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新山村50亩科技生态示范园项目简介

新山村50亩科技生态示范园项目简介



第一篇:新山村50亩科技生态示范园项目简介

炉山镇新山村“科技生态示范园”50亩

项目简介

为加快新山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农业产业示范带动,新山村科技生态示范园50亩示范园在凯里市民宗局、凯里市政府办、炉山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50亩生态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35万元,机耕道及便道建设总投资15.8万元,水池建设1.2万元,流转土地租金5万元,建设莲藕养鱼池一个7万元,大棚建设2.5万元,其它设施建设3.5万元。

承建单位:凯里市鑫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二0一四年一月

制作尺度:长3.1米宽1.6米

第二篇: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简介

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简介

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座落在罗山县西城开发区西外环西侧,建设项目由香港昊昌实业有限公司和罗山县金土地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兴建,园区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核心园区征地200亩,租赁流转耕地1800亩,建设项目总投资为8000万元,其中2011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2012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1000万元。

罗山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经营理念:农业新产品新品种植示范种植、设施农业种植示范与推广、名优特新农产品采摘观光与销售、优质农产品冷冻保险仓储与配送、生态景观林建设等。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成钢架大棚、连体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达80000平方米,营造生态景观林20万平方米,建设多功能办公交易区、冷库及生态景点建设3000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园区基本可以进行现代农业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植与推广,项目可以带动周边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生产,建设项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基地、创品牌、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罗山县金土地蔬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第三篇:新桥生态酒店项目简介

安徽新桥生态酒店项目简介

一、工程概况:

由安徽省鑫伟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安徽新桥生态酒店位于安徽省寿县国际产业园内,地处合肥、六安、寿县、淮南集合部,属省会经济圈,与省会合肥接壤,距合肥新桥机场约7公里,离合肥市区约26公里,交通便利。

安徽新桥生态酒店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合30亩。本酒店是一座集生态餐饮、客房、会务、及各种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四星级生态酒店。

该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总建筑面积为41200㎡,其中地库面积为4100㎡;地上建筑面积37100㎡,其中酒店主楼为18层,面积为29236㎡,生态餐厅为8700㎡,配套用房为3264 ㎡,建筑容积率2.06,建筑密度40.0﹪,绿地率35.0﹪。设机动车停车位299个;设非机动车位95个。

(一)、主楼:

1、为适应时代潮流,打造酒店的品质与品牌,因此主楼采用华丽、气派的外表与内在的优雅、舒适相结合;并配有观光电梯可供客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将新桥国际机场和寿县国际产业园的美景一览无遗;

2、为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特设有标准间168间,单人间112间,高级套房28间;并配有1000余人的会议大厅;

(二)、生态餐厅:

1、整体布局采用东南亚风格,显示出一种清新自然、开放平和的姿态,让人们舒缓来自于浮躁社会的各种压力,审视内心的真正需求,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2、生态餐厅:一层为大厅和包厢,其中包厢11间,大厅可容纳500人就餐,;二层为包厢和宴会大厅,其中包厢11间,宴会大厅可容纳600人就餐。

新桥生态酒店建设项目拟定于2012年7月30日前期破土动工,其中生态餐厅于2013年12月31正式对外营业。

二、发展前景:

安徽新桥生态酒店鉴于我公司投资经营的合肥绿水雅客酒店布局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质品位,拓展特色经营范围。进一步将生态酒店、生态休闲度假理念植入现代都市人脑海,使人们在工作之余享受生态的休闲,感受到大都市风采与自然风景相集合的气息。

安徽省鑫伟海投资有限公司将追随社会发展的步伐,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本着“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拓宽市场”的经营理念,将公司打造成“多层次、多产业”的结构发展体系。

安徽省鑫伟海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新桥生态酒店

第四篇:通江县水产科技示范园简介1

通江县水产科技示范园简介

1通江县有宜渔水面16万亩,各类淡水鱼类82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种,省级重点保护7种。近年来,我们先后建立了国家级岩原鲤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诺水河国家级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1.5万吨/年,年产值超过2亿元,是全省万吨水产大县之一。结合县情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广纳镇渠江村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水产苗种繁育、水产科技推广及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科技示范园。

水产科技示范园距县城22公里,是一项集科技示范、水产养殖、休闲娱乐一体,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工程。园区占地面积200亩,项目总投资5400万元,建设重点为“一带六区八景”(一带:沿园区墩子河沿岸建立的河边休闲观光走廊带,全长213.3米,宽1.5米;六区:园区内的迎宾区、现代节水渔业示范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鱼文化休闲长廊区、苗种培育区、垂钓区;八景:现代节水渔业示范区的科技之光、迎宾区的亲水广场、垂钓区的花水云间、垂钓区的水岸驿站、河边休闲观光走廊的林中漫步、鱼文化休闲长廊区的文化长廊、鱼苗培育区香榭观鱼、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的渔家风情)。重点工程为:培训中心1幢2000余平方米,专家楼2幢500平方米,水生生物科技展馆1个500平方米;

节水养殖池4口,特种水产品养殖池6口,流水养鱼池16口,苗种培育池10口,垂钓池1口,园区养殖水面面积将达到25300平方米。

水产科技示范园地处我县“9+2”水产业发展带中心位臵,县委政府决定将县水产渔政局搬迁到园区内办公,在提供水产养殖繁育技术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强化水产渔政行政管理职能;水产科技示范园建成后,通过组织养殖户、学生和社会各界参观水产品养殖、繁育和水生生物科技馆,增强对水生动植物的了解、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将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产品,提高珍稀鱼类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档次,逐步树立通江养殖品牌,而且还兼具观鱼、钓鱼等休闲娱乐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对全县水产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彻底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倡导科学养殖,并接受和掌握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通过在水产科技园集中繁育和养殖名特优水产品,从而带动全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激发更多人养殖水产品的热情。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企业盈利”为发展理念,实现公司和养殖户互盈互利,从而使园区兼具市场职能。

水产科技示范园建成后,每年可向巴中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特色水产品,年收入可达到1232万元,实现税利138.6万元。

通江县广纳镇简介

通江县广纳镇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2公里,是通江县城的南大门。全镇幅员面积93.13平方公里,有21个行政村、3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9万人,其中场镇人口1.8万人,场镇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

近年来该镇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契机,以建设“平安、幸福、和谐”广纳为目标,以基础设施改善、支柱产业培育、城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抓手,全力打造“碧水仙天、养生福地”和“休闲旅游水乡”特色镇。先后荣获“2009年全省环境优美乡镇”、“2010全省争创环境优美示范城镇先进单位”等称号,2012年被列入全市首批八个重点镇之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

规划引领作用凸显。2012年3月在全面分析评价上一轮规划执行成效的基础上,对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进行修编。根据城镇定位,对城镇行政体系、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景观绿地等进行了全域规划。规划到2020年,镇域人口达5万人,其中场镇人口达3万人,城镇化率65%以上,场镇规划面积达2.76平方公里。

产业支撑日渐加强。积极培育以特色水产品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建成通江县水产科技示范园区,努力打造全市一流的水产科技示范中心、培训中心,以园区产业发展为基础,辐射示范带动周边村

社农户积极发展水产养殖、生态观光旅游产业;以渠江至高坑产业环线路为依托建成高标准稻鱼工程200亩;引进巴山牧业公司在金堂村建设青浴猪保种及产业化发展基地,积极引资在广纳镇檬子垭村建设10万头生猪育肥基地;在渠江村建设特色水产品加工及商贸中心。

综合配套逐步完善。采取BT招商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集景观、绿化、附属设施、市政管网、文化艺术陈列馆等配套完备的1.84公里滨河路;完成了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的敬老院建设并顺利实实现子保老人和孤儿入住;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投资2000余万元的场镇集中供水工程可于9月底前完工投入使用;成功引进蜀通秦巴燃气公司,投资1200余万元实施了场镇民用天然气建设工程;完成200平方米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广纳中学、广纳小学标准化建设顺利启动,相继开工建设石庙中心小学、广纳中心卫生院、渠江社区卫生院。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采取“统规统建或统规自建”的模式,按照新农村综合体“1+6”的推进思路,选址在渠江村窑坪梁建成一个集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商贸、休闲娱乐、物业管理于一体的产城一体新型社区。该社区规划占地56000多平方米,规划聚集居民200多户1000人以上。目前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待交付使用,二期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附属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开工建设龙头山村聚居点,力争年内开建设檬子垭村聚居点。

第五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庄河大骨鸡生态循环养殖项目简介)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庄河大骨鸡生态循环养殖项目简介)

生态循环利农业示范园,是一个生态链接式的资源循环利用型的农业示范园。是以蓄热型地上燃池低温地暖系统作为系统的供暖方案,以秸秆等生物质能为主要能源。以不受季节影响的、全天候的、绿色的、无农业废料的、新型的养殖场和温室种植场为中心。结合当前秸秆回收压块技术,大骨鸡养殖技术,网上发酵床养殖技术,牧草等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发酵隧道技术,生物发酵肥技术,草腐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等成熟的农业技术,建立的链式的、立体的、环保的、可再生的、综合循环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农业示范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区域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为最终目标。

农业示范园的特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品品质,保持生态平衡,全民参与并受益,可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示范园农业资源的原料来源和农产品:

其中农业资源的原料包括:本地生产的粮食,牧草蔬菜瓜果,秸秆,动物粪便等。

示范园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本地大骨鸡、肉鸡、蛋、蔬菜瓜果、蘑菇等。

示范园的次要产品包括:燃池用燃料块、生物复合肥、蔬菜瓜果育苗、蘑菇菌块、菌棒等。

1、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能够年出栏10万只商品大骨鸡肉鸡的农业示范园,初步树立一个纯种大骨鸡的品牌形象。示范园依据养殖场的规模和能耗,设置燃池供暖-新型温室养殖场20座和燃池供暖-新型的温室大棚60座。温室大棚包括:燃池供暖-发酵隧道型温室大棚40座和燃池供暖-出菇房型温室大棚20座。

温室大棚种植牧草和蔬菜,提供部分青饲料。养殖场养殖大骨鸡。温室的发酵隧道和出菇房,利用养殖场的剩余废料(发酵床鸡粪发酵料)和秸秆等生物质为主要原料,制作成蘑菇栽培基料,进行蘑菇生产;利用秸秆、蘑菇剩余废料和燃池草木灰等为原料,制作生物有机复合肥。示范园形成生态链接式立体循环经济。

约需要占地200亩。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周期3-5年。

2、建成后产能和效益。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可产生收益800-1400万元左右。其中:

 燃池供暖新型温室养殖场养殖大骨鸡。采用网上发酵床、半牧半养的周年养殖方式养殖。年可出栏10万只成品肉食大骨鸡,产生收益600-1000万元。

 燃池供暖温室种植区共80亩,可周年生产青饲料320-480万斤。相当于64-96万斤全价料。可节约256-384万元饲料费。

 燃池供暖蘑菇出菇房房20栋,可年周年生产蘑菇600-1000吨,其中用于销售的一级商品菇500吨,产生收益100-200万左右;剩余的次品菇和蘑菇残渣等残次菇500吨左右,可加工成鸡饲料(补充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节约200万元饲料费。 燃池供暖发酵隧道40栋,用于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利用秸秆、动物粪便、草木灰、蘑菇基料渣等农业废料生产蘑菇发酵基料和生物有机复合肥。具有无害化处理秸秆5-7万亩的能力。产生收益100-200万左右。

3、建成后对周边的影响

 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具有无害化处理耕地产秸秆5-7万亩的能力,它就相当于一个高效的秸秆无害化处理厂,把周边的秸秆一部分加工成燃料块通过燃池加以利用,大部分通过发酵隧道腐熟,最终加工成生物复合肥还田。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对周边农户卖粮难的问题,起到缓解的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需要消耗雏期全价料20万斤,中鸡混合料63万斤,大鸡混合料165万斤。其中玉米为饲料主要原料,按占比例80%计算,需求180万斤左右,约1500亩耕地的产量(亩产1200斤)。对周边农户卖粮难的问题,起到缓解的作用。

 对农户的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每年需要消耗牧草1000万斤左右。其中园区自产30%左右,还有700万斤需要约350-400亩耕地种植,这将通过和周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租用或合同农业等方式解决。

示范园建成后,还可收集利用周边地区的养殖场的粪和秸秆,腐熟后制成蘑菇栽培基料,可提供500万袋以上蘑菇菌棒,菌棒将出售给周边农户用于蘑菇种植。让农户在土地上的收益成倍增长。对农户的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建成后,示范园本身也需要长期和临时用工。示范园可提供工作岗位,90-200个,其中长期工作岗位包括:秸秆加工方面10-20人;养殖场40-50人;温室大棚20-30人,生物肥、蘑菇栽培等技术及后勤人员10-20人。

还将对周边农业产品的销售和运输市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促使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

示范园建成后,生产的生物肥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最终也用于还田。示范园将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扣除必要的费用,让农户得到实惠,增加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当地农业逐渐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促使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转换。

 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示范园建成后,将以示范园技术、经济等实力做后盾,推广燃池供暖技术。与农民共同合作,逐步对农村住宅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进行改善和升级换代,使农民由个体经济向合作经济发展。这必将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庄河大骨鸡生态循环养殖项目

建设土地及环境要求

示范园约需要占地200亩。总投资2500万元。建设周期3-5年。设施建设土地及环境要求:

1.园区土地面积:要求不低于200亩。

其中主要建设设施,包括(150-200亩):

燃池供暖—资源综合利用型养殖场:20栋,总占地约60-80亩。燃池供暖-发酵隧道型温室大棚:40栋,总占地约60-80亩。燃池供暖-生菇房型温室大棚:20栋,总占地约30-40亩。配套设施,包括(7-12亩):

秸秆粗加工场地及存放场地。占地约2-3亩。

生物肥菌种、蘑菇菌种加工及存放场地。占地约1-2亩。蘑菇菌块及菌棒生产、加工场地。占地约1-2亩。生物肥加工及存放场地。占地约1-2亩。饲料加工及存放场地。占地约1亩。办公室和员工宿舍。占地约1-2亩。

2.朝向:要求为阳坡地,坡度小于20度。

3.环境要求:周边无污染,距离居民区不小于1公里。4.水源:无污染水源,水量充足。可打机井。5.电力:三相电,建设初期不小于30KW。

建成运营期不小于100KW。

其中:秸秆加工30KW;饲料加工30KW;生物肥加工及其它约50KW;

6.道路:可进出运送肉鸡的中型卡车。土地流转需明确事项:

1.土地流转合同涉及事项。(费用,付款方式等)2.土地环境、设施情况。(水,电,道路)3.相关政策,及办事流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6/13847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