挂横幅、贴贴标

语、读读报纸、写写笔记、装装样子。尽管我们的党多年来对形式主义的痼疾屡加挞伐,但因其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方唱罢我登台,很难根除。“领导就是开会,贯彻就是发文,检查就是汇报,协调就是喝醉,落实就是收费”,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普遍现象。形式主义的要害,是不顾实际,只会跟风;不计成本,只要轰动;不求实效,只图虚名。比规模比投入;你办灯箱一条街,我就搞文化长廊;你搞演讲竞赛,我就来知识大赛„„花了不少资金和人力物力,但从政者廉洁意识提高不大,腐败现象处处可见,扼刹的不正之风不见停,禁绝的腐败现象不见多。

其次,廉洁从政,必须改革我们的反腐倡廉机制,反腐倡廉机制当有四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有严密可行的制度,使人不能贪;第二个境界是有冷酷无情的惩罚,使人不敢贪;第三个境界是有相对丰厚的薪酬,使人不必贪;第四个境界是有及时严格的教育,使人不愿贪。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党纪法规主要停留在第一个境界,期望通过颁布具体的行为规范,约束公务员的行为。但现在看来,由于惩罚措施的不到位、微薄薪酬与物质生活需求不相称和思想教育的不如实,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法无外乎人情,在纪律处分与人情世故之间,总有一些公务员飞蛾扑火,这说明我们的反腐倡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人认为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反腐倡廉如拆墙,应从最高端做

起,才没有坍塌之险;二是开展工作不能刮一阵风;三是少一些明察多一些暗访;四是阳光下运行工作,不要搞暗箱操作。

第三,抓廉洁从政,最重要的是摈弃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意识,“官本位”是以“官”为本的价值取向。官僚主义、唯上是从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就是这种思想意识支配下的具体行为。“官本位”意识与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位”思想背道而驰,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党员领导干部“官本位”意识越浓,科学发展阻力就越大,政治风气就越差。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官本位”意识浓厚,就是因为有“官”就有利,或者可依“官”谋利。把做官、升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为了升迁,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不择手段,找靠山,拉关系,走门子,四处活动。官职似乎可以衡量一切:政治待遇、社会名声、经济收益、薪酬多少、住房大小、专车档次,等等。认为“做官才有出息、从政才是本事”,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在现实中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社会心理,由此造就一种对权力、官位、官员的崇拜和敬畏,进而导致“官本位”思想的盛行。更有甚者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以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

视为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把从政看成是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想方设法追逐对公共资源的特权,捞取自己的特殊利益。

我们可以好不避讳的说,在相当一些地方和部门,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权力的等级关系。在这种单一行政化体制下,往往是“官大嘴大”,惟我独尊,“一言堂”,对与错的评判标准不是实践而是官帽的大小,官员的意见成了判断正误、善恶、美丑的唯一标准,并且官越大说的话就越正确;对下级官员说来,一切只对能决定其个人命运的上级官员负责。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着很多诱惑和考验,要抵挡住各种物欲的诱惑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必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永远做人民的公仆;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前车为鉴,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保持正确的人生追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分得清黑白,辩得清真伪,看得清是非,克己自律,严于自察,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性。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当“两学一做”的典范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正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展开,这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大部署。总书记就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学习教育中作出表率,紧密联系领导工作实际,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要求更严一些、更高一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笔者认为,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领导带头、层层示范,坚持走在前列、当好表率,自觉以身作则、做好典范,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带动效应,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务求实效。

一、在“学”上作表率走前列,当真学真懂的典范

学习深度决定思想高度、实践力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根本。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两学一做”中当好表率,就要在学习上走在前列,对学习教育规定的内容要真学真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端正态度学。态度决定一切。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十分注意学习的,但也存在少数同志轻视学习和忽视学习的现象。有的是闲时学、忙时不学;参加集训时认真学,集训过后就很少学;上级部署学习任务时学,任务过后便束之高阁。这次中央明确提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求把学习教育纳入经常性轨道。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确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当做终身的必修课、基础课,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出成效来。二要原原本本学。理论的精髓深深蕴含在原著原作之中。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学系列讲话,要突出抓住“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把握精髓,在关键内容、重大观点、精神实质上深钻细研,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以指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三要联系实际学。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和自身的实际,重点查找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品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反思。查出不足、查出漏洞,把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把新出现的问题处理好。四要带着问题学。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的要求,紧盯问题和具体表现,一条一条梳理,找到症结所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不摆样子、不流于形式。

二、在“做”上作表率走前列,当真学真信的典范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所以,广大党员要时时刻刻用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德,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新标准新要求来衡量自己,切实用“两学一做”塑造坚强党性、服务广大群众。一要着力加强政治修养,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政治、有信念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第一准则,是推进党和人民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每个党员都要切实用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政治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自觉强党性、优修养,自觉主动向中央看齐,对党绝对忠诚。二要着力强化遵规守纪意识,做到讲规矩、有纪律。讲规矩、守纪律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全体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党员必须“把讲规矩守纪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条“底线”和“红线”来遵从,时刻绷紧规矩和纪律这根弦,把纪律挺在前面,以党的规矩纪律为规程、准则和遵循,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党的忠诚卫士。三要着力加强品德修养,做到讲道德、有品行。“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讲道德、有品行是每个党员人生必修课。要以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典范为标杆,保持正派作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人格力量及务实的道德行动影响、感染、引领身边的群众。四要着力强化宗旨意识,做到讲奉献、有作为。共产党员只有无私才敢担当,敢担当才能有作为,讲奉献、敢担当、有作为,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自己应有的政治品格,也是自己自入党之日起就向党作出的庄严的承诺。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要时常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讲奉献、有作为作为座右铭,自觉强化党的宗旨意识,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始终保持公仆情怀,淡泊名利,甘愿付出,勇于担当,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严”上作表率走前列,当真严真实的典范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运用党章党规规范言行的重要途径,是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有力举措。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抓好“两学一做”,践行“三严三实”,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一要心有所畏,从严从实管好“心”。就是要学思践悟、学用结合、学以促心,常弃非分之想,做到心有所“怕”,防止心猿意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用党章党规约束自己,始终用“三严三实”要求自己,要敬畏党章、敬畏党规、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怕信念不牢、怕愧对群众、怕稍有不慎违反党规党纪。二要言有所戒,从严从实管好“嘴”。就是要按照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讲话要求,始终做到言有所戒,不口无遮拦、不信谣传谣、不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从严从实管好自己的嘴,不断强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念,先动脑再动嘴,三思而后言,谋定而后动,深入调查后再发言,深思熟虑后再表态,集思广益后再讲话。三要行有所止,从严从实干好“事”。就是始终遵循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行得端、走得正,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时对照“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要求来检视自己,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谋求真务实之策,多干求真务实之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凝神聚力抓工作,心无旁骛干事业,全力以赴抓落实。把干好事当做一种崇高责任、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追求,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第五篇:领导干部要当勤学的火车头

领导干部要当勤学的“火车头”

中央政治局在近10年时间内集体学习70多次,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干部帮学带学促学蔚然成风„„在“学习”成为时代追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表率作用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入开展,践行中央“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的要求。

重视全党的学习,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法宝。从毛泽东当年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到邓小平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如果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易庸俗,成为变质起点,再到胡锦涛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岗位要求;不仅 事关个人进步、党性修养,更关系国家发展、事业成败。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面对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国际形势,如何把握时代风云、坚定理想信念?身处知识爆炸时代,能否掌握最新知识、走在时代前沿?面临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怎样走过“改革深水区”、把握“战略机遇期”„„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实践,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新考验。也因此,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履行好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也是检验党性有没有、强不强的重要指标。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对全党全社会也是一种行动导向和风气引领。老百姓常说,群众盯着党员看,党员瞄着干部看,基层比着高层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才可能在形势任务发生变化、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时,及时领会、准确引导群众,才能以实际行动成为学习典范,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

今天的领导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必须看到,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或是认为自己现有知识差不多了,不用学习也能应付;或是以为干比学重要,懂不懂理论无所谓;更多人则强调工作太忙,没时间顾不上。说到底,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还是因为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

常思能力不足,才会重学好学,在学习中坚定信念,拓宽视野、把握规律;常怀本领恐慌,才会勤学苦学,拿出挤劲钻劲韧劲,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常找学习差距,才会广学博学,求得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常念为民解忧,才能学以致用,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难题。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

“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我们担负的使命光荣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都当经常自勉: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