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州市第十小学创强工作简介大全
化州市第十小学创强工作简介
化州市第十小学,是鉴江开发区的中心小学,也是化州市最年轻的中心小学,位于鉴江开发区山背路,始建于1938年,原名山背小学,原是一所村级小学。岁月沧桑,风雨洗礼,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心血浇铸,于2004年升格为鉴江区中心小学、化州市一级学校,并于今年6月通过茂名市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
学校占地面积21103平方米,生均占地15.6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013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5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49人,教职员工共92人,其中拥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7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分主校区和北校区。主校区为教学区,北校区为学生的生活区和活动区。学校教学设备先进,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种室场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为现代化的阶梯教室、可容纳200多人开展教研活动。北校区作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生活区,环境美设施齐,管理严服务优,宜住宿促成才。
为了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优化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蓝图,经过多方协商、反复论证,科学、全面、合理地规划了如下创强建设项目:
1、投资98.5万元,新建一幢总面积为779.04平方米的科学楼。
2、投资36.7万元,将北校区改造成学生生活区。
3、投资23.1万元,建造连接两校区天桥。
4、投资12.9万元,对两校区电网、水网、广播网进行改造。
5、投资40.9万元,铺设校道、校园硬底化(广场砖)。
6、投资40.0万元,建造塑胶跑道及运动场设施。
7、投资10.5万元,完善体育器械、图书仪器等功能室场设施设备及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将以创强工作为契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致力实施素质教育,勇于改革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同心同德,努力拼搏,积极提升学校品位,奋力推进学校创强建设,力争2014年4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验收,努力实现“管理强、师资强、装备强、校舍强、质量强”的创强蓝图!
第二篇:化州市第九小学创强工作简介
化州市第九小学创强工作简介
化州市第九小学是化州市一级学校,于2013年12月通过了茂名市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学校创办于1949年,历经两次搬迁,现位于化州市鉴江开发区三合口。六十五年的办学历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锻造了化九小全体师生团结务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了文明和谐、健康雅致的校园文化环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校占地面积17856平方米,生均占地15.5平方米,建筑面积977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平方米。现在学校共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52人,班均人数52人,教职工55人,大专以上学历50人,占教师总人数91%,小学高级教师49人,占教师总数89%。
为创建教育强区,学校共投入3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一场十九室的建设:
1、教学楼加层。在(改危项目工程)一层教学楼基础上加建两层,共760平方米,总投资90.4万元。
2、维修教学楼。维修校园北面中间旧教学楼,面积1300平方米。总投资42万元。
3、维修教学楼楼面。维修校园北面中间三层旧教学楼楼面,面积400平方米,总投资3.5万元。
4、修建改造运动场。运动场硬底化、水磨、排水设施,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44.5万元。
5、卫生间改造。总投资3.5万元。
6、围墙建设(校园南面围墙)。总投资0.6万元。
7、教学楼电网改造。总投资9.8万元。
8、修建200米塑胶环形跑道(内含灯光篮球场)。总投资38.9万元。
9、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电教室、电脑室等教学辅助功能室的装配,总投资72万元。
10、添置体育仪器。总投资6万元。
现所有基建维修项目工程已全部竣工。同时,按规范化学校标准进一步完善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等十九个功能室的配置,精心规划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创建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花园式校园,向广东省教育强区的目标迈进!
第三篇: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创强工作简介
城关希望小学创强工作简介
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名商南县城关镇中心小学,1995年中国包装总公司捐资35万元,为学校建起第一栋教学楼,学校亦更名为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1151人,教职工62人,其中:本科学历50人,中师学历12人,学历达标率100%,岗位合格率100%,高级教师3人,中级以上职称28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县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8人。
“双高双普”和“创强”以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共投资600万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校园面积23128平米,生均18平米,校舍建筑面积增加到6860平米,生均6平米,绿化面积5780平米,建成了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语音教室、音乐舞蹈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劳动技术课教室、师生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室、卫生保健室、德育展室、体育器材室、档案室、大队部共十八室一部,体、音、美、电教、劳技、卫生保健等相关教学实验器材均达小学Ⅰ类标准,共有教学仪器8623件,固定资产1250万元,有图书35680册,生均31册,同时,学校还建起了塑胶操场,建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站,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为开展现代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还自编3-6年级校本教材一套,已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我校新课程改革标志性成果之一,备受教育同行关注。
学校始终秉承“德育为首,质量立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不断创新民主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商洛市“标准化小学”、“商洛市示范小学”、“文明单位标兵”、“平安和谐校园”、“家庭教育先进集体”、“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和谐领导班子”、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先进单位”、“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第四篇:学校创强简介
XX校区历史悠久,曾为县二小、XX中学、新垌第二中学、新垌一中分校,之后又闲置了2年。几十年来,XX校区为新垌的教育作出不小的贡献,几经风雨,现乘创建教育强镇的东风,新垌镇党委政府决定将XX校区无偿拨给中心学校,故XX校区更名为新垌镇中心小学XX校区。新垌镇中心小学XX校区座落于新垌镇新垌村委会的省道旁,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
原来的XX校区,多少有点“不堪回首”,由于建校时间长且又闲置了2年,可谓饱经风霜。放眼望去,满目苍夷:学校大门锈迹斑斑;建筑物外墙马赛克脱落;建筑物间铁网随意搭建,看起来仿佛一座监狱;拦河与楼板的交接处出现大量裂缝,有摇摇欲坠之感;建筑物内墙及天花板风化脱落,木质门窗被虫蛀蚁毁,地板破烂不堪;整个校园的供水系统瘫痪、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树木也横七竖八地生长,遮蔽天日;再加上XX校区本是邓氏祠堂,于是又给阴森蒙上一层封建恐怖的色彩,被很多当地人视为不祥之地。
就是这么一个不被人看好的校区,经过各方的改造,只花了一分钱,却有了三分的成效。现在的新垌镇中心小学XX校区已是改头换面了。
一、生机勃勃、宽敞明亮的校园环境
1、进入XX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洁大方的校门。校门没有开在路边,而是坐东向西,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整个大门看上去像两只手托起两扇翅膀,寓意我们教育者将用心托起明天祖国的栋梁,也寓意学校蒸蒸日上。
2、进入校园往左拐,就是我校独具一格的德育文化长廊。长廊展出的有国家政治、少先队活动、小学生卫生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在散步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的熏陶,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达到建设“四有青年”的目的。
3、与之相毗邻的是许多农村的小学梦寐以求的塑胶跑道。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4、操场经过硬底化建设,已配套有沙池、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排球场等运动设施,是师生休息和运动的好去处。与之相辉映的还有我们的“天然氧吧”,里面种上花红叶绿,使我们的眼睛也随之得到放松与休息。
5、整个操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气庄严的升旗台。就在这个旗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时刻可以感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就在这个升旗台下,老师也道出了对学生的期望;就在这个旗台下,学生也宣读了少先队员的豪言壮志。
6、升旗台旁边的简朴典雅的花岗岩雕栏。雕栏画栋不仅能防止雨水的侵蚀,而且能在赏心悦目中得到文化的熏陶。雕栏上雕刻着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学生在经过此时感受到无声的教育。
7、学校秉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念,提倡学生多读书,从而建立了一个精致巧妙的读书公园。图书馆内藏书数以千计,阅览室内宽敞明亮,能满足大部分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图书馆外是个绿草茵茵的小公园,让眼睛不仅能撷取书中的知识,也能欣赏大自然的赏赐。正所谓屋内书声琅琅,屋外鸟语花香,使人亲身体验读书的乐趣。
8、改变最大的是学校的四栋建筑大楼。除了看不出是旧楼换新装的痕迹以外,也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学生宿舍配套设施尽量做到“一切为了孩子”。除了有足够的水龙头,还实现了热水供应,凭卡取水,安全快捷。随着春季蚊虫的增多,学校又统一为学生安装了蚊帐架,做到家长放心,学生舒心。教学大楼更是处处显精彩。每层楼有配备的饮水机,以供学生喝水。班级外面挂有班主任的姓名与电话号码,做到信息公开,上面更有班主任对学生的寄语,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认真做人。连楼梯的转角处也不浪费,张贴有名言警句,真正做到“细处教学,无声教学”。
9、在“新”的过程中,我们也保留了一些“旧”,苍郁的老树与富有意义的古董建筑。老树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年代变更,它依然屹立不倒,依然充满生机。古董建筑例如某些楼梯,历史的变迁使楼梯留下许多前人走过的痕迹,表示我们将坚持走“教书育人”的路线,且坚定地走下去。
二、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管理
一所好的学校除了要有好的地理环境,更需要好的人文环境。现在我校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529人,在职教师26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一级教师10人,本科毕业的教师9人,大专毕业的教师1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个学科师资配备均衡,教师队伍年富力强。
1、无缝隙管理
从早读到晚睡,教师实行无缝隙管理。细小到学生的上下楼梯,每个楼梯的转角处都有老师监督,学生的安全得到最大化的保证。课间老师也会自觉轮流到走廊观察学生的活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最快处理。
2、人性化管理
学校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都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采取因人而宜、因事而宜的管理方法。校长善于作伯乐,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位老师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精品的结果。也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学生一日常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办公室环境,课堂教学管理、队伍管理、校园文明用语、食堂厕所卫生、后勤节水节电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责任到人;这些管理,每天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这些工作做细了,做实了,会使校园显得更有序、更文明、更和谐。
三、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
我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农村的现况是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随着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里的老人已难以在学习给孩子以帮助,且现代社会烦躁、腐化等不良风气呈发展趋势,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重。寄宿制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给学生机会,让老师从容,为家长“松绑”。
1、学生有更充裕的学习时间
我校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作息制度,时间安排紧凑,利用率高,可以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将原本耗在上学、放学途中和消磨在家里的零散时间,集中起来,集零为整,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利用积攒的时间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多种才能的锻炼、聪明才智的发挥提供平台。
2、学生有更广阔的锻炼空间
我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从起床、出操、早餐、上课、午休到就寝,管理规范,便于学生纠正随意、散漫的陋习,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优良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教师的高尚人格,集体生活的德育优势,都有助于学生磨练坚强意志,锻造非常精神,养成守时、守纪、宽容、自律的良好品行。
一棵棵参天大树,一阵阵沁人花香,一声声朗朗书声,都在XX校区完美绽放。经过大家的努力,XX校区已由一个闲置失修、破败不堪的学校,变成了一所崭新、安全、充满书香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学校。
第五篇:学校简介创强
太白中学简介
太白中学是太白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始建于1958年,原名宝鸡第十六中学。学校占地25963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0平方米,绿化面积5200平方米,操场面积9700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楼、教工宿办楼各一幢;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探究室;有两个计算机教室、一个语音室、一个中心机房。学校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触摸屏,并给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
学校现有学生745名,设17个教学班;教职工75(含3位外聘教师),其中专任教师66名,教师专业合格率、本科以上学历合格率100%,研究生学历13人,占专任教师的19.7%,高级教师15名,占专任教师的22.7 %,中级以上教师 52 人,占专任教师的78.8%。师生比为1:11。省、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9人,县级教学能手11人。
学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彰显特色,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以“一个中心(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狠抓两支队伍建设(班子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突出三大主题(质量、安全、发展);实现四个提升(管理水平有提升、育人质量有提升、发展层次有提升、社会影响有提升);强化五个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为工作思路,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成了以艺体教育为主体的办学特色。
学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命名为特色学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绿色学校、园林式校园、“平安校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省纪委确定为“廉政建设示范点”。2011年被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2年创建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高考质量逐年攀升,办学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66人,上线率23.24%;201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98人,上线率30.72%;2012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93人,上线率31%;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23人,上线率39.3%,其中一本23人,艺体生本科双过线36人,超额完成了县局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学校连年受到县委、县政府及县教体局表彰奖励。